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4年, 第1卷, 第5期 
刊出日期:
  

  • 全选
    |
    水文泥沙
  • 刘晓燕;刘斌;杨胜天
    人民黄河. 2014, 1(5): 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世纪70年代以来,黄河上中游绝大部分支流来沙明显减少,但泾河流域黄土高塬沟壑区的核心地区无明显减沙趋势。以地处董志塬核心区的南小河沟和砚瓦川流域为例,分析了水土流失治理前后的降雨—产沙关系,以及塬面、坡面和沟谷的产水产沙量,结果表明:塬面径流集中下沟是流域产沙的主要驱动力,尤以庄院和道路径流集中下沟为甚;在塬面面积占流域面积60%以上的完整高塬区,梯田和林草措施的减沙潜力很难超过10%;尽可能减少集中下沟的塬面径流量是遏制该区侵蚀产沙的关键。
  • 防洪治河
  • 翟家瑞;祝杰
    人民黄河. 2014, 1(5): 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结合对山洪灾害防治实施方案的审查和现场检查情况,阐述了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和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的目标与思路,建议:①山洪灾害防御应突出“简”与“快”,不宜使用复杂的水力学模型进行预报计算;②系统建设应注重监测站网布设的合理性、预警指标设置的准确性、系统设施设备的安全性、预警发布形式的灵活性、整个系统的有机完整性;③系统建设应确保“避险区”的安全、确保弱势群体的安全;④做到强化落实各级责任制、强化系统的运行维护、强化信息资源共享。
  • 郦英;王淑英;王浩;元晓华
    人民黄河. 2014, 1(5): 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给西苕溪流域防汛提供决策依据,基于洪水变化的复杂特征,结合流域地理信息,以B/S方式集成流域水文学模型、混合回归模型、经验分析方法等,构建了多方案集成的洪水预报系统。应用结果表明:各站预报精度均达到优秀标准,验证了模型及参数的有效性。
  • 王波;李大亮;张胤
    人民黄河. 2014, 1(5): 9-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树根桩几何参数对堤防加固效果的影响,结合一般边坡抗滑稳定性分析实例,介绍了采用FLAC3D软件中的结构单元模拟树根桩的加固方法,并基于丰乐河堤防的树根桩初步设计方案,通过改变树根桩的桩长、截面尺寸和桩基范围等分析了树根桩主要计算参数的敏感性,然后使用BP神经网络方法对结果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灌注范围对堤防安全系数的影响最大,增大树根桩桩长及桩截面直径也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堤防安全系数;优化后的树根桩桩长为8 m、桩截面直径为0.2 m、灌注范围为0.25 m3
  • 水文泥沙
  • 赵何晶;寇怀忠;夏润亮
    人民黄河. 2014, 1(5): 12-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结合理论研究和水文测验成果,构建了水沙数学模型多目标可量化评价体系,甄选了经典实验室数据和多沙河流实测原型资料,集成了模型测试案例题库;基于建模原理和水文观测数据,遴选了模型评估的单项指标;借助层次分析法和结构方程模型法研究了单项指标的无量纲方法、单项赋权及合成模型。建立水沙数学模型评价体系,可以实现水沙数值模拟量化评价,改变我国目前数学模型评价以主观评审为主导的现状,促进水利行业数值模拟的标准化、规范化发展。
  • 刘茵;汪妮;罗军刚;解建仓
    人民黄河. 2014, 1(5): 15-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不平稳序列中长期径流预测精度低的问题,构建了趋势分析与周期叠加组合的预测方法。利用逐步回归趋势分析技术将不平稳径流序列分离为趋势序列和平稳序列两部分,对趋势序列采用趋势回归技术进行预测,对平稳序列采用周期均值叠加技术进行预测,然后将两者预测结果叠加得到最终的预测值。以黄河中游3个水文测站为例进行实例检验,结果表明:趋势序列采用逐步回归技术进行预测,能更准确表达序列的趋势性,从而提高预测精度;采用趋势分析与周期叠加组合的方法模拟月径流量,效果明显好于直接采用周期叠加的方法,能达到中长期径流预测的精度要求。
  • 姜庆玲;陈宗娟;廖义;莫崇勋;孙桂凯;刘俐;魏炜
