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5年, 第1卷, 第6期 
刊出日期:
  

  • 全选
    |
    水文泥沙
  • 王国安;刘红珍;李保国;李荣容宋伟华;王鹏
    人民黄河. 2015, 1(6): 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关于黄河1662年洪水,有大量的历史文献记载,但经多次调查均未发现其洪水痕迹。王涌泉认为该次洪水由台风暴雨形成,并以地方志记载的雨情为基础估算出陕县站1662年洪水的洪峰流量为47 600~58 600 m3/s,该估算结果因其太大而令人难以置信。本次研究认为该年洪水由典型的特大华西秋雨形成,遂以之为指导并以清代时任河道总督朱之锡所著《河防疏略》及有关县志记载的雨情、水情、灾情为基础,估算黄河1662年洪水陕县和花园口的洪峰流量分别为25 000 m3/s和28 000 m3/s,花园口流量超过10 000 m3/s的历时长达40多d,致使其超万洪量比以往规划设计采用的按万年一遇洪水所求的超万洪量大出约58%。以往对黄河特大洪水的分型,只考虑了发生在伏汛期的上大型、下大型和上下较大型这三种类型,没有考虑秋汛期洪水,根据本次对黄河1662年洪水的估算结果,认为黄河下游特大洪水的分型应增加华西秋雨造成的上大型洪水,使黄河下游洪水分型更为合理,并有助于促进黄河治河方略和防洪工程布局的完善,确保黄河长治久安。
  • 霍世青;温丽叶;刘吉峰;范国庆
    人民黄河. 2015, 1(6): 9-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2014年汛期黄河流域雨水情的主要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4年汛期黄河流域降水时空分布极不均匀:7—8月流域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少,中下游部分地区发生较严重旱情;9月出现华西秋雨天气,流域降水较常年异常偏多,上游兰州以上和中游渭河、伊洛河等区域相继发生秋汛洪水;10月流域大部分地区降水显著偏少。主要气象成因:7—8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弱,影响黄河流域的冷空气势力偏弱、偏北,使得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高温少雨;9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加强西伸,巴尔喀什湖至贝加尔湖之间的低压槽底部不断有冷空气东移南下进入黄河流域,形成了9月黄河流域降水异常偏多的形势;10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减弱东退,对黄河中下游降水不利;汛期在我国南海和西北太平洋台风生成和登陆的次数均较常年偏少且路径偏南、偏东,对黄河流域降水无明显影响。
  • 常晓辉;张雷;杨勇;郑军
    人民黄河. 2015, 1(6): 18-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低扰动深层取样器分别在三门峡和小浪底水库进行了取样性能试验,针对所取泥沙样品的扰动性问题,分别采用孔扩张理论和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对样品扰动性进行了分析,并开展了与常规环刀法取样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①基于孔扩张理论分析得到的淤积泥沙样品径向受扰动比例为14.2%~22.6%;②基于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得到的样品扰动结果是样品轴线径向没有受到扰动,垂向扰动比例为20%,样品下端约30%范围内边壁受到扰动;③深层取样器比环刀测得的泥沙湿密度平均增大率为12.68%,干密度平均增大率为13.45%。
  • 刘源;娄渊胜
    人民黄河. 2015, 1(6): 22-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关联规则中Apriori算法的性能瓶颈,提出了一种基于矩阵的NCM-Apriori算法。该算法通过仅对矩阵扫描一次和考虑矩阵每列权值而建立AE数组的方式,来获得频繁项集,从而有效降低数据库I/O操作系统开销、提高关联规则的挖掘效率,同时利用概率论的性质提高关联规则的生成效率。最后将此算法应用到影响水位流量关系因素的挖掘中,为防洪规划设计提供决策支持。
  • 何国桢;杜殿勖;曲少军
