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8年, 第1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
  

  • 全选
    |
    特稿
  • 张金良;刘继祥;李超群;崔振华
    人民黄河. 2018, 1(10): 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河下游是我国黄淮海平原的生态屏障,“二级悬河”举世闻名,其滩区治理问题一直是治黄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黄河下游滩区治理的关键在于稳定主槽,协调水沙关系,并考虑生态发展和社会稳定等多种因素。以往治理模式多立足于治河,在不同的角度考虑了提高河道行洪输沙能力、提升滩区群众防洪安全水平等多方面需求,但均在一定程度存在实施难度大、周期长、无法彻底消除“二级悬河”影响等诸多问题,在生态发展理念方面考虑较少。本文在充分考虑黄河水沙调控体系对协调下游水沙关系的作用后,提出了“洪水分级设防、泥沙分区落淤、水沙自由交换”模式,借以实施黄河下游滩区生态再造与治理,彻底消除“二级悬河”影响,通过与调水调沙工程体系配合,将在一定时期内保证黄河下游滩区的稳定,服务于黄河下游生态经济带建设。
  • 水文泥沙
  • 郑珊;王开荣;吴保生;吕宜卫;韩琦
    人民黄河. 2018, 1(10): 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综述了黄河口来水来沙条件的变异特点、河口演变的大小循环、河口改道后的滞后响应特征及近期河口冲淤演变的新特点,总结了以往关于黄河口演变对下游河道的影响、河口冲淤的临界水沙条件、未来河口水沙条件及河口生态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往多数研究认为河口延伸引起的溯源淤积可影响到下游艾山或泺口河段,而对艾山以上河道是否受溯源淤积的影响争议较大,仍需深入研究不同时间尺度黄河口演变对下游河道的影响;以往研究认为维持黄河口造陆与侵蚀平衡的临界来沙量为2.74亿~4.21亿t/a,维持清水沟冲淤平衡的临界来沙量约为1.5亿t/a,后续研究需从径流、潮汐、海洋、海岸和河口河道边界条件等各因素相互作用的物理机理出发,建立统一的临界水沙量的计算方法。此外,需深入开展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下黄河口未来水沙通量的预测研究及河口生态响应研究。
  • 李占松;师冰雪
    人民黄河. 2018, 1(10): 12-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所有的自然现象都具有不确定性,水流运动也不例外,皆源于其遵循的非线性。非恒定流问题的解对初边值条件的敏感依赖性、恒定流问题的多解性便构成了水流运动的不确定性。非恒定流是绝对的,恒定流是相对的;水流运动初边值条件的变化是不可避免的;度量误差不可能完全消除;恒定流也存在着局部非恒定性;恒定流解的性质与误差水平有关;误差水平不同,恒定流解的个数甚至解的唯一性会发生变化;实际水流运动是恒定与非恒定、确定与不确定不同程度的有机综合体;现有理论分析、物理试验和数值试验、原型观测等均显现了水流运动不确定性的存在,大数据研究方法也不能例外;有必要对水流运动不确定性理论进行明晰、深入和完善,并以此为指导进行研究,为实际工程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 梁贵生;谢永勇;宁鑫
    人民黄河. 2018, 1(10): 17-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瑞谱型相控阵声学多普勒剖面仪是一款新型的走航式流量测量仪器,其在工作过程中可同步测量水深和流速,具有体积小、精度高、自动化程度高、安装使用便捷的特点,适用于不同水深和水流条件。在黄河宁夏四排口游荡型河道沙质河床裁弯取直工程截流施工期间,利用该仪器开展了龙口断面进占合龙、上下游河势变化和引河内流速、流量、断面等要素的水文监测及资料分析,为实现黄河宁夏四排口河段成功截流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监测成果满足设计、施工和监理的需求,积累了在游荡型河道沙质河床上截流期水文监测的经验。
  • 防洪治河
  • 李常亮;王嘉翔
    人民黄河. 2018, 1(10): 2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冲刷深度是河道整治工程设计的重要技术指标之一。采用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方法,对护岸工程冲刷深度计算参数选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冲刷处水深、行近水流水深、行近流速、床沙的中值粒径对冲刷深度计算值均有较大影响,渭河甘肃段护岸工程冲刷深度对4个参数的敏感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冲刷处水深、行近流速、床沙的中值粒径、行近水流水深。
