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6年, 第1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
  

  • 全选
    |
    水文泥沙
  • 林秀芝;王峰;胡恬;侯素珍
    人民黄河. 2016, 1(11): 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大量实测资料,采用多元回归法和偏相关分析法计算了黄河内蒙古巴彦高勒至头道拐河段冲淤量主要影响因素的贡献率。从1952—2014年长时段来看,无论是汛期还是年均,巴彦高勒站径流量、输沙量(包括风成沙)和支流十大孔兑来沙量3个影响因素对该河段冲淤量的贡献率各占三分之一左右。从1952—1986年和1987—2014年两个时段来看,前一个时段3个影响因素的贡献率分别为34.6%、45.3%和20.1%;后一个时段3个影响因素的贡献率分别为24.4%、29.8%和45.8%,1987年之后受干流来水来沙量减少特别是来水量大幅减少的影响,干流水沙量对河道冲淤量的贡献率减小,而孔兑来沙量对冲淤量的影响进一步凸显。
  • 马秋娟;尹红霞;刘亚峰牛贝贝
    人民黄河. 2016, 1(11): 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河北省太行山地区水石流的起动及发展进行室内试验研究,分别对比了坡度为15°时径流作用与径流、降水共同作用下水石流的起动及发展过程。结果表明:①土体中砾粒含量与泥石流起动的临界单宽流量基本呈线性正相关关系,与泥石流起动时的浆体容重基本呈线性负相关关系;②由于坡度较缓,因此径流作用下泥石流存在二次起动现象,二次起动时砾粒含量与临界单宽流量和浆体容重的关系不变;③降水作用下,由于降水对土体的压实作用和土体中细颗粒的流失,因此土体的平均厚度有所减小,减小值随砾粒含量的增大而增大,基本呈线性上升趋势。
  • 喇承芳;仇杰;刘晓帆;曹春晖
    人民黄河. 2016, 1(11): 9-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构建基于混合产流的分布式水文模型,将大通河流域内气象、水文站点观测数据与遥感数据结合起来,研究了大气、陆面、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相互作用机理,确定了模型参数,并对大通河享堂水文站日均流量过程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在水文、气象站点稀少,土壤及水文地质数据缺乏的条件下较好地模拟大尺度资料稀缺地区的水文过程,能较合理地揭示研究区的产汇流规律;模拟流量与实测流量高度相关,平均相对误差为-1.99%、确定性系数为0.75,模拟结果合理、可靠。
  • 李文龙;彭卓越;张丽丽;殷峻暹
    人民黄河. 2016, 1(11): 13-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PDO冷暖位相下El Nino和La Nina事件发生年份表,结合丰满水库流域来水实际,研究了PDO冷暖位相下El Nino和La Nina事件与丰满水库来水及洪水的统计规律。结果表明:PDO冷位相期El Nino发生年份丰满水库一般为枯水,PDO暖位相期El Nino发生年份丰满水库一般为丰水,丰满水库特丰水及大洪水多发生于PDO冷位相期。通过对1700—2014年太阳黑子相对数变化规律的分析,论证了1957年前后PDO冷位相期El Nino发生年份丰满水库来水规律异常与太阳黑子相对数阶段性趋势变化上的扰动有关。基于统计规律,预测2015年丰满水库来水为枯水。
  • 韩鹏飞;王旭升
    人民黄河. 2016, 1(11): 16-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ABCD模型只有4个参数,以降水量和潜在蒸散量为输入,可以同时模拟蒸散、径流以及土壤水、地下水储量的变化,适用于进行月尺度或年尺度的流域模拟。把ABCD模型运用到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北Loup河流域,该流域有超过60 a的气象和水文数据。经过对初值和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确定合理的模型参数和土壤水、地下水储量取值区间,发现模型初值误差只影响10 a以内的径流量模拟结果。利用对初值不敏感时期的实测径流量优化识别了模型参数,在此基础上再利用前10 a数据优化识别了模型的初值。模拟得到的地下水储量变化特征与前人根据地下水位变化推算的结果基本一致,径流量模拟的Nash效率系数为0.68,验证了ABCD模型对北Loup河流域的有效性。然后,对流域气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确定了50 a一遇的极端干旱和极端湿润气候条件,采用ABCD模型预测了持续极端气候情景下的流域水文状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土壤水储量对极端气候的响应很快,在气候变化的第2年基本达到稳定,对流域径流几乎没有调节作用;地下水储量对极端气候响应较慢,衰减或增加50%所需要的时间均超过10 a,从而降低了流域径流对极端气候的敏感性。