    人民黄河. 2015, 1(6): 25-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阐述了水流功率原理与输沙机理并导出其公式,结合黄河多沙的特点,认为:①以临界水流功率对应的临界流量与来沙系数临界值来协调水沙关系,可提高黄河下游河道输沙能力并多输沙入海;②在现状河道边界条件下,选择利津断面流量为2 200~3 200 m3/s作为临界水流功率对应的临界流量较为合适,判断下游河道冲淤基本平衡的临界值则取场次洪水来沙系数为0.018 kg·s/m6;③为增大下游河道输沙的水流功率,水库排沙期应尽量使利津站与花园口站平均流量之比大于0.85,并相机利用东平湖向黄河补水。
  • 李婕妤;陈志军;闫学勤
    人民黄河. 2015, 1(6): 29-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改善常规BP神经网络的性能,根据Nguyen-Widrow初始化规则对网络层的权值和阈值进行了初始化,利用黄金分割法对隐层节点数所在区间进行了寻优,并采用Levenberg-Marquardt优化算法改进了BP神经网络模型,然后利用经隐层单元优化的LM-BP网络模型对某流域的年径流量进行了预测检验。结果表明:经隐层单元优化的LM-BP网络收敛速度快;2001—2010年年径流量预测结果的相对误差均小于20%,合格率为100%。
  • 防洪治河
  • 袁敏洁;徐梓曜;江恩慧;郜国明
    人民黄河. 2015, 1(6): 32-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有效流量概念由Wolman与Miller于1960年提出,其后国外研究人员对这一概念进行了完善,成为塑造或维持河道基本形态和有效输沙的关键调控指标,并被拓展至河流生态系统研究中,广泛应用于欧洲、美洲、亚洲等众多国家的河流管理。我国目前在河流治理中仍采用平滩流量、造床流量、输沙流量等指标,这些指标及相关计算成果的不统一给工程实践带来了极大不便。总结国外对有效流量概念研究的主要进展、计算方法以及在水沙调控、生态调度等方面的应用效果,分析了将这一概念应用于黄河水资源管理的可行性。
  • 岳志春;马晓阳;张红武
    人民黄河. 2015, 1(6): 36-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依据黄河宁夏下河沿至青铜峡库尾段动床模型相似率完成模型设计,全面考虑悬移质及推移质泥沙运动进行了动床模型试验,对河床冲淤变形、丁坝局部冲刷深度、沿程水位、控导工程导溜情况及河型变化情况等进行模拟。通过该河段河道整治规划治导工程修建前后的方案试验,研究不同流量条件下的河势变化规律和规划治导线方案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应采取“工程导送为主,塞支、疏浚为辅”的整治方针,对治导线和工程布局进行调整。
  • 水资源
  • 励效杰
    人民黄河. 2015, 1(6): 40-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价是调节循环经济系统运行的重要手段,研究循环经济中水价形成机理对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伯特兰德模型研究了循环经济中水价的影响因素,认为水价和需求量由全社会需求、边际生产成本、价格敏感系数和替代系数等因素共同决定,并对各因素做了进一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水价体系、提高居民节水意识等政策建议。
  • 马艳;叶含春;吕喜凤;姚宝林
    人民黄河. 2015, 1(6): 43-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研制了一种新型非均相抑制剂,该抑制剂采用高级脂肪醇作为水分蒸发抑制剂的基材,并与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乳化剂和正丙醇进行复配。通过室内模拟试验分析了该抑制剂的抑制率与浓度、温度、覆膜时间等的关系。结果表明:与均相抑制剂对比,非均相抑制剂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较高的抗温度干扰能力及较佳的抑制水分蒸发效果。
  • 徐国涛;何桂莲;李文义;王昊
    人民黄河. 2015, 1(6): 46-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折算水量”水价模型,运用离散型变量极限基本理论,分析论证了工程规划、可研和定价阶段水价模型的合理性,构建了可分离变量的费用结转模型,并给出初步估算结果。研究表明,改进模型在计算大型调水工程沿程水价、有效分离损失水量造成的水价损失方面具有良好效果,对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执行水价制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也可供其他调水工程参考。
