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8年, 第1卷, 第9期 
刊出日期:
  

  • 全选
    |
    水文泥沙
  • 张金良
    人民黄河. 2018, 1(9): 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以占全国2%的河川径流量承担着全国15%的耕地面积和12%人口的供水任务。黄河亦是世界上泥沙最多的河流,河道内必须留足一定的水量用于输沙入海。同时,每年还需向流域外沿黄地区供水约100亿m3,水资源供需矛盾极其尖锐。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量不断增加,生态水量被大量挤占,导致河道断流、河床淤积、水体污染等一系列生态问题。黄河生态水量研究一直是人们关切的重大课题。结合黄河水沙特点和“地上悬河”的特性,采取断面水量平衡和地下水数值模拟等方法,分析了河道渗漏水量及其生态作用,提出黄河干流生态水量应考虑该部分损失水量,进一步完善了下游生态水量研究的思路与手段,可为黄河生态系统的维持、黄河水资源的生态调度与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 金鑫;金彦香
    人民黄河. 2018, 1(9): 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土地利用/覆被是水文模拟的重要参数。短时期内,土地利用/覆被是流域水文循环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选择位于高寒山区的黑河上游流域为研究区,建立基于不同时间分辨率的土地利用/覆被数据集并输入SWAT模型,研究土地利用/覆被数据时间分辨率对高寒山区流域水文模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SWAT模型校准前,时间分辨率高的土地利用/覆被数据对应的水文模型更易校准;SWAT模型校准后,土地利用/覆被数据的时间分辨率对月径流量模拟的影响相对不明显,对年径流量模拟的影响较为明显,且时间分辨率越高,对应的模拟效果越好。
  • 陈雄波;陈松伟;窦身堂;师长兴;魏剑宏
    人民黄河. 2018, 1(9): 1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黄河河口入海流路摆动情况,阐述了长期稳定、轮流行河、同时行河等几种入海流路行河方案及已有推荐成果。根据流路使用约束条件,指出稳定百年的黄河河口入海流路运用方式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三角洲演变对黄河下游河道冲淤的反馈机制及效应、治理方案综合效益评估技术、稳定百年的流路运用方案与优化、黄河河口流路稳定百年的综合治理措施及效应,需要解决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有:黄河河口三角洲演变对其上游河道的反馈机制、流路运用方案的综合效益评估技术。最后,分析了流路运用方式研究的趋势。
  • 田传冲;黄冬菁;马海波
    人民黄河. 2018, 1(9): 16-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下垫面的改变直接影响流域的洪水特性。以山东省西北部的小清河中上流域为研究对象,在利用SCS Curve Number方法对比计算1985年和2008年下垫面考虑坡度修正的曲线数(CN2S)的基础上,利用HEC-HMS模型模拟了两种下垫面条件下的径流,并分析量化了下垫面变化对研究区洪水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2008年的建设用地面积比1985年增长了112.22%,除8个子流域的CN2S值减小之外,其余41个子流域的CN2S值都不同程度增大,增幅为0.10%~32.33%;在相同降雨条件下,2008年的下垫面条件更容易产流,对于出流口而言,洪峰平均增大14.6%,洪量平均增加16.4%,峰现时间平均提前5 h。
  • 付立彬;刘明堂;王丽;秦泽宁;杨阳蕊
    人民黄河. 2018, 1(9): 23-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解决黄河含沙量监测时传感器易受环境因素影响的问题,简述了音频共振法测量含沙量的原理,探讨了音频共振传感器的谐振频率和含沙量监测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贯序式waveletKalman多尺度融合模型,对音频共振传感器的谐振频率进行小波分解,把含沙量数据组成贯序式数据块进行多尺度分析,提取含沙量信号序列中的突变值,建立了Kalman融合方程,将温度信息作为控制信号,消除了环境因素对含沙量监测的影响,并进行了含沙量测量的反演和误差分析。结果表明:贯序式waveletKalman多尺度融合模型能够有效地消除环境影响,提高系统测量的精度和稳定性,平均绝对误差为3.95 kg/m3,均方根误差为3.13 kg/m3,比其他反演模型的误差小。
