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7年, 第1卷, 第9期 
刊出日期:
  

  • 全选
    |
    水文泥沙
  • 张荣刚;王金花;靳莉君;张保龙
    人民黄河. 2017, 1(9): 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加密实时雨量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引发2016年8月16—17日内蒙古十大孔兑地区严重山洪灾害的局地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①此次暴雨天气过程发生在“两槽一脊”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新疆北部及东北亚上空的切断低压底部不断有冷空气移出,而副热带高压与大陆高压合并形成高压脊阻挡了冷空气的南下,冷暖空气在十大孔兑地区强烈交汇,引发了此次强对流天气;②700 hPa上的切变线和急流加强了气流的上升运动,触发不稳定能量的释放,成为该次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③水汽通量、垂直速度场以及假相当位温等物理量场的高低空配置和时空变化与暴雨过程的时空变化十分吻合。
  • 刘社强
    人民黄河. 2017, 1(9): 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依据渭河武山水文站及以上区域21个雨量站1975—2015年的水文观测数据,对武山站以上区域的水沙变化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武山站以上区域降水量、径流量、输沙量均呈下降趋势,以1988年为界比较,降水量减小了4.9%,径流量减小了48.7%,输沙量减小了36.0%;②年降水量序列不存在明显的变化趋势,径流量、输沙量分别在1988年、2004年发生了一次减少突变。
  • 张金良
    人民黄河. 2017, 1(9): 8-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河是世界上输沙量最大、含沙量最高的河流。近年来,受人类活动和降雨变化的影响,入黄泥沙量减少明显,潼关水文站实测年输沙量由1919—1960年的平均15.9亿t减少至2000—2015年的平均2.5亿t,减幅为84%。入黄泥沙的变化受到各方关注,并开展了大量的研究,然而由于研究采用的资料和方法不同,因此研究成果差别较大,对引起入黄泥沙减少的主要原因及未来变化趋势尚未形成统一认识。分析了流域主要产沙区的侵蚀产沙主要机理和泥沙入黄过程,提出泥沙入黄是水力侵蚀、重力侵蚀与河道水流输沙共同作用的结果;针对防治水土流失的“三道防线”,从拦减黄土高原入黄泥沙的整体与部分关系出发,探讨了当前各项水保措施的作用,估算出的来沙水平与《黄河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提出的正常降雨条件下未来水平年的多年平均年输沙量基本相当。为满足黄河长治久安的需求,降低工程泥沙设计风险,工程设计来沙量应考虑一定富余度。
  • 罗诗琦
    人民黄河. 2017, 1(9): 13-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扬动流速是泥沙由间歇性滚动、滑动、跳跃运动转化为悬浮运动的临界流速,确定扬动流速对于预判沙质河床冲淤状态具有重要意义。在回顾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认为扬动流速概念适用的对象主要是非黏性沙质颗粒,它们的扬动状态同含沙量垂线分布图形存在的关系较为清晰,从而依据张红武及张罗号先后建立的含沙量垂线分布公式分别计算了不同悬浮指标下相对含沙量为0.85时的相对水深,得到一定水流条件下的颗粒悬浮高度拟合关系式,再通过假定泥沙扬动的临界状态为颗粒实际离开床面的运动高度已达相对水深0.03,即可得出泥沙扬动流速公式。通过与沙玉清和张罗号扬动流速公式的比较以及沙质河床实测水沙资料的检验,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泥沙扬动流速公式能较好地描述天然河流的泥沙扬动规律。
  • 陈宇豪;刘成林;刘珮勋
    人民黄河. 2017, 1(9): 18-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N-S方程、RNG k-ε模型和有限差分法建立了溃坝洪水分析的三维数学模型,进行了溃坝洪水通过直角弯道的模型试验,并将计算值与实体模型试验结果中洪水的实测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渠道内洪水位的计算值与实测值高度吻合,流速大小与方向也基本一致。为进一步研究溃坝洪水冲刷问题,在水流模型的基础上加入了泥沙模型,并采用槽宽突变渠道中溃坝洪水冲刷的模型试验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洪水水位的实测值与数值模拟计算值吻合较好,冲刷完成后的冲刷坑深与堆丘高度也基本一致,说明所建的泥沙模型在研究溃坝洪水泥沙冲刷问题时有较好的准确性与实用性。
