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7年, 第1卷, 第3期 
刊出日期:
  

  • 全选
    |
    水文泥沙
  • 李彬权;牛小茹;梁忠民;赵卫民;张红月
    人民黄河. 2017, 1(3): 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河中游干旱半干旱地区水文预报是水文工作者关注的焦点和难题之一,而流域水文模型又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工具和关键所在。在回顾该地区产汇流特性、水文模型发展及应用情况的基础上,总结了已有水文模型存在的问题和研究不足,指出黄河中游水文模型研制的难点主要在于降雨输入精度不高以及人类活动对水文过程的强烈干扰。基于目前水文自动测报系统的应用及水文大数据的兴起,展望黄河中游干旱半干旱地区水文模型研究的可能途径:①开展遥测系统支持下的精细化物理模型研制,包括点到面上的产汇流模式、参数时空尺度等;②从务实角度出发,利用水文大数据挖掘技术开展汛期中大洪水洪峰、洪量的预报研究。
  • 张洪宇;申红彬
    人民黄河. 2017, 1(3): 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实测资料分析了十大孔兑入汇对内蒙古河段河道淤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无孔兑入汇的情况下,内蒙古河段20世纪60—80年代中期主要表现为冲刷,80年代中期以后受上游不利水沙组合的影响,河道持续淤积;十大孔兑入汇使得河道淤积进一步加重,1960—1968年、1969—1986年与1987—2005年多年平均增淤量分别为0.144亿、0.150亿、0.269亿t,其中1987—2005年十大孔兑增淤量占河道总淤积量的45.1%。
  • 李立;任莉丽;王鹏;张中卫
    人民黄河. 2017, 1(3): 1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防治卜尔色太沟孔兑泥沙入黄危害,通过对该孔兑水沙特性及治理工程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在库布齐沙漠腹地配套建设东、西两个滞洪区蓄洪滞沙,总库容分别为1 357万、1 262万m3。工程建成运行后,在发生2003年典型洪水的情况下,次洪分水比为0.196,分沙比为0.225,可有效减少孔兑入黄泥沙。根据孔兑工程建设和沿岸群众的治沙用洪经验,总结出孔兑治理思路为“拦、分、滞”,主要措施为在上游修建拦沙堰或拦泥库,清浑分治、旁侧分沙,运用有利地形蓄洪滞沙。
  • 胡天军;张苗
    人民黄河. 2017, 1(3): 14-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河中游的高含沙洪水常会引起河床的“揭河底”冲刷。根据力学基本原理,考虑淤积物受到的重力、浮力和沙粒之间薄膜水附加下压力、黏着力等的影响,利用淤积物失稳临界受力平衡条件推导出了均匀流态下分层淤积物失稳临界瞬时底速表达式。经模型试验数据及原型观测数据检验,结果吻合较好。
  • 孙志凌;李娟
    人民黄河. 2017, 1(3): 17-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物理基础的分布式水文模型通常用于详细描述小尺度流域的水文过程,在大尺度中应用时存在参数模拟问题。为了研究具有物理意义的模型参数随尺度变化的规律,将CASC2D模型应用于月潭、呈村组成的嵌套流域,对比分析了嵌套流域和流域内部网格模拟值的精度。结果表明:①嵌套流域内产流参数变化较小,汇流参数与流域尺度有一定的关系,随着流域面积的增大,坡面汇流糙率和河道汇流糙率均增大;②呈村流域模拟精度较高,降雨数据及其时空分布会对模拟精度产生重要影响;③模型对流域内部点的计算结果存在误差且异参同效的现象普遍存在。
  • 鲜丽菊;穆振侠;姜卉芳;LSLOM Ikromov
    人民黄河. 2017, 1(3): 2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对塔吉克斯坦积雪冰川流域水文水资源的影响,以塔吉克斯坦的喷赤河流域为研究区,采用假设情景法设定气候变化情景,基于融雪型新安江模型对该流域1981—1990年的径流进行模拟,以期定量分析流域径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程度。结果表明:
    ①仅气温升高时,该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随之增大,且1990年增幅最大;仅降水增大或减小20%时,年径流也相应地增大或减小,且1982年的径流受降水影响最明显,1986年受影响较小。②仅气温上升时,各月月均流量相应增大,增幅最大的月份为5月,增幅最小的为1月;仅降水变化时,径流的变化与它完全呈正相关关系,3月径流变化率最大,6月和10月最小。
  • 吴彰松;张根广;梁宗祥;许琴
