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6年, 第1卷, 第1期 
刊出日期:
  

  • 全选
    |
    水文泥沙
  • 张敏;张明武;何桂英;张防修
    人民黄河. 2016, 1(1): 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河调水调沙已进行多年,下游河道排洪冲刷效率显著提高。相同水量、相同平滩流量条件下,小浪底水库塑造不同的洪水过程,其相应的输沙效果也不同。在分析现有洪水过程概化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不同标准差的正态分布曲线概化洪水过程的方法。在假定洪水过程中含沙量和泥沙组成变化不大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结合数学模型计算,提出了有利于下游河槽塑造的调水调沙峰型,即在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期间,若限制洪水不漫滩且水量相同,则应尽量调成大流量占比例较大的平头峰,以提高洪水冲刷效率。
  • 颜明;王彦君;王随继;闫云霞;许炯心;师长兴;贺莉
    人民黄河. 2016, 1(1): 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河宁蒙河段不同断面的冲淤变化主要受上游来水来沙的影响,近几十年河道的淤积抬高严重威胁着沿岸群众的生产生活。以1964—2011年6个主要水文站实测流量、水位及大断面数据为基础,通过构建各个水文站断面的理想断面,逐年推算出各站河道断面的理想断面面积、河槽断面面积和滩地断面面积,并以此分析了三类断面面积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青铜峡断面出现轻微的冲刷,磴口、巴彦高勒、三湖河口站断面表现出比较明显的淤积,石嘴山、头道拐站断面的冲淤变化不甚明显。
  • 霍瑞敬;宋士强;田慧
    人民黄河. 2016, 1(1): 9-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决黄河口海域测验中远距离数据传输的问题,利用精密星历代替广播星历,采用GPS动态后处理技术取代数字传输技术,得到了不同基线长度测点的三维坐标值。在90 km范围之内,与GPS-RTK模式获取的数据相比,GPS动态后处理技术处理得到的高程数据误差最大为0.167 m,平均误差为0.007~0.047 m,中误差在0.064 m以内,误差的变化与基线长度基本呈正比,远小于传统的潮汐改正误差;测点平面点位数据误差最大不超过0.097 m,平均误差为0.004~0.031 m,中误差不超过0.037 m,其变化趋势和基线长度没有明显的关系,也远小于信标机的定位误差。
  • 姚正学;杨军;刘迪
    人民黄河. 2016, 1(1): 12-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1956—2005年渭河流域渭源、武山和北道3个水文站月径流资料和流域内78个雨量站的降水数据为基础,运用线性趋势法、距平百分率法、Mann-Kendall非参数统计检验法、双累积曲线法和Morlet小波分析法等多种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了近50 a来渭河上游降水与径流的趋势性、阶段性、突变性、周期性,并对径流与降水之间的变化关系以及降水同人类活动影响径流变化的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流域上游年径流和年降水下降趋势显著,且下游区降水和径流的下降速率比上中游的快;降水和径流具有基本一致的长周期变化,只有渭源站的径流呈现出5个周期的转换,而武山站和北道站的转换周期为6个;流域上、中、下游降水的突变时间分别为1994年、1993年、1991年,径流的突变时间分别为1995年、1992年、1986年;下游降水和径流显著下降的开始时间早于上游,且持续时间明显比上游长;在研究时段内降水量没有发生系统偏差,而径流的系统偏差明显,说明径流可能受到了人类活动的干扰并发生了变异。
  • 袁峥;赵海镜;梁林江;石长伟;张广林
