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6年, 第1卷, 第8期 
刊出日期:
  

  • 全选
    |
    水文泥沙
  • 高传昌;黄丹;马建娇
    人民黄河. 2016, 1(8): 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运行参数对自激吸气脉冲射流装置性能影响的重要性次序,探究各运行参数间是否存在耦合作用,运用正交试验方法,选取最佳配比范围内的自激吸气脉冲射流装置,对不同运行参数下的自激吸气脉冲射流装置的吸气性能和冲击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围压、工作压力、射流靶距等运行参数对装置性能的影响程度及敏感度。结果表明:各运行参数对装置吸气性能影响的主次顺序为工作压力、围压、射流靶距以及工作压力和射流靶距的交互作用;对装置冲击性能影响的主次顺序是射流靶距、工作压力、围压以及工作压力和射流靶距的交互作用。最后,探讨了各运行参数对靶盘径向压力分布的影响。
  • 王成都;刘国东;孙冉;任玉峰
    人民黄河. 2016, 1(8): 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山东省24个气象站点1951—2013年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极端最大日降水量、极端最大日降水量阈值、极端最大过程降水量和年代际最大过程降水量4个极端降水指标的时空变化特征。利用广义极值分布、对数正态分布、Gamma分布、逆高斯分布对极大日降水量进行了概率分布拟合,在采用KolmogorovSmirnov方法检验拟合优度的基础上,利用各站点最适概率分布模型估算了极端最大日重现期降水量。结果表明:在空间分布上,4个极端降水指标的变化趋势一致,不同年代极端最大过程降水量差异明显;极端最大日降水量重现值与重现期呈非线性关系。
  • 张延伟;史本林;朱孔来
    人民黄河. 2016, 1(8): 1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1960—2010年河南省18个气象观测站的逐日平均气温、最低气温、最高气温及降水资料,采用国际气候诊断与指数小组所定义的极端气候指标,通过MannKendall检测、线性趋势法等方法对河南省极端气候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河南省冷夜、冷日均呈减小趋势,暖夜、暖日均呈增大趋势,年湿期降水总量、重湿日数和简单降水强度指数均呈增大趋势;②20世纪80年代后极端降水事件呈明显增加趋势;③大多数站点在20世纪80年代后年最高气温和年最低气温均显著升高。
  • 杨元平;张芝永;薛建国
    人民黄河. 2016, 1(8): 14-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求解雷诺时均NS方程,应用考虑密度的物质输运模型模拟计算了密度分层环境下的垂向二维贴壁射流过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异重流的演进过程、头部运动速度进行了研究,并根据计算结果分析了异重流的演进特征以及浮力系数对运动特征值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说明该数值模型可以比较准确地模拟分层流体环境下异重流的演进过程。
  • 朱安福;刘新阳;高传昌
    人民黄河. 2016, 1(8): 18-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获取深水库区泥沙的沉积结构,研究了浅地层剖面仪的线性调频信号处理技术。浅地层剖面仪采用匹配滤波技术提高距离分辨率,通过分析回波的波形、振幅和频率等特性实现对水下地层结构的探测。对线性调频浅地层剖面仪的匹配滤波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计算机仿真,通过试验获取了有效的地层信息。结果表明:采用的信号处理技术提高了库区水下泥沙探测的分辨率。
  • 杨真;侍克斌;张军;李燕波
    人民黄河. 2016, 1(8): 2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迷宫堰型圆中环沉沙排沙池进行物理模型试验并对比两种堰型的沉沙效果,得出其含沙量与沉沙的改善效果。迷宫堰型圆中环沉沙排沙池的含沙量沿垂向和径向的分布规律与光滑薄壁堰基本相同,并以流量Q=4.09 L/s(对应原型流量3 m3/s)时中心出水环不加高状态为例进行沉沙分析,得出溢流堰边壁内侧的平均含沙量比光滑堰的减小了16.5%,沉沙中小于0.1 mm的细颗粒泥沙明显增多,其中值粒径减小14.09%,出口沉沙的中值粒径相应减小了11.19%,说明调整为迷宫堰后能够有效地提高悬移质泥沙沉降率。
