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5年, 第1卷, 第2期 
刊出日期:
  

  • 全选
    |
    水文泥沙
  • 江恩慧;曹永涛;董其华;郜国明;李军华;蒋思奇
    人民黄河. 2015, 1(2): 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河多沙给两岸人民带来了严重的洪水灾害,因此黄河的治理措施多基于泥沙的灾害性。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黄河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加之黄土高原地区特殊的地理地貌特征等因素,未来黄河仍将是一条少水多沙河流。经过长期的治黄实践,人们逐渐认识到黄河泥沙的资源属性,其在黄河防洪安全、放淤改土与生态重建、河口造陆及湿地水生态维持、建筑材料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利用潜力。研究发现,黄河下游的河道淤积泥沙主要来自少数几场高含沙洪水;水库在拦截黄河泥沙的同时,也对泥沙级配进行了自动分选,为泥沙分类利用创造了条件。利用水库拦减高含沙洪水,不仅可减少下游河道淤积和滩区淹没损失,还为泥沙资源的集中利用创造了前提条件,具有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同时,树立充分发挥水库的拦沙作用与泥沙资源集中利用有机结合的新理念,不仅能使水库持续发挥其拦沙减淤效益,也将更彰显黄河泥沙资源集中利用的长远效应。为此,必须从政策和管理层面建立良性运行机制,加强舆论宣传, 吸引社会资金和广大群众主动参与黄河泥沙资源利用工作,实现黄河的长治久安。
  • 吴泽宁;高申;管新建;曹建成
    人民黄河. 2015, 1(2): 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资源短缺制约着中原城市群的协调发展和城市群总体功能的发挥。为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采用水资源承载GDP总量和人均GDP表征城市群的水资源承载能力,采用系统的思想,把中原城市群作为一个完整系统,遵循系统内水资源共享的原则,从供水结构调整、水资源高效利用、经济结构调整和人口分布调整四个方面构建调控方案。基于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分析各调控措施对提高中原城市群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效果。结果表明:调整各城市黄河引水指标及南水北调中线引水指标、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第二和第三产业比重、改变各城市人口分布,都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城市群的水资源承载能力;采用各项调控措施时,水资源承载的经济总规模为35 216.1亿元、人均GDP为77 356元,超过规划的2020水平年中原城市群经济发展规模。
  • 赵文秀;张晓丽;李国会
    人民黄河. 2015, 1(2): 1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我国南方某河流1965—1999年每年7月的实测流量资料,首先采用随机森林模型筛选预报因子,之后利用筛选的预报因子作为RBF神经网络的输入层,利用RBF神经网络对2000—2008年每年7月的流量进行了“滚动式”预报,并与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随机森林模型能有效地筛选影响因子,利用这些因子采用RBF神经网络进行径流预报的相对误差均在10%以内,拟合效果很好;“滚动式”长期径流预报结果相对误差的绝对值均在20%以内。
  • 冯峰;靳晓颖;董国涛
    人民黄河. 2015, 1(2): 13-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黄河流域典型区域的实际ET(蒸散发量)计算问题,基于SWAT分布式水文模型,提出了相应的计算方法,对所需资料、数据处理和方法验证进行了设计,以黄河流域鄂尔多斯地区为研究实例,通过计算和分析可知,该区域1990—1999年平均降水量为268 mm,区域实际ET有天然ET(由陆地ET和水域ET构成)、耕地ET、城乡居工地ET组成,其中平均天然ET为246 mm,耕地ET为133 mm,城乡居工地ET为0.547 mm。1990—1999年,鄂尔多斯地区平均实际ET为379.5 mm。对区域实际ET计算方法的研究和验证,可为进一步探索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模式奠定基础。
  • 卢娜
