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4年, 第1卷, 第2期 
刊出日期:
  

  • 全选
    |
    论文
  • 尚红霞;彭红;田世民;任林雪
    人民黄河. 2014, 1(2): 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黄河河口镇-龙门区间的概况,利用实测资料对2000-2010年该区间的水沙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与1956-1999年平均相比,2000-2010年多年平均降水量变化不大,但主汛期降水量偏小13%,较大降水量发生天数减少,小降水量发生天数增多,降水强度明显减弱;②8月水、沙量减少最多,分别占年减少量的32%、46%;③主汛期降水量减幅小于径流量的,径流量减幅小于输沙量的;④主汛期降水量与实测水、沙量的关系均发生了变化,与1969年以前相比,2000年以后降水量增大,径流量变化不大,而实测径流量相同的条件下输沙量明显减少。
  • 何容;何伟;李晓克
    人民黄河. 2014, 1(2): 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黄河下游河道特点和河道整治工程情况,给出了移动式不抢险潜坝的结构设计方案。考虑潜坝中管桩、土层的相互作用和土层的冲刷及水位的变化,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潜坝中管桩、土、预应力筋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各种工况下管桩的桩身位移和受力,并模拟了潜坝中管桩的上拔施工。结果表明:①在最大冲深情况下,桩长20 m可以满足设计要求;②冲深为10 m、洪水位情况下的管桩为最不利受力状态;③在考虑桩、土间摩擦力并假定桩身全部被淤积的泥沙覆盖条件下,在距离桩顶1m以下位置均匀向上施力即可安全拔出桩体。综合潜坝运行期管桩受力和变形情况及管桩上拔施工期的受力特征可以看出,该设计方案是可行的。
  • 赵宁;宋华力;于志波
    人民黄河. 2014, 1(2): 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黄河南北展宽区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展宽区内存在的居民住房紧靠临黄堤、群众生活水平低下、村台面积小、社会公共事业发展缓慢、群众无自有宅基地等问题,指出了南北展宽区改造建设中亟待解决的资金、建设用地指标、南北展宽堤改建等问题,提出了解决展宽区改造建设有关问题的对策:①抓紧解决南北展宽区历史遗留问题,开展南北展宽区改造建设;②国家和地方政府按照事权划分,合力推进展宽区改造建设;③地方政府抓紧拆除房台上面的房屋,用于置换建设用地指标。
  • 康业渊;苏怀智;马文丽
    人民黄河. 2014, 1(2): 9-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堤防工程安全影响因素多、关系复杂的特点,在对堤防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础上,应用层次分析法、遗传算法以及集值统计法,构建了堤防安全综合评价模型并探讨了其求解算法。将遗传算法与层次分析法结合起来,研究了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和堤防安全主要影响因素筛选与权重确定问题;根据专家经验及其对定性指标的评分,运用集值统计法获得其评价值,评价值加权组合所得结果即为堤防的安全评价结果。将该模型应用于某湖泊堤防,得出该堤防的安全评价值为68.69,即该堤防属于轻度危险,从而提出在堤防日常管理中要加强巡查,并在汛前对重点堤段进行维护,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 侯志军;侯佼建;孙一
    人民黄河. 2014, 1(2): 13-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变坡水槽试验,取得了18组定床模型梅花形加糙试验的数据,分析给出了定床模型设计糙率的加糙方法。模型中在糙率要求较大的部位可采用梅花形排列法加糙,在模型水深较浅的滩面及工程局部可采用密排平铺法加糙。结果表明,这种加糙方法可较好地模拟定床河工模型的设计糙率。
  • 赵玉;穆兴民;何毅
    人民黄河. 2014, 1(2): 16-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龙羊峡水库进出库控制站的水沙实测资料,借助变差系数、偏态系数、Pearson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进出库水沙的输移特性。结果表明:水库建设期年际径流量差和输沙量差波动明显,差异显著,出库水沙量大于进库的;水库蓄水运用对进出库水沙量的影响显著,进出库年均标准化径流量、标准化输沙量均呈下降趋势;龙羊峡水库蓄水运用后出库径流量的年内分配趋于均匀化,汛期径流量减小,非汛期径流量增大;进出库径流量和输沙量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单位径流条件下出库的产沙动力高于进库的,相同径流条件下进库输沙量在水库蓄水运用后呈增大趋势。
