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2年, 第1卷, 第8期 
刊出日期:
  

  • 全选
    |
    论文
  • 人民黄河. 2012, 1(8): -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彭瑞善
    人民黄河. 2012, 1(8): 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大规模持续进行和黄河干支流水利枢纽工程的大量修建,极大地改变了黄河流域下垫面状况.实测资料分析结果表明:从黄河中游进入黄河的水量、特别是沙量已大幅度减少,小浪底水库的拦沙年限可以延长,黄河流域防洪规划和小浪底水利枢纽设计所预测的水沙量远大于最近10余年实测的水沙量.过去观测的水沙资料已不再具有可重现的性质,必须根据当前下垫面的变化,适时进行修正,用修正后的水沙资料,分析预测此后一段时间的水沙过程,才能作为此后一段时间河流治理规划、工程设计和管理运用的依据.因此,修正水沙资料是当前治黄工作中一项新的迫切而重要的基础性科研课题.
  • 楚汴英
    人民黄河. 2012, 1(8): 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黄河滩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可行性及其发展路径.可行性主要表现在:①滩区面积大,土地平整,适合大规模综合开发;②气候温和,土壤肥沃,农业开发条件比较成熟;③湿地面积广阔,旅游资源丰富;④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发展潜力较大;⑤部分沿黄县(市)已在黄河开发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⑥利用外资进行黄河下游滩区综合开发的前景比较乐观.发展途径主要包括:①利用高效农业技术;②利用下游滩区安全建设成果;③利用节水工程;④洪水、泥沙综合利用;⑤生态环境开发;⑥开发清洁能源,加大资源再利用强度.
  • 李建华;黄尔;罗利环
    人民黄河. 2012, 1(8): 8-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影响堰塞坝溃口发展的主要因素制定了试验方案,采用刻度纸以及摄像机全方位地记录不同工况下溃口的横纵断面形成、发展、变化的全过程,以此来分析入库流量、堰塞坝物质组成、坝后坡度、坝顶长度和坝顶开槽宽度等因素对堰塞坝溃口变形平均速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堰塞坝的粗沙含量、坝顶长度、坝项开槽宽度与溃口下切、展宽平均速率最大值呈反相关关系;堰塞坝坝后坡度与渍口下切、展宽平均速率最大值呈正相关关系;上游入库流量与溃决过程初始时段下切平均速率呈正相关关系,与展宽平均速率最大值呈反相关关系,但在整个溃决过程中变形平均速率最大值对入库流量敏感性不强.
  • 苏杨中;郭志学;彭清蛾;刘家富
    人民黄河. 2012, 1(8): 12-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受汶川地震影响,震区河流沿岸大型堆积体增多,因其束窄了河道过流断面,故易在上游造成壅水.壅水高度与堆积体规模、天然水流运动特性相关.对堆积体的壅水问题进行了水槽试验研究,分析了堆积体上游壅水特性与来水流量、堆积体尺度间的关系,讨论了堆积体最大壅水高度的影响因素.引入了堆积体阻水率概念,研究了最大壅水高度和堆积体阻水率以及弗劳德数之间的关系,通过试验数据拟合建立了计算公式,为主河道受堆积体作用下的壅水高度提供了一种计算方法.
  • 乔景顺;姚天举
    人民黄河. 2012, 1(8): 15-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冷水河河道整治与景观设计的理念与方案进行了介绍.改造后的冷水河能继续承担排涝、行洪、排污和排除雨水的功能;按照坚持保护城市生态环境、以人为本、注重历史文化保护等原则,对冷水河进行整治和景观设计,最终可形成由点、线、面组成的绿化系统空间;沿冷水河绿化带可塑造良好的城市环境,景观设计达到了社会与自然、文明与发展的融合.
  • 雷鸣;高治定;宋伟华
    人民黄河. 2012, 1(8): 17-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泰森多边形法,借助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筛选出黄河中游河龙区间1952-2006年243个区域性暴雨过程,按其日大于25 mm或大于50 mm降水范围分别超过2万、1万km2及持续日数情况,分为大面积暴雨、小面积暴雨、持续性大面积暴雨、持续性大雨、持续性大雨+暴雨5类区域性暴雨过程.分析了各类暴雨过程的发生季节和降水时空分布的定性、定量特征,综合讨论暴雨过程时空特征量的年际、年代际变化,探讨了气候回暖背景下出现的暴雨极值事件情况.