  • 李瑞杰;谭炳卿;桂昭;黄军
    人民黄河. 2015, 1(6): 49-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合理有效地进行水资源论证工作中取水累积影响分析,通过SMS软件建立RAM2水动力模型,运用幕景分析法原理建立幕景,对比分析各幕景边界条件下的模型运行结果,研究了蚌埠闸上取水对淮河干流水位的累积影响。结果表明,鲁台子上游用水户与研究区内的建设项目联合累积取水及规划水平年新增取水,将对淮河干流水位产生很大影响;幕景分析法与RAM2水动力学模型联合应用,可使取水累积影响的分析层次清晰,能够更为有效地辨别累积影响。
  • 水环境与水生态
  • 李英杰;张振文;王亚萍;张倩;张蓓
    人民黄河. 2015, 1(6): 53-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渭河典型断面水环境监测资料,对渭河关中段水污染状况、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十五”期间,中下游的咸阳铁桥和潼关吊桥两个断面COD、NH3-N严重超标,几乎完全丧失了河流生态功能;“十一五”以来,咸阳铁桥和潼关吊桥两个断面COD、NH3-N浓度明显下降,水质持续好转;NH3-N浓度与径流量关系密切,枯水期NH3-N浓度明显高于丰水期;与NH3-N浓度丰水期、枯水期差别较大不同,随着COD浓度的大幅降低,加之丰水期非点源污染物产生量大,丰水期、枯水期COD浓度无明显差别;渭河水污染的成因一是水资源短缺、水环境容量小,二是入河污染物量大。针对以渭河为代表的缺水重污染河流,提出水污染防治对策:控制工业污染来源,减少入河污染物量;完善城镇生活污水和农业污染源的收集、处理;保障河道生态基流,提高水环境容量;制定水环境治理战略。
  • 张铁坚;洪梅
    人民黄河. 2015, 1(6): 56-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多环芳烃是危害较大的一种水体污染物,以菲为特征污染物,利用纳污河流和地下水系统模拟装置,对其在河流与地下水补排关系变化时的迁移过程进行了研究,以探索纳污河流与地下水间多环芳烃的迁移变化规律。采用Sufer软件分析了菲在地层中的迁移变化情况,并计算了其迁移速度,结果表明:模拟纳污河水补给地下水时,菲迁移速度缓慢,污染物扩散范围小,水平迁移速度为1.33 cm/d;模拟清洁地下水向河流排泄时,菲的水平迁移速度为1.67 cm/d,并在河流附近发生了短暂富集。
  • 刘信勇;周风华;陈牧邦;刘春丽
    人民黄河. 2015, 1(6): 60-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海勃湾水库泥沙淤积严重,并随着水库的运行将逐渐形成高滩深槽型水库。为了应对海勃湾水库泥沙淤积对湖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在生态护岸建设方面,为使岸坡稳定和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海勃湾水库右岸采用格宾石笼防护方案,其优点是抗冲刷力和对不良地基的适应能力较强,同时为亲水植物的生长创造条件;在植物种类选择方面,应优先考虑大型水生植被,以便于管理和提高景观效果,对于植物群落,应进行搭配种植,以发挥其在美化环境、净化水质、抑制藻类生长等方面的作用。
  • 郭巨海;陆彦;侯庆志;陆永军;陈帅
    人民黄河. 2015, 1(6): 63-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寻求滩涂资源经济社会效益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平衡点,在综合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滩涂资源承载力的量化研究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围绕滩涂资源承载力的内涵,基于“驱动力-状态-影响-响应”框架模型,结合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指标权重并对各指标进行了标准化处理,进而提出滩涂资源承载力的综合评价方法。
  • 水土保持
  • 赵振亚;姬宝霖;宋小园;许可
