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3年, 第1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
  

  • 全选
    |
    论文
  • 韩其为
    人民黄河. 2013, 1(12): 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首先基于河床演变理论及实际经验分析了游荡河型形成的4个条件,它们是堆积性、坡降大,河道宽浅、滩槽差小,流量变幅大、洪水暴涨暴落。其次,根据三门峡水库运用初期1960-1964年黄河铁谢-裴峪段游荡性已基本消失的实测资料,和丹江口水库汉江下游由游荡性分汊河道转化为单一河道的趋向,论证了局部河段游荡性减弱和消失的可能性。为了实现长河段游荡性消失,提出的主要措施是:完成水沙调控体系特别是古贤和碛口水库的建设;大范围调水调沙,使黄河下游河道不淤,同时避免暴涨暴落;减缓坡降,使断面趋向窄深,并加大滩槽差,稳定主槽。再结合其他措施,黄河下游河道游荡性有可能消除。最后,指出了消除游荡性的难度。
  • 任铁军;刘豪杰;丁万庆;张永光
    人民黄河. 2013, 1(12): 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河流域使用的高程系统有10多种,存在高程点施测年代久远、丢失破坏、沉降等问题,已严重影响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通过建立黄河流域高程控制网,联测水利工程基点、水文站、水位站基点高程,找出原测高程与本次联测高程之间的转换关系,建立高程信息系统,可实现黄河流域高程系统统一。项目实施的指导思想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一规划、分期实施,全面控制、突出重点”,遵循“分级布网、逐级控制,统一平差、精度均衡”的原则。项目成果投入使用后,为黄河的规划与治理提供了测绘保障,为黄河的水行政管理提供了决策支持,为黄河中下游防汛工作提供了测绘基础资料,为流域内重点工程建设提供了统一的高程成果。
  • 刘美义;秦峰;欧勇
    人民黄河. 2013, 1(12): 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堤脚失稳造成的堤防滑坡险情案例,通过地质勘察、数值模拟等方法查清了滑坡的原因,查明了滑动体范围,提出了防止这类滑坡的有效方法:①堤防发生滑动后,应尽早完成滑坡带的测绘工作,并提请专业单位或专家研究处理方案,切不可盲目处理;②滑坡处理应着重放在提高堤脚土体的抗剪强度上,以提高堤脚的顶托能力;③对于浅层和原因明确的滑坡,可以简化地质勘察程序,对于地质条件复杂或未进行地质勘察的深层滑坡,应进行地质勘察,进一步查清滑动带范围并分析滑动原因;④工程建设时应尽量避免堤脚临空筑堤或进行沟槽开挖。
  • 周风华;哈佳;陈牧邦
    人民黄河. 2013, 1(12): 1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改善卡布其沟干沟荒滩的形象,解决防洪和城市生态景观之间的矛盾,对该沟的生态治理措施进行研究,提出了“三槽治理”方案,解决了防洪与生态景观的矛盾,节约了水资源,通过挡水建筑物形成了宽阔的水面,并使巧妙设计的挡水建筑物成为河道上的亮点;通过补水泵站使干涸的河道有了生态保证,通过防渗与生态措施的结合,使河道具备了一些生态基底环境,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了条件。
  • 刘有战
    人民黄河. 2013, 1(12): 13-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河洛阳段河床的沙卵石特性使得河道工程无法充分发挥调整河势的作用,只有河道疏浚才能有效改善河势,而按照一定的规划要求进行采沙是目前可以达到疏浚效果的可行手段。由历史河势分析可知,该河段河势演变有着独特复杂的特性,而沙卵石心滩、边滩对河势有着明显影响。将影响河势的边滩、心滩规划为采沙优先开采区域,并提出了疏挖部分汊河、在一些常规禁采区内实施有限的采挖来改善河势等方法。同时,就保证采沙效果提出了细化许可、严格监管等措施。
  • 侯素珍;王平;楚卫斌
    人民黄河. 2013, 1(12): 15-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12年黄河上游洪水具有洪峰流量大、持续时间长、洪水量大的特点,经过龙羊峡和刘家峡水库的调节,进入宁蒙河段的洪峰流量为2710~3520 m3/s,沿程总体呈减小趋势;内蒙古河段出现历史最高洪水位,在三湖河口到头道拐河段发生大范围漫滩。研究表明,经过洪水持续作用后,宁蒙河段平均河底高程下降,内蒙古河段1000 m3/s同流量水位显著降低,三湖河口断面同水位过流能力增加约700 m3/s;巴彦高勒-三湖河口泥沙冲刷0.421亿t,三湖河口-头道拐为淤积,其中主槽冲刷约0.260亿t、滩地淤积约0.725亿t;大漫滩洪水时的淤积量以及非漫滩洪水的主槽冲刷量均与水量具有较好的相关关系。
  • 张翠萍;蔡蓉蓉;张超;曲少军;伊晓燕
