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7年, 第1卷, 第1期 
刊出日期:
  

  • 全选
    |
    水文泥沙
  • 史红玲;胡春宏
    人民黄河. 2017, 1(1): 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满足灌溉要求,引黄灌区渠道沿程通常设置不同形式的分水涵闸进行分流。渠道分水分沙机理及分流对渠道原有输沙能力的影响研究是灌区系统水沙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在分流水流流态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含沙量垂线分布理论公式,推导得到渠道自流分流时分沙比与分流比呈0.9次幂关系式,并利用灌区引水含沙量与大河含沙量的统计数据进行了验证。此外,根据建立的分沙比关系式进一步分析了分流条件下保持渠道原有输沙能力的临界条件,说明了渠道分流通常会增加原渠道的淤积,进而在分沙比关系式及输沙能力公式的基础上建立了渠道淤积比与分流比的关系式,经数值分析可知淤积比随着分流比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
  • 李小平;李勇;窦身堂
    人民黄河. 2017, 1(1): 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小浪底水库汛前调水调沙期的异重流排沙对接水位不仅决定了水库异重流排沙效果,而且关系到主汛期黄河下游的供水安全。在一定的入库流量条件下,水库排沙比随着对接水位的降低先缓慢增大,当对接水位降低到三角洲顶点高程附近时迅速增大。通过分析黄河下游长时段实际用水情况,建立了供水满足率与需补水量之间的关系式,综合考虑汛前调水调沙的排沙效果和下游供水需求,建议近期小浪底水库汛前调水调沙期异重流排沙的对接水位为219~223 m。
  • 金双彦;张萍;蒋昕晖;谷硕
    人民黄河. 2017, 1(1): 1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选择黄河干流内蒙古河段的石嘴山和头道拐两个省界断面为研究对象,利用1956—2013年历年各月实测径流量和天然径流量资料,对该河段的流量过程变异程度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个断面流量过程变异均明显分为3个阶段,即1956—1968年、1969—1986年和1987—2013年,流量过程变异程度逐阶段上升,相应赋分逐阶段降低;流量过程变异程度显著及呈阶段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沿黄工农业耗水以及龙羊峡和刘家峡水库的蓄水运用。
  • 王战策;谢小平;曹光明
    人民黄河. 2017, 1(1): 14-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分析龙羊峡水库自投运以来的径流调节作用和综合效益,通过对龙羊峡水库投运前后黄河上游水库运行方式的变化以及水库在年内、年际间水量调节的阐述,讨论了龙羊峡水库的径流调节作用,分析了龙羊峡水库因径流调节抬升下游电站发电水头和减少弃水量所带来的发电效益,通过拦蓄洪水、削减洪峰所带来的防洪效益,通过龙羊峡、刘家峡两库联合运用带来的灌溉、防凌效益,以及由龙羊峡水库调节而减少的下游在建电站工程导(截)流成本、提高梯级电站调峰能力等方面的效益。
  • 杨威;金福一
    人民黄河. 2017, 1(1): 18-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转子式流速仪传讯感测机构产生信号时,感测机构机件的相对位置会影响信号长度及稳定连续性,也会对流速仪的旋转造成一定的阻力,在低速检定或使用流速仪过程中,该阻力对流速仪的灵敏度影响较大。依据转子式流速仪在直线静水槽中的检定和实际使用经验,分析了流速仪信号长度及产生阻力的原因,提出了调整流速仪信号长度的方法,以确保流速仪信号稳定连续,减小对流速仪灵敏度的影响。
  • 岳瑜素;王洁方;卢亚丽
    人民黄河. 2017, 1(1): 21-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河泥沙资源丰富且利用前景广阔,但目前仍存在成本瓶颈和技术瓶颈。通过建立企业参与泥沙资源利用合作创新的演化博弈模型,模拟了市场机制下企业参于泥沙资源利用合作创新的决策行为。结果表明:在泥沙资源市场化利用领域,完全依靠市场机制引导企业与河道管理部门进行合作创新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需要针对泥沙资源开发利用的不同途径和产业成长的不同阶段,将泥沙资源利用的市场行为与政府补贴优惠机制结合起来,促进黄河泥沙资源利用产业的快速发展。