  • 防洪治河
  • 郜国明;邓宇;李书霞
    人民黄河. 2018, 1(9): 28-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黄河河道内天然河冰材料的力学性能,采用巴西圆盘劈拉试验方法,对黄河天然冰的劈拉强度和断裂韧度进行试验研究。试验过程中,冰样的控制温度分别为-3、-5、-7、-10、-15 ℃,冰样直径分别为60、70、80、100 mm。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在-15~-3 ℃范围内,黄河冰的劈拉强度随着温度的降低逐渐增大,断裂韧度随着温度的降低先减小,而后逐渐增大。此外,当冰样直径在60~100 mm范围内时,黄河冰的劈拉强度具有一定的尺寸效应,随着试样尺寸的增大,黄河冰的劈拉强度逐渐减小,而断裂韧度没有明显的变化。
  • 田雨普;刘娟;潘明强
    人民黄河. 2018, 1(9): 31-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堤防工程设计中,应根据规范要求设置必要的超高,以抵御洪水波浪的冲击。堤防临水侧的防浪林可削弱波浪的冲击破坏,进而降低堤防设计超高,减少工程造价。以国内某河道堤防超高设计为例,借用海堤设计规范中的乔木消波计算公式,采用国内成熟的灌木消波计算公式,寻找最佳的防浪林林相结构,实现以最小的防浪林宽度取得最优的消波效果。同时提出了不同水位下堤防对削减波浪能量的不同要求,以及防浪林宽度和林相结构相结合的设计方法。国内多年实践表明,防浪林能够有效削减波浪爬高,削弱波浪对堤防的破坏,有效降低堤防超高。
  • 刘社教;关莹;张清
    人民黄河. 2018, 1(9): 34-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陆浑水库是伊河关键性控制工程,对伊河下游洪水发挥着调控作用。近年来,伊河中下游河道修建了许多跨河桥梁。以龙门镇附近新修跨河桥梁为例,分析了桥梁修建对所在河段河床冲淤演变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伊河河道修建跨河桥梁会对桥位附近河道冲刷以及水位升高产生一定的影响,还可能引起河势的局部调整;多座桥梁还会对河床演变产生累积效应。
  • 浮俊超;张磊;李凯;梁新怡
    人民黄河. 2018, 1(9): 37-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河坝岸险情监控报警报险系统的研发与应用改变了“防守靠人力、巡查靠人眼、决策靠电话”的防汛工作状况。通过系统选址与布设的论述及运用实例分析,认为安装选址优先考虑在坝身有问题和受河势影响容易发生险情的坝岸,且安装时采样点宜选取在沿根石台外沿或相应黄河花园口站流量4 000 m3/s(沁河武陟站流量500 m3/s)水位线位置处。系统的推广与应用有效降低了人工查险的劳动强度和工作风险,提高了黄河沿岸河务工作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 郭立兵;田福昌;曹鲁赣;苑希民
    人民黄河. 2018, 1(9): 40-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合理评价山洪沟道防冲建筑物壅水风险,基于Saint-Venant方程组和Villemonte堰流公式,构建了防冲建筑物壅水风险评估水动力模型。根据防冲建筑物的实际情况和设计要求,将防冲建筑物概化为薄壁堰。将该模型应用于防冲建筑物分布密集的宁夏北武当沟,分析评估梯级防冲坎壅水风险,并提出优化措施建议。计算结果表明:所建模型能够较精确地模拟山洪演进过程和防冲建筑物壅水风险,充分体现了防冲建筑物的阻水效果。研究成果对沟道山洪的精细仿真模拟与风险评估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 刘燕;张林忠;万强