  • 防洪治河
  • 张金升;陈伟;曲志远;张勇;李道乾;李兆杰
    人民黄河. 2016, 1(11): 23-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黄河防汛抢险中采用传统备防石存在的问题,研制了黄河沙芯钢筋混凝土复合结构备防石。利用复合材料的基本原理,采用钢筋混凝土和叠层复合材料的方法,对其生产工艺进行研究,并分析其经济效益和实施可行性。结果表明:该项目经济效益良好,按年产量50万m3、项目投资500万元计,产品直接经济效益为1 646.5万元/年。该产品降低了备防石使用成本,提高了性能,可作为天然石材备防石的代用品,同时有利于黄河泥沙综合治理。
  • 李洁;夏军强;张诗媛
    人民黄河. 2016, 1(11): 26-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河下游汛期往往会发生含沙量超过300 kg/m3的高含沙洪水,使下游河床形态发生显著调整,研究高含沙洪水后游荡段平滩宽深比变化规律对充分认识下游河床演变特点具有重要意义。选取1970—1999年中13个高含沙洪水年份,以游荡段28个实测断面地形资料为基础,计算了各年汛前及汛后的平滩河槽形态参数,分别从断面及河段尺度分析了高含沙洪水作用下河床形态的调整特点,探讨了汛期水沙条件、汛前河床形态等因素对游荡段平滩宽深比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汛后宽深比与花园口断面平均输沙率及汛前宽深比关系密切,可用幂函数表示;用2002年及2004年游荡段实测资料验证该幂函数关系式,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
  • 李东风;潘杰;陈海雄;张红武
    人民黄河. 2016, 1(11): 31-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平原河网地势平坦,阻水河段多,流动性弱,防洪排涝不畅。为充分利用水域水动力势能,找出最严重的阻水河段和提出消除阻水问题的对策,利用平面二维河网数学模型对绍兴柯桥平原现状河网水流运动进行了计算,综合分析得到最严重的阻水河段,提出了利用河流连通工程减弱水流阻水、加快水流运动的措施,利用二维数学模型计算了该工程措施条件下的水流运动状态,通过对比有无工程措施的计算结果,从时间和空间上分析了工程措施对加快水流运动的影响程度,工程实施前、后的最大流速分别为0.089、0.145 m/s,表明河流连通工程措施加快了水体流动,有利于防洪排涝。
  • 水资源
  • 冯俊华;张丽丽;王靖
    人民黄河. 2016, 1(11): 34-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提高工业用水效率,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运用SBM模型和传统DEA模型对环境规制下西部地区工业用水效率进行测算,分析非期望产出前提下西部地区工业用水效率的时空差异性,表明西部地区工业用水效率较低、时空差异性明显。建议加强西部地区水环境规制力度,完善企业清洁生产审核与工业用水管理制度,实现水资源利用绿色化与西部工业经济的绿色、协调发展。
  • 罗浩;包为民;王友恒
    人民黄河. 2016, 1(11): 39-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河南省15个气象站点1961—2014年的逐月平均气温、日照时数及降水资料,基于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采用趋势拟合、概率统计、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河南省旱涝灾害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降水量呈明显减小趋势,近54 a降水量减小率为1.2 mm/a;蒸发量呈增大趋势,多年平均增长率为0.7 mm/a;②旱灾发生频率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趋势,而洪涝总体呈现东低西高、北低南高的趋势;③河南省整体上呈干旱加剧、洪涝减缓的趋势,安阳、新乡地区干旱加剧趋势最为明显,而西华地区有干旱缓解的趋势;④年尺度SPEI的主周期为10 a。
  • 张越;赵勇;薛泽宇;翟家齐;李海红
