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5年, 第1卷, 第7期 
刊出日期:
  

  • 全选
    |
    水文泥沙
  • 王光谦;唐宗仁;刘炳义
    人民黄河. 2015, 1(7): 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是地震多发区,地震形成的堰塞坝一旦溃决,对下游城市和保护区将产生严重影响。由于堰塞坝溃决的复杂性和不可重复性,因此单一的数值模拟和物理模型试验均无法全面展现其变化特征。而三维视景模拟可在虚拟环境中精确地提供堰塞坝溃决及洪水演进的动态演变过程,具有显著的优势。本文重点阐述了堰塞坝溃决洪水三维视景模拟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基于堰塞坝溃决洪水计算模型和三维视景仿真技术之间的耦合,对堰塞坝溃决洪水进行三维分析和仿真,实现堰塞坝溃决洪水的三维视景模拟仿真与应用。相比传统的一维或者二维水动力学计算和展示,三维视景模拟更为准确和直观,它为堰塞坝溃决洪水问题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可为提前制订应对方案和降低堰塞坝溃决所带来的损失提供参考依据。
  • 唐华;林秀芝;胡恬;苏林山
    人民黄河. 2015, 1(7): 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巴彦高勒—头道拐河段实测大断面资料,采用锥体方法计算了不同河段、不同时段的滩槽冲淤分布。结果表明: ①1962—2012年该河段共淤积泥沙8.635亿t,其中主河槽淤积2.256亿t、滩地淤积6.379亿t,该时段巴彦高勒—三湖河口河段淤积泥沙1.692亿t,三湖河口—头道拐河段淤积泥沙6.943亿t,淤积主要发生在十大孔兑入汇的河段。②1982—2000年巴彦高勒—头道拐河段淤积最为严重,共淤积泥沙7.657亿t,其中主河槽淤积5.805亿t、滩地淤积1.852亿t,该时段巴彦高勒—三湖河口河段淤积泥沙2.403亿t,其中主河槽淤积2.001亿t、滩地淤积0.402亿t;三湖河口—头道拐河段淤积泥沙5.254亿t,其中主河槽淤积3.804亿t、滩地共淤积1.450亿t;1982—2000年大部分淤积发生在主河槽内,导致整个河段主河槽淤积萎缩严重,排洪排凌能力降低,防汛压力增大。
  • 康颖;张磊磊;张建云;陈琦芳;徐郡璘
    人民黄河. 2015, 1(7): 9-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1961—2010年气象、径流资料,采用M-K趋势检验法分析了黄河源区近50 a来降水量、气温和径流量的变化规律及三者间的内在关系,探讨了气温、降水量对黄河源区径流量季节性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近50 a来黄河源区降水量、气温变化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黄河源区春季降水量显著增加,年降水量呈微弱减小趋势但不显著,东南部高值区降水量呈下降趋势而西北部低值区的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各季节均显著升温,东南部气温高值区的升温幅度要低于西北部气温低值区的;近50 a来黄河源区径流量呈显著下降趋势,其夏季径流量主要受夏季季风降水量的影响,而春季径流主要受春季降雨/降雪和上一年冬季降雪的影响。
  • 蒋晓蕾;梁忠民;王春青;刘晓伟;刘龙庆
    人民黄河. 2015, 1(7): 13-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马斯京根演算法作为确定性预报模型,并选用贝叶斯预报系统(BFS)的水文不确定性处理器(HUP)作为概率预报模型,获得预报变量的概率分布,实现黄河潼关站洪水的概率预报。将预报变量概率分布的中位数作为定值预报与确定性预报进行对比,发现预报精度有所提高,表明贝叶斯模型的预报校正能力较强。通过设定不同确定性预报精度的情景方案,探讨了确定性预报精度对概率预报可靠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确定性预报精度的提高,概率预报区间宽度和离散度均有所减小;HUP洪水概率预报的可靠度对确定性预报的偶然性误差比较敏感,对系统偏差相对不敏感。
  • 李晓英;姚正毅;王宏伟;肖建华