    人民黄河. 2017, 1(3): 24-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泥沙休止角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形状、粒径、重率、介质、颗粒级配等,现有的研究主要侧重于粒径、重率、颗粒级配等因素,对于形状和介质对泥沙休止角的影响的研究较少且存在不足。采用筛分法,将天然沙石分为5个不同的粒径组,并将10~15 mm、15~20 mm两个较大粒径组的沙石分为圆球、扁平、椭球3种不同的形状,然后利用自制的抽板泥沙休止角测量仪器测量了泥沙在空气中和水中的休止角。结果表明,粗沙在空气中的休止角大于在水中的休止角,而细沙在水中的休止角大于在空气中的休止角;对于同一粒径组,椭球形的泥沙休止角最大,扁平形次之,圆球形最小。
  • 防洪治河
  • 秦雪;马长明;陈鹏宇;杨帆;陈爽
    人民黄河. 2017, 1(3): 28-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预报科学理论和技术的发展,降雨和洪水预报精度的提高和水文过程预见期的增长,水库运用中由对水库汛限水位的静态控制逐步转向动态控制,而汛限水位动态控制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研究汛限水位动态控制域的确定方法。以岩滩水库为实例阐述了库容补偿法和预泄能力约束法的基本思想,并给出预泄能力约束法的数学描述和计算过程。通过评定岩滩水库短期洪水预报方案精度和预报误差对防洪安全的影响程度,以不增加土地淹没损失为原则,基于洪水预报信息和汛期动态控制水位调度线得出汛限水位动态控制上限值,以原设计汛限水位值为下限确定汛限水位动态控制域。
  • 岳延兵;胡玉春
    人民黄河. 2017, 1(3): 33-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迎头至柳氏民居、相公庙至白桦旅游公路建设项目区3个小流域为例,进行了由设计暴雨推求设计洪峰流量的分析与计算,讨论了设计点暴雨、面暴雨、不同历时设计雨量、主雨历时与主雨雨量,进行了产流、汇流计算,分别选取流域模型法、推理公式法、地区经验公式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方法的计算结果差异明显,由设计暴雨推求设计洪峰流量的经验公式法非常适用于仅需计算设计洪峰流量的情况,在实际应用中还需具体分析,确定科学合理的方法以提高设计洪水的精度。
  • 于献彬;陈晓清;王道正;李昆;王飞;王小军
    人民黄河. 2017, 1(3): 37-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泥石流冲击力是拦砂坝发生冲击破坏的主要原因,研究泥石流对拦砂坝的冲击力,可为防止拦砂坝发生冲击破坏及拦砂坝结构优化设计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撑。影响泥石流冲击力的因素众多且各因素影响程度不同,选取泥石流浆体容重、排导槽坡度、排导槽进口泥深3个主要因素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分别对3个因素设立3个水平,运用正交试验设计原理,确立9组试验方案,分别进行数值模拟,以关键点泥石流最大冲击力为评价指标,基于试验结果,运用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对以上因素进行了分析;对泥石流浆体及块石冲击作用下拦砂坝的动力响应进行了相关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排导槽坡度为影响冲击力大小最显著的因素,其次为排导槽进口泥深、泥石流容重;泥石流浆体会对整个坝体产生冲击作用,而块石仅对坝体局部产生影响。
  • 水资源
  • 冯峰;靳晓颖;谢秋晧
    人民黄河. 2017, 1(3): 45-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问题,基于“自然-社会”二元模式,识别出了自然、社会和水资源3个因素的影响因子,构造了第一层由3个因素、第二层由21个指标组成的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基于相对差异函数的模糊可变评价模型。以开封市为研究实例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2012年兰考县和通许县的水资源可持续发展能力为Ⅱ级(较强),其他县(区)的水资源可持续发展能力为Ⅲ级(中等)。通过实例验证,表明该评价模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合理性,指标的代表性和覆盖性较好,特别是针对较小的评价区域,能够有效地识别出指标差异,获得精准的评价等级。
  • 辛宇峰;张永波;张志祥;晋华;陈军锋