    人民黄河. 2013, 1(12): 19-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三门峡水库1964-2006年实测资料,对非汛期53场平水和144场洪水入库壅水明流排沙特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出库含沙量与入库含沙量、水流滞留时间的关系式。分析表明,平水入库时入出库平均含沙量为8 kg/m3和5 kg/m3,出库含沙量与黄河调水调沙对下游河道调控含沙量指标要求相差较大;洪水入库时入库平均流量为1200 m3/s,入出库平均含沙量分别为32 kg/m3和24 kg/m3,其中24%的场次出库含沙量达到黄河调水调沙调控指标要求,2.8%的场次出库流量和含沙量同时达到黄河调水调沙调控指标要求。
  • 张家军;刘彦娥;王德芳
    人民黄河. 2013, 1(12): 21-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站网密度、站网功能、河流水文控制目标、省界水量监测、防汛测报、测报方式和水文站网受水工程影响等方面对黄河流域水文站网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黄河流域现有站网密度为1975 km2/站;现有站网功能在水文情报、水资源管理方面比重超80%,在城市水文、行政区界监测方面比重较小;流域面积在500 km2以上的河流中,30.5%为完全水文空白河流,河流水量计算控制任务艰巨;流域面积在1000 km2以上的省界河流中,径流控制现状满足率为81.8%;流量信息采集方式以人工为主;43.7%的大河控制站受水工程影响。提出了加强黄河源区站网建设、完善测站功能、加快水文测报技术设备更新改造、加强受水工程影响的河流水沙关系研究等建议。
  • 刘明潇;孙东坡;高磊;吕圆芳
    人民黄河. 2013, 1(12): 24-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量纲分析原理讨论了黄河中下游河道各种水力要素及边界条件对推移质输沙率的影响,建立了反映河床形态因子的综合无量纲水流强度指标,同时分析了各水流强度指标与推移质泥沙输移强度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无量纲综合水流切应力指标和无量纲综合水流功率指标均与推移质泥沙输移强度有较好的相关性;在水流强度很低、无量纲水流功率综合指标W*2<600时,水流功率综合指标与推移质输移强度的关联度有一定的波动性;随着水流强度增大,无量纲水流功率综合指标600<W*2<7000时,水流功率综合指标与推移质输移强度有着较好的关联度。
  • 辛冲
    人民黄河. 2013, 1(12): 27-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深度平均的二维水流模型,对汾河下游流速、水深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的水位、流量与实测资料基本一致,验证了该模型对河道进行二维数值模拟的可行性,然后利用该模型对河道水力参数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不同时段的河道流速、水深等水力指标均能满足水生生物的生长要求。
  • 聂乔;肖桂荣
    人民黄河. 2013, 1(12): 30-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传统的信息管理方式很难有效对大量复杂密集的水文信息进行整合、查询、综合分析及可视化。利用GIS技术并结合近年兴起的RIA技术,使水文信息系统在界面表现力和交互力、网络传输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提出具有代表性的Flex 技术和ArcGIS API for Flex,结合动态图表展示插件FusionCharts,通过ArcGIS Server10平台,构建基于RIA 的武夷山保护区生态水文信息系统。该系统充分利用RIA 技术的优点,实现集生态水文数据的查询、分析统计与输出和动态实时展示为一体的功能,为用户提供更友好的交互界面和数据可视化能力。
  • 程晓光;张静;宫辉力
    人民黄河. 2013, 1(12): 33-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文模型率定是评价模型适用性必不可少的部分。基于Levenberg-Marquardt算法的PEST自动率定程序具有优化速度快、模型健壮性好的优点,已被成功应用于许多流域。分别选取2005-2006年、2007-2008年作为校正期和验证期,结合人工试错法和PEST自动率定程序分析参数敏感性及95%置信区间,得到合适参数值,利用HSPF模型对北京延庆县妫水河流域进行水文模拟。人工率定纳什系数E=0.338、确定性系数R2=0.612;PEST自动率定校正期E=
  • 庞琼;陈鸣;王士军;谷艳昌
    人民黄河. 2013, 1(12): 37-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由于流量资料不足,龙门滩水库坝址设计洪水只能采用暴雨资料来推求。由于该水库流域内德化、凤洋、龙门滩等7个雨量站建成于不同年份,且每个测站的降雨资料并不连续,缺测年份较多,因此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法建立线性回归方程式,进行插补延长得到各站连续57 a降雨资料。采用推理公式法、瞬时单位线法、地区综合法推算出龙门滩水库坝址设计洪水。
