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济南市邢家渡引黄灌区沉沙池停止使用,形成约204 hm2的沙地,已成为济南市区沙尘的源头之一。在确立邢家渡灌区废弃沉沙池治理模式和目标定位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林地生态修复模式、耕地生态修复模式、林地–耕地综合生态修复模式和湿地生态修复模式4种生态修复模式,充分发挥湿地的滞蓄洪水、水体净化、生态修复、景观旅游等功能,把废弃沉沙池湿地建设成为生态清洁型的生态涵养、生态修复、旅游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与高效节水示范区。邢家渡引黄灌区废弃沉沙池大部分土地可以以湿地模式来进行生态修复,在进行湿地生态修复的同时,还可以带动渔业、采摘农业以及旅游业等的发展,从而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在室内模拟了降水入渗非饱和带土壤补给地下水的过程,具有一定盐分含量的降水入渗土壤剖面,收集土柱底部出流水样品,测试样品中的Cl-、SO2-4、Ca2+、Mg2+含量。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离子含量随累计出流水量的变化情况可知:当累计出流水量超过200 mL后,样品中的Cl-含量与模拟降水中的含量基本一致;对于SO2-4,入渗的水分对土壤中的SO2-4是缓慢溶解的过程,并且溶解速率不是均匀的;累计出流水量超过200 mL后,出流水中Ca2+、Mg2+含量均小于模拟降水中的,原因是在水分入渗过程中,土壤胶体对入渗水中的Ca2+、Mg2+有吸附作用。
提出了一个改进的粗粒土破坏准则,推导的φb—b(b是反映大、中、小主应力σ1、σ2、σ3相对大小的参数,φb为不同b值时的综合内摩擦角)关系表明,随着b的增大,φb先增大后减小,但减幅不大;对于任意φ0(φ0为b=0时的综合内摩擦角),都有φ1>φ0(φ1为b=1时的综合内摩擦角),且φ0越大,φb增幅越大,表明中主应力对内摩擦角的影响越显著;与LadeDuncan准则及MastsuokNakai准则相比,改进准则的φb—b关系与保持σ3与b为某一定值时的试验值更接近;在π平面上,改进的破坏准则介于LadeDuncan准则及MastsuokNakai准则之间,M0(M0为某一σ3下b=0时的破坏应力比)较小时,准则的破坏轨迹形状近似于圆形,随着M0的增大,其破坏轨迹趋于一个等边三角形。某坝粗粒土真三轴p、b一定时的试验结果表明:按改进准则所得破坏轨迹较LadeDuncan准则及MastsuokNakai准则与试验值更加吻合,验证了改进破坏准则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