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3年, 第1卷, 第3期 
刊出日期:
  

  • 全选
    |
    论文
  • 人民黄河. 2013, 1(3): -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王国安;王煜
    人民黄河. 2013, 1(3): 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PMP/PMF估算方法的主要特点有二:一是针对具体(特定)工程进行PMP/PMF估算,其背景是实测自记暴雨资料较少、地形条件复杂、大型水利水电工程控制流域面积大、PMP/PMF研究以水文工作者为主;二是注重4个方面的结合,即注重分析计算与工程特点相结合、水文与气象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成因分析与数理统计相结合.
  • 齐璞;李萍;陈岭;李锐
    人民黄河. 2013, 1(3): 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统计了黄河下游小浪底-花园口区间发生洪峰增值的洪水场次,分析了小浪底水库投入运用以来洪峰增值的原因.结果表明:小浪底水库下泄清水造成花园口以上河道床沙粒径变大,床面阻力增大,槽蓄量大;在水库排泄高含沙量水流时,作用于床面上的剪力增大,河床形态阻力突然降低导致流速增大,使得槽蓄量突然减小,洪峰流量、水量沿程增大;其他条件相同时,前期的河道流量越大,槽蓄量越大,引起的洪峰增幅也越大.
  • 张国军
    人民黄河. 2013, 1(3): 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实测数据与历史洪水调查资料对黄河宁夏段洪水发生时间及过程、洪水遭遇情况、冰凌发生几率进行了阐述,分析了近20 a来防洪工程建设后的防洪效益.结果表明:黄河宁夏段冰凌灾害多发河段主要分布在石空-渠口农场、青铜峡-叶盛、望洪-石嘴山河段;宁夏河段1950-2010年间有54 a出现封河,20世纪90年代以来年年封河;经简化计算,建设防洪工程后年均防洪效益为7180万元,防凌效益约为100万元.
  • 张晓雷;史静;杨磊;付丽娟
    人民黄河. 2013, 1(3): 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混凝土四面体透水框架群在黄河下游桃花峪控导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混凝土四面体透水框架群具有自身稳定性好、适应河床变形能力强、能削弱水流能量、降低流速、促使泥沙迅速落淤等特点,施工工艺简单;②混凝土四面体透水框架群能够有效地减小坝前冲刷坑的深度,减缓水流对坝体的直接冲击;③混凝土四面体透水框架群不易发生走失,可有效减轻抢险负担,节约大量石料;④利用混凝土四面体透水框架群加固工程基础时,建议在防护部位根石坡面和坡脚外河床一定宽度内抛投,以增强根石防护效果.
  • 夏昌
    人民黄河. 2013, 1(3): 1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实地调查晋安河驳岸的破坏情况,对其破坏模式进行了总结,分析了驳岸破坏的原因,分别采用挡土墙理论和边坡极限平衡理论分析了驳岸的稳定性,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加固措施.结果表明:①水位骤降、暴雨对驳岸稳定性的影响最大;②采取密排木桩或小直径钢管桩加固后,驳岸稳定性得到了提高.
  • 田世民;刘香君;曹震;尚红霞
    人民黄河. 2013, 1(3): 13-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理论分析和公式推导,得到了黄河下游河道水位涨率随河宽及比降变化的一般规律,并根据曼宁公式推导得到了水位涨幅公式,利用该公式计算得到了消除比降影响后山东段河道流量为3000 ~8000 m3/s时的水位涨率.结果表明:消除比降影响后,山东段河道的水位涨率比原比降的减小了0.5m左右,但仍比河南段的大,说明影响水位涨率的主要因素是主槽宽度.
  • 伊晓燕;张超;张翠萍
    人民黄河. 2013, 1(3): 16-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三门峡水库运用初期形成的高滩深槽库区冲淤形态以及适当的泄流规模,为其蓄清排浑运用创造了条件.三门峡水库高滩深槽形成的过程是滩槽同步淤积抬升后主槽再冲刷下降.影响潼关以下库区主槽容积的主要因素为入库水沙条件、坝前运用水位和水库的泄流能力,当水库未发生滞洪壅水时,来水量的多少对主槽容积变化起主要作用.