  • 杨勋兰;宋庆国;郭正;王丽伟
    人民黄河. 2013, 1(12): 41-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花园口水质自动监测站引进了全自动在线监控系统CMS5000,集采样、样品分析、数据处理自动化于一体。通过试验研究,建立了同时在线快速有效地监测水中24种挥发性有机物的方法,线性相关系数为0.993以上,检出限为0.08~0.60μg/L、相对标准偏差为0.6%~3.5%、回收率为79%~122%。通过与实验室常规气相色谱法比测,证明CMS5000系统是稳定可靠的,可用于日常和突发性水污染事故中挥发性有机物的监测。
  • 侯慧平;葛颜祥;潘娜
    人民黄河. 2013, 1(12): 43-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更好地保护东平湖的水资源环境,利用东平湖2008年水质监测资料,用单因子评价法和模糊数学评价法分别对东平湖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东平湖每年4月、8月、10月和12月的水质都处于Ⅲ类以下水平,常年处于严重污染状态。造成东平湖污染的原因除了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外,水土流失、富营养化、湖水养殖以及农业面源污染也对水质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应采取适当的措施对东平湖水质进行恢复和保护。
  • 张欣;范明元;陈华伟;黄继文;刘海娇
    人民黄河. 2013, 1(12): 47-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促进黄河三角洲地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构建了水资源承载力多目标优化计算模型,选用人口、经济和粮食承载指数量化水资源承载力,得出2010年、2015年和2020年不同水平年基本方案和节水方案下水资源系统能够支撑的最大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规模,利用相对承载指数法评价了水资源承载力的相对状态。结果表明:2010年研究区整体处于弱度超载状态;2015年、2020年由于用水功效系数的提高、南水北调工程通水以及非常规水源的利用,因此水资源承载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节水方案下研究区水资源承载力更强,节水是提高研究区水资源承载力的重要措施。
  • 汤瑞琪;费振宇;周玉良;欧阳蔚
    人民黄河. 2013, 1(12): 50-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1949-1999年中国旱灾损失资料,运用启发式分割算法对旱灾损失序列进行变异点判定,并运用非一致频率分析方法对全国旱灾损失序列进行频率分析,得出基于不同时间段的3条近似平行的旱灾损失序列频率曲线,结果呈现出一种时序的规律性。结合1951-1998年中国年平均降水量资料,对结果合理性进行了分析。
  • 潘国强;焦建林;刘世统;李中刚
    人民黄河. 2013, 1(12): 54-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分析趋势法中不同预测模型在万元工业GDP取水量定额预测中的适用性及其特点,提出基于组合预测理论的万元工业GDP取水量定额的组合优化预测模型,采用MATLAB数学计算软件优化了相应算法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趋势法模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应用结果表明:相对各单项预测模型,组合优化预测具有更高精度,结果更加可靠。
  • 李友辉;段曹斌;孔琼菊
    人民黄河. 2013, 1(12): 57-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能值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分析了农业水资源生态经济系统的能量转换过程。采用C-D生产函数建立了以能值计量的农业投入产出数学模型,对农业水资源价值进行研究。根据江西省2001-2009年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建立了江西农业水资源生态经济系统能值投入与产出分析的时间序列。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对影响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的影响力大小进行了分析,并对农业水资源投入的贡献和农业水资源能值进行了测算和讨论。结果表明,水资源能值投入是江西省农业产出的主要促进因素之一。
