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8年, 第1卷, 第1期 
刊出日期:
  

  • 全选
    |
    水文泥沙
  • 李景宗;刘立斌
    人民黄河. 2018, 1(1): 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进入21世纪以来,黄河泥沙显著减少,潼关水文站实测输沙量由1919—1959年的平均15.92亿t减少到2000—2012年的平均2.76亿t。黄河流域已建淤地坝58 099座,分布在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具有显著的拦沙减蚀作用。依据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水利部淤地坝大检查等基础数据,初步分析了2000—2012年黄河潼关以上地区淤地坝拦沙减蚀作用。结果表明:①2000—2012年黄河潼关以上淤地坝年均拦沙减蚀量为4.50亿t,其中年均拦沙量为3.75亿t、减蚀量为0.75亿t。同期潼关以上地区5 520座骨干坝的年均拦沙减蚀量为2.05亿t,其中年均拦沙量为1.71亿t、减蚀量为0.34亿t;50 935座中小型淤地坝的年均拦沙减蚀量为2.45亿t,其中年均拦沙量为2.04亿t、减蚀量为0.41亿t。②淤地坝拦沙减蚀作用对2000—2012年黄河泥沙减少的贡献率为34%。
  • 张帅;夏军强;李涛
    人民黄河. 2018, 1(1): 7-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优化小浪底水库汛期运行方式、泥沙调度,充分发挥枢纽综合效益,整理了小浪底水库汛期水沙及地形资料,得到了历年汛期平均排沙比等数据,并用这些数据来检验已有的水库排沙比计算公式,分析了这些公式的适用性。然后分析了小浪底水库汛期排沙比与入库平均含沙量、进出库平均流量、平均库容等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程度,确定了影响汛期平均排沙比的主要因素。最后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拟合效果较好的排沙比公式,拟合度达到0.863。
  • 朱治雄;谢永勇;高夏阳;高宇星
    人民黄河. 2018, 1(1): 12-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雷达(RG-30)流量在线监测系统通过信息采集、计算机处理、网络数据传输等先进技术,将传统的人工监测水文要素转变为信息采集、计算、存储、传输等一体化的自动监测过程。与流速仪法进行的比测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性能稳定、适用范围广、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符合相关规范规定,可以推广应用。
  • 王育杰;刘合永;罗勐;孟先新;娄书建
    人民黄河. 2018, 1(1): 15-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依靠现代信息技术对我国现阶段河道遥测水位设施设备进行了高效继承,对遥测系统与径流演进预报应用进行了深度融合。实践表明:不同地域、不同网络环境、不同终端、不同浏览器用户能够全天候实时监测河道水位、流量变化及径流演进传播等,实现了高度的自动化与实时性,并且具备自动跟进校正特点,运行可靠稳定,实用性强。
  • 刘珂;潘婕;张荣刚
    人民黄河. 2018, 1(1): 18-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夏季降水是我国短期气候预测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几十年我国夏季降水预测技术和方法取得了长足进步。随着热带海洋、欧亚积雪、中纬度环流形势影响东亚夏季降水的物理机制不断应用在夏季降水预测中,新一代气候预测模式系统投入业务化运行,多种模式降尺度释用技术以及动力-统计相结合的季节预测系统逐渐在季节气候预测业务中发挥重要作用,我国夏季降水气候预测能力有了极大提高,我国短期气候预测逐渐走向以客观动力物理预测为基础的时代。
  • 防洪治河
  • 王昊;邢天明;邢栋;董栋;张磊