  • 李倩楠;张静;宫辉力
    人民黄河. 2017, 1(1): 24-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布式水文模型在拥有众多优点的同时,也面临着参数过多难以率定的问题。SWAT模型作为典型的分布式水文模型,同样存在着参数率定难的问题。基于SWAT模型,选取美国佛罗里达州中部Peace河流域为研究区,采用SUFI-2、GLUE、PARASOL和PSO共4种评价方法进行了SWAT模型参数的敏感性分析、校准、验证以及不确定性研究,通过对4种不确定性方法的模拟结果、难易程度、运行次数以及各方法的理论基础进行对比,总结了4种方法的适用情况。结果表明:4种方法具有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性,SUFI-2方法是半自动的,可以结合分析者的主观和认知,对于较复杂的模型更具有优势;GLUE方法相对简单,要优于SUFI-2方法;PARASOL方法适用于需要找到全局最优纳什系数的模型;PSO方法既适用于较简单的模型,也适用于相对复杂的模型,与PARASOL方法相比,两者得到的纳什系数、相关系数等均差别不大,但PSO方法运行次数大大减少,故PSO方法的整体性能优于PARASOL方法的。
  • 李高伟;韩美;张东启
    人民黄河. 2017, 1(1): 30-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黄河三角洲地区11个气象站点1961—2013年间的气候数据,对该地区近53 a来的气候变化趋势及其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地区气温整体呈上升趋势,气温倾向率为0.3 ℃/10 a;降水量、蒸发量、风速、相对湿度均呈波动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12.6 mm/10 a、-69.4 mm/10 a、(-0.26 m/s)/10 a、-0.58%/10 a;黄河三角洲地区在20世纪60—70年代表现出明显的冷湿特征,80年代表现出过渡性的气候特征,90年代以来气候表现出明显的暖干特征;四季气温均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中冬季气温升幅最大,为0.34 ℃/10 a,夏季气温升温幅度最小;降水量在春季呈增加趋势,增加速率为0.54 mm/10 a,其他季节呈下降趋势,夏季下降最多;各季节蒸发量、风速和相对湿度均呈波动下降趋势;黄河三角洲地区6—8月气温高、降水丰富、蒸发旺盛、相对湿度大,风速较小。
  • 张一兵;刘珺;焦敏辉;张慧
    人民黄河. 2017, 1(1): 38-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宁蒙河段是黄河冰凌灾害最严重的河段,三湖河口断面是黄河宁蒙河段防凌防汛的重要控制断面,也是宁蒙测区凌情的首发和频发断面。基于龙羊峡和刘家峡水库联合运用以来三湖河口断面水文、气象、冰情等资料,研究分析河道形态、动力条件等对凌情的影响,统计三湖河口水文断面冰期气温特征值,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建立了冰期预报模型。结果表明:①在目前三湖河口断面相对稳定、上游来水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气温是影响河道冰凌过程的主要因素;②冰期预报模型的预报合格率均在70%以上,封河日期预报的合格率达到82%,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 防洪治河
  • 陈建生;张超;王霜;张华;袁克龙
    人民黄河. 2017, 1(1): 41-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有悬挂式防渗墙的情况下,细颗粒含量不同的堤基,管涌的发展情况和破坏形式不同。利用室内砂槽试验,通过改变堤基的细颗粒含量,对含有悬挂式防渗墙的双层堤基管涌破坏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了防渗墙对细颗粒含量不同的3种堤基管涌破坏形式和发展机理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细颗粒含量为26%时,临界水力梯度较大,但是发生管涌后,流量和涌砂量较大,管涌发展速度较快,且管涌通道主要发生于砂砾石层顶面,破坏程度逐渐提高,容易产生较大的渗透变形,造成堤基上部黏土层的坍塌,对工程的危害较大;细颗粒含量小于23%时,管涌发展逐渐从砂砾石层顶面转为砂砾层内部,管涌时细颗粒在土体孔隙中流动,对土骨架的影响较小,管涌发展速度较慢,对堤基的危害程度较低。
  • 张景;郝瑞霞;何晓燕;姜晓明;朱兵
