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6年, 第1卷, 第5期 
刊出日期:
  

  • 全选
    |
    水文泥沙
  • 刘晓燕;高云飞;王略
    人民黄河. 2016, 1(5): 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来沙量占入黄总沙量90%的黄河主要产沙区为重点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检索、实测降雨和水沙数据分析、遥感调查、统计数据采集和实地调查等,分析了过去近百年产沙环境变化情况。研究认为,产沙环境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持续恶化、70年代以后逐渐好转、1998年以后显著改善。目前,包括林草、梯田和坝地在内的综合覆盖率已经由70年代的20.6%提高到50.9%,其中黄河中游地区达到54.1%,综合覆盖率不足30%的面积占比由70年代的81.0%减少至3.5%。林草植被改善和梯田建设是研究区产沙环境改变的主要驱动力。
  • 王文华
    人民黄河. 2016, 1(5): 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S3-SVRⅡ型无线遥控雷达波数字化测流系统是一种新型的非接触式河道流量测验系统,分析了雷达施测水面流速和流量的测验误差,并与转子流速仪进行了比测。结果表明:雷达测流系统误差可以控制在±1%以内,随机不确定度超出了规范要求,但雷达测流精度满足中小河流水文监测要求。
  • 王新峰;李伟;曹红;刘艳;肖攀;何锦
    人民黄河. 2016, 1(5): 1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1:5万水文地质调查工作的推进,对水文地质图编制方法、编制模式的需求愈加迫切。本文选取基岩山区水文地质图为研究对象,从梳理地下水赋存理论和水文地质图编制理论入手,于水文地质发展史中总结水文地质编图理论的变迁和革新。采用系统归纳、总结演绎、实践反哺的方法,提出了以岩性为基础,重视构造控水、加强系统划分的水文地质图编制新模式,并在涞源断陷盆地基岩山区水文地质图编制中进行了尝试和摸索。结果表明:①实践反哺理论既可以扩展理论的内涵,又强化了编图原则在编图内容中的体现;②在平面图上表达构造控水不会增加图面负担,反而使基岩地下水运移规律更加明晰;③水文地质构造纲要镶图的增加使区域水文地质特征的表达更加清晰;④建议把遥感假三维影像作为底图使用、加强新构造控水的突出表示。
  • 曹兵;陈萍;申红彬
    人民黄河. 2016, 1(5): 15-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平滩流量是反映河槽排洪输沙能力的重要指标。冲积河流汛后平滩流量是一定时期内非汛期、汛期水沙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基于平滩流量滞后响应模型,建立了内蒙古河段非汛期、汛期水沙耦合作用下汛后平滩流量滞后响应模型,在巴彦高勒水文站汛后平滩流量计算中进行了应用,并对该河段年内水沙分配对汛后平滩流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龙羊峡、刘家峡水库修建后,巴彦高勒站在现有年径流量、输沙量总量不变的情况下,若增大汛期水沙比例,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大汛后平滩流量;而在不利的水沙分配条件下,若增大年径流量、输沙量,汛后平滩流量也会有所增大。
  • 李永坤;张少焱;张书函;潘兴瑶
    人民黄河. 2016, 1(5): 19-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有效地利用历史调查资料,提高水文频率计算的精度和稳定性,基于MATLAB GUI平台开发了适用于具有历史特大值序列的P-Ⅲ型曲线适线软件,实现了频率曲线绘制、参数矩法初估、目估适线调整、设计频率与设计特征值相互查询等全部常用功能。与传统实现方法的对比表明:该软件能够快捷、高效地进行频率计算,便于调整参数以提高拟合度,大大提高了水文频率计算的工作效率。
  • 邱慧琼;刘俊