    人民黄河. 2017, 1(3): 51-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山西省娄烦县某承压含水层无观测孔单井抽水试验为例,在全程曲线拟合法求解含水层参数的理论基础上,提出基于水位稳定下降段及水位稳定回升段的典型时段分段拟合法求参,并与常规的Jacob直线图解法、水位恢复法及全程曲线拟合法的求参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典型时段分段拟合法求解含水层参数一致性好、精度高,得到的含水层导水系数为327.54 m2/d、贮水系数为0.000 657。试验验证了利用水位稳定时期数据求参的准确性,相比全程曲线拟合法,典型时段分段拟合法具有选用数据少、计算简便等优点。
  • 王炳龙;蔡宴朋;李春晖
    人民黄河. 2017, 1(3): 55-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应对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能源化工产业快速发展所导致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利用系统动力学软件STELLA建立鄂尔多斯市水资源承载力模型,模拟了该市2008—2020年水资源承载力的动态变化,并采用区间分析处理这一过程中的不确定性。研究结果表明:未来一段时间内农业依然是鄂尔多斯市的用水大户;协调发展模式兼顾水资源配置的经济与环境效益,是可行性最高的方案;到2020年,单位水资源量所支撑的人口规模相比现状年(2013年)变化幅度小,而经济规模明显增长,经济系统用水效率逐步提高;该区域的水资源供需平衡指数由2014年的[0.20,0.23]到2020年的[0.18,0.35],总体呈增大趋势。
  • 水环境与水生态
  • 司源;王远见;任智慧
    人民黄河. 2017, 1(3): 61-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系统梳理了20世纪中期以来国内外河流生态需水与生态调度的概念、方法、应用效果等,并针对黄河下游的现状对这些研究的适用性和应用前景做了述评。通过分析指出,黄河下游的生态需水与生态调度研究已取得了一定进展,既界定了总体量值范围,也考虑了不同水平年对应不同保证率下的流量过程。提出黄河下游生态需水与生态调度仍存在水文过程与生态系统作用关系尚未厘清、生态流量与水库调度尺度存在差异、黄河下游水库综合利用任务较难协调、未来水沙变化等因素具有不确定性等问题。
  • 林丽;曾妍妍;贾瑞亮;周金龙
    人民黄河. 2017, 1(3): 65-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层级阶梯评价方法对石河子地区2014年的23组地下水水样进行了地下水质量与污染评价。地下水质量评价结果为地下水水质较差,影响潜水质量的主要因素是pH值和耗氧量,影响浅层承压水质量的主要因素为pH值、耗氧量、总硬度、TDS、Al3+、SO2-4、总Fe和Mn,影响深层承压水质量的主要因素为pH值和耗氧量,当地混合井的开采导致承压水质量劣于潜水质量。地下水污染评价结果:潜水污染等级为1级,浅层承压水污染等级为1级、2级和3级的井数分别占调查总井数(8眼)的75.0%、12.5%、12.5%,深层承压水污染等级为1级、2级和3级的井数分别占调查总井数(10眼)的40.0%、20.0%、40.0%。研究区地下水水质劣化主要受地表水水质及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有机物污染源对其影响不大。
  • 陈立鹏;王晓丽;其勒格尔
    人民黄河. 2017, 1(3): 70-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明黄河内蒙古段表层沉积物对磷的吸附行为,模拟研究了内蒙古段6个采样点表层沉积物磷的动力学吸附和等温吸附行为,并分别运用动力学吸附模型、等温吸附模型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探究沉积物理化性质与磷最大吸附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沉积物磷的动力学吸附过程符合Lagergren准二级吸附动力学反应;沉积物磷的等温吸附过程用Langmuir等温吸附回归方程、Friendlich等温吸附回归方程均能较好地拟合,属于单分子层吸附;6个采样点吸附/解吸平衡浓度(EPC0)依次为0.114、0.089、0.140、0.098、0.065、0.082 mg/g,沉积物磷最大吸附量依次为0.246 0、0.109 6、0.049 5、0.189 9、0.284 9、0.033 0 mg/g。研究发现,在乌拉特前旗、老牛湾采样点,沉积物对磷吸附表现为“汇”;乌海、临河、包头、呼市托县沉积物表现为水体中磷的“源”,有向上覆水释放磷的潜力;内蒙古段6个采样点表层沉积物磷的最大吸附量与沉积物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关系。
  • 任永泰;卢静;付强