  • 肖敬;董增川;罗晓丽;施任生;许凌杰;李宜雪
    人民黄河. 2018, 1(10): 28-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分析水库防洪优化调度模型以及逐步优化算法(POA)在运算中常收敛于局部最优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水量平衡的改进算法,避免总决策序列在复杂的约束条件下被分隔成若干不相互作用的子序列,使得算法更具跳跃性,不易陷入局部最优。实例分析表明:在水库防洪优化调度中,改进后的算法基本上能够解决传统POA过于依赖初始解的问题,提高了全局搜索能力,并且加快了收敛速度,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和借鉴意义。
  • 肖剑;张帆;苏东喜;邓云
    人民黄河. 2018, 1(10): 29-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冰凌是冬季高寒地区一种普遍存在的自然现象,研究其生消演变及其运动规律对防治冰凌灾害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设计环形水槽试验装置,针对不同流速和气温在恒温恒湿实验室做了6组试验,对水体结冰期、封冻期和解冻期的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对比动水结冰生消演变过程与静水的差异,探究了水体结冰、冰厚演变机理以及在冰盖增长和消融期间水温的变化过程。基于热力学理论,通过分析结冰期历时、结冰期水体总热量的变化、冰花覆盖率、水气热交换、冰气热交换的相互关系,建立了静、动水体结冰期历时的算法。
  • 水资源
  • 张国玉;谢晨;李舒;许峰;靳顶
    人民黄河. 2018, 1(10): 36-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中用水效率的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指标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指标,将2000—2015年的这两个指标换算成不变价研究其变化趋势,利用Mann-Kendall-Pettitt突变点检测方法和经济学趋势模型对指标变化趋势进行分析,探索用水效率变化机理,建立预测模型模拟未来几年的用水效率主要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现有经济、节水措施、工艺技术等平稳发展条件下,进一步强化工业节水工作,可以实现2020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的控制目标。
  • 帅官印;张永波;陈军锋;张志祥;赵雪花;李鹏
    人民黄河. 2018, 1(10): 40-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山西省保德煤层气田采区上方某承压含水层单孔抽水试验为例,提出基于相对误差的最小二乘法,应用于Jacob直线图解法求解水文地质参数,并与常规的Thies配线法、基于绝对误差意义下的Jacob直线图解法、水位恢复法以及基于相对误差意义下的改进水位恢复法的求参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改进的Jacob直线图解法得到的含水层导水系数为347 m2/d、贮水系数为0.000 57,较传统直线图解法更加合理,求参得到的结果更加准确。
  • 工程勘测设计
  • 李丽;冉中阳;徐文;叶长青;朱丽蓉;陈成豪;李龙兵
    人民黄河. 2018, 1(10): 44-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南渡江河湖水系连通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SD)和基于联系数的河湖水系连通等级评价模型(CN-AM),制定5个水系连通方案进行SD仿真模拟和CN-AM计算,得出2012年、2014年、2016年、2018年和2020年南渡江河湖水系连通系统及其各子系统的发展趋势与不同时期的水系连通联系数值和评价等级。结果表明:①常规发展模式下,2012年、2014年、2016年、2018年和2020年南渡江水系连通性子系统等级为2.698~2.745,自然功能和社会功能子系统的等级为3.682~3.731和3.616~3.662,河湖水系连通系统的总体状况为3.485~3.529级,处于中和良之间,主要限制指标为河频率、水系连通度、年平均径流保证率、水体纳污能力、河流水质达标率、地表水农业供水百分比、水库调节能力指数和地表水城镇供水百分比;②2020年,生态优先模式评价等级为0.332、资源发展模式评价等级为0.312、防洪调节模式评价等级为0.352、综合发展模式评价等级为0.397,较常规发展模式评价等级0.200联系数值均有提高。