    人民黄河. 2016, 1(1): 19-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渭河下游二华夹槽地区洪水灾害频发、损失严重的问题,通过实测资料对渭河下游河道泥沙淤积现状及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渭河下游河道在1960年4月—1973年10月三门峡水库二期改建前淤积比较严重,泥沙淤积的重心在渭淤26以下河段,1973年10月三门峡水库控制运用以来,淤积有所减缓;自2002年汛后以来,渭河下游经历洪水后河道总体呈冲刷态势,河槽普遍展宽刷深,基本呈上、下段冲刷,中间淤积的特点;渭河下游泥沙淤积难以持续下降,在未来如遇不利水沙条件,淤积加重的可能性仍将继续存在。
  • 李捷;陈俊英;苏晓;李勇;刘畅
    人民黄河. 2016, 1(1): 22-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位流量关系在水文预报、水文资料整编以及水文学基础理论研究中有着重要地位,提出使用简单、精度高的计算方法非常重要,而实际河道观测中直接观测流量非常困难,且观测成本高。为了能够准确地从观测的水位值直接得到河道的流量,结合圣维南方程组的连续方程与运动方程,将过水断面简化为矩形断面,引用塞当公式导出了不忽略惯性项时不同比降河流均适用的流量方程,提出了有/无水面比降资料时的绳套形水位流量关系单值计算及推算逐时段流量的方法,并给出了计算步骤。结合白河站实测资料,给出了有/无水面比降资料的绳套形水位流量关系,并将计算值和实测值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给出的绳套形水位流量方程理论正确,计算简便,精度有保证,可在实际工作中推广应用。
  • 伊晓燕;张超;张翠萍
    人民黄河. 2016, 1(1): 28-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三门峡水库1974年以来的实测资料,分析研究了水库不同排沙运用方式下溯源冲刷的发展形式及特点。结果表明:溯源冲刷范围主要集中在黄淤31—38断面;汛期平均流量越大,溯源冲刷距离越远,流量大于1 500 m3/s时可以发展到黄淤36断面,流量小于1 500 m3/s时冲刷范围随着流量的增大明显延长;同流量下冲刷发展的变化范围为10~15 km;出库流量与坝前水位是影响水库溯源冲刷及出库水流输沙率的关键因素,水位越低、流量越大,排沙量越大;同样条件下降低水位排沙的排沙量比敞泄排沙的大。
  • 防洪治河
  • 陈国宝;张建榜;耿继涛;王静显
    人民黄河. 2016, 1(1): 31-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分析黄河下游11场典型漫滩洪水的资料,探讨了发生漫滩洪水时滩槽水沙的交换模式及淤滩刷槽的机理。结果表明:①花园口—利津河段滩地淤积量随着花园口站来沙量的增大而增大,滩地淤积量越大,相应河段主河槽的冲刷量越大;②11场典型漫滩洪水过程中,除1953年第二次大洪水槽滩均发生淤积,1988年、1996年主河槽冲刷量占滩地淤积量的比例较低外,花园口—利津河段主河槽冲刷量基本上为滩地淤积量的65%~99%;③漫滩洪水全断面冲淤量随含沙量的变化趋势与不漫滩洪水主槽冲淤量随含沙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 张振旭
    人民黄河. 2016, 1(1): 34-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元末贾鲁受命治理黄河,带领军民用7个月时间通过疏浚、修堤、堵塞白茅决口,使黄河回归故道。前人关于贾鲁治河的起因、背景与历史意义等的论述较多,但对贾鲁治河工程的布置、工程量、沉船障水是挑流还是堵口等一直未取得统一认识。笔者基于《至正河防记》等文献,统计了其疏浚河道、修堤、堵口等工程量,明确了主要工程如减水河、石船堤、截河大堤、刺水堤、缕水堤等的相对位置和完成的先后次序,通过借鉴前人有关研究成果,重新绘制了包括全河道工程、塞专固缺口、塞黄陵全河的布置图,以期更真实还原历史事实。
  • 贺顺德;雷鸣;郭金萃
    人民黄河. 2016, 1(1): 38-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海勃湾水库是黄河上开发的第一座以防凌为主要任务的水库,运用初期的防凌运用主要是针对流凌封河期的调节运用和开河期的应急防凌运用。根据近年来黄河内蒙古河段防凌调度运用和河道过流能力变化的新特点,提出了海勃湾水库运用初期的防凌运用方式:流凌封河期,可根据下河沿站前5 d平均流量确定出库流量,应急防凌水位推荐为1 075.1 m;开河期,根据腾空库容的情况应急防凌运用。
  • 郑小康;崔长勇;崔振华
