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8年, 第1卷, 第3期 
刊出日期:
  

  • 全选
    |
    水文泥沙
  • 余欣;张原锋;于守兵;窦身堂;王万战
    人民黄河. 2018, 1(3): 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简要回顾了黄河口演变与治理研究现状,结合黄河口面临的入海水量锐减、单一流路长期行河和小浪底水库的调节运用等新情势,提出在流路演变、岸线变化、关键技术和方案措施方面的近期研究目标。重点突破四大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尾闾河道出汊机制、海岸形态对陆海动力响应、河口流路演变多时空尺度混合模拟和河口流路水沙调配。明确六方面研究内容——黄河口尾闾出汊的孕育过程及触发机制、黄河口流路演变过程的动力机制及流路稳定的指标体系、黄河三角洲海岸演变过程与动力机制、黄河口演变的多时空尺度混合模拟技术、清水沟流路水沙通量调配技术与示范、稳定百年的黄河口入海流路方案与治理措施等。项目成果可以为黄河口综合治理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 李杨俊;郑雁芬;孙文娟;宁爱琴;柯桂英
    人民黄河. 2018, 1(3): 7-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分析黄河小北干流河道特性、漫滩洪水水沙特点和演进规律以及平滩流量随来水来沙和河道冲淤变化情况的基础上,考虑小北干流宽浅河道的特点和漫滩洪水调蓄特征,用实测淤积断面资料和水位站资料建立了河道槽蓄关系,用“蓄率中线法”对漫滩洪水进行演算预报。对高含沙漫滩大洪水在滩地滞蓄淤积,洪量减小、洪峰曲线坦化的情况,建立了滞水滞沙处理模型。结果表明:1960年以来21场漫滩洪水的预报检验合格率为85.7%,对黄河“92·8”洪水和“96·8”洪水预报的确定性系数分别为0.87、0.93,洪峰流量预报精度分别为86.5%、96.3%。
  • 段明印;李传奇;肖学;韩典乘
    人民黄河. 2018, 1(3): 11-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拉丁超立方抽样法对暴雨管理模型(SWMM)输入参数进行采样,采用偏相关法对参数进行全局敏感性分析。取某小区为研究区域构建SWMM模型,分析水文水力参数变化对模型输出变量的影响大小。研究发现,峰值流量最敏感的参数是透水区糙率系数,但该系数并不起决定性作用,它和其他较敏感参数共同决定着峰值流量的大小;峰现时间最敏感的参数是最小渗透率,但是所有参数的敏感性都较低,对峰现时间的影响都很小;总产流量最敏感的参数依次是最小渗透率、面积修正因子、渗透衰减系数和最大渗透率。通过敏感性分析识别出敏感参数,可提高参数率定效率和模拟结果的可靠性。
  • 李长征;李姝昱;王锐;杨勇
    人民黄河. 2018, 1(3): 16-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河底泥沙密度、粒径等是河流动力学研究的必备物性参数。机械取样和浅地层剖面探测是获取泥沙物性的重要途径。将取样测试的泥沙粒径信息与浅地层剖面探测数据结合起来,研究了一种快速的河底泥沙物性参数(密度、孔隙度等)检测方法。利用级配结果确定表征孔隙度和渗透率关系的Kozeny-Carman公式,将该式与孔隙介质模型结合计算河底泥沙密度等参数。采用该方法获取了三门峡库区2个断面的湿密度和波速等参数。将泥沙湿密度计算值与取样测试值对比,发现2个测点的差异较小,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 鲁俊;朱信华;崔振华;王鹏;陈翠霞
    人民黄河. 2018, 1(3): 2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整理分析北洛河流域20世纪50年代以来至2012年降雨、径流、泥沙观测资料和水土保持资料的基础上,研究了北洛河流域的水沙特性和水沙变化情况,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剖析了2000年以后水沙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北洛河流域水流含沙量大,水沙量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水沙异源,泥沙主要产自上游,径流主要产自中下游;2000年以来北洛河来水量大幅减小,来沙量减小更为显著,主要是降雨尤其是下垫面条件改善以及暴雨偏少导致的;与1959—1969年相比,2000—2012年北洛河流域来沙量减小8 554.0万t,其中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减沙量占63.1%~69.2%,受降雨影响的减沙量占30.8%~36.9%。
  • 防洪治河
  • 冯胜男;董增川;杨光