  • 董起广;周维博;刘雷;舒媛媛;李云排
    人民黄河. 2014, 1(2): 2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北洛河交口河水文站1964-2008年实测月径流量资料,对径流年内分配的不均匀性、集中程度、变化幅度进行了分析;应用Mann-Kendall方法分析了北洛河径流量的年际、季节变化趋势,并对丰水期和枯水期的径流量进行了突变分析。结果表明:①北洛河河川径流量在20世纪60、70年代的年内分配比较集中,进入21世纪后年内分配相对均匀,径流量主要集中在7-9月;②北洛河年径流量呈明显减小趋势,冬季的减小趋势不显著,其他季节的减小趋势均十分明显;③北洛河年径流量在1973年、2003年发生两次突变,丰水期和枯水期的径流量变化趋势基本与全年的保持一致,但丰水期在1983年多出一次突变,枯水期在1982年、1994年多出两个突变点,径流量变化的总体趋势都是减小的。
  • 王秀伶;关见朝;樊云
    人民黄河. 2014, 1(2): 23-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水沙二相流运动的研究现状和SPH法基本原理,阐述了在水沙运动模拟中引入SPH法的可行性,总结了基于SPH法的水沙二相流模拟技术研究进展情况。认为:①通过离散含沙量对流扩散方程,可建立悬沙浓度变化SPH模型,据此可求解从小到大不同尺度的非均匀挟沙水流的含沙量变化,给出“含沙量粒子”的时空变化信息;②基于质点动力学,可建立悬沙粒子运动SPH模型,据此可求解泥沙颗粒在非均匀水流中的小尺度运动方程,给出水沙二相流的时空变化信息。但是,悬沙浓度变化SPH模型的局限在于“含沙量”实质上还是时空平均特征;悬沙粒子运动SPH模型的局限在于目前它只适用于求解SPH粒子总量较少的流动问题。
  • 彭喜明;李建森;徐雯迪;张蔚红;钟秋;张渊
    人民黄河. 2014, 1(2): 26-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流域水资源储量、水平衡以及流域水循环与水文过程等方面,分析了现阶段黑河流域水文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及其关键进展。结果表明:在全球变化背景下,黑河流域水文学研究在水资源与水循环、水文模拟与观测、水文响应以及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应进一步重视黑河流域水文机理的物理模拟与预测,进一步把握其变化规律,不断改进分析手段和观测技术,进行多学科、多角度、多指标研究,更加重视流域水污染和生态水文学方面的研究。
  • 赵丽霞;阚光远;李致家
    人民黄河. 2014, 1(2): 30-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较好地模拟流域汇流过程,采用K最近邻算法、Pareto前沿解集法等方法对传统的BP模型进行了改进,然后结合新安江模型的产流模块构建了XPBK模型,以呈村、东湾、阜平3个流域作为研究对象,对各流域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①在呈村、东湾和阜平3个流域中,XPBK模型的模拟效果总体上优于新安江模型的;②呈村流域新安江模型和XPBK模型的确定性系数均值均为0.97,东湾流域、阜平流域中XPBK模型的确定性系数均值均大于新安江模型的;③XPBK模型运用于流域模拟是可行的,尤其对湿润地区的模拟精度较高。
  • 高庄平;范云中;郭帅杰
    人民黄河. 2014, 1(2): 33-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深圳河及深圳湾水底淤积泥沙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沉降柱模拟淤积泥沙自重沉降固结过程,研究了河、海相淤积泥沙的沉降固结特性。结果表明:①泥沙沉降过程可分为自由沉降、阻滞沉降、自重固结沉降3个阶段,其中自由沉降历时3~6 h、阻滞沉降历时30 d左右、固结沉降历时10~400 d,沉降历时主要与泥沙初始浓度、黏粒含量相关;②泥沙初始浓度、黏粒含量均影响着泥沙的体积分数,初始浓度越大,体积分数越大,黏粒含量主要与黏粒絮凝效应的相对大小相关;③初始泥沙浓度为60~70 g/L时,能够得到较为优化的泥沙沉降结果,可以有效地减小疏浚清淤的工程量。
  • 曾丹;崔晨风;李敏
    人民黄河. 2014, 1(2): 37-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黄土高原地区3个水文站近20 a的蒸发量数据,应用Morlet复小波对蒸发量序列进行了多时间尺度分析。结果表明:神木站和大峡站的月均蒸发量呈减小趋势,李家村站的呈缓慢增大趋势;神木、李家村、大峡3站蒸发量变化的主周期分别为28、27、17 a。
  • 王小赞;孔凡哲
    人民黄河. 2014, 1(2): 40-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更好地考虑作物生长对潜水蒸发的影响,将作物增量(有作物时与裸土时潜水蒸发量的差值)用于计算逐日潜水蒸发量。逐日作物增量与由阿维里扬诺夫公式计算结果代替的裸土时潜水蒸发之和为有作物时的潜水蒸发量。在对作物增量与生长季节及潜水埋深之间关系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作物增量的计算方法。与现有方法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可以得到更好的计算结果。