    人民黄河. 2016, 1(1): 42-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河干流河道采砂分为营利性采砂和公益性采砂,营利性采砂的无序开采问题已经对河势稳定、防洪安全、生态环境等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黄河流域重要河道采砂规划对采砂的范围、采砂量、采砂时机和采砂方式等进行了统一规划,但河道采砂将不可避免地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通过分析黄河干流生态环境现状对采砂规划的制约因素,论述了采砂规划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 侯志军;郭艳霞;李勇
    人民黄河. 2016, 1(1): 45-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河下游漫滩洪水具有较强的塑槽作用,同时存在较大的淹没风险。通过实测资料分析、实体模型试验和数学模型计算,对黄河下游大漫滩洪水淤滩刷槽作用及淹没风险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表明:对于漫滩系数大于1.5的实测大漫滩洪水,主槽冲刷量一般是滩地淤积量的0.35~0.80倍。在漫滩系数小于2.5时,主槽冲刷量增加不明显,但滩区淹没面积及淹没损失增加显著;在漫滩系数大于2.5时主槽冲刷量明显增大,其滩地淹没面积达到最大,淹没损失增加缓慢。
  • 水资源
  • 董贵明;常大海;田娟;李娜;高付明
    人民黄河. 2016, 1(1): 48-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Legendre正交多项式最佳平方逼近的地下水水位概率密度函数方法,进行自然状态下地下水水位数据分析,同时采用软频率直方图分析概率密度函数的可靠性,并与经典分布概率密度函数作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直接利用样本矩信息,不需要先进行概率密度函数类型推断,计算简单、结果稳定,能有效逼近概率密度函数,可用于求解天然条件下地下水水位的概率密度函数。
  • 赵梦杰;蒋晓辉;姚文艺刘俊;赵焱;董国涛
    人民黄河. 2016, 1(1): 56-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构建黑河正义峡断面下泄水量影响因子指标体系,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和熵权法,分析了正义峡断面下泄水量主导影响因子。结果表明:①7月的第一次闭口过程闭口天数为8 d以上,或者莺落峡洪峰流量超过140 m3/s且与闭口时间相对应时,正义峡下泄效果较好;8—10月的第二次闭口过程闭口天数达到50 d或者莺落峡来水量为3亿m3时,能够集中下泄的水量较多,下泄比例将提高到80%,最终分水效果也较好。②7—10月莺落峡来水量对正义峡下泄水量的影响最大,其来水过程主导着正义峡下泄水量的变化。③正义峡下泄水量没有完成下泄指标的主要原因在于莺落峡来水过程控制、管理问题和分水方案本身,其中管理问题主要是指对闭口过程的控制与中游耕地面积的管理。
  • 陈亮
    人民黄河. 2016, 1(1): 60-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依据虚拟水相关概念和理论,结合浙江省经济发展和农产品生产实际情况,提出农产品虚拟水战略情景,设定粮食贸易中的进口比例,测算不同情景下农产品虚拟水战略对浙江省环境、经济和社会三方面的影响。结果显示:浙江省实施以水稻为对象的农产品虚拟水战略,对经济的影响最大,对环境有一定影响,对社会的影响很小。
  • 水环境与水生态
  • 张运凤;郭威;张泽中;徐建新
    人民黄河. 2016, 1(1): 63-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河南省北部引黄灌区内天然文岩渠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对比国内外有关河道内生态需水量的研究方法,采用较适宜表现河流年内丰枯变化过程的改进逐月频率法,计算逐月不同保证率(50%、70%、75%、80%、85%、90%)条件下的河流生态流量,同时采用Tennant法、90%保证率最枯连续7日平均流量法(7Q10法)、逐月最小生态径流计算法以及多年逐月平均流量法进行对比。使用Tennant生态环境状况评价等级标准对多种计算结果进行评价,得出年内逐月最小生态流量:天然文岩渠丰水期(6—10月)最小生态流量为多年同期平均流量的65%~80%;枯水期(11月—次年5月)最小生态流量为多年同期平均流量的40%~50%。