    人民黄河. 2018, 1(1): 23-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现阶段黄河基层河务部门缺乏信息化防汛指挥决策手段的问题,利用“互联网+”理念,开展了集互动式电子防洪预案、图形化河势信息、实时工情水情灾情为一体的基层黄河防汛指挥决策支持系统的研发。推广应用情况表明,该系统实现了数据采集系统、监控系统、报险系统、防洪预案、视频会商系统、物资管理系统的高度融合,可实现远程抢险指挥,提高决策会商的现代化水平以及决策指挥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 李文义;杨俊;孟祥磊;何炳霖
    人民黄河. 2018, 1(1): 27-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小浪底水库运用前后黄河下游窄河段的河道形态变化,利用MIKE11模型,对黄河下游艾山—泺口窄河段2000年、2003年、2013年洪水过程进行模拟。根据实测资料进行了河床糙率率定及模型检验,并分析不同年份洪水水位流量的变化、洪峰沿程折减以及洪水传播时间变化。结果表明:小浪底水库进行调水调沙以后,黄河下游窄河段过流能力增强,河道对洪水的沿程削峰能力减弱,洪水传播时间缩短。
  • 李普林;陈菁;孙炳香;肖晨光;陈睿东
    人民黄河. 2018, 1(1): 31-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水系连通性的内涵出发,选取河网密度、水面率、河频率、网络环通度、节点连接率和网络连通度等6项指标建立水系连通性评价指标体系,对研究区水系规划前后进行连通性评价,得出规划后水系各项指标呈不同幅度的增加,水系连通性得到明显改善。最后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出决定水系连通性的第一大主成分是网络环通度、节点连接率和网络连通度,河网密度、水面率、河频率是评价水系连通性的基础。
  • 崔萌;刘生云;张瑞海;朱亚姬
    人民黄河. 2018, 1(1): 36-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当前黄河下游滩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治河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探讨了对黄河下游进行河道改造的初步思路,即通过在黄河下游滩区设置一定标准防护堤及滩区滞洪区,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防护堤与下游设防大堤间的洪灾损失。对黄河下游各河段防护堤防洪标准进行了分析论证;通过对不同河段滩区滞洪容量的分析,提出了滞洪区设置河段;通过对不同标准防护堤和滩区滞洪区联合运用的两类共4个典型方案的分析比较,提出按设计防洪标准修建防护堤、不建滩区滞洪区方案作为推荐方案。
  • 水资源
  • 吴丹;马超
    人民黄河. 2018, 1(1): 40-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明晰水权初始配置是协调流域内各区域之间水资源综合效益的重要途径。针对流域水权初始配置过程,首先,结合流域内各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构建水权初始配置指标体系,采用理想解法,获得水权初始配置初步方案,确定各区域的水权配置量初始值;其次,结合流域内各区域的利益诉求,基于动态博弈理论,分析各区域之间的动态博弈机理,构建动态博弈模型和利益补偿函数,实现水权增加利益主体对水权减少利益主体的利益补偿;然后,确定各区域的水权配置量优化值和流域内各区域水资源综合效益的优化值,并获得水权初始配置优化方案;最后,通过案例分析验证了利益博弈与优化模型在水权初始配置过程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研究表明,水权初始配置本质上是对流域内各区域之间进行利益博弈的过程,通过水权增加利益主体对水权减少利益主体进行利益补偿,可进一步优化各区域的利益和流域水资源综合效益。
  • 陈飞;于丽丽;侯杰;丁跃元;刘国军
    人民黄河. 2018, 1(1): 46-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系良好的生态环境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针对地下水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地下水管理条例》立法工作,首先分析了地下水管理立法的必要性,并从政策支持、公众需求、管理经验等多个方面分析了地下水管理立法的可行性,阐述了立法的基本原则和总体思路;然后对地下水管理中存在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说明,并在此基础上对地下水管理制度进行了研究;最后为地下水管理立法工作提出了管理制度体系设置建议。