    人民黄河. 2015, 1(7): 16-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黄河源区8个气象台站的降水量和气温资料,采用线性趋势法、滑动平均值法、累计距平法和回归分析法,系统研究了黄河源区1960—2012年降水和气温的时空变化规律,揭示了黄河源区不同区域降水量和气温变化的差异性。结果表明:①黄河源区降水量和气温呈增加趋势,增长率分别为1.92 mm/10 a和0.29 ℃/10 a,黄河源区降水量变化趋势与青藏高原一致,降水增加速率低于青藏高原的,升温幅度高于青藏高原的,为全国异常变暖区之一;②从5 a滑动平均曲线可以看出,黄河源区降水和气温变化趋势不同,降水量在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显著偏高,1986年之后迅速减少,直到2004年又开始增加,气温在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显著偏低,1986年之后迅速回升,进入显著高温期;③黄河源区降水量在春、夏季和冬季呈升高趋势,秋季呈减小趋势,气温在全年都呈升高趋势,降水量的增加主要发生在春季,而气温的升高主要发生在冬季;④黄河源区降水量空间变化差异显著,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小的变化规律,气温从西部向东部、北部和东南部地区升高,表现出以西部地区为中心,呈同心圆向四周升高的空间变化规律。
  • 张雪宁;牧振伟
    人民黄河. 2015, 1(7): 22-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实体模型试验的基础上,采用DPM多相流模型模拟泰勒窝胞试验,并将滑移网格运用于同心双筒旋转水流模拟,对水流中单颗粒的运动进行了数值模拟,探讨了单颗粒的运动特性与受力规律。模拟结果表明:①旋转水流体系中水流速度越小,单颗粒发生离心运动的趋势越明显;②当内筒持续旋转、外筒静止时,差异旋转惯性力在数值上小于离心力,但二者属于同一个数量级且方向相同,单颗粒做离心运动,当内筒持续旋转再静止、外筒静止时,差异旋转惯性力与离心力方向相反,在数值上差异旋转惯性力大于离心力,单颗粒做向心运动;③无论内筒是持续旋转还是先旋转后静止,雷诺数均呈逐渐减小趋势,径向受力影响着单颗粒的运动状态。
  • 冯珍珍;马孝义;樊琨;李忠娟;余淼
    人民黄河. 2015, 1(7): 27-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构建SWAT模型基础空间数据库是流域水文循环模拟的基础与关键,SWAT模型的空间数据库主要包括DEM、土壤类型图及土地利用图。以达溪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在ArcGIS 10.1环境下运用Hydrology工具集提取了流域的水流流向、汇流栅格、河网水系、流域边界等信息,建立了达溪河流域DEM,与实际流域总面积相比,相对误差满足要求;利用GIS技术对原始资料进行预处理,快捷地建立了符合模型要求的流域土壤类型图及土地利用图。同时指出,选择合理阈值提取符合实际的河网水系、准确提取洼地、平坦区域水流流向的处理、如何利用RS和GIS技术建立研究区的基础空间数据库并高效获取模型运行参数,以及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径流模拟,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 冯文宏;董青竹;韩志伟;和佳栋;吴广贤;郑思义
    人民黄河. 2015, 1(7): 31-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滑动移除近似熵对泾河张家山站1960—2001年径流序列的变异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张家山站径流序列在1967年、1971年、1983年、1996年均发生了变异;相对于滑动近似熵和Mann-Kendall检验法,滑动移除近似熵的诊断结果更加稳定,具有对滑动窗口的依赖性小、方法简便、检测准确性高等特点。
  • 防洪治河
  • 周丽艳;许明一;鲁俊
    人民黄河. 2015, 1(7): 34-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河道管理范围内的主槽或滩地采砂,会对河势、防洪、通航、涉河工程、水生态及水环境等造成一定的影响。根据黄河流域重要河道的采砂情况,研究了采砂对河势稳定、防洪安全、通航、水生态和水环境及涉水工程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措施。在黄河流域河道采砂规划确定可采区的范围时,考虑采砂对河势、防洪、通航、涉河工程、水生态及水环境等产生的影响,并将影响程度降到了最低,只要按照规划的可采区范围、年度开采量及控制高程开采,就不会对涉水工程的正常运行造成影响。
  • 刘恒
    人民黄河. 2015, 1(7): 37-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全国中小型水库防洪及预报预警技术现状进行分析,找出中小型水库防汛过程中的薄弱环节,研究提出了先进实用的预报预警技术解决方案。建立预报预警体系与机制,采用预报预警模型技术、报汛及智能监测技术、预报预警系统平台技术、系统运行效率及野外安全保障技术等构建中小型水库防洪减灾预报预警系统平台。预报预警系统包括手机报汛、模型管理、日常预报、洪水预报、同步预报、气象预警、超前预警和综合预警等功能。各项技术与功能均通过工程实践检验,其应用推动了中小水库管理由粗放式向科学化、系统化转变,提升了水库抗御洪水能力和预警水平,降低了溃坝风险。
  • 刘招;王青;贾志峰;席秋义