  • 郑自宽;孙亚玲
    人民黄河. 2016, 1(1): 67-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客观、准确评价受黄土高原土壤影响的水源地的水质类别,选取蒲河巴家嘴水库型水源地作为典型,应用物元可拓理论建立物元模型和关联函数,选定高锰酸盐指数等评价因子,用实测的2005—2014年水质数据分析计算其综合关联度和可拓指数,评价了该水源地的水质类别。评价中考虑了水体主要水化学指标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含量较低,而总硬度与硫酸盐含量较高的特点。与单指标评价法和综合评价法相比,物元可拓法评价受黄土高原土壤影响下的水源地水质状况比较科学,符合实际情况。
  • 马涛;丁立国;周彬
    人民黄河. 2016, 1(1): 71-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科学诊断河流生命健康状况,对全国《河流健康评估指标、标准与方法(试点工作用)》进行修订,结合河流生命健康内涵及特征,增加陆生动物群落结构、鸟类栖息地状况、通航保证率及历史文化价值指数4项指标,提出基于ACI标准的河流生命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及绿色河流、黄色河流、橙色河流和红色河流的河流生命健康分级模式。以辽宁省大凌河为例,开展基于ACI标准的河流生命健康评价,评价结果与大凌河实际情况相符合,说明基于ACI标准的河流生命健康评价理论是合理可行的。
  • 吴辉明;雷晓辉;廖卫红;许浩;王浩
    人民黄河. 2016, 1(1): 75-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河流水环境突发污染事故会对下游城市供水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根据已有水下地形、水文数据,考虑入流、分水、下泄流量综合条件下典型断面水位及流量变化情况,并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建立了淮河干流水动力模型。模拟计算某河段突发水污染事故后,采取分别加大污染河段南部支流史河来水20、40 m3/s的引水冲污应急措施时,污染云团沿程各个时刻的变化情况,定量预测污染云团峰值、纵向离散长度和影响范围。结果表明:通过引水冲污,经过河流自身的净化及清洁来水的稀释,污染物浓度峰值得到一定程度的消减,同时污染云团的移动速度加快;随着时间的推移,污染物整体浓度降低,污染云团纵向长度增大;加大流量越大,污染物整体浓度下降越明显。
  • 陈锋;孟凡生;王业耀;张铃松;杨琦
    人民黄河. 2016, 1(1): 79-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源解析是指对污染物的来源进行定性或定量研究的技术,查明水环境中污染物来源是有效治理污染的前提。介绍了多元统计模型在水环境中污染物源解析方面的几种常用方法及其在国内外的研究、应用案例,分析了各模型的优缺点及其适用条件,指出了近年来对多元统计模型的优化研究情况。最后针对以往研究工作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指出今后水环境污染物源解析研究的新思路:多元复合模型的应用,利用统计学知识对现有模型的优化改建,GIS与源解析统计模型的有效结合。
  • 陈法兴
    人民黄河. 2016, 1(1): 85-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EFDC模型,以支鱼港补水闸和大尖退水闸实测流量、水质、水位为计算边界,模拟并探讨了明湖水库库区水体在静置期和交换期的水质情况。结果表明:库容较大时,库区水体水环境容量较高,水质浓度的增加幅度较小;COD浓度随水体静置时间增加的幅度较NH3N低;在水体静置期,库区水体停留时间以27~30 d为宜;明湖水库运行期间,通过支鱼港补水闸、大尖闸与大冲闸联合调度运行,相机换水可有效保证库区水质安全。
  • 水土保持
  • 郭敏;方海燕;盛美玲