  • 防洪治河
  • 马美红;何秉顺;刘启;涂勇;李青;常凊睿;李存磊
    人民黄河. 2017, 1(9): 24-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中国对山洪灾害防御力度的加大,新的防御形势下山洪灾害特点呈现出新的变化,并在开展实际项目建设中出现了新问题。基于全国山洪灾害项目组统计的2014年中国山洪灾害事件相关数据,分析了2014年中国山洪灾害的特点,即灾害发生时间早,中型灾害、泥石流灾情重,区域性差异显著,房屋倒塌致死明显等。结合2014年中国防御山洪灾害事件中的典型案例以及发挥的实际效益,总结了中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建设的成效。针对目前山洪灾害防御中存在的预警预报精度待提高、运行维护经费需保障、法律法规待完善等问题,提出了强化科研、多措施保障建设进度、完善法律法规等对策建议。
  • 李昱廷;翁俪容;施恒益;许盈松
    人民黄河. 2017, 1(9): 28-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旗山溪位于台湾南部,往年每逢大雨,居民便担心河道溢流造成区内外严重淹水,其中高茎作物的种植为争议之一。水利主管部门为考量社会需求及河川管理实务需要,拟适度放宽高茎作物种植申请许可,特制定“河川区域种植规定”。“河川区域种植规定”依据河宽、平均坡降、平均流速及高滩地水深计算值,配合权重计算分数后得到评估等级,并依据桥梁限制等综合评估后进行等级调整。此方法虽可利用评估分数与水位抬升率回归分析值对照表,快速由评估等级推求种植密度,但并非适用于每条河川,故利用HEC-RAS模型仿真种植区域,借由调整模型糙率系数增加值,来评估水位抬升率(水位增加值占出水高1.5 m之百分比),在“河川区域种植规定”中最大水位抬升率不得大于12%规定下,可进一步对照糙率系数增加值与灌木种植密度关系表,得到容许种植密度。结果显示:根据水位抬升率计算的容许种植密度应可高于“河川区域种植规定”之限制,因此目前“河川区域种植规定”中对容许种植密度的要求趋于严格。
  • 赵信峰;徐鹏;刘开磊;赵丽霞;徐十锋;郏建
    人民黄河. 2017, 1(9): 35-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文模型参数的选取通常依靠经验判断或者依赖历史库中的不完备数据集进行自动优选,所选参数并不一定能够准确反映流域降雨径流特点,更不足以反映不同洪水涨落阶段洪水特征的变化。基于水文模型参数存在显著不确定性的客观事实,以随机参数驱动水文模型,并结合数值模型实现概率预报。通过东湾流域36场洪水模拟试验,揭示了水文参数不确定性对洪水预报结果的显著影响,提出的概率预报算法能够给出精确、可靠的预报结果,说明该算法能够降低水文模型参数所带来的洪水预报不确定性。
  • 水资源
  • 孙才志;刘淑彬
    人民黄河. 2017, 1(9): 39-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量化人口、富裕度和技术等因素对膳食水足迹的影响,以全国城乡居民2000—2015年的膳食水足迹为基础数据,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PLS)对STIRPAT模型进行修正,分析八大区域膳食水足迹的驱动因素,并引入脱钩理论分析了经济发展与膳食水足迹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2000—2015年期间,全国膳食水足迹呈现平稳增加趋势,华北地区膳食水足迹增加趋势最显著,黄淮海地区膳食水足迹绝对量最大;②人口总数对八大区域膳食水足迹有促进作用,城市化率、GDP、膳食水足迹强度、人均粮食产量、耕地灌溉面积对八大区域膳食水足迹影响的促进与抑制作用并存;③研究期内,经济增长与膳食水足迹之间的关系大多处于弱脱钩状态,说明膳食水足迹有待降低,尚未达到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最佳状态。
  • 杨裕恒;曹升乐;李晶莹;程雨菲;刘阳
    人民黄河. 2017, 1(9): 46-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了流域水资源数量与质量联合评价方法,提出了河流水资源静态资产负债与不考虑年间降水影响的动态资产负债概念。根据沂河流域2008年、2010年、2012年、2014年水功能区资料以及逐月降水径流资料,对该流域水资源进行了资产负债计算。结果表明:2008年、2010年、2012年、2014年沂河水资源静态净资产分别为-3.96亿、-0.84亿、4.01亿、4.52亿m3;利用降水距平扣除42.29%的降水影响后,水资源动态净资产分别为-4.53亿、-0.37亿、3.91亿、5.48亿m3,呈持续增加趋势,表明沂河水质逐步改善。
  • 王咏铃;夏军;刘兵