  • 丁志宏;张金良;冯平
    人民黄河. 2012, 1(8): 21-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黄河源区唐乃亥水文站1956-2009年实测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序列为例,在应用p-Ⅲ型曲线求得二者的边缘分布函数后,运用Copula函数方法构建了黄河源区水沙联合分布模型.模型应用结果表明:径流量和输沙量丰枯同步的频率大于丰枯异步的频率;水沙联合概率分布过程的IMF1、IMF2分量分别具有准2~6a、准6~8a的波动周期,IMF3分量的波动周期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为准20 a,90年代至今为准15 a;Res分量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呈增大趋势,1983年达到峰值,之后至21世纪初呈减小趋势,2005年达到谷值,之后又呈增大趋势.
  • 王宗敏;张杰;赵红领;杨海波
    人民黄河. 2012, 1(8): 24-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城市暴雨内涝计算的精度取决于暴雨数据的准确性.分别采用反距离加权插值、样条函数插值、克里金插值三种方法,对郑州市暴雨数据进行插值精度比较、交叉检验结果精度分析,并在城市暴雨内涝计算中对三种降雨插值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克里金插值结果要优于反距离加权插值和样条函数插值结果,能够满足区域暴雨内涝灾害计算的精度要求.
  • 郭良;孔凡哲
    人民黄河. 2012, 1(8): 27-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将基于空间分布流速场的分布式单位线计算方法应用于新安江模型单元流域,并将其用于大坡岭流域.结果表明:在1971 -2003年的37场洪水中,洪峰流量相对误差小于20%的有36场,峰现时间误差小于2h的有35场,确定性系数大于0.7的有36场;洪峰流量相对误差平均值为6.85%,峰现时间误差平均值为0.63 h,确定性系数平均值为0.93.将分布式单位线分析方法用于新安江模型不但是可行的,而且模拟效果非常理想.
  • 李庆国;安催花;付健;万占伟;孟景
    人民黄河. 2012, 1(8): 30-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小浪底水库运用方式研究,通过数学模型计算了西霞院水库3种运用方案的运行效果,结果表明:3个方案的淤积量基本相当,方案二和方案三的淤积量略小于方案一的,因此从控制水库淤积方面考虑,方案二和方案三稍优;方案二在控制大流量和含沙量大于1 kg/m3浑水时的运用水位较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水库发电量,从而增加效益.各方案均能满足长期保持西霞院水库反调节库容的要求,西霞院主汛期运用水位较低对控制水库淤积比较有利,但会损失一定的发电效益.
  • 任健;史红玲
    人民黄河. 2012, 1(8): 33-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EMD方法对黄河下游花园口站1952-2009年年径流量及年输沙量的时间序列资料分别进行了多时间尺度分析,得到了各自具有不同周期的波动分量以及趋势分量.结果表明:黄河下游年径流量、年输沙量的变化过程具有复杂的多时间尺度特性,是多种波动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变化过程均存在3个波动周期,而趋势项呈递减的态势;相同尺度下的水、沙分量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而不同尺度下的水、沙分量之间基本无相关性.
  • 李红波;夏潮军;王淑英
    人民黄河. 2012, 1(8): 36-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中长期径流演变规律、径流预报因子识别、径流预报模型和径流预报系统4个方面阐述了中长期径流预报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长期径流预报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发展趋势.未来中长期径流预报研究应更加注重多学科综合和跨学科交叉,更加注重预报方法的适用性及预报结果的可靠性、稳定性,更加注重高新技术的应用.
  • 姜秀芳;潘丽
    人民黄河. 2012, 1(8): 39-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人民胜利渠运用以来灌区泥沙大量淤积,严重影响灌区生产效益与生态环境、制约灌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基于现有泥沙资源利用技术以及泥沙远距离输送技术,提出了人民胜利渠的泥沙处理措施与资源利用途径:首先,开展原沉沙池内泥沙资源利用,恢复渠首沉沙池生机,使其泥沙资源利用良性运转;其次,对于经沉沙池处理后的细泥沙,实施浑水灌溉入田改土;最后,建立泥沙处理与利用有机结合的运行机制,实现人民胜利渠粗细沙的合理沉积和利用,实现灌区可持续发展.
