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7年, 第1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
  

  • 全选
    |
    水文泥沙
  • 雷冠军;王文川;殷峻暹;张丽丽
    人民黄河. 2017, 1(10): 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文频率分析以概率统计理论为基础,通过建立模型来优化理论频率曲线参数,对经验频率曲线进行延展。对P-Ⅲ型曲线参数估计的矩法、概率权重矩法、权函数法、线性矩法、优化适线法、加权适线法、数值积分算法、优化适线准则在水文频率参数估计中的研究和应用,以及水文频率参数估计的不确定性研究进行了介绍和阐述,并提出了水文频率参数估计的建议:①加强对水文序列不确定性机理的研究,使水文频率分析的适线结果具有较好的延展性;②应立足于现有的水文频率参数估计的理论基础,针对不同的适线目的和数据精度,选择合适的参数估计结果,提高人机交互水平,将客观信息和主观经验结合起来,为水利设施规划、工程规模的确定提供有力支持;③水文序列存在非一致性,应对水文序列的不确定性和模型参数估计的不确定性加以有效分离和衡量,进一步提高适线精度。
  • 陈家萱;张根广;周双
    人民黄河. 2017, 1(10): 8-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泥沙纵向相对暴露度的概念进行了修正,通过自行设计的试验装置测量了均匀玻璃球的绝对纵向暴露度,分析计算了纵向相对暴露度及其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玻璃球纵向相对暴露度可分为x、y两个分量,其中:x分量取值区间为1.0~4.5,服从指数分布;y分量的取值区间为 -1.5~1.5,近似服从正态分布。分别给出了x、y分量的边缘概率密度公式,并利用实测资料对式中的参数进行了率定,得到纵向相对暴露度的取值区间为一个3.5×3.0的面域,取值落在该面域内各点的概率可以利用给出的纵向相对暴露度边缘概率密度公式计算得到。
  • 李林林;张根广;程烨;梁宗祥
    人民黄河. 2017, 1(10): 12-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知识的基础上,引入附加质量力,采用滑动起动模型得到了正负坡上泥沙起动概率的计算公式,并将起动概率引入到泥沙起动的研究中,进而推导出了起动标准为中动时的无量纲起动切应力公式。实测资料验证表明,该公式计算结果与实测值符合较好,计算精度较高,能够应用于天然河流斜坡泥沙起动流速及切应力的计算。
  • 蔡银娟;景何仿;李春光;白玉川;吴砚婕
    人民黄河. 2017, 1(10): 15-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河道中水生植物的存在会影响水流结构,从而对河床冲淤、航运、防汛工程等产生影响。基于格子Boltzmann方法,对具有刚性植被的实验室水槽水流进行了二维数值模拟研究。为了验证数值模拟结果,采用三维激光多普勒流速仪对含不同直径、不同排列方式植被群的实验室水槽水流进行了实测。由于单松弛模型在高雷诺数下不太稳定,因此引入了多松弛模型(MRT模型),并在模型中加入了植被拖曳力,给出了MRT-LBE模型的具体算法。对稀疏交错、稠密交错、稀疏并排、稠密并排4种典型工况下非淹没刚性植被的水流结构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较好,说明MRT-LBE模型能够合理地模拟具有刚性植被的明渠水流。同时,根据数值模拟结果,分析并讨论了4种典型工况下的水流特性。
  • 王汉明;李传奇;熊剑智;宋苏林
    人民黄河. 2017, 1(10): 22-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互信息方法对SWMM模型输入参数与输出结果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进行了全局敏感性分析。以山东大学千佛山校区降雨径流模拟为例,采用拉丁超立方体抽样,研究了SWMM模型模型参数对输出结果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峰值流量最敏感的参数为透水区曼宁糙率系数;峰现时间最敏感的参数为管道曼宁糙率系数,其次为最小渗透率;总产流最敏感的参数为最小渗透率。
  • 防洪治河
  • 邓宇;王娟;肖赞
    人民黄河. 2017, 1(10): 27-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从细观尺度对河冰开裂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需要构建准确可靠的河冰细观计算模型。河冰细观模型构建需要确定细观冰结构参数,即冰晶粒尺寸、分布及冰晶边界、晶粒间初始缺陷;还需要细观冰材料参数,即晶粒各向异性、晶粒弹性模量、冰晶断裂强度、冰晶边界的力学性能。分析总结了河冰细观模型参数的选取方法,提出了参数的取值范围、量化方法及关系式,并通过黄河冰实例,对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两者比较吻合。这些研究结果可直接用于河冰细观模型的构建。
