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2年, 第1卷, 第2期 
刊出日期:
  

  • 全选
    |
    论文
  • 人民黄河. 2012, 1(2): -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韦直林;王嘉仪;王增辉;王二朋
    人民黄河. 2012, 1(2): 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河治理的主要任务是治沙.治沙的重点必须放在泥沙主要来源的中游地区和河道末端的河口地区.中游地区的治理应以工程治理为主,以在多沙支流上修建大中型拦泥库为主要手段,治理目标为大幅度地减少入黄沙量;河口治理应以淤海造陆为主要方向,化害为利,为河口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 马跃先;于健;李生俊;原文林;周勇峰
    人民黄河. 2012, 1(2): 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黄河上游凌汛期龙羊峡水库出库流量调度问题,在分析上游梯级水库防凌调度原则及调度运行方式的基础上,考虑青海电网电量平衡的需求,建立了黄河上游梯级水库防凌优化调度模型,并提出了改进的微粒群算法用于求解该模型.结果表明:凌汛期在保证龙羊峡水库出库总水量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调整龙羊峡水库在各时段的出库水量,既满足了青海电网电量平衡的要求,优化了青海电网电量结构,同时也增加了刘家峡水库防凌库容;通过优化调度,增加了凌汛期梯级水电站的可发电量,提高了梯级电站效益.
  • 赵寿刚;张清明;席凤仪;冷元宝
    人民黄河. 2012, 1(2): 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目前温孟滩河段防护工程运行和管理的现状,并从防洪安全、工程安全管理、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论述了该工程的重要作用.温孟滩河段还存在着发生大洪水的可能性,河势变化和防护堤隐患也影响着防洪安全.因此,综合考虑温孟滩河段实际工程地质和泥沙水文条件、主要堤防加固措施的适应条件,认为该工程堤防适宜的加固措施有放淤固堤和修建防渗墙两种.
  • 王学通
    人民黄河. 2012, 1(2): 1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三门峡库区后川、会兴护岸工程的出险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并吸取其他护岸工程的成功经验,采用适应水位骤降的工程结构型式,按照加大基础、放缓边坡的原则进行了库区高边坡护岸应急抢修方案的设计.实践表明,目前工程运行安全稳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 仝道斌;宋力;薛松;邱雪峰
    人民黄河. 2012, 1(2): 12-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铰接式生态护坡块的植物修复机理、综合生态效能、使用植被品种的选择等.相对传统刚性材料护坡耐久性差、不透水、易引起生态退化的缺陷,铰接式生态护坡块具有防冻胀性能好、施工效率高等优点,并具有较好的生态效益、自净效益和经济效益.
  • 王保民;赵彦彦;毋甜
    人民黄河. 2012, 1(2): 14-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统计不同时段赵口—黑岗口河段河湾要素的基础上,分析了规划流路与实际流路河湾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从河床比降、弯道半径、河湾中心角、直河段河长等方面分析了河势演变情况及已建工程对河势流路的适应性.结果表明:规划流路与实际流路趋向匹配;多数工程河湾半径设计较为合理,但部分工程设计弯道中心角较大,不利于控制主流;建议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进一步完善原有的整治方案,增强对河势的控制能力.
  • 赵抓强;马大仲;候艳艳;张泽中
    人民黄河. 2012, 1(2): 17-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舒布洛克砖具有高承载力、经久耐用、适应性强、制作工艺简单、工期短等优点.针对郑州某平原沙质河流的特点,采用土工格栅加栓条措施建设了舒布洛克砖生态护岸.工程完工后的监测表明:舒布洛克砖生态护岸墙稳定性、景观效果均满足设计要求,具有显著的生态和谐性.
  • 王万战;于守兵;徐丛亮;王雪峰
    人民黄河. 2012, 1(2): 19-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黄河口平面二维波流输沙数学模型、实测资料等,计算、分析了渤海流速、波流挟沙能力、黄河三角洲滨海区冲淤和粒径的变化.结果表明:①黄河三角洲浅水区的波流挟沙能力大于深水区的;②波流海洋动力能把浅水区较细的泥沙输送到渤海深海,而不能把此区较粗的泥沙输送到深海,深水区泥沙无论粗细,很难再被海洋动力带向渤海深海;③黄河单一流路入海方式易造成更多细泥沙淤积在深水区,不利于减缓黄河口淤泥延伸速率;④减缓黄河口淤积延伸速率的新思路是利用多流路把黄河泥沙相对均匀地输送到滨海区的浅水区,以充分利用海洋动力把较细的泥沙输送到渤海深海,同时结合三角洲社会、经济、生态等需求合理处理粗沙.