  • 水资源
  • 刘杨;戚国强;卢静
    人民黄河. 2018, 1(10): 51-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水资源利用程度对地区综合发展水平的影响及支撑能力,将水资源作为子系统与社会系统及经济系统相结合,综合评价复合系统的协调度水平,并分析其发展状态。在对黑龙江省水资源–经济–社会复合系统协调度评价的过程中,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指标进行筛选,并以模糊综合评价法(FAHP)作为赋权方法,探求了黑龙江省水资源–经济–社会复合系统发展的协调程度,多年来各子系统的协调发展变化,以及不同地级市之间水资源系统、经济系统及社会系统的综合发展差异化水平。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水资源–经济–社会复合系统中以经济子系统发展为主,水资源系统发展呈现不稳定状态;不同地级市之间3个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具有明显差异。
  • 水环境与水生态
  • 丁春梅;吴宸晖;戚高晟;高士佩
    人民黄河. 2018, 1(10): 57-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水体产生黑臭现象的机制,选择透明度、溶解氧、氧化还原电位、氨氮、总磷、有机物紫外光吸收程序为监测指标,构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水质自动监测网。水体自动监测物联网由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的物联网平台,以及GPRS、传感器、浮标、无人监测船组成。该项技术可通过对河道水质的不间断监测保障其长期洁净;水质监测浮标将河道分级分段合理地分配给各级河长,充分体现了河长责任制,由于该技术监测指标较全面,且为不间断进行,因此大幅降低了漏报率,做到及时预警;无人监测船可以高效、灵敏地追踪污染源,有效预防河道水质由量变转化为质变,缩短了搜寻时间,做到预警后的及时处理。
  • 郭永丽;吴庆;翟远征;全洗强
    人民黄河. 2018, 1(10): 61-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GIS空间分析平台的反距离权重法插值获取中国北方某典型岩溶水源地2008—2010年地下水中石油类有机污染物浓度空间分布,基于SPSS软件的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获取地下水中石油类有机污染物的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叠加地下水水动力因素,并结合2016年地下水典型有机污染物空间分布状况获取地下水有机污染风险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59.04%的区域地下水水质趋于好转,29.55%的区域水质呈恶化趋势,水质恶化区集中在石化公司新区和旧区的下游;地下水中总挥发性有机物浓度与石化公司新旧区、排污渠、排污渗坑及导水系数的空间分布密切相关;石化公司新区污染源及其下游(Ⅰ-Ⅰ′)典型石油有机污染物检出率高且浓度大,需加强防漏及采取污染防治措施;石化公司旧区下游(Ⅱ-Ⅱ′)有机污染风险高且呈恶化趋势,需要采取污染防治措施。
  • 胡晓;井沛然吴睿;石小涛
    人民黄河. 2018, 1(10): 66-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涵洞作为现代水利工程建设中河流修复的一种特有手段,其基本功能除了为路桥系统提供输水通道外,还要为所在流域水生动物提供能顺利通过路桥障碍的通道。目前国内关于涵洞式过鱼通道水力设计方面的文献较少,涵洞式鱼道工程在修建过程中可供参考的理论依据非常有限。本文在总结国外涵洞式鱼道相关试验数据的基础上,对国外涵洞式鱼道中的扰流式挡板、阿尔伯达鱼堰式挡板和阿尔伯达鱼式挡板这3种典型挡板的水力特性及流场分布进行了归纳,得到了这3种挡板关于流量、水深、坡度与流速的关系表达式,分析比较了这3种挡板的工作性能,可作为国内涵洞式鱼道内部改造和水力设计的理论依据与参考。
  • 水土保持
  • 杨靖文;李欣娟;李晶
    人民黄河. 2018, 1(10): 72-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揭示榜沙河流域不同土壤的侵蚀特性,取样检测土壤机械组成、有机质含量,并采用实地放水冲刷法检测土壤抗冲性、采用浸水法检测土壤团聚体的水稳性指数(K)。结果表明:榜沙河流域抗冲性褐土最强,黑垆土次之,黄绵土最弱;抗蚀性黑垆土最强,褐土次之,黄绵土最弱;粒径为0.002~0.020 mm的土壤抗冲性最强,粒径为0.020~0.200 mm的土壤抗蚀性最强;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抗冲性、抗蚀性成正相关关系,土壤抗冲性与土壤抗蚀性成正相关关系;土壤稳定性与土壤结构、有机质含量紧密相关,有机质含量越高,土壤结构越稳定、越不容易发生侵蚀。
