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3年, 第1卷, 第9期 
刊出日期:
  

  • 全选
    |
    论文
  • 人民黄河. 2013, 1(9): -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夏军;李淼;李福林;刘健;孟德娟
    人民黄河. 2013, 1(9): 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山东省滨海地区12个气象站近40a的气温资料,渤海、黄海1978-2007年海平面变化资料以及山东省滨海地区海水入侵资料,分析了海平面上升对滨海地区海水入侵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滨海地区年均气温呈波浪式上升,上升速率为0.35℃/10a;②滨海地区近30a海平面的变化与当地气温变化基本保持一致;③近30a滨海地区海水入侵面积不断扩大;④从自然因素的角度讲,气候变化引起的海平面上升是山东省滨海地区海水入侵面积扩大的主要原因.
  • 马建琴;刘冰;夏军
    人民黄河. 2013, 1(9): 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近年来山东省干旱引起的经济及水安全问题,开展了干旱时空特征分析.基于1961-2011年共51a逐月降水量资料,计算15个气象站点的月降水量距平百分率(Pa)并进行干旱等级的划分和统计,对山东省干旱的时间和空间特征进行了分析,采用游程理论应用Pa值分析了研究期内山东省的干旱特征并预测其未来的干旱趋势.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山东省逐年干旱的变化规律并不明显,西南部及北部部分地区发生干旱特别是严重干旱事件的频率及未来发生的概率高于其他地区,东部沿海地区发生干旱概率较低,未来几十年内山东省不会发生连续大烈度的干旱.
  • 彭高辉;宋宝;马建琴;夏军
    人民黄河. 2013, 1(9): 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黄河流域9省58个气象站1955-2010年月降水资料为例,利用游程理论统计每4a的干旱月数、游程数字特征及游程长度为1~10个月的重现期并利用系统聚类法分别对游程数字特征及重现期进行聚类分析,根据聚类结果,应用二维Copula函数重点构造河南与山东、河南与山西降水量的月尺度联合概率分布,利用优选出的二维Clayton Copula 函数计算联合概率、联合重现期和不同组合下的条件概率.结果表明:9省在1955-2010年间干旱月数基本保持不变;内蒙古、山东、山西、宁夏、河南比其他省份在较长时间内更易发生大旱,且连旱时间更长;河南与山东、河南与山西的干旱遭遇关联性较强.
  • 雒新萍;夏军;邱冰;陈俊旭;翁建武
    人民黄河. 2013, 1(9): 12-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八大流域为例,从水资源供需安全的角度,对2000年水资源状况和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的水资源脆弱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海河流域是中国水资源的严重脆弱区,黄河和淮河均处于高度脆弱状态,辽河流域、松花江流域、长江流域、东南诸河和珠江流域绝大部分地区处于中度脆弱状态;未来气候变化使得中国东部季风区八大流域的水资源脆弱性均明显加重,黄淮海流域均上升到严重脆弱状态,对气候变化极度敏感,必须采取相应措施来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对流域水资源的不利影响.
  • 翁建武;夏军;陈俊旭
    人民黄河. 2013, 1(9): 15-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地级行政区为评价单元,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计算指标权重,对黄河上游地级行政区进行了水资源脆弱性评价.结果表明,黄河上游地区水资源脆弱性呈明显的空间分异,不脆弱地区主要为半湿润区,极脆弱地区主要为半干旱区、干旱区;干旱半干旱的自然气候条件是研究区水资源脆弱性的主要因素,随着水资源脆弱性的提高,反映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供需比迅速成为主导影响因素;水资源脆弱性评价结果相近的地区,影响因素有可能不同.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严格控制水资源开发利用量、积极开发新水源和控制污染排放等适应性对策.
  • 刘健;张国华;陈学群;林琳;管清花;唐漪
    人民黄河. 2013, 1(9): 21-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黄河三角洲地区5个气象站1961-2007年逐日实测资料,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分析黄河三角洲潜在蒸发对太阳辐射、风速、平均气温和水汽压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年尺度上,潜在蒸发对水汽压最为敏感,其次为气温、太阳辐射和风速;季节尺度上,潜在蒸发在春、夏、秋3季对水汽压和气温最为敏感,在冬季对水汽压和风速最为敏感;年际变化上,潜在蒸发对太阳辐射、风速和水汽压的敏感系数均呈增大趋势,而对平均气温的敏感系数减小;空间分布上,潜在蒸发对太阳辐射和水汽压的敏感系数从该区西南部向东北部逐步减小,而对风速和平均气温的敏感系数则从西南部向东北部逐步增大.