  • 防洪治河
  • 樊雷;熊广成
    人民黄河. 2016, 1(8): 24-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调查河南省黄河滩区耕地后备资源的基础上,研究了黄河滩涂耕地资源特征,指出了开发利用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并进行了开发利用可行性分析。研究表明:河南省沿黄6个省辖市黄河滩涂面积总计134 057.65 hm2,其中老滩59 044.54 hm2,占调查的河南省黄河滩涂面积的44.04%,嫩滩75 013.11 hm2,占55.96%。根据黄河下游安全行洪分析结果,得出河南省黄河滩区宜耕区面积为61 592.84 hm2,占全省黄河滩涂面积的52.09%,其中老滩宜耕区面积40 870.15 hm2,嫩滩宜耕区面积20 722.69 hm2。
  • 王一凡
    人民黄河. 2016, 1(8): 27-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砂管理控制性指标是为达到对采砂活动进行有效管理目的而设置的,是采砂管理规划中的重点和难点。根据黄河流域的采砂特点,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等,对禁采区、年度采砂控制总量、可采区、保留区及堆沙场的设置及弃料处理等控制指标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具体细则。
  • 艾明耀;姚远;徐路凯
    人民黄河. 2016, 1(8): 31-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加强对黄河凌汛的监测与预报,对于防凌工作的安排与决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现场观察或者采用卫星遥感技术开展冰凌监测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轻小型地面雷达进行冰凌监测的方法,利用地形数据对雷达视频数据的帧图像进行地理校正,通过图像分割算法实现冰凌信息的自动提取。以黄河包头段为例,采用该方法提取冰凌信息并计算其密度,结果表明该方法合理有效、成本低,可快速完成冰凌监测任务。
  • 水资源
  • 刘丽红;吴潇潇;王恩;鲁程鹏
    人民黄河. 2016, 1(8): 34-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从整体上研究岩溶含水系统泉流量对降雨量的响应特征,以贵州后寨典型小流域为例,改进基于一维扩散流的Criss和Winston流量曲线模型(CW模型),使得模型适用于有岩溶管道流等流态的非达西流地区。模拟结果表明:改进的CW模型在流量峰值和峰值后的衰减段都比原模型的模拟精度高,冒水坑28场降雨流量模拟获得平均滞后时间为1.77 d,与谱分析计算的滞后时间范围相吻合;通过灵敏度分析发现,参数b对流量的灵敏程度高于参数β且流量变化幅度不同。
  • 于璐;王偲;窦明
    人民黄河. 2016, 1(8): 38-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构建基于“三条红线”的水资源管理考核指标体系,对考核指标进行分级,提出了具有警示作用的预警灯号图考核方法,并详细阐述了指标考核流程;为了对考核结果中的超标问题进行调控,依托水资源调控模型设计了4种基于“三条红线”的水资源调控情景。将该考核指标体系应用于烟台市,对其不同水平年、不同方案下的水资源供需状况开展考核评价,优选出适合该市发展的推荐方案。
  • 张永明;肖大太;王鹏全;侯慧敏
    人民黄河. 2016, 1(8): 43-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对平凉能源基地供用水现状和水资源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需水预测和供水预测,进行了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最后就能源基地水资源保障能力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2020年在兴修一批地表水蓄水工程的前提下,平凉能源基地的用水需求基本可以满足;2030年水资源缺口较大,需考虑外流域调水工程的实施。
  • 张佩;郑秀清;臧红飞
