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1卷, 第1期 
刊出日期:
  

  • 全选
    |
    特稿
  • 张红武
    人民黄河. 2022, 1(1): 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小浪底水库建成后和三门峡水库及支流水库联合调度运用,标志着下游防洪减灾工程体系基本建成。为了尽量减少黄河下游漫滩损失,多年来水库防洪调度时往往以滩区不上水为调度目标。以包括2021年在内的近4 a秋汛为例,说明多种不利因素叠加后,尤其干流和支流洪水相遭遇时,水库拦峰错峰难上加难。为破解这一难题,认为在花园口水文站有特定限制流量条件下,应让三门峡水库拦蓄洪水,提前向非汛期蓄水位过渡,使小浪底水库在最高允许水位下预留库容,巧妙地将洪水错开下泄,必要时三门峡水库临时拦蓄水位可有所突破,以降低小浪底水库高水位带来的安全风险。此外,在入库来沙量大大减少的现状下,三门峡水库运用方式应该优化调整,努力使这一黄河明珠重放光芒,完善下游防洪工程体系,同时发挥优化配置水资源的作用,为下游防洪减灾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 张金良
    人民黄河. 2022, 1(1): 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黄河流域现状防洪工程体系建设情况及防洪能力进行了全面分析和综合阐述,并客观梳理了黄河流域现状防洪工程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分别从河库蓄泄关系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对防洪提出的新要求和极端天气事件带来的新挑战3个方面分析了新发展阶段黄河防洪面临的新形势。基于此,提出了完善“上拦”工程、巩固“下排”工程、推进蓄滞洪区安全建设和实施河道及滩区综合提升治理工程等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完善举措,为推动我国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 张栋
    人民黄河. 2022, 1(1): 1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完善黄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制度,明确理论定位以指导制度实践,以相关政策文件为研究对象,从法律经济学、制度经济学视角,分析了黄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的制度基础及其理论特性,基于横向生态补偿的市场性、多元性特征对相关制度安排进行综合对照评价。结果表明:相较于具有补偿性、规制性等公法特征的纵向生态补偿,横向生态补偿主要体现出交易性、市场性等私法特征。现行制度安排对横向生态补偿的真实生态价值衡量机制有待完善,多元化、市场化导向缺乏制度补充,横向生态补偿法律关系尚待清晰合理地界定。因此,针对黄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制度的建构与完善,应进一步还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的价值内涵,以市场机制为导向,调整公法与私法在横向生态补偿中的介入范围,明确法律保障机制,形成去中心化和协同化、多元主体参与的契约式流域生态治理法律结构与包容性制度形态。
  • 闫明涛;乔家君;瞿萌;朱乾坤
    人民黄河. 2022, 1(1): 15-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给进一步推动黄河流域乃至其他区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支撑,基于2008年、2010年、2012年、2014年黄河流域136个县(区)的面板数据,对黄河流域乡村高质量绿色发展水平时空分异与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从时序变化来看,乡村高质量绿色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其中黄河下游乡村高质量绿色发展水平提升最快;从差异分析来看,总体差异变化呈倒U形,其原因主要是上中下游内部的差异增大,其中上游内部差异最大;从空间格局来看,乡村高质量绿色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性,且具有相对明显的空间俱乐部收敛特征;资源禀赋、环境质量、城镇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是乡村高质量绿色发展的主导因子,驱动因子交互作用类型均表现为双因子增强或非线性增强。
  • 水文泥沙
  • 温丽叶;靳莉君;刘静;王鹏