    人民黄河. 2017, 1(1): 47-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汾河下游洪水特性和流域防洪状况的分析,针对汾河下游的河道特点、流域防洪状况,基于水流的连续方程和运动方程,建立了河道一维洪水演进模型,并合理规划蓄滞洪区。利用建立的模型对汾河新绛县南梁桥—河津水文站河段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模型计算流量与实测流量吻合较好;通过设定的蓄滞洪区分洪后,水位降幅明显,可减轻流域内防洪重点地区新绛、稷山、河津的防洪压力。
  • 梁越;罗宏;储昊;李德华;刘常全
    人民黄河. 2017, 1(1): 51-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挤压冷连接试验是针对四面六边透水框架节点力学性能而进行的试验研究。通过万能试验机的抗拉试验对比传统的焊接抗拉强度,试验设计套管材料、千斤顶尖角角度、压痕长度、千斤顶输出压力和钢筋表面光滑程度5种因素,探索不同因素对套管挤压钢筋冷连接节点抗拉强度的影响,并找到最优组合。通过对试验数据分析得出,在无缝钢管材料、千斤顶尖角角度为43°、压痕长度为4 cm、压力为50 MPa和带肋钢筋为最优组合。
  • 水资源
  • 靳少波;沈延青
    人民黄河. 2017, 1(1): 54-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黄河上游河曲地区1997—2016年的人工增雨工作进行了总结,通过对黄河上游水汽来源的简要分析,明确了人工增雨范围;通过对人工增雨的飞机、火箭、燃烧炉作业原理进行介绍,分析了人工增雨的作业方法,介绍了黄河上游河曲地区各阶段人工增雨进展情况和增雨效果检验方法,并统计了人工增雨取得的成效,对下一步开展人工增雨工作提出了建议:①加强研究,争取在人工增雨效果的检验和评估方法上有所突破;②在增雨时间和范围、站点布设、作业方式等方面,确定一个可以长期执行的科学、经济、实用的方案;③加大对增雨区部分群众的宣传和科普工作。
  • 武桂芝;李宁宁;冯增帅;杨帆
    人民黄河. 2017, 1(1): 57-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选取季节性河流大沽河上、中、下游3处代表性河床的沙样作为试验样品,采用张力计法测出不同沙样的脱湿和吸湿过程,采用Van Genuchten模型拟合不同沙样的水分特征曲线,利用MATLAB中的Nlinfit函数求得Van Genuchten模型参数。结果表明:土壤水吸力(水银柱高度)为0~10 cm时,沙样的质量含水率变化明显,随着土壤水吸力逐渐增大,质量含水率逐渐降低,当土壤水吸力为60 cm左右时,含水率变化减缓,逐渐趋于平稳;3种沙样均存在水分特征曲线滞后现象,粗沙的滞后现象较细沙的明显;实测水分特征曲线和拟合曲线基本吻合,Van Genuchten模型和MATLAB求参方法均适用于拟合季节性河床沙样的水分特征曲线。
  • 刘洋
    人民黄河. 2017, 1(1): 62-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水安全评价中指标体系和权重赋值进行探讨,提出了水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对WPI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进行了改进,从主观定性和客观定量两方面综合确定分指数权重,并将其应用于辽宁省朝阳市水安全评价中。结果表明:该指标体系与WPI计算方法所确定的水安全级别与等权法计算结果一致,能够全面反映区域水安全状况和级别,克服了等权法忽略各指标重要程度差异的缺点,提高了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 柳小龙;董国涛;赵梦杰;蒋晓辉;范正军;殷会娟;郭欣伟
    人民黄河. 2017, 1(1): 65-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分析黑河干流水量分配方案实施以来的成效和问题,按照科学性、代表性、特殊性、可行性原则选取相关指标,结合黑河流域水量分配主要影响因子分析,构建了由分水方案实施效果、水文情势、管理手段与工程、方案技术特点4个一级指标及27个二级指标组成的黑河干流水量分配方案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在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值的基础上对黑河水量分配方案的适应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黑河干流水量分配方案的适应性评价总分数为60.5分,适应性较好。
  • 水环境与水生态
