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4年, 第1卷, 第8期 
刊出日期:
  

  • 全选
    |
    水文泥沙
  • 翟家瑞
    人民黄河. 2014, 1(8): 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当前黄河防汛出现的新特点:人类活动造成的黄河流域下垫面变化对中小洪水影响较大,但对大洪水不会有决定性的影响;河道被侵占,进一步发生萎缩,将加重洪水灾害;小浪底水库为黄河下游水沙调度提供了优化空间,但调度难度及要求相应增大;群防队伍组织困难,防汛战斗力差,遇险外迁撤离任务重;黄河下游河道特殊,情况复杂,舆论宣传报道难掌控。提出了未来水库优化调度的建议:黄河水沙关系不平衡,需进一步完善水沙调控的工程体系和非工程措施,开展水沙联合调度;黄河属于资源性缺水河流,应进行分期汛限水位和分级洪水调度研究,开展洪水资源化利用的合理调度。同时分析总结了调水调沙的作用与效果,提出在基本保障黄河两岸工农业引用水的情况下,要用好规划确定的黄河输沙与生态水量,持续开展黄河下游调水调沙。
  • 王婷;马迎平;张俊华;李涛;樊文玲
    人民黄河. 2014, 1(8): 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小浪底水库控制水位分别为210、220 m,洪水过程分别为12、16 d,库区淤积量分别约为32亿、42亿m3,进行了4组降水冲刷试验,研究了不同因素对库容恢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边界条件和控制水位下,入库流量、含沙量越大,冲刷历时越长,则库区冲刷效果越好;相同边界条件和水沙条件下,控制水位越低,则库区冲刷效果越好;相同水沙条件和控制水位下,前期淤积面越高,则冲刷效果越好。
  • 马雪菲;张鑫
    人民黄河. 2014, 1(8): 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无定河干流白家川、赵石窑水文站1956—2005年的年降水量、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资料,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游程检验、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和Spearman秩次相关检验以及有序聚类法分析了降水、径流和输沙量的变化。结果表明:①白家川、赵石窑两站年输沙量均呈显著下降趋势,且序列中均存在趋势分量和跳跃分量;②白家川、赵石窑两站年输沙量和年径流量的变异点基本同步;③白家川、赵石窑两站累计输沙量的减幅都大于累计径流量的,而年输沙量和年径流量的相关性较强,说明输沙量受径流的影响较大;④人类活动是导致流域输沙量减少的主要因素。
  • 张春林;凡炳文;刘国华
    人民黄河. 2014, 1(8): 1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洮河红旗水文站1956—2013年的水沙资料和流域降水资料,应用累计滤波器法、Mann-Kendall法、双累计曲线法等分析了洮河流域水沙量的时间序列变化特征,定量估算了降水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洮河流域年降水量、年径流深和年输沙量的变化倾向率分别为-4.6 mm/10 a、-13.8 mm/10 a、-444万t/10 a,年径流量及年输沙量在1986年左右发生了突变;就平均情况而言,降水和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量分别约占径流减少总量的32.9%、67.1%,对输沙的影响量分别约占输沙减少总量的47.4%、52.6%,不同阶段的人类活动特征明显;随着流域内大规模人类活动的继续,水沙量的递减趋势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将会持续。
  • 郭富赟;黎志恒;刘心彪;孟兴民
    人民黄河. 2014, 1(8): 15-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陇东盆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形成于白垩世,受后期构造影响,由原生的封闭盆地变成了现今开放的自流水盆地含水系统。根据含水层的时空分布特征,可将陇东盆地分为第四系含水系统和白垩系含水系统两大系统;根据含水介质特征,在平面上可将陇东盆地地下水划分为白垩系碎屑岩类裂隙水、黄土孔隙裂隙水、河谷松散岩类孔隙水三大类型,垂向上黄土、河谷含水系统与白垩系含水系统不同含水岩组在空间上相叠置,其中黄土塬潜水、河谷潜水和白垩系深层承压水是具有供水意义的含水子系统。黄土塬潜水是独立的含水系统,白垩系深层承压水-潜水和河谷潜水形成了河流-盆地循环系统。盆地深层承压水径流缓慢,因此存在的深层淡水资源十分宝贵,可能属于不可再生的。