  • 潘丽;江恩惠;李军华;曹永涛
    人民黄河. 2013, 1(3): 18-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跟踪监测“揭河底”期间河床上的胶泥块底部水流上举力的变化过程,设计了一套模型试验方法.该试验采用A401压力传感器,胶泥块由中值粒径小于0.01 mm的极细粉煤灰制成.将压力传感器布置在胶泥块预留空间的底部,涂刷亲水性底基处理胶,使胶泥决与传感器连为整体;连接传感器的数据线顺水流方向布设,以尽量减少数据线对水流的干扰.试验过程中,压力传感器可以对胶泥块在揭起前、揭起瞬间及翻转期间的底部水流上举力进行实时采集.
  • 王俊智;梁四海;万力;王海周
    人民黄河. 2013, 1(3): 2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等效显热熔法是研究高寒地区冻土活动层温度场水文过程和生态变化的重要方法.通过引入描述冻土活动层饱和程度的参数,改进了等效显热熔法,使其适用于非饱和带.在假设土壤含水量不变,忽略水分对流和热源(汇)的前提下,使用COMSOL Multiphysics模型模拟了黄河源区玛多县冻土活动层的温度状况.结果表明:改进的等效显热熔法是合理、可信的,可以用于高寒地区冻土活动层变化规律与机制的研究.
  • 王振亚
    人民黄河. 2013, 1(3): 24-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选取郑州站1952-2008年11-2月累计雨量时间序列,采用逐时段滑动分割比较序列方法,分析比较序列的差异信息测度及其增量值.结果表明:郑州站该时段雨量在1961年、1970年、1984年、1999年、2008年发生变异,并且这5年的差异信息测度增量值越来越大,表明时间序列在这5个时间点变异幅度越来越大;以1952-2001年11-2月累计雨量时间序列为样本,采用灰关联识别模式构建比较序列,预测2002-2008年11-2月累计雨量,确定灰周期参数为22,7年中有6年的预测值相对误差符合允许误差,说明灰预测用于郑州站雨量中长期预测的效果较好.
  • 陈晓波;董增川;郑国威;刘宝勤;陈占才
    人民黄河. 2013, 1(3): 27-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实现对河网地区闸泵系统的联合调度模拟,概化了平原河网,对河道中的闸泵根据水力特征进行了内边界处理,利用Saint-Venant方程组建立了平原河网水动力学模型.以连云港市临洪地区为例,根据边界来水情况,进行了平原河网地区涝水、洪水、潮水的闸泵联合调度模拟.
  • 王翠柏;梁小俊;楼章华;屈国栋;赵悦
    人民黄河. 2013, 1(3): 3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1961-2000年钱塘江闻家堰水文站还原后的天然年径流量资料,采用EMD方法对年径流时序进行了多时间尺度分析.结果表明:还原后的天然年径流量时序可以分解为2个具有不同周期的波动分量和1个趋势分量;钱塘江上游年径流时序分别具有准2~3a、准4~5a、准8a和准15 a的波动周期,说明钱塘江流域产汇流系统具有复杂的多时间尺度性;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钱塘江上游年径流量持续增大.
  • 鲍淑君;翟正丽;高学睿;张诚;田雨
    人民黄河. 2013, 1(3): 33-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欧洲流域管理模式注重依法管理、规划管理、综合管理、结果管理和时间管理、协调管理等,形成了完整的水法规框架体系、覆盖主要河流的流域规划体系、完整的水管理目标体系、可操作性强的约束监督机制,并明确了水环境各类目标完成的时限,调动了有关国家流域管理的积极性.结合我国流域管理的现状,借鉴欧盟流域管理模式的经验,我国应构建流域水管理法规体系、实行流域共同管理和流域水环境控制性指标管理,并应强化分级分区域约束机制建设,还应加快控制性工程建设,调整流域管理机构职责和工作方式,提升流域管理服务水平等.
  • 胡洁;徐中民;钟方雷;刘玉卿
    人民黄河. 2013, 1(3): 36-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张掖市水权制度涉及水权的主体、客体、来源、操作规则、实施可行性及可靠性、转让规则、权利的安全可靠性和系统是否综合集成8大基本问题,明晰张掖市现行水权制度建设取得的成果,同时指出其存在地下水管理体制上的时滞性和无效性,缺乏完善的水资源计量监测控制体系,现行水价偏离供水成本,水权水价信息不够公开透明等问题,并结合实地问卷调查结果,分析了张掖市现行水权制度中问题产生的原因.据此提出应加强对地下水的统一管理,完善水资源监测系统,实行当前成本水价,公开水权水价信息等建议.