  • 陈俊旭;夏军;洪思;廖强;翁建武
    人民黄河. 2013, 1(9): 24-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论述了水资源脆弱性、适应性的概念及其与适应性管理的联系,从流域层面初步辩识了我国各流域水资源的关键脆弱性,并介绍了国内外研究水资源脆弱性的进展情况,归纳了流域层面针对关键脆弱性的适应性管理对策.结果表明:水资源关键脆弱性具有多样化,既包括旱涝灾害及冰川快速消融等的自然脆弱性,又包括供需关系发生变化导致的河道断流、生态缺水、地下水超采等脆弱性问题;关键脆弱性的应对也呈现多样化,各流域层面的应对措施和关注重点也存在差异.
  • 洪思;夏军;严茂超;陈俊旭;万龙
    人民黄河. 2013, 1(9): 27-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论述了气候变化背景下水资源管理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适应性管理的基本内涵,介绍了应对气候变化影响的水资源适应性管理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梳理归纳了目前分析评价适应性管理对策的几种不同方法,认为定量分析适应性对策的经济效益至为关键,成本效益分析的步骤主要包括:①点绘实物量基线曲线;②点绘经济量基线曲线;③点绘过去适应性管理变化曲线;④分析气候变化引发的变化;⑤适应性管理获得的效益变化.
  • 刘睿;夏军
    人民黄河. 2013, 1(9): 30-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淮河流域上游漯河站为研究对象,采用Mann-Kendall法、里海哈林法和滑动游程检验法对1957-2010年的年降雨量和年径流深序列跳跃变异进行诊断,结果表明漯河站年径流深和年降雨序列分别于1985年和1999年左右发生跳跃变异.根据跳跃变异检验结果,采用降雨径流关系法与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比较法定量计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该研究区域径流量变化的影响.综合分析结果显示:1986-1999年较前一阶段径流的减少主要因素是人类活动的影响,而2000-2010年较前一阶段径流的增多主要因素是气候的变化.降雨径流关系法与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比较法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水文效应定量评估结果基本一致.
  • 陈华伟;黄继文;张欣;傅世东
    人民黄河. 2013, 1(9): 34-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DPSIR概念,综合考虑水生态安全的不确定性因素和系统的动态变化,建立了水生态安全评价的DPSIR框架及相应指标体系,将多元联系数与马尔科夫链随机模型进行耦合,构建了水生态安全动态评价模型.运用该模型对东营市1993-2011年共19个年份的水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并分析了安全等级的时序演进趋势.结果表明:东营市水生态安全整体处于相对不安全或不安全等级,未来水生态安全稳态等级仍为相对不安全.
  • 王保民;张萌
    人民黄河. 2013, 1(9): 38-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河下游滩区的分区治理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洪水分级运用下的滩区分区治理;另一个是按功能对滩区进行划分的治理模式.在阐述两种治理模式的工程布置形式的基础上,从与洪水的适应性、相应的滩区安全建设模式以及对滩区滞洪沉沙的影响等方面分别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按功能划分的滩区分区治理模式是宽河固堤策略下的滩区治理措施的细化,方案本身与原来的治理模式有很好的相承性;洪水分级运用的分区治理模式是针对滩区现状和来水条件变化提出的,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治理思路,其与工程总体布局之间的关系、分级运用的洪水量级以及分洪运用的管理等方面仍需要深入研究.
  • 张林忠;江恩惠;曹永涛;万强
    人民黄河. 2013, 1(9): 41-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借助实测资料及模型试验研究成果,分析了黄河下游畸形河湾的形态、成因以及危害,研究了畸形河湾裁弯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畸形河湾充分发育的河段,在河湾的最窄处裁弯,裁弯比按3~7控制,裁弯成功的几率大,工程效益较高,在这类河段实施“引河法”裁弯是可行的.
  • 金雪林;薛路阳;金杰
    人民黄河. 2013, 1(9): 43-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解决河道清淤工程中二次污染、安全隐患及淤泥后续处理的问题,提高河道生态清淤的集成化水平,在无锡市杨刘河建立了以生态清淤技术为核心、淤泥快速干化技术为推动手段的清淤集成技术体系.实践表明:生态清淤过程环保,清淤泥浆可连续、快速脱水,同时提高了脱水泥料含固率和污染物的去除率,处理后的尾水满足排放要求.