  • 李洁;李英;胡伏生;段扬;马小波;童彦钊
    人民黄河. 2018, 1(1): 50-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地下水数值模型中边界侧向补给量的精确性是决定模型可靠性的重要因素,进而也影响地下水数值模拟结果和预报结果的可靠性。为提高银川平原地下水数值模拟的精度,采用水文分析法提取贺兰山东麓子流域面积,由前人不完整统计的雨洪量与子流域面积资料,类比推算贺兰山东麓雨洪水入渗量,并与遥感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基于流域水文分析的计算结果为4 828.3万m3/a,基于遥感的计算结果为6 208.6万m3/a,取二者平均值5 518.5万m3/a作为地下水模型中山前侧向补给量。
  • 水环境与水生态
  • 熊鸿斌;王树南
    人民黄河. 2018, 1(1): 56-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评估位于水源准保护区的工业园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对水源地的影响,研究分析了位于准保护区的工业园环境风险特征,提出了基于改进突变评价法的位于水源准保护区的工业园环境风险评估模型,构建了包括环境风险源、污染物排放迁移和风险控制机制的环境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以合肥市大房郢水源准保护区内的岗集镇工业园为例,对工业园企业进行了环境风险评估。结果表明:该园区存在高风险企业,区域环境风险等级较大;与《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方法相比,本文方法考虑了园区企业风险源的叠加效应以及准保护区内工业园企业的特殊性,结果更接近实际。
  • 吕海波;谢恒星
    人民黄河. 2018, 1(1): 62-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黄河中游滨河湿地芦苇群落土壤CO2排放速率数据进行采集,按相对水位、气温及群落状况进行筛选,旨在评价研究区CO2排放水平,分析气候变化对其造成的影响。各条件下,低矮芦苇群落土壤CO2排放速率平均为353.30 mmol·m-2·h-1,成熟群落的为17.62 mmol·m-2·h-1;随水位上升,CO2排放速率逐渐下降,但成熟群落的在相对水位为-10~10 cm时有上升波动,低矮芦苇群落土壤的CO2排放速率下降幅度大于成熟群落的;随气温上升,各类型湿地CO2排放速率有下降趋势,其变化幅度排序为低矮干>低矮湿>成熟群落;低矮芦苇群落CO2排放速率受水位、气温的影响都远大于成熟群落的。
  • 蒙永辉;王集宁;张丽霞;罗梅
    人民黄河. 2018, 1(1): 66-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掌握潍河下游卤水开采对海咸水入侵的影响,在地质、水文地质、地下水位和地下水水化学等实测资料的基础上,基于潍河下游典型卤水贮存、运动特征和开采现状,建立了潍河下游典型卤水开采区的地下水流系统数值模型,并对卤水开采区不同开采条件下海水入侵的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在保持目前地下水和卤水资源开采状态的情况下,海咸水入侵锋线向卤水区推进,且卤水区地下水矿化度大幅度降低;若保持地下水开采、停止卤水资源开采,则卤水区地下水位逐渐恢复,卤水区地下水矿化度有降低现象;海咸水入侵锋线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原因是其处于地下水降落漏斗中心处,南部低于锋线值和北部高于锋线值地下水均向漏斗区汇聚,使得海咸水入侵锋线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 水土保持
  • 莫小娥;张维江;梁如心