  • 曹连海;林以彬;胡志扬
    人民黄河. 2013, 1(3): 39-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地下水位变化能够综合反映地下水演化的动态特征.选用禹州市2号井的地下水位时间序列作为研究对象,选取21 a的前1500个数据,揭示其混沌动力学特征.运用G-P算法计算得关联维数d=1.67,最优嵌入维数m=5.采用复自相关法计算得时间延迟为78 d.采用C-C方法得时间延迟(τ)=78,m=5.最后计算最大Lyapunov指数λ1 =0.0103>0,表明地下水位时间序列具有混沌特性.同时,根据最大Lyapunov指数对地下水位进行预报,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 常娜;陆宝宏;徐玲玲;刘蕊蕊;阮晓波;许丹
    人民黄河. 2013, 1(3): 43-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工业的迅速发展以及水资源短缺,致使工业需水量预测成为焦点.以工业生产函数法、人均综合用水量法作为基本方法分别预测了山东省的工业需水量,其中工业生产函数法考虑了参数的时变性,人均综合用水量法考虑了人口、社会等因素.应用一般的组合理论,对单一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了加权组合,通过合理性分析,人均综合用水量法是劣势因子,组合结果不好.提出并采用了先组合模型后预测的新方法,并与一般的组合方法进行比较,证明先组合模型后预测的新方法精度更高一些.最后预测了山东省2015年、2020年的工业需水量分别为212958万、198013万m3.
  • 方诗标;贾仁甫;方诗彬;沈杰
    人民黄河. 2013, 1(3): 47-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综合分析城市生活用水特点基础上,从节流角度出发提出了提高生活用水效率的理念.通过文献研究、节水型社会建设研究,筛选出对城市生活用水效率影响较大的驱动因子、调控因子.在此基础上对2011年江苏省13个大中城市生活用水情况进行了典型相关分析,找出主要驱动因子、主要调控因子和城市生活用水效率评价指标,并根据它们三者之间的线性关系,得出三者之间的响应关系.
  • 王炳宏
    人民黄河. 2013, 1(3): 51-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排污权是在保持资源环境的再生或更新能力的前提下,排污者对其占有的或公共资源环境的使用、收益或处分的物权利.排污权交易过程首先要确定一个地区的污染物排放总量,然后将排污总量在区域或流域内的各个排污单位之间进行分配,最后当某个企业通过污染物治理削减一定排污量时,可以将削减的排污量出让给自行治污成本较高的企业.通过对水排污权初始分配的计划配置机制和市场配置机制两种水排污权配置手段的详细分析,探讨了不同配置手段下水排污权的交易机制模型,并提出在排污权交易机制的建立健全过程中,必须采用市场配置与政府调控相结合的方式,对这一机制的各个环节进行优化和管理.
  • 党小虎;刘国彬;孟文文;贾锐鱼
    人民黄河. 2013, 1(3): 55-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揭示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水资源基本响应,借鉴虚拟水思想,对比分析了马家沟流域1999年和2007年的农产品生产性和消费性虚拟水量及其结构.结果表明:2007年该流域主要农作物和畜产品单位质量虚拟水含量较1999年大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农牧生产性虚拟水量2007年较1999年上升了5.42%,消费性虚拟水量下降了1.29%,虚拟水净输出增加了10.56%.尽管单位质量农畜产品虚拟水含量有所下降,但虚拟水的净输出仍然可能加剧流域水资源短缺,不利于生态恢复.因此,应在流域内生产水资源消耗较低的作物和畜产品,并要充分利用流域内的地表径流量.
  • 王春山;周洪福;聂德新
    人民黄河. 2013, 1(3): 58-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位于拟建的黄河茨哈峡水电站库区内的多宗隆哇泥石流沟距大坝不到1 km,对电站建设运营和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构成一定威胁,为了合理制定泥石流防治方案和进行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在研究多宗隆哇泥石流特性的基础上,采用数量化综合评价方法和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方法对该泥石流沟的危险性进行了评价.数量化综合评判结果表明,多宗隆哇沟为一条轻微易发泥石流沟;模糊数学综合评判结果表明,由易发至不易发的隶属度略有差别,其中轻微易发隶属度最大;综合分析表明,多宗隆哇更倾向于轻微易发泥石流的特征,但也有偏向易发泥石流特征的倾向.