    人民黄河. 2022, 1(1): 21-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河源区降水时空分布极不均匀,东南部雨水丰沛,是黄河流域的多雨中心之一。年内降水主要集中于夏季(6—8月),占年降水量的57.1%,汛期(5—9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85%,雨季、旱季分明。黄河源区主要有连阴雨和强降雨两种典型降雨类型,连阴雨平均每年出现1.8次,持续时间长、强度小;区域强降雨持续时间短,平均只有1 d,主要集中在7—8月,突发性强。形成典型降雨的200 hPa环流形势表现为南亚高压异常强大,黄河源区处于南亚高压中心区域或北部边缘的强高空辐散区内。500 hPa高度场分析发现,连阴雨期间6—8月主要受新疆低压槽、高原槽、印缅低压和高原切变线等系统影响,由副高影响形成的连阴雨主要出现在9月;形成强降雨的500 hPa天气系统与连阴雨相似,但副高对强降雨的影响更为明显,7—9月都可由副高形成强降雨天气。物理量场上,典型降雨期间,黄河源区处于湿度、气流垂直速度和假相当位温场大值区内,水汽、动力和热力条件非常有利,强降雨发生时,气流上升速度、比湿、假相当位温等都较连阴雨期间更强,更有利于降水。
  • 鲁东阳;闫磊;徐永新;李婧;徐丹;姚瑞娟
    人民黄河. 2022, 1(1): 26-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变化环境下我国极端降水事件频发,导致洪涝灾害加剧,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分析京津冀地区极端降水趋势,预测未来极端降水,更合理地开展降水频率分析,对合理配置水资源有重要意义。基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5个气象站1960—2016年逐日降水数据,分别采用普通MannKendall检验、预置白MannKendall检验、去趋势预置白MannKendall检验和改进的MannKendall检验方法,选取7个极端降水指标对京津冀地区极端降水进行趋势分析。结果表明:京津冀日极端降水95%分位数表现为西北地区下降、东部邻渤海地区和南部地区上升的趋势;日降水强度表现为上升趋势;边界区域年降水量表现为上升趋势,内部呈下降趋势;其他指标呈显著或不显著的下降趋势。对4种方法所得结果进行对比,除年降水量外,各极端降水指标的检验结果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别,预置白MannKendall方法最为严格。
  • 左婧;高源;徐丛亮
    人民黄河. 2022, 1(1): 33-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近年来黄河口拦门沙发育情况,利用2017—2019年该区域水下地形数据,通过GIS建立DEM模型,分析区域淤积变化情况,发现黄河口拦门沙向西北和东北方向逐年发育,近口门处水下地形变化剧烈,来水来沙是形成拦门沙的主要因素。
  • 杜小康;王开荣;窦身堂;谢卫明;凡姚申
    人民黄河. 2022, 1(1): 37-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更全面地认识黄河尾闾河道形态的调整规律,基于1977—2017年利津水文站实测水沙资料以及典型断面资料,探讨黄河尾闾河道河床纵剖面形态在不同时期的变化过程,建立河床纵剖面凹度、纵比降与水沙条件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现行流路尾闾河道纵剖面主槽平均高程整体表现出先上升后降低的特征;纵剖面凹度在清8改汊前后,均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特征,整体为“下凹”型;河道纵比降在流路改道(汊)后达到最大,在流路运用结束之前逐渐减小;尾闾河道纵剖面调整过程伴随着沿程、溯源的冲淤过程,与流路发展阶段和入海水沙过程密切相关,其中纵剖面凹度与汛期来沙系数有较密切的负相关关系;河道纵比降在不同时期对水沙条件表现出不同的响应规律,即当溯源淤积起主导作用时河道纵比降与汛期来沙系数有较好的负相关关系,当水流的挟沙能力起主导作用时则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 防洪治河
  • 安催花;鲁俊;郭兵托;罗秋实;李超群;马莅茗
    人民黄河. 2022, 1(1): 42-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库容规模的确定是黄河黑山峡河段开发方案的关键之一。分析新形势下黄河黑山峡河段开发需求,包括:协调水沙关系,减轻宁蒙河段淤积,恢复和维持适宜中水河槽规模;增强防凌能力,保障宁蒙河段防凌防洪安全;合理调配水资源,协调水量调度和发电运用之间的矛盾,充分发挥水资源综合效益;为附近地区供水,改善民生,保障生态安全。计算分析不同开发需求的库容规模,包括调水调沙库容规模、防凌库容规模和供水调节库容规模,综合研究不同库容需求在时间、空间上的分布及相互关系,提出南水北调西线调水生效前黑山峡水库库容规模需求为40.8亿m3,西线调水生效后黑山峡水库库容规模需求为57.6亿m3。
  • 张宇;祝雪萍;孙小平;李扬;梁彦宽;武鹏林