    人民黄河. 2017, 1(3): 75-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三江平原建三江地区水安全评价指数为警情指标,基于区域水安全系统现状,利用时差相关分析法初步选择34个水安全系统预警指标,运用二次筛选法对指标的有效性进行检验,得出23个有效预警指标,结合水安全系统的复杂适应性构建区域水安全系统预警指标体系,以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用综合模拟法确定指标临界值,最终设计了建三江地区的水安全预警系统。结果表明:建三江地区预警指数呈下降趋势,2002—2003年水安全预警指数处于黄灯区(C级);2004—2011年水安全预警指数均处于合格状态,有向优良状态逐步发展的趋势,地域水安全现状向好的方向发展,指标间的机制、特性关系由波动状态向更为协调的方向发展。该系统可以给出区域水安全系统的预警指数及变化趋势,从而达到预警目的。
  • 朱灵峰;耿悦;何怡雪;朱卫勇;谷一鸣;孙倩;陈洁;高如琴
    人民黄河. 2017, 1(3): 81-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南水北调水为原水、聚合氯化铝(PAC)为混凝剂,进行微絮凝-直接过滤的中试试验。运用浊度仪、紫外分光光度计等对过滤前后水的浊度、UV254、CODMn、NH3-N和残余铝浓度进行检测,以确定PAC的最佳投加量,同时观察不同PAC投加量下滤柱内水头上涨幅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南水北调水河南受水区微絮凝-直接过滤工艺的PAC最佳投加量为24 mg/L,此时对浊度、CODMn、UV254和NH3-N的去除率分别为45.0%、59.3%、28.1%、80.0%,残余铝浓度未超标;该PAC投加量下,滤柱的反冲周期缩短为9 h,且滤柱内水头增长幅度与过滤时间呈线性关系。
  • 水土保持
  • 党恬敏;穆兴民;孙文义;高鹏;赵广举
    人民黄河. 2017, 1(3): 85-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常用高分辨率影像的参数、软件及特征指标等进行系统总结和整理,分析了梯田信息提取技术的特点和难点,并将目视解译法、基于象元提取法和面向对象提取法提取梯田信息的效率、精度、优缺点进行了比较。面向对象法提取效率和精度都较高,因此是目前高分辨率影像分类提取的发展趋势。
  • 刘英;侯恩科;岳辉
    人民黄河. 2017, 1(3): 90-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全面认识陕西省植被覆盖变化的时空特征,利用MODIS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采用最大值合成法和像元二分模型对陕西省2000—2014年植被覆盖度进行提取并分析其时空变化规律,从气候因子和人类活动两方面对NDVI变化的原因进行探讨。结果显示:2000—2014年陕西省NDVI值呈波动上升趋势,总体上以0.4%/a的速率增长;植被覆盖呈明显的地域分异特征,从陕北到陕南植被覆盖度呈现由低到高的趋势;陕西省NDVI与年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可决系数为0.383;年降水量的增大及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等工程的实施是植被覆盖度增大的主要原因。
  • 工程勘测设计
  • 朱安龙;张军;张胤
    人民黄河. 2017, 1(3): 95-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洪屏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库底与地下厂房之间存在断层垂直渗透通道。渗漏不仅造成经济损失,而且增加厂房排水系统压力,影响厂房正常运行,因此需进行防渗处理。洪屏电站上水库天然径流丰富,且库底断层渗漏属于垂直渗透,不会直接危害到主体建筑物的安全,因此防渗的主要目的是降低渗漏量,减小厂房排水压力及对厂房正常运行的不利影响。综合考虑上水库建筑物布置、断层渗透特性、防渗目标以及投资影响,库底防渗结构采用半封闭、不设排水系统的土工膜防渗方案。该方案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投资较省,计算表明,该方案可有效减小渗漏量,满足防渗要求。
  • 宋鑫华;陈祥;包太
    人民黄河. 2017, 1(3): 98-1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了黏聚力、内摩擦角、边坡倾角、孔隙水压力比四个影响因子综合作用下的边坡稳定性蝴蝶突变模型,并对25个边坡的稳定性进行模糊综合分析与评判。研究结果表明:用蝴蝶突变模型判断边坡稳定性避免了传统判断方法的主观性,且判断方法简单,判断结果客观准确,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蝴蝶突变模型控制变量维数多于折叠突变模型、尖点突变模型、燕尾突变模型,使得其在分析边坡稳定性上具有一定优势。
  • 郭馨;解宏伟;赵相航