  • 焦金鱼;贾国江
    人民黄河. 2013, 1(3): 62-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马莲河生态修复项目区共布设植被监测典型样区12个,对2004-2006年项目实施后的生态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生态修复区植被覆盖度由项目实施前的38.4%提高到64.5%;植物种类、乔木郁闭度、植株的年生长高度、年单位面积产草量均有所增加;林草措施固定CO2、生产O2、吸收SO2、阻滞降尘的量分别为309.45、225.06、233.6、17.63 t,生态环境效益显著.
  • 张成才;马涛;董洪涛;刘杰
    人民黄河. 2013, 1(3): 65-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使灌区配水获得更好的效果,通过改进传统“定流量,变历时”渠系运行方式的轮灌优化配水模型,以灌区配水渠道输水时间最短和各个轮灌组合持续引水时间差异最小建立了双目标函数,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目标函数权重系数,然后根据各目标函数权重系数把双目标函数转化为单目标函数,最后通过遗传算法对单目标函数进行求解,确定了灌区最优轮灌组组合.实例计算结果表明:采用渠系优化配水方法进行轮灌组合优化,缩短了配水渠道输水时间,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取得了较好的配水效果.
  • 木沙·如孜;白云岗;徐强;雷晓云;刘洪波
    人民黄河. 2013, 1(3): 68-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塔里木河流域26个气象站1961-2005年的常规气象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流域内灌区平均气温近45 a来显著上升,其中2000年以后气温较45 a平均气温升高0.75℃,平均每10 a上升0.28℃,升幅达13.75%.采用FAO-布莱尼-克雷多方法,结合作物系数,计算了流域内主要作物的需水量和农田灌溉需水量,结果表明:流域灌区内现状气温上升的情景下,作物参考蒸散量增加量为24.49 mm,增加幅度为2.83%;灌区小麦、果树、棉花、瓜菜和牧草等作物需水量将分别增加3.39%(70.62 mm)、7.30%(152.35 mm)、3.66% (76.30 mrn)、2.98% (62.22 mm)、4.49%(93.58 mm);农田灌溉需水量共增加8.44亿m3.
  • 蒋鹏文;周宏飞;邵春琴;张海亮
    人民黄河. 2013, 1(3): 71-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围绕内陆干旱区盐渍化土壤改良和盐碱地利用这一主题,通过对生物排盐改良利用盐渍土相关领域研究成果的总结,结合新疆地区盐碱地改良利用的实践,从植物的耐盐与排盐特征和改良原理、干旱区农田水盐运移规律、灌区土壤盐分平衡、盐碱地耐盐植物种植与利用等方面评述了国内外的研究进展与存在的问题.指出基于植物盐分吸收的耕(根)层水盐平衡原理、不同植(作)物的盐分吸收特征、耐盐经济植物的选择、高效节水灌溉条件下防止土壤盐渍化和盐碱地改良利用方法等是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生物排盐与水利改良相结合的综合模式是实现内陆干旱区灌溉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 冯跃华;高子乐;肖俊夫
    人民黄河. 2013, 1(3): 76-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测坑夏玉米不同生育期不同淹水天数的淹涝试验,探讨了夏玉米各生育阶段不同淹水历时对作物长势变化、产量形成因素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夏玉米在苗期和拔节期淹水超过4d,叶面积指数显著降低;百粒重和穗粒数在苗期淹水超过8d、拔节期淹水超过4d时均明显下降;在苗期淹水6d以上、拔节期淹水4d以上、抽雄期淹水6d以上时,对经济产量均产生明显影响.
  • 余军;田永生;胡燚;田志高
    人民黄河. 2013, 1(3): 79-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CATIA三维设计软件平台,对双曲拱坝模型三维设计进行研究,根据双曲拱坝的设计思路,提炼拱坝设计的关键参数,提出了拱坝三维设计的工作思路和实现方式.以CATIA知识工程和参数化设计为基础,建立起拱坝三维模型及参数间的约束关系,将设计规范和设计经验嵌入三维设计过程,实现拱坝参数化三维设计.