  • 孙希华;张扩成;苏红鲁;齐明杰;李国正
    人民黄河. 2017, 1(1): 70-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02年济南市邢家渡引黄灌区沉沙池停止使用,形成约204 hm2的沙地,已成为济南市区沙尘的源头之一。在确立邢家渡灌区废弃沉沙池治理模式和目标定位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林地生态修复模式、耕地生态修复模式、林地–耕地综合生态修复模式和湿地生态修复模式4种生态修复模式,充分发挥湿地的滞蓄洪水、水体净化、生态修复、景观旅游等功能,把废弃沉沙池湿地建设成为生态清洁型的生态涵养、生态修复、旅游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与高效节水示范区。邢家渡引黄灌区废弃沉沙池大部分土地可以以湿地模式来进行生态修复,在进行湿地生态修复的同时,还可以带动渔业、采摘农业以及旅游业等的发展,从而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 赵辉;孟莹;董维红;吕颖;武显仓
    人民黄河. 2017, 1(1): 73-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野外考察取样和室内试验分析,应用氢氧同位素和水化学方法分析了挠力河流域地表水和地下水氢氧同位素特征和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降水是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补给源;湿地地表水氢氧同位素最富集;沿松花江、七星河和挠力河流向,氢氧同位素有富集的趋势;多通道井的氢氧同位素数据表明,地表水和地下水水力联系较强;挠力河流域地表水的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Ca-Na,深层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Ca,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主要由HCO3-Na-Mg-Ca演化为HCO3-Mg-Ca-Cl(SO4)。采用端元法计算得知,松花江在江川农场和山河村受到浅层地下水的补给,地下水的补给比例分别为7.6%和31.2%。
  • 周璐瑶;陈菁;陈丹;孙伯明
    人民黄河. 2017, 1(1): 79-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弯曲河流是自然界存在河流的基本形态,研究河流曲度对河流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能够深入认识弯曲河流的生态功能。在大量文献研究基础上,梳理了河流曲度—生物栖息地、水流条件—生物多样性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裁弯取直工程和河流修复工程对河流生物多样性影响等研究的进展。目前,研究仍停留在定性和半定量层面上,尚未有学者全面系统地开展河流曲度与生物多样性相关关系的定量研究。提出今后应进一步开展理论和系统研究,探索河流曲度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机理,寻求有利于生物多样性增长的适宜河流曲度范围。
  • 李淑贞;郭正;杨勋兰;彭定华
    人民黄河. 2017, 1(1): 83-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急监测是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处置的首要环节,是对环境污染事故及时、准确进行处置的根本依据。建立了车载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结合液液萃取前处理测定水体中半挥发性有机物的方法,通过优化仪器分析条件,可在20 min内定性、定量监测分析24种半挥发性有机物,且各组分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0,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好,检出限小于0.84 μg/L,满足应急监测和实验室分析的要求。该方法快速、高效,适用于突发环境污染事故中水中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定性和定量应急监测。
  • 罗涛;李晓鹏;汪伦焰;郭磊