    人民黄河. 2018, 1(3): 25-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南一水库防洪要求,构建指令调度、水位控制调度和错峰补偿调度等水库防洪调度模型。其中:指令调度模型指定下泄流量,操作简便,侧重于保护水库自身安全;水位控制调度模型能够控制调度期内水库最高水位和调度期末水位;错峰补偿调度模型考虑区间来水进行错峰补偿调度,充分利用河道行洪能力。以2013年“天兔”台风造成的洪水过程作为调度对象进行水库防洪调度,并对不同模型的调度结果进行分析,表明错峰补偿调度模型较另两个模型具有更强的灵活性,能够在保障水库安全的前提下,保证下游防洪参考断面的安全。
  • 张向萍;吴建军;王远见
    人民黄河. 2018, 1(3): 29-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塔里木河流域洪水多是由暴雨或冰雪融水导致的。开展塔里木河洪水演进的研究有助于优化现有的塔里木河流域防洪预案,直接服务于汛期的防洪管理。通过收集大量文献资料,结合现有研究成果,针对塔里木河三源流(阿克苏河、叶尔羌河、和田河)洪水演进研究、塔里木河干流洪水演进研究等进行评述,提出了塔里木河洪水演进研究中需要关注的关键问题:①揭示塔里木河三源流及干流洪水演进规律;②构建塔里木河干流水沙演进数学模型;③提出塔里木河干流防洪安全与洪水资源利用协同调控模式。
  • 李怀志;王昊;田甜
    人民黄河. 2018, 1(3): 34-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黄河系统市、县级传统建设管理模式下监管同体、权责不清的情况,“十三五”期间,焦作黄河河务局率先在市级河务局将建设管理部从工务科分离出来独立运行;将移民征迁工作委托地方政府管理,成立专职征迁机构,实行“政府领导、分级负责、县为基础、项目法人参与”的管理模式。通过完善机制、规范管理、强化措施,有效确保了焦作黄河防洪工程建设顺利推进,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邢天明;董栋;邢栋;许壮;李艳
    人民黄河. 2018, 1(3): 36-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基层河务部门尚未配备网络管理系统,基层网络管理一直处于被动管理方式,效率低下,维护难度较大。2014年3月,焦作黄河河务局自主研发了“焦作黄河专网管理系统”,实现了实时在线监测专网内的网络设备状态,且具备自动报警、信息记录、远程调试与管理等功能。该专网管理系统自研发至今,从专网的升级改造到日常管理,已成为基层各级网络管理人员及时获取网络运行状态,发现、排除网络故障的必备管理手段。
  • 水资源
  • 吴淼;石朋;张行南;瞿思敏;陈昂
    人民黄河. 2018, 1(3): 39-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定量研究径流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以淮河上游潢川流域为例,分析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空间转移规律,结合SWAT模型,通过选取典型子流域,定量分析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时期,研究区旱地面积变化较大,主要转化为水田与林地,草地、城镇用地及水域几乎没有变化;研究区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导致年径流深明显减小,原因是水田大面积增多能够促进水面蒸散发,同时林地的增多也滞缓了径流汇集速度,进一步增加了蒸发。
  • 丁志宏;郭兵托;杨朝瀚
    人民黄河. 2018, 1(3): 44-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结合流域机构对海河流域农业节水灌溉管理工作的现实需求,在综合考虑海河流域现状农业节水工作各项影响因素和制约条件的基础上,构建了海河流域农业节水分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聚类方法将海河流域划分为6个农业节水一级分区、19个农业节水二级分区,讨论了分区合理性,并结合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提出了下一步的工作方向。
  • 种丹;张世强;李浩杰;李姣姣
    人民黄河. 2018, 1(3): 49-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常用光学遥感数据的湖泊水体信息提取方法及其优缺点进行了总结。针对湖泊水体信息提取中的难点——混合像元问题,总结了线性解混、神经网络解混和矢量解混等方法的优缺点。在目前多卫星、多传感器快速发展的条件下,基于多源数据开展湖泊水体协同观测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而在多源遥感数据之间的空间匹配和不同反演结果的融合中,尺度转换是关键。
  • 水环境与水生态
  • 汪伦焰;赵延超;李慧敏;乔然;秦朝莹