    人民黄河. 2014, 1(5): 19-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决传统水面线计算方法在较长河道多个流段水面线计算中存在的计算量大且精度不高等问题,从水面线推求的基本原理出发,用CAD和Excel软件分析了水位与水力要素的关系,然后通过C++软件编写程序进行河道水面线推求。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过程简单快速且结果的精度较高,能满足工程计算的需要。
  • 王普庆;蔡蓉蓉
    人民黄河. 2014, 1(5): 22-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三门峡等水库的实测资料为基础,分析了泥沙固结时间与起动流速的关系。结果表明:①粒径为0.01~0.10 mm时,达到稳定干容重所需的时长为0.5~1.2 a,粒径越小,达到稳定的时间越长;②淤积物淤积历时加长、粒径变大及水深增大,将增大起动流速,不利于河道淤积物的冲刷。
  • 耿淼蕊
    人民黄河. 2014, 1(5): 24-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分析黄河泥沙分选现状的基础上,介绍了利用磁铁和离心力原理研制的黄河泥沙分选装置的工作原理及其工作参数,并进行了典型铁沙和粗、中、细泥沙的室内分选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揭示了不同粒径泥沙在分选筒内旋转水体作用下的沉降分布规律,其具有结构简单、操作维修方便、结实耐用、节能高效、成本低廉、可连续作业等特点。
  • 陈实;高超;黄银兰
    人民黄河. 2014, 1(5): 27-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国家气候中心发布的1961—2010年气象台站观测资料插值格点化数据集(CN05.1),选取巢湖流域及其周边的29个格点站降水量资料,运用Mann- Kendall 以及反距离加权插值法,分析研究巢湖流域极端降水事件的频率、降水量、强度、年最大日降水量和严重干旱事件的频率等多个指标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巢湖流域极端降水频率与极端降水量的变化趋势一致,变化幅度相当,在空间分布上两者呈现出由西南向东北方向的增加趋势;②极端降水事件的频率、降水量、强度、年最大日降水量都趋于波动性升高,唯独严重干旱事件的次数明显减少;③极端降水强度和严重干旱事件的空间分布变化相当明显,很有可能与所处的特殊地形、地貌、气象条件、土地利用方式和全球变暖等有关;④近50 a巢湖流域极端降水事件的增加、严重干旱事件的显著减少以及空间分布差异性和巢湖流域本身易受侵蚀的地质构造条件,导致巢湖流域洪涝灾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非常大。
  • 白乐;李怀恩;何宏谋;李皓冰
    人民黄河. 2014, 1(5): 31-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红碱淖流域中鸡雨量站1977—2008年降水量资料,构建了降水基尼系数模型,分析了降水量基尼系数的变化规律,结合红碱淖面积变化趋势,揭示了降水不均匀变化对红碱淖面积的影响。结果表明:1977—2008年平均降水基尼系数为0.445 2,年降水量与降水基尼系数呈一定的负相关性,即丰水年基尼系数较小,枯水年增大,其他年型在均值上下浮动;②降水主要通过其不均匀分布对红碱淖水量进行削丰补枯调节,成为影响其面积的重要因素之一。
  • 陈帅;陆彦;黄廷杰;徐成伟
    人民黄河. 2014, 1(5): 34-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概化模型模拟人工鱼礁,使用三维ADV测量投放模拟鱼礁后的流场,分析其影响区域内的水流流速分布、紊动强度分布等。通过流速场分析,得到单个和组合人工鱼礁在水深以及流向上的影响范围;通过紊动场分析,发现紊动强度在鱼礁后方存在两个峰值。水流结构的多变性为鱼类提供了适宜的栖息地。
  • 水环境与水生态
  • 冯峰;荣晓明;殷会娟;何宏谋
    人民黄河. 2014, 1(5): 38-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黄河流域水权转让模式单一、转让水量有限的问题,在对宁蒙地区一期水权转让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二期水权转让4种新的模式:现代农业节水水权转让、跨地市水权转让、国家投资节水项目水权转让和扬黄灌区水权转让。通过对4种水权转让模式的可行性分析,认为现代农业节水水权转让和跨地市水权转让的可行性较高,国家投资节水项目水权转让适宜于偿还区域超用水量,扬黄灌区的水权转让建议进一步讨论后再实施。
  • 顾颖;戚建国;倪深海;金君良;刘静楠;刘艳丽;戴星