    人民黄河. 2018, 1(9): 44-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随着黄河龙羊峡、刘家峡及青铜峡水库的调节运用,黄河宁夏河段来水来沙条件发生改变,为验证原来的河道整治工程及“黄河宁夏河段二期防洪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人字垛平面布置参数设计是否适应当前的河道和水沙特点,通过模型试验、原型资料分析、实地查勘和理论计算,对工程平面布置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模型试验中,高山寺工程垛半径20 m和垛半径15 m(垛间距均为40 m)条件下,垛前流速、流态、断面形态、局部冲淤基本一致,垛间均未出现明显淘刷,对河势影响较小;②垛参数经验布置原则与河床粒径相关;③丁坝间距公式计算结果显示,垛的方位角为30°的前提下,垛间距与垛半径及来流方向相关,随着垛迎水面与水流夹角的增大,垛间距逐步减小。建议:当卫宁河段垛群迎水角度小于60°时,采用垛半径20 m、垛间距50 m;当垛群迎水角度大于60°时,采用垛半径20 m、垛间距40 m。
  • 水资源
  • 朱谱成;耿新新;马琳娜;陈立;王贵玲
    人民黄河. 2018, 1(9): 47-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实现采煤条件下东胜矿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以悖牛川上中游区为例,通过现场调查,采用水化学和环境同位素技术开展了东胜矿区地下水循环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第四系地层与浅层延安组地层水力联系良好,降水经表层松散砂层和裂隙发育的延安组地层入渗补给地下水;区域地下水循环可概化为浅、中、深3层水流系统,在采煤活动影响下,研究区水循环条件发生强烈改变;采煤活动破坏了隔水层,增强了地层的垂直入渗能力,加大了参与中层水循环地下水的比例,使得主要依赖浅层水流系统排泄的河川径流量大为减少。
  • 徐丽娟;张文鸽;李皓冰;谭力
    人民黄河. 2018, 1(9): 53-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依据Priestley-Taylor潜在蒸散发量计算模型,在MODIS、GLDAS等多源遥感数据基础上,对鄂尔多斯市2001—2012年的地表潜在蒸散发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Priestley-Taylor模型对鄂尔多斯市潜在蒸散发的模拟效果较好;从时间序列上看,鄂尔多斯市2001—2012年潜在蒸散发量总体呈增长趋势,增长率为8.26 mm/a;7月潜在蒸散发量为170.44 mm,为全年最大值,5—8月潜在蒸散发量占全年的55.56%;从空间分布上看,鄂尔多斯市潜在蒸散发主要发生在草地、沙漠和耕地,三者的潜在蒸散发量分别占总量的50.62%、34.58%、14.35%。
  • 牟天蔚;蒋白懿;沈丹玉;赵 明
    人民黄河. 2018, 1(9): 58-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供水量预测是建立管网水力模型的前提,为提高供水管网模型精度,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框架的小波深度信念网络(SW-DBN)时间序列模型。该模型首先通过Symlets小波对日供水量数据进行分解,然后将各分解项分别导入SW-DBN时间序列模型中进行训练,最后利用训练的模型进行预测。以新开河2014—2015年日供水量为训练数据,2016年1月1—7日供水量为测试数据,导入该模型进行预测。依据该测试方法对其后200 d的供水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用于日供水量预测比深度信念网络模型及传统BP神经网络模型精度高,相对误差均小于5%,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 吕继强;刘俊;沈冰;孙夏利;侯志强;慕登睿;张媛;聂启阳
    人民黄河. 2018, 1(9): 63-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秦岭北麓半干旱区城市河流为例,构建分布式水文模型与河段水量平衡模型,分析区域气候变化、河流上游水利工程蓄水运行及下游城市段橡胶坝蓄水调度对河流水量水质的影响,并依据不同水平年的水文模拟计算结果,制定变化环境下河流下游闸坝水量水质调控方案。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构建分布式水文模型,研究流域水文与气象要素、水库建设运行与灌溉取水等人类活动对河流水文过程的综合影响,是降低河流水资源管理风险及不确定性的有效途径之一;以下游河段水量、水质监测等数据为基础,开展变化环境下橡胶坝水量水质随机模拟与调控,制定的水量水质优化调控方案可以有效缓解河流水污染状况。
