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7年, 第1卷, 第2期 
刊出日期:
  

  • 全选
    |
    水文泥沙
  • 李致家;霍文博;刘开磊;李巧玲
    人民黄河. 2017, 1(2): 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新安江模型和PBK模型对伊河上游东湾站洪水进行了模拟预报,然后分别用先集合预报后实时校正的方法和先实时校正后集合预报的方法对预报结果进行修正,以洪峰相对误差、洪量相对误差和确定性系数作为评价指标分析了集合预报和实时校正后的预报精度。结果表明:利用加权平均法集合预报和KNN法实时校正均能有效减小洪水预报误差,先集合预报后实时校正方法的洪峰预报精度优于先实时校正后集合预报方法,而洪量预报精度不如先实时校正后集合预报法。
  • 刘燕;江恩慧;曹永涛;张杨;张春燕
    人民黄河. 2017, 1(2): 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小浪底水库即将由拦沙初期转入拦沙后期,水库降水排沙会使黄河下游河道发生不同程度的淤积,给维持下游一定过流规模的主槽带来困难。通过对比4个不同含沙量与泥沙级配方案下游河道的冲淤量及泥沙沿程淤积情况,认为:①含沙量低且悬沙粒径细的非漫滩高含沙洪水在黄河下游河道淤积量相对较少,且各河段淤积较为均衡;②非漫滩高含沙洪水含沙量沿程调整迅速,含沙量越高,衰减幅度越大,中粗沙含量沿程明显减少,细沙含量沿程衰减得少;③4个方案均以中粗沙淤积为主,淤积主要发生在花园口以上河段,粗沙淤积量占总淤积量的比例分别为58.0%、46.9%、48.5%、58.8%,花园口—夹河滩河段内各粒径泥沙淤积分配比例基本均等,夹河滩—高村河段淤积量小,粗沙淤积量相应较小,细沙淤积比例稍大。建议在小浪底水库降水冲刷期尽量避免下泄小流量、高含沙量的水沙过程,若不可避免,则应考虑尽可能减小悬沙粒径。
  • 张乐;严宝文
    人民黄河. 2017, 1(2): 8-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不同频率降水的分布特征研究对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农业布局有重要意义。利用ArcGIS软件对陕西省渭北旱塬区28个县(区)1981—2005年的日降水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构建各站的年降水序列,利用克里金插值法绘制5%、50%和95%三个典型频率年降水量等值线图,分析了各频率下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的特点。结果表明:渭北旱塬地区频率为5%的丰水年年降水量分布从东北至西南逐渐增多;频率为50%的平水年年降水量分布以铜川市宜君县和宝鸡市中部为最高,并向四周逐渐减少;频率为95%的枯水年年降水量分布与平水年的趋势相似,但降水量相对较大的区域扩大;研究区东北部区域较其他地区而言丰水年降水偏少,枯水年降水偏多,总体降水量分布较为均匀,应属于不易发生旱涝灾害的区域。
  • 张清;曹永涛;张杨
    人民黄河. 2017, 1(2): 11-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分析黄河龙门站、潼关站历年高含沙洪水的基础上,建立了“揭河底”冲刷期潼关站汛期水沙量、洪峰期3 d水沙量、洪峰、沙峰以及洪峰时段泥沙粒径等与龙门站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龙门—潼关汛期水量响应关系较好,汛期沙量出现明显衰减,高含沙洪水的沙量减幅大于一般含沙量洪水的;潼关站洪峰期3 d水、沙量均小于龙门站的,“揭河底”洪水的3 d水沙量大于没有发生“揭河底”洪水的;对于一场高含沙洪水过程,流量和含沙量沿程均会衰减,发生长距离“揭河底”冲刷洪水的减幅要小于没有发生“揭河底”冲刷洪水的;近年来发生的局部“揭河底”冲刷洪水含沙量的沿程减幅明显增大,潼关站洪峰期泥沙的中值粒径多小于龙门站的,而发生长距离“揭河底”冲刷的洪水泥沙粒径细化程度较低,这对三门峡库区和黄河下游河道的冲淤非常不利。
  • 孙东永;张洪波;王义民
    人民黄河. 2017, 1(2): 15-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揭示径流变化的本质规律及其多尺度影响因素,利用渭河流域华县站1960—2004年共45 a的实测月径流序列,采用滑动重标方差计算了径流序列的标度指数,并对其进行了小波分解重构。结果表明:华县站实测径流序列标度指数演变呈明显的3个变化阶段,分别在1969年、1989年发生了突变,呈现6 a和10 a左右的周期特征,其周期变化与ENSO和太阳黑子活动有着一定的联系。
  • 应碧茜;王建群;毕婉