  • 郝彦升;邓霄;崔丽琴;秦建敏;张丽;申小强;石元
    人民黄河. 2017, 1(10): 32-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空气、冰与水的温度梯度特性差异,设计了适应高寒地区内陆河道冰层厚度定点自动检测的传感器和数据采集系统。为了解决温度梯度式冰层厚度传感器在判别冰层上界面(冰与空气的分界面)时存在较大误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连续温度变化特性实现冰层界面精确判别的优化算法,并基于黄河的现场实测数据,将该算法与冻冰度日法和人工实测方法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为内陆河道冬季冰情数据的后期处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 吕岁菊;冯民权
    人民黄河. 2017, 1(10): 36-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河宁蒙河段凌汛期封河自下而上,开河自上而下,容易形成冰塞壅水,导致冰凌灾害。采用一维、二维水温数学模型模拟计算了冬季三种不同气象条件下拟建大柳树水库运用后下游宁蒙河段沿程水温分布及结冰点的位置。由计算结果可知:在正常气温、热型气温、寒冷气温条件下,初始结冰点的位置分别距离大柳树水库坝址320.4、331.6、276.5 km。预计大柳树水库建成后,宁夏河段将成为不封冻河段,青铜峡水库库尾冰塞现象不再出现,石嘴山至乌海段冰塞问题基本缓解。零温断面位置将下移到石嘴山至磴口之间,距大柳树水库坝址约320 km。
  • 孟长青;周建中;徐少军;江焱生;孙怀卫
    人民黄河. 2017, 1(10): 41-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MIKE平台建立杜家台蓄洪区行洪道MIKE11一维河道模型,模拟并分析了红星垸堤刨毁前后的分洪道行洪能力。同时搭建MIKE21分洪区二维模型,并利用MIKE FLOOD动态耦合一、二维模块,以此为平台研究杜家台分蓄洪区分蓄汉江夏、秋洪水与长江洪水时的调度工况。结果表明:红星垸堤刨毁后分洪道宽度增加,显著降低了该处分洪道上游的洪水水位,提高了分洪道分洪能力;汉江低量级来水情况下,杜家台只需运用南区1~4垸分洪,而高量级来水下杜家台需运用1~7垸分洪;长江分洪时,处于下游的第6垸分洪能力显著,最终可解除第7、9垸的风险,只需运用1~6垸。现有防洪工程中第5、6垸分洪速度较慢且分洪量小,而处于最上游的第2垸分洪量大且分洪较快,导致与其相临的1~4垸洪水超高,危及7、9垸,故7、9垸堤顶亟待加高,同时5、6垸分洪能力需要增强。
  • 水资源
  • 吴强;陈金木
    人民黄河. 2017, 1(10): 47-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按照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精神,探讨构建符合我国国情水情和当前改革形势要求的水资源资产管理体制。运用政策解读、法理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剖析了自然资源资产分类管理要求,梳理了水资源资产管理体制现状,分析了水资源资产管理的特殊性和实行专业化管理的必要性,提出了进一步健全水资源资产管理体制的思路和建议。研究提出,水资源资产属于典型的公益性资产,考虑到水资源资产管理和我国国情水情的特殊性以及当前我国所处的特殊发展阶段,有必要充分发挥水行政主管部门的专业管理能力,进一步明确由水行政主管部门作为所有权代表行使水资源资产管理职责;按照一件事由一个部门管理的原则,有必要以水为脉络,对涉及水资源资产管理的相关部门进行整合,实现水资源资产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并从国家、流域和区域三个层面进一步健全部门协作机制。
  • 张凯;侍克斌;严新军;李存立
    人民黄河. 2017, 1(10): 51-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西北干旱地区可利用水资源严重缺乏是制约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干旱区平原水库水量蒸发损失十分严重,防蒸发技术是一种应用在平原水库上的高效节水技术。在介绍国内外防蒸发技术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防蒸发技术的研究发展方向:①防蒸发装置最佳的设计方案;②准确计算水面蒸发量的方法;③防蒸发技术与光伏发电技术相结合的系统;④防蒸发技术的应用标准和技术规范等相关准则的制定。

  • 田佳