    人民黄河. 2015, 1(2): 16-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MODIS标准数据产品中的MCD12Q1数据集对柴达木盆地2001—2012年的冰川面积进行提取、统计、分析,并结合夏季平均气温、年降水量等气象资料分析冰川面积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冰川面积总体呈增大趋势,平均增速为85 km2/a;各流域冰川面积也呈增大趋势,那棱郭勒乌图美仁区增大趋势最为明显,平均增速为35 km2/a;茫崖和小灶火气象站的夏季平均气温呈略降低趋势,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这是冰川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
  • 凌虹霞;王新军;王永强;钟德钰;张红武
    人民黄河. 2015, 1(2): 19-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黄河宁夏河段下河沿、青铜峡、石嘴山3个水文站近60 a来实测水文泥沙资料的分析,运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黄河宁夏河段水沙变化特性以及河道冲淤情况,尤其是龙羊峡、刘家峡水库投入运行后所带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从输沙率与流量、汛期和非汛期输沙量与水量的关系探索了维持青铜峡—石嘴山段河道冲淤平衡的临界来沙系数和分粒径临界来沙系数。结果表明:(1)龙刘水库联调对宁夏河段来水来沙量影响较大,以下河沿站为例,来水量与来沙量呈减少趋势,且减少主要发生在汛期,输沙量减幅大于来水量减幅;青铜峡—石嘴山段汛期临界来沙系数为0.002 36 kg·s/m6;粗、中、细沙的临界来沙系数不同,其中细沙的临界来沙系数最大,中沙和粗沙的相近。
  • 贺焕林
    人民黄河. 2015, 1(2): 24-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压力式长期自记水位计存在的可靠性低、稳定性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温度补偿理论的解决方法,设计了能有效传递压力信号、隔水、运行可靠的传感器隔离防护罩,制作了固态压阻传感器放大补偿电路,该电路极大地减小了零点温度漂移和灵敏度温度漂移。实际应用情况表明:该水位计记录可靠,线性度优于1‰,误差小于1 cm,具有结构简单、性能可靠、整机功耗小、可全程跟踪记录水位数据等优点。
  • 张梦泽;刘远洪;王苓如;王思琪;王文民
    人民黄河. 2015, 1(2): 26-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糙率是河道水动力模型的重要参数,在模型中敏感性高,但其在实际工作中难以准确测定。量子行为粒子群算法(QPSO)是粒子群算法的发展,相对于粒子群算法,在全局收敛和收敛率上有很大提高。将量子行为粒子群优化算法与一维河道水动力模型耦合,建立河道糙率反演模型,并在淮河干流蚌埠到花园咀河段进行了模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与其他糙率反演算法相比,该算法具有理论简单、参数少、易于编程实现、通用性强等优点。
  • 田剑浩;牟献友;王祚;李春江;任致贤;陈艳梅
    人民黄河. 2015, 1(2): 3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黄河内蒙古段河水高含沙问题,通过改变多级斜板水沙分离装置中的斜板间距,探讨了不同流量、不同浓度浑水下斜板间距对泥沙分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级和第二级分沙装置中斜板间距越小,水沙分离效果越好;第三级分离装置的斜板间距减小到2 mm时,其对提高水沙分离率的影响不明显,而且会导致泥沙淤积,不利于排沙。同时分析了不同流量下斜板间距对排沙孔分离出的泥沙中值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流量下,排沙孔泥沙颗粒粒径随斜板间距的增大而增大。
  • 李佳秀;徐长春;王晓;高沈瞳;赵杰
    人民黄河. 2015, 1(2): 33-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新疆1960—2011年的日降水量数据,选取持续干燥指数、持续湿润指数、年总降水量、强降水天数、强降水量、1 d最大降水量、5 d最大降水量和普通日降水强度8个极端降水指标,采用线性倾向率、Mann-Kendall突变检验及主成分分析法研究新疆极端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演变趋势。结果表明:时间变化上,新疆极端降水的持续湿润指数均呈上升趋势,持续干燥指数呈下降趋势,表明新疆降水量总体呈增加趋势;空间变化上,南疆、北疆极端降水指标的年际变化表现出明显差异,北疆湿润指数大、年际变化率大,南疆湿润指数小、年际变化率小;极端降水指标基本上在1986年、1987年发生突变,各指标突变前后的变化率存在明显差异;时间上的主成分分析表明降水量整体增加,干燥程度下降;空间上的主成分分析表明,北疆降水量多于南疆,南疆较北疆干旱。
  • 李平;刘红梅;胡富城