    人民黄河. 2017, 1(9): 51-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焉耆县为例,采用趋势法、指标法、规划定额法、万元产值预测与回归分析等方法,从生活需水、生产需水、生态需水3个方面预测需水量。利用焉耆县近10 a的流量频率分析曲线,选取典型年,采用同倍比放大法,推求设计代表年内流量分配,并预测地表供水量。在供、需水计算基础上,采用定性用水定额法对研究区水资源供需平衡进行分析,计算出焉耆县各水平年全年缺水量及最大缺水月份;根据地下水水量平衡原理,得出焉耆县地下水补给与排泄处于均衡状态。研究表明,考虑研究区的地下水生态水位,确定利于灌区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地下水开采量为2.47亿m3。
  • 俞淞;马巍;王红瑞;杨博;黄伟
    人民黄河. 2017, 1(9): 56-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受全球气候变化及黄河上游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影响,近十多年来,自上游进入黄河宁夏段的水量大幅减少,从而导致宁夏出境水量不同程度地减少,入出境水量差(耗水量)却有所增加。通过对比分析发现,黄河干流宁夏段2001—2012年比1956—1995年多年平均入境水量减少约18%,多年平均出境水量减少约23%,宁夏地区对黄河干流水资源消耗量增加了约48%。受宁夏地区美利渠、七星渠、青铜峡河东与河西总干渠取水影响,2001—2012年青铜峡以上河段年均引水流量为211.73 m3/s,引黄灌区退水多从黄河干流石嘴山河段回归黄河,致使黄河干流宁夏段出境断面流量较青铜峡站增加102.99 m3/s。从年内来看:从3月下旬开始灌溉引水,黄河干流宁夏段入境水量大于出境水量;8月灌区有效降水量增加,出入境水量差异缩小;随着引黄灌区退水回归下游段,9月、10月和12月石嘴山出境断面流量较入境断面水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 水环境与水生态
  • 李永丽
    人民黄河. 2017, 1(9): 60-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陆浑水库2009—2015年水质逐月监测数据,应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对水库营养状态进行了分析,应用季节性Kendall检验法对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硝酸盐氮、氨氮、总氮、总磷污染因子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并通过建立陆浑水库的水环境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水库的水环境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显示水库水体长期处于中营养状态,TN是制约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因素,磷是陆浑水库的限制性营养盐;2009—2015年陆浑水库水质状况相对较为稳定,并有改善趋势,基本处于较安全状态。
  • 张珮纶;王浩;雷晓辉;王旭
    人民黄河. 2017, 1(9): 64-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对湿地生境保护的日益重视,生态补水成为国内外诸多湿地为防止生态退化而采用的生态恢复方法,其旨在补给湿地生态系统的水资源短缺量,维护湿地系统生境的动态平衡。基于对湿地生态需水量研究方法的总结,阐述了湿地生态需补水量的确定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国内湿地与补给水源之间的位置及供需关系,系统归纳了与补给水源不同位置关系的各类型湿地的适宜生态补水方法。总结了国内湿地生态补水保障机制,指出现有湿地生态补水在应用和研究层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湿地生态需补水量、湿地生态补水的完整方法体系和模式、湿地生态补水的不确定性分析和多目标决策是今后的研究重点。
  • 邢利英;张国珍;孙三祥;饶小波
    人民黄河. 2017, 1(9): 70-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Landweber迭代建立了一维河流水体污染物非恒定输运逆问题模型,通过某时刻实测值来反演污染物初始浓度分布,应用Landweber迭代算法反演了一维纯扩散和对流-扩散过程两个算例。结果表明:Landweber迭代能准确重构污染物的初始分布,并且该方法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当测量误差较大时,该算法仍能较好地反演污染物初始浓度,即Landweber迭代可以较精确地反演一些非连续的污染物初始浓度,可以较好地解决一些连续污染物初值和污染源项的识别问题。
  • 水土保持
  • 胡芹龙;伍洋;叶长文;刘建成