    人民黄河. 2016, 1(8): 47-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有效管理和应用晋祠泉域岩溶地下水资源,需要确定晋祠泉域岩溶地下水保护带。根据晋祠泉域水文地质条件及岩溶地下水特征,在PI评价模型的基础上,增加煤层开采S和人工排泄Ad两个影响因子,构建PISAd指标体系,应用CIM-AHP评价体系,基于GIS技术,对晋祠泉域岩溶地下水脆弱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晋祠泉域岩溶地下水脆弱性分区面积比例由大到小依次为高脆弱区38.3%、较高脆弱区26.8%、中等脆弱区18.0%、较低脆弱区
    9.8%和低脆弱区7.1%。高脆弱区主要集中在灰岩裸露区、汾河渗漏段以及煤层带压开采区。
  • 水环境与水生态
  • 徐越群;王军锋;李云
    人民黄河. 2016, 1(8): 52-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黄河花园口段水中的多环芳烃萘进行了降解性研究,测定了多环芳烃萘在水体中的降解速率,确定了黄河水中的细菌对萘降解的重要生物学参数,并分析了温度、泥沙含量、风速等环境因素对萘降解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泥沙含量、风速均对黄河水中细菌降解多环芳烃萘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在10~30 ℃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其降解速率逐渐增大;泥沙含量为2~16 g/L时,随着泥沙含量的增加,萘在黄河水中的生物降解速率增大;风速对萘挥发速率的影响较明显,风速越大,挥发速率越大。
  • 余海霞;周侣艳;何平;张丽娜;林丰妹
    人民黄河. 2016, 1(8): 55-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钱塘江杭州段22个监测断面为研究对象,测定了2001年至2013年不同水期11个水质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法识别丰水期、枯水期和平水期关键污染因子及来源变异特征,采用聚类分析法进行不同水期关键污染因子空间差异性分析。枯水期关键污染因子为来源于城镇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厂等点源的营养盐类污染物TN、TP、NH3-N,平水期关键污染因子为来源于造纸及纸制品业等点源的BOD5、CODMn和F-,丰水期关键污染因子为NH3-N、CODMn 、TN、BOD5。不同水期关键污染因子污染程度存在空间差异性,22个监测断面丰水期和平水期污染程度一致,灵桥为重度污染,中埠、浦阳江出口和尖山为中度污染;枯水期灵桥和将军岩属于重度污染,兰江口、中埠、窄溪上港、浦阳江出口、猪头角和七堡为中度污染。
  • 王丹;陈永金;燕东芝
    人民黄河. 2016, 1(8): 60-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东平湖气象监测站23 a气象数据与水位、水质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东平湖在气候变暖的前提下的水位与水质动态变化及其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东平湖近23 a的年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年降水量呈显著下降趋势;MannKendall突变检验显示,年均气温和年降水量的突变年份分别为1997年和1995年;1990—2012年东平湖多年平均水位为42.72 m,呈波动式上升趋势,但上升趋势并不显著;磷素是东平湖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限制因子;年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对东平湖水位年际变化的影响很小,甚至无关;年降水量对东平湖TN、TP浓度变化有显著影响,两者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 李小丽;黎小东;敖天其
    人民黄河. 2016, 1(8): 65-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西充县境内西充河流域存在的水质污染问题,为充分掌握流域全年各月的水环境质量状况、变化趋势以及引起水质污染的原因,基于改进前后的3种内梅罗指数法对2011年西充县境内西充河流域的两个监测断面上的污染因子进行了水质综合评价,其中两种改进的内梅罗指数法克服了传统内梅罗指数法的不足,相对而言,改进的内梅罗指数法Ⅱ(考虑最大因子项权重修正)得出了更为科学合理的结果:研究区内全年水质较差,上半年水质污染较严重,下半年趋于缓和,但全年有83.33%的时间水质劣于Ⅲ类水质标准,其中西阳寺电站断面的水质大多数月份均差于晏家乡断面,表明虹溪河流域的污染程度较龙滩河严重。