    人民黄河. 2015, 1(7): 41-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进一步探讨水库预报入库洪水误差可能服从的概率分布形式,在分析预报入库洪水、实测入库洪水和实际入库洪水之间关系的基础上,采用入库洪水误差的不同定义方式分别生成预报入库洪水误差序列,进而对误差序列的分布类型进行了假设检验和论证。以安康水库为例,分别对正态分布、对数正态分布、Gamma分布等十余种洪水预报误差可能服从的概率分布类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安康水库入库洪水预报误差序列符合Logistic分布规律,而不符合正态分布、皮尔逊Ⅲ型分布等其他类型分布。同目前广泛采用的正态分布相比,对于一些水库,采用Logistic分布类型可能会更好地表达其入库流量预报误差的概率特性。
  • 水资源
  • 王锋;朱奎;宋昕熠
    人民黄河. 2015, 1(7): 44-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土壤水作为水资源的一种,其研究意义与应用价值逐步得到重视,但土壤水资源评价的研究仍显不足。土壤含水量可通过直接计算或间接反演获得,评价方法应以区域水量平衡为基础,采用循环量或可更新量等指标来表征资源的数量,并区分天然补给和人工灌溉对土壤水分变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分布式水文模型、遥感等工具,耦合土壤水分运动模型,实现尺度转换,结合土壤水资源质量评价获取不同时空尺度土壤水资源的分布。
  • 王浩;刘亚辉
    人民黄河. 2015, 1(7): 49-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现有的水利现代化绩效评价的现状和问题,从战略角度出发提出了水利现代化的战略绩效评价体系。创新运用平衡计分卡的理念和框架,以可持续开发、民生水利为战略导向,以水利现代化的综合效益为中心,构建水利现代化战略绩效评价框架和指标体系。以水利现代化规划和建设较为完善的广东省为例,使用结构方程的方法进行水利现代化战略绩效评价体系的实证分析,验证了水利现代化战略绩效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 赵梦龙;解阳阳;王义民
    人民黄河. 2015, 1(7): 55-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陕北地区水资源总量偏少,时空分布不均,属于资源性与工程性缺水地区。研究区域供水工程线路,旨在实现区域水资源统一调度和科学管理,充分挖掘已有水利工程的供水潜力,提高区域供水保障程度,改善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现状。首先采用比选法从施工条件、运行管理、供水安全、水质影响、技术难度5个方面对榆林市黄河近期供水工程线路方案进行综合分析;然后建立递阶层次结构,采用9级标度法得到B-A、C-B判别矩阵,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研究榆林市黄河近期供水方案。两种方法的评价结果均表明:由大泉引黄给米脂、子洲、绥德工业区供水线路为最优方案。
  • 高晓薇;邵薇薇;刘学欣;王利军
    人民黄河. 2015, 1(7): 59-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城镇化与工业化进程中农业用水保障问题,利用MannKendall非参数秩次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1997—2011年全国农业用水量、有效灌溉面积、每公顷用水量以及灌溉用水量等农业用水指标的变化,研究了农业用水量、总用水量、城镇化率等指标的整体变化及突变,构建了城镇化率、工农业产值与农业用水间的关系,发现全国农业用水量呈微弱减小趋势,其占总用水量的比例大幅下降,有效灌溉面积逐年上升,但每公顷用水量下降导致灌溉用水量基本稳定,城镇化率及工农业产值比例与农业用水占比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系统分析了城镇化与工业化进程中影响农业用水的主要因素,得出人口结构及产业结构调整导致非农业用水需求提升,灌溉用水需求下降;经济导向驱动种植结构调整,间接影响农业用水量;水源污染主要对农业用水水质产生影响,污水灌溉将会减少新鲜水的取用比例;资金投入和科技支撑影响农业用水保障能力。
  • 张院;寇文杰
    人民黄河. 2015, 1(7): 64-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位于永定河东岸某垃圾填埋场地下水监测井的实测数据为基础,利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中的超标法和聚类权法确定了水质评价指标的权重矩阵,结合相乘相加法、相乘取大法、取小相加法和取小取大法进行了权重与隶属度的模糊运算,与内梅罗指数评价法、单因子评价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利用超标法和聚类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值均具有合理性;模糊运算中相乘相加法和相乘取大法重复考虑了污染物的浓度,结果不甚合理;取小相加法和取小取大法去除了隶属度和权重指标中的重复因素,分别削弱和突出了极值的作用,结果较为合理。