  • 贾化乐;杨中华
    人民黄河. 2013, 1(9): 46-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论述了用Visual Basic 2010编程语言实现陆浑水库调洪演算的方法和编程技巧,使用该程序可快速、方便、灵活地进行水库调洪计算,为水库及下游河道防洪决策提供依据.同时,针对目前陆浑水库洪水预报调度系统存在的库区雨量站不足、水位库容关系发生较大变化等问题,建议:①将水库上游雨量站增至40~ 50个;②进行洪水预报方案研究;③进行库容曲线复核测量.
  • 李燕;金永明;孙永寿
    人民黄河. 2013, 1(9): 48-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柴达木盆地10个水文气象观测站点1956-2010年的逐月降水量资料,分析了柴达木盆地降水量变化趋势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降水量主要经历了枯-枯-平-丰-平-丰的变化过程;柴达木盆地降水量上升趋势较显著,各站年降水量倾向率为1.26~25.50mm/10a;春、夏两季降水量的增加量大于秋、冬两季的,夏季降水量增加尤其明显;四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比例则是春季增大得较多,其他三季比例减小.
  • 杨玲霞;孙东永;张莉
    人民黄河. 2013, 1(9): 51-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河川径流时间序列波动周期的确定较为困难.在R/S长程记忆性分析的基础上,将R/S分析方法引入到径流时间序列周期的分析中,其基本原理是时间序列的Hurst指数在出现不可逆转的减小趋势之前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最大值区间,据此可有效地分析时间序列的周期.乌江上游洪家渡、下游构皮滩水文站年径流时间序列周期分析表明:洪家渡站年径流序列具有15~18a的周期,构皮滩站年径流序列具有15 a左右的周期.
  • 潘启民;仝春莲
    人民黄河. 2013, 1(9): 53-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选取《黄河水资源公报》中2001-2011年黄河上中游降水量及其分布、天然径流量、地下水不重复量和水资源总量,与《黄河流域水资源调查评价》中1956-2000年相应数据均值(常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黄河上中游年降水量、天然径流量、地下水不重复量和水资源总量均较常年有较大变化,其中年降水量变幅在-10% ~ 24%之间,天然径流量变幅大多较降水量变幅小5% ~25%,主要产水区降水量的变化影响着天然径流量的变化,地下水不重复量的变化主要受地下水开发利用相对集中区域降水量变化的影响,水资源总量的变幅大多较降水量变幅小5% ~ 20%,主要产水区降水量的变化影响着水资源总量的变化.
  • 张红卫;吴湘婷
    人民黄河. 2013, 1(9): 55-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2001-2011年水文资料,分析了河南省水资源量、供水量、用水量的变化特点和规律.虽然近11a来全省水资源总量较多年均值稍微偏多,水资源利用效率也在逐年提高,但随着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水资源短缺问题逐渐成为制约河南省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针对全省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管理、合理开发地下水、多水源优化配置等对策措施.
  • 张一冰
    人民黄河. 2013, 1(9): 57-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郑州龙湖是新开挖的人工湖,从黄河引水.由于黄河水含沙量较高,工程建成后,为了保证龙湖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要求,并能长期保证一定的有效库容,采用水动力方程、污染物及悬沙输运方程建立数学模型,按照有限体积和有限差分结合的方法,模拟郑州龙湖水体交换和泥沙淤积过程,通过分析对比,确定了龙湖水体交换的最佳运行方式和进流泥沙粒径、含沙量的标准.
  • 张立春;陆海;费小霞
    人民黄河. 2013, 1(9): 61-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分水口门分配给河南省受水区总水量为29.94亿m3.工程实施后,河南省南水北调受水区将形成当地地表水、地下水和引丹水等多种水源的联合供水系统.根据受水区水资源状况,对受水区水资源配置情况进行了分析.受水区水资源配置的目的是利用引丹供水量和当地水可利用量的互补关系,提出水资源的配置方案和调度原则,确定配套工程建设规模,使受水区内城市需水量得到满足.从南水北调分配河南省水量过程分析,存在年际、年内水量不均的特点:年际调水量不均,最大年分水量为最小年的1.65倍;年内分配不均,受水城市旬平均需引丹水量为8500万m3,但旬调水量大于8500万m3的占总旬数的50%,与受水城市均衡需水过程存在不完全匹配的情况.
