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4年, 第1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
  

  • 全选
    |
    水文泥沙
  • 师长兴
    人民黄河. 2014, 1(11): 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河流域是地表巨大的输沙系统之一,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其输沙量经历了显著的变化。探讨了全新世以来黄河流域3个主要泥沙沉积汇的堆积变化过程以及黄河输沙量的变化过程,揭示出在人类活动逐渐增强的主要影响下,宋代以后黄河输沙量经历了加速增加的过程,近几十年来在气候变化以及水利水保措施作用下黄河输沙量又经历了逐渐减少的过程。与历史时期相比,近年来黄土高原坡面和沟道的侵蚀产沙量仍较大,仍需长期开展水土保持工作。20世纪中期以前,由于黄河输沙量逐渐增加,因此黄河下游与渭河盆地及小北干流年沉积量也都呈现一个逐渐加速的过程,两者沉积量年增加的比例比较接近,与黄河输沙量年增加的比例一致。近几十年来,下游主要受大堤防洪能力及来沙变化影响、渭河盆地及小北干流主要受三门峡水库水位和来沙变化影响,年沉积量起伏变化,2003年以来两泥沙汇都发生了持续冲刷过程。河套平原是黄河上游最大的泥沙汇,1949年以前400多a的平均沉积量接近0.9亿t/a,1950年以来年均沉积量较之前长期平均值高,受来沙系数变化影响,经历了两个起伏周期,近期进入低谷。
  • 史辅成;张冉
    人民黄河. 2014, 1(11): 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世纪90年代以来,黄河来水量总体呈偏枯态势。自1990年至2011年的22 a花园口水文站多为偏枯与枯水年份,间有平水年,多数年份与上游龙羊峡水文站枯与偏枯性质同步,但有个别年份下游偏枯而上游偏丰,这有利于上游大型水库蓄水进行多年调节,以丰补欠,满足全河工农业及生态用水。1994—2002年为连续9 a枯水与偏枯时段,与历史上1922—1932年连续11 a枯水时段相比较,在枯的程度与年数上1922—1932年更为严重,因此应作好遭遇更长连续枯水段的水量调度预案。
  • 赵珍伟;梁四海;万力;冯雨晴;余张琛
    人民黄河. 2014, 1(11): 9-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揭示黄河源区气候变化特征与趋势,利用1953—2012年玛多地区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验和Morlet小波变换等方法,对玛多地区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玛多地区年平均气温呈显著升高趋势,倾向率为0.289 ℃/10 a,1997年发生了由低温向高温的突变;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倾向率为10.21 mm/10 a,降水量由少到多的突变发生在2003年;玛多地区年平均气温的第一主周期为15 a,此外还有6 a、29 a的变换周期;年降水量的第一主周期为27 a,此外还有12 a、5 a的变换周期。
  • 曹小虎
    人民黄河. 2014, 1(11): 13-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运城市1961—2010年的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实测数据,运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和线性回归法对其进行了分析,并结合SDSM模型分析了未来两种气候情景下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①运城市50 a来年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且1990年之后的年平均气温明显高于1990年前的,降水量呈下降趋势,但1991—2010年变化趋势较为平缓;②未来两种气候情景下,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基本呈上升(增加)趋势,且累计增长率也呈逐渐增大趋势,与B2情景相比,A2情景下年平均气温的增幅更大。
  • 胡健;戴清;史红玲;张治昊