    人民黄河. 2018, 1(3): 54-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PPP项目实施过程中,对社会资本投资进行风险评价,能够有效避免或降低社会资本投资风险,进而节省投资。ZK市水生态综合治理项目采用PPP模式,根据项目特点,构建以PPP项目政策、PPP项目法律与合同、经济、建设、运营管理、水生态环境为基础的项目投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集对分析理论对该项目投资风险进行评价。在计算评价指标权重时,引入熵权理论,克服主观赋值的弊端,使PPP项目投资风险评价结果更为客观公正,评价结果与实际相符,验证了熵权集对模型的科学性、合理性。
  • 朱灵峰;陈洁;侯煜堃;谷一鸣;孙倩
    人民黄河. 2018, 1(3): 59-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控制残余铝浓度,以南水北调水为原水,研究混凝剂种类及投加量、助凝剂投加比例、pH值调节方式及pH值、沉淀时间等因素对滤后水中残余铝的影响。从除浊效果、UV254去除效果及滤后水残余铝浓度3个方面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混凝剂为聚合氯化铝(PAC)、最佳投加量为25 mg/L、助凝剂为活化硅酸、混凝剂与助凝剂投加比例为5∶1、原水pH值为7.5、沉淀时间为30 min时,浊度和UV254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同时可控制残余铝浓度远低于国标规定的浓度限值(0.2 mg/L)。
  • 展永兴;沈菊琴;张丹丹
    人民黄河. 2018, 1(3): 64-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全面衡量水环境治理工程产生的环境经济效益,尝试将环境经济损益方法应用于水环境治理工程效益评价。在总结环境经济损益计量方法的基础上,选择成本法和市场价值法分别建立水环境治理工程水质改善效益评价模型。以江苏省南水北调东线尾水导流工程为例,通过分析可知,该工程的环境经济损益主要为削减进入南水北调输水干线的污染物、降低排入干线污染物的含量、保障输水干线水质。研究结果表明,从工程试运行至2016年6月,该工程改善南水北调输水干线水质效益达到21 903.90万元。该成果对于拓展环境影响评价理论与方法的应用、支撑水资源资产负债表的构建以及实施河长制管理评价都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 韩艳利;靳会姣;高天立;孙晓娟
    人民黄河. 2018, 1(3): 68-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2010—2014年黄河流域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评价成果,结合水功能区分布、水体功能属性、污染程度及治理水平、水功能区监测覆盖率变化等情况,采用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范的相关评价方法,系统分析2010—2014年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状况及变化趋势,表明2010—2014年黄河流域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趋于改善。针对2010—2014年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黄河流域重要水功能区评价信息系统、开展重要水功能区本底及背景值专项调查与研究、优化监测站网设置、合理制定监测方案等建议。
  • 李凯;卢广毓
    人民黄河. 2018, 1(3): 72-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分析黑河中游地区生态环境变化趋势及其成因机制,选取2000年和2011年研究区遥感影像数据资料,建立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矩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1年,黑河中游地区生态环境演变趋势主要为未利用地向耕地转化,其他各种土地利用类型间转换也比较频繁;生态环境演变是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人为因素占主导地位。
  • 闫静;李立国
    人民黄河. 2018, 1(3): 76-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现有孔隙地下水有限元数值模拟在三维可视化与空间分析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以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和3D GIS平台为基础,结合GIS空间分析算法和计算机图形学理论,提出了孔隙地下水有限元分析过程的概念模型的构建、含水层介质的空间离散、水文地质参数提取与赋值等关键步骤,给出了孔隙地下水有限元数值模拟过程在3D GIS下的实现方法和技术框架。该技术框架旨在简化有限元分析流程、优化模型计算效率、实现地下水有限元数值模拟过程及计算结果的三维可视化。结果表明:基于3D GIS构建的三维水文地质模型,可充分反映地下水系统在3D空间上的分布特征,形成合理的水文地质概念模型,所提出的自适应格网动态生成机制,能够有效改进有限元数值模拟精度和效率。