  • 冯普林;王灵灵;马雪妍;陈乃联
    人民黄河. 2012, 1(2): 22-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分析渭河临潼河段渭淤20-27断面河床组成特点的基础上,对典型断面河床物质的层理结构特征、层理淤积结构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1960-2009年河段累计淤积泥沙0.728 7亿m3,其中汛期淤积0.838 7亿m3,非汛期冲刷0.110 0亿m3,河槽淤积0.214 0亿m3,滩地淤积0.514 7亿m3;②河槽部分多年平均河床质中值粒径为0.098 1~1.252 8 mm,滩地部分为0.0368~0.0797 mm;③渭河高漫滩从上至下呈上粗下细的二元结构特征,按沉积相可分为漫滩相沉积物与主槽沉积物,渭淤24-26断面河床物质主要为粉土、粉质黏土、沙砾石、圆砾,粉质黏土层中0.010mm以下的细颗粒含量为20.0%~42.5%;④临潼、咸阳、张家山三站悬移质年均中值粒径均呈细化趋势,悬移质0.025、0.010mm以下沙重百分数明显增大;⑤临潼河段河床物质层理结构是来沙级配差异并产生淤积而形成的,形成粉质黏土层的泥沙可能来源于渭河咸阳或泾河张家山以上的不同区域.
  • 李凌云;郑珊;吴保生
    人民黄河. 2012, 1(2): 26-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能量平衡原理建立了平滩流量计算方法,并利用黄河下游5个主要测站的实测水沙及平滩流量资料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建立的平滩流量计算方法能较好地反映平滩流量随水流含沙量及来水量的变化趋势,计算值与实测值较为符合;来水量在一定范围内时,水流含沙量越大,平滩流量越小;水流含沙量在一定范围内时,来水量越大,则平滩流量越大.
  • 刘叶玲;翟晓丽;郑爱勤
    人民黄河. 2012, 1(2): 28-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关中盆地1959-2006年的气象资料,应用Mann - Kendall检验方法分析了关中盆地降水量的年季变化趋势和突变情况.结果表明:关中盆地降水量总体呈减少趋势;春、秋季节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夏、冬两季降水量均呈上升趋势;年降水量的突变发生在1992年,之后降水量总体开始下降,到21世纪依旧呈减少趋势;春季降水量在1994年发生突变,降水量明显下降;夏季降水量突变于1978年,之后降水量开始上升;秋季突变于1973年,之后降水量转变为下降趋势;冬季降水量总体呈增加趋势.
  • 简新平;刘兴华;王丽娟
    人民黄河. 2012, 1(2): 31-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SD理论建立了水库调洪演算的SD模型,并通过实例模拟了水库调洪过程.结果表明:SD模型可避免求解水库调洪演算方程组的复杂过程,可准确、高效地模拟水库调洪运行的过程.
  • 王英杰;阳宁;金星
    人民黄河. 2012, 1(2): 34-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更好地服务于泥沙疏浚工程,研制了泥沙水力输送试验系统,并对不同体积浓度泥沙输送时的阻力特性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该试验系统设计合理,测量数据准确,可模拟实际工况;泥沙体积浓度较低时,管道的水头损失基本上随着速度的提高单调增大;体积浓度较高时,流速先降低再提高,在临界流速附近存在起伏.
  • 张宝森;冀鸿兰;张兴红
    人民黄河. 2012, 1(2): 36-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黄河内蒙古段系列历史冰情资料,利用小波分析方法对冰期气温、冰期径流、流凌日期、封河日期、开河日期进行了多时间尺度分析.结果表明:巴彦高勒、三湖河口、头道拐三站的冰期气温总体呈上升的变化规律,并且三站的冰期气温变化趋势一致,黄河内蒙古段冰期气温存在15 a左右的周期;实测径流在分析序列中不存在显著周期;三站流凌日期和封河日期整体上推迟,开河日期提前,封冻时间缩短;流凌日期存在12 a左右的周期,封河日期和开河日期不存在显著强周期.