    人民黄河. 2017, 1(10): 55-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灰色系统理论为基础,建立了水务一体化管理成熟度评价模型。从管理体制、管理规范化程度、管理自动化及信息化水平、管理法制环境、与生态环境协调性、管理单位经营发展能力、城市供水、城市防洪排涝、城市污水处理9个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涵盖28个二级指标,采用熵组合权重法计算各层指标的权重。以常州市武进区为例开展实例研究,结果表明武进区2016年水务一体化管理成熟度等级为规范级。针对武进区现有水务一体化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几点改进建议。
  • 水环境与水生态
  • 韩剑宏;杜方圆;李卫平;高静湉;王晓云;鲍交琦;樊爱萍
    人民黄河. 2017, 1(10): 61-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内蒙古包头黄河湿地植被的恢复和保护问题,通过布设黄河湿地的小白河湿地片区4种典型植物群落,即Ⅰ区芦苇混杂区、Ⅱ区草混杂区、Ⅲ区香蒲混杂区、Ⅳ区芦苇区,研究了这4种典型植物群落土壤及优势植物N、P元素含量,并初步分析了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结果表明:湿地土壤中N含量在5—8月呈下降趋势,之后有所回升,土壤P含量频繁波动,但波动幅度较小;湿地植物整体N、P含量在5—10月呈下降趋势,植物整体对N元素的富集能力远高于对P元素的;5—9月4个区植物地上部分对N元素的富集能力高于地下部分的,5—7月植物地上部分对P元素的富集能力高于地下部分的。经初步分析,草和芦苇对黄河湿地小白河片区的修复效果较好,9月左右对植物进行收割对湿地净化效果最好。
  • 张佳;霍艾迪;赛佳美;陈嘉莉;冯逸伟;李英豪
    人民黄河. 2017, 1(10): 66-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索地表水和地下水相互作用的动态变化特征,使用温度传感器对渭河西咸新区段的潜流交换过程进行了温度监测试验,采用温度示踪法分析了潜流交换的动态变化机制。结果表明:左岸与右岸试验点的补给关系均为地表水补给地下水;除去降雨和气温影响较大的0.05~0.15 m深度,左岸试验点在0.70~1.00 m深度潜流交换最为剧烈,右岸试验点在0.40~0.70 m深度潜流交换最为剧烈;潜流通量越稳定,其不确定性区间宽度也越稳定;潜流带沉积层温度对气温的波动响应具有垂直方向的空间变异性。
  • 朱亮;杨明楠;康卫东;陈玺
    人民黄河. 2017, 1(10): 70-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神木县地下水资源分布特点,依据《地下水功能区划分技术大纲》,选取地下水资源量、开采潜力、水质现状和生态环境等因子,将地下水功能区划分为开采区、保护区、保留区3个地下水一级功能区,集中开采区、分散开采区、水源涵养区、生态保护区、不宜开采区和储备水源区6个二级功能区;综合考虑各功能区对水质及水位的要求,提出3种地下水保护分区类型及针对性的保护措施:水源地保护区既要加强对汇流区污染物排放量的控制,又要对水源井进行科学管理,提高开采效率;水质恶化区要加强污染源管理,控制劣质水体扩散;生态水位保护区要优化地下水开采方式和开采量,避免因不合理开采而导致水位下降、引起生态环境问题。
  • 李海明;董旺泉;李娜
    人民黄河. 2017, 1(10): 75-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天津滨海地区3种含水介质粉砂、细砂、粉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试验研究当有铵氮存在时,滨海含水介质胶体的释放浓度、粒径和Zeta电位的变化情况,探讨了铵氮对滨海地区含水介质胶体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存在一个临界铵氮浓度值,将3种含水介质释放胶体的浓度、粒径和Zeta电位变化分为“降低”和“平稳”两个阶段,而且3种含水介质的临界铵氮浓度值都为70 mg/L;当水溶液铵氮浓度小于临界浓度时,随铵氮浓度增大释放的胶体浓度、粒径和Zeta电位都呈减小趋势,大于临界浓度时,水溶液中铵氮浓度变化对含水介质胶体浓度、粒径和Zeta电位的影响很小;临界浓度的出现主要是由胶体体系中引力和斥力进入平衡状态时铵氮的浓度决定的;DLVO理论、双电层理论等很好地揭示了含水介质释放的胶体浓度、粒径和电位的变化规律。
  • 耿新新;陈立;黄正国;朱谱成;马琳娜
    人民黄河. 2017, 1(10): 80-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吴灵地区地下水同位素特征及更新能力,利用氢氧稳定同位素确定了研究区不同区域地下水的补给特点,并利用放射性同位素3H的计时作用,结合全混模型,分别计算平原区及台地区的地下水年更新速率。结果表明:大部分平原区潜水更新速率小于0.1%/a,地下水开采量较大的地区为10.1%~10.5%/a;台地区的潜水更新速率整体上为1.8%~3.1%/a。总体上研究区承压水更新速率小于0.1%/a,地下水开采量大的区域更新速率可达2.2%/a。
