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8年, 第1卷, 第6期 
刊出日期:
  

  • 全选
    |
    水文泥沙
  • 姚文艺;李长明;张攀;王愿昌
    人民黄河. 2018, 1(6): 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砒砂岩侵蚀机理是我国北方脆弱生态区治理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应用基础问题中的难点。为深化理解砒砂岩复合侵蚀发生发展过程、揭示多动力侵蚀交替/耦合关系、辨识复合侵蚀与植被退化的耦合机理,系统总结了国内外对砒砂岩侵蚀研究的主要成果,包括砒砂岩侵蚀类型及其发生动因、砒砂岩侵蚀分布特征、砒砂岩侵蚀岩性机理等,并对现有研究进展进行讨论,指出砒砂岩侵蚀规律研究中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提出未来研究的重点课题,包括砒砂岩区多动力复合侵蚀时空分异规律、复合侵蚀与植被退化的互馈关系、水岩作用下砒砂岩三元结构破坏机理、复合侵蚀试验观测方法等,可为今后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 赵淑饶;王怀柏;赵晶;刘炜;裴斌
    人民黄河. 2018, 1(6): 8-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分析变动河床断面变化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快速获取河道断面过水面积,提高洪水过程流量测验的时效性,以黄河干流龙门、吴堡两站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森林算法、水深代表垂线法等对洪水过程中的断面冲淤、形态变化与水位、流速及流速横向分布进行了回归分析,建立了洪水过程断面形态预测模型。以断面流速分布为参照,科学合理地预测过水断面水深及流速分布,快速计算实时流量,并构建了适用性较强的断面借用技术体系,有效提高了现代测验技术条件下流量测验的时效性。
  • 刘炜;赵丽霞;赵淑饶;赵晶
    人民黄河. 2018, 1(6): 12-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水文站洪水期流量测验中,受风浪和漂浮物的影响以及设施设备的限制,断面测量是一直以来的难点。传统的断面邻近借用法在断面发生较大冲淤变化时会造成较大的流量计算误差。根据水深与流速之间存在的相关性,使用随机森林算法,以流速分布、水位、河宽等作为输入参数建立断面形态预测模型,对吴堡站测流断面形态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使用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断面形态预测模型来确定测流断面形态是对传统的断面邻近借用法的有力补充;吴堡站流量在3 000 m3/s以上测次的流量预测标准差为13%,大于规范标准,模型仍需改进。建议从两方面来提高断面形态预测的准确性:一是增加特征垂线实测水深等附加参数;二是从断面变化角度出发分析断面冲淤与水沙过程的关系,进而找到更多的影响因子加入回归模型。
  • 李德贵;宋海松;李兰涛;刘建军
    人民黄河. 2018, 1(6): 16-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黄河水文站测验洪水流量的主要方式是流速仪法和浮标法,需要布设多条垂线进行定点测量,历时长,技术手段落后。采用微波流速仪搭载移动平台连续测量水面流速的方式,以借用断面计算流量,依托吴堡、龙门两水文站的吊箱、铅鱼缆道自动控制平台,开展了与传统流速仪法流量测验方式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该种流量测验方式可密集获取测验断面的水面流速分布,缩短测验历时,提高洪水流量的自动测报水平,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肖章玲;梁忠民;刘晓伟;刘龙庆;李彬权;胡义明
    人民黄河. 2018, 1(6): 2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历史上相似的暴雨洪水信息预测未来的洪水演化情势是实现洪水超前预报预警的一种有效途径。提出基于“量”“型”相似指标、堆土机距离指标、暴雨分布相似指标的暴雨相似性综合度量方法,在历史场次暴雨中寻找相似暴雨及其对应的洪水过程,再根据暴雨量比值对典型洪水过程进行缩放,以此实现洪水的超前预报预警。根据实际的场次暴雨,生成理想暴雨过程样本序列,验证了所提出的暴雨多指标相似性度量方法的合理性,并以黄河中游窟野河新庙站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提出的基于降雨相似性分析的场次洪水超前预报预警方法效果良好,是可行的。
  • 李大洋;梁忠民;侯博;李彬权;王军