    人民黄河. 2017, 1(3): 101-1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VOF方法,结合RNGκ-ε紊流模型和单向流体自由追踪界面对台阶式溢洪道台阶段进行三维数值模拟。通过调整台阶式溢洪道平面布置、台阶级数和台阶尺寸对大华水库坝面溢洪道原设计方案进行优化。结合水工模型试验,分析比较原设计方案与优化方案台阶段水力特性,采用31级台阶、45级台阶、62级台阶三种优化体形后消能率增大,不设过渡段则流速最大值减小,流速最大值均不超过15 m/s。数值模拟计算值与水工模型实测值吻合较好,进一步表明VOF方法适用于台阶式溢洪道台阶段水流流动的三维模拟。
  • 钱秋培;徐志峰;包腾飞;陈迪辉;金盛杰
    人民黄河. 2017, 1(3): 104-1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闸室结构复杂时,简化对结构应力计算影响较大,利用ABAQUS建立模型计算结构应力可以减小简化对结果的影响。以底板结构中空的某节制闸为例,对其进行有限元仿真分析,计算水闸在正常蓄水位工况时的应力与变形。根据计算结果可知,水闸在正常蓄水位工况时的安全状况良好;闸墩支座部位的应力较大,特别是在不利工况时;地基土层软且分布不均匀,翼墙处位移较大。
  • 丁国权;袁俊平;张国强;韩春雷
    人民黄河. 2017, 1(3): 108-1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土体含水率的变化是膨胀土边坡发生破坏的重要原因。坡顶渗控防护可以防止或减少地表水在坡顶附近积聚和入渗,从而有效抑制坡体含水率的变化。对采用水泥改性土、砂垫层、表砂层和土工膜4种坡顶防护措施的渠坡分别进行了有限元分析,通过比较土体孔压在降雨蒸发循环后的变化来研究4种措施的防护效果并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还研究了不同防护范围的效果差异。结果显示,水泥土和土工膜措施的防护效果较砂垫层和表砂层更好,坡顶防护范围越大,防护效果越好,但是防护范围超过10 m后,防护效果不再明显增加。
  • 工程建设管理
  • 杨立;闫新;毛明令
    人民黄河. 2017, 1(3): 112-1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青藏高原地域辽阔,水力资源丰富,但大部分地区海拔高、气候寒冷、自然条件恶劣,对水电工程建设十分不利,对电站机电设备的影响尤为严重。根据西部水力资源的开发需要,为了保障电站机电设备的运行安全,以西藏藏木电站卷扬式闸门启闭设备为例,从设备的关键部件入手,详细分析了电机、润滑油、钢材、化工产品、电气装置等受低温、低气压、强紫外线照射的不利影响,如电机额定功率的损失和绝缘失效、润滑油的冻结和设备效率降低、钢材的冲击韧性降低、化工产品加速老化变脆等。针对这些不利影响,提出了加热、保温、修正电机功率、选用高原型电气设备、选择低温下冲击韧性满足需求的结构件用钢等对策及措施。
  • 陈忠伟;杨联东
    人民黄河. 2017, 1(3): 115-1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溧阳抽水蓄能电站为国内首个大型800 MPa级钢岔管洞内拼装、焊接以及水压试验项目,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洞内无法布置天锚,面临岔管体型大、高强钢、洞内焊接技术要求高等问题。通过采取优化设计运输台车、洞内拼装吊架、布置钢栈桥、采用单元滑移、整体拼装等工艺,解决了水压试验前的拼装焊接难题。在水压试验中,充分考虑试验充排水方案,并采取多项安全措施预案,确保水压试验一次成功。试验共完成应力测试、残余应力测试、声发射测试、变形检测等4项测试内容,为工程后期安全运行提供了基础数据。工程实践表明:只要过程监控到位、措施得当,洞内拼装焊接质量能够得以保证;大体型、高强钢岔管洞内水压试验是可行的。
  • 陈永志
    人民黄河. 2017, 1(3): 119-1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将有限数量的传感器布置在适当位置,以获取全面而准确的结构动力响应信息,对确保大坝的安全运行有着重要作用。针对高拱坝动力响应监测点的优化布置,融合了MSE法、EI法和MAC法的优势,提出了一种MSE-EI-MAC混合算法。以某高拱坝实际工程为例,建立了拱坝模态分析三维有限元模型,分别应用MAC法、EI法、MSE-EI法和MSE-EI-MAC法计算分析了拱坝动力响应测点布置的优化方案,并对各方案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MSE-EI-MAC混合算法计算得出的优化方案优于其他方法的,验证了其可行性。
  • 董继富;郑圣义;叶永丰;陈笙
    人民黄河. 2017, 1(3): 123-1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某水电站溢洪道弧形钢闸门为例,利用ANSYS软件建立弧形钢闸门的两种不同的有限元模型。以闸门开启瞬间为运行工况进行静力学分析和自振分析,比较两种有限元模型主要构件的最大折算应力值及其分布,以及闸门的自振频率和各阶振型图。结果表明:模型2的复核计算较模型1更为安全,两种方式的自振频率差异很小。因此,在闸门分析中应尽可能采用第二种建模方式。