  • 卜庆伟;宋玉田;辛宏杰
    人民黄河. 2014, 1(2): 43-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河三角洲地区高矿化度地下水资源丰富,开展高矿化度地下水脱盐技术研究对于提高当地水资源保障程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冻融淡化是利用物理化学相分离原理实现水体脱盐的方法。室内试验显示,较低的冷冻温度、较长的冷冻时间对于脱盐不利。野外动态试验显示,该方法对于黄河三角洲地区高矿化度地下水淡化具有较好的操作性和可行性。
  • 任财;陈守煜;周惠成
    人民黄河. 2014, 1(2): 45-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合理评价黄河下游河道健康状况,将可变模糊识别方法引入河道健康评价中,并以二元比较法确定指标权重,对黄河下游河道1986-2005年各河段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从河段来看,花园口-高村河段的河道健康状况优于其他河段;从时段来看,1986-1999年黄河下游河道健康状况整体呈现下滑趋势,而2000-2005年则处于逐步恢复时期。总的来说,黄河下游河道各河段从2003年开始基本恢复到亚健康水平,整体趋于好转之中。将评价结果与实际状况及经典模糊数学综合评价结果进行对比,表明可变模糊识别在河道健康评价中能准确反映河道健康状况。
  • 戴映辉;张红玲
    人民黄河. 2014, 1(2): 49-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吴忠市红寺堡区当地水资源、扬黄水资源、可利用水资源状况和用水现状,结合红寺堡区发展规划,在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应用、种植结构调整、节水工程改造、节水灌溉制度实施的前提下,计算不同节水措施集成下区域节水潜力,设定区域用水水平,预测区域在2015年新增项目用水需求,分析区域水资源可利用量与用水需求的关系,评价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提出了扬黄水资源节水潜力配置方案。
  • 贺顺德;李荣容;李保国
    人民黄河. 2014, 1(2): 52-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东平湖滞洪区在黄河下游防洪工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及防洪兴利需求,结合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利用东平湖水库输水的运用条件,对东平湖的水量调度方案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南水北调一期工程利用东平湖输水的水质要求、水量调度过程和相应的水量调度方案。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利用东平湖输水时,应不影响东平湖的防洪调度运用,入、出湖水量调度过程应考虑因输水产生的水量损失,有效保护和利用水资源。
  • 陈龙;曾维华;何孟常;时京京
    人民黄河. 2014, 1(2): 55-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河流水环境系统的不确定性,将水环境系统参数定义为三角模糊数,通过将常规的确定性模型参量用三角模糊数表示,建立了河流水环境容量计算的三角模糊数模型。根据该模型,可以计算得到河流水环境容量的三角模糊数值。结合渭河关中段实例研究表明,基于三角模糊数理论计算河流水环境容量,理论上可行,计算结果可信。
  • 张义
    人民黄河. 2014, 1(2): 58-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对广西2003-2011年水资源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计算,以此为基础采用多种评价指标分析该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结果表明:历年水资源生态盈余较多,生态压力指数较小,说明广西近年来水资源利用处于可持续状态,水资源安全程度高;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逐年降低,表明广西近年来水资源利用效率有了显著提高,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有不小差距。应从水资源均衡因子取值、核算水污染足迹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水资源生态足迹研究。
  • 吴昊;周志华