    人民黄河. 2018, 1(1): 71-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宁夏海子流域水源涵养林下土壤的水源涵养能力,采用野外实地采样和室内环刀法测定分析6种林分类型10块林地的土壤容重、孔隙度、田间持水量、渗透性和土壤蓄水量等指标。研究结果表明:2016年海子流域水源涵养林10块林地的表层(0~20 cm)土壤的平均容重最小,为1.35 g/cm3,中层(20~40 cm)和下层(40~60 cm)平均容重分别为1.55 g/cm3和1.48 g/cm3;天然次生林地的表层土壤容重小于人工林地的;天然次林地的表层土壤总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较人工林地的高;阴坡植被土壤的平均土壤稳渗率大于阳坡的;人工林土壤中层的渗透性大于表层的;同种植被不同影响因素下的土壤蓄水容量不同,油松林4(3 050.56 t/hm2)>油松林3(2 946.60 t/hm2)>油松林2(2 903.47 t/hm2)>油松林1(2 608.53 t/hm2),刺槐林2(3 155.93 t/hm2)>刺槐林1(2 660.64 t/hm2);10块林地的平均土壤蓄水容量为2 772.16 t/hm2,平均土壤有效蓄水容量为524.05 t/hm2。
  • 钟佩文;张慧莉;田堪良;陈航;聂抗意
    人民黄河. 2018, 1(1): 76-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索黄土边坡在持续降雨条件下的入渗规律及其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采集陕北治沟造地工程中开挖边坡的土样,在室内模拟土体垂直方向一维降雨积水入渗过程,观测分析土体含水率的变化和湿润锋运移特征,研究含水率变化对边坡土体抗剪强度的影响。根据降雨积水入渗试验得到的不同时刻土体饱和区分布情况,结合饱和区土体重度、黏聚力、内摩擦角的具体数值,采用FLAC3D岩土工程数值计算软件分析了持续降雨条件下边坡的安全稳定性以及潜在滑动面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降雨积水入渗条件下,浅层土体中湿润锋运移速度较快,随着深度增大,湿润锋运移速度逐渐减缓;当湿润锋到达时,不同深度土体含水率均呈现先陡升再趋于平缓上升的变化规律,土体的饱和度可达到80%。降雨入渗使土体的抗剪强度显著降低,随着降雨历时的增加,边坡土体中的饱和区域增大,土体局部的剪切变形增大,进而局部发生塑性变形逐步扩展形成剪切带,从而导致滑坡。因此,黄土边坡应设置排水措施,避免降雨入渗引发滑坡等自然灾害。
  • 工程勘测设计
  • 程玲;董景刚
    人民黄河. 2018, 1(1): 82-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土工结构数值模拟中土与结构接触问题一直是学者研究的热点。通过改变普通四边形单元等效线性黏弹性动力本构模型中的动剪模量和模量指数,提出一种改进薄层接触单元,其与普通四边形单元本构模型一致,物理意义更为明确,模型计算参数更易取得,更适于土与结构接触面的计算。对坝高为200 m的面板堆石坝面板与垫层之间设置改进的薄层接触单元、不加接触单元、采用无厚度的Goodman单元及改变薄层接触单元动力参数等多种工况时,面板的动力响应结果分析比较表明:面板与垫层之间设置改进的薄层接触单元时面板的动力响应介于不设接触单元和设无厚度的Goodman单元之间,合理选取薄层接触单元动力参数可以得到理想的结果。
  • 霍香丽;田金钢;王家会
    人民黄河. 2018, 1(1): 85-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围绕洛河东湖建设目标,结合洛河东湖段河道条件,通过研究、论证,从防洪、景观、运行、使用维护等方面进行综合权衡,确定了气动盾形闸坝方案。结合工程的水文、地质情况,进行了洛河东湖拦河坝防渗、防冲、坝体、围堰、金属结构、电气自动化及观测等设计。所选用的气盾坝兼具了钢坝闸与橡胶坝的特点,具有安全、可靠、环保、使用维护方便等优点。
  • 赵建永;刘韩生;徐自立于敬舟
    人民黄河. 2018, 1(1): 88-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旋流式竖井,涡室水边线问题一直是研究的重点问题。目前,旋流式竖井涡室水边线的计算并没有明确的理论计算方法,主要依赖水工模型试验测量得到的试验数据。通过Ippen冲击波理论和刘韩生缓冲击波简化式分别计算了涡室水边线,对比栗西沟旋流式竖井试验数据,得知后者计算精度更高,计算过程更加简单,可满足工程的需要。
  • 马福恒;张湛;俞杨峰