  • 张岩;李畅游;裴国霞;史小红;李超
    人民黄河. 2014, 1(8): 18-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湖泊结冰过程中特有的水文特性对冰封期水环境的影响,以乌梁素海湖泊为研究对象,对湖泊冰生长过程中气温、冰温和水温进行在线观测,以分析冰温和水温对气温的响应关系。用冰钻钻取冰厚依次为9.5、21.0、31.0、41.0、59.0 cm时的冰柱样品,对其表观密度进行测定,并从冰的透明度、冰晶体类型、气泡数量和冰柱底面纹理四方面分析每段冰柱的形态结构。结果表明:冰温和气温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冰温的变化滞后于气温的;冰下水的温度不受气温的影响,稳定在-0.25~-0.50 ℃;湖冰生长期冰的表观密度为895.2~903.3 kg/m3,冰柱下层的表观密度小于上层的,这与冰生长速率和气泡的数量及体积有关;湖冰生长过程中不同深度冰柱的透明度、晶体类型、气泡含量和底面纹理有较大差异。
  • 刘微;张丹蓉;管仪庆;杨智;黄金廷;刘柏君
    人民黄河. 2014, 1(8): 21-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皇甫川流域1954—2010年的日流量资料为基础,采用递归数字滤波法进行基流分割得到基流数据,利用小波分析对该基流进行周期和趋势性分析,最后采用CPA法对该基流进行突变分析。基流趋势分析表明,皇甫川流域年均基流量呈明显下降趋势;小波分析表明,皇甫川年均基流量在时间序列上存在着3~8 a、8~17 a、17~26 a的周期变化,且皇甫川流域年均基流量在2015年、2016年左右将处于偏少期;CPA法分析表明,皇甫川流域年均基流的突变发生在1962年、1983年、1999年,主要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特别是1999年后,在气温上升、下垫面变化和矿产资源开发的共同作用下,皇甫川基流量进一步向减小突变。
  • 梁立功
    人民黄河. 2014, 1(8): 24-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新疆塔河流域26个气象观测站的气温、降水及5个水文站的径流水文数据的分析,得到气温、降水和径流多年变化规律以及径流与气温、降水的相互关系。塔河流域平均气温线性趋势具有0.004 ℃/a的正向倾向率, 1980年前后对比,升幅为4.1%。流域内1980年前的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75.76 mm,而1980年之后的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101.22 mm,增幅达33.6%,最大年降水量为135.5 mm,最小年降水量仅为32.5 mm。1980年前后的平均年径流量分别为225.25亿m3和253.81亿m3,1980年后增幅为12.7%。气温、降水量和径流量在年内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且均在7月份达到最大值,径流和降水量主要集中在5—9月,均占全年的78%。
  • 防洪治河
  • 李永强;张波;刘欣
    人民黄河. 2014, 1(8): 28-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小浪底水库运用后,黄河下游的来水条件发生变化,游荡型河段河势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部分河段主流流路与规划流路出入较大,河道整治工程送溜能力不足的现象十分明显。在理论探讨直河段河长的基础上,通过对黄河下游多年直河段河长的统计分析,探讨了直河段河长的变化规律,并提出了不同控制几率下直河段河长建议值。
  • 王新军;凌虹霞;王永强;钟德钰;张红武
    人民黄河. 2014, 1(8): 31-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2012年黄河宁夏段洪水的实测流量、水位、洪水组成、比降、演进过程及含沙量的综合分析,研究了洪水成因、特点,水库调蓄、灌区引排水对洪水的作用和影响,并与历史资料进行了对比。2012年洪水洪量大、历时长、水位涨幅大、含沙量小,洪水演进过程受灌区排水及河滩地影响,不同河段呈现出不同的洪水过程。黄河宁夏段洪水受龙羊峡和刘家峡水库调蓄作用明显,如果黄河上游唐乃亥以上和循化至兰州区间同时发生洪水,龙、刘两座水库调蓄还不能满足黄河宁夏段防汛需求,结合宁夏河段实际状况,考虑已有的水文测报、调蓄洪水机制,在防灾减害等方面提出了尽快修建大柳树水利枢纽工程的相关建议。
  • 史传文;宋庆国;张双双
    人民黄河. 2014, 1(8): 34-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建立冲积河流输沙平衡度公式的基础上,提出河型成因理论假说:冲积河流河型形成的内在成因是河流的输沙平衡度,外在成因是表达河床、水流和泥沙的物理量;河流系统中包含了河床系统、水流系统和泥沙系统3个二级系统;河道整治工程首先影响河型的外在成因,然后通过外在成因影响内在成因,不同的输沙平衡度过程形成了不同的河型。黄河下游的验证结果表明:依据冲积河流河型成因理论假说可以对河型进行分类,并有效地对河型进行预测,从理论上讲可以控制河型。