    人民黄河. 2022, 1(1): 47-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决半干旱半湿润山区无资料流域的洪水预报问题,将适用于半干旱半湿润地区产流特性的双超模型与适用于无资料地区汇流计算的地貌瞬时单位线(GIUH)进行耦合,建立双超-GIUH耦合模型。基于该耦合模型,对山西省王家会流域25场历史洪水进行模拟研究,其模拟结果在率定期与验证期的精度均达到了乙级,说明模型方法合理且适用性良好,可在半干旱半湿润地区的无资料流域进行推广应用。
  • 沈炜彬;郝鹏
    人民黄河. 2022, 1(1): 52-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山洪灾害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危害。雨型是影响水文过程的重要因素,雨型的不确定性将影响临界雨量计算的准确性,给山洪灾害的预警预报带来很大的挑战。基于此,采用Copula函数,以雨型特征参数总雨量和峰值雨强为控制条件,提出了概率雨型设计方法,并通过HEC-HMS水文模型模拟降雨—径流过程,采用试算法计算多情景模式的临界雨量阈值空间。陕西罗敷堡小流域实例计算结果表明:概率雨型设计方法合理且简单实用;HEC-HMS模型对小流域山洪灾害具有较好的模拟效果;前期影响雨量和雨型对临界雨量均有影响,不同条件下二者影响程度不同。
  • 王李平;安超;孙凯
    人民黄河. 2022, 1(1): 58-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禹潼河段是黄河进入下游前最后一段宽河道段,自然滞洪沉沙作用明显。为协调河道防洪、生态环境保护、滞洪沉沙、护滩护站、控导河势等治理任务及目标,新一期河段防洪治理工程中,新建续建控导工程采用了新型控导拐头坝方案,在控导工程上首布置拐头坝,可调整坝后水流流场,预防回淤口进水导致水流抄工程后路。通过构建控导拐头坝三维模型,采用数值模拟分析、比选、论证并确定拐头坝长度,结果表明:工程长度1 000 m布置500 m回淤口方案最优,拐头坝长度采用200 m。
  • 水资源
  • 韩春辉;左其亭;张修宇;任少华
    人民黄河. 2022, 1(1): 61-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资源-生态-经济系统是一个复杂的互馈系统,系统的安全及协调发展关系到一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与稳定。以河南省引黄受水区涉及的14个地级市为研究区,采用熵权法与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价和分析了2011—2018年各地级市的资源-生态-经济系统安全水平和子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发展关系,结果表明:①河南省引黄受水区各地级市的资源-生态-经济系统安全水平普遍不高,安全评价指数均在0.70以下;②失业率、城乡生活环境用水占比、人均用水量是影响资源-生态-经济系统安全的关键性指标;③资源子系统、生态子系统、经济子系统的空间不均衡发展是制约资源-生态-经济系统安全的根本原因;④资源-生态-经济系统内部存在强烈的作用关系,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 祝晓宇;张海涛;杜富慧;张象明;郭志辉;史红伟
    人民黄河. 2022, 1(1): 67-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水资源与社会环境、生态环境等息息相关。为协调水资源与生态、人口和社会等的关系,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基于水资源调入调出关系,分析2005—2019年我国水资源一级区的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自2005年以来,水资源一级区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总体呈缓慢增大趋势;调水工程引水使地表水供给量增加,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也相应发生改变;通过引调水工程,水资源一级区缺水区域水资源压力减小,缺水状态得到缓解,有利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 王笑;王超;华开成;倪栋
    人民黄河. 2022, 1(1): 71-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坡面流的水动力学特性,提出了考虑河床坡度以及降雨动量的坡面降雨径流计算方法,建立了基于Roe格式的坡面流水动力模型。结合相应的试验进行了模型验证,结果表明模拟值与实测值比较接近。应用该模型模拟了自然降雨条件下的坡面流运动情况,分析了坡面流流速、水深及出流断面单宽流量的变化规律,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敏感性分析。模拟结果显示:坡面流流速、水深均随降雨强度、坡长及坡度的增大而增大,其中坡度的影响最为显著;出流断面单宽流量随降雨强度的增大而增大,随坡度的变化不显著。
  • 李彬;张金良;白玉川