    人民黄河. 2018, 1(6): 24-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半干旱半湿润地区的产汇流特点,采用垂向混合模型进行了洪水模拟与预报研究;面向洪水等级预警需求,提出了洪水等级与相对误差相结合的洪峰预报精度等级评价标准,并结合置信区间洪峰包含比这一评估指标,构建了洪水预报预警可靠性的综合评价方法。以黄河中游湫水河流域为例,选取流域出口林家坪水文站1980—2012年间洪峰大于300 m3/s的20场洪水进行模型率定与验证。结果表明:洪峰预报精度等级评价合格率在70%以上,可靠度为95%,优于新安江模型或陕北模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当地洪水预报预警需求。
  • 刘龙庆;狄艳艳;张荣刚
    人民黄河. 2018, 1(6): 29-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统计学方法研究了黄河中游支流湫水河流域1960—2015年的暴雨洪水变化趋势,并基于谷歌地球软件提供的近期卫星遥感图片分析了库坝、梯田以及林草等在产/汇流和暴雨洪水变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结果表明:水库及淤地坝系阻滞了河道汇流,梯田及林草等植被覆盖率的提高减小了流域产流,而库坝的增多对洪水量级和发生频次的减小起着最主要的作用。建议继续加强以淤地坝系为主的小流域沟道治理力度,进一步降低黄土高原地区洪水的发生频次。
  • 黄华平;侯博;梁忠民;李彬权;王军
    人民黄河. 2018, 1(6): 34-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将洪水过程模式概化与支持向量回归机相结合,提出了一种逐时段更新的河道洪水概化预报方法。以黄河中游吴堡—龙门段河道洪水预报为例,根据龙门站1980—2000年28场洪水过程资料概化出典型洪水模式,采用支持向量回归机算法构建洪峰流量与洪水历时的预报模型,根据逐时段洪峰流量/洪水历时的预报结果,对概化的典型洪水模式进行缩放,实现了龙门站洪水过程主要特征的概化预报。对2001—2006年5场洪水的预报检验结果表明:随着逐时段资料的更新,该方法的预报精度逐步提升,且涨水阶段的预报结果已能较好地展示整场洪水过程的发展趋势。
  • 防洪治河
  • 郜国明;张宝森;张防修;李春江
    人民黄河. 2018, 1(6): 38-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提高封冻期冰下流速测验效率,在黄河头道拐河段,利用ADCP开展了黄河封冻期冰下流速野外监测试验,获取了大量的断面冰下流速有效数据。结果表明:ADCP可以完成对黄河封冻期冰下流速的监测;与走航式ADCP相比较,H-ADCP不存在上、下各50 cm的测量盲区,可以完整地采集到断面冰下垂线流速数据;在冰期人工测流非常困难的情况下,ADCP冰下测流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新方法。
  • 周志华
    人民黄河. 2018, 1(6): 43-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地面沉降是当今城市化进程中不容忽视的环境地质问题,不但造成水利设施破坏、地下水质和地质环境恶化、标高损失等一系列问题,还会引发城市内涝和河道泄流能力降低,危及城乡防洪安全。选取沉降最严重的大清河系尾闾骨干防洪工程,通过建立一维河网和二维蓄滞洪区衔接数学模型,分别模拟计算地面沉降前1982年和沉降后2010年地形条件下50 a一遇洪水演进过程,利用特征点水力参数对比统计,分析近30 a地面沉降对区域防洪的影响。研究表明:地面沉降后行洪河道和蓄滞洪区水位明显降低,入海总水量减少,但河道堤防超高大幅减小,区域防洪风险大大增加。
  • 周焱;马细霞;蒋星月;郭良;刘昌军
    人民黄河. 2018, 1(6): 49-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无资料小流域山洪灾害临界雨量确定中存在的问题,基于山洪灾害事件和洪水调查资料,引入频率区间和偏离度概念,通过成灾洪水雨量特征值与临界雨量的比较,初步检验临界雨量;针对引起临界雨量误差的主要因素,通过复核比降、糙率、水位—流量关系和流域产汇流计算方法及参数,间接复核临界雨量。以安阳县许家沟乡河西村河西沟小流域为实例进行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河西沟小流域以0.8倍流域最大蓄水容量为前期影响雨量所对应的1 h临界雨量较为合理,但2 h临界雨量偏小31.2%;复核发现河西沟小流域水位—流量关系和产流计算方案均存在一定的误差,导致2 h临界雨量偏小较多。复核后以0.8倍流域最大蓄水容量为前期影响雨量所对应的1 h和2 h临界雨量偏差均在允许范围内,预警精度明显提高,表明该方法用于山洪临界雨量检验复核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 张涛;单既连;亓立云;胡方