  • 李凤玲;高瑞忠;冯国华;于海君;冀鸿兰
    人民黄河. 2012, 1(2): 39-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数理统计理论的互相关分析方法,对黄河内蒙古段冰情信息时间序列进行分析,筛选出了冰情信息的预报因子,建立了冰情预报的自适应BP神经网络模型.预报结果表明:流凌日期为乙等预报方案,封河日期为甲等预报方案,开河日期为丙等预报方案.
  • 赵苏磊;马睿;郑军;潘东撑
    人民黄河. 2012, 1(2): 42-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回顾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依据天然河流资料和以轻质模型沙资料,对适用性较强的各家泥沙起动流速公式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①以某一较小的单宽输沙率作为判别标准即使有一定依据,但在推移质输沙率测验精度很低的前提下,利用具体天然河流资料确定的泥沙起动流速误差也较大;②现有各家泥沙起动流速公式计算结果较为相近,同轻质模型沙起动流速都相差不大,对于天然河流资料也可进行估算;③相对而言,张红武、卜海磊公式,沙玉清公式,唐存本公式,计算结果同实测资料较为接近,可用来计算天然河流起动流速,其中张红武、卜海磊公式的验证结果最佳.
  • 李传奇;张保祥;孟凡海
    人民黄河. 2012, 1(2): 47-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水河地下水库建成于1995年,是典型的滨海地下水库,由补源渗井、河道拦蓄工程、地下挡水坝、工业废水排放系统、供水工程、监测管理系统六部分组成,具有调蓄水资源、防止海水入侵、提高地下水位等多种功能.对水库功能的价值评估结果表明:黄水河地下水库功能的直接价值为1 925万元,间接价值为15 533.4万元;调蓄水资源和防止海水入侵的价值尤为突出,体现了黄水河地下水库巨大的生态环境效益.
  • 陈旭彤;丁坚钢
    人民黄河. 2012, 1(2): 49-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利建筑水环境是水利建筑空间和水环境的相互结合.以营造自然、生态、乐游的水利建筑水环境为目的,分析了作为景观元素的水环境特性.水利建筑水环境具有功能价值、生态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各类价值互相补充、相互渗透、巧妙融合.在工程实践中应做到人与自然、水利建筑与大自然和谐共存.
  • 刘建林;雒望余;张浩明;朱记伟
    人民黄河. 2012, 1(2): 52-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沣河干流生态治理总体布局按“一条沿河生态文化景观带、文化景观四元素、六片人工湖生态水面区、文化景观特色景点六节点”进行规划.文化体系设计包括旅游休闲、历史古迹、道路交通和饮食民俗四部分.提出了城市河道治理与文化景观建设相结合的全新河流治理理念,治理河流的同时提升了城市文化内涵,满足了市民旅游文化需求,保护了当地的文化古迹.
  • 尹立河;李瑛;窦妍;王晓勇;董佳秋;卢桦
    人民黄河. 2012, 1(2): 55-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不同深度地下水的二氧化碳含量,结合粒子示踪技术确定不同深度地下水的循环量,对鄂尔多斯高原地下水的固碳能力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浅层地下水二氧化碳含量为0.02~6.45 mg/L,中、深层地下水不合二氧化碳;浅层地下水的循环量占总循环量的82.4%,中、深层地下水的循环量占总循环量的17.6%;鄂尔多斯高原地下水的固碳能力约为2 470 t/a.
  • 黄福贵;郑利民;张会敏;高学军;张婕
    人民黄河. 2012, 1(2): 57-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黑河干流水量分配方案,建立了不同时期正义峡断面分配水量与莺落峡断面同期来水量的关系,对2004-2009调度年不同时期正义峡断面下泄水量偏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关键调度期(尤其是7-8月)正义峡断面下泄水量不足且偏差呈逐年扩大趋势同,这是近几年黑河水量调度面临的突出问题.由于现状情况下9月以后增加下泄量的空间有限,因此在继续做好该时期集中下泄措施外,应增大7-8月洪水期的下泄量,以有效应对正义峡断面下泄水量偏小的严峻形势.
  • 付鹏;赵军;王大为;师银芳
    人民黄河. 2012, 1(2): 60-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石羊河流域乌鞘岭、武威、永昌、民勤4个气象台站1960-2008年气温和降水量资料,依据任-胡湿润度模型计算湿润度,在此基础上对石羊河流域近50 a湿润度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0 a石羊河上游乌鞘岭站和中游武威站湿润度呈小幅升高趋势,而中游永昌站和下游民勤站则呈小幅减小趋势;从上游到中游再到下游,积温对湿润度的负相关影响逐渐降低,降水量对湿润度的正相关性逐渐增强,说明降水对下游干旱区湿润度变化的影响极大;据对前25 a和后24 a湿润度分区中心点偏移的分析,中游呈现出干旱化趋势,下游巴丹吉林沙漠有向东南方向扩展的趋势.