    人民黄河. 2014, 1(11): 16-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位山灌区西沉沙地泥沙清淤观测资料,总结了不同时期的灌区泥沙处理特点,比较了传统清淤与输沙通道改造的泥沙处理费用的差别,分析了输沙通道改造后渠道输水输沙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新的水沙条件下输沙通道改造能有效减轻沉沙池的泥沙淤积,延长沉沙池的使用年限,同时实现灌区泥沙远距离输送、分散沉沙的目的,减淤效果明显。
  • 凌文韬;谢利云;何玉琛;张伟
    人民黄河. 2014, 1(11): 2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黑河1956—2012年各水文站径流量数据,应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对黑河流域径流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并利用BP神经网络对未来黑河径流演变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①黑河干流及主要支流汛期来水量占年径流量的比例较大,为63.18%~94.56%,出山口径流量未来总的趋势为增加;②Mann-Kendall趋势检验结果表明莺落峡、祁连、新地及嘉峪关站未来径流预测趋势与实测序列趋势较为一致,而札马什克站未来径流预测趋势和实测序列趋势相反,但该站M-K值的绝对值逐渐变小并趋于0,可以推测未来该站径流量趋势将由减少转为增加,这与BP神经网络预测的结果一致。
  • 吕栋;吕海深;朱永华;欧阳芬
    人民黄河. 2014, 1(11): 22-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对黄泥庄流域水资源进行评价与规划,探讨VIC大尺度分布式水文模型在中小尺度流域上的适用性,采用VIC模型对黄泥庄流域的径流进行模拟,结果表明:VIC模型在黄泥庄流域具有较好的适用性,说明VIC大尺度水文模型在中小尺度流域具有一定适用性;月径流模拟的Nash-Sutcliffe效率系数均在0.80以上,相对误差大部分在0.10以内,满足该流域水资源评价与规划的要求;模拟过程中部分较大洪峰,VIC模型的径流模拟效果稍显欠佳,参数率定结果的不确定性也给模拟结果带来一定误差,需进一步研究改进。
  • 张小帅;张耀哲
    人民黄河. 2014, 1(11): 26-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一维非均匀悬移质不平衡输沙数学模型中的明显淤积过程,应用MATLAB语言编制了计算程序,并采用泾惠渠实测水沙资料进行了算例演示。结果表明:程序计算值与实测值符合较好,模型能够满足实际工程要求。
  • 张梦婕;刘晋;李致家;黄鹏年
    人民黄河. 2014, 1(11): 3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新安江模型进行了完善,得到了全新的新安江-海河模型,分别运用新安江模型和新安江-海河模型,对1958—2004年阜平流域进行了产汇流模拟。结果表明:不管是新安江模型还是修正后的新安江-海河模型,模拟精度都比较高,尤其是在洪水分年代与分量级模拟时,但是新安江-海河模型中各个参数的取值更能反映实际的产汇流情况,模型结构更加完善。
  • 防洪治河
  • 雷鸣;鲁俊;高治定
    人民黄河. 2014, 1(11): 33-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刘家峡、龙羊峡水库相继蓄水运用后,在缓解宁蒙河段凌汛形势、防凌减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明显效果,但是现状防凌形势依然严峻。在总结40多a来不同阶段水库运用对宁蒙河段防凌的作用基础上,以三湖河口站不同等级平滩过流能力和严寒等级为控制条件,对刘家峡、龙羊峡水库在宁蒙河段凌汛期不同阶段防凌优化调度运用方式进行初步优化。
  • 赵二峰;何晓洁;黄浩
    人民黄河. 2014, 1(11): 36-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重点针对黄河下游堤防工程漫决、冲决、溃决失事破坏,通过分析影响黄河下游堤防安全的主要因素,构建了黄河下游堤防工程失事模式,提出了基于模糊贴近度和投影寻踪的溃堤模式识别方法,据此构造了黄河下游堤防主要溃堤路径,为黄河下游堤防隐患险点先后处理及采取相应工程措施等决策提供依据。
  • 朱建奎
    人民黄河. 2014, 1(11): 39-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沁河下游河道采砂、河势、实测断面等资料为基础,分析采砂对河道的影响,研究与河道治理相结合的采砂方案和基于采砂控制的畸形河势治理措施。结果表明:受采砂影响,现状水平设防水位与1982年实测值相比,五龙口至丹河口河段水位平均偏低约3.12 m,丹河口至徐堡河段水位平均偏低约1.69 m;沁河下游河道治理流量采用600 m3/s较为合适,与之相适应的河道横断面采砂宽度丹河口以上为250 m,丹河口—石荆桥河段为300 m,河道平均采砂深度按3 m控制,五龙口—石荆桥河段可开采砂总量约为850万m3;基于采砂控制的畸形河势治理措施能够逐步改善、消除畸形河势,改变沁河下游洪水期被动抢险的局面。