    人民黄河. 2017, 1(2): 18-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讨单位线自动优化率定的新方法,对狼群算法在单位线优化率定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了单位线优化率定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建立了单位线优化率定的数学模型,给出了单位线自动优化率定的狼群算法。在寻优迭代过程中采用同倍比修正法来处理水量平衡约束,保证了狼群算法优化求解的单位线严格满足水量平衡方程;采用具有动态罚因子的罚函数法处理单位线的不合理波动,保证了单位线的光滑性,实例应用表明提出的单位线自动优化率定的狼群算法是有效的。
  • 晋蓓;刘学军;张宏鸣;兰建斌
    人民黄河. 2017, 1(2): 21-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格网DEM的结构入手,根据误差传播定律,分析了格网点的高程误差对由其生成的等高线数据的位置偏移、长度及方向的影响,建立误差传播模型,以实际DEM为例对比了原始等高线和DEM内插产生的等高线的变化,并进行了模型验证。结果表明:等高点落在格网点时中误差最大,越接近中点,中误差越小;等高线折线的长度中误差是线元长度中误差的累计,其值随内插点的增多而增大;等高线折线的方向中误差与折线的起点和终点位置相关,与等高线的追踪路径无关。
  • 防洪治河
  • 张宝森;李春江;张防修;何鲜峰;王亚飞
    人民黄河. 2017, 1(2): 25-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凌汛期万家寨库尾水位短期变化情况,通过解析原始资料和建立数学统计模型两种方式,分析了以水泥厂观测点为代表的万家寨库尾水位突升的现象及原因,并初步评估了水泥厂水位增长期内库区水位因子和气温因子对水位增长的影响率。分析得出:水泥厂水位呈线性增长,上涨最高可达8.5 m;岔河口弯道地形、铁路桥墩阻冰和持续低温有助于流凌形成堆积并发展成冰塞、冰坝;不管是否考虑温度因子,岔河口水位因子的影响率均为最大,即岔河口形成冰塞、冰坝是上游水位突升的主要影响因子,这一结论可为万家寨水库防凌调度提供一定的依据。
  • 孙晓英;王俊英;胡嘉;刘光东
    人民黄河. 2017, 1(2): 28-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分析北京市历史及近期降雨、洪涝灾害特点,针对现状防洪排涝体系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了完善北京市防洪排涝体系的三个关键问题:确定建设的总体思路、调整完善主要流域防洪排涝格局、明确防护对象及防洪排涝工程标准体系。结合“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确定北京市防洪排涝总体思路为“流域控制、分区防守、洪涝兼治、化害为利”;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要求,根据流域发展情况,调整永定河、北运河两大重要流域的防洪排涝系统格局;针对中心城、副中心等重要保护区域,对主要干流河道防洪标准体系进一步调整、细化和完善。
  • 陈宏任;张贵金;李毅;刘丽玲;孟艳秋;田大作
    人民黄河. 2017, 1(2): 34-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穿江管道从堤防下方穿越时改变了渗流场,可能影响两岸堤防的安全。采用数值模拟方法,重点分析在不同渗透系数下穿江管道埋深和穿越位置对堤防渗透安全的影响,首先采用ANSYS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然后通过有限单元法计算渗流场,并根据临界水力坡降判断堤防的渗流稳定性。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管道的穿越位置与地层渗透系数对堤防地基最大渗透坡降影响显著;穿越位置距堤脚越远、地层的渗透系数越小,最大渗透坡降就越小;穿越位置最好布置在堤防背水侧距堤脚70 m以外;管道的埋深对渗透坡降影响并不明显。最大渗透坡降易出现在渗透系数差别较大的两种材料接触的地方,如管道出(入)土点与地层相交处、堤防堤脚与地基交界处,这些部位需重点进行防渗处理
  • 莫崇勋;钟欢欢;王大洋;李桂新;廖浩喆;杨庆;孙桂凯
    人民黄河. 2017, 1(2): 38-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水文随机分析方法中的跳跃原理,采用有序聚类分析法确定广西澄碧河水库汛期入库流量跳跃点为5月中旬与8月下旬,并用游程检验法对其跳跃成分进行显著性检验,确定前汛期为4月上旬至5月中旬,主汛期为5月下旬至8月下旬,后汛期为9月上旬至10月下旬。采用轮次分析原理对分期结果进行合理性检验,认为该分期结果合理。该方法具有计算便捷、识别精度高以及分期结果可靠等优点。
  • 水资源
  • 韩宇平;张嘉彧;代小平;周雯晶