    人民黄河. 2018, 1(1): 92-9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板桥水库混凝土溢流坝位于“75·8洪水”垮坝时的最大冲坑处,溢流坝与两侧土石坝采用混凝土重力式刺墙连接,2011年冬季南刺墙段下游边坡高程102.08 m处出现射水现象,严重影响到大坝安全运行。针对该坝段渗流异常现状,首先对南刺墙及裹头内渗流监测资料进行时空分析,并利用等效原理反演分析了混凝土刺墙、裹头及坝基的渗流场,分不同工况计算了南刺墙段坝基扬压力、渗流量、渗透压力,着重分析了刺墙端部的接触渗透坡降。结果表明,该坝段基础透水性和混凝土刺墙等效渗透性均较强,尤其是刺墙端部的接触渗透坡降远大于刺墙平均接触渗透坡降,是造成南刺墙下游出逸点高的内在因素。
  • 杨金林;吴国宏;刘庆军;王耀军
    人民黄河. 2018, 1(1): 96-9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小浪底库区黄土塌岸再造发育已危及沿岸居民区、工矿企业及公路的安全,若想对此类库岸的塌岸范围和规模做出准确的预测评价,预测塌岸参数是关键。通过大量调查,归纳总结出了横向类比和纵向类比两种预测塌岸参数取值的方法。同时在对小浪底库区垣曲段(沇河、亳清河、黄河)和二个类比水库(三门峡、官厅)典型塌岸的大量现场调查、参数实测的基础上,综合给出了垣曲段两种容易产生塌岸的岩土体塌岸关键参数水下堆积坡角θ、冲磨蚀坡角α、水上稳定坡角β特征值。调查结果表明,岩土体结构越松散、库水动力条件越强、粗粒径料含量越少,塌岸关键参数越小。
  • 张春生;杨道坡;董京艳
    人民黄河. 2018, 1(1): 100-1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东庄水利枢纽工程挡水建筑物为高230 m的混凝土双曲拱坝,工程规模巨大。工程采用一次拦断、围堰挡水、隧洞导流的导流方式。导流洞规模大,泾河超高含沙量、洞内水流高流速及复杂地形条件给导流洞布置设计带来很大困难。为了合理确定导流洞布置方案,从技术、经济、运用风险等方面,分别进行了导流洞单、双洞布置和左、右岸布置等多方案比较,最终确定采用右岸单洞大洞径导流洞布置方案,并对推荐方案的导流洞进行了泄流能力计算。
  • 骆世威;肖蕾;申显柱;杨鹏
    人民黄河. 2018, 1(1): 104-1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西藏果多水电站进水口顶部因结构特点及门机布置、运行需求,需在两侧端部向上游各悬挑7.35 m的大型牛腿。对于该类型大体积牛腿,按照现行规范进行结构配筋计算,计算所得配筋很小,不满足最小配筋率;但若按最小配筋率选筋,则往往配筋量较大、布置密集,影响混凝土的浇筑施工和振捣密实,而西藏高寒地区对于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要求严格。结合果多水电站工程,采用多种方法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配筋计算,并运用有限元法进行配筋验算和结构论证,得到较为合理、经济的配筋结果。在满足结构功能需求的前提下,建议尽可能减小牛腿结构尺寸,另外在设计过程应尽可能避免该类型大体积悬挑结构的出现。
  • 张晓英;宋力;何岗忠
    人民黄河. 2018, 1(1): 108-1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得到黄河中下游水闸混凝土碳化深度的变化规律,并揭示其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利用43座水闸现场安全检测混凝土强度和相对应碳化深度的数据,通过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黄河中下游水闸不同构件的混凝土碳化深度以及不同地区、不同设计强度混凝土碳化深度与强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黄河中下游水闸碳化深度自闸底板起随相对高程增加而变大;13~51 a龄期内,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18的混凝土比C13混凝土抗碳化能力强;黄河中下游不同地区的水闸混凝土强度增加量均随着碳化深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由此可见,混凝土强度等级越高,其抗碳化能力越强,且随着混凝土碳化深度的增加,混凝土强度增加量先增加后减小。