    人民黄河. 2016, 1(11): 44-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内蒙古河套灌区降水稀少,蒸发强烈,灌区地下水埋深不仅决定了区域水量平衡、水盐平衡、水热平衡,还将对区域生态系统产生重大影响。通过收集整理内蒙古河套灌区216眼观测井2003—2013年逐月地下水埋深观测资料,采用变异函数分析方法,并借助ArcGIS等手段,建立数学模型,研究了灌区地下水埋深在年内和年际的演变规律和空间变异特性;通过春灌、秋浇等典型灌溉期的水量平衡分析,揭示了地下水位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和物理机制;根据灌区自然地理特点、灌水习惯、可能的节水措施,拟定了3种节水模式,预测了不同模式下的地下水位变化幅度,结果表明,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到国家标准0.55时,灌区的地下水埋深将比2013年的2.05 m增大0.26 m,达到2.31 m。
  • 张文鸽;刘豪;殷会娟
    人民黄河. 2016, 1(11): 50-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对TVDI指数计算公式进行改进的基础上,依据河南省2014年3—10月共8个月的MODIS数据,对河南省全境的TVDI指数进行计算,并根据计算结果对河南省干旱过程的时空变化范围进行监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4年河南省干旱发生在4月、5月和7月,其中7月重旱范围达到38%、中旱范围达到15% ,进入8月后旱情逐渐减轻,进入10月旱情逐渐消除;基于改进的TVDI指数对河南省旱情的动态监测结果与实测的河南省干旱发生过程基本相符,表明该方法可以用于河南省的旱情动态监测。
  • 陈旭;戴安全;鞠彬
    人民黄河. 2016, 1(11): 54-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新疆哈巴河气象站1958—2013年的日气象资料,采用线性倾向性估计法、MK秩次相关检验法、多元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法及相关统计学方法进行了年、季尺度下潜在蒸发与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分析,探究了影响哈巴河地区潜在蒸发变化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哈巴河地区年、季尺度下的潜在蒸发均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而各气象要素在不同时间尺度和不同季节下呈现不同的变化特征;哈巴河地区1958—2013年存在明显的“蒸发悖论”;影响哈巴河地区年、季潜在蒸发变化的主要因素是风速与气温。
  • 曹玉涛;孙西欢
    人民黄河. 2016, 1(11): 58-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双超模型在半干旱半湿润地区的模拟精度,在分析双超模型结构的基础上,对其产流结构进行了改进,并采用山西省沁河流域张峰水库洪水资料,对双超模型和改进双超模型的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改进双超模型的确定性系数和年径流深相对误差两个指标都有所改善,确定性系数平均提高0.05,年径流深相对误差平均减小0.7%。
  • 张成;殷会娟
    人民黄河. 2016, 1(11): 62-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目前黄河流域农业节水水权转让中存在的总体节水效果欠佳、部分灌区国家投资进行了节水改造以及土地利用结构发生大规模调整等问题,提出农业节水水权交易未来发展的总体思路为“总体节水、分割转让”,并通过水市场进行交易。针对这种思路,对未来农业节水水权交易的组织机构、运行程序、保障措施以及可交易水量及评估、交易价格及费用管理等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未来农业节水水权交易的组织机构应包括水市场主体、咨询评估机构、市场管理者以及政府机构,设定水权交易运行程序包括政府的提前介入、市场管理以及政府管理三个阶段,从规范的管理制度制定和监测体系的建设两方面提出了水权交易保障措施,提出水权交易价格包括协商定价及政府定价两种模式,其中政府定价应包括基本价格、合理收益及税金三部分。
  • 水环境与水生态
  • 曹连海;汪孝斌;李宇翔;张海朋
    人民黄河. 2016, 1(11): 65-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河南省为研究区,在计算化肥、农药等施用强度和污染负荷的基础上,应用灰水足迹理论,选用合理参数分别计算了化肥、农药的灰水足迹,以及河南省农田面源污染总的灰水足迹。结果表明:河南省农田面源污染严重,2009—2013年氮肥灰水足迹为9.05亿~9.28亿m3,磷肥灰水足迹为5.51亿~5.75亿m3,农药灰水足迹为49.6亿~53.8亿m3,农田面源污染总的灰水足迹为49.6亿~53.8亿m3。提出了农田面源污染治理对策:合理施肥,推广水肥一体技术;禽畜粪便、农作物秸秆的肥料化利用;科学用药,推广生态农药;改进耕作措施,减轻土壤侵蚀等。