  • 岳瑜素;赵青;王洁方;童晓巍
    人民黄河. 2014, 1(8): 37-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河防汛抢险具有应急性、社会性、公益性以及专业性的特点,所用防汛物资的储备方式和储备量的确定是基于国库储备为主的较为单一的形式。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黄河防汛物资的储备也应考虑利用市场资源进行部分社会储备,以缓解单一储备方式带来的一些问题。将应急物流理论引入黄河防汛物资储备管理中,采用线性规划方法模拟优化国库实物储备量和社会储备量的比例,达到在保证抢险应急需要的前提下降低整体储备和物流成本的目的。
  • 颜亦琪;陶新;张献志;卜全喜
    人民黄河. 2014, 1(8): 39-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黄河河口镇—龙门未控区间报汛雨量站网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洪水预报、防洪调度等工作对报汛雨量站网的需求,采用未控区间加水分析、雨量等值线分析、相关分析、经验公式法等方法,对现有报汛雨量站网的密度和满足程度进行了客观评价,对当前报汛雨量站网布设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论证。结果表明:在原有报汛雨量站点不变的基础上,府谷—吴堡未控区间增设19个报汛雨量站点、吴堡—龙门未控区间增设12个报汛雨量站点,增设的站点均布设在交通和生活条件相对较好的村庄,这样调整后的报汛雨量站网可进一步控制暴雨时空分布,提高洪水预报精度。
  • 杨阳;徐海峰;何勇军;李卓;李铮
    人民黄河. 2014, 1(8): 43-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山地众多,降水分布不均,干旱、暴雨频发,降雨山洪引发的滑坡灾害是重要的地质灾害之一,其巨大的破坏效应往往会对当地的环境及居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降雨山洪引发的滑坡外在影响因素类型多样,地质、地形条件各不相同,滑坡诱发机理较为复杂。从滑坡预报模型、滑坡预警指标、滑坡预警系统3个方面,对国内外在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作以综述,并提出针对降雨的滑坡预报模型、滑坡变形诱因及机制、针对不同诱因的监控指标等研究的不足,并提出应在滑坡监控和预警中引入风险概念。
  • 水资源
  • 左其亭;张志强
    人民黄河. 2014, 1(8): 47-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当前基于人水和谐理论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理论体系不完善的现状,归纳总结人水和谐方面已有的研究成果,构建人水和谐理论应用体系,依据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具体要求和目标,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内容细化为“三条红线”“四项制度”“制度建设”“技术支撑”四部分。在此基础上,分析人水和谐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之间的关系,分别从“三条红线”“四项制度”和“制度建设”三个方面论述人水和谐理论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中的具体应用,为基于人水和谐理论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提供理论支撑。
  • 李胚;窦明;赵培培
    人民黄河. 2014, 1(8): 52-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我国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际需求出发,分析了新时期水权交易机制建设的特点。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需求为导向,从水权交易的主客体界定、交易原则和交易范围的规范、交易程序确定以及基于实际用水户的交易方式选择等方面入手,构建了“用户—流域—跨流域”层级水权交易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由可交易水权计算方法、全成本水价方法以及基于目标区域经济最大化的水权交易优选模型组成水权交易关键技术方法。通过对水权交易模式和交易中涉及的关键技术解答,构建了一种适应最严格水资源管理需求的水权交易机制。