    人民黄河. 2022, 1(1): 74-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克服从遥感影像中提取高山峡谷型河流信息过程中遇到的山体阴影、水库下游基岩裸露等构成的混合像元效应,提出一种基于Landsat_8 OLI影像的自动提取高山峡谷窄深型高含沙量河流信息的多波段谱间关系的改进方法。以黄土高原泾河中游为例,利用多波段光谱特征,分离水体与山体阴影、裸露山体、基岩边滩,构建适用于高山峡谷窄深型高含沙量河流信息提取的模型。与其他水体信息提取模型相比,该方法克服了山体阴影、水库下游基岩对水体信息提取的影响,提高了高山峡谷窄深型高含沙量河流信息的提取精度。
  • 水环境与水生态
  • 房平;马云;申杰;张泽
    人民黄河. 2022, 1(1): 80-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延河流域是黄河中游的典型支流、中国革命的“母亲河”,但水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短缺等问题十分严重。为了给延河及黄河中游生态保护与治理提供参考,以实地调研资料为基础,结合延安市水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方案和延安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专项规划,对延河流域水生态环境状况进行了分析,梳理了延河水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河流生态基流得不到保障,水环境质量堪忧,流域水污染防控压力大,水环境监管不足,流域精细化管理水平亟待提高。提出了延河流域水生态治理的对策:总体规划、协同共治、精准施策,加快节水治水工程建设、合理配置水资源,推动流域协同治理、改善延河河流水质,修复流域生物生境、恢复延河河流健康,提高环境监管效能,促进流域绿色发展。
  • 陈豪;徐洪增;路民;于晓龙;冀健红;刘新阳;苏强;张修宇
    人民黄河. 2022, 1(1): 83-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东平湖水体营养化状况,从2019年7月开始在东平湖开展了6次水环境和水生态调查实验,获取浮游植物种类、密度及水体理化指标等数据,采用浮游植物指示生物法、丰度评价法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分析了东平湖水体的营养化状况。结果表明:研究期间蓝藻门和绿藻门占据优势地位;不同时间不同监测点出现了不同的优势物种,但以蓝藻门物种为主,且均指示水体呈富营养化状况;总体上,东平湖水体呈现“轻富营养”水平,特别是夏季水体营养化程度更高,达到“中富营养”水平。
  • 张叶;魏俊;黄森军;王琦;付意成;张晶;赵进勇
    人民黄河. 2022, 1(1): 89-9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湿周法在山区中小河流的适用性,以济南市西南部创新谷为例,基于湿周法中的斜率法,计算研究区河流干支流的生态流量,研究分析斜率法的适用性,并探讨在计算过程中典型断面的选取依据。经计算确定,北大沙河干流、大彦河干流、皇姑井村河干流和小刘河的生态流量依次为4.9、3.7、3.9、2.1 m3/s。建议在利用湿周法进行山区中小河流生态流量的计算时,在结合当地水文资料的基础上,选择宽深比相对较小、横断面为抛物线形的河道断面作为典型断面。
  • 战楠;黄炳彬;赵立新;王利军;高晓薇
    人民黄河. 2022, 1(1): 94-9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索人工湿地系统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作用对微污染水体脱氮性能的提升效果及影响因素,构建两级垂直流潜流湿地系统,对比分析了间歇进水、同步回流、预曝气等运行方式下的净水效果及含氮污染物的转化规律,结果表明:进水低碳氮比条件下,系统对CODCr和NH+4-N的去除率稳定在60.5%~64.3%和90%以上;通过水位/水量调节方式强化湿地内部自然富氧作用,实现TN去除效果增长8%~10%,亚硝化率呈升高趋势,NO-3-N的累积现象有所改善;氨氧化细菌(AOB)和氨氧化古菌(AOA)群落分布一致性和优势群菌丰度显著提升,反硝化细菌(nirS)优势种群分布同时得到改善,水位/水量调控的运行方式可以提升短程硝化效率,为反硝化反应提供更充足的底质和溶解氧条件,强化湿地系统对微污染水体的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作用。
  • 王佳;顾永钢;王昊;李兆欣;许多
    人民黄河. 2022, 1(1): 100-1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受污染河道水体水质净化和长效维护需求,开展黑藻+金鱼藻、穗状狐尾藻+伊乐藻、马来眼子菜+篦齿眼子菜、水盾草+苦草4种沉水植物组合方式的河道水体净化与维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马来眼子菜+篦齿眼子菜组合对受污染河道的修复效果最佳;对受污染河水的复氧及叶绿素a的削减,沉水植物均表现为促进作用;沉水植物组合的水体净化效果马来眼子菜+篦齿眼子菜组合>黑藻+金鱼藻组合>水盾草组合+苦草>穗状狐尾藻+伊乐藻组合,各植物组合差异不显著;沉水植物组合对受污染河水的净化效果主要受水体营养盐含量影响,不同沉水植物组合方式均有利于河道再生水水质的提升;经沉水植物处理后,COD、氨氮等主要指标可达地表水Ⅳ类水标准。