  • 田伟;暴入超;张权
    人民黄河. 2016, 1(11): 71-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进一步明确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的内涵,支撑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通过层次分析法,从水量、水质和水生态三者统筹保护的角度,建立了包括最小生态流量满足程度、敏感生态需水满足程度、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水功能区纳污能力使用率、富营养化指数、鱼类多样性指数、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的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指标体系。结合国家和区域实际要求,确定了各指标的阶段性目标。根据目前我国流域与区域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了南水北调水源区限制纳污红线的分级考核框架。
  • 王甲荣;李森焱;孙蓉;李鹏程;王月敏
    人民黄河. 2016, 1(11): 75-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基于有限体积法的平面二维水动力模型对海河流域鲁北平原典型河流弯道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研究不同流量和不同河床形态条件下河流弯道水流流速,并根据流速与河床冲淤关系分析不同工况下河床、河道边坡的冲淤变化,选出适宜河流弯道生态治理的河床形态,即在原始自然河床基础上进行拓宽、保持自然状态的河床形态。该河床形态的弯道流速梯度小,可以减缓两岸流速分布的不均匀性,水流动力轴线趋于河道中心线;水流流速分布趋于平缓,水面横比降小,弯顶下游低流速区域小,可以减少泥沙淤积。结合土壤生物工程技术,根据弯道水流模拟分析结果,提出平原区典型河流弯道生态治理的布设方案:弯道处河床只添加生态丁坝,或在主河槽处添加高度为15 cm及以下的潜坝。治理方案模拟结果表明添加生态丁坝可以较好地改善弯道水流流场。
  • 刘少博;陈南祥;郝仕龙;杨柳
    人民黄河. 2016, 1(11): 80-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丹江口库区河南辖区为研究区域,采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分析了丹江口库区河南辖区2005—2013年生态足迹变化特征及规律。结果表明: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开工建设的2005年到通水前的2013年,丹江口库区河南辖区人均生态足迹增长了1.120 001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增长了0.063 343 hm2,人均生态赤字扩大了1.056 658 hm2,库区生态整体上处于不可持续状态;城镇消费水平的过快提高是导致人均生态足迹以及人均生态赤字扩大的主要原因;2007年后,随着库区以防治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确保调水源头水质为目的的“丹治工程”等专项行动的实施,库区生态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扭转了生态承载力下降的趋势,水土流失状况、生态环境和丹江口水库水质得到改善。
  • 水土保持
  • 衣强;张岩;张红峰;张培培;马松增;姚贵奇
    人民黄河. 2016, 1(11): 85-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3S技术提取豫西黄土丘陵区侵蚀沟数量、长度、面积等信息,从行政区、地貌类型两个角度对侵蚀沟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沟蚀严重,侵蚀沟平均长度为902.55 m,沟道总面积为11 578.78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1.7%,平均沟壑密度为1.37 km/km2;侵蚀沟道主要分布在卢氏县、嵩县、灵宝市和汝阳县;土石山区侵蚀沟数量最多、侵蚀面积最大。
  • 蒋小娟;王岩松;范昊明;钟云飞