  • 和吉;王松林;吴庆林;陈晓楠;段春青
    人民黄河. 2012, 1(8): 41-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和遗传程序设计建立了洪水预测模型,将其应用于陡河水库洪水预报,根据实测数据对降水、前雨与净雨的关系进行了挖掘.结果表明:这种方法避免了事先建立具体数学表达式的不足,可以自动寻找最优结构,并具有较高的精度.
  • 李艳丽;张俊萍;齐龙滔;翟兰阁;侯平亮
    人民黄河. 2012, 1(8): 44-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三义寨引黄渠首闸引水渠道淤积造成的农业经济损失、地下水资源过度开发、水体污染严重等负面影响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渠首闸泥沙治理措施:①建设黄河滩区引黄沉沙供清工程;②引渠口设立鱼嘴或拦沙堰阻沙分沙;③渠系输沙减淤;④浑水灌溉、输沙入田.同时,对泥沙综合利用的前景、作用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
  • 柯春光;刘锋;邱秀云;张圣凯
    人民黄河. 2012, 1(8): 46-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金沟河引水枢纽设计方案进行了系列模型输沙试验,观察了泥沙在上游河段、泄洪闸、冲沙闸及进水闸前后的淤积情况及泄洪闸、冲沙闸的闸门运行方式.结果表明:金沟河引水枢纽总体布置基本合理,主要存在闸墩、上游冲沙槽及导流堤高程不够,进水闸和冲沙闸底板相对高差偏大,上游冲沙槽内淤积严重,下游冲沙槽边墙高度不够等问题.经过分析,对模型进行了相应修改,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满足了引水、防沙及泄洪的要求.
  • 赵长荣;胥勤勉;袁桂邦;李亚平;胡云壮;肖国强;杨吉龙
    人民黄河. 2012, 1(8): 48-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地貌、沉积和年代等方面分析了天津滨海新区的形成演变过程.研究区中部和南部主要为不同时期的古黄河三角洲,每期古黄河三角洲发育时均形成前三角洲、三角洲前缘和潮间带等沉积层序,三角洲的不同部位分别形成河控三角洲和潮控三角洲,三角洲废弃后,形成三角洲平原—贝壳堤—滨海沙坝的地貌体系.研究区北部的沉积层序和地貌特征反映了少泥沙河流在海洋动力逐渐减弱条件下的河海相互作用过程.
  • 陈建江;库路巴依
    人民黄河. 2012, 1(8): 51-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现有的水文资料分析了克孜河出山口卡甫卡断面上游的洪水地区组成,分别计算出干支流洪水和区间洪水,采用同频率地区组成法确定设计断面洪峰流量.结果表明:卡甫卡断面频率0.5%、1%、2%、10%所对应的设计洪峰流量分别为4 664、3 609、2 638、891 m3/s.
  • 张忠波;张双虎;蒋云钟;王浩
    人民黄河. 2012, 1(8): 54-561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改善遗传算法在水库优化调度中的应用效果,采用自适应遗传算法和广度变异模块相结合的分层收敛算法:第一层采用广度变异和外部存档的方式改善种群的多样性;第二层嵌套广度变异模块,并采用自适应遗传算法进行全局搜索.通过比较自适应遗传算法和分层进化算法,结果显示:基于遗传算法的分层算法具有高效的全局搜索能力,避免了自适应遗传算法陷入局部最优的缺陷,在一定收敛条件下得到了更接近全局最优的目标值.
  • 杨成渝;刘丽;魏清华
    人民黄河. 2012, 1(8): 57-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随机过程理论、应用统计学、随机信号分析理论,通过试验实时量测了5种不同流量条件下,顶冲角度分别为83.87°、54.82°、21.71°、2.24°时,不同断面水深对应的60余组瞬时流速信号,构建了随机质点瞬时流速概率模型,并以此推出了随机质点瞬时加速度谱概率模型及随机波列模拟方法.结果表明:基于赖斯白噪声理论的波动模拟新方法构建随机质点瞬时流速概率模型精准可靠,推求的随机质点瞬时加速度谱真实有效.