  • 张宁;王癑稢;张世敏;杨勋兰
    人民黄河. 2013, 1(12): 61-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黄河水体为试验载体,选取河流典型有毒化合物,进行了一系列生物综合毒性监测模拟试验,结果表明:黄河干流水体经过简单处理后,完全满足费歇尔弧菌水体综合毒性监测的要求;该发光细菌对环境典型的污染物具有很好的灵敏性,能很好地反映出毒性大小以及给出毒性物质对水中生物的综合影响,快速准确地反映出不同毒性物质间的协同作用;该方法操作简单、选择性强、速度快、结果可信度高,对河流水质分析评价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在黄河水环境监测管理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刘海娇;黄继文;仕玉治;陈华伟
    人民黄河. 2013, 1(12): 64-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水资源开发利用、水生态环境保护、水景观营造和水管理保障4方面,构建了水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并引入可拓理论,建立了基于熵权的水生态文明可拓评价模型,对滨州市城区水生态文明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滨州市城区水生态文明程度较高。
  • 李淑霞;王炳亮
    人民黄河. 2013, 1(12): 68-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宁夏264个乡镇为研究单元,建立包括降水量、水面蒸发、径流深等生态水文分区指标体系,使用系统聚类分析的方法将宁夏分为4个生态水文分区,即南部黄土丘陵平水中度活动生态水文区、中部干旱少水轻度活动生态水文区、北部平原极缺水强度活动生态水文区和贺兰山少水轻度活动生态水文区。在此基础上,对各生态水文分区基本生态水文特征、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进行分析,并针对各生态水文分区的特点提出相应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建议。
  • 姜宝良;许来慧;崔江利;赵贵章
    人民黄河. 2013, 1(12): 71-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BP神经网络理论和方法,建立了河南省新乡市百泉泉水流量动态的BP神经网络模型,并与逐步回归模型和灰色模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值与实测值最为接近,拟合效果明显优于逐步回归模型和灰色模型的拟合效果,三者的相对误差分别为0.961%、10.734%、5.664%。根据三种模型的预测结果,利用周期分析法和补偿开采的观点评价百泉泉域裂隙岩溶地下水可开采资源为3.25 m3/s。
  • 郑昊安;吴彬;李绅
    人民黄河. 2013, 1(12): 73-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分析哈密盆地近20 a来地下水埋深、多年地下水开采量等资料,借助GIS得出近20 a来哈密盆地内地下水埋深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由于农业用水量比重太大,用水结构长期失衡,盆地北部冲洪积平原以及中部农业灌区地下水埋深显著增大。盆地内农业用水量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是耕地面积的不断增长,必须限制并减少耕地面积才能最终解决长期以来制约哈密盆地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根本问题。
  • 林琳;李福林;陈学群;黄继文;卜庆伟;傅世东
    人民黄河. 2013, 1(12): 77-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1917年测绘资料和1996年干流治理勘测数据分析了近80 a来小清河河道演变特征,以小清河流域代表站点资料分析了近50 a径流时空分布特征,并揭示了径流变化对河道演变的影响机理。河口平面形态的变化反映了汛期冲刷作用的影响,对应于流域径流年内分配的规律。纵剖面演变则表现为随河流流向河床明显下切,反映了冲刷作用越向下游方向越强烈,与上中游径流量随时间增加的趋势一致。下游自20世纪70年代末流量的持续衰减是造成河口段冲淤接近平衡的主要原因。
  • 张国珍;李娜;武福平;闫祥;杨仕超;宋文艳
    人民黄河. 2013, 1(12): 80-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分析洮河的水质特性,在干流选取了11个监测站点,利用SPSS Statistics分析软件对所测数据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洮河干流的水环境污染问题较为严重,各类指标均处于地表水环境质量V类标准,个别河段甚至超出了标准限值,尤其是岷县下游河段,因此有必要对洮河的水环境污染进行综合整治。