  • 侯昭牧;李晓晨;孙淑娟;王伟;江丹丹
    人民黄河. 2013, 1(9): 64-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批量试验检测COD、NH4+-N和NOx--N的去除率和比降解速率,研究了Cd2+对活性污泥生物脱氮反应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硝化反应和反硝化反应有机物降解过程中,5 mg/L的Cd2+即会对有机物的去除率产生抑制作用,20 mg/L的Cd2+对有机物去除率和有机物比降解速率有显著抑制效应;在硝化反应NH4+-N的去除过程中,20mg/L的Cd2+会显著抑制对NH4+-N的去除,10 mg/L的Cd2+可造成比硝化速率的显著降低;在反硝化反应NOx--N的去除过程中,Cd2+对NOx--N去除率没有显著影响,20 mg/L的Cd2+对比反硝化速率有显著抑制效应.
  • 陈晨;陈静欣;李向前;张琴;郑淑倩
    人民黄河. 2013, 1(9): 68-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昆山南部的WorldView-2影像为研究数据(全色波段分辨率为0.5m,多光谱波段分辨率为1.8m),基于eCognition软件平台,通过选择适宜的尺度,并结合纹理、形状、光谱等特征构建合理有效的规则集,实现面向对象的水体信息提取.利用实测结果对遥感解译结果进行形状一致性和面积一致性检验,精度分别达到89.14%和92.06%,表明利用面向对象技术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提取水体信息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 常进;赵小勇
    人民黄河. 2013, 1(9): 71-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鉴于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中各指标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为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模型的分辨率,提出了一种有效和通用的模型——投影寻踪分类模型.以河北国场县为研究区,将全县分为5个评价区域,选取11个相关指标构建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模型,采用基于实数编码的加速遗传算法进行模型求解.结果表明:围场县注重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但忽视了生态用水量的保障.
  • 张鹏;姜翠玲;朱立琴;彭焱梅;王友恒;邢西刚
    人民黄河. 2013, 1(9): 74-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沿海地区某拟建水库底泥盐分释放规律,取库区和库周不同深度的圆柱状底泥,在实验室模拟不同土壤含盐量、不同水深、静止和扰动条件下Cl-的释放过程和释放强度,分析了Cl-释放对水库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盐分释放量与土柱盐分含量有关.水库运行水位越低,底泥中的Cl-越容易释放.扰动对水库底泥盐分的释放有很大促进作用.盐分释放导致水库底泥中的Cl-含量不断降低,合理调度可以减轻水库水质咸化的风险,保证拟建水库蓄水后的水质安全.
  • 姜忠峰;李畅游
    人民黄河. 2013, 1(9): 76-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乌梁素海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淡水湖泊和我国八大淡水湖之一,同时也是地球上同一纬度极为罕见的具有生物多样性和重要生态功能的自然湖泊.水量平衡分析结果显示乌梁素海年均流入与流出水量分别为74903万m3和78686万m3,年出入湖水量相对偏差为4.8%.
  • 蔡子昭;张礼中;王乾;梁国玲;王伟
    人民黄河. 2013, 1(9): 79-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的工作需要,结合地下水污染调查内容和评价技术要求,使用SQL Server 2000建立了地下水污染调查数据库,利用VC++、MapGIS二次开发库和Delphi组件开发技术,设计开发了地下水污染调查信息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地下水污染调查数据的录入、管理、制图、质量评价、污染评价、统计、导出等功能.系统经过实际应用,在中国地质调查局系统建立了统一的地下水污染数据管理和信息平台,为地质勘查单位地下水污染调查数据管理和地下水污染评价提供了技术支撑.
  • 王震;杨军耀
    人民黄河. 2013, 1(9): 82-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地下水开采量变化、地下水水位回升、泉流量变化、地面沉降速率、地裂缝增长、河岸植被恢复以及有关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共7个影响因子,构建了关井压采地下水环境修复效果评价体系,并给出了相应的指标分级、标准及评价方法.以太原市地下水超采区为例,对2003年以来关井压采对地下水环境修复效果进行了评价.