  • 靖立玲;张丽丽;殷峻暹;蔡文君
    人民黄河. 2012, 1(8): 59-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Spearman秩次相关检验法和Mann-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法,在分析丹江口水库入库径流变化趋势的基础上,构建水库多目标优化调度模型,研究丹江口水库在满足汉江中下游及北调城市供水的同时,向调水受水区进行生态补水的潜力.结果表明:在1956-1998年的42 a中,除了8个枯水年或者连续枯水年无水可补之外,其余34 a均可向受水区进行生态补水,多年平均生态补水量可达21亿m3,年生态补水量最多可达45亿m3,具有向受水区进行生态补水的巨大潜力.
  • 王艳
    人民黄河. 2012, 1(8): 62-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国家享有水资源所有权的背景下,水权是指对水资源使用的权利,即水资源用益物权.结合浙江东阳市和义乌市之间的水权交易,宁夏、内蒙古两自治区“投资节水、转换水权”的跨行业水权转换,以及甘肃张掖农民用水户转让水票等水权交易典型案例,对我国水权市场的性质、水权交易市场的主体及其权利义务进行了分析.另外,针对青海省的水资源实际情况,以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为例进行了水权交易的可行性分析.
  • 李燕;范红艳;许志辉
    人民黄河. 2012, 1(8): 64-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有效组织和管理黄委局域网内各类分布异构的数据资源,解决在网络环境下的异构信息资源整合问题,促进信息共享与利用,开发建设了黄河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系统.黄河信息资源具有内容形式复杂多样、异构、海量与分布式存储的特征,因此在系统的开发过程中,通过采用统一标准,引入基于语义的信息资源管理和信息服务机制,把本体的语义推理能力有效地与元数据信息相结合,从而建立语义统一的全局模式,达到屏蔽底层数据库异构现象的目的.该系统由应用系统、应用支撑平台、中心节点和分节点构成,具有数据汇交、查询浏览、数据下载、数据目录服务、用户管理和访问统计等功能.
  • 范玉兵;南志标;唐增
    人民黄河. 2012, 1(8): 67-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资源合理配置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调控措施之一.目前,基于不同水权制度的水资源分配方式可分为公共(行政)手段分配、基于用水者的分配和水市场分配.介绍了这三种分配方式及其评价标准,指出每种分配方式在特定的水权制度下都有各自的优势与缺点,对特定分配方式的选择取决于不同的制度环境及水资源分配目标.以石羊河为例,应用水资源分配评价标准对流域现状进行综合评价,分析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管理的建议.
  • 盖永伟;耿雷华;黄昌硕;黄伟昊
    人民黄河. 2012, 1(8): 71-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总结国内外河流系统和河流功能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河流系统和河流功能的定义,并将河流功能界定为自然功能、生态环境功能、社会服务功能三大类.从河流生态功能、综合功能两个角度介绍了河流功能评价的内容,同时综述了河流功能评价的预测模型法和多指标评价法,并分析了其优缺点.针对目前河流功能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建议从拓展和完善河流系统与河流功能的基本理论与概念、形成合理有效的河流功能评价方法等方面,进一步开展河流功能评价的研究,特别强调了多元统计法中的函数法是未来河流功能评价的方向.
  • 刘佳莉;王军德;程玉菲
    人民黄河. 2012, 1(8): 74-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时间序列分析法,采用指数曲线、修正指数曲线、对数曲线和乘幂曲线分析方法进行组合比选,根据各项指标的特点,结合国家、省级及区域宏观调控的影响以及变化趋势等因素,对甘肃水利发展规划目标指标体系6大类26项指标进行了近期2015年和远期2025年的预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可以预测甘肃省水利发展近、远期目标与任务动态区间,为甘肃省“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提供重要参考.