  • 贾亦真;沈菊琴;王晗;贾亦斌;孙付华
    人民黄河. 2018, 1(9): 68-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资源价值核算是制定城市水价政策的基础。为促进兰州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使用改进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兰州市水资源价值进行评价,并利用水费承受法确定兰州市的居民用水价格。结果表明:居民实际用水价格远低于水资源的真实价值,城市水价有较大提升空间,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快水价制度改革,以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 水环境与水生态
  • 詹亚辉;王现国;钱建立;高晓;黄学谦
    人民黄河. 2018, 1(9): 74-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豫北内黄凸起地热田热储资源较为丰富,区内热储层有新近系明化镇组热储层、新近系馆陶组热储层及寒武系、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裂隙热储层。应用同位素水文地球化学方法,结合区域地质构造条件,对地热田成因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地温场主要受地壳深部结构、地质构造以及地层岩性结构控制,同时受边界断裂导热以及地下水活动等因素影响;该地热田地热水温度偏低,最高约为58 ℃,属于低温地热系统,区内地热流体的氢氧同位素投影基本落在当地雨水线上,表明地热流体来源于大气降水;地热水的阳离子以Na+为主,阴离子以Cl-和SO2-4为主,地热水为Cl-Na、SO4-Na、SO4+Cl-Na型水;研究区地热水来源于西部山区的大气降水,地热水的形成年龄为1.6万~3.2万a。
  • 穆小玲;席献军;朱洪生;俞芳琴;向龙
    人民黄河. 2018, 1(9): 78-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功能区整体水质达标控制与控制断面水质达标控制的双控管理为基础,在充分考虑水环境自净能力和水文条件的基础上,根据河流纳污能力计算理论,采用流域单元断面功能区达标控制的分段概化、断面分段计算方法,采用公式法、模型法、系统最优化等传统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在排污口水质达标约束下,对贾鲁河各水功能区的COD、氨氮水环境容量进行计算,确定各河段污染物最大允许入河量和削减量,并根据2017—2030年规划COD、氨氮目标含量下的纳污总量分配,确保实现流域污染物削减和控制。按照入河污染物总量、断面双达标的环境容量约束和削减方法,贾鲁河(郑州市区段)不仅能够实现功能区水质控制目标,而且可以实现全河段功能区达标率约束下的排污权优化调配。
  • 徐存东;张锐;程慧;王燕;王荣荣;刘璐瑶
    人民黄河. 2018, 1(9): 83-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干旱灌区水土环境响应评价的不确定性问题,以甘肃景泰川电力提灌灌区为研究区,将不确定性云理论引入传统层次分析法中,通过对传统Satty标度进行改进,提出了基于云模型的标度准则,在此基础上,运用云标度准则构造两两判断矩阵,采用方根法对判断矩阵各行元素进行计算,进而得到了水土环境响应评价的云模型权重。结果表明:灌区水土环境的18个响应因子期望、熵、超熵分别为0.020~0.230、0.003~0.197、0.003~0.191,其中灌溉提水量和灌溉用水量响应最为强烈;状态层中,地表水和地下水响应相比于区域气候和土地利用更为强烈。利用云理论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开展水土环境响应评价,通过不确定性云参数,定量揭示了评价过程中的不确定程度,将评价结果的中心值、随机性和模糊性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了评价结果的鲁棒性。
  • 水土保持
  • 王丽云;马振刚;高云飞;乔楠;屈创;王晓星