  • 刘志立
    人民黄河. 2016, 1(8): 69-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传统水库调度存在的过分重视经济与社会效益、忽视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提出水库生态调度应遵循保障基本生活与生态需水量、平衡防洪与生态保护的关系等原则,以及水库多目标生态调度的核心目标。在此基础上,在综合考虑库区以及下游防洪安全与生态环境目标的前提下,提出充分发挥水库水资源的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的生态调度综合效益以及特征流态决策目标模型,并构建了基于指标体系法的黄河银川段实施水库生态调度的价值决策目标评估模型,同时探析了该区域实施分时段多目标协同调度模式的特征。针对水库生态调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施分时段的多目标协同调度模式、完善生态需水量与生态适应性管理等对策。
  • 史晓珑;董少刚
    人民黄河. 2016, 1(8): 73-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区域自然地理和水文地质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对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潜水的pH值、氧化还原电位(Eh)、化学需氧量(CODMn)、氨氮、亚硝态氮、硝态氮6项指标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水中氨氮浓度与Eh值呈负相关关系,与CODMn浓度呈正相关关系。结合区域地下水流动系统特征,揭示了潜水中NH3-N,NO2-N,NO3-N的浓度空间分布特征及变化的原因:地下水的补、径、排特征控制着区域潜水的氧化还原环境,由补给区到排泄区氧化还原电位呈逐渐降低趋势;受地下水所处氧化还原环境影响,东南部地下水补给区潜水中硝态氮浓度普遍较高,氨氮浓度普遍较低,向西至大黑河沿岸硝态氮浓度逐渐降低,而氨氮浓度相对升高;牧业养殖废水和废物的无序排放是局部区域地下水中氮化物含量异常升高的主要原因。
  • 水土保持
  • 柴雪柯;蒋观滔;高鹏;穆兴民
    人民黄河. 2016, 1(8): 77-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GIS和RS技术,通过1990年、2000年、2005年、2010年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定量分析渭河流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其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驱动作用。研究表明:1990—2010年,渭河流域的土地利用类型以草地、耕地、林地为主;在自然和人类活动综合作用下,土地利用类型以草地、林地、耕地和建筑用地之间的相互转化为主;耕地、未利用地、湿地占比呈逐渐减少趋势,草地和林地占比呈增加趋势;自然条件制约土地的开发利用程度,人类活动尤其是宏观政策影响土地利用的结构与方式。
  • 王伟
    人民黄河. 2016, 1(8): 82-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白花草木樨、五叶地锦、紫花苜蓿3种北方常用护坡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4种梯度的控水试验,测定植物多个生理生化参数,并通过多个生理指标的变化综合分析3种植物的生理特性变化。结果显示:①随着水分胁迫的增强,3种植物的细胞膜外渗率都出现不同幅度的增大,在同等水分胁迫条件下白花草木樨和紫花苜蓿的细胞损坏程度比五叶地锦的轻;②随着水分胁迫的增强,植物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气孔导度减小,进而降低植物的净光合速率,细胞得不到有效的CO2补充,叶片蒸腾速率降低,水分利用效率增大,随着水分胁迫进一步加重,气孔变得越来越小,细胞呼吸的CO2得不到有效释放和吸收,细胞间CO2浓度逐渐升高,又使得水分利用效率降低,这一方面3种植物表现不尽相同;③紫花苜蓿体内的POD活性最高、五叶地锦最低,但随着水分胁迫的增强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白花草木樨和紫花苜蓿在中度水分胁迫时POD活性降低,而五叶地锦在轻度水分胁迫时POD活性降低。
  • 工程勘测设计
  • 杨世锋;柴启辉;孙明权