    人民黄河. 2014, 1(2): 62-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对引滦入津沿线历年水情、工情数据整理分析的基础上,采用DHI MIKE11模型系统,建立引滦入津输水沿线河道水动力、水质扩散模型,同时开展水质水量联合管理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引滦入津输水水质水量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水质水量数据的信息化管理。
  • 王友恒;姜翠玲;朱立琴;张鹏;彭焱梅;鲁程鹏
    人民黄河. 2014, 1(2): 64-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索北大港水库分库的可行性,假定北大港水库在维持水库现状、分库不挖深及分库挖深1m三种工况条件下均调蓄3亿m3“引黄水”时,运用零维水质模型对其水量水质的变化进行模拟,以此对比探究水库分库前后水质安全。结果表明:水库分库时较不分库时具有水质咸化风险低、不超标天数多及可供水量大等优点,即水库分库较不分库水质安全,同时水库分库时不挖深较挖深好。
  • 仕玉治;黄继文;刘海娇;傅世东
    人民黄河. 2014, 1(2): 68-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地利用演变规律及驱动机制,以东营市为例,采用1989年、1999年和2009年遥感影像解译土地利用类型,结合土地利用变化影响因子分析,构建土地利用变化预测模型(LCM)。以1989-1999年土地利用变化为基础,采用LCM模型模拟2009年土地利用变化,Kappa系数为0.877,验证了LCM模型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和可靠性。在此基础上,预测2019年土地利用变化,结果显示耕地、草地、未利用土地将持续减少,建筑用地、水域面积将有所增加。
  • 王金霞;李玉敏
    人民黄河. 2014, 1(2): 71-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全国10个省(区)2 a的面板数据对我国地下水位变动趋势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做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地下水位越来越低的趋势在加重。随着地下水位的下降,作物单产并没有降低,这说明生产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是以过度开采地下水为代价的。随着地下水位的下降和可用水资源的减少,农民会在作物种植结构上做出一些调整,主要是减少对灌溉依赖程度较高的作物的种植面积(如水稻和小麦),增加一些对灌溉依赖程度较低作物(如玉米等)的种植面积。
  • 史淑娟;张亚丽;韩丽琼;杨小兵;耿建伟
    人民黄河. 2014, 1(2): 75-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控制烟草种植区坡耕地水土流失对提高农业种植水平、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重庆黄壤坡地野外监测试验,研究了不同农作处理下烤烟坡耕地产流-产沙特征。结果表明:①坡度与地表径流量、侵蚀泥沙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23°坡地地表径流量和侵蚀泥沙量为10°坡地的1.3~3.0倍;②横坡垄作处理沿等高线起垄,能明显减小地表径流量和侵蚀泥沙量,横坡垄作处理侵蚀泥沙量占顺坡垄作处理的14%~45%;③垄间秸秆覆盖可以有效减小地表侵蚀泥沙量,其侵蚀泥沙量仅为未覆盖处理的47.25%;④在烤烟生长后期,地表覆盖率达到最大化,各处理方式下侵蚀泥沙量都趋于减小。
  • 朱九龙
    人民黄河. 2014, 1(2): 78-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对跨流域调水水源区生态补偿研究成果进行较为全面的梳理,首先从生态补偿模式、补偿机制、补偿标准测算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测算等方面对国内外的理论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与总结;然后,对国内外跨流域调水水源区生态补偿实践经验进行提炼,指出在生态补偿过程中政府与市场并存的重要性;最后,分析现有研究成果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今后研究方向应包括生态补偿利益相关主体博弈分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多角度评估、补偿标准的动态演化。
  • 王景山;党素珍;李海霞;陈丹
    人民黄河. 2014, 1(2): 82-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能反映全灌区渠系输水和田间用水状况,是衡量从水源取水到田间作物吸收利用过程中灌溉水有效利用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要考核指标。笔者通过选取宁夏27个样点灌区,采用首尾测算法测算样点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进而推算宁夏平均灌溉水利用系数。经过计算,2012年宁夏现状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450,其中大型灌区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437,中型灌区0.475,小型灌区0.698,纯井灌区0.708。