  • 水土保持
  • 关晓迪;李荣建;张世斌;孙萍;姚夷凡
    人民黄河. 2022, 1(1): 106-1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降雨诱发滑坡是我国黄土地区的主要地质灾害之一,为了给黄土边坡防护设计提供参考,采用室内边坡降雨模型箱,开展了2种降雨强度(中雨7.00 mm/d、大雨10.75 mm/d)和2种坡比(1∶0.5、1∶1)条件下的模型边坡降雨试验,实测边坡土体含水率、基质吸力及边坡形态变化情况,比较了不同降雨强度和坡比条件下降雨入渗的差异。结果表明:黄土边坡降雨入渗深度坡脚最大、坡顶次之、坡中最小,降雨入渗速率坡顶最高、坡脚次之、坡中最低,雨水的入渗能力随着入渗深度增加而减弱;降雨结束后边坡湿润锋深度坡脚最大、坡顶次之、坡中最小,即降雨入渗深度坡脚最大、坡顶次之、坡中最小,降雨强度越大边坡湿润锋深度越大,坡比越大边坡坡中降雨入渗深度越小;不同降雨强度和坡比条件下,边坡不同位置处基质吸力稳定值坡中最大、坡顶次之、坡脚最小,降雨强度越大基质吸力稳定值越小、相应的含水率越低、降雨入渗速率越高,坡比越小边坡坡中降雨入渗速率越高、入渗深度越大;降雨初期坡面未产生径流,随着降雨历时的延长,表土逐渐饱和、坡面产生径流现象,降雨强度和坡比越大边坡表层土体剥落越严重、坡面径流深越大。
  • 工程勘测设计
  • 陈亮;张林生;颜书法
    人民黄河. 2022, 1(1): 112-1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传统流场拟合法要求渗漏点与周围介质存在明显电性差异的缺点,改用溶质场去拟合水流场。用自行设计的模型槽开展了室内模型试验研究,模拟了有渗漏通道入口与无渗漏通道入口两种情况,通过在模拟坝体迎水面布置电导率传感器,绘制出两种情况下迎水面上的电导率等值线图。对两种情况下等值线图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渗漏通道附近的电导率明显偏大,并且偏大区域的中心位置与实际渗漏通道入口的中心位置基本一致。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溶质场进行水库渗漏通道入口的探测是可行的,并且具有简单、快捷等优点。
  • 武慧芳;陆立国;鲍子云;顾靖超;朱洁
    人民黄河. 2022, 1(1): 116-1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测控一体化闸门在宁夏应用已有10余年时间,应用数量1 600多套,生产厂家18家,测流方式多种多样,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目前国家没有针对测控一体化闸门应用的相关技术标准。为了统一标准,使测控一体化闸门得到更好应用,对测控一体化闸门应用原则、适用范围、设备分类、选型、技术要求和适用条件等进行了规定,适用于宁夏灌区测控一体化闸门的设备选型与安装。
  • 杨斌;周雨微;王中发;刘礼华
    人民黄河. 2022, 1(1): 120-1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充压伸缩式水封的机械加压方式带来闸门结构复杂和不耐久的缺点,为克服这一缺点,设计了一种依靠水封自身大变形主动封水的山形自闭式水封。该山形水封设计的关键是在设计阶段对各种工况下水封的变形进行准确预计。基于水封橡胶材料的非线性张量本构关系、几何大变形的非线性特征、接触非线性特征、连续介质基本计算原理对某山形自闭式水封进行了仿真计算,论述了山形自闭式水封的封水原理、封水规律和封水有效水头。该山形自闭式水封的应用,可大大削减闸门充压水封装置的建造成本,便于工程维护,耐久性较好,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 工程建设管理
  • 周兰庭;柳志坤;徐长华
    人民黄河. 2022, 1(1): 124-1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混凝土坝变形实测数据序列的不规律性和预测精度欠佳等问题,基于复合建模思想提出一种基于WA-LSTM-ARIMA的大坝变形组合预测模型。首先通过小波多分辨率分析对原始监测序列进行多尺度分解,从中提取高频周期性分量、低频趋势性分量和高频随机性分量;然后将去噪处理后的随机分量与高频周期性分量融合得到综合高频序列,并使用LSTM进行建模预测,对于低频趋势性分量则应用ARIMA模型进行预测,将两组预测结果叠加后即可得到最终的坝体变形预测结果;最后通过工程实例证明该模型所得预测值与实测值拟合较好,与传统的静态模型预测结果对比表明,该模型的预测精度更高。
  • 仲从春;李双喜;孟远远;初秀丽;马加营
