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锦;范基姣;刘元晴;付雷;李文鹏
人民黄河. 2016, 1(5): 134-134.
随着我国利用微咸水灌溉面积逐年增加,灌溉水质安全问题显得非常重要。以沧州中部微咸水分布区为典型研究区,采用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及同位素分析等方法来研究区域内微咸水的水化学特征和补给来源,同时利用全盐量(以电导率EC指示)和钠吸附比(SAR)两个指标来综合评价灌溉水质。结果发现:浅层地下水类型多为Cl-Na型,来自全新世以来的降雨补给,盐分来源于海相沉积地层中的盐岩溶解;地表水的水化学类型多为Cl·SO4-Na·Mg型,主要补给来源为浅层地下水,盐分受蒸发作用控制;利用当地微咸水灌溉均会产生盐害和碱害,但碱害程度小于盐害程度,其中地表水灌溉盐化危害程度为低-中度,地下水灌溉引起盐化程度为中-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