  • 工程建设管理
  • 张璞;李静;梁媛
    人民黄河. 2018, 1(1): 111-1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当岩土体发生渗漏时,渗漏通道内的流体与岩土体会发生热量交换,造成渗漏通道附近地层温度发生改变。基于饱和多孔介质能量方程,在局部热平衡假设的前提下,考虑固相骨架与孔隙流体之间作用的能量耗散和流体流动方向的传热效应,建立了流体在多孔介质平板通道中的传热模型,根据确定的边界条件,利用分离变量法求得模型的解析解。将该模型应用于某水库大坝的一个渗漏通道渗漏速度反演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传热模型用于研究堤坝渗漏是可靠的。
  • 江长通;王红肖;王银梅;朱雪芳
    人民黄河. 2018, 1(1): 115-1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选用新型固化材料SH改良黄土,以室内土工试验数据为学习样本和测试样本,通过BP神经网络模型就含水率对改良黄土力学参数的影响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隐含层函数为正切tansig函数、输出层为对数logsig函数、隐含层神经元数为9时训练次数最少,模型误差最小;根据试验数据建立了非线性预测模型,预测结果与试验数值基本吻合,内摩擦角的平均误差为0.5%,黏聚力的平均误差为7.74%,内摩擦角的预测效果优于黏聚力的,但整体误差较小,且都在土工试验允许误差范围内,可见将BP神经网络应用到力学参数的预测中是合理的。
  • 罗文广;胡升伟;文聘;胡明秀
    人民黄河. 2018, 1(1): 118-1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某水电站大坝水平位移2000年前采用视准线法监测,2000年后采用真空激光准直系统监测,但这两种方法观测成果存在空间和时间上的相对性,因此对该水电站水平位移2000年前后各自的数据进行分析,然后选择代表性测点尝试将二者衔接起来展现连续的水平位移变化过程和趋势。各系列测值回归复相关系数为0.71~0.97,标准差为0.41~2.42 mm,标准差与变幅比值为0.03~0.16;总体上水压分量占比(36%)大于温度分量的(18%),且初蓄期水压激增的效应也突出显现,温度效应变幅为4~5 mm,时效分量变幅呈收敛趋势,回归效果总体尚可。
  • 刘晓鹏;吕斌
    人民黄河. 2018, 1(1): 123-1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疆某供水工程地处阿勒泰高寒地区,工程试通水期间发现其单向预应力渡槽存在渗漏现象,渗漏通道主要为混凝土裂缝、伸缩缝。通过渡槽渗漏的成因分析,发现施工期间温度应力是造成槽身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原因,极大的年温差和强劲风力是造成渡槽伸缩缝部分止水失效的主要原因。通过总结国内对渡槽裂缝、伸缩缝缺陷的修补技术,提出对宽度大于0.2 mm的裂缝采用化学灌浆及粘贴碳纤维措施进行加固、对渡槽伸缩缝采用4 mm厚SK单组分聚脲进行防护的修补措施。另外,对槽身内部采用2 mm厚SK单组分聚脲整体进行防护。按照此方案对渡槽缺陷修补后,效果良好,彻底解决了该工程渡槽的渗漏及后续运行过程中的冻融剥蚀破坏问题。
  • 付浩雁;杨贝贝;胡德华;郭英嘉;方正
    人民黄河. 2018, 1(1): 127-1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灰色理论建立的GM(1,1)灰色预测模型常被用于大坝位移实测资料序列的分析。为提高大坝位移预测精度,在分析传统GM(1,1)预测模型构建原理、步骤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原始数据序列进行平滑处理、对背景值和残差序列进行优化等方法,建立了大坝位移预测的改进非等间距GM(1,1)模型,并用某大坝水平径向位移监测数据对其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改进的模型在大坝位移预测中的适用性更强,不仅提高了预测精度,而且保留了灰色模型建模灵活、所需数据少等优点,用于短期预测效果较好,用于长期预测的效果有待考证。
  • 陈志强;高成城;任水源;欧宇