    人民黄河. 2022, 1(1): 129-1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新疆水利工程抗冲磨部位应用的抗冲磨混凝土冲磨破坏问题,采用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及水下钢球法对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的抗冲磨性能等进行试验研究,同时与普通硅粉混凝土、HF抗冲耐磨混凝土的抗冲磨性能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UHPC具有极高的力学性能,28 d抗压强度可以达到130.59 MPa,抗冲磨性能明显提高,抗冲磨强度是普通硅粉混凝土的4倍以上;UHPC具有极高的流动性,具有自流平效果,兼备良好的施工性能。
  • 俞亮;张雷;郭家琛
    人民黄河. 2022, 1(1): 134-1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性环氧砂浆在水工建筑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其物理力学特性尤其是抗冲磨特性是决定是否应用于排沙隧洞、溢流坝面等泄水建筑物的关键因素。针对水性环氧砂浆的抗冲磨性能,采用高速水下钢球冲磨仪模拟推移质对水性环氧砂浆的抗冲磨破坏,分析在不同转速、不同级配冲磨钢球下砂浆的抗冲磨特性,探索了适合于水性环氧砂浆的水下钢球法试验参数,提出了水性环氧砂浆抗冲磨寿命预测方法。
  • 常佳;祝彦知;纠永志;尚峰
    人民黄河. 2022, 1(1): 139-1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传统渡槽可靠度分析大多只考虑失效模式的单一性,为此,基于混凝土碳化模型与钢筋锈蚀模型提出了在役钢筋混凝土渡槽多失效模式的时变可靠度计算方法。利用Monte-Carlo法建立了单一失效模式的时变可靠度与失效概率计算方法,在单一失效模式的基础上采用PNET算法给出了多失效模式时变可靠度模型,运用Matlab软件编写了程序,对某在役钢筋混凝土渡槽结构在单一失效模式与多失效模式下的时变可靠度与失效概率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考虑多失效模式的渡槽可靠度小于单一失效模式的可靠度,计算结果更加合理;考虑渡槽多失效模式的时变性,能更好地掌握结构可靠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给渡槽结构的耐久性做出合理的评价;采用多失效模式时变可靠度对渡槽的可靠度进行计算,与单一失效模式计算结果相比更符合渡槽实际。
  • 张亚洲
    人民黄河. 2022, 1(1): 144-1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地下洞室群施工作业面多,结构复杂,施工中会产生爆破气体、施工机械尾气、混凝土作业粉尘等。为解决地下洞室群内的通风布置优化问题,基于RNG k-ε湍流模型采用CFD软件对绩溪抽水蓄能电站地下洞室群的施工期通风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地下洞室群内的实际通风效果以及入口风机风速对洞室内通风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现有通风方案下,洞室群内气流控制合理,主厂房与主变洞内均能形成下部送风、顶部排风,实现洞内空气的置换;当入口风机风速为20 m/s时,洞内流场分布均匀,空气流动速度适中,通风效果良好。
  • 节水灌溉
  • 赵晓磊;王红雨
    人民黄河. 2022, 1(1): 149-1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确定混凝土衬砌渠道土与板间冻结力分布形式,建立冻胀力学模型,是定量研究渠道冻胀破坏的关键环节。通过对渠道冻胀机理、破坏特征和抗拉冻结强度影响因素的分析,结合宁夏引黄灌区混凝土衬砌渠道原位监测试验数据特点,将渠基土与衬砌板间的法向冻结力假设为由渠道顶部至渠底呈三角形分布的荷载,同时对任意截面切向冻结力进行分段求解,建立了两拼式U形混凝土衬砌渠道的冻胀破坏力学模型。结果表明:建立的两拼式U形混凝土衬砌渠道冻胀破坏力学模型不仅能计算出弧板内力、最大弯矩作用点,而且可以计算出渠道所受最大法向冻胀力和最大法向冻结力;对比原位监测值以及已有力学模型计算值发现,根据假设的法向、切向冻结力分布所建立的力学模型计算弧板内力值更小,法向冻胀力、最大弯矩对应截面与原位监测数据更吻合。
  • 水利信息化
  • 仇钰婷;陈华伟;吴振;李福林
    人民黄河. 2022, 1(1): 155-1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综述了决策支持系统(DSS)与基于网络的决策支持系统(Web-based DSS)在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概况,通过对二者进行比较,指出Web-based DSS具有便于系统更新维护、降低用户使用门槛、扩展用户沟通渠道等优势。对Web-based DSS涉及的基础应用开发、多源信息采集与集成、多模块并行耦合、决策效果评估等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探讨了Web-based DSS在多源异构大数据环境下面临的问题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