    人民黄河. 2016, 1(5): 22-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新疆开都河大山口水文站1956—2012年逐月径流量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R/S法及最大熵谱法分析了年径流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开都河年径流量在1997年发生突变,并达到极显著水平,这与M-K法的计算结果一致;年尺度下的径流量变化通过了显著性检验,Z值为正,表明近60 a来径流量呈增长趋势,倾向率为0.118 2亿m3/a;径流量赫斯特指数为0.877 4,表明未来径流量仍呈增加趋势;年径流量变化以28 a为第一主周期,9 a为第二主周期,16 a为第三主周期。
  • 解克宇;高传昌;刘新阳;马文良;胡亚洲;王猛飞
    人民黄河. 2016, 1(5): 27-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自激吸气式脉冲射流装置在围压作用下的脉冲效果及腔体内压力的变化规律,利用自主研发的水下射流装置平台开展试验研究,分析了不同围压时装置在不吸气和吸气条件下的冲击力、频率特性及腔体内压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围压对装置射流冲击力衰减影响较大,相同靶距时高围压的冲击力衰减较快;装置吸气后射流冲击力的频率比不吸气低,但振幅变大;围压对不吸气和吸气条件下腔体内的压力影响规律相同,测点压力均随着围压增大而减小,而在同一围压条件下吸气后腔体内测点压力变大。
  • 防洪治河
  • 戴文鸿;冯逸君;甘珑;周泽宇;谢谦城;丁伟
    人民黄河. 2016, 1(5): 31-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库在汛期使用单一汛限水位有利于保障水库的防洪安全,却大大降低了调度的灵活性和发电效益。对于多沙水库,在进行汛限水位动态控制的研究时,也应对泥沙因素予以考虑。为制定合理的多沙水库汛限水位动态控制方案,先采用预泄能力约束法,基于一维非均匀流不平衡输沙模型,选定水库汛限水位分期动态控制的范围,而后依据汛限水位动态控制预蓄预泄的基本原理,拟定某多沙水库的汛限水位实时动态控制方案。结果表明:在保证防洪安全和冲沙调度的前提下,对水库实施汛期分期及汛限水位动态控制方案,能够有效地提高水库的兴利效益。
  • 吴林峰;程晓萍;韩新民
    人民黄河. 2016, 1(5): 37-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黄河下游应急抢险和小水河道整治为研究背景,以重复组装式导流桩坝施工高压射水插桩和黄河下游土质为研究对象,利用D-P屈服准则简化土体模型,并建立射水插桩破土有限元模型,对简化后的有限元模型进行插桩过程的仿真分析。通过改变不同射水速度来观察破土有限元模型的沉桩过程,对不合理的射水插桩设计参数进行优化、筛选,得出最佳的射水速度为10 m/s。
  • 刘琛璨
    人民黄河. 2016, 1(5): 41-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河上游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水事关系错综复杂,水事矛盾与水事纠纷频发。受制于现行的水行政管理体制,黄河上游的河道管理尚未建立起良好的管理制度,为水行政管理与执法带来一定难度。为此,通过对黄河上游河道管理情况的分析研究,对地方性立法现状的评析,提出了建立黄河上游河道管理制度的建议。
  • 张瑞洵;袁媛李雷;代巧枝
    人民黄河. 2016, 1(5): 45-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河下游堤防是确保防洪安全的屏障,堤防及其加固工程中需要黏性土料,由于黄河下游两岸地层中粉细砂、砂壤土、壤土偏多,整体上土料黏粒含量偏低,选取适宜黏粒含量的土料是保证堤防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依据工程项目的地质勘察资料及土工试验成果,分析土料指标间的关系;依据规范要求,按照工程各部位的尺寸、作用等因素,结合料场土质,确定了适合堤防工程不同部位土料的黏粒含量范围。该范围符合已建工程土料使用情况,工程施工时应结合实际情况,合理搭配使用土料。
  • 水资源
  • 李宗辉