  • 张丽;郭菲;董甲
    人民黄河. 2013, 1(3): 82-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水工结构中不规则截面的配筋设计问题,研究了水工结构配筋设计的独有特点,提出了基于CATIA的三维配筋设计方案.渐变段配筋、TBM管片衬砌配筋及闸墩预应力锚索布置的应用实例表明,三维配筋将显著缩短绘图周期,大大减少在制图工作上的人力投入,提高图纸质量,帮助工程师更充分地实现想法,真正实现结构配筋的三雏自动化.
  • 吕蓓蓓;杨远斐
    人民黄河. 2013, 1(3): 84-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人工神经网络在大坝变形监测模型应用中所出现的收敛慢和稳定性差等问题,提出了偏最小二乘法与人工神经网络耦合的大坝变形监测模型,提高了神经网络的学习速率和稳定性.首先运用偏最小二乘法对多维自变量进行主成分提取和降维处理,解决了变量之间的多重相关问题,而后把降维的数据输入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对比实例应用结果表明,偏最小二乘神经网络耦合模型的拟合速度和精度都高于传统的神经网络.
  • 曹磊;沈金娟;赵丽娟
    人民黄河. 2013, 1(3): 86-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往计算沉沙池水面线采用试算法,工作量较大,引起的累积误差也较大.考虑底坡坡度对水面线计算的影响,将以往的试算法改为牛顿迭代法,能更好地适用于定期冲洗式沉沙池水面线的计算.结合工程实例验证得出,牛顿迭代法计算结果与实际观测结果相符,算法简便实用.
  • 罗荣;黄建文;卢大林
    人民黄河. 2013, 1(3): 90-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施工企业角度,建立了基于模糊网络层次分析法的水利水电工程节能降耗宏观评价模型,分析了水利水电工程节能降耗评价指标.通过对工程实例节能降耗进行评价,指出利用网络分析法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的混合权重更接近实际,并提出加大节能投资、优化工程设计、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强节能意识等水利水电施工企业节能降耗对策.
  • 杜云素
    人民黄河. 2013, 1(3): 93-9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湖北江陵丹江口水库移民的调查发现,水库移民的迁移满意度偏低.移民视野下,现有补偿标准不高,对基层政府不信任是迁移满意度偏低的主要原因.对此,应确立新的补偿理念,补偿应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经济重建过程.政府需加大移民后期扶持力度,同时通过信息开放和建立参与机制来提升移民对基层政府的信任水平.
  • 杜勇;余文学;赵姚阳
    人民黄河. 2013, 1(3): 97-991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比较制度分析理论,对水电移民冲突产生的机制进行分析.从现实逻辑的层面分析水电移民制度安排中单独各域参与人的行为特征,然后构建博弈模型分析各个域之间互动的稳定均衡关系.这种互动的稳定状态形成了现存移民整体性制度安排的特征,对其分析有助于发现影响水电移民冲突产生的制度性因素.分析表明,若要避免水电移民冲突事件的发生,就必须从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政府角色定位等方面推动水电移民制度的变革.
  • 原先凡;邓华锋;宛良朋;钟美凤
    人民黄河. 2013, 1(3): 100-1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埋深及断面尺寸是影响隧洞围岩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基于卸荷岩体力学理论,利用有限元分析程序ANSYS和大型岩土工程差分软件FLAC3D,对不同埋深和不同断面尺寸隧洞围岩的稳定性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埋深的增大卸荷作用对隧洞围岩变形的影响越来越大;在埋深由小变大过程中,围岩经历了“压力拱”出现和消失过程;断面尺寸对浅埋隧洞围岩稳定性的影响较小,对深埋隧洞围岩稳定性有较大影响,并且随着埋深的变化其影响表现出不同的规律.
  • 石天庆;崔建华;易祖耀
    人民黄河. 2013, 1(3): 103-1041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长洲水利枢纽厂房在高温季节施工存在混凝土温控问题,为研究温控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取厂房标准结构段为研究对象,采用三维有限单元法,仿真模拟施工过程,进行了混凝土温度场及温度应力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设置后浇带能有效减小结构应力;应对底板及后浇带中出现的较大应力引起足够重视;气温骤降对底板表面应力影响较大,应做好必要的保温工作.