    人民黄河. 2017, 1(2): 42-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人民胜利渠灌区为研究区,基于1961—2013年的长系列数据,采用彭曼公式和CROPWAT软件,计算出历年灌区冬小麦的蓝水、绿水足迹,并根据计算结果进行蓝水、绿水足迹及其影响因子的时间序列分析。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对蓝水、绿水足迹与气候和农业投入因子的作用关系进行路径分析。结果表明:1961—2013年灌区冬小麦的蓝水、绿水足迹均呈显著下降趋势,作物需水量(ETc)无显著变化,冬小麦产量显著增加是其蓝水、绿水足迹下降的主要原因;影响冬小麦ETc的主要气象因素是平均风速、平均气温、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在不考虑农业投入的影响时,灌区冬小麦生长季平均风速是对蓝水、绿水足迹影响最大的气候因子,日照时数和有效降水的影响次之;在农业投入和气象因子的共同作用下,冬小麦蓝水、绿水足迹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农用化肥使用折纯量、农业机械总动力和有效降水。
  • 戚国强;卢静;李佳鸿;刘杨
    人民黄河. 2017, 1(2): 47-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水足迹理论和方法,计算黑龙江省2003—2012年水足迹,并运用SEDEA模型对黑龙江省各产业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概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黑龙江省2003—2007年、2009—2012年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投入产出效率较优,而2008年受气候及劳动力等因素影响其水资源投入产出效率为无效;从可持续发展方面考虑,2003—2007年、2009—2012年均处在弱劣于可持续发展的轨迹上,2008年处于劣于可持续发展的轨迹上;参照超效率值对有效年份进行排序,显示黑龙江省的水资源投入产出随时间逐渐趋向最优。
  • 管伟瑾;曹泊;王晓艳;马芬艳
    人民黄河. 2017, 1(2): 51-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常用的利用纸质地形图、遥感影像和DEM数据提取河流信息的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并利用常用的遥感影像水体指数法和DEM水文分析两种方法进行了黄河兰州段的提取。结果表明:手工数字化方式提取河流信息简单方便,但结果受主观因素影响明显、效率低;自动提取方式效率高,但原理复杂、提取结果连续性和一致性较差、对算法依赖性大;遥感影像提取结果易于进行空间分析与监测,DEM数据易于水文特征的提取与分析,在平原地区遥感影像提取结果较好,在起伏较大的山区DEM提取结果精度较高。
  • 水环境与水生态
  • 柴春梅;王宏卫;樊永红;桂阳;赵喆;魏敏
    人民黄河. 2017, 1(2): 56-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和田地区为研究区,根据DPSIR模型构建了经济社会生态复合系统协调发展指标体系,并利用协调发展模型综合评价了2000—2012年的协调发展度。研究结果表明:2000—2005年,经济综合评价指数明显低于社会和生态综合评价指数,社会和生态趋于平衡,协调发展度处于失调衰退类;2006年生态综合评价指数急剧下降,社会综合评价指数高于生态和经济综合评价指数,开始由失调衰退类向亚协调发展类转变;2007—2012年,经济和生态综合评价指数均高于社会综合评价指数,由亚协调发展类转为协调发展类。根据协调发展趋势、当地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提出了和田地区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 陈婷婷;黄川友;殷彤
    人民黄河. 2017, 1(2): 61-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改进的灰色关联分析法求得水质级别,再结合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确定灰色标识指数,建立了灰色-标识指数综合评价模型,并将该模型用于汾河的水质评价中。与传统灰色关联分析法的对比表明:将改进的灰色关联系数计算方法用于水质评价,能有效扩大关联度分布空间,消除关联评价趋于均匀化的问题,使评价结果更可靠;灰色-标识指数法充分体现了灰色关联分析法和综合标识指数法两种方法的优点,从灰色关联性的角度评价综合水质级别,同时又用标识指数全面反映水质的变化、超标指标个数、水域功能区达标情况;灰色-标识指数法可以科学、合理、全面地反映水质信息。