  • 水土保持
  • 陈航;张慧莉;田堪良;钟佩文
    人民黄河. 2017, 1(10): 84-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植物护坡措施对黄土边坡稳定及生态环境修复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陕北治沟造地工程中黄土以及紫穗槐根系与黄土的复合土体抗剪强度的试验研究,分析了含水率及含根量对土体抗剪强度的影响。根土复合土体的抗剪强度符合库仑定律,并随着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含根量的增加,附加黏聚力增量较大,变化范围为1.46~14.67 kPa;内摩擦角增量较小,变化区间为1.0°~3.5°。采用FLAC3D岩土工程数值计算软件分析了紫穗槐根系对黄土边坡的加固作用,含水率为12%的种植紫穗槐的坡体最稳定,安全系数最大为3.06。
  • 张展;隋媛媛;常远远
    人民黄河. 2017, 1(10): 89-9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东北低山丘陵区典型小流域坡面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径流小区定位监测方法,对不同坡耕地水土流失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2013年和2014年分别发生14次和7次侵蚀性降水,在单场次降水中,坡度越大,产生的径流量和泥沙量越大;②研究区坡耕地水土流失具有时空变异性,2013年水土流失总量高于枯水年2014年的,6月和7月水土流失量最大,8月和9月相对较小,年内逐月分布情况保持一致;③地形和降水是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水土流失量总体上随着坡度、降水量和降水强度的增大而增大,且降水强度与水土流失量的相关性更为显著。
  • 工程勘测设计
  • 张新中;曾玉;唐克东;梁一星
    人民黄河. 2017, 1(10): 94-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考虑地基和不同边界条件,选用时程分析方法,应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某水闸结构进行动力分析,结果表明:地基不仅对水闸闸室结构动位移有放大作用,而且还延迟了闸室结构的地震动位移,但对水闸的机架桥和启闭机房影响很小。另外地基不仅放大了水闸结构的动应力响应,而且还延后了水闸结构地震动应力的出现,其对水闸闸室结构的放大作用最大,机架桥次之,启闭机房最小。
  • 李乐晨;李子阳;赵兆
    人民黄河. 2017, 1(10): 98-1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河口村水库两岸坝肩岩体裂隙发育,绕坝渗漏较为严重。进行帷幕灌浆防渗处理后,蓄水期绕渗监测资料分析表明,两岸地下水位变化基本正常,部分测压管帷幕前后水位差异不明显。进一步构建三维有限元水文地质模型,并采用考虑局部缺损的帷幕灌浆等效渗透系数进行渗流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坝肩裂隙岩体灌浆处理后,渗漏量降低了86.5%,防渗处理效果显著;各部位水力梯度不大,在坝肩裂隙岩体内形成渗透稳定问题的可能性不大。左岸山体仍是最主要的渗漏通道,占总渗漏量的52.69%,应控制水位抬升速率,加强渗流监测并进行必要的补强灌浆处理。
  • 张小莹;李琳;谭义海;吴洋锋
    人民黄河. 2017, 1(10): 102-1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系列试验观察了虹吸管道安装高度为4 m及6 m时坡比及不同水头差下中行管路倾斜布置的虹吸管内的水气两相流动稳定虹吸时间的长短。通过试验研究发现,虹吸时间与水头差、安装高度及坡比均有关。虹吸时间随水头差及安装高度的增大而增大;在正、逆坡管路中,随着坡比的增大,管内伪空化现象逐渐减弱,稳定虹吸时间逐渐增大;坡比不变时,正坡管路虹吸时间均大于逆坡管路,各种工况下平坡管路的虹吸时间最短。
  • 曹磊;孟宪金;刘高启
    人民黄河. 2017, 1(10): 106-1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有限元软件对某一土工格栅加筋边坡进行有限元分析,对边坡水平变形在加筋层数、筋材位置、筋材长度、筋材模量发生变化时的规律开展了讨论。研究表明:筋材集中于边坡中下部对边坡水平位移所起到的约束作用较显著;在一定范围内,增大加筋层数、筋材长度与筋材模量都可以有效地减小边坡水平位移。

  • 李远程;张利娟;周伟;张子阳