    人民黄河. 2014, 1(5): 41-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解决依据单因素判断旱情造成的偏差,提高旱情评估的准确性,引入了多源信息同化融合的概念,从多源信息同化融合的基本概念出发,讨论了信息同化融合在旱情评价中应用的可能性,分析了各类干旱的相互关系以及相应旱情信息的特点和来源,提出了旱情多源信息同化融合的思路和方法,构建了旱情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了实际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所得到的综合旱情指标可反映各类干旱相互作用的结果,避免了仅依靠单因素评估旱情造成的片面性,为全面、完整进行旱情评估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和方法。
  • 姜鹏;刘俊民;黄一帆;张殷钦
    人民黄河. 2014, 1(5): 45-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泾惠渠灌区的水循环现状,分析了近20 a来灌区水资源利用和循环的变化,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影响灌区地下水位动态变化的气候因素和人类活动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影响着地下水系统,致使灌区水循环体系发生了明显改变。地下水开采量过大、渠系引灌水量减少、干支渠衬砌率提高等人类活动因素对地下水系统影响起主导作用,而气候因素起次要作用。目前灌区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的趋势未得到有效控制。
  • 王化齐;张茂省;党学亚;董 英;常亮;贺帅军
    人民黄河. 2014, 1(5): 48-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榆林市水资源管理系统中存在的问题,运用WebGIS、ArcGIS Server和ArcGIS Engine等工具,采用混合编程和智能计算方法,利用Visual Modflow,建立了B/S和C/S混合结构的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平台,涵盖水资源监测、地下水资源动态评价、地表水动态监测与水文预报、地下水资源优化开采以及水资源优化配置等业务子系统,以期为榆林水资源管理提供共享平台。
  • 洪娟;甘卓亭;张掌权;周旗;张盼峰;刘惠清
    人民黄河. 2014, 1(5): 52-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渭河宝鸡段林家村站和魏家堡站的观测资料,分别采用Tennant改进法、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代表年法(IGAWDU法)和二元水循环法计算渭河宝鸡段的生态需水,结果表明:①Tennant改进法计算4—6月、7—10月和11月—翌年3月三个时段生态需水最低标准分别是8.8、17.1、6.4 m3/s;②IGAWDU法计算平均年生态需水(IGAWDU-M)为22.8 m3/s,丰水年、平水年、枯水年和特枯年4种典型年的生态需水(IGAWDU-T)分别为28.5、22.9、16.1、10.2 m3/s;③二元水循环下的生态需水比例Ea=46.4%,污径比bw=0.29,表明渭河宝鸡段水量和水质均不达标。
  • 李昊;南灵
    人民黄河. 2014, 1(5): 56-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协调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出发,以流域水污染物目标总量控制为前提,将水污染物排污权初始分配的公平性作为重点,通过与常见初始分配方式的比较,构建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基于环境基尼系数分配方法,体现出“分配—优化—再分配”的过程。同时,以渭河流域陕西段工业COD分配为例,根据地区实际情况,以区域土地面积、人口和GDP作为分配指标,优化分配方案,计算出流域各地区排污量的分配结果。结果表明,以环境基尼系数的方法进行排污权初始分配能更好地体现公平性,同时兼顾各地区的实际情况,易被各方所接受,更适合目前我国流域排污权的初始分配。
  • 郭维东;张家阳;陆谦益;姚庆宇;徐伟