  • 吴卿;陈子韶;徐建昭;张璐;赵培;杨柳;潘文玲;刘哲
    人民黄河. 2018, 1(10): 77-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区、主要淹没区和渠首所在地,全县石质荒漠化土地面积745.539 3 km2、占土地总面积的26.44%,其中重度、中度、轻度、潜在石质荒漠化土地面积分别为54.750 6、80.567 1、228.216 6、382.005 0 km2,石质荒漠化呈加速发展趋势,导致土壤侵蚀强烈,侵蚀模数高达3 500 t/(km2·a),水土流失和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十分严重,制约着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对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水质及供水安全造成严重影响。通过对淅川县石质荒漠化现状和近年来生态治理工程建设情况进行实地调研,提出了适宜当地防治石质荒漠化、发展生态农业经济的石窝、石阶、石坎等聚土保土关键工程措施,龙须草、香根草、斑茅、油桐、马尾松、侧柏、栎树等人工植被重建关键生物措施配置模式,生态农庄、林果药草、小流域综合开发利用等生态农业经济发展典型模式。
  • 专题研究
  • 王福岭;吴卿;徐建昭;孙俊青;张璐;赵培;魏冲;李泮营
    人民黄河. 2018, 1(10): 82-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主要淹没区和渠首所在地,石质荒漠化引发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合理选择指标体系进行石质荒漠化程度划分及分布范围与面积确定,是有效开展石质荒漠化防治的重要前提。针对淅川县自然特征,选取基岩裸露度、植被类型、植被覆盖度、土层厚度作为石质荒漠化判别及程度划分指标,通过现场调查和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人机交互解译,进行指标评分和综合赋分,将淅川县石质荒漠化土地划分为潜在、轻度、中度、重度4个程度等级,基于3S技术获得淅川县不同程度石质荒漠化土地面积及空间分布情况。分析表明:选取的石质荒漠化判别标准、分级指标与方法简单易行,结果合理且符合实际情况。
  • 张璐;徐凡;徐鹏;吴卿;徐建昭;赵培;李泮营;党磊
    人民黄河. 2018, 1(10): 85-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石质荒漠化是严重水土流失产生的后果,也是一种生态过程,景观格局和石质荒漠化关系密切,利用景观格局理论指导石质荒漠化治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以淅川县为研究区,探讨了景观格局理论在石质荒漠化生态过程中的多尺度对应关系,利用水土保持景观格局理论揭示淅川县坡-沟尺度、小流域尺度、区域尺度石质荒漠化生态过程,通过对石质荒漠化景观格局的分析,〖JP2〗将石质荒漠化景观划分为5种不同的类型,分别构建了石质荒漠化景观综合治理模式和县域尺度生态治理模式,并提出了坡-沟尺度和小流域尺度的综合治理技术措施。
  • 徐建昭;吴卿;孙俊青;张璐;赵培;魏冲;陈子韶;刘哲
    人民黄河. 2018, 1(10): 88-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地及渠首所在地,全县石质荒漠化土地面积745.539 3 km2、占土地总面积的26.44%,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十分突出。利用DEM、地质图等资料,基于3S技术对淅川县石质荒漠化土地坡度及岩性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淅川县石质荒漠化主要发生在碳酸盐岩组区域、8°~25°坡面,8°~25°石质荒漠化土地面积为588.001 5 km2、占石质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78.87%;石质荒漠化土地面积随坡度加大的变化,在坡度小于25°时呈上升趋势,在坡度超过25°时呈下降趋势,坡度超过35°的面积只有2.679 3 km2、仅占0.36%;淅川县土地岩性主要为碳酸盐岩组、碎屑岩组、多层土体、变质岩组、侵入岩组,各岩组区域石质荒漠化土地分布面积分别为461.59、164.54、119.20、66.86、40.63 km2,石质荒漠化发生率分别为58.26%、23.56%、1.96%、30.74%、24.98%,在碳酸盐岩组区域分布面积和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岩性区域。
  • 徐鹏;吴卿;徐建昭;孙俊青;张璐;赵培;杨柳;刘哲