    人民黄河. 2015, 1(6): 67-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将突变理论和模糊数学相结合产生的一种新方法——突变级数法,应用于黄土丘陵沟壑区树儿梁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评价中。针对评价效益偏高的问题,通过数值转化方法将其转化为绝对意义下的评价值。结果表明:①改进后的突变级数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所得结果基本一致,说明了此方法合理可行。与传统方法相比,改进后的突变级数法具有3个优点:一是不需要确定权重,只需要确定各指标的重要程度,减少了人为的主观性;二是计算量小,便于应用;三是模型应用相对简单,不需要理解特殊的内部机理。②大量淤地坝的建设等生态恢复响应措施的实施使生态环境得以改善,其中生态效益提升最为明显,生态效益评价得分由4提高到了79。③综合效益评价得分由10提高到了65,评价等级从差变为中。说明退耕还林(草)等治理措施的实施使树儿梁小流域坡面径流得到有效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土壤侵蚀,这些治理措施作为一种政策驱动力,同时也作为生态恢复响应措施,极大地促进了研究区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协同发展。
  • 许双堆;杨广;何新林;陈思;陈江春;王翠李小龙
    人民黄河. 2015, 1(6): 71-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干旱区典型荒漠植被梭梭、柽柳为研究对象,探讨在干旱条件下二者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并分析其光合、蒸腾的变化,结果表明:①梭梭6月的叶绿素a、b含量小于7月和8月的叶绿素含量,而柽柳的叶绿素含量7月>8月>6月,梭梭和柽柳的光能利用率都是6月最大;②梭梭、柽柳脯氨酸的积累量在8月最高,在同样的条件下柽柳脯氨酸的积累量大于梭梭的;③梭梭、柽柳丙二醛积累量在8月最高,柽柳丙二醛的积累量小于梭梭的;④梭梭7月的光合日变化趋势为双峰型,8月为多峰型,7月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略大于8月的,在14—16时出现午休现象,以15时为界,梭梭上午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略大于下午的;⑤柽柳7月和8月的光合日变化趋势可近似看成是双峰型,7月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都大于8月的,在14—16时出现午休现象,以15时为界,柽柳上午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略大于下午的,7月和8月柽柳的蒸腾速率大于梭梭的。
  • 工程勘测设计
  • 戴伟;沈长松;孙永明;戴劲
    人民黄河. 2015, 1(6): 75-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土石坝心墙拱效应是影响大坝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为了研究心墙拱效应的影响因素,采用ABAQUS软件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利用其二次开发平台,编写并调用邓肯-张EB模型子程序,将心墙坡度和干密度作为敏感参数,对某心墙堆石坝竣工期与蓄水期进行有限元静力计算,通过试算拟合得到变化干密度和变化变形模量的“等效关系”,分析了心墙坡度、干密度两个因素对心墙拱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心墙坡度和干密度可以有效减弱拱效应。
  • 苏卫强;李洪波;何力
    人民黄河. 2015, 1(6): 79-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很多电站采用单管单机共用调压井,特别是三管或者三管以上在调压井底部相汇,其结构特别复杂,水力条件也很复杂。结合漾洱水电站实例,通过4种工况的试验,对调压井在最低涌波情况下的水流流态、压力分布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阻抗式调压井底部四连通复杂水力耦合问题。结果表明:调压井底部岔洞布置合理,调压井与引水隧洞、压力钢管连接处水流流态良好,水流稳定、连续,说明采用的连接方式合理可行。
  • 邱春;刘承兰