    人民黄河. 2018, 1(9): 89-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十大孔兑流域水土流失严重,是黄河粗泥沙的重要来源区,但2000年以来该区入黄沙量锐减。利用2017年初的淤地坝详查数据,分析了十大孔兑现状淤地坝数量与时空分布,并计算了近 10 a淤地坝拦沙量,估算了未来拦沙潜力和剩余拦沙寿命。结果表明:截至2016年年底,十大孔兑共有淤地坝359座,其中骨干坝149座、中型坝117座、小型坝93座,建成时间集中于1995—2000年、2005—2010年两个时期,73.5%的淤地坝分布在毛不拉、西柳沟和罕台川;2007—2016年,十大孔兑淤地坝的实际拦沙量为2 627.56万t。现有骨干坝拦沙潜力为11 444.81万t,平均剩余拦沙寿命为68 a;中型坝拦沙潜力为1 782.61万t,平均剩余拦沙寿命为23 a;小型坝拦沙潜力为482.94万t,平均剩余拦沙寿命为46 a。
  • 王泽鹏
    人民黄河. 2018, 1(9): 93-9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室内拉伸试验,研究了半干旱土石山区(山西省太原市崛围山区)香根草根系抗拉力学特性,并分析了不同因素对根系抗拉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香根草根径以0.3~0.9 mm为主,根系平均抗拉力为21.94 N,平均抗拉强度为91.42 MPa,平均弹性模量为4.65 MPa;香根草根系极限抗拉力、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均与根径成幂函数关系;随着根径增大,极限抗拉力增大,但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却减小;相同根径下,根系的极限抗拉力、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随着标距增大而减小;当根径较小时,不同标距间抗拉强度的差异明显,但随着根径的增大,这种差距逐渐减小。
  • 程文飞;陈军锋;张飞;任娟慧;吴博;陈彦平
    人民黄河. 2018, 1(9): 96-9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晋西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对流域产汇流机制的影响,选取山西省黄土丘陵区典型小流域王家沟小流域1990—2015年185场降雨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法和相似对比法,分析探讨了3种水保措施对不同量级降雨量汇流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梯田对延长洪水历时没有明显影响,但会减小洪峰流量,对洪峰流量的减小值随着降雨量增大而减小;随着降雨量增大,植树造林对洪峰流量的衰减作用比对洪量的衰减作用显著;淤地坝对延长小降雨量级洪水历时作用显著。
  • 工程勘测设计
  • 宋剑鹏谢晨;朱洵石北啸
    人民黄河. 2018, 1(9): 100-1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坝基透水边界对坝体渗流特性具有重要影响。针对坝基的非线性固结特性及实际工程中存在的广义透水边界,提出了符合非线性一维固结特征的广义透水边界条件,建立了广义透水边界下的非线性一维固结理论模型,并给出了相应的解析解。通过公式的退化,导出了一系列经典解答。在解答正确性得到验证的基础上,通过算例分析了坝基非线性参数和广义透水边界条件等因素对土体固结特性的影响。
  • 邵国瀛;刘焕芳;金瑾
    人民黄河. 2018, 1(9): 104-1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于长距离管道输水工程,在超出承压范围的管道处设置消力井,可以确保管道安全运行。理论分析与室内试验发现:多孔喷头式改进型消力井的平流稳压井具有一定消能效果,当出水管布置在最低处时,平流稳压井的消能效果最佳。在理想极限状态下,井内自由水面与平流稳压井的自由水面高程相等时,平流稳压井的消能效果完全消失。多孔喷头式改进型消力井井筒的消能效果与传统式消力井井筒的消能效果相比显著提高,证明了这种改进方案是有效的。
  • 吴剑;乔乐;孙西欢;李永业
    人民黄河. 2018, 1(9): 108-1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进一步探讨筒装料管道水力输送过程中管道双车在不同车间距下缝隙螺旋流流场特性,采用模型试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双车间距分别为10、30、50、70、90 cm工况条件下管道双车中的后车缝隙螺旋流流场特性进行了研究。试验采用两个相同型号的管道车模型在水平有机玻璃圆管内完成,流量恒定控制为30 m3/h。研究结果表明:管道双车合理间距为50~70 cm;车中断面轴向速度极差与管道双车间距相关性较大,车间距越大,极差越小,并逐渐趋于稳定,而轴向速度上界与间距无关;切向速度比轴向速度小,切向速度的不均匀系数比轴向速度的大。