    人民黄河. 2016, 1(1): 88-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我国喷灌作用下的土壤侵蚀研究不足的现状,从喷灌土壤侵蚀机理角度出发,对喷灌侵蚀影响因素及侵蚀模型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总结了喷灌侵蚀的防治措施。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喷灌侵蚀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对未来喷灌侵蚀研究提出了一些思路与设想,以引起人们对喷灌土壤侵蚀问题的关注。对于喷灌侵蚀机理及模型的研究,应以水蚀理论为基础,注重其独特性,研发适用于我国不同地区的喷灌土壤侵蚀模型。应合理配套多种侵蚀控制措施,建立灌溉侵蚀防控体系,使节水灌溉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 张庆玮;王占礼;刘俊娥;焦念;申楠
    人民黄河. 2016, 1(1): 93-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明天然高分子多肽衍生物JC162对黄土坡面片蚀过程的影响,通过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对土壤表面撒施不同剂量JC162条件下的黄土坡面片蚀产流产沙过程进行了研究,并探讨其合理施用量。结果表明:JC162可以延迟坡面径流的产生时间,其减流和减沙效应明显;在试验条件下,总径流量较裸土减少13%~73%,总产沙量较裸土减少42%~70%。JC162可显著提高土壤中粒径大于0.25 mm 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施加量越大,团聚体含量越高,当施加量为3 g/m2 和5 g/m2时,JC162对土壤团聚体的改善效果比较接近。试验条件下,JC162调控坡面片蚀过程的最佳施用量为3.8 g/m2左右,既可以最大程度降低片蚀产沙总量,又对径流含沙量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
  • 工程勘测设计
  • 耿瑜平;蓝树猛
    人民黄河. 2016, 1(1): 98-1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土石坝心墙作为坝体主要防渗结构,在施工期产生的孔隙水压力幅度、消散水平及初蓄期的防渗性能对大坝的初蓄和运行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对某高土石坝砾石土心墙孔隙水压力监测资料的分析表明,砾石土心墙在施工期产生的孔隙水压力幅度与上覆土压力、土体饱和状态和渗透系数有密切关系,孔隙水压力消散水平与库水位变化幅度关系不大,主要与材料特性相关。初蓄期由于心墙土体未完成固结,库水位快速抬升,心墙易加速沉降,从而降低土体强度产生水力劈裂,因此心墙土石坝在初蓄期应严格控制库水位抬升过程,加强心墙中部孔隙水压力及下游侧渗透水压力监测,这对确保大坝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 袁东进
    人民黄河. 2016, 1(1): 102-1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锚杆支护是维护岩土边坡稳定的重要手段之一。结合南京某边坡工程实例,采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该边坡的稳定性进行分析,所得结果(处于不稳定状态及潜在滑动面)与实地勘查结果一致、与实际情况相符。进而对锚固后边坡的稳定状态及锚杆受力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全长黏结式锚杆对边坡滑动面有缝缀作用且改善了坡体的结构性,从而提高了边坡的整体稳定性。
  • 苌登仑;韩守都
    人民黄河. 2016, 1(1): 105-1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布于天山、昆仑山山麓地带的西域砾岩,成岩时代晚、强度低,遇水易软化、崩解,抗冲刷能力差。新疆巴州境内的某水库工程坝址区出露地层主要有第四系西域砾岩和第三系泥岩夹层,溢洪洞、发电洞、导流兼泄洪冲沙洞的联合进水口前缘岸坡坡度为75°~87°、坡高84 m,这样的高陡边坡若处理不当,在库水淘蚀下会发生坍塌及岸坡再造,严重时将危及工程安全。根据工程实际,采取了“坡顶削坡减荷、坡脚堆料压重、中部混凝土置换泥岩层、坡面整体喷锚防护”的高边坡综合处理方案。采用二维极限平衡方法,对联合进水口边坡各工况条件下不同滑移模式的稳定状况进行复核计算,并采用三维数值计算方法对其三维稳定状况进行分析评价,验证了高边坡综合处理方案的合理性。
  • 王旭;李萍;陈荣盛;吴凡