  • 谷红梅;高彦君;陆建红
    人民黄河. 2014, 1(2): 85-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粮食需求增量与耕地减少的矛盾已然成为焦点,尤以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严重不足更显突出。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完善节水高效灌溉体系,提高作物产量已势在必行。针对河南洛阳半干旱地区主要种植模式---冬小麦夏玉米连作,通过作物需水特征分析、生育期降水时序耦合分析,突出一水两用理念,控制水分胁迫时间,依据旱作物土壤计划湿润层水量平衡方程提出最佳供水过程。同时,考虑不同灌溉技术条件下的适宜灌水技术参数,探索不同灌溉方式的灌水量、灌水时间以及实施办法,最终提出不同频率年、不同灌溉模式的适宜灌溉制度。
  • 毛海涛;王晓菊;付亚男;姜海波
    人民黄河. 2014, 1(2): 90-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无限深透水坝基的渗流问题,在传统有限元数值模拟的基础上引入无限单元法,通过数学推导,建立有限元和无限元的耦合模型,即在传统有限元法基础上增加无限单元来模拟无限域渗流问题。以西北干旱区某大坝及坝基为例,对恒定水头作用下半无限深透水坝基进行常规有限元分析及有限元与无限元耦合分析,并将两者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相差不大,但有限元和无限元耦合法计算精度可提高15%,更加接近实际情况,并且耦合法计算剖分单元会大大减少,大幅度节省计算时间。
  • 时铁城;阮建飞;张晓
    人民黄河. 2014, 1(2): 93-9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库水位骤降时,土石坝坝体内浸润线高于库水位,较高的孔隙水压力和渗透力会导致上游坝坡失稳。英布鲁水电站土石坝设计过程中,采用饱和与非饱和渗流模型的有限元法分析得到库水位骤降条件下土石坝的非稳定渗流场,采用极限刚体平衡法计算得出上游坝坡的安全系数。结果表明:英布鲁水电站土石坝在水库敞泄时,上游坝坡的安全系数不满足规范要求;库水位按设计推荐的库水位降落速度控制,上游坝坡的稳定安全系数满足规范要求。
  • 王建有;张钊;王英锋
    人民黄河. 2014, 1(2): 95-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更好地利用多级模糊模式识别方法进行复杂系统的综合评价,需要对该方法中的超标权重问题进行研究。超标权重主要用于考虑样本的相对隶属度,相对隶属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到综合权重的大小,进而影响到评价结果。以土石坝的实测性态评价为例,从超标权重以及综合权重的建立过程出发,探讨超标权重的实质以及对综合权重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综合权重比指标权重得到的结果对低级别的隶属度偏小,对工程进行评价偏于安全。
  • 黄成;明宇;戴大刚;武颖利
    人民黄河. 2014, 1(2): 98-1001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胶凝堆石坝的分析计算目前多采用线弹性或普通堆石料本构模型来近似处理,不能很好地反映该坝型的真实位移和应力分布特征。根据已提出的胶凝堆石料本构关系,对该坝型进行蓄水期工作性态分析,对7种坝坡的坝体断面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和整体稳定性分析,研究断面变化对该坝型位移、应力分布特征以及大坝整体稳定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该坝型有良好的安全稳定性,但随着坝坡的增大,该坝型在经济性提高的同时,安全性降低。
  • 张希;黄宜胜;周时;何明
    人民黄河. 2014, 1(2): 101-1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某面板堆石坝,边坡加固一期工程主要对坡脚进行护岸开挖和回填混凝土压脚,二期工程在一期工程的基础上削坡减载卸荷。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边坡进行了稳定性分析,同时引入数理统计方法对塑性区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与一期工程相比,二期工程塑性区明显减小,二期工程加固后塑性区较一期工程减少了1/4强;二期工程边坡加固是有效的。
  • 郑晶星