  • 杨增宝;邢应寿;赵兵凯夏锴;李焱
    人民黄河. 2017, 1(2): 65-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理想点法是一种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其核心思想是构造多指标问题的理想解和反理想解,通过计算各指标理想点贴近度,将靠近理想解的程度作为评价依据。将理想点法应用到水质分级综合评价中,采用投影寻踪分析和Delphi法的组合赋权法综合确定指标权重,建立了基于组合赋权-理想点法耦合的综合评估模型。将该模型应用于北京市朝阳区地下水水质综合评价中,并与物元可拓法和投影寻踪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吻合,该方法应用于水质评价中是可行的。
  • 熊鸿斌;杨静
    人民黄河. 2017, 1(2): 69-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不同时期、动态的、因果关系的角度构建PSR模型,采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采用综合指数法进行城市输水管道生态环境综合评价。龙河口水库输水管道工程计算实例表明:不同生态功能区在施工前、施工期、运营期的生态环境状况不同,施工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最大,运营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最小;工程跨越的Ⅲ1-2龙河口水库上游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Ⅱ4-2巢湖西部平原圩畈农业与面源污染控制生态功能区和Ⅱ4-3合肥城市及城郊农业生态功能区中,施工前、施工期、运营期Ⅲ1-2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环境状况最优,施工前Ⅱ4-3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环境状况最差,施工期、运营期Ⅱ4-2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环境状况最差。
  • 付雅君;曹升乐;杨裕恒;刘阳
    人民黄河. 2017, 1(2): 74-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考虑河道流量与水温对污染物降解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针对河道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计算的方法。利用淮河流域山东省水功能区河段资料,以COD与NH3-N两种污染物为例,研究其降解系数与流量、水温的关系。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各污染物的降解系数与流量的函数关系,通过对大量实测资料的分析,得到水温对各污染物降解系数的线性修正系数。在此基础上,选取75%和90%两种保证率作为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计算的水文设计条件,分别计算出逐月纳污能力。结果表明:在90%保证率设计流量下,山东省水功能区大多数月份纳污能力计算结果为0,而在75%保证率设计流量下各月纳污能力不为0,说明北方流域更适合取75%保证率设计流量来计算纳污能力。通过计算水功能区逐月的纳污能力,计算出入河污染物削减量,并提出相应的限制排污措施。
  • 王新娟;张院;孙颖;李鹏
    人民黄河. 2017, 1(2): 77-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变化和环境质量改变两方面,分析了人类活动对北京平原区地下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受超量开采影响,北京地区水资源总量大幅减少;地下径流由原来的北西向南东流动变成现在的受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影响,流向漏斗中心;由于污染物大量排放和对地下水超量开采,因此地下水氧化还原环境发生变化,导致地下水水质恶化,并造成了水位持续下降和地下水资源亏损等水环境问题出现。在此基础上提出:截断污染源和减少地下水超采可以控制地下水水质恶化趋势;抓住南水北调水进京之契机,实行地下水减采和回补涵养以恢复地下水资源及改善区域地下水环境质量。
  • 水土保持
  • 许晓平;游启升