    人民黄河. 2018, 1(10): 91-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位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主要淹没区和渠首所在地的淅川县,石质荒漠化引发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问题十分严重,研究其石质荒漠化生态景观特征,对防治石质荒漠化、恢复植被、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安全运行和效益发挥具有重要意义。基于3S技术,通过计算景观指数,对不同岩性、不同程度石质荒漠化生态景观空间形态、空间关系、空间构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淅川县碳酸盐岩组分布区石质荒漠化生态景观较其他岩组分布区破碎,非碳酸盐岩组分布区石质荒漠化生态景观在自然条件下易被碳酸盐岩组分布区同化,生态环境已经出现退化趋势;非石质荒漠化、潜在石质荒漠化和轻度石质荒漠化是主导景观类型,生态景观整体破碎程度较低,其中轻度石质荒漠化斑块数量最多、分布最为连续且所占面积相对较大;中度和重度石质荒漠化单个斑块面积很小,呈现零星分布状态,破碎程度较高;应重点预防轻度石质荒漠化向中度和重度石质荒漠化发展。可将淅川县石质荒漠化划分为5种生态景观类型,分别构建石质荒漠化景观生态模型、建立石质荒漠化防治技术体系和综合治理模式。
  • 赵培;吴卿;张璐;徐建昭;魏冲;杨柳;潘文玲;徐鹏
    人民黄河. 2018, 1(10): 95-9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2017年Landsat8 OLI_TIRS遥感影像数据和现场实地调查,对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淅川县石质荒漠化进行人机交互解译,通过计算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植被覆盖度FVC,提取了淅川县石质荒漠化信息,对石质荒漠化土地分布图与高程、坡向、坡度和岩性4个因素进行叠加分析,得到淅川县石质荒漠化空间分布特征:石质荒漠化面积达745.539 3 km2,占淅川县总面积的26.44%;石质荒漠化分布区域主要集中在鹳河及丹江两岸人口稠密区和丹江口水库库区附近;石质荒漠化发生率在低海拔、南向缓坡地区和碳酸盐岩分布区域较高。
  • 工程勘测设计
  • 刘海心;朱瑞;王文甫;熊奇;李涛;魏常琦;刘曙光
    人民黄河. 2018, 1(10): 99-9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高密度电法对某水库大坝进行渗漏探测,建立渗漏通道地电模型,通过单极-单极、偶极-偶极、温纳、温施等装置进行正演模拟,在分析4种装置模拟探测效果的基础上,采用温纳装置施工作业。介绍了高密度电法探测某水库大坝渗漏通道的具体情况,在正演模拟结果的基础上,对反演结果进行指导性解译,发现若干低阻异常区。在低阻异常区布设钻孔,并在钻孔中分段开展注水试验,验证了高密度电法对低阻异常区的研判结果。三维栅栏图直观反映了工区渗漏通道的空间发育规律。高密度电法在探测大坝渗漏通道中具有良好的效果。
  • 葛佩明;张健;陈胜
    人民黄河. 2018, 1(10): 104-1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双调压室布置的尾水系统在过渡过程中的特点,基于一维瞬变流理论对该布置形式下尾水管最小压力的影响进行理论分析,结合此类型抽水蓄能电站实际尾水布置,建立了过渡过程计算模型,对电站可能出现的多种过渡过程工况进行模拟计算。将多台机组分为两组分别布置在调压室且室后交汇,结论表明:双调压室布置能够更好地控制调压室涌浪,减少工程量;在甩负荷工况中,双调压室布置调压室流出流量变化率大于单调压室布置方案,在机组流量变化率一致时能够极大地改善尾水管最小压力;双调压室间对不同甩负荷方案的防护效果不同,多台甩负荷机组受不同调压室调节时,两调压室都能够达到较大的流出流量变化率,起到了防护作用,多台甩负荷机组受同一调压室调节时,直接调节的调压室可以起到更好的防护作用。双调压室布置为一洞多机抽水蓄能电站提供了更加灵活的甩负荷机组选择方案,对尾水系统设计与实际运行有参考价值。
  • 黄伟;王珏;丁景焕;杨开林;郭新蕾;韩标;李甲振
    人民黄河. 2018, 1(10): 109-1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加快电站输水系统初期设计阶段“一洞多机”的并联引水发电系统同时甩负荷工况的数值建模和水击计算进度,从管道水击方程和水轮机组边界条件入手,推导了并联支管和并联水轮机组水击计算的等效简化关系,从而实现将“一洞多机”的并联引水发电系统等效简化为“单管单机”的简单系统。通过算例和工程实例对比分析了等效简化前后的水击计算结果,检验了简化模型的可靠性和精度。结果表明:等效简化后尾水管进口最小压力水头的最大相对误差小于5%,蜗壳最大压力水头和机组最大转速上升率等调保参数最大相对误差均小于2%,能够满足初期设计阶段水击计算的精度要求。