    人民黄河. 2014, 1(2): 104-1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结合惠州抽水蓄能电站高压钢筋混凝土岔管的建设,对高水头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在复杂地质条件下钢筋混凝土岔管的布置及设计准则、设计理论及计算方法、防渗灌浆等相关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建设高压钢筋混凝土岔管,要满足抗抬理论和最小主应力准则,并合理控制高压岔管与相邻洞室的围岩渗透水力梯度,这样可以从整体上和宏观上控制、评估高压岔管的安全度。对于复杂的地质构造,通过高压灌浆技术进行工程处理,提高断层带的抗渗能力和承载能力,可满足高压岔管工程安全要求。
  • 李雨佳;王红雨;杨旭
    人民黄河. 2014, 1(2): 107-1081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压力膜仪法测定了压实宽级配砾质土干-湿循环后的脱湿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总结了压实宽级配土样随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其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第1次至第3次脱湿SWCC测定中,土样的饱和含水率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明显增大,但是增加幅度逐渐减小,经第4次脱湿后,饱和含水率下降,但仍明显大于未经干-湿循环的土样;第2次至第5次脱湿曲线与第1次脱湿曲线的交点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不断向左移动;在曲线末端,相同基质吸力下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含水率明显减小;在基质吸力大于50 kPa时,SWCC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整体下移,但变化幅度逐渐减小。
  • 马明祥;牧振伟
    人民黄河. 2014, 1(2): 109-1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不同转速下旋转圆桶水流中固体颗粒运动进行试验,利用高速摄像机捕捉试验中固体颗粒的运动轨迹,研究固体颗粒在旋转流中二维受力情况,并对其径向向心运动现象的普遍性和规律性进行了初步验证。研究表明,在低速转动圆桶水流中固体颗粒运动所受差异旋转惯性力与阻力所占比例远大于固体颗粒所受离心力和虚假质量力所占的比例。
  • 路文龙;周志芳;黄勇
    人民黄河. 2014, 1(2): 112-1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某地下水封储油洞库的地质条件,利用GeoStudio软件对其进行二维渗流分析,将裂隙岩体等效为连续介质,同时考虑渗透性较大的单条裂隙破碎带,探讨破碎带对洞室涌水量的影响。研究表明洞室上方裂隙破碎带的存在将增加洞室的涌水量,并随着破碎带宽度和裂隙倾角的增加而增加。对裂隙破碎带进行灌浆处理后,其渗透性降低,洞室的涌水量也明显减少。
  • 李吕英;张立勇;王利容;陈贤;廖鸣宇
    人民黄河. 2014, 1(2): 115-1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考虑双河水电站深厚覆盖层及古坐落体地基问题,采用D-P非线性弹塑性本构模型及ANSYS三维有限元软件计算典型工况下三维应力场和位移场,分析结构的稳定性,揭示闸坝区应力分布情况及变形规律。计算得出:4种工况下的变形及应力规律一致,其中完建工况变形及应力水平最大,其次为正常蓄水位工况,然后依次是校核洪水位工况和设计洪水位工况;各工况下闸坝变形量和各坝段间变形差均较小,且与实际监测资料较吻合;各工况下闸坝各向最大正应力和主应力均较小,且闸基绝大部分为压应力,最大压应力小于地基允许承载力;闸室结构变形和应力符合设计要求。
  • 石北啸;韩华强;宿辉
    人民黄河. 2014, 1(2): 118-1201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膨胀土的基本特性出发,阐述了膨胀土裂隙的萌生与发展过程,分析指出了裂隙对膨胀土强度的控制作用。在对已有膨胀土裂隙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总结归纳的基础上,指出今后应改进裂隙量测手段和计算描述方法。建议采用电阻率法、超声波法、CT法、流液法、理论推算法、光学图像分析法探讨裂隙的量测手段;通过相关力学理论和土工试验,建立裂隙萌生与发展的数学物理模型;进一步改进膨胀土裂隙的观测方法,确定裂隙量化指标,加强有关软件的二次开发,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工程中。
  • 韩松;潘立武
    人民黄河. 2014, 1(2): 121-1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生物地理学优化算法中引入非线性物种迁移模型,采用柯西变异避免算法陷入局部收敛,提出了改进的生物地理学算法IBBO。将IBBO应用于水轮机组系统的参数辨识,结果表明:与BBO算法相比,IBBO算法对复杂水轮机组系统的参数辨识效果更好,在转速扰动下系统的调节时间较短、超调量小,过渡过程性能优良;在负荷扰动下系统的转速上升最大值较小、调节时间短。