    人民黄河. 2017, 1(2): 82-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杭州市第二水源地千岛湖配水工程为例,结合工程弃渣量及弃渣特点,从水土保持及生态保护角度提出弃渣处置方案:以材质分析为基础,以政府统一指导、市场消纳量为调控主线,依靠砂石开采、加工与利用企业以及生产建设项目,对石渣进行全面、快速资源化综合利用;不能及时利用或不能利用时,可设置弃(堆)渣场,弃(堆)渣场规模根据各区域弃渣消纳能力确定。该方案可大大减小堆渣量及弃(堆)渣场占地面积,减小地表扰动及生态环境破坏范围,减轻环境压力,对于长距离输水工程弃渣处置具有重要意义。
  • 王彦武;欧阳雪芝;罗玲;张峰;高金芳
    人民黄河. 2017, 1(2): 85-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不同树种和不同林龄固沙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典型抽样调查和室内分析测定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民勤绿洲区不同固沙林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树种固沙林0~2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均显著大于裸沙地的,而40~60 cm土层土壤的含水量小于裸沙地的;0~60 cm土层的裸沙地土壤容重、pH值比林地大,而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比林地小;0~60 cm土层的不同树种固沙林土壤含水量、容重、pH值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大,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不同林龄的固沙林树种中,梭梭林的土壤容重、pH值均随林龄的增长先减小后增大,而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则随林龄的增长先增大后减小。固沙林地的土壤理化性质比裸沙地有很大改善。
  • 工程勘测设计
  • 李长春
    人民黄河. 2017, 1(2): 90-9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大型调水工程流量规模计算受调水量、用水过程、输配水结构、调度运行方式等多种因素制约,是对一个复杂约束条件下系统工程的求解过程,由于受水区用水结构、用水过程均具有一定的未知性和可变性,因此通过数学模型寻优算法确定工程流量规模的方法,不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应用价值。在甘肃引洮供水二期工程设计中,提出了通过经济技术比较确定工程流量规模的计算方法。该方法通过对输水流量的组成、输配水结构、调度运行方式进行分析概化,拟定了三个流量计算方案,并从工程投资、运行管理、输水富余度等方面进行了综合经济技术比较,最后认为将错峰后过程叠加方案作为工程流量规模的计算方法是经济、合理的。
  • 刘计山;王东坡
    人民黄河. 2017, 1(2): 94-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中国与尼泊尔交界处的拉苏瓦水电站为例,根据地下厂房区围岩特征、结构及三维地应力测试成果,提出深埋、大跨度地下洞室群设计优化方案,并结合我国围岩评价标准与国外通用的Q系统、RMR分类、Hoek-Brown强度准则等标准综合分析和计算比较,推荐了地下厂房围岩稳定性评价方法。推荐方法可最大限度地确保大型地下洞室群的围岩稳定和施工安全,实现工程建设目标。该洞室设计优化方法已在拉苏瓦水电站工程中成功应用,并通过了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8.1级强烈地震的考验。
  • 刘娜;何文安;潘明远
    人民黄河. 2017, 1(2): 99-1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材料刚度对深厚覆盖层中悬挂式防渗墙负摩阻力的影响,以某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为例,建立了三维有限元模型,坝体材料及覆盖层采用邓肯-张E-μ模型模拟,防渗墙与覆盖层之间采用无厚度接触面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悬挂式防渗墙上的负摩阻力分布受材料刚度的影响较大,随防渗墙材料刚度的增大中性点位置不断下移,但材料刚度继续增大到一定程序时,中性点位置不再下移;随着材料刚度的增大,防渗墙上最大负摩阻力值不断增大,开始增大得很快,后期变慢;材料刚度越大,负摩阻力对防渗墙竖向应力的影响越显著。
  • 方仍存;李超顺;蒲桂林