  • 水土保持
  • 窦增宁;胡夏嵩;刘昌义;徐志闻
    人民黄河. 2018, 1(3): 83-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寒旱环境下草本和灌木植物固土护坡作用,以西宁盆地作为研究区,采用野外模拟降雨试验装置,分别对自建试验区草本植物垂穗披碱草和细茎冰草、灌木植物柠条锦鸡儿和霸王以及裸坡开展模拟降雨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降雨强度为35 mm/h、降雨历时为90 min时,裸坡坡面单位面积累计产流量与累计产沙量均相对较大,分别为4 816.52 mL/m2、30.10 g/m2,霸王与柠条锦鸡儿边坡的分别为4 082.79 mL/m2、18.58 g/m2与4 329.01 mL/m2、21.70 g/m2,垂穗披碱草与细茎冰草边坡的分别为3 693.18 mL/m2、13.92 g/m2与3 469.35 mL/m2、10.20 g/m2;裸坡雷诺数(平均值为132)与弗劳德数(平均值为0.11)比灌木与草本植物边坡的大,反映了裸坡坡面水流侵蚀现象最严重;草本植物边坡阻力系数比灌木边坡的大,说明草本阻滞坡面径流作用比灌木的大。
  • 王守俊
    人民黄河. 2018, 1(3): 88-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治理区划定是水土流失防治规划和措施布局的依据,也是各级政府的法定义务。应用遥感信息和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以乡镇为单元,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专家咨询等方法,对甘肃省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进行了研究。构建了甘肃省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的指标体系和指标参数,将甘肃省划分为7个重点预防保护区和6个重点治理区。划分的结果反映了甘肃省水土流失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变化,为甘肃省及各市县编制水土保持规划、实施水土流失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 翟正江;杨汉宏;张勇;吴丽萍;柴志福;王铁军
    人民黄河. 2018, 1(3): 93-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更好地揭示黄土高原区矿山恢复过程中的植物多样性与生物量的关联机制,以黑岱沟露天矿不同自然恢复年限排土场为研究对象,采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对植物种丰富度和SWI指数(ShannonWiener Index)与地上生物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地上生物量在恢复18 a达到最大,之后随恢复年限增加,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生物量均减小;种丰富度和SWI指数与生物量的关系在不同的恢复时间成正相关关系,当恢复时间达到(或超过)10 a时,种丰富度和SWI指数与生物量的关系达到显著水平;SWI指数与生物量的关系较种丰富度敏感,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有较大的斜率。利用种丰富度和SWI指数构建的回归关系预测地上生物量,其精度随植被恢复时间增加而提高,在恢复22 a时分别达到91.6%和92.0%。
  • 工程勘测设计
  • 解伟;王晖;李树山
    人民黄河. 2018, 1(3): 98-1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6根牛腿的受剪承载力试验结果,讨论了
    剪跨比对牛腿的影响,分别用有限元仿真以及试验实测的方式探究压杆在承载时的形状变化规律,并依据此规律进行了牛腿承载力理论公式的推导、计算,并与实测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牛腿的压杆形状呈不规则梭状。剪跨比和钢纤维体积掺量都会对牛腿的承载力造成一定的影响。理论计算值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可用于表达牛腿的实际极限承载力。
  • 韩伟濛;郄志红;苗臣伟;吴鑫淼