    人民黄河. 2014, 1(5): 60-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相关影响因子的分析,提出了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根据选取的各指标的特点,采用灰色聚类方法进行定量综合分析,通过灰色聚类综合模型在辽河物理生境完整性评价上的应用,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评价结果表明,辽河干流物理生境完整性程度总体上处于“一般”的状态,需要给予更多的保护。
  • 徐冰;汤鹏程;郭克贞;赵世昌
    人民黄河. 2014, 1(5): 64-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null
  • 王菊翠;陈书中;仵彦卿;胡安焱
    人民黄河. 2014, 1(5): 67-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模拟泾河陕西段氮营养物质NH+4-N、NO-3-N、TN的浓度变化,通过模拟水质参数相关性分析和河流机理性水质模型分析,确定模型的输入因子,从而构建不同结构的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以实测的月水文、水质、降水量资料进行模型的训练和检验,结果表明:对NO-3-N和TN的模拟结果精度较高,不同结构的模拟结果相对误差在18%以内;对NH+4-N的模拟结果相对误差大,NH+4-N主要来源于点源排放,年内不稳定排放是模型模拟误差大的主要原因;单参数输出结构的网络模拟结果优于三参数输出结构的,单隐含层结构的BP网络模拟结果要比多隐含层结构的模拟结果更精确。
  • 陈豪;左其亭;窦明
    人民黄河. 2014, 1(5): 71-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染物直接排入河道中,大多数重金属等污染物被泥沙吸附,沉积在河道底泥中。当外部条件发生变化时,底泥重金属会被重新释放出来,可能会造成水体的二次污染。在参考大量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底泥重金属样品检测、污染程度评价、迁移转化过程及污染物治理研究进行了系统总结。目前的研究忽视了重金属在沿底泥深度方向的分布及污染情况,没有形成多种污染评价方法的综合运用,对底泥重金属迁移转化过程的理论研究不足。
  • 孙法圣;程品;张博;何连生;栾奇
    人民黄河. 2014, 1(5): 76-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地下水污染的过程提出了一种简易垃圾填埋场对地下水污染风险的评价方法。首先假定地下水污染风险的表征,划定5个风险等级的分布范围,然后使用MODFLOW和MT3D软件以反演的方式推算出这5个风险发生时的污染源强,以此对某简易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风险作出评价,最后针对未来周边地下水开采量将会增加等场景,通过数值模拟得到了可能促使较高风险发生的因素,提出了降低风险等级的措施。结果表明,基于物理过程的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方法可以反映地下水的动态特征和污染物的运移状况,还可以对多种假设场景进行验证,对于风险受体来说,可以较好地刻画风险水平的分布。
  • 水土保持
  • 李莉;孙维营;史学建
    人民黄河. 2014, 1(5): 79-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淤地坝是韭园沟与秃尾河流域重要的水土保持工程之一,淤地坝所处流域和工程结构的不同,淤积物的粒径大小存在差异。通过钻孔取样法采集了韭园沟流域21座淤地坝和秃尾河流域36座淤地坝淤积物样品623个,根据样品的颗分结果,分析得出韭园沟流域淤地坝坝内粗泥沙粒径主要为0.05 mm,秃尾河流域淤地坝坝内粗泥沙粒径主要分布于0.05~0.10 mm之间,说明淤地坝能有效拦截流域内的粗泥沙;两流域淤地坝均呈现库尾泥沙粒径总体大于坝前,库尾泥沙粒径的大小取决于入库泥沙粒径的大小,入库泥沙粒径越大,淤地坝对其分选效果越明显。
  • 王向阳;赵仕沛;王新功;韩艳利;葛雷
    人民黄河. 2014, 1(5): 81-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黑河流域生态补偿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结合目前流域实际,提出建立黑河流域生态补偿长效机制,包括确定黑河流域生态补偿主体、客体、标准、方式及建立生态补偿政策体系。研究认为:黑河流域生态补偿主体应由国家补偿逐步过渡到国家、流域、社会共同补偿;补偿方式应逐步多元化,由资金补偿过渡到产业补偿、技术补偿与人才补偿等多元化补偿,充分发挥市场补偿的作用,提高补偿效率;补偿标准应在科学计算的基础上充分协商,因地制宜。