    人民黄河. 2016, 1(1): 109-1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优化水轮发电机组的出力性能,节约施工成本,提出了设计椭圆形截面蜗壳的思路。以一台混流式水轮机组的蜗壳为研究对象,建立了额定工况下圆形及1.1:1.0、1.2:1.0长短轴比的椭圆截面设计方案的计算模型,设置相同的条件进行CFD流场分析,优选出了流动性能合理的设计方案。模型试验结果显示,各测点的速度和压力仿真与试验数据相比较平均误差较小,蜗壳的试验效率基本满足要求。采用椭圆形状的蜗壳,有利于改善机组的出力性能。
  • 徐庶伟;王海军;张锦;吴智源
    人民黄河. 2016, 1(1): 112-1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水力学模型试验的方法,通过改变跌坎深度、入射角度、入池流量观测跌坎消力池内不同水流结构区掺气浓度的分布规律,通过控制变量法,对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对各水流结构区掺气浓度分布规律影响最大的是入池流量,其次是跌坎深度,而入射角度的影响最小。其中随着入池流量的增加,底滚回流区、冲击区、淹没射流区、附壁射流区、面回流区的掺气浓度都明显增加。随着跌坎深度的增加,底滚回流区、冲击区、淹没射流区的掺气浓度减小,附壁射流区和面回流区的掺气浓度变化不大。随着入射角度的增加,底滚回流区和冲击区的掺气浓度略微增加,淹没射流区的掺气浓度减小,附壁射流区和面回流区的掺气浓度变化不大。
  • 陈勋辉;陈义涛;黄耀英;吕晓曼;徐佰林
    人民黄河. 2016, 1(1): 116-1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极限平衡法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应用十分广泛,对多余变量假定的不同构成了不同的极限平衡条分法。采用瑞典条分法、毕肖普法、M-P法三种传统条分法,结合某土石坝下游坝坡滑面受力情况,对比分析了考虑渗流与不考虑渗流作用下三种方法计算的滑动面各条块底部的法向力和切向力的分布,以及各条块安全系数和整体安全系数。分析表明:毕肖普法和M-P法计算的条块底部法向力和切向力分布规律基本一致,条块底部法向合力和切向合力均较接近,且计算的各条块安全系数的平均值及整体安全系数也较接近;而瑞典条分法忽略条块间作用力,导致其计算的条块底部受力分布与毕肖普法和M-P法存在一定差异,且条块底部法向合力和切向合力略小,计算所得各条块安全系数的平均值和整体安全系数均略小。
  • 工程建设管理
  • 孙明霞;张念;肖建峰;刘美义
    人民黄河. 2016, 1(1): 120-1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泥土搅拌桩具有施工简便、造价低廉等优点,在软土地基加固和堤防防渗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将水泥土搅拌桩植于土体中进行加筋,既可提高土体的抗压抗剪强度,又可提高(或不降低)土体的抗渗性能,因此应用水泥土搅拌桩进行堤防软基滑坡处理在理论上是可行的。本文提出了桩土共同作用的等效抗剪强度的概念,并通过现场试验对理论计算公式进行验证,从而为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加固堤防软基的边坡稳定分析提供了技术经验和计算方法。
  • 周金枝;陈玉良;戴杰
    人民黄河. 2016, 1(1): 122-1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橡胶掺量相同的条件下,橡胶混凝土的力学性能随掺入橡胶颗粒的目数不同而改变。在橡胶混凝土的水灰比保持不变、橡胶颗粒占细骨料体积5%~40%的情况下,分别进行橡胶颗粒目数为5目、20 目、40目时橡胶混凝土密度与抗压强度的测试。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建立了不同目数和同一目数不同掺量下的橡胶混凝土密度与强度折减系数的关系,可用于橡胶混凝土密度和抗压强度的预测。
  • 蒋改山;程子勇
    人民黄河. 2016, 1(1): 126-1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随着大规模全陷式煤炭开采,形成了很大范围的采空区,不仅造成河流规划、工程建设难度加大,而且对现有的水库工程安全和功能构成威胁。现行的《建筑物下、水下、铁路下及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以最大限度开采煤炭资源为目标,水库安全煤柱留设按照充分采动、地表塌陷盆地边缘尽可能接近水体为原则,采用经验参数垂直断面图解法确定水库周边禁采范围边界线是不科学的,因未考虑到水库工程的特殊性而存在缺陷。本文初步分析了现行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合理的弥补措施,建议水利部门尽快研究制定相应规范,确定合理的安全煤柱留设依据,充分保障水库工程安全和效益的发挥。