  • 刘昱辰;杨金孟;吕艳;张庆华
    人民黄河. 2018, 1(9): 111-1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讨溢流连拱坝的过流能力,以坝高和连拱坝拱数为参数,进行了5个拱数、3个坝高共15个方案的直立式连拱坝水工模型试验。结果表明:连拱坝的综合流量系数与连拱坝顶水深H、堰高P、连拱坝展长L、单拱宽w等因素有关。在河道宽度一定的条件下,连拱坝综合流量系数随流量的增大呈减小趋势,随拱数、H/P的增大而减小;连拱坝高度一定的情况下其随展高比L/P、宽高比w/P的增大而增大。利用试验数据,通过回归分析得到了考虑H/P、w/P、L/P等因素的连拱坝综合流量系数计算公式。
  • 胡江春;郭福伟;王红芳;张金水;杨成林
    人民黄河. 2018, 1(9): 116-1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滑坡的失稳是一个渐变到突变的过程,破坏前会有一些预兆,捕捉这些信息并及时发现问题、采取处理措施是滑坡监测的主要目的。对小浪底某滑坡进行综合监测研究,在滑坡的关键位置设置25个地表变形监测点和3个深部变形监测点,所有监测点组成多层次综合监测系统,进行监测研究。分析监测数据可知:该滑坡体地质结构大致分为前部滑塌体、中后部滑移体和后缘拉裂体。坡体的力学性质分区大致为崩坡积物、碎裂岩体、裂隙、基岩,由此分析了滑坡体表面及深部变形的趋势和影响因素。
  • 工程建设管理
  • 张建伟;温嘉琦;刘振华;朱良欢;黄锦林
    人民黄河. 2018, 1(9): 120-1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拱坝结构损伤诊断中测试信息不完备及诊断精度问题,引入D-S证据推理信息融合技术对基于统计模式的多损伤识别诊断结果进行有效融合。在环境激励荷载作用下,采集拱坝结构在健康和损伤两类工况下的动力响应数据,并对数据样本分段建立ARMA模型,对模型中的AR参数进行特征提取,获得主成分矩阵。利用拱坝损伤前后的前两阶主成分,作均值控制图并计算两状态间的马氏距离作为双诊断指标。将双诊断指标的判别结果分别概率化,计算其合成Mass函数,进而求出损伤以及非损伤的信度区间,从而进行拱坝损伤诊断。该方法在拉西瓦拱坝损伤仿真试验的应用表明,D-S证据推理融合后的测点损伤图有效改善了单一损伤判别指标的诊断效果。
  • 刘新飞;陈守开;刘秋常;何启东;郑永杰
    人民黄河. 2018, 1(9): 125-1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再生骨料级配优选涉及因素较多,难以通过实测数据进行多指标之间性能优劣评比。依据9.5~19.0 mm和4.75~9.50 mm粒径再生骨料以0∶1、1∶1、1∶2、2∶1、2∶3、3∶2配比下的实测数据,选取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抗压强度、劈拉强度、孔隙率、渗透系数、耐磨性能5项参数作为评价指标,以熵值法确定指标客观权重,利用灰色关联分析的方法进行数学优选模型构建,最终通过灰色关联度对结果进行优选。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在1∶2配比时,抗压强度为7.92 MPa,渗透系数为3.53 mm/s,灰色关联度最大为0.74,故1∶2配比效果最好。因此,灰色关联分析可以对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级配实测数据进行多指标之间性能优劣评比,也可以针对不同评价特点应用于其他优选问题。
  • 田林钢;宗君正;黄虎;霍文龙;巴超
    人民黄河. 2018, 1(9): 130-1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胶凝砂砾石料动力特性,采用大型动三轴仪压缩试验,分析该材料在动荷载作用下的动应力—动应变关系和阻尼比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胶凝砂砾石料的动应力—动应变关系曲线呈非线性特征,由包络曲线可以将胶凝砂砾石料压缩过程大致分为压密、弹性、屈服、应变软化等4个阶段,且该材料的峰值强度随围压增加而增大;在同一围压作用下,随动应变的增大,阻尼比先减小趋于平缓后增大;在相同应变条件下,阻尼比随着围压增加而减小。
  • 李玉波