  • 李彦彬;李静;张泽中
    人民黄河. 2012, 1(8): 77-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郑州市近60 a人口、经济、降水、供水等资料,利用SPSS软件对城市化和城市居民用水的多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城市化水平指数和城市居民用水综合指数,并运用回归分析法定量描述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城市化水平指数与城市居民用水综合指数之间高度线性相关,城市化水平越高,城市水资源需求越大,城市居民用水量越大.
  • 胡荣祥;徐海波;任小松;徐荣华;王士武
    人民黄河. 2012, 1(8): 79-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将人工神经网络引入到水环境承载力预测的研究应用中,选取11项指标为模型输入项,把综合污染指数作为输出项,构建了BP神经网络评价模型,利用构建的模型预测评价丽水市内河水环境承载力状况,给出了该区在不同方案下的水环境承载力情况,并对预测结果进行了分析.采用的BP神经网络评价模型具有结构简单、建模方便等特点,通过训练能快速准确获得样本信息,评价结果能直观地反映评价地区的水环境承载状态.
  • 朱新玉
    人民黄河. 2012, 1(8): 82-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ERDAS遥感影像解译软件,在ArcGIS软件支持下建立了豫东黄河故道湿地景观要素数据库,采用景观多样性指数、斑块特征指数和分离度等指标,分析了豫东黄河故道湿地的景观格局多样性变化规律,以及影响其格局变化的驱动力.结果表明:从各景观多样性指数的变化看,丰富度、景观最大多样性指数和景观优势度均为低洼湿地带最大,说明该地带景观类型多样化;从斑块变化特征看,由低洼带到背脊带,斑块边界趋向复杂化,性状呈现不规则变化,且斑块面积有效性逐渐减弱,不利于物种保护和湿地生态价值、生态功能的提升.豫东黄河故道湿地演化的过程中,受到自然和人为两方面演化驱动力的共同作用,其中自然因素有黄河断流、促淤造陆和湿地自身演替变化等,人为驱动力主要有农田开垦、滩涂开发及人工建筑等.
  • 蔡彬彬;张云
    人民黄河. 2012, 1(8): 85-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深入研究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水环境监测系统的设计方案.该方案借助ZigBee技术在短距离无线通信方面的优势,采用树型拓扑结构组建无线传感器网络,对水环境监测中的水温、pH值、电导率、溶解氧和浊度等重要指标进行远程实时监测.
  • 王雪平;魏伟;王永梅;张飞;康健
    人民黄河. 2012, 1(8): 88-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黄土高原地区退耕还林实际、退耕还林影响度以及区域社会经济条件等,建立了退耕还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在GIS平台上运用PCA方法,对黄土高原地区1998-2007年10 a间退耕还林的成果进行价值核算和绩效评价.结果表明:陕西省退耕还林的效果最为明显,绩效等级一直居于Ⅰ类;甘肃省自2002年开始,绩效等级由Ⅲ类上升为Ⅱ类;河南省退耕还林效果较为明显,2000年绩效等级由V类上升为Ⅳ类,2001年、2002年由Ⅳ类上升到Ⅲ类,2003-2005年由Ⅲ类下降为Ⅳ类,之后的两年又恢复到Ⅲ类;内蒙古2005年由V类上升为Ⅳ类.
  • 兰雁;张俊霞
    人民黄河. 2012, 1(8): 92-9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给靠近黄河岸坡的基础能源工厂的安全建设与运行管理提供技术支持,针对黄河岸坡厚层黄土及下伏泥岩的典型岩性组合特征,通过选取黄河中游某电厂典型近厂区岸坡断面,模拟集中暴雨、河流洪水、岸坡人为扰动等不良条件,利用Morgenstern - Prince边坡极限平衡理论与基于流固耦合理论的有限元计算方法,分析了岸坡的稳定性和坡面侵蚀规律.结果表明:岸坡长期遭遇降雨、河流洪水侵蚀、河道演变及人工扰动等的循环作用,易引起侧蚀、临空面变陡失稳;随着降雨及洪水等不利因素的增多,近厂区岸坡坡面水平变形影响范围将扩大;以水平变形量0.1m为非稳定区判别标准,计算断面受降雨及洪水影响较大,其深度剥蚀发生在坡面,暴雨及洪水期水平剥蚀发生速率为4.0 m/d;以安全系数1.30为评判标准,计算断面受降雨及洪水影响相对较大,洪水期断面趋于失稳状态;河道演变造成的岸坡坡角改变对计算断面的影响较大,失稳的临界坡角为40°.