    人民黄河. 2017, 1(9): 74-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目前固沙材料的抗冻性能较差、难以满足高寒地区工程建设的需求等问题,采取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聚氨酯固沙剂的制备及其在冻融循环条件下固结体物理力学性能的研究。试验制备固沙剂含量依次为4%、6%、8%、10%、12%、14%的固结体试样,在冻结温度为-20 ℃、融解温度为20 ℃条件下分别进行5、10、15、20、25次冻融循环试验,测定不同固沙剂掺量条件下冻融循环作用后固结体的强度损失与质量损失,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扫描电镜从微观角度分析固结体内部结构的变化,探讨冻融循环条件下聚氨酯固沙材料的损伤劣化机制。结果表明:在冻融循环作用下,聚氨酯固沙体的抗压强度与固体质量的变化主要与固沙剂的浓度有关,微观试验显示聚氨酯固沙材料将松散的沙土通过包裹与“桥接”的方式连接起来,形成强度较高且具有一定韧性的整体,能够抵抗冻融循环的破坏作用。
  • 白杭改;明晓冉;刘立;刘娜
    人民黄河. 2017, 1(9): 79-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探究砒砂岩的地球化学分类类型与物源区特征是揭示砒砂岩成因的重要途径。基于暖水乡附近中三叠统二马营组砒砂岩的全岩地球化学分析数据,确定了该砒砂岩的地球化学分类类型、物源区母岩类型和风化强度,初步揭示了白色砒砂岩的成因。研究表明:研究区砒砂岩的地球化学分类类型主要为杂砂岩和长石砂岩,其次为石质砂屑砂岩;物源区母岩类型包括中基性和酸性火成岩以及沉积岩,物源区风化弱,并遭受了渐进风化作用;白色砒砂岩遭受了一定程度的还原性流体的影响,还原性流体可能为煤层气。
  • 工程勘测设计
  • 史志鹏;张根广;刘家春;张子贤;何婷婷;宋莉
    人民黄河. 2017, 1(9): 86-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泵站进水池体形的优化是提高泵站效率的重要措施之一。结合泵站设计规范,建立多个进水池模型,通过CFD方法,采用ANSYS15.0软件对各模型进行数值模拟,预测了吸水管内涡核的位置,分析了进水池内流态、流速分布规律及吸水管内流速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当后壁距和侧墙距合理时,吸水管内的涡核属于水下涡第一类即涡流型,在可接受范围之内,同时后壁距和侧墙距分别定为1.1D(D为水泵吸水喇叭口直径)和1.25D是可行的;隔墩对调节进水池内的流速分布、改善水流条件具有一定的作用。
  • 俞伟;唐新军;卢廷浩
    人民黄河. 2017, 1(9): 90-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设锚杆的溢流面板坝泄槽流激振动性能复杂的特征,基于ABAQUS软件建立拟三维仿真模型,通过MATLAB自编程序实现脉动压强时域激励荷载的构造,采用时域分析法对不同泄流条件下设锚杆的系统模态和流激振动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水流流激振动作用下,锚杆对溢流面板坝泄槽动力稳定性的影响主要体现于泄槽中不同的流速条件,当泄槽最大流速大于40 m/s时,设锚杆使系统基频降低速率明显变缓,使泄槽底板接缝处发生较大变形和关键部位产生过大拉应力的流速明显增大,提高了其结构在水流流激振动作用下的动力稳定性。
  • 高洁;吴建华;刘春烨;杨德明;刘亚明
    人民黄河. 2017, 1(9): 95-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改善管路负压偏大的压力状态,以庄头泵站供水工程为例,选用美国标准ANSI/AWWA C512—2004计算方法、以色列设计空气阀结构尺寸时所采用方法、《Flow Control Devices》中的口径计算方法进行进排气阀的口径选型计算,得到了200 mm和150 mm两种口径的进排气阀选型结果,并分别模拟了两种进排气阀防护工况下的泵站停泵水力过渡过程。结果表明,在200 mm口径的进排气阀防护下,管路负压明显减小,管路压力状态满足规范要求;在150 mm口径进排气阀的防护下,管路负压仍偏大,不满足规范要求。通过水力过渡过程计算对进排气阀的口径选型进行了复核。
  • 韩晓育;王俊
    人民黄河. 2017, 1(9): 99-1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渡槽结构的振动特性分析是进行结构抗震设计与安全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结合景泰川电力提灌二期工程的特点,考虑实际工程输水过程中水体与槽体间的耦合作用,采用ANSYS软件中融合的流固耦合模块建立了渡槽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对3种不同水位工况进行模态计算,得出相应的固有频率和主振型特征,再将正常水位工况下的计算结果与用HHT方法辨识的结果进行对比,误差范围为0.2%~4.4%,能够满足实际工程要求,说明有限元模型的适用性较强,同时对其主振型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合理的建议,最后利用反应谱理论对渡槽结构进行动力响应计算,得出不同工况下渡槽结构的位移、应力响应最值及变化规律,为渡槽结构的抗震设计、后续研究和该工程的加固改造提供理论依据。