    人民黄河. 2016, 1(5): 48-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涉水专利技术具有处理对象与法律拟制的双重稀缺性,已成为美国、日本、欧洲、韩国等国家和地区激烈竞争的重点技术领域。分析国际专利分类表中的涉水专利技术可以看出:现代专利法的实用性标准保障了涉水专利技术的积极社会效果和产业应用,新颖性标准确保了涉水专利技术是全新的,而创造性标准则保证了涉水专利技术的进步性。实证数据和个案实例则表明:涉水专利技术在农业、工业和饮用水领域的应用都呈稳步增长的趋势,环境保护立法的完善和专利保护的加强则进一步推动了这种产业化应用。比较而言,我国现状的涉水专利技术自发申请量较大,但整体布局和产业应用的制度引导有所欠缺,因此应当加强引导涉水专利技术研发和投资的立法,修订水资源和水环境相关立法,健全绿色专利审查通道,提升专利审查质量,加强专利保护。
  • 徐存东;王荣荣;丁廉营;温钦钰;连海东
    人民黄河. 2016, 1(5): 54-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干旱引黄灌区不同地下水运动带的地下水位变化特征,以甘肃省景电一期灌区为例,利用其1982—2011年实测地下水位数据,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分析了地下水位的年际变化趋势,并根据每15 a逐月的地下水位均值曲线,对地下水位的年内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受季节性灌溉、区域地势、人为开采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下水运动带地下水位年际、年内变化趋势存在较大差异;在灌区汇水区域适当发展井灌,有利于土地盐渍化的控制。
  • 贾程程;张礼兵;徐勇俊熊珊珊;金菊良;吴成国
    人民黄河. 2016, 1(5): 57-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实现山东省水资源、生态环境和国民经济复合系统的全面协调发展,结合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三条红线”的基本要求,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了区域用水结构与国民经济协同演变模型。利用该模型预测和分析了山东省用水结构与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协同演变路径及演变规律,即山东省农业用水比重下降的同时第一产业的产值比重也在下降,第二产业的用水比重和产值比重均趋于稳定,而第三产业的用水比重和产值比重一直呈上升趋势。
  • 谭立渭;李富学;李振萍;赵军;王辉
    人民黄河. 2016, 1(5): 62-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沱沱河地区的外业勘探资料,在综合该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居民供水现状及远期城镇发展需求,分析了沱沱河多年冻土区地下水特征,并对远期供水方案进行了规划:①除沱沱河河谷及低阶地、雅西措环湖发育河湖融区及局部断裂构造带发育构造融区外,其他均处多年冻土(岩)区,属高海拔多年冻土;②多年冻土层的分布格局和动态变化与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及排泄关系密切,冻土层作为一个相对稳定的隔水层或弱透水层,在地下水的形成、运移及演化方面具有抑制作用;③地下水类型分为冻结层水和融区水两大类六亚类。冻结层上水动态不稳定,富水性差;冻结层下水和河湖融区水水量相对较大,但水质差。从气候条件、水质和水量的保证程度综合考虑,研究区南部的构造融区上升泉水是远期生活供水的理想水源。
  • 水环境与水生态
  • 付文艺
    人民黄河. 2016, 1(5): 68-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地下水水质综合评价问题,建立了基于熵权-正态云的地下水水质综合评价模型。选取氟化物、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氯化物、总硬度、亚硝酸盐、硫酸盐、硝酸盐以及溶解性总固体9个指标作为水质综合评价指标,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标准,采用云模型正向发生器计算水质分级评价指标的隶属度,采用熵权法给出各指标权重,根据隶属度矩阵和权重矩阵给出水质分级的确定度并进行综合评价。结合工程实例,选取模糊物元模型和投影寻踪模型对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熵权-正态云模型评价结果和模糊物元模型、投影寻踪模型给出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该模型在水质分级综合评价中应用是可行的,可作为一种新的水质分级模型。