  • 灌溉排水
  • 郑源;汤骅;姜海波
    人民黄河. 2014, 1(5): 84-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复合土工膜与混凝土板相结合的复合衬砌防渗渠道得到了广泛应用。复合土工膜是一种薄型、连续、柔软的防渗材料,其防渗特性已有大量研究成果,但对复提合衬砌渠道的力学特性还缺乏研究。针对梯形断面渠道,建立了复合土工膜混凝土衬砌渠道的冻胀破坏力学模型,提出了衬砌板内力表达式及厚度验算公式。分析梯形复合衬砌渠道冻胀破坏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加入复合土工膜后削减了冻土对衬砌板的切向约束力,能起到防冻胀破坏的作用。
  • 尚三林;武桂芝;李呈辉
    人民黄河. 2014, 1(5): 87-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人民胜利渠自1952年开始引黄灌溉,至2012年累计引黄河水360亿m3,引入泥沙5.1亿t,为灌区农业生产环境的改善提供了物质基础。开灌前占灌区耕地面积34.6%的盐碱地、低洼沼泽地以及黄河故道的沙荒地得到改良,成为稳产、高产田;灌区对黄河泥沙的控制性运用,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黄河背河洼地的排水条件,消除了该区的渍、涝灾害;引黄灌溉对灌区地下水的补充以及“井渠结合”灌溉维持了灌区地下水的动态平衡,苦咸水区的地下水水质得到改善。
  • 白皓;万五一;俞韵祺
    人民黄河. 2014, 1(5): 90-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淡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了海岛的开发利用,跨海管道输水是解决岛屿缺水的重要途径之一。采用自适应加压系统可以提高跨海输水管路的负荷适应能力和节能效果。介绍了自适应加压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原理,通过与常规加压泵站系统进行对比,分析了自适应加压系统的节能特点,对不同日用水过程的水泵加压和能耗过程进行对比,分别绘制出了两种加压系统下水泵功率的日消耗过程线,分析了自适应加压系统在不同用水过程情况下的节能效率。结果表明,当用水过程波动较大时,采用自适应加压系统可以更好地提高输水系统的节能效果。
  • 工程勘测设计
  • 郭德全严军;杨兴国;薛新华
    人民黄河. 2014, 1(5): 93-9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瀑布沟水电站心墙土石坝进行了三维非线性有限元计算分析,以深入了解高土石坝坝体和基础防渗墙在施工期和蓄水期的应力、变形分布规律。散粒材料均采用邓肯E-ν模型,混凝土采用线弹性模型,接触面采用Goodman单元,并在计算中考虑了上游坝壳、过渡料和反滤料等因水库蓄水而产生的湿化变形。计算结果表明:大坝的应力和变形分布规律基本合理,大坝最大沉降均发生在水库满蓄期,心墙内没有出现拉应力,在心墙、防渗墙、墙顶廊道的接头部位设置的高塑性黏土区改善了大坝的应力状况,使得剪切破坏区大大减小,达到了控制该部位应力与变形的目的。
  • 徐忠义;武清玺;武运磊
    人民黄河. 2014, 1(5): 96-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混凝土重力坝运行若干年后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一定的损伤,可能会严重影响重力坝的结构可靠度。基于混凝土损伤的基本原理,引入了损伤变量、有效应力和混凝土损伤模型等基本概念,利用材料力学原理建立了重力坝沿建基面的抗滑稳定、坝趾抗压强度和坝踵抗拉强度的功能函数,结合混凝土损伤及重力坝功能函数建立了极限状态方程。运用JC法对某一典型混凝土重力坝进行了实例分析,并针对坝高做了敏感性分析,得到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 沈寿亮;刘天祥;宋锦焘;姜彦作;梁睿斌
    人民黄河. 2014, 1(5): 99-1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大坝变形的实测值序列是一个非线性、非平稳的时间序列,支持向量机引入核函数后能有效解决非线性问题,因此可用支持向量机对大坝变形进行预测。为了提高预测精度,进一步对残差序列进行分析,通过ARIMA模型对残差序列进行预测,建立了SVM-ARIMA组合模型。将大坝变形时间序列分为趋势项和误差项,分别用SVM和ARIMA模型进行预测,综合两项结果得到模型的预测值。结合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组合模型精度较高。