  • 水环境与水生态
  • 黄勇;祁永前;张健健;保江
    人民黄河. 2015, 1(7): 68-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详细调查柴达木盆地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建立了地下水功能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地下水功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盆地内地下水可持续利用性强的区域为那棱格勒河、格尔木河及塔塔棱河三大流域的补给径流区,地下水系统处于良好可利用状况,地下水的生态功能或地质环境功能没有问题;其余各流域的山前补给径流区地下水可持续利用性为一般—较强,地下水的生态功能或地质环境功能已经发生一些问题或较严重问题;地下水可持续利用性较弱区分布于各流域排泄区绿洲带内;盆地中心区排泄区和各流域咸卤水分布区,地下水可持续利用性弱,地下水的生态功能或地质环境功能已经发生很严重的问题。
  • 黄金凤;夏军;宋云浩;毛能君
    人民黄河. 2015, 1(7): 72-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电工程生态环境影响分析评价内容包括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环境,评价方法大多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具体有RVA/IHA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费用效益分析法、模糊物元综合评价法等。通过对多种水电工程生态环境影响分析方法进行归纳,指出这些评价方法存在一定弊端: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数据的要求高,实现起来困难较大;生态环境影响分析所用的方法大多具有一定主观性,会导致评价结果因人而异,不能做到完全客观。
  • 邸飞艳;董新光;杨鹏年
    人民黄河. 2015, 1(7): 76-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2013年地下水水质监测数据,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对新疆焉耆县典型灌区地下水质量状况进行评价,并对地下水水质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地下水质量评价结果表明:区内Ⅰ、Ⅱ、Ⅲ、Ⅴ、Ⅳ类地下水分别占调查总数的0、25.0%、37.5%、0、37.5%,影响地下水质量的关键指标是总硬度、TDS、SO2-4、Cl-、氨氮。地下水水质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污染程度加剧的监测井占总数的70%以上,说明灌区地下水水质总体呈恶化趋势。指出地下水质量恶化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影响,应通过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控制农业污染源、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等措施遏制地下水水质不断恶化。
  • 曾妍妍;吴津蓉;周金龙;曹阿楠;李巧;高阳
    人民黄河. 2015, 1(7): 79-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对新疆和田地区2011年地下水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新疆和田地区地下水水质较差,影响地下水质量的天然化学组分主要为总硬度、SO2-4、Cl-、CODMn和氨氮等。根据2011年与2003年新疆和田地区地下水质量评价结果,进行该地区地下水污染评价,结果表明:2011年与2003年相比,质量等级变好、不变和变差的井点分别占调查总井数的14.3%、57.1%和28.6%。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分析了和田地区地下水质量较差及水质劣化的原因,并提出应防止集中开采区地下水超采、防止地下水受农业活动污染等合理开发利用该地区地下水的建议。
  • 郭维东;盛静;孙翠玲;张家阳;鲁薇;王琢珺