    人民黄河. 2016, 1(11): 89-9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深入了解人类活动对东北黑土区侵蚀沟发育的影响,从社会、经济、文化三方面,选取人口密度、人口结构、垦殖指数、道路密度、耕地产出率、农牧民年人均纯收入、单位面积水土保持机构个数等7个指标,运用人类活动强度模型,定量分析人类活动强度及其对侵蚀沟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内蒙古东四盟、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人类活动强度分别为0.24、0.27、0.41、0.79;人类活动强度与单位面积侵蚀沟发育数量、侵蚀沟发育面积、侵蚀沟发育长度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78 5、0.822 4、0.777 3;侵蚀沟发育数量先随人类活动强度的提高而增大,在人类活动强度接近0.6时达到峰值0.45条/km2,之后随着其提高而减小;侵蚀沟发育长度和侵蚀沟发育面积先随人类活动强度的提高而减小,然后随人类活动强度提高而增大,当人类活动强度为0.6时,侵蚀沟发育长度、面积均接近于0,侵蚀沟停止发育。
  • 工程勘测设计
  • 姜顺龙;李春洪;郭文康
    人民黄河. 2016, 1(11): 94-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的强度是水工混凝土无损检测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试验探讨了基于超声回弹综合法和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法检测的长龄期混凝土强度关系。结果表明: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法检测的各龄期混凝土强度均高于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的强度;受养护环境的影响,基于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的室内标准养护混凝土试件的换算强度低于现场混凝土构件的换算强度;不同检测方法检测的长龄期混凝土强度与龄期之间均呈指数增长关系。利用最小二乘法建立了基于超声回弹综合法和立方体的抗压强度标准法检测的长龄期混凝土强度关系的数学计算模型。
  • 何亮;李国英;杨杰
    人民黄河. 2016, 1(11): 98-1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室内静力三轴剪切试验和现场旁压试验对某土石坝坝基覆盖层的静力特性参数进行了研究。结合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以室内试验获得的参数为初值,重点研究了采用三维有限元模拟旁压试验的方法对邓肯-张E-B模型参数进行反演分析,并获得各层土体反演参数优化后的曲线。对比现场旁压实测曲线、室内三轴试验曲线和反演参数曲线可知,在室内试验结果的基础上进行反演分析获得的岩土本构模型参数,更能反映土体原位结构性和应力条件等实际情况。
  • 魏红;刘光华;杨良权
    人民黄河. 2016, 1(11): 101-1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南水北调中线惠南庄泵站主厂房抗拔桩设计实例,对抗拔桩在卵石地层中侧阻力发挥特征、经验公式与现场试验确定的抗拔极限侧阻力进行对比研究。分析表明,在卵石地层中,抗拔侧阻力的发挥受上拔力影响,是一个动态过程。当桩顶荷载较小时,桩身不同深度处侧阻力发挥较均匀;随着桩顶荷载的增加,侧阻力呈现出桩身上部发挥充分、下部发挥较小的特征;桩顶荷载继续增大,桩身下部侧阻力随之明显增大。试验桩抗拔极限侧阻力平均值可达223 kPa,现行规范提出的钻孔桩卵石抗压极限侧阻力标准值范围(140~170 kPa)有待进一步研究扩充。
  • 李斌
    人民黄河. 2016, 1(11): 104-1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土石坝筑坝技术的不断发展,建造的土石坝越来越高,坝高超过200 m的土石坝设计时一直沿用只适用于修建坝高低于200 m土石坝的现行土石坝设计规范,高土石坝设计规范亟需完善。基于相对安全率理论计算不同坝高、不同坡比工况下土石坝坝坡稳定安全系数,分析超过200 m高土石坝坝坡稳定安全系数变化规律。取超过200 m高土石坝坝坡稳定允许可靠度指标4.2为设计标准,计算传统方法相对安全率和可靠度方法相对安全率,并对二者进行线性回归,结果显示超过200 m高土石坝坝坡稳定安全系数正常工况取1.6与允许可靠指标为4.2处于同一风险控制水平,并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了该坝坡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取值的合理性。