    人民黄河. 2018, 1(3): 102-1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突扩多孔水闸开启少数闸门时,闸后水流在局部范围内紊动剧烈,形成流态复杂的三元突扩水跃。为了探究不同突扩比对闸后水流流态的影响,基于重力相似准则,以某拦河闸为原型设计试验模型,通过调节上下游水位、闸门开度等初始条件,对突扩比分别为0.296、0.378、0.552、0.630四种空间突扩水跃进行了多种工况下的模拟。在忽略渠道摩阻力条件下,对形成的抵挡水跃所需尾水水深的公式进行了修正,发现当闸门单孔流量和单宽流量相同时,二元平面水跃的跃长均大于空间突扩水跃跃长。
  • 方致远;何佳卓;张凯;张凯馨
    人民黄河. 2018, 1(3): 106-1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上游侧常设置铺盖及盖重区,特殊情况下该区产生滑坡将对面板止水结构造成破坏,影响坝体渗透稳定和结构稳定。我国西北地区某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工程因导流洞事故而造成库水位在56 h内骤降约100 m,坝前下部铺盖与盖重区滑塌,部分面板止水结构破损。为此,利用非圆弧滑动计算方法,对该事故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止水结构的破坏主要是上游铺盖与盖重区在渗流力作用下产生沿面板表面的滑坡,滑动面上碎石等堆渣材料与止水结构产生摩擦所致;面板上铺盖与盖重区滑动范围在高程638.76~680.98 m间,滑坡堆积体以下11 m范围内的止水仍存在破坏可能。在除险加固工程中着重对该险情进行处理,采取了对该盖重区进行渗流控制以及渗流量监测的工程措施,保障该工程安全运行。
  • 高朦伟;方朝阳
    人民黄河. 2018, 1(3): 115-1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电站发电机组运行时将产生激振力,机墩作为发电机组主要支撑部位,其发生的振动现象较厂房结构其他部位明显。通过建立某水电站地下厂房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谐响应法进行动力计算,研究实际工程中在不同机组水平动荷载施加方式下机墩各典型部位振动反应的分布规律。分析结果表明,机组水平动荷载的施加方式对机墩部位的振动影响很大,应根据机组动荷载的实际特性选取合适的施加方式才能充分考虑机组振动时产生的不利影响。
  • 工程建设管理
  • 段扬;秦韬;王京晶;穆鹏;雷晓辉;郑和震
    人民黄河. 2018, 1(3): 119-1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及独特的生态结构。为了模拟丹江口水库三维水动力过程,掌握水位、水温等水力要素的变化规律,服务于丹江口水库管理和水质模拟,采用环境流体动力学模型(EFDC)建立丹江口水库三维水动力模型,对丹江口水库2012年水位及流场、水温进行模拟,并将水位和水温模拟值与实测值进行对比,发现两者较为接近,表明丹江口水库三维水动力模型精度较高,适用性强。由模型模拟结果可知,丹江口水库2012年坝前水位变化较大,而水库水温分层现象在夏季最为明显,春秋季减弱,冬季基本丧失。
  • 王大辉;袁群;史长城;曹宏亮;冯凌云;马莹
    人民黄河. 2018, 1(3): 123-1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推动改性橡胶混凝土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以赵口灌区渠道衬砌工程为依托,采用6种配合比改性橡胶混凝土进行试验应用。原型观测结果表明,从开裂率、开裂板块平均裂缝条数、平均裂缝长度及最大裂缝宽度等几个指标综合来看,改性橡胶混凝土的抗裂性能最好,试验段普通混凝土的次之,正常施工段普通混凝土的最差,因此改性橡胶混凝土具备在抗裂防渗工程中推广应用的技术优势。
  • 魏星灿;夏万洪;黄润太
    人民黄河. 2018, 1(3): 126-1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冶勒水电站大坝坝基由超过400 m厚的粉质黏土和卵砾石层组成,研究其土体物理力学特性对工程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物性试验、静力和动力试验对坝基粉质黏土进行物理力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土体级配良好,属低液限、超固结、低压缩性粉质黏土,先期固结压力为4.5~6.0 MPa,压缩模量为35.7~152.3 MPa, 变形模量为35.00~80.74 MPa;摩擦角为33.70°~35.94°,黏聚力为0.12~0.21 MPa,抗剪强度指标高;动剪切模量为 568 MPa,动弹性模量为1 686 MPa,动强度参数随振动次数的增加略有降低,但降幅较小。最终提出了一种特殊土体——超固结粉质黏土的物理力学参数指标。
  • 李进军;张雷;张腾飞;王伟博;栾少帅;翁陈成