    人民黄河. 2017, 1(10): 110-1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面板堆石坝以其独特的优越性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其病害率偏高,致命病害体现在防渗体系破坏引发大坝渗漏,这对大坝的检查及加固处理带来一定困难。大坝长期变形是引起防渗体系破坏并直接导致超常规渗漏量的根源,放空水库并对防渗体系进行修补加固可有效地减少渗漏,保证大坝安全。放空系数是衡量面板坝放空能力的一个定量指标,但面板坝设计规范中并没有给出一个设计依据,现有工程对其取值并不统一。结合工程实例,论证了各种泄水建筑物的协同放空流程,说明增加低位泄水建筑物很有必要,改进了放空建筑物布置,如结合导流洞设置前期放空钢管,提高了放空能力。
  • 工程建设管理
  • 袁群;郭旭东;冯凌云;宋德海;季卫娟
    人民黄河. 2017, 1(10): 113-1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试验研究了基准混凝土、橡胶混凝土、NaOH改性橡胶混凝土、KH570改性橡胶混凝土及NaOH+KH570复合改性橡胶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冻性能。结果表明:掺加橡胶颗粒后,橡胶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较基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下降,且橡胶颗粒的粒径越小,下降幅度越大;橡胶颗粒掺加到混凝土中,具有引气作用,可改善混凝土的抗冻性能,且整体上橡胶颗粒粒径越小,引气作用越强,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能越明显;整体上改性橡胶混凝土的抗冻性能较橡胶混凝土的抗冻性能提高,3种改性剂中,NaOH+KH570复合改性剂对橡胶混凝土抗冻性能的提高效果最好。
  • 何彦舫;陶自成;杨广杰
    人民黄河. 2017, 1(10): 117-1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更好适应大型渠道衬砌机械化施工需要,以南水北调工程中线、东线渠道衬砌设计方案为例,总结现有典型大型渠道衬砌总体功能、设计依据及典型设计型式。结合某标段大型渠道机械化衬砌施工和渠道运行管理实践,研究了大型渠道机械化衬砌设计方案在渠基排水、分缝设计、防渗设计、防冻胀设计、渠道衬砌板结构设计及附属设施设计等方面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设计建议,以期为大型渠道机械化衬砌施工提供参考。
  • 徐佰林;黄耀英;张高索;刘丹丹;高俊
    人民黄河. 2017, 1(10): 121-1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主要靠上游面板挡水,施工期面板裂缝是影响面板堆石坝质量和安全的关键因素之一。面板混凝土属于准大体积混凝土,尽管其散热面较大、最高水化热温升不是很高,但如果不采取合理的温控防裂措施,仍然会导致面板产生温度裂缝。针对施工期面板混凝土温度裂缝问题,以某在建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工程为例,建立了包含地基的三维有限元温度场和徐变温度应力场仿真模型,利用数值方法产生神经网络的学习样本,然后采用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对所获得的样本进行网络训练,从而获得温控措施优选网络模型,进行已知混凝土热力学材料参数情况下的温控措施优选。由神经网络优选结果可知,本文所采用的面板混凝土温控措施优选方法是合理可行的。
  • 张宇驰
    人民黄河. 2017, 1(10): 125-1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弧形闸门结构对称位置多损伤识别问题,无论是基于柔度灵敏度的损伤识别方法,还是基于应变变化率的损伤识别方法,对于结构损伤的识别效果均不理想,容易造成单元误判和损伤程度识别偏差较大的问题。采用信息融合技术,基于D-S证据理论和Bayes定理,将柔度灵敏度法和应变变化率法的损伤识别结果进行融合。仿真结果表明:两种方法融合后的识别结果相差不大,与单一动静力损伤识别方法相比,基于信息融合的损伤识别方法能够有效提高识别的准确性,在水工结构损伤识别领域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金巧兰;元成方
    人民黄河. 2017, 1(10): 129-1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矿物掺合料机制砂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分析了多种材料因素对C40机制砂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交互影响。研究表明,使用机制砂部分取代天然砂并未对混凝土抗压强度造成不利影响;当龄期大于28 d后,单方水泥用量较小时,混凝土抗压强度随机制砂用量的增加而增大,反之,混凝土抗压强度随机制砂用量的减小而减小;当机制砂用量较小时,增加单方水泥用量可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当机制砂用量较大时,增加单方水泥用量并不能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甚至会造成抗压强度下降;矿物掺合料取代率不同,机制砂掺量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未表现出显著的一致性规律。