    人民黄河. 2015, 1(6): 82-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非恒定流流量系数特点,采用RNG k-ε紊流模型结合动网格技术对某工程Y形宽尾墩表孔弧形闸门开启过程进行了三维动态数值模拟研究,根据过闸流量滞后的特点,将闸后水流分为滞后式、过渡式和平稳式3种流态。分析了闸门开启过程中水流流态及非恒定流流量系数与闸门开启速度和溢流堰顶水头的关系,指出非恒定流流量系数随闸门开启速度的加快及堰顶水头的降低而减小,并给出不同开启速度和堰顶水头情况下适于过渡式及平稳式水流的流量系数经验公式。部分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吻合良好,验证了数值方法的可靠性。
  • 王翔宇;陈昌平;郑艳娜;史宪莹
    人民黄河. 2015, 1(6): 86-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SPH方法(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一种变质量体积的SPH方法。通过对变质量体积区域粒子采用双重标记的方法,模拟了Poiseuille流的运动过程,并将模拟结果与Poiseuille流的级数解和传统SPH方法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采用变质量体积SPH方法得到的模拟结果更接近于级数解。该方法为模拟水流与小尺度构件的相互作用等复杂流固耦合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研究思路。
  • 赵月平
    人民黄河. 2015, 1(6): 91-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膨胀土胀缩等级的判别与分类是在膨胀土地区建设工程首要进行的工作,准确评价膨胀土所处的分类状态,可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合理的参数和科学依据。选取影响膨胀土评价的液限、胀缩总率、塑性指数、天然含水率、自由膨胀率等5个主要因素,依据膨胀土分类标准,采用随机插值生产40个标准样本构建膨胀土分类的分形插值模型,并根据最大似然分类原则计算各个指标的分维数;同时结合样本综合评价值与经验等级之间的关系分析建立分形插值评价模型。通过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简单、可靠,计算得到的每个样本具体得分值及等级优劣顺序合理,且精度可满足工程应用要求。
  • 杨孟;刘士霞;何佳龙;欧斌;朱茜
    人民黄河. 2015, 1(6): 95-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软土地基的特性及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复合地基设计相关理论,给出了水利工程中PC管桩复合地基设计特点及具体设计思路,结合实际案例,采用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桩-土”模型,通过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探究其应用机理,得出褥垫层最大沉降为8.2 cm、底板最大沉降为9.5 cm,说明褥垫层及底板可大大增加PC管桩实际承载能力,对桩体起到了保护及分担荷载的作用,突破了常规PC管桩复合地基过分依赖桩承担垂直荷载和水平荷载的传统思想。基于数值分析结果可看出,复合地基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为202 kPa,地基处理已达到要求,因此软体地基上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复合地基应用是可行的;褥垫层、管桩及周围地基土组成了一个复杂的多维应力场,各部件之间相互影响,其中褥垫层与管桩作为加固处理区,大大提升了周围土体的承载力,褥垫层有力调整了上部结构的荷载,使地基承载力得到了更大的扩充。
  • 余明东;钱波;何仕海
    人民黄河. 2015, 1(6): 99-1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黏性粗粒土压实特性的影响因素,采用自制大型击实仪对不同级配的黏性粗粒土进行不同击实功的击实试验。结果表明:粒径大于5 mm的砾石含量P5是影响黏性粗粒土最大干容重的重要因素,当P5的含量为40%~65%时能获得最佳压实效果;黏性粗粒土最优含水率与P5含量呈良好的线性相关关系,粗粒颗粒级配越差,颗粒越均匀,其表现的线性规律越明显;击实过程中,黏性粗粒土破碎率为30%~45%时,土样能获得最大干容重,而且土样级配越好,获得最大干容重所要求的粗粒含量降低率越小。
  • 刘刚;彭渊;吴文华;庞博慧