  • 孟春红;路振广;马细霞;邱新强
    人民黄河. 2013, 1(9): 86-881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模糊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物元的概念,建立了基于马氏距离的模糊物元分析模型.在对区域水资源配置方案进行综合评价时,把水资源配置方案作为物元,以它们的各项评价指标及其相应的模糊量值构造复合模糊物元,实现对水资源配置方案的综合评价与排序.该模型被应用到河南省人民胜利渠灌区的水资源配置综合评价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水资源配置方案综合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 汪明霞;程林;王卫东
    人民黄河. 2013, 1(9): 89-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1954-1986年黄土高塬南小河沟人工草地和自然草地径流场小区观测资料,分析了水-土-植被耦合情况下降雨与土壤侵蚀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侵蚀是草地坡度、植被盖度、降雨强度等综合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据此提出了在综合因子影响下的西峰地区草业用地侵蚀量预测经验模型.研究发现,40%~ 60%植被覆盖度是植被对土壤侵蚀起明显干预作用的分界区间,因此西峰地区人工草地植被覆盖度不宜小于60%.
  • 郭莹;夏中广;王现国
    人民黄河. 2013, 1(9): 92-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电测深作为一种常规的间接探测的地球物理勘查方法,主要是对勘查对象电性差异的反映,具有快速、经济、多解的特点.RGIS电测深反演解释的关键在于充分利用钻孔等已知地质资料,设置符合客观地质条件的地层及岩性(电性)参数,进而求取校正系数K.将电测深应用于卢氏县小岭山区某滑坡体的勘查,通过分析滑坡体的地质及地球物理特征,野外勘查采用电测深方法,充分了解勘查区的地质及电性特征,并结合钻孔资料,运用RGIS软件进行反演解释,推断出了滑坡体的分布范围及滑动带的空间分布特征.钻孔验证结果表明,电测深的推断解释结果与实际地质情况吻合较好.
  • 尚德功
    人民黄河. 2013, 1(9): 95-961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人民胜利渠灌区工农业生产发展和城市化水平提高,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节约和合理配置有限的水资源愈显重要,为此人民胜利渠灌区实施了水资源实时监控系统建设.该系统由信息采集传输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远程监控系统和监控中心等组成,具有规模较大、涉及范围广、技术要求高等特点.通过比较监测性能的优缺点,选择适合引黄灌区高含沙量和计量精度要求的仪器设备.系统建成后,将实行分级负责、分级管理,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最终实现系统规划目标.
  • 谷琼琼;孙西欢;郭向红;马娟娟
    人民黄河. 2013, 1(9): 97-9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蓄水坑灌的坑壁蒸发是蓄水坑灌果园棵间蒸发的重要组成部分.用微型蒸渗仪测定坑壁蒸发量,对单坑内坑壁不同深度蒸发变化规律和不同坑深坑壁蒸发变化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灌溉后,蓄水坑坑壁蒸发强度随时间呈先增大后逐步减小;距地表不同深度的坑壁蒸发强度不同,随距地表距离增大而减小,但是坑深40 cm的蓄水坑变化并不明显;不同坑深同一深度处坑壁蒸发强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一致,蒸发强度基本相等;坑深60 cm和坑深40 cm的单坑日蒸发量变化趋势一致,单坑日蒸发量随坑深增大而增大,前者坑壁累计蒸发量是后者的1.44倍.
  • 郑圣义;贾海波;刘欣欣
    人民黄河. 2013, 1(9): 100-1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小开度条件下露顶式弧形闸门的动水压力问题,根据弧形闸门小开度条件下水流的特点,将该情形下的水流流动情况近似当作源点流出又汇聚到汇点来模拟,由平面无旋流动势流的叠加原理,利用相应的复势函数,同时将弧形闸门面板当作汇流的边界流线,计算得出闸门面板上的压强分布规律,进而得到闸门小开度条件下垂直作用在闸门面板上的动水压力.
  • 侯毅;张劲松;李明合;单定军
    人民黄河. 2013, 1(9): 103-1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利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DINA建立花坪河面板堆石坝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蓄水期坝体及面板各部分应力、位移分布,同时考察了面板接缝之间的变形特性.计算结果表明:坝体全部处于受压状态,下游坝坡附近存在低压应力区;面板中部主要为受压状态,在两岸岸坡附近为受拉状态;面板发生张拉变形的垂直缝主要集中在两岸,周边缝变形全部为张拉变形.