  • 霍晨琛;钱会;孟祥仪
    人民黄河. 2017, 1(3): 127-1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非饱和土总应力强度公式,通过室内直剪试验研究了含水量、干密度对非饱和重塑Q2黄土抗剪强度指标的影响,得到了抗剪强度指标随含水量、干密度变化的基本规律和拟合公式,并且采用最小二乘法建立了考虑含水量和干密度同时变化时抗剪强度指标的计算公式。研究表明:非饱和重塑Q2黄土抗剪强度指标与含水量、干密度密切相关,其中黏聚力与含水量呈良好的一阶指数衰减关系,与干密度呈二次曲线关系;内摩擦角对含水量有较大灵敏性,与含水量呈二次曲线关系,受干密度影响较小;含水量和干密度的交互作用可按乘法效应进行组合。
  • 李静
    人民黄河. 2017, 1(3): 132-1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渗漏通道反演研究对探测堤坝渗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数值抽水试验,运用水力层析法对含水层渗漏通道进行了反演研究。建立了一个二维垂直饱和渗漏含水层,含水层大小为18 m×18 m,渗漏含水层布设3口斜井。通过非稳定流抽水试验,在监测点监测不同时刻的水头响应数据,运用连续线性估计方法(SSLE)对含水层储水系数进行反演,结果表明:通过非稳定流抽水试验刻画渗漏含水层储水系数的详细分布,能够有效识别渗漏通道分布情况;斜井多的情况下,可以揭露更多的含水层信息,获得更多的水头响应数据,最终的识别效果好于斜井少的情况;地质资料齐全的情况下,非稳定流水力层析法能够准确探明渗漏通道的位置。
  • 灌溉排水
  • 李国佳
    人民黄河. 2017, 1(3): 136-1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内蒙古自治区牧草的种植方式和牧草对水分的需求差异,在喷灌条件下对土壤水分动态、盐分变化和灌溉制度进行了试验研究。以紫花苜蓿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频域反射土壤水分传感器实时监测草原不同深度根层土壤水分动态和盐分变化。以紫花苜蓿根层土壤的含水量变化为主要指标,分析其平均含水率,结合根层土壤的水分饱灌点和补灌点,确定最佳灌溉时间和灌溉量。通过试验,建立了基于网络平台的紫花苜蓿土壤墒情监测系统,对紫花苜蓿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预测灌溉时间。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基于网络平台土壤墒情监测的灌溉方法,可以实时监测紫花苜蓿土壤的水分状况,为紫花苜蓿灌溉提供技术支持,对提高紫花苜蓿的水分利用效率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 张广久
    人民黄河. 2017, 1(3): 141-1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索我国西北干旱区滴灌春小麦适宜的优质高效灌水指标,通过2个生长季(2012—2013年)的人工控水试验,重点研究了不同灌水定额和灌水周期对春小麦耗水量、产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水分和低水分处理的小麦株高随着灌水频率的降低而减小,中水分处理随着灌水频率的降低而增大;小麦产量随着灌溉定额的降低而降低,并且以高水中频灌溉处理(灌溉定额为495 mm,灌水周期为7 d)的产量最高,低水低频灌溉处理(灌溉定额为344 mm,灌水周期为10 d)的产量最低;中水高频处理(灌溉定额为400 mm,灌水周期为3 d)及高水中频处理水分利用效率及灌溉水利用效率相当,且明显高于其他处理的。综合考虑产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试验条件下以高水中频和中水高频处理最优,特别是中水高频处理,与高水中频处理相比,产量降低10.01%~12.44%,但节约了14.14%的灌溉水资源,可作为当地春小麦的灌溉模式。
  • 宋剑鹏
    人民黄河. 2017, 1(3): 145-1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自清洗网式过滤器最佳排污时间决定着过滤器排污耗水量的大小以及过滤效率,对影响自清洗网式过滤器最佳排污时间的因素进行分析,发现过滤器最佳排污时间与过滤器进水含沙量、排污含沙量及过滤时间有关。为了探讨最佳排污时间的变化规律, 进行了过滤器进水含沙量、排污含沙量及过滤时间对最佳排污时间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预设压差值下,随进水含沙量的增大,排污含沙量增大。当排污时间达到10 s时,排污含沙量达到最大,在20 s以后排污含沙量趋于稳定。为保证过滤器高效率排沙并尽量减少排污耗水量,建议将排污时间控制为20~30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