    人民黄河. 2018, 1(6): 53-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平原河道梁济运河为例,考虑漫溢过程进行河道堤防溃决分洪计算。对于由缺口漫溢演变为溃堤的堤防溃决,简化为先漫溢、后溃堤的两阶段溃决过程,河道洪水演进采用MIKE11一维水动力模型,溃决分洪按侧堰自由出流计算。在既定的水力条件及假定溃口尺寸条件下,计算漫溢、漫溃、瞬溃等3种溃决形式的分洪流量、水位过程,相对于一阶段的瞬溃方案,二阶段的漫溃方案的溃决分洪水量较大、溃决时间较长,较符合河道堤防溃决发展过程。
  • 李江林顾圣平;邵雪杰;归力佳;咸京
    人民黄河. 2018, 1(6): 57-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感潮河段是河流与海洋的过渡段,河道水位受上游径流和河口潮位共同影响。为给河道及堤岸整治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考虑引发漫堤的洪水、潮位、风浪和河道特性等因素,运用蒙特卡罗法结合水力计算,建立感潮河段漫堤风险率计算模型,并以我国沿海某河流感潮河段堤防为例进行实例研究。结果表明:考虑潮位不确定性,漫堤风险率有所提高,堤段越靠近入海口,漫堤风险受潮位影响越明显,适当加高堤防可有效降低感潮河段漫堤风险。
  • 水资源
  • 王凤春;王效科;郑华;马东春
    人民黄河. 2018, 1(6): 61-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北京市节水型区创建考核标准和指标体系,评价了首都功能核心区域的用水水平和节水现状,以存在的问题为导向,针对区域的节水潜力,以首都功能核心区的经济社会特征为出发点,研究提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当前还存在着节水管理体制和计划用水管理制度不健全、节水监控管理水平不高、节水宣传不够等问题,在公共服务业、居民家庭、园林绿化等方面还有一定的节水潜力,因此从完善节水管理制度建设、借助非首都功能疏解、促进各行业节水管理、加强节水精细化管理、全面推进节水文化建设等方面提出建议,支撑首都功能核心区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 祁泽学;汪生斌;王万平;王强民;贺海松
    人民黄河. 2018, 1(6): 66-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格尔木市是青藏高原上正在崛起的新兴城市,地下水资源是影响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各大企业自备水源地的扩建,评价格尔木河冲洪积平原区地下水资源开采潜力对合理规划城市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根据格尔木市中长期规划、水资源特征以及地下水开采情况,设定3种地下水开发方案:维持现状开采规模、按近期规划开采以及按远期规划开采。运用格尔木平原地下水数值模型对上述方案进行模拟,分析了地下水位变化、水文要素变化情况以及水资源量,初步确定格尔木地区地下水资源有100万m3/d的开采潜力。
  • 张俊;尹立河;马洪云;黄金廷;王晓勇
    人民黄河. 2018, 1(6): 72-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鄂尔多斯高原存在的湖泊萎缩、地下水位下降等生态环境问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通过建立区域尺度理想剖面二维地下水流模型,从水动力学机制上探讨了区域植被变化对地下水系统和湖泊的影响机制。通过对比目前常用的定水头边界与通量上边界条件两种方法的适用条件及不足,提出了改进后的变通量上边界概化方法,并将其应用于鄂尔多斯高原区域地下水模拟中。结果表明:区域植被条件改变对地下水和湖泊影响明显,该影响受区域地下水流系统演化规律的控制。
  • 水环境与水生态
  • 开晓莉;张维江;张宇正;褚金镝
    人民黄河. 2018, 1(6): 77-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黄河宁夏段一级支流清水河水环境健康风险,在清水河7个典型断面进行水样采集和水质监测,采用美国环境保护署(US EPA)推荐的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利用宁夏地区城市成年人群暴露参数,考虑各种饮水途径和皮肤接触途径,以城市居民为研究群体,对13种化学污染物所致健康风险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①化学污染物通过各暴露途径所致健康风险大小顺序为总饮水途径>直接饮水途径>间接饮水途径>皮肤接触途径,间接、总饮水途径所致风险男性>女性,直接饮水、皮肤接触途径所致风险女性>男性,皮肤接触途径所致风险全身>躯干>腿>手臂>头部>脚>手部;②2011—2015年化学污染物通过各种饮水、皮肤接触途径所致健康风险平均值从上游到下游总体上逐渐增大,且韩府湾、王团、泉眼山断面已超过1×10-4 a-1,为重点控制断面。