    人民黄河. 2015, 1(2): 38-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黄河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的供试样品,在内径30 cm、高280 cm、厚0.7 mm的试验桶内进行了高含沙悬浮液静态沉降试验,探讨了不同浓度悬浮液的沉降规律。结果表明:①随着深度的增加,含沙量的减幅不断缩小,含沙量与深度呈指数相关关系;②初始含沙量越大,沉降历时越长,下层泥沙对上层沉降的影响愈强烈。
  • 防洪治河
  • 哈佳;周风华;陈峰;王鹏
    人民黄河. 2015, 1(2): 40-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验证以往黄河宁夏河段工程设计中丁坝设计冲刷深度取值的正确性,对2013年完成的水下根石探测成果进行分析,并对比传统的经验公式计算结果,证明丁坝设计冲刷深度仁存渡以上河段取9 m、仁存渡以下河段取14 m符合宁夏河段实际情况,可以作为设计值采用。
  • 宗虎城;江恩慧;赵连军;张晓雪
    人民黄河. 2015, 1(2): 45-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河下游河道滩地横比降较大,大洪水时漫滩行洪,滩槽水沙交换剧烈,考虑滩地横比降的影响既符合实际又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漫滩水流流速是研究河流横断面形态调整的重要水力参数,目前对其二维解析解的研究均未考虑滩地横比降的影响。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推导出考虑滩地横比降影响的漫滩水流运动方程,拟合无因次横向涡黏性系数计算公式,求解滩地垂线平均流速横向分布的解析解,并利用实测资料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该解析解可以用来计算滩地垂线平均流速横向分布。
  • 水资源
  • 何慧爽
    人民黄河. 2015, 1(2): 50-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1999—2012年《河南省水资源公报》及《河南统计年鉴》中各种类型用水和经济社会指标数据,对河南省用水结构及效益演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信息熵和灰色关联方法对河南省用水结构演变和驱动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用水结构信息熵和均衡度皆在波动中趋于上升,说明其用水结构趋于均衡方向发展;用水结构演变驱动因子的灰色关联分析反映了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其农业发展方式、农业节水灌溉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化等社会经济发展对用水结构演变影响较大。
  • 许卉;陆兆华
    人民黄河. 2015, 1(2): 54-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黄河三角洲北海新区自然地理环境和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了该区地下水的化学组成特征和地下水水质特征,指出黄河三角洲北海新区地下水受海侵的影响较大,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以氯化物型水为主,深层地下水总硬度普遍较高。浅层地下水补给充分,深层地下水开发利用少,但卤水过度开发导致天然卤水地下水位下降。受工农业生产带来的污染等因素的影响,浅层地下水质量较差,可服务于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的数量很少。基于区内地下水资源现状与分布特征,对区内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和措施。
  • 孙甜;董增川;苏明珍
    人民黄河. 2015, 1(2): 59-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结合陕西省渭河流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对其水资源优化管理进行研究。通过分析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及生态环境形势,以定额法为基础对2020年流域的生活、生产和生态需水进行了预测。根据系统概化图和配水目标,综合考虑水资源配置中的生态指标、社会指标和经济指标,建立了面向生态的水资源合理配置模型。将混沌优化算法与遗传算法相结合对模型进行求解,结果表明:陕西省渭河流域2020年75%保证率下的缺水率为18.1%。
  • 周荣敏;雷延峰;申海兵
    人民黄河. 2015, 1(2): 64-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蚁群生成树算法搜索了有34个节点的连接图的生成树,并采用正交设计法和均匀设计法进行了参数优化配置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参数较多的蚁群算法,应用正交设计法和均匀设计法进行参数优化配置是一种可行且有效的途径,可有效提高蚁群算法的收敛速度,在求解精度上也有一定优势;充分发挥人类智能与仿生物智能的各自优势是克服单纯靠智能优化方法随机搜索缺点的关键;当蚂蚁数目为100、信息素相对重要性因素为0.3、信息素衰减系数为3.6、信息素挥发系数为0.4、信息素增加强度系数为14时,蚁群生成树算法效果最佳。