  • 董索;万志刚;姜韶阳;马霄航
    人民黄河. 2013, 1(9): 106-1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电站建设时通过提前下闸蓄水发电能够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但提前下闸蓄水的制约因素众多,相应的解决措施也十分复杂.以龙背湾水电站为实例,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分析影响提前下闸蓄水发电主要因素及解决措施,并据此建立决策模型.研究表明,采用坝后“之”字路+单设放空隧洞的方案理论上合理、技术上可行,并可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 陈会峰
    人民黄河. 2013, 1(9): 109-1101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明渠恒定渐变流的水面变化问题,根据水力学能量方程,建立了明渠恒定渐变流的能量微分方程,并推导出水位及水深的沿程变化规律,通过数学推导,得出明渠恒定渐变流在缓流和急流状态下的水面变化规律.该规律不需对河渠水面线进行分区分情况讨论,适用于各种河渠断面,适用性强,在河渠设计中,也可以通过该规律反算河渠参数,使河渠满足水位和水深的工程要求,实用性强.
  • 郑敏生;马晓华;苏玉杰;梁国钱
    人民黄河. 2013, 1(9): 111-1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检验土石坝中低弹模混凝土防渗墙采用第一强度理论设计的适宜性,通过三轴试验机施加不同的围压对低弹模混凝土进行压缩破坏型式试验研究.研究表明:低弹模混凝土单轴抗压破坏型式为压碎型,符合第一强度理论;施加一定围压后抗压破坏型式为剪切型,符合摩尔-库仑强度理论.在土石坝工程中,由于防渗墙两侧存在土体的侧压力作用,因此对低弹模混凝土防渗墙采用摩尔-库仑强度准则进行设计更加符合实际工程情况,但采用第一强度理论进行设计,其极限强度会低于实际的承载力,对工程来说是偏于安全的,同样也是适宜的.
  • 廖鸣宇;张立勇;罗荣;吴刚;陈贤;李吕英
    人民黄河. 2013, 1(9): 114-1151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地基渗透性强可能导致闸基渗透破坏的问题,龙凤水电站在泄洪闸段上游设置了垂直防渗墙,并深入基岩形成封闭的防渗体系.利用Ansys软件建立了三维渗流模型,分析了有垂直防渗墙和没有防渗墙情况下的闸基渗流特性,结果表明:无防渗墙情况下,闸基以下渗透坡降均匀分布,上游铺盖和下游逸出点达到最大且均远大于沙卵砾石的渗透坡降允许值,极易发生渗透破坏,且水头在底板处只折减约87.0%,导致出逸点渗透坡降值较大;有防渗墙情况下,泄洪闸下游出逸点的坡降值较小,所有水头折减发生在防渗墙部位,冲沙闸段下游出逸点的渗透坡降较小,且所有的水头折减发生在底板处,可以控制整个闸段的渗透破坏,说明实施防渗墙是必要的.
  • 任喜平;武志刚;李晓刚;付少杰
    人民黄河. 2013, 1(9): 116-1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非线性弹塑性有限元法,对羊曲水电站导流洞典型断面导0+359进行模拟,研究导流洞在运行工况、封堵工况、施工工况下衬砌结构位移和应力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羊曲水电站导流洞是安全、可靠的;导流洞衬砌结构的位移在施工工况下最大,主要集中在左右边墙;衬砌结构压应力在施工工况下最大,主要集中在边墙底角局部位置.
  • 张金水;王丹
    人民黄河. 2013, 1(9): 119-1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CEL算法对复杂的滑坡涌浪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将其应用于小浪底大柿树滑坡浅部滑坡体失稳产生的涌浪灾害效应预测.结果表明:当蓄水位分别为230.0、260.0、275.0 m时,若大柿树滑坡浅部滑体发生失稳,则在滑坡附近可能产生的最大涌浪高度分别为9.6、5.4、7.0m,在对岸形成的爬坡高度分别约为21.6、10.2、15.0 m,到达坝体所产生的涌浪高度分别为2.0、1.1、1.4m左右,大柿树滑坡体产生的涌浪对大坝安全影响不大.