  • 祝云宪;梁士奎;杨峰;杨会明;马军霞
    人民黄河. 2014, 1(8): 57-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如何实现引黄水量指标有限条件下的灌区水量合理分配及调度,是引黄灌区水资源管理面临的关键问题。将和谐分水理念应用于引黄灌区的水资源管理工作,提出了基于规则的引黄灌区和谐分水方法,制定了三义寨引黄灌区不同水资源供需条件下的和谐分水方案。开发的灌区用水分析决策支持系统,具有灌区需水量实时分析和水量分配方案制定等功能,可为引黄灌区水资源实时调配提供技术支持。
  • 荣晓明;吴初昌;蔡大应
    人民黄河. 2014, 1(8): 60-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开封市用水紧张的局面以及城市污水处理及利用状况,分析了该市中水用于农业灌溉的可行性,采用环境效益分析方法,计算了中水回用于农业所带来的效益,并结合中水回用的成本,进行了中水利用成本效益分析。结果表明,回用灌溉总效益为1.90元/m3,回用灌溉净效益为1.11元/m3。按每年1亿m3中水回用量进行计算,其中80%用于农业灌溉,农业回用的直接经济效益为每年1.06亿元,总效益为每年1.52亿元,总费用为每年0.63亿元,净效益为每年0.89亿元。
  • 刘招;席秋义;贾志峰;王青
    人民黄河. 2014, 1(8): 62-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水库调度的洪水资源化效益评价问题,提出了洪水资源蓄积率、洪水资源蓄积提高率、洪水资源化利用效率、洪水资源利用率及洪水资源利用的两种效果模式等指标和概念,建立了一套基于水量的评价指标体系。安康水库“20050820”洪水的应用结果表明:在采用汛限水位动态控制模式时,洪水资源利用率从常规调度的66.4%提高到了70.9%,洪水资源利用提高率为4.5%,且超蓄的水资源最终以发电等方式得到完全利用,利用效率为100%。
  • 黄勇;侯嘉维;杜新强;韩建超;刘圳
    人民黄河. 2014, 1(8): 66-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综合野外渗水试验和室内高悬浮物浓度水体低流速渗水试验,分析那陵格勒河床入渗能力变化特征与机制,结果表明:那陵格勒河上游至下游,除1号桥处外,渗透系数K普遍较大,多在12.67~15.07 m/d之间;1号桥处河道较宽,流速较缓,河水中悬浮物沉积削弱了该处河床入渗能力;室内高悬浮物浓度水体在流动状态下的渗水试验证明地表水体悬浮物沉积对河床渗透性有直接影响。河流泥沙动力学计算表明:河床入渗能力从上游至下游逐渐减小,那陵格勒河冲洪积扇扇顶变化较小而前缘部位变化较大。
  • 张亭亭;郑晓梅;沙金霞;王树谦
    人民黄河. 2014, 1(8): 70-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引大济湟”工程受水区水资源条件,结合现状供用水情况,建立了基于规则的受水区水资源配置模型,并对模型中的概化规则、配置规则、运行规则做了相应改进。模型采用1956—2000年的水文系列资料,得到2015年、2020年、2030年3个规划水平年在多年平均情况下的水资源优化配置结果。通过水量合理调配,受水区的生活、工业及生态用水均能得到保证,缺水主要出现在农业,仍需采取必要的节水措施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 水环境与水生态
  • 余真真;张建军;马秀梅;郝岩彬
    人民黄河. 2014, 1(8): 73-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黄河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出现较为频繁,水库加大下泄流量对缓解突发性水污染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建立黄河小浪底以下河段降雨径流、河网水动力学与污染物传输扩散相耦合的模型,基于非汛期黄河干流多事故地点排放情景模式,研究小浪底水库运行方式对污染事件的调控能力及实施效果。结果表明:针对发生在小浪底水库下游的突发性水污染事件,水库实施应急调度,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起到降低污染物浓度、控制污染物传输的作用。事故地点若距离水库较近,应急调度能够发挥较大作用。下游河道接近环境流量,小浪底水库在150~1 500 m3/s等级范围改变下泄流量,对事故地点在高村以下河段的突发性水污染事件无控制作用。
  • 田桂桂吴泽宁郭溪