  • 王现国;杨国华;谷芳莹;孙春叶
    人民黄河. 2018, 1(6): 82-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水文地质学、水文地球化学、环境地质学、数学等综合研究方法,以环境演化观点为指导,利用PHREEQC软件研究了三门峡盆地地下水中Fe离子升高的机理,并进行了水文地球化学模拟。结果表明:①人工开采地下水导致盆地地下水动力场发生了显著变化,地下水水位降落漏斗的面积变化导致了地下水流场的变化;②盆地沉积过程中沉积了大量的富含Fe元素的矿物,近年来在人类活动影响下,地下水水位下降、环境变化导致含Fe元素的矿物析出,使得地下水中Fe离子含量升高;③CO2和O2进入含水层以及地下水pH值降低是促使含Fe元素的矿物析出的主要原因。
  • 谢超颖;王晓蕾;郭恒亮;田智慧;李强;吴豪杰
    人民黄河. 2018, 1(6): 87-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高效管理水资源监测的各类数据和信息,便于用户针对水污染突发事件作出快速响应,以GIS为基础平台,根据清潩河流域特定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等特点进行设计,并开发了水资源综合管理和决策系统。该系统将在线网格划分技术融入水质污染扩散的分析和模拟,实现了河流网格划分时网格点与地图的在线联动,提高了水质污染分析的时效性;系统支持多源水文信息监测,扩展了流域水质综合管理的数据类型;解决了水污染事件、水文数据、水质模型和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定位不明确的问题,实现了水污染事件的决策支持,提高了水污染突发应急事件响应的自动化程度和效率。
  • 付晓刚;唐仲华;刘彬涛;蔺林林;卜华;闫佰忠;张永礼
    人民黄河. 2018, 1(6): 91-9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羊庄盆地地下水资源丰富,近年来盆地内地下水硝酸盐污染呈加重趋势。基于Visual Modflow软件建立了盆地地下水水流与溶质运移数学模型,对羊庄断块地下水硝酸盐的迁移与扩散进行了数值模拟,预测了5 a和10 a后硝酸盐在地下水中的分布状况以及浓度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预测时段,地下水中硝酸盐浓度呈明显上升趋势,模拟区硝酸盐浓度较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辘辘井区域,在地下水动力场的影响下,硝酸盐高浓度区域主要向西南方向扩展。氮肥的过量施用和盆地内养殖场粪便的随意堆放是地下水硝酸盐浓度持续增高的主要原因。
  • 水土保持
  • 李长明;宋丽莎;姚文艺;曲福来;王立久;孙宇辰
    人民黄河. 2018, 1(6): 96-9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砒砂岩的颗粒、结构、物理及几何组成进行了研究,重点研究了砒砂岩的水蚀溃散机理及过程,分析了影响砒砂岩吸水膨胀和胶结稳定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砒砂岩的膨胀–胶结二元力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砒砂岩的组成可划分为颗粒物、胶结物和填充物3部分,砒砂岩的溃散主要是胶结物难以约束填充物中的黏土矿物吸水膨胀导致的,控制砒砂岩溃散需从控制填充物的吸水膨胀和增强胶结物的胶结能力着手。基于砒砂岩溃散和抑制机理的研究,提出了砒砂岩膨胀溃散的改性方案。
  • 王玲玲;左仲国;孙维营;孙娟;侯欣欣
    人民黄河. 2018, 1(6): 100-1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室内小流域概化模型和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分析了在60、90、120、150 mm/h降雨强度下概化流域内支沟和全流域等不同地貌单元形态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模拟降雨场次增加和降雨强度的增大,地貌分形信息维数呈明显的增大趋势,各支沟和全流域沟网不断发育,各地貌单元的地貌形态逐渐复杂,而且支沟和全流域地貌形态变化过程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支沟地貌形态变化较全流域更为剧烈;随降雨强度增大和降雨场次的增加,支沟和全流域等地貌单元地貌信息熵单调增大,且支沟沟网起伏程度大于全流域,随着空间尺度增大,地貌形态演变剧烈程度有所降低。
  • 工程勘测设计
  • 段辉顺;杨文智;崔强;毛矛;刘生奎;户世伟