  • 水文泥沙
  • 王容;顾靖超
    人民黄河. 2014, 1(11): 42-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宁夏黄河治理工程中引进土工格栅材料,开展了不同规格的单向、双向格栅土枕进占试验和坝体表面变形监测,取得了由小袋装土向大袋装土、人工装土向机械装土的技术创新,实现了土工格栅坝垛进占施工工艺的重大突破,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和科学的土工格栅进占施工工艺。与传统草土埽体相比,土工格栅土枕进占可提高进占速度、减少施工冲坑、节省抛投体,坝体沉降变形小,工程应用效果良好。
  • 防洪治河
  • 李世印;李敬茹;范伟兵;原平新
    人民黄河. 2014, 1(11): 45-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分析国家现有征地政策及地方政策法规的前提下,通过对实施的黄河下游近期防洪工程征地补偿补助标准和区片地价的对比分析,在总结耕地开垦费及耕地占用税等税费实际缴纳标准与初设差别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黄河下游防洪工程特点的征地补偿补助标准及有关税费的计算方法和应采用的标准。黄河下游防洪工程征地有关税费不应是一个固定的征收标准,而应按照占地用途采用不同的税费标准。
  • 水资源
  • 李小杰;潘德元;叶成明;郑继天
    人民黄河. 2014, 1(11): 48-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国外地下水监测采样设备大致分为取样筒式采样器、惯性式采样器、气体驱动式采样器和潜水电泵式采样器4类。取样筒式采样器原理简单、制作方便、成本低,受监测井井径、采样深度影响较小;惯性式采样器外径小,可应用于小口径地下水监测井,采样深度可达到90 m;气体驱动式采样器结构较复杂,适用于大部分地下水监测井,采样效率较高;潜水电泵式采样器采样效率很高,适用于较大井径的监测井。
  • 胡竞文;殷峻暹;张丽丽;陈根发
    人民黄河. 2014, 1(11): 51-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固原市原州区位于宁夏南部,水资源量少质差,其天然禀赋条件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故需对水资源进行合理高效配置,打破水资源瓶颈制约。通过建立HEC-ResSim多水源多用户模型,对当地水、引调水及再生水等多水源进行合理配置,充分考虑生产、生活、生态等不同用水需求,进行规划水平年的供需平衡分析,明确供需缺口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为实现固原市原州区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 邵玲玲;牛文娟;唐凡
    人民黄河. 2014, 1(11): 55-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公平性原则构建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针对模型的特点,将模型的可行解进行粒子化处理。利用基于粒子群(PSO)和差分进化(DE)的混合算法(PSODE)对模型进行求解。该算法通过双种群间的信息共享机制,大大降低了求解陷入局部最优的风险。此外,还采用了一种粒子变异机制进一步提高PSODE算法的性能,并通过漳河流域四大灌区水资源配置实例表明PSODE算法比PSO和DE算法收敛速度更快、准确度更高。
  • 马慧敏;武鹏林
    人民黄河. 2014, 1(11): 58-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山西省多年的水资源统计数据,采用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法构建水资源基尼系数评价法。通过绘制水资源与耕地资源、区域GDP及人口的洛伦兹曲线并计算其基尼系数,分析山西省水资源的空间匹配度。结果表明:山西省水资源的空间匹配度整体较好,3个评价指标分别达到了高度平均、相对平均和比较合理状态,但存在个别地区间差异明显的情况。通过对差异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对山西省水资源分布不合理的地区采取适当的调水措施,并针对总体缺水状况采取有效的节水措施。