    人民黄河. 2014, 1(8): 76-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生态水系生态环境功能的特点和表现形式,针对生态水系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水质净化、气候调节、调蓄洪水等功能,提出生态水系生态环境效益能值分析方法,实现生态水系各类生态环境效益的定量分析和统一度量。以河南省中牟县规划的生态水系为例,对2015年、2020年、2030年3个规划水平年的生态环境效益能值进行了计算,结果分别为1.568 3×1020、6.314 7×1020、7.627 3×1020 sej,可以看出中牟县生态水系的生态环境效益呈增长趋势,按照规划对水系进行生态性改造的效益是明显的。
  • 胡勇;杨志勇;赵静;严登华
    人民黄河. 2014, 1(8): 79-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杭州湾某安全填埋场为例,在探明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确定研究区范围,并建立研究区水文地质概念模型,使用MODFLOW构建研究区地下水流场和溶质运移模型。结合工程分析结果,确定营运、封场等时段污染源强,并以铬作为特征污染物,运用MT3DMS模拟填埋场渗滤液渗漏增加的地下水铬浓度,采用标准指数法评价模拟结果。结果表明:在局部库区范围内,由填埋场渗滤液渗漏增加的地下水中铬浓度超过水质标准,但不会造成大面积铬浓度超标;填埋场渗滤液渗漏影响地下水是持久的,封场后应尽可能杜绝渗滤液产生,在水力梯度较大的下方向区域可采用工程防污措施减缓对库区外环境的影响。
  • 何渊
    人民黄河. 2014, 1(8): 83-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鄂尔多斯盆地沙漠高原由沙漠、湖盆、洼地组成,区内浅层地下水及其水质对农牧业供水和维持表生生态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以研究区浅层地下水为目的层,通过野外调查、取样、试验分析、编图、总结得出:区内浅层地下水的水化学成分呈明显的分带性,由白于山前向北到湖盆洼地区,地下水化学类型由HCO3-Ca(Ca·Mg)型向Cl·HCO3-Na·Mg型和Cl·SO4-Na型过渡,矿化度、硬度、pH值以及三氮均相应增高。其中在白于山前受地表岩性即黏性土、黄土状土、细沙及中细沙等细颗粒物质的影响,局部呈现矿化度高值区。
  • 李冬锋;左其亭
    人民黄河. 2014, 1(8): 87-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淮河中游频发的水污染事件,以淮河流域重污染河流沙颍河上的闸坝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闸坝对水环境的影响,提出重污染河流闸坝调控策略。基于MIKE11软件的HD和AD模块,构建了多闸坝河流一维水动力水质模型。通过多场景模拟,分析了沙颍河上的闸坝群调控对河流水质的影响,以便于正确认识闸坝调控和河流水质变化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提出重污染河流闸坝的调控策略。
  • 罗从双
    人民黄河. 2014, 1(8): 91-9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盐化问题是制约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解决祖厉河流域盐化问题,利用相关分析法对流域内盐化水土的分布和形成原因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流域内的水土盐化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转换的,呈现出较显著的对数关系,相关系数为0.812 5。流域内水土的盐化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异特征,盐分由地面垂直向下逐渐减少,由上游至下游、干流南岸至北岸逐渐增加。水质类型由上游的咸水演变成下游的盐水,土体类型由上游的弱盐化土发展到中下游的中盐化土。成土母质中0.5%~0.8%的易溶盐是流域盐化的主要盐分来源,干旱与半干旱区特殊的气候条件、岩土类型、地形和人类活动又加速了流域内的盐化进程。
  • 水土保持
  • 杨春霞;李永丽;李莉;奇水云;王普
    人民黄河. 2014, 1(8): 94-9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自然修复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治理措施的一种,研究自然修复措施对坡面径流的阻滞作用,对客观评价生态蓄水能力和认识黄河水沙锐减原因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野外标准小区,研究了天然降雨和径流冲刷模拟试验条件下,坡面自然修复草被对径流的阻滞作用,结果表明:低强度降雨时,自然修复草被坡面降雨入渗率可达97%,高强度降雨时更容易产流;同一径流冲刷试验条件下,自然修复草被坡面、人工草被坡面和裸坡坡面的径流入渗率分别为90.1%、49.1%和3.4%,自然修复草被坡面的产流时间最长,阻延径流、增加入渗的作用更突出。