    人民黄河. 2017, 1(2): 102-1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峰谷分时电价背景下建立梯级水电站短期发电效益最大模型,通过自适应混沌蜂群算法(ACABC)对模型进行求解。为兼顾算法全局搜索能力及局部求解精度,引入搜索步长和蜜源选择概率自适应修正策略。考虑到模型求解过程中涉及的多维复杂约束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双向廊道的约束处理技术,用于规范解寻优空间。以峰谷分时电价下清江梯级短期优化调度为背景进行仿真建模,将计算结果与普通人工蜂群算法(ABC)和差分进化算法(DE)
    所得结果进行比较。实例研究表明,ACABC处理灵活且具有更强的全局搜索能力,工程实用价值较高。
  • 肖华波;杨静熙;王刚;夏万洪
    人民黄河. 2017, 1(2): 107-1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楞古水电站拟定了上、下两个坝段方案进行比选,坝段间13.5 km河段分布了唐古栋滑坡、夏日变形体、马河变形体3个特大型-巨型滑坡、变形体,其稳定性成为坝段选择的制约性因素。确定变形边界是变形体稳定性研究的重点,建立了变形分带标准,将边坡变形由表及里分为强松动带、弱松动带、正常卸荷带,作为稳定性分析计算的边界,分别采用二维极限平衡法和FLAC3D三维数值模拟方法研究边坡稳定性。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上、下坝段方案与岸坡稳定的相互影响,得出上坝段方案对河段潜在不稳定边坡适应性较好。
  • 王正成;毛海涛;姜海波;张如意
    人民黄河. 2017, 1(2): 112-1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深厚覆盖层上建坝,坝基防渗是工程成败的关键。采用有限元软件Seep/w分析强、弱透水层二元结构深厚覆盖层上土石坝渗流问题,研究防渗墙深度及形式对大坝渗流量、坝基出逸坡降、防渗墙底部渗透坡降的影响规律,对比分析悬挂式防渗墙、半封闭式防渗墙、全封闭式防渗墙对坝基的控渗效果。计算结果表明:防渗墙穿过弱透水层,悬挂式防渗墙转为半封闭式防渗墙,坝基渗流、坝基出逸坡降显著降低(分别下降54.3%、70.0%)。因此,防渗墙和弱透水层联合防渗能显著提高垂直防渗墙的控渗效果,半封闭式防渗墙的防渗效果大大优于悬挂式防渗墙。二元结构深厚覆盖层上土石坝垂直防渗墙的最优深度为防渗墙刚穿过弱透水层(连续)时的深度;此外,研究还发现当防渗墙将要伸入弱透水层时,防渗墙底渗透坡降急剧上升,出现极大值,工程应用中应引起足够重视,防止发生局部渗透破坏。
  • 郭维东;金明星;赵光昱;田茹妍;孟飞;隋吉庆
    人民黄河. 2017, 1(2): 116-1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不同的消力池尾坎高度、不同的消力池长度、不同流量下WES堰下泄水流水噪声进行测量,研究WES堰下泄水流与上游来水流量及下游消力池状况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流量、消力池长度均相同的条件下,尾坎高度的改变会影响WES堰下泄水流声压大小,随尾坎高度提高,水声压降低;在上游来水流量、消力池尾坎高度相同时,WES堰下泄水流声压随着消力池长度的增长而下降;在相同消力池长度和尾坎高度情况下,WES堰下泄水流声压随流量的增大而总体上升。
  • 工程建设管理
  • 佟欣
    人民黄河. 2017, 1(2): 120-1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断面形式的选择对水电站节理岩体地下洞室围岩的稳定性十分重要,也是影响其长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可控因素。为选择合理的断面形式、优化施工方案,在关键块体理论的基础上,利用UNWEDGE计算程序,选取4种不同断面形式隧洞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断面形式对关键块体的体积、安全系数及所需的支护力都有重要影响。当断面从圆形向正方形过渡的过程中,关键块体的数量基本不变,但体积逐渐变大,安全系数普遍减小,需要支护的块体数量增多,围岩稳定性降低。
  • 周鹏;唐朝晖;刘磊
    人民黄河. 2017, 1(2): 123-1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岩体可视为非均质的多相复合结构,其内部存在各种天然裂隙。基于连续介质损伤力学及断裂力学理论,分别分析弹性阶段的初始损伤和开挖造成裂隙扩展的损伤,推导出裂隙岩体弹塑性损伤本构关系;通过二次开发将弹塑性损伤本构方程程序化,编译FLAC3D自定义裂隙岩体弹塑性损伤扩展本构模型。应用自定义本构模型对广西凤山县石灰岩矿山边坡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边坡中上部损伤度较高,两步开挖后产生较大的位移,即边坡中上部裂隙存在扩展贯通进而发生滑移的可能,应对该区域进行系统的锚固。