  • 熊伟;徐绍坤;程加堂
    人民黄河. 2014, 1(2): 124-1251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传统方法在水电机组振动故障诊断中存在准确度不高的问题,引入了粒子群神经网络和证据理论相结合的故障诊断方法。对水电机组振动故障的不同征兆域,采用2个并行的粒子群神经网络进行局部诊断,以获得彼此独立的证据,再由证据理论对各证据进行融合。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地提高诊断可信度,减少诊断的不确定性。
  • 英丕杰;刘福胜;孙雷;周广发;宋计勇
    人民黄河. 2014, 1(2): 126-1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实测胶砂流动度和混凝土和易性等,研究了花岗岩石粉作为掺合料等量取代水泥对水工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花岗岩石粉粒径与水泥粒径相比更细,且粒径分布更加均匀,用作水泥制品的掺合料有利于改善混凝土的孔结构;花岗岩石粉的需水量比为95%,颗粒分布较水泥更均匀且粒度更细,掺入花岗岩石粉后胶砂体系级配更好,等量取代水泥时,胶砂流动性相对于基准水泥显著提高;在水胶比相同情况下,随着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的提高,水泥和花岗岩石粉总量提高,混凝土坍落度随之增大,但其黏聚性变差,泌水率升高,凝结时间也随之增加。
  • 贺万莹;郭德发
    人民黄河. 2014, 1(2): 129-1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肯斯瓦特水电站进水塔进行了三维有限元计算分析,计算了结构在完建期、正常运行期以及检修期静力工况下的应力分布情况。因其地处8度地震区,故综合采用显式与隐式动力学方法计算考察了进水塔的动力响应。结果表明:静力工况中发现检修门关闭时,门槽附近的应力较大,应采取相应措施减小应力;瞬态分析发现塔顶部加速度比地面加速度要大,且应力值有较大幅度提高,可能导致建筑物损伤;谱分析的物理意义直观明确,且计算量较小,适合一般工程设计时使用。
  • 人民黄河. 2014, 1(2): 131-1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张宁宁;骆亚生
    人民黄河. 2014, 1(2): 132-1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陕西子洲重塑黄土进行三轴压缩试验,探讨和分析了不同等应力比、不同初始固结围压、不同初始干密度以及不同初始含水率对重塑黄土强度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黄土强度特性随初始固结围压、初始含水率以及初始干密度的变化规律与常规三轴压缩试验的变化规律一致;试验黄土的强度随等应力比k的变化而变化,k增大,黄土的强度也随之增大,k减小,黄土的强度也随之减小;侧向压力在随着竖向应力的微小变化下,土体破坏时的主应力值大幅度提高,使得土体的承载力大大提高,进而使得工程更加经济。
  • 史俊涛;孔思丽;任琪
    人民黄河. 2014, 1(2): 135-1371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各种边坡失稳判据的适用性和合理性,针对某均质土坡建立理想弹塑性有限元分析模型,将数值计算不收敛、塑性区贯通、坡体内特征部位位移发生突变作为边坡失稳的判据,运用强度折减法计算边坡的安全系数,并与极限平衡法计算出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3种失稳判据均与极限平衡法计算结果较为接近,特征部位位移突变和塑性区贯通作为边坡失稳判据所得安全系数具有一致性,且与极限平衡法的差别较小;考虑到收敛准则及收敛限值对有限元数值计算收敛性影响较大,将数值计算的不收敛作为边坡失稳判据其适用性有一定限制;建议采用塑性区贯通结合特征点位移突变作为边坡失稳的判据。
  • 黄辉;任光明;车立国
    人民黄河. 2014, 1(2): 138-1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某电站地下厂房工程地质条件和开挖设计方案,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进行三维地质建模,并以地应力实测结果为参照反演分析初始地应力场,在此基础上进行地下硐室群分阶段开挖数值模拟计算,进而分析硐室群开挖过程中分步开挖对围岩应力场、位移场和塑性破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受硐室集中开挖影响,最大主应力的高值出现在地下硐室群开挖集中部位,硐室拐角处也易出现应力集中;岩体开挖后围岩卸荷回弹,围岩最小主应力局部呈减小趋势;地下硐室围岩位移的高值与最大主应力高值部位基本重合,主厂房和主变洞开挖跨度大,在边墙中部可能出现较大的位移值,硐室底板围岩同样可能因卸荷回弹而出现较大的位移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