    人民黄河. 2017, 1(1): 87-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PPP模式是政府与社会资本方为建设公共项目、提供公共服务而进行合作,成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伙伴关系。根据我国城市水生态PPP项目的特点,构建了适用于城市水生态项目物有所值定性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改进的不确定型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结合异权重专家打分法修正指标得分,并将最终得分与评价标准对比,从而对项目进行物有所值评价。河南省某市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实例分析表明:采用该方法对城市水生态项目进行物有所值评价,结果科学准确,且计算相对简便,可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孙晓旭;丁克强;史公勋
    人民黄河. 2017, 1(1): 92-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室内模拟了降水入渗非饱和带土壤补给地下水的过程,具有一定盐分含量的降水入渗土壤剖面,收集土柱底部出流水样品,测试样品中的Cl-、SO2-4、Ca2+、Mg2+含量。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离子含量随累计出流水量的变化情况可知:当累计出流水量超过200 mL后,样品中的Cl-含量与模拟降水中的含量基本一致;对于SO2-4,入渗的水分对土壤中的SO2-4是缓慢溶解的过程,并且溶解速率不是均匀的;累计出流水量超过200 mL后,出流水中Ca2+、Mg2+含量均小于模拟降水中的,原因是在水分入渗过程中,土壤胶体对入渗水中的Ca2+、Mg2+有吸附作用。

  • 水土保持
  • 杨春霞;李莉;王佳欣;范东明;孔祥兵;焦鹏
    人民黄河. 2017, 1(1): 95-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依托水利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过程与控制重点实验室的水土流失试验厅,采取高精度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获取坡沟系统不同侵蚀发育阶段的地形Grid数据,借助ArcGIS软件中ArcToolbox的3D Analyst 工具和数据管理工具模块的分析功能,从时间和空间角度分别对坡沟系统侵蚀发育过程进行量化分析。研究表明:①坡面侵蚀和沟坡侵蚀对坡沟系统产沙量贡献率的大小受降雨历时和侵蚀发育阶段影响,降雨初期的面蚀阶段以沟坡侵蚀为主,继而向坡面侵蚀为主转化。在雨强85 mm/h、降雨历时60 min的模拟试验条件下,降雨过程的前20 min面蚀阶段坡面与沟坡侵蚀贡献率之比约为3∶7,降雨过程的后20~60 min的细沟和切沟侵蚀阶段坡面与沟坡侵蚀贡献率之比约为7∶3;②径流含沙量与地表侵蚀空间不同步,试验条件下径流含沙量峰值区约滞后于侵蚀强度较大部位2个断面(2 m)。
  • 杨吉山;姚文艺;郑明国;申震洲;刘慧
    人民黄河. 2017, 1(1): 98-1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深入了解砒砂岩坡面的侵蚀产沙特征,在野外建立了人工原状砒砂岩坡面,通过放水冲刷试验对比研究了白色和红色原状砒砂岩坡面的产流、产沙过程。结果表明:白色砒砂岩坡面水分入渗率为18.9 mm/h,小于红色砒砂岩坡面的47.0 mm/h;白色和红色原状砒砂岩坡面水流平均流速与流量呈幂函数关系,相同冲刷流量条件下红色砒砂岩较白色砒砂岩产沙量及坡面水流含沙量大、抗侵蚀性弱;受水分入渗率和砒砂岩颗粒分离速度的控制,两种坡面土壤剥蚀率与单宽流量之间呈向下弯曲的二次曲线关系;两种砒砂岩坡面土壤剥蚀率与水力学参数的相关关系相似,说明其侵蚀产沙的水力学机制是一致的。
  • 工程勘测设计
  • 胡良明;李仟;郑佩佩;唐珂
    人民黄河. 2017, 1(1): 102-1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供水管网优化设计,对于节约工程投资、提高工程社会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对供水管网进行管径优化,从经济性和可靠性出发,以投资成本最低为目标函数,以水力学指标为约束条件,建立管网优化数学模型。运用遗传算法进行模型求解,针对供水管网优化模型的特点,选取自然数编码,建立合适的适应度函数,设置选择、交叉、变异等遗传算子,并选取工程实例进行优化求解,通过与传统方法的计算结果对比,验证了遗传算法用于供水管网优化的实用性。
  • 张振;王敬勇;吉锋;魏旭博;张湉