  • 刘晓民;陈艳梅;牟献友;张志澍
    人民黄河. 2014, 1(5): 102-1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分析环翼式桥墩周围水流流速分布特征,根据桥墩局部冲刷机理,进行了三种流量、三种水深、三种挡板位置的模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桥墩周围的表层纵向流速、表层横向流速仅仅受到水流波动的影响。挡板与河床的距离越小,桥墩中心线上的近底纵向流速越大,中心线上及墩侧一定范围的近底横向流速越大,但是近底垂向流速却越小。当挡板距离河床底部为0.3倍水深时,靠近河床边壁处各向流速受挡板影响不大,但是靠近桥墩中心处各向流速在挡板所在位置都有尖点,同时,靠近桥墩中心处的纵向相对紊动强度在测点高度与水深比值为0.4处有极大值。
  • 樊鑫淼;宋俞成
    人民黄河. 2014, 1(5): 105-1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高强混凝土试块在受压状态下的声发射特性试验测试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撞击数、事件数等声学特性参数。试验结果表明:高强混凝土受压强度与声学特性参数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用于评判结构或构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声发射技术作为一种无损检测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实时动态检测、对原有建筑物损伤小等优点。
  • 赵伟鑫;袁群;曹宏亮;冯凌云;史长城
    人民黄河. 2014, 1(5): 108-1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C20普通混凝土为基准,将60目、1~3 mm、3~6 mm不同粒径的橡胶颗粒分别以5%、7%、10%、15%、20%五种掺量等体积取代砂制成橡胶混凝土,研究不同养护龄期、橡胶颗粒粒径和掺量对混凝土超声声速的影响。结果表明:橡胶混凝土的超声声速随着龄期的增加而逐渐增大,且均比普通混凝土的超声声速小,随橡胶粒径的减小和掺量的增加而减小。
  • 陈会芳;范洪浩;李勇
    人民黄河. 2014, 1(5): 111-1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溪洛渡拱坝坝基存在大量强风化带,需要开挖回填大体积混凝土。对坝基大体积混凝土置换块的温度场、应力场及约束面开裂过程进行仿真模拟,对通冷却水和掺MgO时置换块的应力状态和约束面的开裂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冷却水和掺MgO膨胀剂等温控措施可有效补偿温降收缩,改善应力状态,减少混凝土收缩引起的开裂,从而加快施工进度、减少配筋量。
  • 史海英;宋海印;韩秋茸
    人民黄河. 2014, 1(5): 113-1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径流式水电站中,若长引水隧洞调压井所在山体高程低于拦河坝正常蓄水位,电站机组甩负荷时调压井内产生的最高涌浪将超出地面很多,采用常规的调压井型式会面临由结构抗裂要求所带来的投资增加过多的问题。结合赤道几内亚吉布洛水电站工程实例,通过分析论证,因地制宜地采用阻抗与溢流相结合的新型调压井结构型式,创造性地解决了电站机组甩负荷时最高涌浪所产生的高调压井结构问题,不仅使工程投资节省,而且使机组运行条件也得到改善。
  • 钱娟娟;吴立;左清军
    人民黄河. 2014, 1(5): 116-1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结合锦屏二级水电站复杂的地质条件,运用有限元法和BP人工神经网络对研究区的初始地应力场进行了反演分析。结果表明:主应力的变化规律为从上到下逐渐增大,主应力的分布随埋深的增加而增大,主应力等值线在浅层区域受地形起伏影响很大;在靠近地表及河谷底部,等值线分布较密集,应力变化梯度较大,出现应力集中现象;地下厂房区域表层及浅层主应力倾角与山体坡角基本相同,在深部区域,最大主应力倾角随深度的增加逐渐增大;数值模拟反演计算得到的初始应力场分布与研究区的地形地貌关系密切,而岩性对地应力场的分布影响较小;BP人工神经网络反演值与实测值较接近,反演精度可以满足工程实际需要。
  • 王沛;张慧莉;田堪良