  • 易伟雄;王世岩;毛战坡;杨素珍;王亮
    人民黄河. 2012, 1(8): 96-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主成分融合的基础上,利用BPNN算法对三门峡库区土地利用类型进行了分类研究,并对比分析了BPNN算法与MLC算法的分类效果.结果表明:BPNN算法的分类精确度总体上优于MLC算法,采用BPNN算法进行土地利用分类可以取得更好的分类效果;BPNN算法及MLC算法对水体及滩地的分类效果均较好,前者对于沼泽的分类效果要略好于后者,但BPNN算法及MLC算法对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类精确度相比水体、滩地要低,并存在部分错分现象.
  • 贾屏;徐建新
    人民黄河. 2012, 1(8): 99-1011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现有源水水价的基础上,对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后受水区部分省(市)的居民可承受水价与2006年、2010年现状水价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调水后带来的源水价格和水源结构的变化,对最终用户水价的影响远小于2006年、2010年可承受水价的提价空间.调水后居民生活用水提价值占2006年提价空间的比例不超过42%,占2010年提价空间的比例不超过53%,因此用水户有足够的承受能力.考虑到节水、工程的良性运行和居民可承受能力等因素,应合理制定水价,调整人们的用水行为、改善用水结构,使当地水和外调水合理利用,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 李艺珍
    人民黄河. 2012, 1(8): 102-1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引黄灌区一般土质较疏松,土渠渗漏、坍塌、淤积问题严重,混凝土衬砌是目前渠道技术改造采用较多的工程措施.然而,引黄灌区上游受黄河侧渗影响,地下水位相对较高,在一定条件下,会对渠道混凝土衬砌层产生顶托破坏作用.河南省引黄灌区在多年的渠道衬砌工程建设和运行中,探索出了以下防渗兼顾排水的措施:地下水位以上渠道衬砌仍采用混凝土结构.地下水位以下的渠坡和渠底,在强富水区,采用浆砌石框架内铺干砌石结构,干砌石下设滤层;中等富水区可在混凝土衬砌层上设置排水孔,孔中填无砂混凝土块,块底铺设滤层,滤层的构造可以根据渠道土质而定.
  • 苏冬阳;樊贵盛
    人民黄河. 2012, 1(8): 105-1061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提高旱作农田降雨的利用效率,解决高含盐土壤水分入渗及盐分淋洗效果等问题,在晋北应县进行了渗水地膜全覆盖土壤积水入渗试验.结果表明:高含盐土壤经过覆盖渗水地膜处理后的入渗量小于不做处理的土壤,且其入渗速度比较稳定,有利于积水均匀地下渗;在全覆盖渗水地膜的情况下,盐分运移的平衡点在40 cm深土壤处.通过渗水地膜全覆盖可有效降低高含盐土壤在0 ~ 40 cm土层的含盐量,并能保证耕层土壤的盐分淋洗效果.
  • 赵文娟;黄凌;李春光
    人民黄河. 2012, 1(8): 107-1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有限体积方法求解了一维土壤水盐运移方程,分别将不同的对流项离散格式应用到一维土壤水盐数值模型的求解中.通过对数值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认为在较大的空间、时间步长条件下,QUICK格式有效地减缓了数值振荡和数值扩散的现象.
  • 林东妮;曾坤
    人民黄河. 2012, 1(8): 110-1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收集石津灌区的水文地质资料,针对井渠结合灌区和纯井灌区的特点,建立了灌区的二维地下水动力学模型,分析了不同渠道衬砌率条件下的地下水位变化规律,以及渠道渗透率与地下水位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井渠结合灌区的地下水位随渠系水利用系数的增大而升高,当渠系水利用系数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本次研究为0.74),地下水位随渠系水利用系数的增大而下降;纯井灌区大部分区域地下水位与渠系水利用系数存在负相关关系,增大渠系水利用系数将降低该区域内地下水位;纯井灌区部分区域的地下水位与渠系水利用系数存在正相关关系,主要原因是附近渠灌区和井渠结合灌区对该地区的侧向补给.