    人民黄河. 2017, 1(1): 106-1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究冰碛体在采用相似级配法和等量替代法处理超粒径试样后的力学性质,同时分析不同含水率对其力学性质的影响,通过大型三轴剪切仪和携带式岩土力学性质多功能试验仪对处理后的原试样进行了天然含水率、5%含水率、7%含水率、饱和含水率下的室内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相似级配法处理后的试样在同等条件下较采用等量替代法处理后的试样黏聚力偏高、内摩擦角偏小;同时黏聚力随着含水率的增加而降低,内摩擦角随着含水率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且有明显的峰值现象。
  • 张雷;张健峰;赵振杰;张彬;李贵勋
    人民黄河. 2017, 1(1): 110-1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三门峡水利枢纽泄流排沙隧洞在20世纪90年代进行过大范围修复,目前其工作闸门槽、底孔侧墙、消力池导墙及挑流鼻坎等部位出现了严重的冲磨破坏,已经影响了隧洞的安全运行。根据其磨蚀破坏原因,有针对性地研发了不同填料的复合树脂砂浆磨蚀修复材料,获得了复合树脂金刚砂浆和复合树脂石英砂浆的基本力学性能、抗冲磨性能及与基体的黏结性能,并在三门峡水库泄洪排沙洞挑流鼻坎位置进行了磨蚀修复现场试验。经过两个排沙汛期检验,结果表明:涂层防护效果显著,复合树脂石英砂浆可替代复合树脂金刚砂浆,从而大大降低砂浆成本。
  • 裴丽娜;侯清波;齐菊梅;刘灏
    人民黄河. 2017, 1(1): 113-1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传统工程勘察采集的信息标准化程度低,数据整理工作量大、共享性差,为改变这一现状,从工程勘察的外业数据特点和内业信息共享需求出发,利用数据建模、GPS、数字罗盘、勘察信息字典库、相对坐标定位等关键技术,研发了基于Android的工程勘察数字采集系统,实现在一台智能终端上对地质测绘、勘探、原位测试和试验等基础勘察信息的数字化采集,改变了勘察信息采集的传统作业手段,可在提高工程勘察信息采集和利用的标准化、规范化和高效化,为后期信息共享奠定了基础。应用效果表明其可在多个行业的地质勘察工作中推广。
  • 仇建春;刘敬洋;田始光;吴坚生
    人民黄河. 2017, 1(1): 116-1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于传统的大坝变形监控模型,温度分量有着欠拟合的现象,对此进行了改进。为了反映大坝整体变形规律,引入空间坐标向量,建立了基于温度分量改进的大坝变形空间函数监控模型。所建的监控模型由于因子较多,因此应用量子遗传算法及逐步回归分析选择了显著性因子并剔除了不显著因子。最后将所建的大坝变形空间函数监控模型应用于某混凝土坝变形监测中,结果显示,所建模型较传统大坝变形监控模型精度高。
  • 工程建设管理
  • 徐成良
    人民黄河. 2017, 1(1): 121-1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一个改进的粗粒土破坏准则,推导的φb—b(b是反映大、中、小主应力σ1、σ2、σ3相对大小的参数,φb为不同b值时的综合内摩擦角)关系表明,随着b的增大,φb先增大后减小,但减幅不大;对于任意φ0(φ0为b=0时的综合内摩擦角),都有φ1>φ0(φ1为b=1时的综合内摩擦角),且φ0越大,φb增幅越大,表明中主应力对内摩擦角的影响越显著;与LadeDuncan准则及MastsuokNakai准则相比,改进准则的φb—b关系与保持σ3与b为某一定值时的试验值更接近;在π平面上,改进的破坏准则介于LadeDuncan准则及MastsuokNakai准则之间,M0(M0为某一σ3下b=0时的破坏应力比)较小时,准则的破坏轨迹形状近似于圆形,随着M0的增大,其破坏轨迹趋于一个等边三角形。某坝粗粒土真三轴p、b一定时的试验结果表明:按改进准则所得破坏轨迹较LadeDuncan准则及MastsuokNakai准则与试验值更加吻合,验证了改进破坏准则的合理性。

  • 张泽中;李小龙;赵明冬;刘建厅
    人民黄河. 2017, 1(1): 125-1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电站发电是河流势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不消耗不可再生能源,不产生污染性气体,符合节能减排的基本国策。针对水电作为清洁能源的价值没有得到真正体现的问题,在提出水电对火电的补偿效益体现了水电站真正的环保价值基础上,给出了同一电网中水电站对火电站减排补偿效益的产生机制及其计算方法,并以水电站对同一电网中火电站的减排效益为例,研究水电站对火电站的补偿效益。结果表明:在某电网中,4座水电站对3座火电站的减排补偿效益是998.6万元/a,可见水电对火电的减排补偿效益十分可观,水电在节能减排上做出了巨大贡献。