  • 刘昱;申向东;董伟;李亚童;赵贵成
    人民黄河. 2017, 1(10): 133-1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粉煤灰对大含气量混凝土抗冻性的影响,制备了粉煤灰掺量为25%、30%、35%、40%、50%的混凝土试件,采用快冻法进行冻融循环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一定量的粉煤灰会对试件的早期抗压强度造成影响,整体上大含气量混凝土的强度随着粉煤灰掺量的增加而降低;混凝土试件在冻融试验初期质量损失不明显,随着试验的进行,质量损失率整体呈增大趋势;对比质量损失率和相对动弹性模量两个评价指标,引气剂的添加对混凝土的内部结构有明显改善作用,冻融循环破坏主要是试件外表面的破坏;在含气量为6%条件下,粉煤灰的最适宜掺量为25%,结合工程实际需要可提升至30%,以节约施工成本。
  • 灌溉排水
  • 袁成福;冯绍元
    人民黄河. 2017, 1(10): 137-1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制定制种玉米的灌溉制度,在甘肃省石羊河流域开展了咸水非充分灌溉田间试验,通过测定土壤含水量和制种玉米生长指标,研究了咸水非充分灌溉对制种玉米耗水规律、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制种玉米耗水量随着灌水量的减小而减小,随着灌水矿化度的增大而减小,适当降低灌溉水量和灌水矿化度,土壤水分能够得到充分利用;轻度缺水灌溉和微咸水灌溉对作物产量影响较小,与淡水充分灌溉相比,2ETc/3、3 g/L微咸水灌溉的制种玉米减产了10.3%。在研究区制定制种玉米灌溉制度时,灌溉水量采用370 mm左右的非充分灌溉和灌水矿化度采用3 g/L以下的咸水灌溉,制种玉米的产量减产幅度较小,并且能够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分利用效率。
  • 赵宣;韩霁昌;王欢元;张扬;孙婴婴
    人民黄河. 2017, 1(10): 142-1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设置6种不同的灌溉措施,即沙地正常灌溉(T1)、喷灌(T2)、滴灌(T3)、复配土(T4)、复配土+喷灌(T5)、复配土+滴灌(T6),结合玉米不同生长时期需水量的特点,研究不同灌溉方式以及灌溉制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以期找到可以在陕北沙地大面积推广的节水灌溉措施。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T1的灌水定额,T2和T3处理分别节水30%和35%;在T4处理下,已经达到滴灌措施下的节水效果;T5和T6处理下的灌水定额分别比T1处理下的减少了54%和58%。T1处理下,该地区灌溉期水资源平衡差为负值,而T2、T3、T4、T5、T6处理下水资源平衡差均为正值,分别为454.95万、604.95万、604.95万、1 204.95万、1 279.95万m3/(a·hm2)。从产量来看,T6和T5处理下玉米每公顷产量比T1分别高出4 275 kg和3 825 kg,增产了76%和68%。复配土+喷灌和复配土+滴灌这两种综合节水灌溉措施是可以在陕北沙地大面积推广的。
  • 雷涛;郭向红;孙西欢;马娟娟;赵运革
    人民黄河. 2017, 1(10): 145-1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实现对蓄水坑灌苹果园根区土壤水分的定量监测,基于最小二乘向量机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和增量逆传播学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模型,建立了以土壤初始贮水量、灌水后时段长度、时段内灌水量、时段内降雨量和蒸发蒸腾量为输入项,以蓄水坑灌果园根区贮水量为输出项的LSSVM、BP和IBP-BP模型,对田间土壤贮水量进行预测,并采用田间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率定和验证。结果表明:LSSVM、IBP-BP和BP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6.53%、3.64%和5.98%。IBP-BP模型的预测精度最高,建议采用该模型进行蓄水坑灌果园土壤贮水量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