  • 杨彬;王潇弘;吉锋
    人民黄河. 2017, 1(9): 103-1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冰水堆积体在西部地区广泛存在,具有高度的非均匀性与非连续性。与一般均质土体相比,冰水堆积体在力学行为上存在很大差异,而通常计算中也经常将这一特征忽略,由此造成了较大误差。以野外调查为基础,运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典型冰水堆积体边坡处理后得到细观物理模型,并导入FLAC3D中采用强度折减法计算其安全系数。计算结果表明,受块石存在的影响,边坡内部的应力场分布“异常”,埋深对应力集中有明显的“放大效应”,潜在滑动面呈现多级发展,具有显著“绕石”特征。对比计算表明,冰水堆积体边坡的安全系数较均质边坡有较大提高。
  • 工程建设管理
  • 李燕波;侍克斌
    人民黄河. 2017, 1(9): 108-1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新疆塔什库尔干河齐热哈塔尔水电站引水隧洞为例,使用ANSYS Workbench软件建立了热-固耦合分析模型,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高地热、高地应力、压力水头311.49 m条件下,水工隧洞运行期衬砌的稳定性。结果表明:隔热层的设置能明显改善一期混凝土衬砌的受力情况,衬砌平均主应力减小约46%,但对二期混凝土几乎没有影响,且衬砌结构的平均位移增大约14%;设置隔热层能显著提高一期混凝土的安全性,但二期混凝土除两底角安全系数大于1外,其余部位的安全系数仍小于1;隔热层+一期混凝土+二期混凝土组成的支护结构有其合理之处,但必须使用高性能混凝土提高支护结构的抗裂性能,才能满足工程安全的要求。
  • 谈叶飞;谢兴华;吴涛;吴时强;卢斌
    人民黄河. 2017, 1(9): 112-1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渗漏和坡岸崩塌是水利工程中常见病害,直接威胁工程运行安全。通过对4种不同粒径砂柱进行生物固结试验表明,生物固结方法能快速大幅度降低多孔介质渗透性,粒径较大的砂柱内部具有良好的营养物质输送通道,渗透系数下降速率相对较高。剪切试验结果表明,经生物固结处理后砂柱的抗剪强度有了明显提升,但未发现强度变化与砂样粒径之间存在任何明显的内在联系。由此可见,砂样强度的提高与钙质沉积的个体差异有关,同时强度的提高不仅和钙质沉积量有关,也与砂粒之间的胶结形式相关。微观研究结果表明,小粒径砂柱与大粒径砂柱内部钙质沉积形式有着显著差异,相对小粒径砂柱而言,钙质沉积在大粒径砂柱表面的分布较为凌乱,并非均匀附着。EDS能谱仪分析结果表明,砂柱内部固结物质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并附有少量其他杂质。
  • 铁新纳;李立青;袁群;李宗坤
    人民黄河. 2017, 1(9): 117-1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系统研究冷缝对混凝土结构力学性能的影响,针对气温、浇筑时间间隔等因素,以带冷缝面的混凝土试件为研究对象,进行抗折、劈裂、抗渗、抗冻性能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冷缝的存在显著降低了混凝土的抗折和劈拉强度;浇筑时间间隔相同时秋季冷缝面的抗折、劈拉强度最高,夏季次之,冬季最低;混凝土冷缝面的抗折和劈拉强度及抗渗、抗冻性能总体上均随浇筑时间间隔的增加呈减弱趋势,不同的是抗折和劈拉强度在混凝土初凝时间与终凝时间之间存在最劣点。
  • 张保同
    人民黄河. 2017, 1(9): 121-1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深埋引水隧洞岩爆分级预测问题,引入云模型理论建立了基于PPA-正态云的岩爆分级预测模型。在综合分析影响岩爆发生的相关因素的基础上,选取单轴抗压强度与岩石抗拉强度之比σc/σt、岩石切向应力与单轴抗压强度之比σθ/σc、弹性变形能指数Wet以及岩石脆性指数Is为岩爆分级预测的评价指标,并确定了相应评价标准,采用投影寻踪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由云模型正向发生器计算各指标的确定度并生成相应的云图,在此基础上给出岩爆分级预测结果。以国内外7条深埋引水隧洞为例建模计算,结果表明PPA-正态云模型可以得出准确的结果。
  • 高江林;严卓