  • 郭艳惠;刘德有;周领
    人民黄河. 2013, 1(9): 122-1241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动网格技术对输水管内不同关阀速度时的瞬变流进行了二维数值模拟,并将其计算结果与经典一维特征线法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探讨了关阀速度、进口压力水头、管径三个主要因素取值不同对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相对偏差值的影响.算例结果表明:两种方法计算结果在阀前管段的最大偏差值约10%,而阀后管段的最大偏差值可能接近100%;与阀门距离越远该偏差值越小,这种衰减趋势在5倍管径距离范围内尤为明显,但对于阀后管段,即使在与阀门10倍管径距离处,该偏差值仍可能为10%以上;关阀速度或进口压力水头越大,该相对偏差值越大;而管径越大,该相对偏差值越小.
  • 杨德磊;魏献忠
    人民黄河. 2013, 1(9): 125-1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拟建在软土地基上的某防波堤工程由斜坡式隔埝和直立式隔埝两部分组成,为保证施工过程中地基和结构的安全稳定,设置相应的监测项目对堤体沉降和位移进行监测,并对施工加荷速率进行控制.堤体沉降、堤顶水平位移以及土体深层水平位移变化监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沉降量和位移值符合设计要求,地基固结度达到了90%,日最大沉降量、土体位移量变化速率、土体的深层水平位移变化量等参数指标处于可控范围内,堤体施工期间是稳定安全的.
  • 赵强武;李龙;陈晓强
    人民黄河. 2013, 1(9): 128-1301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在Pro/E软件中建立弯肘形尾水管的几何模型,对某混流式水轮机尾水管在最优工况下的水流进行CFD数值模拟,分析比较了弯肘形尾水管及两种改型尾水管的流场,并比较两种改型方式对其回能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Pro/E软件进行几何建模方法可行;计算采用的混合网格和RNGk-ε湍流模型较好满足了水轮机尾水管内部流场湍流计算的需要;标准弯肘形尾水管在最优工况下的两种改型流场分析及回能系数比较表明,改型2比改型1的回能效果更好,其原因是改型2的单边扩散角更接近最佳单边扩散角.
  • 李勋华
    人民黄河. 2013, 1(9): 131-1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现行安置模式下移民利益分享现状,提出应构建移民利益分享机制的基本原则,包括市场导向原则、利益协调原则和效益共享原则 移民利益分享不仅需要协调各方利益,而且还需要从移民规划、安置补偿、后期扶持、移民参与和移民监测等方面协同配合以怒江水电开发为例,剖析了移民利益分享的可行性.科学的利益分享机制有利于强化利益共同体的合作关系,建立移民搬迁的助推激励机制,变被动移民为主动移民;有利于合理安排建设资金,减少盲目投资,促进移民搬迁和工程建设的良性互动.
  • 徐龙飞;张爱军;张宇奇;杨文超
    人民黄河. 2013, 1(9): 135-1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4种不同碳酸钙含量的黄土试样进行常规三轴试验,研究了黄土在不同初始含水率、不同围压、不同干密度下的强度特性,进而分析碳酸钙含量变化对土体强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干密度和含水率情况下,4种不同碳酸钙含量的黄土试样在不同围压水平下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均无峰值出现,属应变硬化型;在同一围压下,试样达到相同应变时,土样主应力差随着碳酸钙含量的减少而减小;黏聚力c和内摩擦角φ随含水率增大而减小,随着干密度的增大而增大;4种不同碳酸钙含量土样的黏聚力c和内摩擦角φ随含水率和干密度变化的趋势基本一致,说明碳酸钙含量的变化只是改变了抗剪强度指标的大小,并未对其变化特性产生影响;碳酸钙含量与黄土抗剪强度指标值的大小呈正相关关系,即碳酸钙含量越大强度指标值越大.
  • 王振;韩春;李亚非;边易达
    人民黄河. 2013, 1(9): 139-1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选择影响节理岩体隧洞稳定性的隧洞埋深、节理间距等因素进行模拟分析,得出不同断面形式隧洞的位移响应结果表明:在侧压力系数为1时,节理岩体隧洞无论断面形式采用圆形、城门洞形还是正方形,隧洞各部位关键点位移都随隧洞埋深的增大而呈增大趋势,城门洞形隧洞侧壁围岩位移受埋深影响较为显著,圆形隧洞洞底位移受埋深影响较小,圆形、正方形隧洞洞顶位移受埋深影响较为显著;当节理间距缩小后,圆形隧洞和城门洞形隧洞能够更好地适应节理岩体的地质条件,但正方形隧洞在含交错节理时易形成楔形体,从而威胁隧洞局部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