    人民黄河. 2015, 1(6): 102-1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深厚软基水闸的设计实践,利用ABAQUS建立了水闸、翼墙、钻孔灌注桩和地基共同作用的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研究了在填土影响下翼墙与水闸之间变形缝随时间的开展情况,并通过空箱岸墙工况的模拟计算,探讨了空箱岸墙控制翼墙变位的效果。数值分析表明,有限元模拟的变形缝发展过程与实际趋势基本相符。设置空箱岸墙过渡处理之后,水闸与翼墙之间的变形缝发展得到了明显的控制,合理的空箱岸墙宽度为0.8~1.0倍堤身高度。
  • 工程建设管理
  • 李君;曹永梅;黄金伟;刘伟
    人民黄河. 2015, 1(6): 106-1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验证田山泵站前池工程改造对改善流态的效果,运用三维紊流模拟技术,建立了泵站前池进水流态的三维湍流数学模型,对改造前后泵站前池水流流态进行了模拟,用现场实测结果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数值模拟流速值与现场测试值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数值模拟的流速分布与现场测试的流速分布基本一致,能较好地模拟泵站前池水流流态,为泵站安全运行管理提供参考;在前池增设稳流、整流设施后,前池流态得到明显改善。
  • 郭金龙;王瑞红;汤天彩
    人民黄河. 2015, 1(6): 109-1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卸荷理论,采用岩土差分软件FLAC分析高埋深作用下不同片理角度岩体对开挖洞室变形的影响。不同片理角度下隧洞模型水平向、竖直向位移以及塑性区对比可以看出,卸荷作用下片理角度对隧洞稳定性影响较大。随着岩石片理角度的增大,隧洞水平方向位移逐渐增大,隧洞周围关键点竖直向位移先增大后减小,当岩石片理角度为40°~60°时,竖直向位移量最小;隧洞周围的岩体塑性区在洞轴两侧大致呈X形分布,塑性区方向、大小及位置与片理角度关系密切;当岩体承受同样的荷载作用时,岩体节理方向与隧洞夹角的变化使得隧洞周围的变形差异较大,在实际工程中应注意岩石片理特性对工程开挖的影响。
  • 王平
    人民黄河. 2015, 1(6): 113-1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使用《水利工程水利计算规范》(SL 104—95)编制灌溉结合发电水库综合调度图的过程中,对初步计算结果进行反复检验和修改后仍难以准确符合设计要求。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改进限制灌溉线、灌溉防破坏线的计算方法,协调了限制灌溉区、保证灌溉区、灌溉发电共同保证区之间的关系,统一了年调节与多年调节水库调度图的计算方法,并用系列年代替了典型年。结果表明:采用改进方法计算和编制的综合调度图可以一次性通过检验,无需进行修改;按改进方法编制的调度图进行长系列径流调节计算,可以准确地符合灌溉和发电的各种设计要求,提高时历法编制综合调度图的理论合理性和实用价值。
  • 马艳丽;董振玉;杨帆
    人民黄河. 2015, 1(6): 118-1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决水轮机的磨蚀问题,对魏家堡水电站水轮机在两个不同运行时期的磨蚀状况及成因进行了分析,采取了渠首加闸加坝工程、优化水轮机转轮和导叶的水力设计、采用超高分子聚乙烯抗磨板、高速火焰喷涂SXH70抗磨蚀表面防护材料以及导叶、接力器、转轮修型设计的扩容改造等一系列综合措施,有效地减少了过机泥沙含量,改善了水轮机的磨蚀状况,提高了水轮机的工作效率和电站的发电效益,同时使机组长期稳定在高效率区运行,提高了机组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 黄建文;黄琴;石春;肖稀
    人民黄河. 2015, 1(6): 122-1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电工程的建设一般投资大、周期长,受自然环境、技术手段和市场波动等内外部不确定因素影响较大,所以成本变动可能性很大。总承包商要避免成本风险带来的不利影响就必须了解项目成本变动的影响因素并采取有效措施。系统动力学通过动态分析和反馈来帮助决策者理解复杂系统的结构和特点。本文提出了运用系统动力学进行总承包成本风险识别的基本思路,从风险模型结构要素及作用机理方面进行了论述,运用Vensim PLE软件绘出风险结构图,建立了风险识别模型,揭示了风险因素及其内在联系,对成本风险进行反馈识别,从而降低项目成本中威胁的负面影响,提高总承包商对建设项目的管理水平。
  • 韩琳琳;谭龙;蒋小权