  • 邹红英;罗进;魏萍;梁成彦
    人民黄河. 2016, 1(1): 129-1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洞室支护过早支护量较大,支护过晚则危险性较大,及时支护才能事半功倍。初期支护厚度较小,采用三维数值方法分析初期支护单元较多、耗时较长,与实际受力差异较大。以厄瓜多尔CCS水电站为例,采用广义HoekBrown判据,引入欧美运用较广、较成熟的PHASEⅡ软件及分析方法,进行支护时机分析及钢拱架喷混凝土支护分析。结果表明:CCS水电站附属洞室应力释放40%~50%时为最佳支护时机;混凝土初期支护中型钢承担的荷载比例均小于40%;采用欧美规范进行的洞室初期支护设计能够满足洞室稳定要求。
  • 张菊梅;许要武;翟海燕
    人民黄河. 2016, 1(1): 134-1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规范、合理地处理水电工程建设管理中的赶工索赔工作,着眼于造价文件编制原则、取费标准、定额使用等方面,从理论层面剖析了赶工索赔的处理思路和计算方法。研究认为:赶工索赔的处理应界定在工程量不发生变化的前提下,并且索赔的内容只能是人员和机械进退场费、新增临时设施费和措施项目费,原合同单价项目不应给予补偿;在新增人员、设备数量确定时,应综合考虑监理批复文件、现场实际数量、合同承诺情况来确定,以保证数据的真实性。
  • 灌溉排水
  • 杨广;何新林;赵丽;葛宇
    人民黄河. 2016, 1(1): 138-1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滴灌技术作为最高效的微灌技术,在新疆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也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随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对种植结构的调整及减棉增粮政策的进一步实施,对主要粮食作物春小麦滴灌技术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了新疆春小麦滴灌系统的组成、设计原则及主要设计参数的选定,通过试验初步得出新疆春小麦滴灌的灌溉定额,并进行了效益分析,经分析计算得出滴灌系统比地面灌溉可节约支出1 901元/ hm2。
  • 朱长河;王伟;胡耀文;房敏
    人民黄河. 2016, 1(1): 141-1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跨流域调水和农业灌溉用水需求与黄河来水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为保证必要的引水流量,需要在黄河河道内修做壅水挑溜坝。用聚乙烯和丙纶长丝材质修做快、投资少、便于拆除的内外双管坝体并进行了试验,介绍了充浆自展式壅水挑溜坝的修做、运行与拆除方法,探讨了新材料坝实施的可行性和挑溜效果,分析了坝体修做和运行存在的问题,试验表明,该坝有明显的阻水挑溜作用。
  • 付恒阳;姬国斌
    人民黄河. 2016, 1(1): 144-1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干旱区棉花需水规律及灌溉制度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显示:在各个生育阶段,花铃期需水量最大,该期需水量占总需水量的50%以上;不同的滴灌带配置方式下棉花全生育期总需水量略有不同,一膜二带为422~468 mm、一膜三带为448~497 mm,一膜四带为453~497 mm;基于目前棉花栽培水平,棉花全生育期需灌水7~9次,其中6月份1~2次、7月份3~4次、8月份3次,灌水周期为8~12 d;基于经济效益和节水效果两方面考虑,灌溉定额可以设为一膜二带3 750 m3/hm2,一膜三带和一膜四带4 050 m3/hm2。生产中需因地、因时选用最佳的滴灌带配置方式,以达到最大经济效益和节水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