  • 水环境与水生态
  • 王锦旗;王国祥;郑建伟
    人民黄河. 2014, 1(11): 62-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不同流速条件下水体经过45°阶梯式溢流堰坝体后水体营养盐及有机污染物指标的定期监测和分析,探讨阶梯式溢流堰在何种水动力条件下对水体的改善作用最大。结果表明:水体经过溢流堰曝气作用后,不同流速条件下其复氧程度不同,中流速(125.00 cm/s)条件下效果最佳,DO增加率最大;水体经过45°阶梯式溢流堰曝气作用后,IMn、NH3-N、TN、TP含量均降低,其中IMn、NH3N、TN在中流速条件下去除效果最佳,而TP去除率在低流速条件下最大;由于溢流堰距离较短,因此部分水质指标改善效果不显著。
  • 张菊;周韵平;陈诗越;董杰;邓焕广;王倩
    人民黄河. 2014, 1(11): 65-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东平湖不同生物量菹草腐烂对上覆水硫化物和SO2-4浓度的影响,将杀青后的菹草按0.1、1、5、10 g/L的生物量梯度分别投放进装有超纯水的烧杯中,并置于25 ℃的恒温培养箱中。在不同时刻测定了上覆水的pH值、溶解氧、硫化物和SO2-4的浓度,并采用气-液双膜传质模型估算了上覆水H2S的扩散速率。结果表明:菹草分解过程中,生物量越大,DO浓度的降低越显著且恢复越缓慢,但pH值的变化恰好相反;硫化物浓度、SO2-4浓度和H2S扩散速率均随菹草生物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但至试验结束均各自趋于一致;硫化物浓度和H2S扩散速率均呈上升—下降的变化趋势,较高生物量培养下SO2-4浓度在第1天达到峰值后逐渐降低;试验期间H2S的扩散总量与菹草生物量存在显著的指数增长关系。
  • 石平超;赵霞;崔玉香
    人民黄河. 2014, 1(11): 69-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是一种既相对简单又能综合反映河流水质整体水平的方法。采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对2000—2010年湟水干流4个断面的水质监测数据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湟水各断面的综合水质类别达到或优于水功能区的目标要求。将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评价结果与国标推荐的单因子标识指数法评价结果进行比较表明,单因子标识指数法评价结果(水质类别)要差于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单因子标识指数法以最差的水质类别作为水质综合评价的结果,不能全面反映水质的整体状况,而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能综合反映河流水质的整体状况。
  • 刘海娇;张保祥;范明元;仕玉治;杨小凤;张吉圣;刘冬梅
    人民黄河. 2014, 1(11): 74-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肥城盆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情况,以地下水的开采价值和原位价值为基础,建立肥城盆地岩溶地下水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和分级标准,利用GIS技术进行指标空间分区和叠加分析,并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对肥城盆地地下水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价值较高和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奥陶系石灰岩地区和西北部寒武系石灰岩地区,这些区域也是研究区岩溶水的直接补给区,应加大对这些区域的保护。
  • 王俊;孙秀玲;曹升乐;赵喜富;李涛
    人民黄河. 2014, 1(11): 77-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东平湖既是防御黄河下游大洪水的重要分滞洪区,又是南水北调东线最末一级调度湖泊,具有防洪、调水、航运、旅游、养殖、引水灌溉等多项功能,其中老湖区是其发挥各项功能的基础。基于东平湖的功能,分别计算其本底需水量、蒸散发需水量、渗漏需水量、水生生物栖息地需水量、景观娱乐需水量、稀释净化需水量、航运需水量,并综合考虑湖泊内生态和环境影响因子,建立生态环境需水量优化计算模型,对东平湖老湖区生态环境需水量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东平湖老湖区的适宜生态环境需水量为2.75亿m3,对应的适宜水位为41.20 m。