    人民黄河. 2016, 1(8): 86-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胶凝砂砾石材料单轴抗压试验和三轴剪切试验,分析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特征。胶凝砂砾石材料在低应力水平下表现出线弹性性质,随着应力逐步增大进入塑性阶段,直至达到峰值强度,随后随着应变的增大,应力降低,体现出明显的软化特征,最终趋于残余强度。定量分析曲线各阶段特征强度得出,随着围压的增大,胶凝砂砾石材料峰值强度及屈服强度均增大,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线性相关性。基于试验数据,建立了三轴试验曲线各特征强度与围压之间的关系,结合三轴试验的应力应变曲线,得到了材料抗剪强度指标值,并拟合材料抗压强度与凝聚力及内摩擦角的曲线函数,建立起三轴试验与单轴试验力学指标之间的对应关系。
  • 郭磊;段亚娟;孙明权
    人民黄河. 2016, 1(8): 89-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胶凝砂砾石坝研究起步较晚,故其冻融作用下的理论研究较少。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借鉴混凝土冻融损伤机理及模型和试验结果,建立了胶凝砂砾石冻融损伤模型;基于混凝土非线性控制微分方程及非线性热学特性的温度场、应力场理论,编制了适用于胶凝砂砾石的流固耦合三维有限元冻融全过程仿真分析程序,并进行案例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区胶凝砂砾石的冻融(负温)深度与最低月均气温及低温持续时间有关,冻融使得胶凝砂砾石受冻区域的应力分布极为复杂,胶凝砂砾石坝开裂风险增大。
  • 朱玲玲;牧振伟;张佳祎;蒋健楠
    人民黄河. 2016, 1(8): 92-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悬栅消能工是将栅条悬空布置于泄水陡坡或消力池内的一种新型消能方式,为进一步研究新型悬栅消能工及其消能效果,通过物理模型对影响消力池消能效果的矩形悬栅布置形式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消力池内布置悬栅对稳定水流和降低水深作用明显;由栅高hs、栅距bs、悬栅数量ns对池内最大水深hm影响得出栅高hs的适宜值为10 cm,栅距bs的适宜值为4~5 cm,悬栅数量ns的适宜值为16~20根;在Q=15 L/s下,悬栅hs=10 cm、bs=4 cm、ns=20根的布置形式可将消力池最大水深降低4.97 cm,降幅高达15.84%。
  • 霍学平;马震岳;陈婧;王伟
    人民黄河. 2016, 1(8): 95-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水电站地面厂房上部结构刚度相对较低这一问题,以龙头石水电站地面厂房为例,利用有限元法建立厂房结构的数值模型,进行各种方案下厂房特性的对比分析。对厂房结构进行了静力作用计算,从静力角度分析了其上部结构的刚度特性,进而分析了上部结构的自振特性、机组振动荷载作用以及地震反应谱下的动力特性,从动力角度分析了厂房的抗振特性,从而选择合理的厂房上部结构形式。分析可知,上部结构增加剪力墙或实体墙后,厂房的抗振性能可得到有效提高。由综合振动分析结果可知,厂房采用立柱加剪力墙结构时,对抗振更为有利。
  • 韦明华;徐智
    人民黄河. 2016, 1(8): 99-1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确定水库滑坡静态本底因子与成灾动态诱因间的内在关联,建立基于水库滑坡静态本底因子的成灾动态诱因判别模型,以三峡库区丰都—巴东段100个水库滑坡为统计对象进行分析研究。首先建立水库滑坡静态本底因子体系,然后采用灰色关联理论计算水库滑坡静态本底因子与成灾动态诱因间关联度,最后利用支持向量机多分类原理,建立基于静态本底因子的三峡库区水库滑坡成灾动态诱因判别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水库滑坡各静态本底因子与动态成灾诱因关联度从大到小排列顺序为岩层倾角>滑带土内摩擦角>地形坡度>滑带土黏聚力>淹没系数>坡高>滑体厚度>坡面形态>滑面倾角>岸坡类型>渗透特性>地层岩性;利用支持向量机所建水库滑坡成灾动态诱因判别模型判别成功率达76.67%,该判别模型可在三峡库区滑坡防治工作中应用。
  • 丁峰;张明;邱象玉