  • 张鹏飞
    人民黄河. 2016, 1(5): 72-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库水温分层影响下游鱼类等的繁殖和农业灌溉作物的生长。采用EFDC模型,建立三维水动力模型,模拟汤村水库水温特性,分析水库水温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汤村水库从水面到水面下12 m水温随气温变化而变化,库表水温在1.0~28.5 ℃之间变动,8月水库水温最高;水体水温随水体深度增加而下降,且沿水深方向下降梯度逐渐变小,1月水库表层水温与中下层水温基本一致;河道水温在坝址下游约3 000 m处恢复至天然河道水温,水库下泄水体温度对天然河道影响较小。
  • 王晶;李国庆;丁鹏凯;吕婷;安文杰
    人民黄河. 2016, 1(5): 77-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景观生态学、生态系统服务评价、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若尔盖湿地国家自然保护区的景观格局变化趋势及其生态功能退化程度;基于社会经济统计资料与相应年份气象资料,对影响湿地景观格局与生态功能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最终提取影响湿地景观格局与生态功能变化的主导因子。研究结果表明:1989—2012年,研究区内湿地整体面积及生态功能呈持续衰退趋势,湿地面积共减少了5 231.40 hm2;湿地景观形状趋于复杂化,几何质心向北、向东波动偏移,斑块类型呈多样化分布,景观破碎度先增大后减小,且呈波动态势发展;湿地景观破碎化及面积的缩小导致了其生态功能的衰退,其中固碳量累计减少约5.65万t,蓄水量减少了约4 149.33万m3;研究区湿地景观格局和生态功能变化是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但人类活动占据主导作用。
  • 齐青青;陈旸;张泽中;高芸
    人民黄河. 2016, 1(5): 82-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识别水系结构在城市化影响下发生的变异,采用质量变异距方法分析了郑州市水系结构的变异程度,将受城市化影响最小的1985年的水系结构作为初始状态,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适用性。结果表明:郑州市水系结构从1985年到2005年、2010年和2013年均发生中度变异,介于井字型与川字型结构过渡区,且城市化依然影响水系结构向劣化发展(2005年的状态好于2010年、2013年的),变异程度为中度,呈现出主干化、顺直化变异,整体性割裂严重,连通性和完整性遭到破坏。
  • 水土保持
  • 徐建华;李晓宇;高亚军
    人民黄河. 2016, 1(5): 85-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分析以植被措施为主的汾川河流域在遭遇2013年7月连续强降雨与洪水期的减水减沙作用,表明植被条件较好对一般降雨会起到较强的减水减沙作用,但在前期降水较为丰沛情况下再遇高强度的暴雨,也会产生严重的高含沙洪水灾害。对这样的暴雨洪水,必须在沟道修建必要的骨干坝库进行拦截。
  • 刘海涛
    人民黄河. 2016, 1(5): 88-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宁夏盐池县3种不同草地治理措施(封育、自由放牧和退耕还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分析不同草地之间植物组成、土壤紧实度、植被特征值以及物种多样性,得出以下结论:①在不同草场治理措施下,草本植物均占绝大多数,灌木型植物较少,群落结构的不同主要来自草本植物;封育草地优势物种为黑沙蒿、赖草和刺沙蓬,但是优势地位不明显;自由放牧草地和退耕还林草地优势物种分别为猪毛蒿和苦豆子,优势地位明显。②相对于自由放牧和退耕还林两种治理措施,封育是一种更为有效的草地恢复措施。③土壤紧实度与植被生物量、平均高度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与盖度和密度在0.05水平上显著相关;生物量与平均密度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744,说明生物量与植物平均高度有着密切关系;植被盖度和密度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与平均高度在0.05水平上显著相关。