  • 周陈超;原平新;张权伟;李敬茹;刘沛清
    人民黄河. 2012, 1(8): 113-1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雷诺平均的不可压缩流体控制方程和RNG k-ε湍流模型,对不同来流角、长宽比作用下村台周围的分离区及尾流区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村台周围分离区及尾流区的时均流场分布.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长宽比和来流角对村台绕流下游尾流区长度、宽度和脱落涡频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来流角的变化,村台绕流的分离区及尾流区特征受迎水面宽度的影响较大,特别是尾流区长度和宽度几乎与迎水面宽度成正比;随着长宽比的增加,村台周围分离区范围增大;村台尾流区的长度、宽度和脱落涡频率,在长宽比K<2.5时随长宽比K的增加略减小,在K=2.5附近达到最小值,然后随长宽比的增加而增大.
  • 王增海
    人民黄河. 2012, 1(8): 117-1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现行水利技术标准中,水电站发电流量存在单机流量、功率和总流量、总功率两种计算方法,两方法需分别建立单机功率—效率关系和总功率—效率关系.实际工作中发现采用发电机组的总流量和总功率计算的结果无法建立总功率—效率关系;当固定的几台机组运行时,可以把它们的总功率、总流量作为一组单机数据参加计算,建立固定机组的功率—效率关系曲线,通过查线、计算,从而推求发电流量.因此,单机流量、功率计算公式即可适用于各类电站的各种情形,没有单独提出总流量、总功率计算公式的必要.
  • 唐伟东;赵卓;曾力;苏新辉
    人民黄河. 2012, 1(8): 120-1211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氯离子扩散系数是评定混凝土渗透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对水工C30引气混凝土先后进行冻融循环试验和渗透性试验,基于不同冻融损伤程度开展氯离子扩散系数试验,用理论和试验相结合的方式分析冻融损伤对水工混凝土渗透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损伤程度随之加深,混凝土的密实性逐渐下降,氯离子扩散系数呈线性增长,混凝土抗渗透性能明显下降.
  • 马文亮;张建华;白新理
    人民黄河. 2012, 1(8): 122-1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通用的有限元计算软件,对双洎河预应力矩形薄壁梁式渡槽进行了静动力分析.研究了渡槽在运营过程中4种计算工况下的应力、变形的变化规律.采用热-结构顺序耦合的分析方法,分析了夏季温差、冬季温差、检修和施工等工况下渡槽的温度应力分布规律.采用流固耦合理论对渡槽结构进行了动力特性分析,给出了不同水深下渡槽的自振频率和主振型.结果表明:渡槽在运营过程中,水压对渡槽的应力和变形影响巨大,风载、人行荷载和车载对渡槽的应力和变形影响较小;渡槽的局部温度应力较大;渡槽整体刚度较大,自振频率较大,水体对渡槽自振频率影响不大.
  • 李林科;张爱军
    人民黄河. 2012, 1(8): 125-1271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重力坝在工程中的广泛应用及新建重力坝坝高不断增加,其局部坝段的工作状况对大坝的整体运行影响也越来越大,因此选择适合工程实际的重力坝坝型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抗剪断稳定计算和三维数值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某重力坝的安全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该坝坝肩段出现拉应力,以此对原设计方案进行优化设计,优化后新坝型坝肩段无拉应力出现.原方案与优化方案的对比分析表明:类似工程中,重力坝坝肩段设计应采用坝肩段与主坝段有一定角度或类似于拱坝的形式布设,以减小坝肩拉应力;在同类重力坝安全稳定分析时,可采用抗剪断稳定计算与三维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在二维计算满足规范要求时,三维数值模拟可采用弹性材料计算.
  • 屈艳红;张文峰;李庆亮;申鲁
    人民黄河. 2012, 1(8): 128-1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石门河西约4 km的渠道沙砾石开挖料压实性能分析,研究了沙砾石料颗粒特性、沙砾石料细颗粒含量对孔隙率的影响以及碾压遍数与干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沙砾石料的压实过程中存在最优细颗粒含量,当细颗粒达到最优含量时,粗颗粒形成完整骨架,细颗粒充满骨架孔隙,孔隙率达到最小值;为了得到较好的填筑质量和较小孔隙率,细颗粒含量应大于30%;沙砾石料的最佳碾压遍数为4~6遍.