  • 张丽;吴金亮;杨国范;刘玉机
    人民黄河. 2013, 1(12): 83-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质模型的应用,是水质评价及预测的重要手段。依据调查与监测数据,建立了苏子河的QUAL2 K水质模型,对该河BOD、COD、NH3-N三种水质参数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苏子河5个监测点的水质指标模拟的相比误差均在10%以内,计算值与实测值相关性较好,能够达到模型精度的要求;对苏子河水质参数模拟精度最高的是NH3-N,其次是BOD和COD;对苏子河中游模拟误差最大,而大伙房水库入库口模拟误差最小。
  • 吴文成;任露陆;马少杰;谢文彰
    人民黄河. 2013, 1(12): 86-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城市河流生态系统严重退化与水质普遍受到污染的现实,提出了生态增容的理念,分别从底泥环保疏浚、降雨径流污染物浓度削减、城市点源减排、农业面源减排、流域水土保持、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恢复与维持等方面提出了管控措施。根据区域削减量,预测了遂溪河遂溪县城段的减排效果,COD与氨氮的预测值分别为18.56 mg/L与0.87 mg/L,分别占标准的92.8%及87.0%,满足了Ⅲ类水环境功能要求,这两项指标的允许排放量分别为272.38 t/a、23.60 t/a。通过实施生态增容方案,不但可以使研究水体达到既定的水环境功能,腾出环境容量用于适度发展经济,还可以实现河流健康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 王立久;李长明;董晶亮
    人民黄河. 2013, 1(12): 91-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砒砂岩是一种发育不完全,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钙蒙脱石及方解石的泥岩、泥沙岩,主要分布在晋陕蒙交界地区。通过对现有砒砂岩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了砒砂岩的分布类型及分布面积、主要矿物组成及含量、化学成分、力学性能以及胶结、侵蚀机理。结果表明:砒砂岩分布区面积在1.2万~2万km2之间,分布区内不同地点的砒砂岩主要矿物及化学成分相同,含量相近;砒砂岩力学强度较低,研究者得出的力学性能数据较为离散。结合砒砂岩研究现状,提出了几点关于砒砂岩未来研究方向的建议。
  • 胡建军;刘煊娥;程鲲
    人民黄河. 2013, 1(12): 94-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黄河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水文、地质研究成果以及实地调查和勘测资料,采用典型分析和综合对比分析的方法,依据现行规范和规定,以及提出的工程布局原则,通过对典型小流域建设目标分析、单坝工程设计、布局方案设置、控制面积对比、防洪能力对比、拦沙能力对比、淤地面积对比等,论证确定每条典型小流域中小型拦沙坝布局与规模成果。利用典型小流域布局成果,确定黄河粗泥沙集中来源区布置拦沙坝10165座,其中中型拦沙坝1995座、小型拦沙坝8170座。
  • 程顺中;李中生;路振广;马宁宁
    人民黄河. 2013, 1(12): 98-1001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土壤饱和含水率为上限,以50%、60%、70%饱和含水率为控灌下限,对水稻全生育期生理生态变化及产量结构与常规灌(即淹水灌溉)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50%、60%两种控灌处理,水分利用效率较常规灌高,但产量相对较低;4种处理中只有70%控灌的产量最高,水分利用效率也最高,与常规灌相比增产2.6%、耗水量减少41.4%,效益十分显著,是节水高效的灌溉方式。在管理方面,水稻控制灌溉必须在水稻完全返青,即叶片顶部没有黄尖现象后方可实施,否则对水稻的茎蘖数有明显不利影响。水稻控制灌溉灌水时间除可实时监测预报外,还可根据灌水间隔或地表特征简易掌握,在没有降雨的情况下,70%控灌一般间隔4~6 d灌水一次。
  • 周晋军;吕宏兴;朱德兰
    人民黄河. 2013, 1(12): 101-1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直径75 mm的PVC给水管,建立了山地灌溉管道模型,对有压灌溉管道中凸起管段气囊运动的水力特性进行研究。试验中改变管道中流量,观察管道凸起部位气囊运动情况;通过量测流量、管道动水压强,分析了雷诺数与管道凸起处135°弯头局部阻力系数的关系。结果表明:①随着管道输水流量减小,管道突起部位气囊体积扩大,气囊对管道水流阻力增大;②随着雷诺数增大,管道凸起管段135°弯头局部阻力系数减小,雷诺数小于2.0×104时,局部阻力系数随雷诺数增大而迅速减小,最后趋于稳定。