  • 张志永;焦剑妮;姚旭初;张成龙杨章贤
    人民黄河. 2014, 1(11): 81-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潮白河河道进行现场单双环试验和坑灌试验,查明包气带水文地质条件。用包气带水流模拟软件HYDRUS建立受水区地下水流模拟模型,预测潮白河河道包气带回灌能力,为南水北调余水合理回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预测结果表明:在每年的回灌期290 d内,保证12 km回灌河道有水的情况下,通过包气带底部边界流出的水量最小值为76.56亿m3。随着回灌水头的增加,通过包气带底部边界流出的水量相应增加,二者呈正相关。
  • 水土保持
  • 陈楠
    人民黄河. 2014, 1(11): 85-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坡度一般是从离散的DEM中提取的,所以在坡度矩阵的边缘存在边缘效应。为了找到这种边缘效应的本质规律,应用Taylor展开方法,以3阶反距离平方权差分算法为例,分析了三维地形表面条件下边缘效应对坡度的影响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坡度计算误差函数。以5个典型地貌样区以及基于高斯曲面所生成的6种地形为研究对象,分析了DEM提取坡度时的边缘效应问题。通过实际数据的试验证明:坡度计算误差函数可以准确预测边缘效应条件下坡度的变化情况。通过大量统计分析,找到了边缘效应条件下坡度中误差与DEM分辨率的回归方程。同时,研究指出边缘坡度大于真实坡度的格网出现在地形起伏较大、DEM分辨率粗略化的条件下。
  • 工程勘测设计
  • 张茂林;常周梅;谢利云;刘辉
    人民黄河. 2014, 1(11): 90-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我国西北寒旱灌区的渡槽基础和排架易在高矿化度地下水侵蚀和冻融交替作用下出现建筑物结构稳定性和整体性态衰退的问题,采用大型数值分析软件ANSYS对受侵蚀前后渡槽排架的结构进行了计算和分析,探索渡槽在不同工况下的应力和变形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在只有竖向荷载的情况下,侵蚀前后渡槽结构变形分布规律基本相同。x向位移最大值均出现在渡槽两端上部区域,y向变形以跨中区域最为明显,z向以渡槽排架的顶部附近变形最为明显。
  • 陈丽晔;姚宏超;杨丽娟
    人民黄河. 2014, 1(11): 93-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结合河口村水库一号泄洪洞偏心铰弧门的特点和运行要求,以及深孔弧门在以往工程中易出现的问题,重点介绍闸室段流道突跌突扩形式、水流掺气、闸室布置、偏心铰弧门主要参数选取、主辅止水新型形式、支铰结构与偏心轴位置关系确定、门叶结构特点以及首次提出双孔偏心铰弧门的同步控制措施等。偏心铰弧门利用偏心原理,借助辅机推动拐臂,带动偏心轴旋转,使弧门产生径向移动,前进压紧主止水,后退脱离主止水,由主机操作弧门启闭。
  • 竹怀水;窦燕;王永新
    人民黄河. 2014, 1(11): 95-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河口村水库导流洞是工程建设的控制项目,其开挖衬砌断面大、洞身长、进出口施工困难,能否按期完工关乎水库工程的顺利实施。通过分析导流洞工程的施工及建设条件,在确保工程质量与安全的前提下,提出了可行的施工设计方案。选择了导流洞与两条泄洪洞结合布置、运用的方案,即导流洞在非汛期为施工导流专用,汛期与1#泄洪洞联合度汛;导流洞下闸封堵后经过龙抬头改建为2#永久泄洪洞。为满足导流洞工程施工交通需要,沿河布置了连接导流洞出口与现状乡间沥青道路的3号施工道路,布置了从出口至进口的8号施工道路,同时为满足进出口上部开挖需要,布置了连接3号施工道路和泄洪洞进口的2号施工道路。根据总进度计划安排,导流洞工程与水库工程的场内2号道路、3号道路、建设管理营地及生活供水、施工变电站等列为项目的前期工程。导流洞施工时,变电站尚不具备供电条件,供电方案选择接引当地农用电,结合自备发电机。
  • 张晓瑞;孙永波;杜全胜;连惠瑶
    人民黄河. 2014, 1(11): 99-1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单体水工模型试验,研究河口村水库高流速泄洪洞的掺气减蚀措施,优化泄洪洞体型。结果表明:1#泄洪洞弧门后突扩突跌掺气体型合理,能形成稳定空腔,达到掺气减蚀目的;2#泄洪洞龙抬头末端突扩突跌掺气效果好,从洞身水面以上取气能满足掺气需求;2#泄洪洞鼻坎顶高程决定了其运行范围及方式,可低于下游最高洪水位。