  • 冯涛
    人民黄河. 2012, 1(8): 131-1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某采空区充填注浆对比试验,优化了工程注浆处理参数,选定较优的注浆材料、孔排距、注浆压力、结束标准等.根据钻孔弹性波CT速度成像剖面,结合钻孔情况、注浆情况综合判断采空区注浆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孔排距为18 m×18 m情况下,水固比为1:1的大掺量粉煤灰水泥浆液本身流动性较好;当孔口压力为1.0~1.5MPa,泵量小于10 L/min,并稳定10 min,即可结束灌浆施工.通过综合判断,该注浆处理方法能达到预期的充填效果.
  • 乔翠平;孙万里
    人民黄河. 2012, 1(8): 134-1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安阳渠段在施工过程中揭露出大量第三系软岩硬土,在开挖工程中对岩土界限,尤其是软岩和硬岩界限划分、软岩分类存在分歧.在分析比较现有岩石分类标准的基础上,将天然状态下的单轴抗压强度作为主要指标,弹性波速、净钻进速率和天然容重作为补充或次要指标,提出了9级12个亚级的岩石分类体系.
  • 王国新;侯少华;王洪彦;王朝平;郝刚
    人民黄河. 2012, 1(8): 137-1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张河倒虹吸基底换填土碾压试验,确定合理的碾压技术参数,试验结果表明:铺土厚度为30 cm,20t凸块振动碾行进速度为2.4 km/h碾压8遍,干密度达到1.61 g/cm3,为张河倒虹吸基底换填土填筑的最优碾压技术参数,能满足施工要求.现场碾压无弹簧、无涌土、无光面、无表面龟裂、无剪切破坏现象,经检查上、下层土结合良好,无明显分层现象.
  • 李志敬;张晓英;陈书丽;宫继昌
    人民黄河. 2012, 1(8): 139-1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散性土具有遇水后易发生土体崩解分散的特点,针对黄河水这一特定水质,采用针孔鉴定试验,从分散性土的配土用水方面,对比了蒸馏水和黄河水两种不同水质情况下人工配制土样在终了水头、终了孔径、终了流量、水色及破坏形态等方面的区别.试验结果表明:黄河水作为配土用水的土样呈现出非分散性土特征,黄河水对土样的分散性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 丁树云;毕庆涛
    人民黄河. 2012, 1(8): 141-1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大型三轴试验,研究了堆石料的等效剪切模量与孔隙比和平均有效正应力的关系.结果表明:根据Hardin公式求得的初始弹性模量均值反算得到的堆石料最大剪切模量与原试验数据相比误差较大,对平均有效正应力函数进行适当改进后,采用线性关系来表示平均有效正应力,反算得到的最大剪切模量与原试验值相比误差在6%之内,比原方法精确度有所提高.
  • 焦红波;王慧
    人民黄河. 2012, 1(8): 144-1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均质围岩条件下,结合大伙房输水隧洞二期工程,对输水隧洞混凝土衬砌层进行了地震响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地震波入射角的增大,衬砌层的径向应力先增大后减小,当地震波入射角为45°时,径向应力最大;环向应力逐渐减小,当入射角为90°时,环向应力趋向于0;纵向应力逐渐增大,当入射角超过75°时,衬砌层的纵向应力超过环向应力.当地震波入射角为45°左右时,衬砌层径向、环向和纵向的动应力均较大,衬砌层的地震响应最不利.
  • 许新勇;康迎宾;罗全胜
    人民黄河. 2012, 1(8): 147-1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洹河地区特有的地质条件和高烈度抗震要求,基于ANSYS平台建立了水闸-地基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了地震动时程分析.研究了水闸结构的地震动应力和位移响应,分析了结构的薄弱部位.结论显示:规范要求的水平向地震作用,垂直水流向的地震作用对水闸结构是控制性要素.在水平方向地震作用下,于槽闸结构整体安全,但框架结构柔度较大,局部需加强配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