  • 李华坦;胡夏嵩;赵玉娇;卢海静;李国荣;朱海丽
    人民黄河. 2014, 1(8): 97-1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结合国内外学者对植物加筋土直接剪切试验和三轴试验的研究成果,分别论述了草本、灌木、乔木等不同类型植物根系在土体中的分布方式,对原状根–土复合体和重塑根–土复合体的直接剪切试验和三轴试验结果,评价植物根系对土体抗剪强度的增强作用,总结植物根系深部锚固、浅层加筋固土和斜向牵引效应3种类型根–土复合体相互作用机理以及植物根系加筋固土的数值模拟研究成果。
  • 工程勘测设计
  • 单长河
    人民黄河. 2014, 1(8): 101-1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灌区利用短喉堰测量流量日益增多,但尚没有应用范围较广的规范的自由出流流量系数计算公式。建立了三种喉颈与渠宽比的短喉堰试验模型,在自由出流情况下得到相关试验数据,并对自由出流流量系数进行一元回归分析,得到相关经验公式,对其计算结果进行误差分析,最大相对误差的绝对值均小于2%,满足精度要求,经验公式合理。
  • 张宁宁;骆亚生
    人民黄河. 2014, 1(8): 103-1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土的强度由黏聚力和摩擦力组成,黏聚力受颗粒间胶结物质的影响,当湿度增加、盐分溶滤时易溶盐胶结作用逐渐丧失进而使得黏聚力降低。利用SLB-1型应力应变控制式三轴剪切渗透试验仪对陕西杨凌重塑黄土进行了三轴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研究了易溶盐对黄土强度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去易溶盐土样在高含水率和低围压下与普通土样的应力应变曲线基本重合;普通土样的破坏应力值与去易溶盐土样的破坏应力值的差值随土体含水率的减小而增大;去易溶盐土样的抗剪强度指标黏聚力c值和内摩擦角φ值随着土体含水率的减小而增大,但去易溶盐土样的抗剪强度指标c值和φ值均比普通土样的要小,易溶盐对土体抗剪强度指标c值的影响要比对φ值的影响大。
  • 张锦;王海军;林赛;李明敏
    人民黄河. 2014, 1(8): 106-1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水力学试验的方法,测量了弗劳德数为3.08~5.42时,跌坎型底流消能工在不同流量、跌坎深度以及入射角度下,附壁射流区及其附近水域的掺气浓度值,通过对比分析,得到入池流量、跌坎深度以及入射角度对该区域掺气浓度沿程分布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当入射角度、跌坎深度一定时,该区域掺气浓度随入池流量的增大而增大;当流量一定、单一改变跌坎深度或单一改变入射角度时,该区域掺气浓度值无明显变化;无论入池流量、跌坎深度、入射角度改变与否,该区域临底掺气浓度均沿程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而其他水深断面的掺气浓度则沿水流方向呈沿程衰减的规律。
  • 马建博;殷坤龙;黄发明
    人民黄河. 2014, 1(8): 109-1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三峡工程库区正常蓄水后,库水位在145~175 m间周期性波动,位于库区长江两岸的滑坡体的地下水渗透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滑坡可能受此影响失稳。以重庆市万州区三舟溪滑坡为例,建立地质模型,采用geo-studio软件模拟了在多种库水位工况和降雨情况下滑坡体稳定性状态,分析滑坡体的稳定性状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采用支持向量机理论进行滑坡稳定性预测比回归预测具有更好的预测精度。
  • 林卫东;董永立
    人民黄河. 2014, 1(8): 113-1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断裂力学理论入手,在连续介质力学的框架下,对高喷灌浆防渗墙进行了静力分析。采用非线性增量有限元法,模拟了整个高喷墙的应力变形特性,提出了其切线弹性模量的计算模型和方法。通过工程实例及室内试验,将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理论值较试验值普遍偏大2%~3%,精度满足工程需要。
  • 田艳;张根广;秦子鹏
    人民黄河. 2014, 1(8): 116-1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宽尾墩跌坎消力池消能机理及其水力特性,采用RNG κ-ε湍流模型结合VOF两相流数值模拟方法,对宽尾墩联合平底消力池、无宽尾墩平底消力池和宽尾墩跌坎消力池三种方案进行了模拟研究,对比分析了这三种方案的流态及水面线、临底流速、压强分布。结果表明:宽尾墩跌坎消力池表现出掺气充分,水流紊动剧烈,临底流速小,压强小且分布均匀等特点。