  • 杨丽英;李宁博;许新宜
    人民黄河. 2015, 1(2): 68-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已颁布的晋江下游分水方案,对晋江上游水量分配的研究思路与研究重点进行分析与探讨,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权责利相统一、公平兼顾效率作为分水的基本原则,将流域地表水资源总量作为分配对象,提出了以存量体现公平、增量体现效率的水量分配思路,构建晋江全流域的水量分配方案。以流域水量分配方案作为基础和保障,引入流域上下游生态环境保护补偿机制,其中补偿额度通过修正后的流域上游各区域的水资源生态服务价值确定,资金分摊和分配主要以上游各区水资源贡献率和下游各区域分水比例为依据。通过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和生态环境保护补偿机制有机结合,提出一种新的流域水资源管理模式。
  • 水环境与水生态
  • 陈龙;曾维华;吴昊
    人民黄河. 2015, 1(2): 72-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季节性河流流量具有周期性变化的特点,采用季节性污水排放计划(SDP)的季节划分方法,提出季节性河流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以渭河干流关中段为例,将一年划分为旱雨两季,利用一维水质模型计算8个季节划分方案和1个对照方案在50%、75%和90%保证率下的水环境容量。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保证率下,分季节计算的渭河干流关中段COD和NH3-N环境容量分别是传统环境容量计算方法的1.17~1.59倍和1.25~1.79倍,表明分季节计算的河流水环境容量明显大于以年为单位计算的河流水环境容量。
  • 陈继光;董承秀
    人民黄河. 2015, 1(2): 75-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以往灰色白化权函数评估主要通过测定指标灰聚类系数判定被评价对象的优劣强弱,进行等级识别评价,将中心点三角白化权函数的灰色评估引入到水质综合评价中,并进一步扩展灰色三角白化权函数计算方法,完成多评价对象的准确等级定位及比较排序。将该方法应用于山东省聊城市东昌湖21孔桥水质评价中,实例计算表明:5月份东昌湖21孔桥的水质属于Ⅱ类,湖水水质满足景观娱乐和工业供水要求,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该方法应用于水环境质量评价中是有效、可行的。
  • 白乌云;塔娜
    人民黄河. 2015, 1(2): 78-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明黄河内蒙古段沉积物中砷含量及形态分布特征,采集黄河内蒙古段干流柱状沉积物,采用HNO4-H2SO4-HClO4法消解沉积物样品,提取沉积物中吸附型砷(A-As)、铝型砷(Al-As)、铁型砷(Fe-As)、钙型砷(Ca-As)、包蔽型砷(O-As)5种形态砷,并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砷含量。结果表明:黄河内蒙古段干流柱状沉积物中砷含量为7.123~16.661 mg/kg,平均为9.292 mg/kg;从整体上看,左岸沉积物砷含量高于右岸,随深度增加砷含量呈下降趋势,从上游至下游砷含量在黑柳子段出现高值;黄河内蒙古段沉积物中砷以Ca-As为主,O-As次之;随着深度的增加,总体上,Ca-As含量略有升高,A-As和O-As含量有所下降,Al-As和Fe-As含量基本不变。
  • 王翠翠;曹冉;程伟;刘湘南;王文杰;刘晓曼;张云飞
    人民黄河. 2015, 1(2): 81-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黄河流域水体岸边带为研究区,根据黄河流域水体岸边带生态系统的特点,从生态结构、生态功能和生态压力三方面对2000—2010年黄河流域水体岸边带生态健康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0年黄河流域水体岸边带生态健康综合指数由41.89提升为44.52,健康状况呈改善趋势,但总体健康状况为一般;黄河上游健康状况好于下游,黄河源区健康状况最好,黄河下游小浪底至花园口干流区间、金堤河和天然文岩渠以及花园口以下干流区间健康状况最差。最后基于黄河流域水体岸边带生态健康状况,提出应加强水体岸边带植被的保护,开展植树造林,采用生态护堤等生态保护措施。
  • 张晶尧;徐明德;张君杰;郭媛