  • 唐松智;赵中营;朱君学;周伟
    人民黄河. 2013, 1(12): 104-1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西霞院反调节水库是小浪底水利枢纽的配套工程,具有挡水建筑物低、闸门尺寸大、枢纽景观要求高等特点,启闭机械布置技术难题较多。通过深入研究,大胆采用了多项创新技术:单双吊点可变换双向门机实现了一套起升机构可操作孔口宽度相差悬殊、有单双吊点之分的多种规格闸门;大车运行定位系统可在操作系统中设定各闸门的位置,或预置大车运行距离,提高了门机自动化控制水平;倒挂式液压启闭机的新型布置形式,不仅满足了设备自动控制要求,而且解决了河床式水电站发电系统设备布置与坝面交通、枢纽景观的矛盾;内置式油缸行程测量系统可有效提高油缸行程的测量精度。
  • 黄波;张亮
    人民黄河. 2013, 1(12): 106-1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石洼分洪闸闸室抗滑稳定加固是该闸除险加固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分析闸室现有桩基水平承载能力及抗滑稳定计算复核得知,该闸抗滑稳定不满足设计要求,需采取加固措施。对比分析了接长底板打桩和重新将废弃的阻滑板与闸底板进行柔性连接两个加固方案,结果表明:阻滑板柔性连接方案通过对变形缝的综合处理和采取多项防水、防蚀措施,保证了连接的可靠性、灵活性和耐久性;与当前工程中常用的打桩加固方式相比,该方案在工程造价、施工方式以及技术可行性、措施的合理性和技术创新方面具有明显的特点和优势。
  • 吴伟民
    人民黄河. 2013, 1(12): 109-1111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地处北纬高寒地区的混凝土坝,施工过程需经受高温、严寒、干燥、蒸发量大等复杂气候的影响,因此温度控制要求高、难度大。对某高寒地区混凝土坝的温度应力控制计算方法、抗裂安全系数及温度控制标准确定、温度控制综合措施应用、早期与后期混凝土表面养护和保护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混凝土坝施工最高温度和最大温差符合温控设计要求,仅在局部出现少量表面裂缝,未发现危害性较大的贯穿性裂缝。
  • 詹寿根
    人民黄河. 2013, 1(12): 112-1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常规的水利枢纽洪水调度方式一般是按照时间段,依据坝前水位进行的,江西赣江等中下游修建的水利枢纽工程若仍采用此种方式,则会遇到水库淹没处理投资比重增大、水力资源浪费、库区末端通航受影响、汛后蓄水困难、库区景观受影响等问题。经分析研究,将坝址上游来水流量和坝前蓄水位适当分段,采用依据坝址上游来水流量动态控制各时期坝前水位的洪水调度运行方式。该方式不仅可较好地解决常规洪水调度方式产生的问题,而且对于低水头电站的枢纽,可不设汛限水位,只要入库流量小于一定标准,均可将坝前水位蓄至正常蓄水位运行,从而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 曹先升
    人民黄河. 2013, 1(12): 115-1161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河口村水库大坝面板混凝土长度超长,面板基础为挤压式边墙混凝土,对后期施工的面板混凝土沿长度方向易产生较大约束应力,从而限制面板混凝土的收缩变形,施工及运行期易导致混凝土面板产生裂缝。对大坝面板采用了补偿收缩混凝土,在混凝土中添加了防裂剂,并进行了补偿收缩混凝土抗裂计算,最终确定了满足抗裂要求的补偿收缩混凝土配合比,解决了超长面板混凝土裂缝控制问题。检查已施工的面板发现其效果良好,达到了面板防裂的目的。
  • 谢义兵;赵志忠;汤俊昌
    人民黄河. 2013, 1(12): 117-1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工建筑物复合地基竖向增强体的存在使得复合地基压缩模量(即复合模量)的测试和计算变得更为复杂,传统的方法针对不同形式的复合地基给出了不同的近似公式。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复合地基压缩模量计算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探讨了一种新的计算公式,结果表明:按新的计算公式得出来的压缩模量比旧公式更接近计算值,说明新的计算公式更合理一些;旧公式中压缩模量的计算忽略了非挤密增强体的挤密作用,以及增强体和土体承载力发挥不协调等因素,压缩模量的计算不严密。
  • 张帅;陈妍;马慧敏
    人民黄河. 2013, 1(12): 120-1211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解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黄河北-河北段渠道高地下水位渠段渠道边坡及衬砌的稳定性问题,计算衬砌下地下水的扬压力,采用有限元法复核渠道内坡排水措施,在稳定渗流工况与非稳定渗流工况下,采用不同排水管间距、粗沙垫层厚度和渗透系数、基础土层渗透系数组合,对衬砌板下水头敏感性进行分析,并根据计算分析结果对高地下水位渠段提出了衬砌排水垫层、排水管的调整措施,以优化排水设计,节省工程投资。