    人民黄河. 2018, 1(6): 105-1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输电线路工程中常用的扩底形和直柱形原状土基础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斜坡地基条件下水平荷载工况的现场静载试验,对比分析了直柱形和扩底形基础在荷载—位移曲线、地基承载力、界面土压力分布以及地基土体破坏模式等方面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两种结构形式的试验基础水平承载—位移曲线、水平荷载—转角曲线整体呈缓变形即“直线—曲线—直线”三阶段变化趋势,而两者之间的差异在于荷载—转角曲线在临近曲线段末尾处突然发生翘起;相较于直柱形基础,扩底的设置增加了基底的抵抗力矩,同时降低了基础旋转中心位置,使得扩底形基础承载力较直柱形得到了提高;两种形式基础侧壁土压力均沿深度方向呈抛物线形分布;基础发生破坏时,两种形式基础在临近下坡侧均出现大量羽状裂缝,并伴有地基土隆起,扩底的设置使得基础对周围土体的影响深度和范围均增加。
  • 刘凯;向先超;范志强;宋伯石
    人民黄河. 2018, 1(6): 109-1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求得符合实际情况的上埋式涵洞涵顶面竖向土压力及涵顶填土内竖向土压力分布的变化规律,基于马斯顿理论,改进其分析模型,提出了新的计算方法。利用FLAC3D建立涵洞的数值分析模型,分析公式推导中的部分参数,推导出最终的计算公式。通过数值模拟、公式计算和与前人研究的成果对比可得出:上埋式涵洞涵顶面以及距离涵顶面不同高度处的层面上,其竖向土压力呈现中间大两侧小、土压力集中的曲线分布,且填土高度越高、越靠近涵顶面的竖向土压力集中效应就越明显,涵顶点与两侧竖向土压力差值也越大。推导出的计算公式能较为准确地计算出涵顶土体中各点的竖向土压力大小,并体现出竖向土压力分布随着距离涵顶面高度变化的规律。
  • 水环境与水生态
  • 彭引;田忠;肖鸿;藏兴科;冯艳如
    人民黄河. 2018, 1(6): 116-1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非对称窄缝挑坎是针对山区弯曲河道泄洪消能的一种新型消能工。基于水力学模型试验研究了偏转角为0°~10°非对称窄缝的水力学特性,重点分析了挑流段水面线特性、边墙压力分布、挑距及入水范围。模型试验上游来流采用有压装置生成,参照规范建议值选定了窄缝消能工模型的收缩比、挑角等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弗劳德数Fr与非对称偏转角对挑流水面线、边墙荷载、挑距有较大影响。非对称窄缝挑坎可以有效地使挑流发生转向,相比对称窄缝挑坎,在相近的流量下非对称窄缝水舌扩散更为均匀,从而有效减弱了水舌对两岸的冲刷,减小了水舌对河床的冲击力度。
  • 工程勘测设计
  • 徐可;黄文雄;严敬华;汪留松;王建敏
    人民黄河. 2018, 1(6): 121-1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离散元方法对胶凝堆石料力学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针对胶凝堆石料的属性,对黏结模型进行了特殊赋值,得到了与室内试验一致的数值模拟结果,分析胶凝强度对该材料偏应力峰值、内摩擦角的影响,进一步通过胶凝堆石料和无黏结材料的对比,研究了偏应力、体应变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采用离散元方法从细观尺度对颗粒胶凝材料的研究可以作为大三轴室内试验的补充,适用于胶凝材料的机理研究、分析宏-细观参数等因素的影响;模拟过程和结果与试验结果一致;细观接触黏结强度对宏观内摩擦角和黏聚力均有影响,与偏应力峰值强度成指数函数关系。
  • 崔召;王海军;刘家伟
    人民黄河. 2018, 1(6): 127-1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工程建设管理
  • 贾超;廉明远
    人民黄河. 2018, 1(6): 133-1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蚀变岩体是影响隧洞围岩稳定和变形的重要因素,为分析蚀变岩体对围岩变形的影响,在有限元理论的基础上,选择最常见的城门洞形隧洞为研究对象,对围岩变形进行模拟,对比分析了正常微风化岩和3种蚀变岩隧洞洞室顶拱和侧壁的位移,结果表明:蚀变程度不同,无论是顶拱还是侧壁围岩的位移不同,蚀变越严重围岩位移越大;岩体一旦蚀变后,一定范围内顶拱和侧壁围岩位移变化具有相同的趋势,蚀变越严重,位移量越大;隧洞不同部位对蚀变影响的敏感程度不同,顶拱位移比洞室上下游侧壁的大,是变形观测和围岩支护的关键部位。
  • 徐凝睿;樊恒辉;杨秀娟;余佳辉;张路