    人民黄河. 2015, 1(2): 85-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考虑河流致黑致臭成因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以及干旱地区河流黑臭成因的复杂性,应用熵权赋权法确定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建立基于熵权的物元可拓模型进行干旱地区河流黑臭评价。以具有代表性的丹河晋城河段为研究对象,设置赵庄、东焦河水库出口、高平河西、任庄水库、白水河5个监测断面,对其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水质进行现场监测,选取BOD、COD、NH3-N、Mn、DO、CH、Fe、P为评价指标进行河流黑臭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较好,预测精度较高。
  • 水土保持
  • 马红斌;李晶晶;何兴照;刘晓燕;王富贵
    人民黄河. 2015, 1(2): 89-9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平梯田是黄土高原地区发展水土保持高效农业的重要措施之一,具有农业增效、生态修复的双重功能。基于资源三号卫星遥感影像和实地调查数据,分析了2012年黄土高原地区梯田现状:规模、分布、质量、利用方式及其减沙作用。结果表明:截至2012年底,黄土高原地区现有水平梯田371.29万hm2,主要分布在甘肃省黄河流域及其邻近地区、山西省河龙间支流流域,这些区域水平梯田面积占黄土高原梯田总面积的54.3%;渭河、泾河、祖厉河流域梯田质量等级较高且多以农耕为主,河龙间梯田多为4~6 m的窄条梯田,质量较低,梯田退耕现象普遍存在;未来甘肃省黄河流域梯田建设应以旧梯田改造为主,新建梯田发展空间为新增5%~15%,河龙间发展潜力为新增25%;基于梯田减沙的计算方法,现有水平梯田潼关以上地区减沙能力约为5亿t。
  • 禹娟红;包振国;王秉忠;刘玲玲;车树理
    人民黄河. 2015, 1(2): 94-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对定西市巉口林业试验场3种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云杉林、杨树林、混交林)和不同恢复阶段的土壤主要理化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种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含水量表现为混交林>杨树林>云杉林;有机质、总氮、总磷含量为混交林>云杉林>杨树林;pH值为杨树林>云杉林>混交林。云杉林和混交林的土壤含水量随恢复时间的延长呈先上升后降低趋势,恢复30 a的土壤含水量最高;杨树林土壤含水量随恢复时间的延长逐渐上升。混交林土壤有机质、总氮、总磷含量在前15 a明显增加,15 a后基本趋于稳定;云杉林的三者含量在前30 a逐渐上升,30 a后下降;杨树林土壤有机质、总氮、总磷含量均略有下降。土壤pH值随恢复时间的延长均略呈下降趋势。巉口林场的杨树林土壤有机质、总氮、总磷含量均处于最低水平,且随恢复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混交林具有较强的蓄水保水能力,大大改善了土壤环境质量,较适合该区域生态恢复重建。
  • 工程勘测设计
  • 万伟锋;王泉伟;邹剑峰;苗旺
    人民黄河. 2015, 1(2): 99-1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东庄水库坝址库首2.7 km碳酸盐岩库段渗漏问题是制约东庄水库建设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也是多方研究和争论的焦点。在回顾历次勘察和研究阶段关于岩溶渗漏问题的成果和认识的基础上,结合2010年以来开展的勘测工作和最新研究成果,对东庄水库岩溶渗漏密切相关的地下水径流场、筛珠洞泉水、深岩溶发育和悬托河等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综合勘察与研究表明,东庄坝址具备成库建坝条件,经防渗处理后,水库岩溶渗漏问题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不会发生大的渗漏问题。
  • 郑文慧;李永业;孙西欢;阎庆绂
    人民黄河. 2015, 1(2): 104-1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结合实际工程,对敷设在水库集水区内集渗廊道的一部分进行1∶1的模型试验测试,得到了该工程条件下,廊道内渗滤体在不同工作水头时单位面积的渗流量和廊道的总集水流量,并计算出不同工作水头下渗滤体的渗透系数。在此基础上,对滤体垂直放置及水平放置的渗流能力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集水廊道的集水流量与廊道内滤体的特性和尺寸有关,在建造廊道前应先行选择;廊道的集水流量在不同工作水头下是不一样的,设计时应与水库运行和防洪要求相协调;在渗滤体的渗透系数一定时,廊道内渗滤体的面积越大廊道的集水流量越大,工作水头越高廊道的集水流量也越大;在水流条件相同时,同一渗滤体水平放置和垂直放置的集水流量是有差别的,渗透系数不相同,设计不同体形的廊道时应加以注意。
  • 李现宾