    人民黄河. 2017, 1(9): 125-1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不同防渗墙质量缺陷对工程渗流特性的影响,以某实际工程为例,采用饱和-非饱和渗流有限元理论,利用ABAQUS有限元程序对土石坝加固工程中防渗墙墙底沉渣、墙体未入岩、墙体渗透系数过大、墙底开叉这几种缺陷进行二维、三维渗透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墙底沉渣对工程渗流特性的影响不大;防渗墙渗透系数须达到设计值,若进一步降低渗透系数,不但增加施工成本和增大技术难度,而且防渗效果未发生明显变化;墙体未入岩明显增大了坝后渗漏量,改变了坝体原有的渗流形态,原因在于防渗墙无法截断坝基覆盖层处的渗流通道;墙底开叉宽度越大,浸润线高度越高,对工程渗透稳定性影响越大。
  • 黄亚梅;王立华;陈锡容
    人民黄河. 2017, 1(9): 129-1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长期以来,混凝土骨料表面构造的研究一直停留在定性描述的水平,难以定量表征和研究。本文提出了表征骨料表面构造的5个指标:凹凸度、凹凸比、全周凹凸度、全周凹凸比和凹周比。测试了灰岩碎石、破碎卵石和卵石的表面构造,研究了具有等腰三角形断面凹槽的圆柱体骨料-浆体的界面应力,发现骨料凹周比和全周凹凸比越大,骨料对混凝土强度的贡献越大,对提高混凝土强度越有利,这一结论得到了混凝土性能试验的验证。
  • 喻和平;江雄;张聪;曹磊;曹婷
    人民黄河. 2017, 1(9): 135-1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结合小浪底大坝监测资料,基于有效应力算法,采用一个能表征心墙拱效应强弱的评价指标,对大坝心墙拱效应进行计算。结果表明:施工期拱效应系数变化较稳定,竖向范围内坝体上部的拱效应比下部显著,同一高程拱效应系数中间部位最小,向上游和向下游逐渐增大,土压力呈马鞍形分布,心墙中部附近土压力最小;运行期同一高程拱效应从上游到下游依次减弱,拱效应系数主要受库水位和土体固结排水因素的影响,短期内受库水位影响大,长期则受土体固结排水的影响,拱效应系数的变化与库水位变化正相关,从总体趋势看,拱效应系数在缓慢减小;所有测点拱效应系数均大于零,说明坝体处于安全状态。
  • 灌溉排水
  • 崔淑芳;孙战勇;徐爱国;江恩慧
    人民黄河. 2017, 1(9): 138-1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韩墩引黄灌区实施浑水灌溉后大量泥沙入田的现实情况,为了预控土壤沙化,实现田间科学利用泥沙,精准改良土壤,研究提出了沙化参数的概念,以表征引黄灌区浑水灌溉可能造成土壤沙化的程度;提出了测土配沙改良土壤运行模式及科学配沙工程技术措施。其中,科学配沙工程技术措施包括两种:一是为改良砂质土壤,增加砂质土壤的保水性,利用泥沙沿垂线下粗上细的分布规律,设计了分层取水取沙的工程技术措施;二是为有效改善黏质土壤的透气性能,提出了导沙技术措施。
  • 李昊哲;樊贵盛
    人民黄河. 2017, 1(9): 141-1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提高冻融条件下农田土壤灌溉水利用率为目的,基于汾河灌区冻融期内土壤入渗试验,运用支持向量机理论,建立了以冻融条件下土壤含水率、质地、容重、地温和灌溉水温为输入变量,Kostiakov入渗模型参数k、α为输出变量的支持向量机回归预测模型。预测模型误差分析表明:入渗系数k与入渗指数α的训练样本相对误差与检验样本相对误差都控制在10%以内,将k与α代入Kostiakov入渗模型得到的90 min累计入渗量I90的相对误差平均值为5.81%。说明冻融土壤条件下,基于支持向量机理论的Kostiakov入渗模型参数的预测是可行的。
  • 曹永梅;李君;李廉俊
    人民黄河. 2017, 1(9): 145-1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灌区节水评价是灌区管理的有效工具之一,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一种途径,对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支撑农业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建立了基于属性层次模型的灌区节水水平综合评价模型,该模型考虑了灌区的社会经济、土地资源状况、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多个指标,实用简便,能较好地评价灌区的节水水平。模型中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和隶属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从而得出比较准确的结果。运用模型对某灌区的节水水平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可为灌区的规划、建设、管理和节水目标的制定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