  • 李全胜;原闻洋;朱峰
    人民黄河. 2014, 1(11): 101-1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国外某水电站采用计算机监控系统监控,计算机监控系统由电站控制中心设备、现地控制单元LCU和100 MB/s光纤以太网组成。机组现地控制单元的主要监控对象为水轮发电机组、调速器、进水球阀及其附属设备、励磁及其附属设备、主变压器、发电机机端电压设备等,具有数据采集和处理、安全运行监视、控制和调节、事件检测和发送、数据通信、自诊断等功能。为保证水轮发电机组的安全可靠运行,机组LCU基于Quantum系列PLC设计,具有采用双机热备CPU、CPU主站与I/O分站分离设置、高分辨率SOE量采集、多种通信接口、采用触摸屏作为人机接口等几个特点。
  • 金瑾;刘焕芳;陆杨
    人民黄河. 2014, 1(11): 104-1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新疆肯斯瓦特溢洪道及消力池建立了三维模型,采用结构网格和非结构网格结合的方式对模型进行了网格划分,利用Realizable k-ε紊流模型和VOF模型相结合的数值方法对其三维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原设计方案下水流不稳定,消力池内消能效果较差。为此提出在消力池内增加T形墩的修改方案,增设T形墩后消力池内水流对称,消能效果显著提高,可达到工程设计要求。由此可见,数值模拟方法能够作为试验的补充方法,为工程实际应用提供依据。
  • 毛艳民;张国武
    人民黄河. 2014, 1(11): 107-1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南阳回龙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的布置特点,通风系统设计采用了从进厂交通洞自然进风、高压电缆出线洞机械排风的思路。进入交通洞的室外空气与交通洞岩壁进行充分的热湿交换,降低了进入主厂房的空气温湿度,节约了大量能源,地下厂房内的空气在负压作用下流动,有组织地依次流经各个房间,带走房间的余热余湿,在地下厂房内创造一个适宜的温湿环境。该通风系统具有系统简单、运行管理方便、耗电量小等优点,特别适合中小型地下电站厂房。
  • 孙蕾;孙西欢;李永业;井元昊
    人民黄河. 2014, 1(11): 110-1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进一步探究动边界同心环状缝隙流的水力特性,采用理论分析与模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直径比对动边界同心环状缝隙流轴向速度和动水压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直径比k的增大,环状缝隙流的平均速度先增大后减小,且k=0.6时达到最大值。缝隙流的平均速度和圆柱体的运行速度在最优直径比ke处相交,且与管道水流的平均速度相差最小,当Re=137 094和Re=205 640时,ke值为0.7~0.8,且Re越大,ke越小。当k依次为0.5、0.6、0.7时,从圆柱体外壁到管道内壁环状缝隙流的轴向速度先增大后减小,压强先减小后增大;当k=0.8时,轴向速度逐渐减小,压强逐渐增大,并且随着直径比的增大,轴向速度最大值和压强最小值出现的位置都向圆柱体外壁移动。
  • 钱海涛;谭朝爽;王思敬
    人民黄河. 2014, 1(11): 114-1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岩溶发育的深度问题是岩溶学研究中一个极具挑战意义的理论难题,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常遇到深岩溶问题。相关研究很早就有所开展,目前主要存在9种理论,分别为同步理论、深循环理论、矿液作用理论、古岩溶理论、混合溶蚀作用理论、热液作用理论、适应海平面变化理论、动态平衡理论和岩溶发育深度定量化理论。综合来看,目前的研究尚存在不少问题,进一步的研究应从碳酸盐岩溶蚀的根本机制出发,定量分析溶蚀时间、CO2含量、水流条件等因素对岩溶发育深度的影响。
  • 张松磊;王艳华;周建旭;丁国莹
    人民黄河. 2014, 1(11): 117-1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计算流体学软件Fluent为基础,通过求解基于雷诺数平均法(RANS)的标准紊流模型对非静态环境中第一种形式的负浮力射流进行了模拟和研究,并用Tecplot处理了Fluent计算求得的曲线,由此得出了该种形式的负浮力射流从开始到结束过程中不同时刻的水流流态图以及整个流动过程的流线分布图。将模拟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表明该模拟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和实际情况吻合,说明该模型和方法能够计算此类负浮力射流。