    人民黄河. 2018, 1(1): 130-1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传统吕荣试验的诸多不足和限制,通过建立含水层在定压压水条件下的非稳流场数学模型,利用定压压水试验非稳流阶段的观测结果,分别采用直线法、配线法和迭代法推求出了岩体的渗透系数、压力传导系数和单位储水系数等水文地质参数。结果表明:采用不同计算方法求得的岩体渗透系数较为接近,而压力传导系数和单位储水系数对计算方法更为敏感;直线法和配线法易受到观测精度等因素的影响;迭代法适用性较强,可以有效避免人为数据选取和一些精确度较低的观测值的影响。
  • 马腾;段亚辉
    人民黄河. 2018, 1(1): 133-1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白鹤滩水电站泄洪洞为研究对象,运用三维有限单元法模拟龙落尾段衬砌混凝土的施工过程和通水冷却措施,通过比较衬砌底板代表点的最高温度、最大内表温差、最大拉应力以及最小抗裂安全系数,分析通水冷却各因素对泄洪洞衬砌混凝土温度和温度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通水冷却能够有效降低衬砌混凝土最高温度、最大内表温差和最大拉应力,提高衬砌混凝土的抗裂安全性;冷却水温、通水时间、通水流量、水管间距等因素中,水管间距对衬砌混凝土温度和温度应力的影响最为显著。
  • 商开卫;张公平
    人民黄河. 2018, 1(1): 138-1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大岗山水电站右岸坝肩边坡具有高地应力、高地震烈度、卸荷风化强烈的显著特点,受岩脉、卸荷裂隙、断层切割影响,形成了一系列关键块体,而在开挖过程中,这些块体底部剪出口附近受到开挖卸荷、爆破震动和地下水作用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了沿边界结构面的多次变形开裂与错动。对右岸开挖边坡变形开裂的机理进行深入研究,从边坡的开挖稳定、变形及塑性破坏区等方面,对原设计拟定的三种深层加固方案进行比选分析,选用方案二作为推荐优化方案。为了保证深层抗剪结构施工过程的整体稳定性,建议先开挖并回填低高程的三层抗剪洞,然后再进行高高程的抗剪洞施工。
  • 黄勇
    人民黄河. 2018, 1(1): 145-1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引入极值理论,提出了基于融合权重的POT混凝土拱坝变形监控模型。对于多测点原型观测数据,以融合权重法确定其综合权重,以信息熵理论构建多测点的变形熵,通过POT模型设置一定的阈值,选取变形熵的超限值作为建模对象,利用广义帕累托分布拟合超限数据子样,以失效概率给出大坝变形监控指标。将该方法用于雅砻江流域某混凝土拱坝,工程实例表明,该模型可以得出更加合理的结果,更能反映工程实际。
  • 灌溉排水
  • 齐佳佳;李永业;孙西欢
    人民黄河. 2018, 1(1): 150-1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灌渠测流仪器的合理应用是实现灌区节水灌溉的重要工程措施。基于薄壁堰流原理,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复合型量水堰测流技术,以U50型渠道为例,采用理论分析和模型试验的方法,对不同流量工况下复合堰上游特征断面水力特性进行分析,并进一步率定校核了复合堰的测流经验公式。结果表明:该复合型量水堰测流精度较高,相对误差在4%以内,误差均值不超过2.3%;安装堰板时上游水深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且在堰板处水深达到最大值。
  • 吴思;赵涛;拜亚茹;杨力行
    人民黄河. 2018, 1(1): 153-1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线性相关分析和投影寻踪回归分析,对不同粗糙壁面人工渠道糙率系数的试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根据前期研究结果,确定弗劳德数Fr、流量Q、渠道平均水深h、绝对粗糙度Δ、底坡坡降i和雷诺数Re为影响因子,探讨各水力要素对人工渠道糙率系数影响的主次关系。结果表明:对不同粗糙壁面人工渠道糙率系数重要的影响因子为底坡坡降i、渠道平均水深h和弗劳德数Fr,其中弗劳德数Fr为改变人工渠道糙率系数较重要的影响因子,明渠水流的糙率系数随着流态的变化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