  • 杨波;李熠;董晓强
    人民黄河. 2017, 1(1): 130-1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Cr6+含量对重塑土抗剪强度的影响以及剪切过程中电阻率的变化,制备Cr6+含量分别为0、5、50、500、5 000 mg/kg的污染重塑土,进行电阻率试验和直剪试验。结果表明:Cr6+污染土剪应力随剪切位移增大而增加,没有明显的屈服点;随Cr6+含量增大电阻率减小,且Cr6+含量越大电阻率波动越小,电阻率随剪切位移增大呈减小趋势;抗剪强度、电阻率都随Cr6+含量增大呈先增大再减小的变化规律,电阻率越小抗剪强度越小,二者呈正相关关系。定义了土体电阻率的敏感度及原始电阻率,敏感度越大、原始电阻率越小,越能较好地反映土体的变化,在Cr6+含量为500 mg/kg情况下可以较好地监测土体破坏情况。
  • 李妮;李杨
    人民黄河. 2017, 1(1): 133-1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移民安置补偿是水利工程建设的前置性工作和重要组成部分。移民是否按时搬迁并得到妥善的安置补偿,影响着工程的施工进度、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的稳定发展。通过对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移民安置的研究,对当前我国水利工程移民安置补偿方式中的基于利益共享理论下的长效补偿模式、基于集中安置思路下的城集镇安置补偿模式、基于就业渠道多元化的兼业补偿模式等进行了比较分析。针对引汉济渭工程的实施背景及移民安置补偿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长期补偿+兼业补偿”的新模式。
  • 苗世超;王银梅;程佳明;王红肖
    人民黄河. 2017, 1(1): 137-1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固化黄土的强度受固化剂种类及掺量、含水率和干密度等因素的影响。以新型高分子材料SH固化剂固化黄土为研究对象,制作固化体试件,通过直接剪切试验,分析不同含水率和干密度条件下固化黄土的抗剪强度特性,并与黄土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固化剂掺量一定的情况下,含水率和干密度是影响固化黄土抗剪强度的两个主要因素,随着含水率的提高,固化黄土的抗剪强度指标降低,即黏聚力和内摩擦角明显减小;随着干密度增大,黏聚力及内摩擦角显著增大;黏聚力随含水率和干密度变化的幅度均大于内摩擦角的。分别得到了固化黄土黏聚力和内摩擦角与含水率、干密度的量化关系式。黄土的抗剪强度指标也有与SH固化黄土类似的变化规律。固化黄土的剪应力与剪切位移关系曲线表现为硬化型,而黄土则呈现弱应变硬化现象,在较低含水率条件下呈脆性剪切破坏。
  • 灌溉排水
  • 王福平;杨国威;赵雷
    人民黄河. 2017, 1(1): 141-1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引黄灌区仍沿用传统灌溉模式、造成严重水资源浪费的情况,利用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实现土壤墒情信息无线实时采集,通过GPRS模块将数据信息远程传输至PC机中的数据库,结合作物各个生长时期灌溉策略的不同,基于模糊控制技术设计出节水灌溉专家决策系统。试验表明:该系统能准确计算出作物的灌溉时长,达到适时适量的智能化灌溉目的,保证作物在生长周期中各个阶段始终处于最优的生长环境。
  • 何武全;刘群昌;娄宗科;蔡明科
    人民黄河. 2017, 1(1): 145-1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总结了我国管道输水灌溉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管道输水灌溉工程质量评价指标,构建了管道输水灌溉工程质量评价综合指标体系,将指标特征值通过量化方法转化为指标隶属度,在确定评价等级标准和权值的基础上,运用模糊集合变换原理,以隶属度描述各指标的模糊界线,用模糊关系矩阵和层次分析方法,结合构造数学模型,建立了管道输水灌溉工程质量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利用工程建设实际资料对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进行了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