    人民黄河. 2018, 1(3): 132-1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万家寨水电站水轮机组在高速高含沙水流长期冲刷作用下,活动导叶的刚性立面密封面磨损汽蚀严重,造成导叶漏水量加大,导致机组出现“潜动”问题。在分析导叶密封失效原因和总结传统堆焊打磨修复处理方式缺陷的基础上,提出了活动导叶立面密封技术改造方案,首次采用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自主研发的钢塑复合聚氨酯导叶密封板,对1#和4#机组进行技术改造,对改造的技术细节和中间安装过程进行了精确控制和严格质量把关。经过两个汛期运行检验表明:活动导叶立面密封技术改造提高了导叶全关状态下的密封性能,可以有效抗磨和抑制漏水,解决了活动导叶密封失效的问题。
  • 郭世兴;刘斌
    人民黄河. 2018, 1(3): 135-1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供水水库为现代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水源保障,其效益的发挥直接取决于库容的大小,而泥沙淤积是导致水库库容损失的根本原因。针对陕西省多泥沙河流的水沙特性,通过对多年来水库实际运行情况的调查分析,结合近20 a供水水库的开发运行方式总结,提出了供水水库采用蓄水运用、蓄清排浑、引干入支等开发运行方式的判别条件。结合工程实例,验证从含沙量、库沙比、水沙特性及库容系数等参数总结的供水水库运行方式判别条件的合理性。
  • 宋力;王荆;曾玉;王雪奎
    人民黄河. 2018, 1(3): 139-1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河中下游水闸因所处环境条件相似,故各种不同配合比及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强度理论上具有相似规律,针对已开展的43座水闸混凝土强度现场安全检测成果,分环境、分构件类型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到不同构件混凝土强度的推荐检测方法。考虑龄期、环境因素,研究了构件混凝土强度变化规律。结论如下:水闸现场安全检测中,闸底板和涵洞底板混凝土检测方法推荐钻芯法,闸墩及涵洞侧墙混凝土检测方法推荐钻芯修正回弹法,闸顶板、胸墙、闸门、涵洞顶板检测方法推荐回弹法,机架桥混凝土检测方法推荐超声回弹综合法;13~45 a龄期内,混凝土强度呈现增长趋势,第Ⅱ类构件增长率最大,第Ⅰ类构件次之,第Ⅲ类构件最小,从设计强度角度看,C13混凝土强度的增长率大于C18混凝土的;龄期大于45 a后,混凝土强度趋于定值。
  • 灌溉排水
  • 程传胜;田军仓;王斌;王馨苑
    人民黄河. 2018, 1(3): 143-1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求装配式U形混凝土衬砌渠道钢模具在预制混凝土衬砌板时的应力应变规律,以D60装配式U形混凝土渠道衬砌钢模具为研究对象,运用ADINA软件对不同厚度、不同纵向加劲肋及不同横向加劲肋的钢模具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钢模具的变形在直线段最大,弧线段次之,直线连接段和弧线连接段最小;等效应力在直线连接段和弧线连接段最大,直线段和弧线段较小,并且钢模具厚度的影响程度>纵向加劲肋数量的影响程度>横向加劲肋数量的影响程度;在一定的变形允许范围之内,装配式U形混凝土衬砌渠道钢模具的厚度以8~10 mm为宜,纵向加劲肋以3~4根为宜,横向加劲肋以2根为宜(布置在直线段和弧线段各1根)。
  • 王凤瑞;王慧
    人民黄河. 2018, 1(3): 149-1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排涝模数的确定对于确定排涝工程布局和规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黑龙江省东部的三江平原宝清挠力河涝区和穆棱河涝区为例,根据涝区下垫面条件进行产流计算,分别采用排模公式法和平均排除法计算不同排涝标准下的排涝模数,并分析比较两种计算方法的计算结果。结果表明:随着重现期的变长,排水流量和排涝模数越来越大。对于旱田,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相差较小,而且面积越小,排涝模数相差越小,平均排除法的计算结果总体大于排模公式法的;对于水田,两种方法计算结果差别较大,且面积越小,相差越大。
  • 季研洲;李宗利;黄瑞涛
    人民黄河. 2018, 1(3): 153-1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现场浇筑的混凝土衬砌结构,分缝设计的合理性对渠道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有较大影响。目前实际工程中的分缝间距和分缝宽度均按经验取值,未考虑不同类型渠基对衬砌底板的水平阻力系数、衬砌板厚度、渠基与衬砌板表面的温度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等因素对取值的影响。通过理论推导,提出能合理计算伸缩缝间距和缝宽的方法,给出物理意义明确的计算公式,供工程设计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