    人民黄河. 2015, 1(7): 82-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分析辽宁省多沙河流水库建设对水力过渡区生态环境的影响,选取大凌河流域的阎王鼻子水库、白石水库,辽河流域的闹德海水库、石佛寺水库,构建包括水文特征、地貌特征、流态特征、生态环境特征及社会服务功能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水库物理生境完整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多沙河流水库水力过渡区物理生境完整程度总体处于“一般”状态,水库生态系统遭到一定程度破坏,需采取措施进行恢复和保护。
  • 徐梦辰;刘加珍;陈永金
    人民黄河. 2015, 1(7): 85-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依据植物样地调查资料与土壤采样测定数据,运用时空替代法,将样地划分为退化早期阶段、退化中期阶段、退化晚期阶段,对不同退化阶段黄河三角洲湿地柽柳群落特征及水盐因子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退化早期阶段至退化晚期阶段,研究区内柽柳群落的盖度、密度与高度呈减小趋势,物种丰富度、均匀度和多样性也呈下降态势,柽柳死亡率直线上升,反映了黄河三角洲湿地柽柳群落严重退化;退化早期阶段土壤养分与盐分仍处于合理范围,至退化晚期阶段已严重超出柽柳生长的承受范围。柽柳群落退化主要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影响:自然因素方面,研究区土壤盐分逐年上升,土壤养分分布不均,生态环境恶化造成柽柳死亡与群落退化;人为因素方面,制盐业与水产养殖业迅速兴起,人们大面积砍伐柽柳,从而导致柽柳群落退化严重。
  • 水土保持
  • 韩芬;任烨;王彦辉;王安民;何艳;张俊明
    人民黄河. 2015, 1(7): 90-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2011年和2012年生长季甘肃省泾川县中沟小流域刺槐林地的穿透降雨观测资料,对不同地形/断面部位、不同坡向、不同坡位穿透雨的差异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研究期间的林外降雨总量为1 061.1 mm,穿透雨量占降雨量的百分比为73.0%~85.6%;对于单次降雨,刺槐林地穿透雨量与降雨量之间呈显著的三次多项式关系;地形/断面部位和坡向对穿透雨量的影响差异显著,而坡位的影响差异不显著,表现出流域空间尺度上林地穿透雨量的非均衡性。
  • 张志高;张宏亮;刘青利;李萍;常云霞
    人民黄河. 2015, 1(7): 95-1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河西走廊地区的戈壁滩、沙漠沙、河流和祁连山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系统的粒度分析,获得以下认识:①细粒沉积物粒度一般由多个组分叠加构成,表现为多组分粒度分布特征,表明其受控于搬运介质的性质、动力强度和搬运方式等因素;②沙漠沙、戈壁滩、河漫滩表层沉积物样品以及祁连山表土样品在中值粒径、偏度、分选性等粒度参数上差异明显,可明显区分,沿祁连山—河流(石羊河、黑河)—稳定戈壁滩—沙漠化戈壁滩—沙漠方向,中值粒径和分选系数逐步增大,偏度逐渐向负偏发展;③石羊河和黑河将物质从祁连山搬运至河漫滩,在洪水条件下形成广袤的洪积平原,这些平原在干旱化的条件下形成了戈壁滩和腾格里沙漠与巴丹吉林沙漠,河漫滩、洪积平原、沙漠的带状分布是近地面风对山前冲、洪积物质的风力分异的结果;在搬运过程中,河漫滩、洪积平原、沙漠虽然都可以作为粉尘源区,但这些亚区之间在空间上是有联系的,且在物质上具有继承性;在祁连山—河漫滩—戈壁滩沙漠搬运途径方向上,细粒物质逐渐被搬运迁移至黄土高原等地区,从而中值粒径和平均粒径逐渐增大;④西北地区包括巴丹吉林、腾格里等沙漠在内的戈壁、沙漠地区是重要的粉尘源区,包括冰川研磨作用、山体剥蚀作用、山前冲洪积作用等在内的“高山过程”,是产生大量粉土级物质的原因。
  • 工程勘测设计
  • 张宏博;厉超;解全一;郝伟
    人民黄河. 2015, 1(7): 101-1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得到土石坝黏土心墙在水作用下抗剪强度的衰减规律,依托济南卧虎山水库工程,通过模型分析和现场取样室内试验,研究了土石坝黏土心墙抗剪强度随含水率的衰减规律。研究建立了土石坝黏土心墙抗剪强度衰减的基本模型,推导了黏土抗剪强度的衰减公式,并分析了含水率和压实度对黏性土体抗剪强度参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①黏性土体的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影响其抗剪强度;②黏性土体抗剪强度衰减公式由强度参数的待定系数及其表达式构成,可分别通过室内击实试验求解;③压实度一定时,黏聚力随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且最大内摩擦角对应最优含水率;压实度的增大引起抗剪强度增大,但内摩擦角对抗剪强度的影响不显著。
  • 周伟;刘雪芹;唐秀成