    人民黄河. 2015, 1(2): 107-1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建立易于理解和应用的围岩稳定性分类模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围岩样本数据进行降维处理,以Logistic模型来描述围岩稳定性影响因素与围岩稳定性之间的经验关系。选取影响围岩分类的5个主要因素,根据分类标准,采用在每级标准中随机内插的方法,得到100个标准样本,用于建立PCA-Logistic模型。分析结果显示,PCA-Logistic模型拟合效果良好,对工程实例的预测结果同投影寻踪模型和分形-插值模型完全一致,表明该模型在围岩稳定性评价中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 王月;李龙国;李乃稳;刘超
    人民黄河. 2015, 1(2): 111-1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宽尾墩、窄缝挑坎收缩式消能工应用于高拱坝表孔、深孔后,可获得多股窄长射流交错入射水垫塘,实现高拱坝坝身下泄多股水流无碰撞消能。但各股窄长水流间的间距如何影响其消能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采用模型试验的方法在1∶400水工模型上,研究了射流水股间横向间距对水垫塘水力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窄长射流横向间距的减小,射流相互干扰掺混,冲击动压的压力峰形态由多峰合并为单峰,冲击动压值增大;冲击动压值随上游水深的增加而增大,随下游水深的增加而减小。
  • 王锐;李飞;李永业;孙西欢
    人民黄河. 2015, 1(2): 116-1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现代绿色农业的发展和物流产业链的变革,新型农产品运输方式受到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针对传统运输方式的缺陷,设计了一种与有压管道配套使用的新型农产品管道车。为了研究该新型农产品管道车的运动性状,分别以雷诺数、车荷重为控制因子研究试验段内该新型农产品管道车的速度变化,对比各测试断面压力水头分析试验段内的压力变化。运用正交试验数据分析,以相对于流速较快的管道车运行速度、较小的压力损失和较重的输送荷载为目标,采用多指标试验设计分析方法建立了综合评分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该管道车在管道内的运动是非匀速的,受此影响,管内液体运动也是非定常的。综合评分模型得出该管道车结构参数对输送性能的变化规律和综合性能最高的指标参数组合,可为该新型农产品管道车研究方案的设计和结构参数的优化提供参考。
  • 向新益
    人民黄河. 2015, 1(2): 119-1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灵活运用ANSYS/FLAC3D等软件构建含有非贯穿性节理岩体的圆柱体试件。通过对比分析含单一结构面岩石的单轴压缩数值试验结果与已有研究成果,论证了此方法模拟裂隙岩体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通过模拟不同倾角和尺寸的圆柱体试件的单轴压缩试验,揭示了非贯穿性节理对岩体试件抗压强度的影响,以及含不同倾角的非贯穿性节理岩体单轴抗压强度的尺寸效应特征。当非贯穿性节理倾角为45°~60°时,试件单轴抗压强度存在最小值;当倾角为90°时,试件单轴抗压强度最大,即当非贯穿性节理与岩体受力方向平行时,对岩体单轴抗压强度影响较小;不同尺寸岩体试件单轴抗压强度随非贯穿性节理倾角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含非贯穿性节理的岩体单轴抗压强度受节理倾角的影响较大,其变化规律与含贯穿性节理的岩体相似。除倾角90°岩体外,含非贯穿性节理的岩体单轴抗压强度存在明显的尺寸效应特征。
  • 周卫明;张喆瑜;胡建永;周建芬
    人民黄河. 2015, 1(2): 123-1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城市加压供水工程突出的水锤问题,分析了各种水锤防护措施特点,得出单向稳压塔在城市供水工程的水锤防护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基于水锤波传播理论,提出了单向稳压塔初设方案的确定方法;根据瞬变流基本理论,建立了单向稳压塔的水力分析模型,并结合工程实例对单向稳压塔的水锤防护方案进行了分析优化。研究表明,采用理论设塔方法可以方便地得到单向稳压塔的初设方案,结合水力过渡过程分析对初设方案进一步优化,在显著减小单向稳压塔体型的情况下得到更好的水锤防护效果。
  • 工程建设管理
  • 董海钊;王李平;田雨普;张瑞洵
    人民黄河. 2015, 1(2): 127-1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黄河治理工程中,常见基础处理方式有水泥土搅拌桩、CFG桩、高压旋喷桩复合地基、钢筋混凝土桩基等。基于某引黄闸工程区沙壤土、细沙质基础、高地下水条件,引入高强预应力混凝土(PHC)管桩复合地基基础处理方式,并提出了管桩帽桩新型处理方式。经桩基检测及工程运行验证,基础处理效果满足水闸设计及运行要求。