  • 刘信勇;李振灵;田为军;于立新
    人民黄河. 2013, 1(3): 105-1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系统研究岩石抗压强度的尺寸效应,在黄河古贤水利枢纽工程坝轴线处钻取直径为100 cm、高度为20~60cm的大口径岩心,通过矿物鉴定得知此处岩基均为沉积岩,主要分钙质泥岩、砂岩、长石砂岩、粉砂岩四类,根据研究目的,加工(Φ)5 ×5 cm、(Φ)5 ×10 cm、(Φ)10 × 10 cm、(Φ)20 × 20 cm四种类型的圆柱体试样,进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对试验数据进行整理时,《水利水电工程岩石试验规程》推荐的单轴抗压强度换算公式并不适用于任意高径比的岩心,仅适用于直径为5 cm的试件,对于其他非标准试件,应根据实际情况对修正系数进行必要的调整.
  • 杨晓征;何建新;郭鹏飞
    人民黄河. 2013, 1(3): 108-1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沥青混凝土室内试件和现场芯样分别进行了三轴试验.结果表明:室内成型试件黏聚力以及K值明显大于现场芯样.现场施工中沥青用量较少,沥青不足以形成沥青薄膜而将骨料裹覆,导致K值偏小,但是沥青用量过度增加时,将导致自由沥青比例增大、结构沥青的比例减小,K值也会偏小,因此施工中要严格控制沥青用量.
  • 宋军
    人民黄河. 2013, 1(3): 110-1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库岸坡具有呈带状分布、数量大、受库水作用影响明显等特点,根据水库岸坡的变形破坏机制,将影响水库岸坡稳定性的因素归纳为地质环境条件和诱发条件两方面,选取合理的岸坡稳定性评价指标,建立岸坡稳定性两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该评判体系对新疆莫勒切河石门水库94个岸坡进行了模糊综合分级评判,评判结果与实际岸坡失稳情况基本吻合,表明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用于水库岸坡稳定性评价是合理可行的.
  • 闫雪莲;严亮;许美娟;边军
    人民黄河. 2013, 1(3): 113-1141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平均粒径为0.5 μm的超细Al2O3粉末部分取代水泥配制普通混凝土,测定超细Al2O3粉末取代水泥比例分别为0.8%、1.2%、1.6%、2.0%时,新拌合混凝土的和易性及混凝土在3、7、28、90 d龄期时的抗压强度,并与不掺加超细Al2O3粉末的混凝土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随着Al2O3粉末取代水泥比例的增大,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变差,而抗压强度呈上升趋势,Al2O3粉末取代水泥比例为1.6%时,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最大,再增大Al2O3粉末取代水泥的比例,混凝土抗压强度反而下降.
  • 陈爱玖;郭刘超;苏雨艳
    人民黄河. 2013, 1(3): 115-1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膨胀纤维混凝土是用膨胀纤维抗裂防水剂与其他材料一起拌制形成的一种集抗裂与防渗为一体的新型混凝土.通过模拟水工混凝土中较大的蜂窝、孔洞等缺陷,在试件中凿除缺陷混凝土,使其形成形状和深度都相同的方形凹槽,采用正交法设计比原混凝土强度高一等级的小一级配膨胀纤维混凝土进行修补,分析了不同粉煤灰掺量、纤维膨胀剂掺量、减水剂掺量和沙率对其抗渗性能的影响,得出当粉煤灰掺量为20%、纤维膨胀剂掺量为5%、减水剂掺量为1.2%、沙率为35%时,可获得最佳的抗渗性能.它与无缺陷的原混凝土抗渗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纤维膨胀剂是影响新型膨胀纤维混凝土的最重要因素;纤维膨胀剂并非掺量越大抗渗性能越好;修补后的混凝土获得了较好的抗渗效果.
  • 张昊
    人民黄河. 2013, 1(3): 118-1191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用正丁基缩水甘油醚(BGE)稀释后的环氧树脂(E-51)作为修复剂的黏结强度影响因素和黏结固化机理进行了研究.水泥基体中咪唑类固化剂MC120D和四乙烯五胺掺量、黏结试件的修复养护温度和养护时间对修复效果具有影响.研究表明,固化反应后稀释剂、E-51红外特征峰变化明显,三元体系发生了交联反应.