  • 杨世锋;孙明权;田青青
    人民黄河. 2016, 1(11): 108-1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结合胶凝砂砾石材料力学特性及坝体剖面设计理论,研究胶凝砂砾石坝的剖面形式及相应的控制标准。按土石坝设计理论:当胶凝砂砾石材料抗压强度低于3 MPa时,坝体剖面形式属于土石坝断面形式,应按土石坝设计理论进行设计;当材料抗压强度大于6 MPa时,坝体剖面形式属于重力坝断面形式,应按重力坝设计理论进行设计;抗压强度为3~6 MPa时,剖面设计既要考虑坝体整体稳定性、坝体应力状况,又要考虑坝坡的自身稳定及坝体局部抗剪强度。按重力坝设计理论:当胶凝砂砾石材料抗剪强度指标足够大时,需控制坝踵处不出现拉应力,最经济剖面为直角梯形;随着坝体抗剪强度指标的降低,最经济剖面逐步由直角梯形向对称梯形过渡,此时稳定安全系数和坝踵拉应力都需要控制;当胶凝砂砾石材料抗剪强度指标过低时,采用对称梯形剖面,此时坝体不会产生拉压力,需控制坝体整体稳定安全系数满足规范要求。
  • 李斌;宋海亭;白正雄
    人民黄河. 2016, 1(11): 111-1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水电站非对称月牙肋岔管结构体型、空间关系复杂,手算方法设计工作量大、设计效率不高的问题,根据新的水电站压力钢管设计规范对岔管体型提出的要求,从程序开发的角度出发,从各圆锥的几何关系入手,重新推导了相关公式,解决了体型生成中的关键问题;应用C++语言编制非对称月牙肋岔管的体型生成程序,采用VTK图形库实现了系统的三维可视化功能。工程应用实例表明,该系统数据输入简单,人机交互性和可操作性好,输出体型方案齐全,能够将岔管体形设计和绘制设计图很好地结合起来,为月牙肋岔管的设计提供了一个方便可靠的工具。
  • 工程建设管理
  • 朱安龙;夏万求;张萍
    人民黄河. 2016, 1(11): 116-1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进一步提高预应力锚索的支护效果,在预应力锚索摩阻力现场试验研究成果以及已有研究成果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对影响锚索支护效果的主要典型问题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认为锚索存在的摩阻力大、钢绞线变形能力差是影响锚索支护效果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新近研发的新型预应力让压锚索的优势,该锚索采用特殊的让压装置和居中器,与传统预应力锚索相比具有变形能力强、摩阻力低的优势,可以解决传统锚索适应变形能力差的问题。该新型让压锚索在洪屏抽蓄电站工程中试验性应用表明,让压效果可靠。
  • 王恒伟
    人民黄河. 2016, 1(11): 120-1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库移民数据具有数量大、种类繁多等特点,而移民数据是进行水库移民末端监督的基础。探讨了水库移民末端监督空间数据框架的研究意义,对空间数据框架的构成进行了详细描述,构建了水库移民末端监督空间数据框架。水库移民末端监督空间数据框架分为框架基础服务体系和空间框架数据体系两大部分,其中空间框架数据体系又包括基础地理空间信息数据、专题数据和元数据,将传统的移民数据和具有时态性、空间性、地理性的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融合。空间数据框架的构建,可以对移民数据进行动态监测和获取、分析移民人口、进行移民村建设规划,实现移民对建设项目资金使用情况的直接监督。
  • 范敏
    人民黄河. 2016, 1(11): 124-1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是对经济社会的重建活动,做好移民安置前期工作至关重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照现行移民政策法规的要求,综合分析了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前期工作实践,提出了经济社会情况调查深度不够、移民安置前期工作周期欠合理、移民参与不够、移民安置方案的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 剖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研究提出了补充完善现行规范中有关实物调查和社会经济调查的内容和深度要求、健全移民参与和前期工作审查审批机制、规范前期工作变更程序、加大前期工作投入力度和确保前期工作合理工期等建议。
  • 谢珊珊;周衡