  • 李光勉;黄波
    人民黄河. 2013, 1(12): 122-1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东庄水库电站运行水头高、变幅宽,过机泥沙含量大,水轮机过流部件将遭到磨蚀破坏。借鉴已运行的黄河小浪底、西霞院、万家寨等多泥沙电站水轮机参数选择和抗磨措施,分析电站主要参数,从保障安全运行、减轻磨蚀破坏的角度初步选定东庄电站发电机组的额定比转速、比速系数、单位转速、单位流量等参数。原型水轮机参数如下:型号HL
  • 王干一
    人民黄河. 2013, 1(12): 125-1261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粒子群算法,考虑梯级水电站之间水能、水量、出力之间的约束和联系,以及影响梯级电站水能计算的发电效率、水头、发电流量等因素,对某梯级水电站水能进行了优化计算。结果表明:非统一调节单级优化时的发电量比设计年均发电量大35.62亿kW·h,统一调节梯级优化时的发电量比设计年均发电量大97.84亿kW·h;离开了上游调节能力强的水库调节,下游水电站的水能损失较大。
  • 谢志伟;梁庆国;雒天峰;鲁得文;孙文
    人民黄河. 2013, 1(12): 127-1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隧洞衬砌表面裂缝、混凝土应变的实时监测和地下水水质分析,研究盘道岭隧洞的安全稳定状态。结果表明,隧洞衬砌表面裂缝和混凝土应变与温度具有很高的相关性,随时间变化也具有较好的规律性,说明监测期内衬砌结构的变形主要是温度效应所致,变化量相对较小;地下水呈弱碱性,依据其离子类型及含量可划分为5种类型,部分阳离子之间及其和矿化度等指标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 史文兵;叶明亮;左双英
    人民黄河. 2013, 1(12): 131-1321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证据理论可以对随机、模糊等不确定信息进行有效处理,提出了基于D-S证据理论的边坡可靠性分析方法。该方法可提高可靠性分析的效率,具有较强的处理不确定性因素的能力,在精度上也能满足要求;同时,由于计算基本可信度分配时没有限定随机变量的分布,因此该方法可以不用对任意分布的随机变量进行正态化处理,克服了传统方法的一些缺点。结合实例计算了边坡失效概率和可靠性指标,结果表明:基于证据理论的边坡可靠性分析结果与采用蒙特卡罗法的计算结果基本一致。
  • 张伟丽
    人民黄河. 2013, 1(12): 133-1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工混凝土的力学特性随着混凝土损伤量的不同而变化,这种关联关系为分析水工混凝土的损伤量提供了依据。为了定量评定水工混凝土的损伤量,在Miner法则的基础上,借助可靠性原理研究了水工混凝土损伤量与疲劳应变的概率关系。对28组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水工混凝土损伤量与疲劳应变概率关系符合三参数Weibull概率分布模型,说明概率模型合理性好且置信度高。结合具体工程实例进一步验证了损伤量与疲劳应变概率关系的有效性。
  • 朱海龙;刘一通;邢义川;张爱军
    人民黄河. 2013, 1(12): 136-1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加筋土挡墙工程设计方法中存在的问题,从有限元计算分析的思路出发,研究分析了加筋土结构内部抗剪强度分布特征,提出了用强度代换的方法通过有限元手段分析加筋土结构内部应力和应变的一种新思路,称之为等效强度方法。认为由加筋材料和被加筋土体构成的结构为复合材料结构,并从复合材料的观点对其中土体和筋材的应力与应变关系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应用等效强度法分析加筋土挡墙内部稳定性的新方法。
  • 安沁丽
    人民黄河. 2013, 1(12): 140-1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灰色关联分析和模糊识别原理的基础上,运用最小二乘法构造目标函数,选取影响岩爆的主要因素洞壁围岩最大切向应力σt、岩块单轴抗压强度σc、岩爆岩石的脆性指数 Ku、应力下降指数 Kσ、岩石的弹性能量指数 Kw ,并将σt/σc、Ku、Kσ和Kw作为评价影响因子进行关联分析,同时将岩爆烈度划分为无岩爆、弱岩爆、中岩爆和强岩爆4个等级,建立岩爆烈度分级预测的灰色最优归类数学模型。模型运用了动态权重计算方法和综合评判指数的概念,充分考虑了评价标准指标的离散性。利用该模型对四川某水工隧洞3个断面围岩岩爆发生的可能性及烈度等级进行了预测,获得了较为客观的评价效果,表明所采用的地下洞室岩爆烈度预测方法是合理、有效的。
  • 人民黄河. 2013, 1(12): 145-1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