  • 李晓伟;刘大炜;姜韶阳;侯毅
    人民黄河. 2013, 1(3): 120-1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土石方动态调配优化平衡是大型土石方工程施工的关键.采用运筹学中的线性规划方法,以土石方调配的总费用最小为目标函数,考虑调配过程中定性化和定量化的约束条件,以料物的调配方量为决策变量,建立土石方动态调配系统数学模型.结合龙背湾面板堆石坝工程,对其土石方调配过程进行仿真计算,得出最终料物调配方案,实现了土石方平衡与调配的整体优化.同时,验证了施工方案的可行性.
  • 徐柳娟;王秋萍
    人民黄河. 2013, 1(3): 124-1261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导波技术在管道损伤检测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介绍了导波传播特性、导波模式及检测管道损伤的原理、频率的选择、试验方法、信号处理与特征提取方法及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等.导波检测技术虽然在管道损伤检测领域有其显著的优势,但存在导波对金属周向缺损面积小的缺陷及轴向裂纹不敏感,在管道中的吸收衰减、频散衰减、剪切衰减现象制约着在长距离管道检测中的应用等问题.在总结分析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认为利用10 ~ 20 kHz的低频导波对管道损伤进行检测,并应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通过对接收信号的分析便可准确定位缺陷.
  • 肖昭然;王红星
    人民黄河. 2013, 1(3): 127-1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某港口海相淤泥试样进行了室内落锥试验和十字板试验等,开展了确定液、塑限及不排水剪切强度的试验研究.结合试验结果分析了石灰掺入对阿太堡界限的影响,并对比了落锥试验和十字板试验确定的剪切强度.结果表明:对于原状淤泥,石灰掺入引起液限明显增大,但随着石灰掺量的增加,固化泥液限值逐渐减小;落锥法测定固化泥液限值总体上高于碟式仪测定的液限值;石灰掺入导致淤泥塑限明显增大,且固化泥塑限随石灰掺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大;传统搓条法测定的塑限值低于落锥法测定的塑限值;石灰固化泥的塑性指数随石灰掺量的增加而减小;对比落锥法和十字板剪切法,两者在淤泥塑限附近的不排水剪切强度较为一致,而液限附近对应的不排水剪切强度相差较大.
  • 杨金保;李蕾;谢妮
    人民黄河. 2013, 1(3): 131-1341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渗透系数张量的正确确定是进行大范围裂隙岩体渗流计算的基础.以实测岩体不连续面的几何特征和统计参数为基础,利用立方定律计算渗透系数张量时,还必须进行裂隙粗糙度、裂隙网络连通程度的修正,并考虑应力变化对渗透系数的影响.对取自丹江口水库库区的辉绿岩剪切裂隙进行了不同围压和裂隙水压力下的渗透试验,结果表明:裂隙的渗透系数与净围压的关系符合指数函数特征,而随着裂隙水压力的增大,裂隙面两侧基岩发生附加变形,导致渗透系数增大.在此渗流试验的基础上对渗透系数进行考虑三向应力和裂隙水压力变化的修正后,得到新的渗透系数张量计算公式.对丹江口水库库区某段裂隙岩体渗透系数张量的计算实例表明,修正后的渗透系数张量更符合实际.
  • 倪红娟;徐颖;李岩
    人民黄河. 2013, 1(3): 135-1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泥水加压式盾构施工中泥膜的形成机理,引入颗粒离散元,模拟砂土层奈件下泥膜的形成规律.结果表明:影响泥膜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地层渗透系数、泥浆的黏度、级配,其中泥浆有效粒径的大小与地层有效粒径的匹配关系对泥浆在地层能否成膜以及形成何种类型的泥膜具有显著作用.数值模拟结果与室内试验吻合较好,证明从细观颗粒层面开展泥膜形成规律的研究是较为合理且有效的.
  • 丁志宇;丰土根;周健;李华
    人民黄河. 2013, 1(3): 138-1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4种细粒含量不同的重塑粉土试样的动三轴试验,探讨了细粒含量对粉土轴向应变、动剪切强度、孔压的影响.在振动频率为1 Hz、均等固结条件下三轴试验结果表明:轴向应变都是在达到某一循环周数Np时发生突变,并且迅速达到破坏应变;循环周数相同时,该粉土的动剪切强度随着细粒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并且相同的细粒含量时动剪切强度与循环周数基本呈线性关系;Seed孔压模型拟合孔隙水压力表明,细粒含量低的孔压拟合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