  • 工程建设管理
  • 来光张志敏王先忠
    人民黄河. 2014, 1(8): 120-1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某碾压混凝土坝坝基岩体具强透水性,高角度断层,裂隙和裂隙密集带等断裂构造发育,高角度裂隙面,层面及缓倾角裂隙面中泥质充填,且浅部没有相对隔水层这些工程地质难点,结合水库长期运行监测资料,对采取悬挂帷幕、坝基排水与水平铺盖相结合的封闭渗流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进行分析。评价认为目前渗控措施有效,渗漏量不大,防渗效果较好。在当前过度防渗、凸显垂直封闭的大环境下,通过对该水库垂直防渗和水平铺盖成功结合的实例,针对性提出“有限渗控”的设计理念,可以较好地解决无限(深)透水边界渗控难题。
  • 陈喜阳;彭玉成;张克危;施准备
    人民黄河. 2014, 1(8): 123-1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振动试验,量化分析了机组性能,探明异常振动为横梁共振引发。引入CFD技术展开非定常数值模拟,捕捉振动工况的泵内流动特性。数值仿真场中压力、速度和力的频谱分析表明,当阀门开度较小时,泵和管道内水压脉动的低频分量频率与横梁固有频率相近,产生共振,引发强烈振动。采用“提前停泵”的减振方案,消除了阀门关死点的机组异常振动现象。CFD数值模拟实现了瞬态工况下泵内流动态信号的连续采样,解决了测量中无法获取过渡过程非平稳信号瞬态频率的难题,可作为水泵振动分析的有效手段。
  • 张飞;卢晓春;田斌;李应周;陈博夫
    人民黄河. 2014, 1(8): 127-1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覆盖层渗流稳定性的控制是深厚覆盖层上修建高土石围堰的关键技术之一。分析了覆盖层的变化原因,从渗流压力的角度,运用有限元数值分析的方法,采用ABAQUS软件计算分析围堰水下抛填以及河道冲刷使覆盖层发生的变化对其渗流特性的影响。工程实例分析表明,对于具有复杂条件深厚覆盖层的河道,在围堰的施工组织过程中,堰基的覆盖层厚度以及材料特性参数等都会发生变化,覆盖层的渗流特性随着其厚度以及材料特性的变化而改变,渗流压力特征值呈递增趋势,与实际情况相符。
  • 结少鹏;张健;黎东洲;乔艳伟
    人民黄河. 2014, 1(8): 130-1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重力流输水工程管线高程起伏和管道水锤造成的内水压力变化问题,结合多支线输水系统的相继开阀、同时关阀和爆管等复杂运行工况,对多种水锤防护措施的设置位置和原则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可以在管线上游的高点设置双向调压塔来控制管道的负压和缓解过高正压,在中下游的支线分水口或者局部高点设置单向塔来隔断支线爆管引起的瞬时压降和消减断流弥合水锤,在靠近管线末端的较高点设置空气阀来防止负压,在数值仿真计算得到的内水压力过高处设置超压泄压阀来防止超过管道承压标准的正压。
  • 灌溉排水
  • 李重阳;宋豫秦
    人民黄河. 2014, 1(8): 134-1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宁夏银北灌区5次土壤盐渍化调查结果,总结得出其土壤盐化程度主要经历了增长、明显减缓、增长3个历史时段和两个转折点,并对不同阶段土壤盐渍化的主要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得出宁夏银北灌区土壤盐化以轻度、中度盐化为主,呈紧邻黄河,多临排水渠,以湖泊、洼地周围见多的空间分布特征。根据土壤盐化时空分布特征,提出盐渍化分区治理重点及相应治理措施,建议以科技创新推动治理技术集成应用,建立技术集成平台,发展盐渍化治理新模式,来治理银北灌区盐渍化问题。
  • 姜金利张庆华程明李福军
    人民黄河. 2014, 1(8): 137-1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黄河下游引黄灌区管道输水临界不淤流速的计算方法,在室内用U-PVC管道,以黄河泥沙为沙样,进行了90、110、125 mm三种管径、两种泥沙颗粒级配条件下,不同含沙量浑水管道输水临界不淤流速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在含沙量、管径相同时,浑水中泥沙粒径越大,临界不淤流速越大;在管径、泥沙粒径相同时,含沙量越大,临界不淤流速越大;在泥沙粒径、含沙量相同时,管径越大,临界不淤流速越小。依据试验成果,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黄河下游引黄灌区管道输水临界不淤流速计算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