  • 朱翠民;武颖利;皇甫泽华;张兆省
    人民黄河. 2018, 1(10): 114-1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分析了粗粒土的剪胀特性,总结了适用于粗粒土的Rowe剪胀方程和剑桥模型剪胀方程的典型改进方法,并在剑桥模型剪胀方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改进方法,研究表明:张丙印等对Rowe剪胀方程的改进对粗粒土的适用性较好,且参数少,是一种较为实用的方法;剑桥模型剪胀方程的改进方法主要是在不改变其数学表达式的基础上,将临界状态应力比M换为剪胀应力比Md,因而此类改进方法的核心是如何简单准确地确定Md;笔者改进的剪胀方程参数简单,只需通过三轴CD试验确定,利用几种堆石料的试验结果验证了其适用性较好。
  • 杨金顺;任博;柴永辉
    人民黄河. 2018, 1(10): 118-1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有效解决河南省淇河盘石头水库右岸鸡冠山单薄山体绕坝渗漏问题,设计采用帷幕灌浆法在水库正常运行状态下进行防渗处理。为验证设计帷幕灌浆参数在高水头动水状态下的合理性及可行性,进一步优化施工工艺,在帷幕灌浆施工前进行了生产性试验。生产性试验以鸡冠山防渗帷幕初步设计参数为基础,现场选取代表性试验区,采用不同的灌浆压力、水灰比进行灌浆试验,并对灌浆前后透水率等参数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帷幕灌浆初步设计参数能够达到设计预期目的,先施工上游排帷幕的灌浆顺序效果较好;Ⅰ、Ⅱ序孔适宜采用孔口封闭灌浆法,Ⅲ序孔适宜采用分段卡塞灌浆法。
  • 工程建设管理
  • 潘奎生;白玉峰;罗涛;马莹;吉莉
    人民黄河. 2018, 1(10): 123-1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投标人在竞标过程中采取不平衡报价,导致工程建设成本大幅增加,给业主带来投资风险的问题,在分析不平衡报价特征的基础上,综合利用灰关联和模糊综合评价理论构建了不平衡报价识别模型。首先采用熵权法与属性层次模型(AHM)组合赋权的方法得到清单项目的权重,其次根据灰关联理论确定单价和基准价之间的偏差,再次运用模型对投标人报价不平衡程度进行识别,最后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模型对识别投标人不平衡报价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为业主评标提供了科学依据。
  • 崔德密;吕列民;黄从斌;杨智
    人民黄河. 2018, 1(10): 127-1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求更好的混凝土厚度现场无损检测方法,运用冲击回波仪对不同龄期、不同厚度的素混凝土试件和钢筋混凝土试件进行测试,研究了激振装置、混凝土强度等级、混凝土龄期、钢筋配置对测试结果的影响,提出了冲击回波法评价混凝土厚度的数学模型和评价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激振装置的选择极为关键,正确选择激振装置可有效规避钢筋对构件厚度测试信号的影响,混凝土龄期与冲击回波波速成正相关关系,引入不确定度评定分量使冲击回波法检测混凝土厚度的准确度得到有效保证。
  • 解建仓;王玥;雷社平;李想;吕正祥
    人民黄河. 2018, 1(10): 131-1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大坝安全监测数据是既可能有趋势性又可能有季节性的时间序列数据,为了准确地对其进行分析与预测,运用较适合处理非平稳性时间序列的ARIMA模型,首先通过差分将非平稳时间序列平稳化,然后通过自相关函数和偏自相关函数进行模型识别,得到若干初选模型,进而估计各初选模型中的参数,并根据贝叶斯信息准则确定最终模型,最后利用最终模型对监测数据进行拟合和预测。以李家峡水库大坝的一组安全监测数据为例,通过模型计算,对模型拟合和预测数据与实际位移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ARIMA模型在大坝安全监测数据的分析与短期预测方面有较高的精度,具有可行性。
  • 田雨普;王李平;梁春雨;安超
    人民黄河. 2018, 1(10): 135-1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水利工程水闸规划设计中,一般结合闸室结构受力、闸门布置型式、水闸运行模式、工程施工导流、施工方法及工程投资等因素比选水闸闸型。通过引入水闸生态足迹概念,基于水闸工程施工期生态足迹占用矩阵及计算模型、水闸施工期生态足迹占用水平,将生态足迹作为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引入水闸闸型比选中。闸型比选时,在满足水闸功能及安全要求下应优选生态足迹占用量较小的闸型。