  • 工程勘测设计
  • 张蕊;王自高;王昆;冯汉斌;陈旭
    人民黄河. 2016, 1(5): 92-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某水电站右岸溢洪洞及放空洞为研究对象,结合溢洪洞及放空洞围岩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工程设计方案,建立体现地质构造及地形地貌的FLAC3D仿真模型,密切结合拟定的开挖方案,研究地下洞室开挖后围岩的二次应力场及变形场的分布规律及破坏特征。结果表明,地下洞室群开挖后围岩向临空面方向发生回弹变形,总体上表现出整个工程体系外围临空面位移较小而内部临空面位移较大的特征;位移总量最大的是顶拱位置,其次是底板位置,再次是左右边墙;受山体地形地貌及地质构造的影响,地下洞室洞轴线方向的应力及变形变化相对较大。
  • 张丰丽;王正中;王必华;石娇;王羿
    人民黄河. 2016, 1(5): 95-9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标准k-ε紊流双方程模型,引入VOF方法处理自由水面,根据气-液两相流计算模型对迷宫堰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较为吻合。模拟结果表明,采用数值模拟可以计算出迷宫堰的泄流能力,解决迷宫堰的泄流问题。从最大限度抬高正常蓄水位、实现雨洪安全高效利用的角度出发,通过确定迷宫堰的优化设计原则、优化目标、约束条件建立梯形迷宫堰模型,以石路水库为例结合UWRL流量计算法对该模型分析求解,并结合坝顶高程安全复核方法确定结果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即能够最大化提高水库的蓄洪能力,还能保证大坝安全泄洪,满足安全高效利用雨洪资源的原则。
  • 蒲济林;周建基
    人民黄河. 2016, 1(5): 100-1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黑方台地区白垩纪古风化红层砂泥岩为对象,选择典型剖面进行室内试验和现场回弹试验,获得了砂泥岩基本物理性质参数和回弹试验强度值,对其工程地质性质进行了综合评价,探讨了红层砂泥岩的古风化作用及其对滑坡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剖面上随着红层风化程度的提高,岩石颗粒密度增大,干密度降低,总孔隙率增大,吸水性减弱,纵波波速降低,岩石回弹值下降,岩石强度明显降低;在黑方台地区虽然导致滑坡发生的直接诱发因素为灌溉,但是基岩表层的软弱带(古风化壳)往往构成黄土滑坡的底界,是黄土滑坡形成的控制性边界条件,是导致区内滑坡频繁发生的基本控制因素。
  • 工程建设管理
  • 黄丽瑾;行亚楠;裴亮;吴震宇;陈建康
    人民黄河. 2016, 1(5): 104-1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某碾压混凝土重力坝为例,采用三维有限元法仿真分析其9#溢流坝段在不同温控措施下的温度场与温度应力场,确定坝体温度控制标准,并对不同温控措施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最佳温控措施为:强约束区、弱约束区、自由区的浇筑温度分别为12、16、20 ℃;冷却水管间距1.5 m×1.5 m,一期通水25 d,水温10 ℃;低温季节覆盖厚5 cm的保温板。在推荐温控措施下,该碾压混凝土坝的温度场及温度应力场能够满足温控要求。
  • 刘健;董福品
    人民黄河. 2016, 1(5): 108-1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温度应力仿真分析是温度控制设计的基础,对工程的施工和安全有重要作用。混凝土结构的温度应力受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选取混凝土线膨胀系数、弹性模量、徐变度和温度增量4个主要参数,引入区间数理论,结合有限元方法,在综合分析影响混凝土温度应力参数的不确定性的基础上,推导了相应的温度应力随参数变化的区间计算公式,建立了不确定因素影响下混凝土结构温度应力有限元计算方法。