    人民黄河. 2015, 1(7): 104-1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金湖泵站在水力设计中应用CFD仿真技术,通过优化灯泡贯流泵装置进、出水流道的型线来减少水力损失,优化设计效果得到了水泵装置模型试验的验证,预测的泵装置性能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灯泡贯流泵机组的支撑结构、叶片调节机构、主轴密封装置、轴承布置等主要设备的结构设计技术先进,保证了灯泡贯流泵机组的安全和可靠运行。金湖泵站在设备招标中采用与国内外生产厂家技术合作的模式,灯泡贯流泵机组的制作、安装非常顺利,机组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要求,为类似大型泵站机组选型、结构设计及机械制造提供了参考。
  • 李季寰;杨旭
    人民黄河. 2015, 1(7): 107-1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考虑关闭规律鲁棒性的情况下进行导叶关闭规律优化,绘制多个控制变量极值与折点位置的云图,通过云图的叠加可以清晰区分出考虑多种调节保证参数下的有利和不利的关闭规律域。折线导叶关闭规律虽然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优化调节保证参数,但在用数值模拟的方法为电站实际运行情况制定并优化关闭规律时,应使关闭规律具有较好的鲁棒性,特别是对于抽水蓄能电站,机组存在倒S等的过流特性使得其压力升高出现多峰性,常常需要设置延时等复杂的关闭规律,同时压力对关闭规律的变化特别敏感,从关闭规律域的角度来优化关闭规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未知因素可能引起的数值计算与实际运行之间存在差异的风险,考虑一定变动幅度的关闭规律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和安全性。
  • 叶永丰;杨光明
    人民黄河. 2015, 1(7): 110-1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后止水平面钢闸门顶梁、边梁同时承受水压力和其他承重结构传递的力,从而导致顶梁、边梁应力较大且复杂。为改善顶梁、边梁的受力状态,使闸门安全平稳运行,采用加设隔板的方式对闸门结构进行加固,可增大顶梁、边梁惯性矩,从而减小边梁、顶梁最大应力及最大变形。以某水利工程中的后止水平面钢闸门为例,通过ANSYS有限元进行校核分析,表明加固效果较为明显。对比加固前后顶梁、边梁的应力和变形量可知,加固后顶梁、边梁的应力和变形量比加固前皆减小,可见隔板加固方式改善了顶梁、边梁的受力状态,更有利于后止水闸门的安全运行。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通过加设隔板对顶梁、边梁进行结构加固的方法切实可行。
  • 焦文娟;侍克斌;张军;杨真
    人民黄河. 2015, 1(7): 113-1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圆中环沉沙排沙池是一种新型的二级泥沙处理设施。根据原有的与圆中环沉沙排沙池有关的基础理论和试验数据可知,环内泥沙沉降与环内流速成反比;因溢流堰越长,平均流速越小,故溢流堰长是圆中环沉沙排沙池有利于沉沙的重要原因。为减小环内平均流速,增加溢流堰长度,对原有的圆中环沉沙排沙池物理模型进行结构优化:将原有的光滑圆环溢流堰调整为迷宫堰,以增加溢流堰长度,减小环内水流流速,提高其沉沙效率。试验结果表明:迷宫堰式溢流堰长是原堰长的1.48倍,流速减小,有利于环内泥沙沉降。
  • 工程建设管理
  • 舒欢;曹艳辉
    人民黄河. 2015, 1(7): 117-1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相较于传统的单个水电站设置中控室的管理模式,集控水电站群管理模式能够节省人力成本,增加经营效益,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等。将PSR模型应用到安全管理评价中,通过分析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将某水电开发公司集控水电站群安全管理评价指标划分为安全制度、应急管理和安全文化氛围3类,并考虑到传统的安全管理现状评价方法容易导致信息缺失的特点,将二元语义群评价方法引入集控水电站群的安全管理评价中,结果表明:该水电开发公司的集控水电站的安全管理现状综合评价结果介于合格与比较好之间,且稍微偏向合格级别;该方法在实践中具有可操作性,能够相对简单有效地对集控模式下的各电站安全管理现状作出正确评价。
  • 黄诗渊;刘健;李书杰;邓增凯;曹智
    人民黄河. 2015, 1(7): 121-1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多级非均质边坡,采用基线校正的10 s水平加速度时程和竖向加速度时程作为地震输入条件,对坡面质点的位移、速度、加速度三量响应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双向耦合地震波的作用下,多级非均质土坡坡面质点的位移和速度随高程的增加而增大,坡体质点的最大水平动位移和最大竖向动位移均在坡顶出现峰值;引入PGA放大系数对坡面质点加速度进行描述,坡面质点的加速度放大系数随高程增加时而增大时而减小,在每一级土坡会发生律动现象;水平三量峰值与竖向三量峰值之比的大小顺序为位移>速度>加速度。