    人民黄河. 2016, 1(8): 103-1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结合工程实例,利用ANSYS对某铸铁闸门螺杆进行特征值屈曲分析。分析了螺杆的公称直径、支撑长度对屈曲临界荷载的影响,并比较两者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在铸铁闸门关闭到位的情况下,较小的荷载就可以导致螺杆屈曲;屈曲临界荷载随着屈曲阶数的增大而增大,最大位移则随着屈曲阶数的增大而减小;螺杆的最小屈曲临界荷载随着公称直径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支撑长度的增大而减小,均呈非线性关系,但对公称直径的变化更为敏感。
  • 范晏岗;王晓鹏;郑铁刚
    人民黄河. 2016, 1(8): 106-1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以某实际工程为例,对跌坎型底流消力池水力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跌坎型消力池内水面平稳,波动较小;下泄主流入池后迅速下潜,坎下形成稳定横轴旋涡,上方形成巨大旋滚;跌坎型消力池底板临底流速分布均匀,变化梯度较小;除跌坎附近外,消力池底板时均压强分布均匀,压强梯度较小。
  • 工程建设管理
  • 李宗坤;李奇;沈凯;余闪闪
    人民黄河. 2016, 1(8): 110-1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标准集对分析联系度中异反系数过粗、评价语不够细化的不足,利用集对分析原创联系度可展性对其进行改进,将异和反进一步细分为优异、劣异、优反和劣反。同时考虑各评价指标重要程度的不确定性、专家打分的可靠性及专家间的动态差异,引入区间数学理论,采用不确定型AHP方法确定指标权重,进而建立土石坝安全评价模型,得到评价对象对于土石坝各安全等级的优劣趋同程度。工程实例应用表明:与标准集对分析法相比,改进集对分析法评价结果更加细化且贴近实际,改进的方法合理可行。
  • 宋力;陶春梅;尹飞;王素红;刘婷
    人民黄河. 2016, 1(8): 115-1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传统型铸铁和钢结构闸门易腐蚀、自重大等缺陷,设计了一种高密度聚乙烯非金属双闸板水工闸门,在连云港市应急水源地工程(蔷薇湖水库)中的应用表明:高密度聚乙烯非金属双闸板闸门采用双闸板结构和加强肋框架设计,与传统型铸铁和钢结构闸门相比,增强了闸门的刚度和强度,具有材质轻便、安装方便、密封效果好、耐腐蚀、耐磨损、操作简单、便于管理维护、节约能耗、环保无污染、使用寿命长等优点,运行顺畅、噪音低,配套启闭机的启门力较原设计铸铁闸门的小1/4,可作为今后中小型水利工程闸门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 黄卫红
    人民黄河. 2016, 1(8): 118-1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前期勘察成果、施工地质资料,对南水北调中线北京段崇青隧洞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对隧洞施工涌水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大井法和集水廊道法分别对隧洞涌水量进行计算,并与实测涌水量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大井法估算涌水量为433 L/min,总体比实测值偏大;而集水廊道法估算涌水量为288 L/min,总体接近实测值;隧洞工程涌水量计算应有可靠的地质资料作为支撑,以避免计算失真,保证计算结果的可靠性。
  • 付超云;陈勤
    人民黄河. 2016, 1(8): 121-1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土工变水头与水工混凝土相对渗透性试验研究,探讨了这两种方法对计算塑性混凝土渗透系数的适用性。在相对渗透性试验的基础上,分析了混凝土强度、渗透压强和时间等因素对塑性混凝土渗透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塑性混凝土相对渗透系数与其强度有关,强度越大渗透系数越小;试验测得的塑性混凝土渗透系数的准确性易受试验水压大小和恒压时间长短的影响。用普通混凝土的渗透系数计算公式测算塑性混凝土相对渗透系数时,渗透水压以0.5 MPa、渗透时间以12 h为宜。
  • 胡孝彭;赵仲辉
    人民黄河. 2016, 1(8): 125-1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不同初始状态的淤泥进行固化处理,测定固化淤泥的SWCC及转化到水化产物中的吸着水增量ΔmBW和矿物水增量ΔmHW,从土中水分转化特征研究了固化淤泥的SWCC。结果表明:同一含水率的淤泥固化处理后,进气值AEV随着ΔmBW和ΔmHW的增大而增大,而干燥率随着ΔmBW和ΔmHW的增大而减小;等量的ΔmHW对改变AEV和干燥率的贡献较大,ΔmBW 增大到一定量时其影响作用才开始显现;在固化淤泥的工程使用过程中,即使ΔmBW和ΔmHW保持不变,淤泥也可能会出现收缩现象。