    人民黄河. 2018, 1(6): 136-1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二相电极电阻率测试装置,对非分散性土、分散性土的电阻率进行测试对比研究,分析了温度、含水率、孔隙率、饱和度等因素对土样电阻率的影响,并建立电阻率经验模型。试验结果表明:非分散性土、分散性土的电阻率均随温度的升高成反比例函数关系下降;同一温度下,非分散性土的电阻率明显高于分散性土,低温条件下(T<10 ℃)表现尤为明显,因此可根据低温下黏土的电阻率初步判别土样是否具有分散性;两种土的电阻率均随含水率、饱和度的增大成幂函数关系减小,随孔隙率的增大成幂函数或线性关系增大,变化幅度均不同。基于分散性土的分散机制、结构特征和Mitchell三元导电模型,探讨分析了造成两种土不同电阻率特性的原因,为探索土的电阻率特性在定量化判别黏土分散性、分散性土改良的效果评价等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 王旭强;周涛;李岷;马小福
    人民黄河. 2018, 1(6): 142-1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黄河黑山峡河段的一级开发、一级分期开发、四级开发方案,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以新增收益电量和新增增值税计税电量为指标,对不同开发方案的电力开发收益、地方税费收入进行了分析核算。结果表明:一级开发方案电力收益和地方税费收入增加明显,并可大幅度提高上游梯级电站电力生产效益;一级分期开发方案本级电站新增电力开发收益和地方税费收入与四级开发方案持平,但可有效增加甘肃省、青海省的地方税费收入。
  • 王丹;张强;陶付领;霍建伟
    人民黄河. 2018, 1(6): 147-1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直观展示大型输水工程的整体规划设计和建设成果,给调水管理部门运行管理和综合决策提供技术支持,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为研究对象,运用数字地球理念,针对工程距离超长、建筑物规模庞大及地形复杂等特点,研究了长距离大范围网络三维场景建设关键技术问题,分析了三维场景构成要素及难点。通过试验论证提出了长距离大规模工程建筑物在Skyline平台上基于三维模型部件和位置的分组切割和融合方法,解决了地球表面长距离大范围工程建筑物与高精度地形表面模型的无缝集成及海量数据的流畅加载问题,实现了大型输水工程三维场景的网络在线快速浏览和三维分析应用。该技术在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三维场景建设中取得良好应用效果,为类似长距离大范围输水工程网络三维场景建设及分析应用提供参考。
  • 向超;蔡德所;沈玮
    人民黄河. 2018, 1(6): 151-1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光纤陀螺仪是在面板堆石坝面板挠度变形监测中应用的一种新型仪器,它在预先埋设的管道中运行。随机漂移是捷联惯导系统在大坝安全监测中运用的主要误差源,为了有效减小光纤陀螺的误差,需要对光纤陀螺的随机误差建立模型。根据时间序列建模基本原理,建立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ARMA),在此基础上运用卡尔曼滤波算法对光纤陀螺随机漂移信号进行滤波降噪。滤波结果和Allan方差分析表明,滤波效果较好,光纤陀螺的精度得到提高,能更好地反映大坝运行的真实情况,从而为大坝运行状况的客观评价提供可靠依据。
  • 灌溉排水
  • 武慧芳;陆立国;顾靖超
    人民黄河. 2018, 1(6): 155-1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聚苯乙烯保温板在宁夏引黄灌区衬砌渠道防冻胀中的应用效果,通过在典型渠段上建立试验段,设置不同位置、不同厚度聚苯乙烯保温板观测断面,进行气温、冻胀量与渠基土含水率原型观测对比试验。对试验数据分析表明:聚苯乙烯保温板能够明显减小渠道冻胀量,阴坡冻胀量大于阳坡的,渠坡顶点位置冻胀量最大,铺设聚苯乙烯保温板有改善渠基土水分迁移状况、使基土不易发生冻胀的作用。
  • 岳春芳;朱明远;吴艳
    人民黄河. 2018, 1(6): 160-1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冰凌问题是寒冷地区渠道冬季输水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预测易出现冰塞的桥墩、闸墩等束窄断面的过冰能力,对冰水二相流安全输水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分析墩柱断面的渠道过冰能力,根据试验数据,采用量纲分析与BP神经网络方法,对渠道墩柱断面过冰能力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较单一BP神经网络预测和非线性拟合得出的结果更为精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