  • 刘吉永;朱颖放;王立军;孙清娟
    人民黄河. 2015, 1(7): 126-1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不同渠段膨胀岩土渠坡产生滑坡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不同的处理措施:膨胀岩土换填层的滑坡,采取换填层后增设排水系统进行处理;结构面作用下的滑坡,通过边坡稳定计算后,采取清除结构面以上的土体后进行回填保护措施;浅层干湿循环导致的滑坡,在边坡整体稳定的前提下,清除滑坡体后,采取换填保护措施,开挖后要尽快进行换填处理,尽量减少暴露的时间。
  • 李健晗
    人民黄河. 2015, 1(7): 129-1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石头河水电站扩容改造过程中遇到水力过渡过程问题,严重影响了水电站的运行安全及运行质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采用数值模拟技术和方法,在进行大量分析计算的基础上,对不同工况下导叶关闭方式进行了技术优化,给出了1#~3#机组优化后的导叶两段直线关闭的相关技术参数,提出了4#机组在4台机组全运行、1#~3#机组甩全负荷的工况下限制运行的建议。经技术优化后,整个水电站扩容改造达到了调节保证标准的要求,有效地解决了机组甩负荷时转速上升和蜗壳水压力上升的问题,提高了水电站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 周建军;彭浩;邓华
    人民黄河. 2015, 1(7): 133-1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深埋引水隧洞在通过高地温区域时,伴随着开挖卸荷—通风降温—通水运行的全过程,隧洞围岩将经历反复的温度-应力耦合作用,使得围岩的变形破坏更为复杂。对齐热哈塔尔水电站深埋引水隧洞高地温洞段进行三维数值分析,详细研究了围岩在经历开挖、两次降温以及内水压力共同作用的全过程变形特征,比选了衬砌设计方案。结果表明:温度对围岩径向深度5 m范围内影响很大,此范围内围岩在经历反复温度-应力耦合作用后,不仅位移明显增大,而且可能会加重岩体损伤程度,但一定的内水压力有利于围岩稳定;施做二次衬砌能控制围岩变形, 使原本隆起的拱脚变为下沉,但是仅通过增加二次衬砌厚度来抑制围岩变形和改善衬砌应力的作用是有限的。
  • 丁峰;邱象玉;刘月刚
    人民黄河. 2015, 1(7): 138-1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回转式格栅清污机的参数选择是否得当,对其他动力设备如水泵甚至泵站结构本身都可能造成重大影响。分析了回转式格栅清污机材质、过栅流速、安装角度、栅条净距、控制方式等选型设计要点,并结合北京某雨水泵站工程,验证了该选型设计方法的适用性。分析得出:泵站回转式格栅清污机的材质选取和泵站的使用功能、水质情况关系很大;过栅流速不大于允许过栅流速,即意味着设备的过流量满足要求;栅条净距的选择应充分考虑水头损失对水泵机组运行的影响;控制方式的选择应因地制宜,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和使用条件确定。
  • 灌溉排水
  • 何玉琛;聂俊坤;徐存东
    人民黄河. 2015, 1(7): 141-1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甘肃景电灌区盐碱地形成的直接诱因是大面积的粗放灌溉和低降雨高蒸发的气象条件,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灌区盐碱化土地面积呈逐年增大的趋势,土壤次生盐碱化程度不断加重,严重制约着灌区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分析土地盐碱化的成因和机理,提出采用农业、生物、化学及水利等综合技术措施的灌区盐碱地综合治理模式,并探索了灌区综合开发的对策。
  • 牛月;成一雄;景浩;刘彩花
    人民黄河. 2015, 1(7): 145-1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山西省世行贷款节水灌溉二期项目以真实节水为理念,采取工程、农艺和管理等综合节水措施,对灌区进行节水改造,同时在项目区开展基于控制蒸腾蒸发量的水权管理试点。针对项目特点,提出适合山西省的节水灌溉项目监测评价体系,以期为后续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及项目管理提供参考,并对其他行业利用世行贷款项目起到示范作用。2013年度项目监测评价结果表明:MIS数据滞后于实际工程完成量;完成投资主要用于水利建设、农业节水措施和项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