  • 徐梦瑶;梁秀娟;王益良;李强;姜佳浃
    人民黄河. 2012, 1(2): 63-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三江平原20世纪50-60年代、70-80年代和90年代至今的地下水资源量进行了调查对比,结果表明:低山丘陵区和平原区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平原区还接受丘陵区的地下水侧向流补给及河水补给,排泄在早期以蒸发为主,后期以人工开采为主;三江平原地下水循环演化是从20世纪70-80年代开始发生负均衡变化的,而在农业经济发展的90年代负均衡更加显著,形成了一些地下水超采区.
  • 石萍;张运鑫;田水娥
    人民黄河. 2012, 1(2): 66-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揭示邯郸市降水量变化的特点,选取邯郸市砚台站1949-2000年降水量时间序列资料,并将其转化为降水量离均系数时间序列,利用线性倾向估计、滑动平均、Mann - 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3种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尤其是70年代中期以后,观台站降水量呈显著减小趋势.在此基础上,又利用Mann - Kendall检验和滑动t检验两种方法对该站年降水量离均系数时间序列的突变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观台站年降水量序列在1976年发生显著减小的突变.
  • 苏东彬;陈建刚;张书函;赵飞
    人民黄河. 2012, 1(2): 69-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的状况可在城市各种区域采取相应的雨水利用措施.从下垫面分类、建筑物格局等角度考虑,针对城市几类典型功能区归纳符合各自特点的雨水利用模式,形成包括社区、学校、公园、机关与企事业单位院落以及城市景观湿地、季节性河道等区域的一套较完整的城市雨水利用技术体系,并以郑州为例,估算了城市各典型区域多年平均雨水可利用量.
  • 吕学研;张文涛;吴时强
    人民黄河. 2012, 1(2): 73-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目前关于叶绿素a(Chl -a)与水质因子关系的研究成果多是基于分析水华发生后水质资料的现状,以我国南方某水库2003年2月-2009年12月的水质资料为基础,分析水华(2006年)前后水库Chl -a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和Chl -a与总氮(TN)、总磷(TP)、pH值、透明度(SD)和溶解氧(DO)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水华发生前(2003-2005年)叶绿素a峰值主要出现在夏季,水华发生后(2007 -2009年)叶绿素a峰值集中在冬季出现,冬季发生水华的可能性增加;水华发生前Chl -a与TN、TP、SD、pH值、DO均无显著的相关关系,水华发生后Chl -a与TP、SD、pH值、DO的相关关系显著增强,表现为直接或间接的线性关系.
  • 谢咏梅;马占青;干雅平
    人民黄河. 2012, 1(2): 76-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SBR工艺,按照短时进水—厌氧—曝气—缺氧—沉淀—排水—闲置的运行方式对某校园废水进行了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确定最佳运行模式为厌氧80 min-曝气4h—缺氧1h-沉淀0.5h,该运行模式下CODCr、NH3-N及TP的去除率分别为90.12%、55.16%、92.45%,较原来传统SBR运行模式得到很大改善.
  • 张守平;魏传江;康爱卿
    人民黄河. 2012, 1(2): 79-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阐述水量水质联合配置方案评价内涵基础上,给出了水量水质联合配置方案评价操作流程.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以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水资源系统为评价准则,以流域缺水率、新增投资额、水功能区个数达标率、生态用水比例、人均水资源量、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和万元GDP耗水量为具体指标的方案评价体系.以分区协调性指标和方案公平性指标为核心,在合理确定指标权重的基础上,选取浑太河流域进行评价体系的可行性验证,结果表明,构建的水量水质联合配置方案评价指标体系切实可行.