  • 宓永宁;毕建成;肇毓锋;宓辰羲
    人民黄河. 2016, 1(5): 111-1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结合近年来普通混凝土、高强度混凝土等不同类型混凝土抗冻性研究的相关成果,通过配置不同水灰比和砂率的辽河特细砂混凝土试块,进行冻融循环试验,分析不同水灰比及砂率对特细砂混凝土抗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灰比为0.45的特细砂混凝土试块的抗冻性能明显好于水灰比为0.55的;砂率为27%的特细砂混凝土试块抗冻性能稍好于砂率为25%的;采用水灰比为0.45、砂率为27%配置特细砂混凝土时,其试块可经受的最大冻融循环次数为223次,达到了F200。
  • 路阳;杨振琨;方朝阳
    人民黄河. 2016, 1(5): 117-1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结合某病险黏土心墙土石坝加固所采用的混凝土防渗墙方案,分别按普通刚性墙和三种不同弹性模量塑性墙进行了典型剖面数值模拟,分析了土石坝加固中混凝土防渗墙以及坝体应力变形规律,比较了塑性墙和刚性墙的性能差别,以及塑性混凝土材料对防渗墙应力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塑性墙的应力分布均匀且压应力、拉应力、剪应力均远小于刚性墙的,塑性墙与坝体的变形协调性良好,而刚性墙与坝体变形相差较大、增加了墙体应力,塑性混凝土防渗墙在应力变形方面明显优于刚性混凝土防渗墙。
  • 马莎;汪孝斌;马星辰;曹雪莹
    人民黄河. 2016, 1(5): 121-1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引黄入洛工程隧洞围岩主要为新近系弱胶结砂岩和黏土岩,表现出极差的工程特性,是施工急需解决的关键性问题。通过室内单轴压缩变形试验,研究岩石结构和含水率对岩样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岩石结构和含水率对两种岩样的力学特性均影响较大;混合结构砂岩岩样的单轴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和泊松比要明显小于均匀结构砂岩样的,而含水率的影响更大,随着含水率的增大,混合结构砂岩样的单轴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和泊松比明显降低;岩石结构对黏土岩样的力学特性影响更大,与均匀结构黏土岩样参数相比,混合结构黏土岩样的单轴抗压强度显著降低,而弹性模量和泊松比却显著增大,弹性模量与单轴抗压强度呈负相关;随着含水率的增大,黏土岩样的单轴抗压强度、弹性模量明显降低,而泊松比明显增大,混合结构黏土岩样的弹性模量大幅降低。由于岩石强度很低,试验中的数据较少,因此应力—应变曲线均呈明显的台阶式变化。含水率较高和混合岩石结构是导致引黄入洛工程隧洞围岩工程特性极差的主要原因,施工时应首先解决地下水问题并进行超前支护,以增强围岩的强度和稳定性。
  • 马向军;张社祥;马星辰
    人民黄河. 2016, 1(5): 125-1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揭示引黄入洛(阳)工程隧洞围岩新近系弱胶结砂岩和黏土岩的工程特性,通过对两种弱胶结岩样分别进行耐崩解性试验和膨胀性试验,深入分析其水理特性。试验结果表明:耐崩解性试验的残留试样状态为表面泥化,筛出部分状态为遇水溶解,耐崩解性指数随崩解试验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两种岩样都属于中等耐久性;两种岩样的自由膨胀率远小于1%,侧向约束膨胀率远小于1%,膨胀压力远小于300 kPa,两种岩样都不具有膨胀性,试验过程中,弱胶结砂岩表现为加水后顶部破坏或上表面泥化,而弱胶结黏土岩则表现为上表面泥化或无明显变化。试验表明两种岩样为中等耐崩解性、无膨胀性,不是造成围岩施工极易破坏的主要原因。
  • 薛振声;成益洋;张社祥