    人民黄河. 2015, 1(6): 126-1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离子土壤固化剂(ISS)对南阳强膨胀土进行改良试验研究。依据不同配比改性土的液塑限和自由膨胀率试验结果,选定ISS溶液改良该膨胀土的最优配合比为1∶300, 对膨胀土改性前后的脱湿和吸湿过程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脱湿试验中,ISS能够较好地抑制膨胀土的垂直收缩,但不能抑制膨胀土的水平收缩;在吸湿试验中,吸湿膨胀稳定时,素土的膨胀增幅为1.72 mm,ISS改性土的膨胀增幅为1.36 mm,ISS能够较好地抑制膨胀土的膨胀性;在抗剪强度试验中,ISS能够增大膨胀土的黏聚力和内摩擦角,改变率分别达59.33%和4.96%,使其工程性质得到较好的改良。
  • 王兴霞;黄建文;黄曼丽
    人民黄河. 2015, 1(6): 131-1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卸荷作用将导致岩体的力学参数劣化,卸荷过程中岩体的力学参数是动态变化的。针对宜昌地区的砂岩进行了三轴加卸荷试验,研究升轴压卸围压条件下岩样变形模量的弱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卸围压过程中,岩样变形模量随围压的降低而加速减小;卸荷程度越高,相同围压卸荷量引起的变形模量减小比例越高,其弱化规律可定量分析;当岩样发生卸荷破坏后,岩样变形模量减小至三轴压缩破坏变形模量的24%~49%;卸荷速率对试验结果有明显影响,当初始围压值相同时,卸荷速率越大,相同围压卸荷量引起的岩样变形模量劣化程度越高;卸荷过程中岩样变形模量与围压卸荷量的关系曲线可用多项式很好地拟合。
  • 张宏伟;张敏
    人民黄河. 2015, 1(6): 135-1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Abaqus有限元软件求解边坡位移场对边坡形态敏感度的方法,求解分析了两级阶梯型均质土坡在坡顶受40 kPa均布荷载作用下,土坡位移场对一、二级边坡坡度变化与平台高度、宽度变化敏感度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两级阶梯型均质土坡水平位移场与竖向位移场对二级边坡坡度最敏感位置分别位于二级边坡潜在滑移体下部与边坡坡顶后方附近;对一级边坡坡度较敏感位置分别位于边坡平台后方附近、一级边坡潜在滑坡体下部与一级边坡潜在滑移体顶部、边坡坡顶后方;对边坡平台高度较敏感位置分别位于一、二级边坡潜在滑移体下部与边坡平台下方、一级边坡坡面附近;对边坡平台宽度较敏感位置分别位于二级边坡潜在滑移体下部与边坡坡肩附近。归一化敏感度显示在4个边坡形态因素中,边坡平台高度对边坡位移场影响最大,一级边坡坡度对其影响最小。
  • 灌溉排水
  • 王亚妮;罗纨;贾忠华;唐双成;李山;武迪;赵苗苗
    人民黄河. 2015, 1(6): 139-1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灌区排水系统是输出化肥、农药等农业非点源污染物的主要通道。了解排水系统布置与管理对农田氮素运移的影响,对提高作物产量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一组灌区排水稻田地下水氮素浓度变化的实测资料,应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研究田间不同深度地下水中氮素浓度受灌排水系统布置以及水位调控的影响,分析排水稻田地下水中氮素的分布规律。结果显示:两种排水条件下,生长季内田间0.3 m和1.4 m深处地下水中NO-3-N浓度的平均值均随着水稻生长而逐渐减小;常规排水稻田中,0.3 m深处的NO-3-N空间相关性比1.4 m深处强;控制排水使得随机因素对1.4 m深处NO-3-N的空间变异性影响减小;NO-3-N和 NH+4-N浓度分布并没有随灌排系统布置呈现出有规律的变化。
  • 崔恩贵
    人民黄河. 2015, 1(6): 145-1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河冲积平原区在玉米生育期内旱涝灾害时有发生,为更好地解决农业生产中的灌溉排水问题,利用水量平衡原理,综合考虑玉米根系土壤水分变化情况,结合历史气象资料和天气预测模型,采用农田灌排管理和玉米生长模型相结合、硬件与软件相嵌合的方式,开发了玉米灌排决策支持系统,介绍了系统的原理、结构、功能、基本结构模块设计和灌排管理决策步骤。利用人民胜利渠灌区2010—2012年夏玉米试验资料进行了初步验证,结果表明:模型预测的土壤水分状况与实测值基本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