    人民黄河. 2016, 1(11): 128-1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引入极值理论,提出了基于博弈论的POT变形预警模型。对于多测点原型观测数据,以博弈论确定其综合权重,以信息熵理论构建多测点的变形熵,通过POT模型设置一定的阈值,选取变形熵的超限值作为建模对象,利用广义帕累托分布拟合超限数据子样,以失效概率给出其变形预警值。将该方法用于雅砻江流域某混凝土拱坝的大坝预警实践,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单测点处理方法相比,该模型可以得出更加合理的结果,更能反映工程实际。
  • 胡德祥;程冀;何刘鹏;王丹;彭彦铭
    人民黄河. 2016, 1(11): 133-1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量调度是长距离调水工程自动化调度运行管理的核心。为了实现南水北调东线山东段水量调度自动化,在分析工程组织管理方式、水量调度业务流程的基础上,论述了水量调度系统建设的关键技术和实现方式:针对年内水量分配、实时水量调度、调度评价等主要业务模块,需建立数学模型,分别从供需水平衡计算、蓄量补偿计算和水力学仿真、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建设等角度予以技术支撑;水量调度系统与外部系统的数据交互量大,根据不同情况应有不同处理方式,业务网与控制专网之间通过网闸摆渡的方式读取,业务网内的各应用系统根据数据量大小通过数据库同步或WebService方式交换数据。据此建设了一套能够有效协调供需各方需求的水量调度系统。
  • 游健;金葵;姜彦作
    人民黄河. 2016, 1(11): 136-1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灰色神经网络模型的权值和阈值是人工随机初始化的,当对相关问题进行预测时,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导致预测精确度偏低的问题,采用人工鱼群算法(AFSA)对灰色神经网络的初始参数进行优化,构建AFSA灰色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某大坝的裂缝开度进行预测。与传统的BP神经网络、灰色神经网络的预测结果对比表明:AFSA灰色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精确度更高,可以对大坝裂缝开度进行预测。
  • 灌溉排水
  • 刘翠;赵海滨;靳晓颖;孟玉清
    人民黄河. 2016, 1(11): 140-1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三义寨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低的问题,首先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在选取的8个影响因子中,对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影响程度从高到底顺序为配套设施完好率>渠道衬砌率>节水工程投资>实际灌溉面积>渠道长度>实际引水量>降水量>地下水资源模数。然后结合三义寨灌区的实际状况,依据回归分析的结果,提出完善现有的灌溉工程、改进现有的灌溉技术、制定合理的灌溉管理制度、继续加大节水工程投资等提高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有效途径。
  • 宋江涛;何武全
    人民黄河. 2016, 1(11): 145-1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规模化灌溉管网中管线较长、出流口多,各个出流口易出现压力不均衡问题。结合树状灌溉管网的特点与最优化原理,以管网综合费用为目标函数、出流口压力均衡为主要约束条件,建立了泵站加压状态下的规模化管道输水灌溉管网的优化模型,采用LINGO对优化模型求解,得出了在管道投资最少和压力均衡条件下的最优管径组合方案。优化算例表明:此优化模型相比经济流速法设计的管网,总费用降低4.1%;管网内各个出流口压差不超过20%,满足管道输水灌溉设计中对水压的要求,能够使管网出流口压力均衡。
  • 董江伟;汤骅;姜海波
    人民黄河. 2016, 1(11): 149-1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引额济克工程大断面梯形刚柔混合衬砌渠道,应用ANSYS软件,对其冻胀过程进行模拟分析。采用间接耦合方式,首先进行热分析,得到渠道温度场,再转换单元类型为结构场,对结构场施加热分析得到的温度应力场进行结构分析,计算渠道变形场和应力场,进而分析渠道冻胀受力情况及变形规律。结果表明:阴坡冻胀变形较为严重,应采取适当的措施(加厚、加肋等)加以保护。该冻胀有限元分析方法简便易行,可用于大断面渠道抗冻胀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