  • 陶自成;何彦舫
    人民黄河. 2016, 1(8): 128-1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国内大型引水工程质量评定工作,结合南水北调工程及国际工程质量管理实践,针对现行的南水北调工程质量评定标准体系应用中出现的若干问题(如遗漏了土方开挖及填筑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伸缩缝单元工程划分方法及单元工程长度选取不尽合理、混凝土衬砌单元工程的拌和物质量评定、三检制等在质量评定中的操作运用等),提出了更加符合施工现场质量管理评定的若干建议。为了使国内大型引水工程与国际工程的质量评定工作接轨,建议在今后的大型引水工程质量评定工作中取消“优良等级”、加强信用体系建设管理、加强对质量评定资料的管理等,以期进一步完善国内大型引水工程的质量评定工作。
  • 尹红莲;于纪玉;曹广占
    人民黄河. 2016, 1(8): 132-1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动态联盟模式下,总包商确定合理的分包价格,与分包商共赢,是拥有稳定的分包商队伍、建立长期联盟合作伙伴关系的关键。从施工总包商的视角,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总承包风险因素进行了识别,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各承包商所承担的风险系数,按照动态联盟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多劳多得的原则,根据各分包商所承担的风险和投入的成本,初步计算出分包价格;然后结合总分包的特点,考虑总包管理费后建立了分包价格计算模型;最后结合某水利水电工程计算得出了各承包商的预期收益分配额。
  • 郑霞忠;胡宇峰;陈述;吴菊华
    人民黄河. 2016, 1(8): 136-1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合理测算水电BOT项目特许期,综合运用净现值法和蒙特卡罗模拟方法,构建水电BOT项目特许期决策仿真模型。首先综合考虑水电BOT项目建设运营方式与特点,采用净现值法构建项目特许期决策模型;然后分析项目建设运营风险因素,将影响特许期的关键性因素分为确定和不确定两类;最后基于影响因素的概率分布特点采用蒙特卡罗方法对特许期决策模型进行求解,计算水电BOT项目的合理特许期,并着重分析了年发电量和上网电价变动对特许期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模型在水电BOT项目特许期决策中有着较好的适用性,可以为政府和企业投资与运作水电BOT项目提供决策参考。
  • 灌溉排水
  • 庞桂斌;徐征和;刘培成;郝爱鑫
    人民黄河. 2016, 1(8): 140-1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合理开发浅埋区地下微咸水用于灌溉不仅可以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而且可以通过降低地下水位减轻土壤次生盐碱化,改善作物生长的水土环境。选择淡水资源紧缺、地下水埋深浅、土壤水盐运动剧烈的黄河三角洲地区,基于FEFLOW软件建立了引黄灌区的水流与溶质运移数值模拟模型,并应用率定和验证后的模型对多种微咸水(矿化度为2~5 g/L)灌溉方案进行模拟,综合考虑地下水位临界深度和冬小麦生育期耐盐极限,确立了较优的微咸水灌溉制度,包括一次性灌足关键微咸水、微咸水与淡水混合灌溉、微咸水与淡水轮流灌溉三种灌溉方式。
  • 韩星星;韩纬华;李栋;苏先明
    人民黄河. 2016, 1(8): 145-1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快速、高效地设计性能优越的轴流泵,结合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和基于环量的三元设计方法,研究了叶轮环量中心位置、叶轮出口边环量斜率以及导叶进口边环量与叶轮出口边环量比值对轴流泵性能的影响,并设计了一型水力效率超过90%的轴流泵。研究表明:叶轮环量中心从0.3倍叶片弦长移动到0.7倍弦长,叶轮效率降低了1%,但是叶片低压区面积大幅减小;叶轮出口边叶顶环量与叶根环量的比值K从0.9增大到1.1,叶轮效率逐渐提高;导叶进口边环量与叶轮出口边环量比值R从0.9增大到1.1,轴流泵效率逐渐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