  • 朱显鸽;安亚强;娄宗科
    人民黄河. 2015, 1(2): 130-1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究聚丙烯纤维对补偿收缩混凝土的强度和限制膨胀率的影响规律,通过对不同聚丙烯纤维掺量的补偿收缩混凝土与基准混凝土的对比试验,测出了不同聚丙烯纤维掺量下的补偿收缩混凝土的强度和限制膨胀率值。与基准混凝土测得的强度和限制膨胀收缩率值对比,得出了能使补偿收缩混凝土达到最大膨胀率和最大劈裂抗拉强度的聚丙烯的最优掺量为1.575 kg/m3,同时随聚丙烯掺量增加,补偿收缩混凝土的强度和限制膨胀率先增大后减小。
  • 常芳芳;刘璐璐;宋力
    人民黄河. 2015, 1(2): 133-1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分析塑性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设计了2组配合比浇筑18个圆柱体试件进行三轴试验,得到了试件的工程应力应变曲线。通过分析工程应力应变曲线的特性修正了工程应力应变曲线,并分析了不同配合比下塑性混凝土峰值应力、割线模量与围压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围压作用下的应力应变曲线在弹性阶段后表现出明显的应变硬化特征,随着应力的不断增加,应变增大,待应变增加到10-3左右后,应力基本保持不变,即没有峰值应力,并且应力应变曲线几乎没有下降段;通过面积修正法对试验数据进行修正,修正后的应力应变曲线比较符合实际;提出了三轴作用下应力应变曲线修正后上升段曲线的本构关系模型,拟合程度达到99.5%。
  • 李瑞;李金泽;孟云芳
    人民黄河. 2015, 1(2): 136-1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粉煤灰陶粒轻骨料混凝土虽然具有轻质、抗压强度高等优点,但是脆性过大限制了其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针对这一问题,通过试验首先采用正交设计方法得出粉煤灰陶粒混凝土最优基准配合比,然后在最优配合比的基础上掺入不同量的聚丙烯纤维,研究聚丙烯纤维对粉煤灰陶粒混凝土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粉煤灰陶粒轻骨料混凝土中掺入聚丙烯纤维具有显著降脆增韧作用,能够提高粉煤灰陶粒混凝土的抗裂性能,最优聚丙烯纤维掺量为0.8 kg/m3
  • 孟弯弯;张玉胜;孙毅
    人民黄河. 2015, 1(2): 139-1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国内工业供水设计中,对于自压输水工程处理供水压力不够的情况,通常的做法是建设加压泵站,并在泵站前建设进水池,该方法在泵站运行中偏于安全,但运行管理成本较大。结合吕梁横泉水库工业供水泵站设计要求,优化设计研究中提出了直接在管道上串接水泵,进行加压,无需建设进水池和增加调流调压阀。泵站运行中,小流量供水时采用自流,超过流量后加压,机组采用变频调节,逐步提高流速,这样不仅减少投资,而且运行管理较为方便,能够完全利用上游自流压力的剩余水头。针对泵前管道会出现真空导致爆管的问题,通过在管道沿线设置进排气阀来解决。经过已建成的38 km管线的现场测试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案能够达到系统设计的运行要求。
  • 灌溉排水
  • 牛赟;贾小蓉;曹麟;刘志珍
    人民黄河. 2015, 1(2): 142-1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宁夏水资源短缺、远距离高扬程输水灌区供水成本高、沿用传统渠道输水灌溉模式和种植结构难以维持扬黄灌区良性运行和持久发挥效益的问题,以宁夏固海扬黄扩灌工程南城拐子支干渠节水补灌区的节灌技术和管理模式为研究对象,对该地区先后实施管灌和滴灌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喷灌、滴灌试验研究了以马铃薯为种植对象的节水灌溉制度和灌水定额。结果表明:①试验区滴灌比喷灌每公顷节水720 m3,增产0~7 500 kg,滴灌优于喷灌,区域可供推广的节水改造技术应为以滴灌为主、喷灌为辅的节水技术;②在加强对扬黄含沙水流技术处理的基础上,管理模式应为推行土地流转后的“公司+农工”集约化模式。
  • 毕远杰
    人民黄河. 2015, 1(2): 145-1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将微咸水入渗后土壤结构改变对入渗的影响归结为概化饱和区导水率和湿润锋处的吸力随入渗水矿化度和钠吸附比的综合变化结果,并通过试验资料确立了试验区水质及土壤条件下饱和导水率和湿润锋处的吸力与入渗水矿化度及钠吸附比之间的函数关系,建立了融入水质因素的微咸水入渗条件下的Green-Apmt模型。为了验证所建立模型的准确性,采用另外两组实测资料对其进行验证,计算入渗率的误差分别为2.68%和0.72%,模型的计算精度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