  • 吴梦娟;靳春玲;贡力
    人民黄河. 2018, 1(10): 139-1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揭示西部干寒地区引水明渠在全寿命周期内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避免明渠病害频发给社会经济带来的巨大损失,针对西部独特的气候地质条件,依据《灌溉与排水渠系建筑物设计规范》,结合专家咨询和前期笔者对该地区明渠病害特点的研究,构建了引水明渠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灰色Euclid理论模型对其进行全寿命周期安全评价。采用IAHP求解各指标权重,利用灰色Euclid理论确定各指标间的关联度,最后综合得到相对灰色Euclid加权关联度并对引水明渠安全程度进行评价。以西部干寒地区4段明渠为例,应用灰色Euclid理论模型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一致,表明该模型对西部地区引水明渠安全评价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可为明渠的安全管理提供重要依据。
  • 王太钢;李聪霞;李慧敏;冉云龙
    人民黄河. 2018, 1(10): 144-1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交易费用经济学的视角,研究项目不确定性、交易费用对项目绩效的影响机制。工程项目绩效的影响因素包括交易环境的不确定性、交易费用、业主在工程交易中的角色、承包商在工程交易中的角色。工程项目绩效测量变量包括成本、工期、质量、客户满意度。通过问卷收集数据,对测量变量进行信度检验,对结构方程路径模型进行拟合优度检验表明,模型拟合较好。降低建设项目交易环境的不确定性,促使业主和承包商在交易中的角色正向性,可以降低交易费用,从而提高项目绩效。
  • 灌溉排水
  • 朱俊峰;刘月文;王星天;王秋君
    人民黄河. 2018, 1(10): 148-1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光伏提水进行灌溉在很多无常规能源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太阳能辐射量的日变化造成光伏提水直接驱动节水灌溉设备存在不能稳定工作和灌溉均匀度差的问题。利用自动控制技术,通过PLC监测主管压力,控制每条支管上的电磁阀,来控制正常工作的灌水器数量,保证所有灌水器都能正常工作;通过PLC给正常工作的灌水器计时,来控制每条支管的灌水量,使所有支管在正常工作条件下的灌水量相近,从而保证灌溉的均匀度。试验结果表明:自动控制的光伏提水节水灌溉系统不仅能够保证灌溉系统稳定均匀工作,高效利用水资源和太阳能资源,而且与常规的储水、储能方法相比,大大减少了系统的建设和运行成本,是实现无电牧区天然草场灌溉的重要技术手段。
  • 张晓朋;赵涛
    人民黄河. 2018, 1(10): 152-1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于不同粗糙壁面的人工渠道中的均匀流,选取弗劳德数Fr、底坡比降i、雷诺数Re、流量Q、渠道平均水深h为参数,通过水力模型试验,确定这些因素对糙率系数的影响程度,分析各要素间的主次关系及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对糙率影响较大的水力要素排序依次为弗劳德数Fr、渠道平均水深h和底坡比降i,糙率与流量、雷诺数无关。
  • 杨孟豪;曹连海;赵丹
    人民黄河. 2018, 1(10): 155-1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单一灌溉情况或单一目标下制定的农业水价不能反映灌溉水量的年际差异和水价利益方的多样性。在阐明农业水价具有动态性和多目标性的基础上,提出基于供水成本和农民承受能力的动态农业水价计算方法,建立了农业成本水价与农民可承受水价相结合的动态水价制定模式,并在河南省博爱县项目区进行实例应用。结果表明:相比固定的农业水价,基于动态水文条件下计算的动态农业成本水价和农民可承受水价更能真实地反映供水成本和农民承受能力的动态变化规律;动态水价制定模式不仅考虑了水价在不同水文条件下的动态特性,还弥补了单一目标定价的不足,并能在兼顾用水公平的情况下,发挥水价进使农业节水的作用。
  • 李亮;王世锋;侯诗文;刘文兵;王星天
    人民黄河. 2018, 1(10): 160-1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推广应用牧区新能源供水模式,针对风能、太阳能及风光互补的牧区供水模式开展研究,利用新能源供水模式与现状供水模式的比较分析,提出了各种供水模式的工作原理及适用条件。研究表明:新能源提水设备降低了牧民体力劳动,提高了用水方便程度,总体减少了用水费用,节约了燃料,具有较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