    人民黄河. 2016, 1(5): 128-1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小浪底南岸灌区自流总干(引黄入洛)工程隧洞新近系围岩中地下水处理问题,引入了洞外深井群超前降水技术,并采用多孔稳定流抽水试验方法进行现场抽水试验,计算渗透系数和影响半径。建立FLAC3D流-固耦合模型进行三维渗流数值分析,确定深井群降水方案。抽水试验表明:测井C2、C3、C4同时抽水,观测井G1水位降深在开始抽水后5.5 h达到最大,水位降深达13.09 m,观测井G1底部高程低于平洞底板高程约10 m,说明降水效果明显。通过三维渗流数值计算,对各深井群降水方案对比分析,确定洞外深井群布井方案:沿平洞轴线两侧约5 m、交错间隔50~75 m布设降水井,井深110~120 m,井深进入平洞底板深度不小于50 m。
  • 张战强;畅瑞锋;杨少青马莎
    人民黄河. 2016, 1(5): 131-1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引黄入洛工程隧洞部分衬砌段需要进行防渗堵漏灌浆处理,由于隧洞埋深大、灌浆部位与地面灌浆设备距离长、防渗堵漏需要的灌浆量不大,因此常规的灌浆设备体型大、操作复杂,在此使用效率低、灌浆浪费大。为解决现有灌浆设备用于小范围、间隙式、少浆量防渗堵漏等灌浆施工的技术局限性,研发了便携式灌浆设备。该设备由加压接口、储浆筒、进料口、密封机构及出浆接口构成,通过动力源将加压气体注入密封储浆筒中形成高压气体,通过高压气体将储浆筒中的浆体注入缝隙或空隙进行封堵防渗。利用隧洞内的空压机等动力源作为高压空气源,直接在灌浆部位附近拌制灌浆液,可以进行单液、双液或多液灌浆,结构简单、体积小、质量轻、制作经济、操作简单,使用和维修成本低,可随意移动,已成功应用于隧洞工程的防水堵漏灌浆施工。工程实践表明,该灌浆设备能有效地降低施工成本,效率高、效果好,工程适用性很强,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灌溉排水
  • 何锦;范基姣;刘元晴;付雷;李文鹏
    人民黄河. 2016, 1(5): 134-1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我国利用微咸水灌溉面积逐年增加,灌溉水质安全问题显得非常重要。以沧州中部微咸水分布区为典型研究区,采用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及同位素分析等方法来研究区域内微咸水的水化学特征和补给来源,同时利用全盐量(以电导率EC指示)和钠吸附比(SAR)两个指标来综合评价灌溉水质。结果发现:浅层地下水类型多为Cl-Na型,来自全新世以来的降雨补给,盐分来源于海相沉积地层中的盐岩溶解;地表水的水化学类型多为Cl·SO4-Na·Mg型,主要补给来源为浅层地下水,盐分受蒸发作用控制;利用当地微咸水灌溉均会产生盐害和碱害,但碱害程度小于盐害程度,其中地表水灌溉盐化危害程度为低-中度,地下水灌溉引起盐化程度为中-重度。
  • 柴元方;孙雪岚;王超;刘萍;张佳妮;郭帅成;刘卫刚
    人民黄河. 2016, 1(5): 139-1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U形渠道是我国灌区主要的输水渠道,基于泰森多边形的多点法在U形明渠流量测验中的应用尚为首次提出,在简单介绍泰森多边形法在明渠流量测量中应用原理的基础上,采用基于泰森多边形的一点法、二点法、三点法来测量U形明渠流量,并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此三种方法所测流量的平均误差分别为5.4%、4.6%、1.5%,均满足工程实践的要求,为U形明渠流量的测验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 张文兵;饶文波;孙江;孙雪;潘耀东
    人民黄河. 2016, 1(5): 143-1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提高真空抽提效率,最终得到用于稳定同位素分析的沙漠土壤水样,基于传统玻璃装置探讨最佳的抽提时间、加热温度和样品质量。研究结果显示,当加热温度低于105 ℃时,最短抽提时间Tmin后收集的水样与初始水样之间存在明显的同位素差异,而当加热温度≥105 ℃时不存在这种情况,因此从105 ℃到200 ℃的加热温度都可以完全提取沙漠土壤水。最短抽提时间随加热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也与沙漠土壤质量有关。基于试验结果与讨论,提出干旱-半干旱地区沙漠土壤水分抽提的最佳试验条件:①用于真空抽提的土壤样品应含3~5 g水;②加热温度应≥105 ℃;③最短抽提时间为30 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