    人民黄河. 2018, 1(9): 133-1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山岭隧洞在穿越大埋深围岩段落时常遇到复杂突水涌泥灾害。赋存于围岩中的基岩裂隙水具有埋藏、分布不均及赋存和运动规律复杂的特点,加之受含水灾害体埋深大、围岩介质不均匀以及洞内观测条件复杂恶劣等因素的制约,在深长隧洞中开展突水涌泥灾害的预报工作是业内广泛关注的工程技术难题。为探明引汉济渭工程秦岭隧洞掌子面前方基岩裂隙水的埋藏位置、分布范围以及赋存形式,采用由三维地震法、瞬变电磁法以及激发极化法所构成的综合预报方法探明了掌子面前方的突涌水致灾构造,采用全断面超前帷幕注浆对探明的灾害区域进行治理,并结合7号洞主洞上游突涌水的超前地质预报、模型试验分析及超前帷幕注浆处理措施等,总结了一套在特殊地质条件下对不良地质体进行精确预报及综合治理的施工方法,为钻爆法施工隧洞中突水灾后治理以及超前帷幕注浆工作提供有益指导。
  • 余佳辉;樊恒辉;张路;车雯方;张勇;杨秀娟
    人民黄河. 2018, 1(9): 139-1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分散性土为研究对象,在土中掺入不同质量分数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模拟库水环境的变化,进行针孔、碎块、压缩、直剪、扫描电镜等试验,分析了库水环境变化对分散性土的分散性、压缩变形特性、抗剪强度以及微观结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酸碱对分散性土的分散性、压缩变形特性以及抗剪强度均有显著影响,库水环境中酸碱含量的增加均可抑制土体的分散性;碱性库水环境下分散性土的压缩模量、黏聚力、内摩擦角随着碱含量增大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规律,而酸性库水环境下分散性土的压缩模量、黏聚力和内摩擦角随酸含量的增大而减小。研究结果说明,在碱性库水环境条件下,分散性土坝较为安全,而当库水呈酸性时,需要密切关注分散性土坝的工程性能变化。
  • 水文泥沙
  • 张鹏;杨瑞雪;崔自治;郄玥颖;康龙
    人民黄河. 2018, 1(9): 144-1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宁夏次生黄土含砂率大、透水性强的特点,以次生黄土为研究对象,以饱和度、压实度、膨润土掺量、含砂率为因素,应用ZJ型电动直剪仪和GZQ-1型全自动气压固结仪,设计正交试验方案L16(45),设置35%、55%、75%和95%等4个饱和度水平,0.86、0.90、0.94和0.98等4个压实度水平,0、1.5%、3.0%和4.5%等4个膨润土掺量水平,15%、20%、25%和30%等4个砂土含量水平,研究了膨润土改性次生黄土的强度和压缩性,分析了各因素的作用规律及显著性,给出了最优组合。结果表明:压实度对次生黄土力学性能的改善有利,且影响显著;膨润土掺量对黏聚力的影响显著,对摩擦角和压缩性的影响不显著;粗砂含量为25%时对压缩性最为不利。增大压实度是改善次生黄土力学性能的有效措施,掺加膨润土不会对其力学性能产生显著的不利影响。
  • 灌溉排水
  • 石茜茜;张金萍;李佳艺
    人民黄河. 2018, 1(9): 148-1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 Copula 函数和Markov过程理论,构建了灌区自然供水条件下的二维水资源供需时序随机模拟模型。以中国北方典型灌区河南省陆浑灌区为研究对象,以1970—2013年共44 a的年降水量和年参考作物蒸散发量为数据基础,应用构建的二维水资源供需时序随机模拟模型,模拟产生了500 a该灌区自然供水条件下的水资源供需数据。结果表明:所建模型不仅能较好地保持原始序列的统计特性,而且同时满足变量自身时间序列短期相依性和变量间空间结构相依性,因此随机模拟效果较好。
  • 王军德;金彦兆;程玉菲
    人民黄河. 2018, 1(9): 153-1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目前实施的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提出的蔡旗断面下泄水量目标,以石羊河流域中游凉州区为研究区域,基于GIS技术,选择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坡度和高程等因子,利用生态景观分析中的生态适宜性原理确定节水灌溉技术的适宜性分区;基于最小阻力模型,以灌区渠系为源区,利用距离函数确定节水灌溉的阻力表面特征,基于自然分类法将凉州区耕地划分为高、中、低三种强度的节水灌溉区及常规灌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