  • 工程建设管理
  • 朱旋;丁宁;常星
    人民黄河. 2014, 1(11): 119-1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双排钢板桩围堰的使用受河道地形限制的问题,结合南水北调东线杨官屯河闸的施工,对狭窄河道复杂地质条件下小跨度双排钢板桩围堰进行了详细研究,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灌注桩结合钢板桩围堰的施工技术,用于工程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运用三维有限元法对钢板桩围堰进行了稳定及变形分析,表明三维有限元可以较好地模拟钢板桩围堰的实际工作状态,可用于该结构的设计与施工,同时也验证了施工措施的可靠性。
  • 王成;沈菊琴;刘博
    人民黄河. 2014, 1(11): 123-1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跨流域调水工程项目资金投入量大、时间跨度长、涉及面广等特点,结合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的要求,总结了跨流域调水工程项目投融资模式决策的影响因素,并具体分析了各因素对于投融资模式决策的影响机理。在此基础上,基于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跨流域调水工程项目投融资模式的决策模型。将该方法应用到某跨流域调水工程项目投融资模式决策中,结果表明公私合作模式是最佳的投融资模式。
  • 陈学章;何江达;谢红强;肖明砾
    人民黄河. 2014, 1(11): 127-1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抗剪强度参数是工程设计中的重要指标。结合锦屏二级水电站引水隧洞地应力测试及横观各向同性结构面的现场直剪试验,基于非线性有限元法,揭示高地应力及试验荷载作用下剪切应力分布规律,研究高地应力对结构面强度参数的影响。研究表明:现场直剪试件制备时,试验探硐围岩开挖卸荷将在试件预裂面上产生对称分布的正应力及剪应力;地应力释放将使直剪试件预裂面出现损伤破坏及细微裂纹,降低试件极限抗剪能力,引起抗剪强度参数的误差;反演分析表明,在考虑地应力释放情况下,结构面凝聚力可提高约11.65%。
  • 苌坡;陈建生;王霜;黄德文;曾明明
    人民黄河. 2014, 1(11): 131-1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岩土体发生渗漏时,渗漏通道内的流体与岩土体会发生热量交换,造成渗流通道附近地层温度发生改变。温度示踪方法是运用温度场研究堤坝渗漏的普遍方法,但目前大多进行的是定性分析,只有确定渗漏通道的确切位置及大小,才可有效整治渗漏问题。基于多个集中渗漏通道温度场探漏模型,编写优化程序,针对具体工程进行渗漏通道的测线优化反演,定量地计算出渗漏的位置,并与钻孔实测温度的分析结果进行对比,两者结论一致,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 灌溉排水
  • 马晓阳;孙学平;陈亮
    人民黄河. 2014, 1(11): 135-1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农作物种植结构是掌握灌区农作物种植面积与分布、摸清作物需水量的基础资料。充分发挥3S技术优势,以高分辨遥感影像为数据源、GPS技术为外业调绘主要工具、GIS软件为遥感数据解译和数据内业处理平台,进行宁夏引黄灌区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2009年宁夏引黄灌区农作物种植总面积为4 967.58 km2,以粮食作物为主,小麦、玉米和水稻为主要作物。
  • 张小明;王仰仁;王中新
    人民黄河. 2014, 1(11): 138-1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夹马口灌区为例,在考虑灌区现状、水源情况、社会经济状况、灌溉面积等条件下,以灌区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构建了灌区灌溉供水量在作物之间优化配置的数学模型,在模型中引入了经济价值较高作物种植比例过大的风险系数。运用内点法获得障碍函数,利用坐标轮换法求得灌溉面积优化结果,相应的灌溉效益较近5 a种植面积平均值的效益增加了9.4%,且优化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