  • 闫滨;高明;郭成久;王帅帅
    人民黄河. 2017, 1(2): 128-1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收集的钻孔数据,利用Solid建模法对石佛寺水库浸没区进行三维地质建模,并采用虚拟钻孔方法对模型进行细化,使模型接近真实情况,将实测值与模拟值进行对比验证模型的准确性。由验证结果可知,利用虚拟钻孔法构建的三维地质模型可很好地运用于水库浸没预测,并可计算出水库不同蓄水位下的浸没区地下水等水位线。利用浸没程度评价方法和网格布点法绘制出不同蓄水位时浸没区域分布图进行分析预测,结果显示当蓄水位高于45 m时严重浸没区范围较大,对库区周边居民的生产生活有不利影响。
  • 谢荣晖;郑东健
    人民黄河. 2017, 1(2): 133-1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某大坝拱冠梁处坝基2007年5月至2009年4月每月的水平位移观测数据,首先用卡尔曼滤波对建模数据进行处理,然后基于处理后的数据建立AR 4阶模型,利用卡尔曼滤波AR模型对2007年9月至2009年4月每月的水平位移进行递推预报,并与实测值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卡尔曼滤波AR 4阶预测模型的预测值明显优于一般AR 4阶预测模型的,更接近于实测值,预测精确度更高,更适用于大坝变形趋势的预测。
  • 张凌凯;张远芳;刘亮
    人民黄河. 2017, 1(2): 136-1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多功能振动三轴仪对饱和砂砾土进行室内动三轴试验,分析不同试验条件下饱和砂砾土动孔压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同一固结压力条件下,随着动应力幅值的增大,孔压比的上升速率增大,经过一段时间后最终的孔压比达到一定值;在同一固结压力和动应力幅值条件下,随着固结应力比的增大,孔压比的上升速率逐步减小,达到相同的孔压比时所需的振动次数也逐步增加。
  • 王甜;包腾飞;徐波;刘飞;卢远富
    人民黄河. 2017, 1(2): 139-1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已有粗集推理预报模型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大坝安全监控粗集推理预报模型。该预报模型通过粗集论约简影响因素,并且结合贝叶斯定理对规则的约简引入一致度和支持度。实际算例证明,改进后的粗集推理预报模型可以用于大坝效应量的预报,与一般粗集推理模型相比,其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噪声数据对预报的影响,提高了预报的精度,在样本基数大的情况下预报较准,可信度较高。
  • 灌溉排水
  • 李生勇;郭彦芬;霍轶珍
    人民黄河. 2017, 1(2): 143-1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河套灌区小麦套种葵花高产、节水的灌溉制度,在田间试验的基础上分析了套种模式下作物的耗水规律,运用Jensen模型建立水分生产函数并对灌溉制度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小麦拔节、抽穗、灌浆及葵花现蕾期是作物生长的关键期,适宜的水分条件是保证高产的重要因素;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求解得出敏感性指数分别为小麦拔节期0.350 6、小麦抽穗期0.319 5、小麦灌浆期0.194 6、葵花现蕾期0.322 7;以产量最大为目标函数得出小麦套种葵花最优灌溉制度(灌水量)为:小麦拔节期90~95 mm、抽穗期75~85 mm、灌浆期60 mm,葵花现蕾期85~90 mm,全生育期灌水量310~330 mm。
  • 曹亮;马兰;吴永忠;朱俊峰
    人民黄河. 2017, 1(2): 146-1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山区农业在农业生产中占有较大比重,但山区耕地分布不连片且不易进行集约化开发,导致长期以来山区农业粮食产量低。利用机动灵活的光伏提水灌溉是改变现有低效生产的重要途径,而蓄水池是光伏提水灌溉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析作物需水量、太阳能资源,确定光伏提水系统、田间灌溉系统各项参数。利用Origin软件对水泵流量—时间曲线、蓄水池水量—时间曲线进行模拟,计算出容积为16.44 m3的蓄水池即可满足典型农户1.52 hm2青储玉米的滴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