    人民黄河. 2014, 1(5): 120-1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三轴试验过程中,采用数字图像测量技术测量试样变形具有非接触和高精度的特点。通过分析三轴试验过程中采集到的试样剪切变形照片、径向及轴向应变场,可以发现:黄土试样在低围压时径向变形较大,且容易出现径向变形局部化;受试样帽的约束,试样的变形是不均匀的,试样中部的变形最大;密度越大,试样抵抗变形的能力越强;原状黄土在结构没有破坏之前能够承受较大的荷载,且变形较小,其结构完全被破坏后的最终变形量趋近于重塑黄土的变形量。
  • 孔繁镍;赵元庆
    人民黄河. 2014, 1(5): 123-1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水电站水力系统具体水工结构的不同,针对水库-引水涵洞-调压室-压力引水管-水轮发电机组水力发电系统,首次建立了用于水轮机调速系统研究的5阶非线性控制模型,利用完全精确线性化(EFL)方法设计水轮机调速系统EFL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EFL设计方法具有较好的系统调节性能和鲁棒性能,与传统PID控制相比,EFL控制器具有更好的转速偏差调节能力和更好的抗干扰性能。
  • 徐存东;南瑞芳;谢利云;王亚楠;魏怀东
    人民黄河. 2014, 1(5): 126-1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高扬程大流量的大型双吸离心泵的汽蚀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依据k-ε紊流模型加壁面函数法对叶轮内的三维紊流流动进行数值计算与分析,采用雷诺时均Navier-Stokes方程进行模拟并通过压力耦合方程组的半隐式方法进行求解。利用FLUENT软件模拟得到叶片流速分布、压力分布及全流道流线分布图,分析出离心泵叶轮通道内的流动规律,并将模拟结果与试验值进行对比,可知在设计工况点时相对误差最小,扬程相对误差为1.75%,效率相对误差为2.27%。结果表明: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进行三维紊流数值模拟可以反映大型双吸离心水泵内部真实流动,效率的变化趋势符合离心泵工作特性的一般规律,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一致。
  • 曹婷;郑源
    人民黄河. 2014, 1(5): 130-1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更深入研究轴流泵,了解不同工况下轴流泵的运行状态,进一步强调最优工况运行的重要性,结合南水北调工程中某泵站模型的数据,采用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在多重参考坐标系下,选用S-A湍流模型对模型泵进行数值模拟。通过计算,对不同工况下的轴流泵水力性能进行了预估,绘制了轴流泵的特性曲线,与试验值进行比较,吻合较好,说明了数值模拟的准确性。根据数值计算结果,分析了轴流泵叶轮叶片和导叶叶片表面的速度及压力分布,揭示了叶片和导叶表面流态和压力的分布规律:叶片压力径向递增,相对速度由轮毂到轮缘逐渐加快,按圆柱面分布,导叶表面压力呈带状分布,水流最终从导叶出口沿轴向流出。
  • 舒欢;郑胜强;徐丹
    人民黄河. 2014, 1(5): 133-1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于紧密型水利工程施工联合体,项目风险的合理分担是有效控制风险的基础。以风险有效控制为视角,结合水利工程施工联合体运作实际及相关研究成果,构建了风险分担影响因素体系。引入ANP方法,构建了基于风险控制的水利工程施工联合体风险分担ANP模型,并给出了基于三角模糊数的求解过程。算例分析表明,风险分担ANP模型所得分配比例可以有效实现风险控制,同时充分考虑了风险承担意愿及联合体组织运作机制,具有可行性及合理性。
  • 袁璞;把多铎;徐海嵩
    人民黄河. 2014, 1(5): 137-1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机组存在转轴平行不对中和发电机转子质量偏心的基础上,同时考虑机组转子系统受到不平衡电磁拉力和油膜力的作用,研究在这两种力共同作用下转子系统非线性动力学问题。建立了水轮发电机组转子系统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和微分方程,运用数值分析方法,系统地分析了转子系统非线性动力学响应。结果表明:励磁电流对系统的响应有明显影响,随着励磁电流增大,转子系统存在倍周期运动和复杂的拟周期运动;机组转速的变化使系统响应呈现复杂的非线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