  • 冉大川;吴永红;李雪梅;王富贵;申震洲
    人民黄河. 2012, 1(2): 84-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河龙区间1997-2006年人类活动对减水减沙的贡献率,探讨了不同流域减沙效益与流域面积的尺度关系.结果表明:①河龙区间近期坡面措施减水减沙贡献率分别为30.2%和54.5%,淤地坝减水减沙贡献率分别为18.0%和27.8%,水利措施减水减沙贡献率分别为46.3%和20.9%,人为新增水土流失减水减沙贡献率分别为-1.8%和-9.7%,封禁治理减水减沙贡献率分别为1.1%和2.2%.②河龙区间近期水利措施减水贡献率最大且不同年代变化不大,坡面措施减沙贡献率最大且上升趋势明显,淤地坝减水减沙贡献率下降趋势明显.水保措施减沙贡献率普遍大于减水贡献率.近期河龙区间水土保持减水减沙的措施主体和构成发生重大变化,林地减水减沙贡献率最大.③随着流域尺度的增大,河龙区间水利水保综合治理的减沙效益呈减小趋势.
  • 拓俊绒;许小梅;闵惠娟;荆亚翡
    人民黄河. 2012, 1(2): 87-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土保持监测是建设项目实施水土保持方案的重要环节,根据华砚煤矿改、扩建项目的具体情况,设计了包括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弃土弃渣、水土流失量、水土保持措施及其运行和水土流失危害五方面的监测内容,采用调查法、查阅施工和监理资料、定位观测法和典型调查法等对华砚煤矿建设期和运行期水土保持工作进行了补充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华砚煤矿改扩建工程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基本达到.
  • 胡兵辉;廖允成;王克勤;王维
    人民黄河. 2012, 1(2): 89-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近58 a的时间尺度上,以毛乌素沙地偏农区的榆阳区和偏牧区的乌审旗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农牧业人口数量、牲畜数量、耕地面积和降水量、蒸发量、大风日数作为驱动土地沙漠化的社会因子和自然因子.,建立土地沙漠化因子综合影响系数模型,研究两地区土地沙漠化的因子影响系数、社会因子影响系数、自然因子影响系数及综合影响系数演变状况.结果表明:榆阳区土地沙漠化因子的影响系数大小排序为农牧业人口数量、耕地面积、降水量、蒸发量、牲畜数量、大风日数;乌审旗的影响系数大小排序为农牧业人口数量、牲畜数量、耕地面积、降水量、蒸发量、大风日数.两地区土地沙漠化社会因子影响系数呈上升趋势,社会因子是导致两地区土地沙漠化的主要推动力.
  • 贾锦凤;史海滨;刘瑞敏;王淑梅
    人民黄河. 2012, 1(2): 93-9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河套灌区典型的套种模式以及地下水位较浅的情况,基于SPAC系统应用土壤水动力学理论定量分析了作物生育期内大气水、灌溉水、作物水、土壤水和地下水的相互转化关系.应用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法及双作物系数法,对小麦套种玉米、小麦套种向日葵模式的实际腾发量进行了计算.从动态观点出发,在时间尺度上考虑深层渗漏量和根系层储水量对作物的有效性,对灌区田间灌溉水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小麦套种玉米的实际腾发量为635.8 mm,小麦套种向日葵的实际腾发量为428.2mm;小麦套种玉米灌溉水利用率为91.9%,小麦套种向日葵的灌水利用效率为88.4%.
  • 袁合才;刘明堂;辛艳辉
    人民黄河. 2012, 1(2): 97-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SMS通信方式的优点,以及低功耗的AT89C51单片机和无线通信模块TC35i,设计了井水灌溉远程数据采集系统.该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模块、GSM网络、TC35i通信模块、远程控制终端等.数据采集模块可在现场完成水位、流量、pH值等信息的采集、显示和数据的存储.现场数据采集端和手机终端通过无线通信模块TC35i以短信的形式相互通信,实现了井水灌溉的远程监测,有助于农业生产的现代化管理.
  • 孙玉霞;庞启航;毛伟兵;刘静
    人民黄河. 2012, 1(2): 99-1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收集资料、实地调查、田间试验及理论分析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黄河三角洲地区引黄泥沙的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黄河三角洲引黄泥沙资源化利用的总体思路,并依据地形、土壤、水沙资源条件与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现状,提出了4种引黄泥沙资源化利用模式:多沙沉沙区减沙输沙模式、浑水灌溉区泥沙利用与动态调控模式、缺沙少沙盐碱区客沙改土利用模式、局部低洼盐碱区放淤改土利用模式.
  • 代凌辉;唐新军;徐千军
    人民黄河. 2012, 1(2): 103-1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ABAQUS有限元计算软件对某土石坝进行分析,坝体及坝基近场采用有限元模拟,坝基远场采用无限元模拟.在常规分析步下利用反推法计算侧压力系数,并将其运用到已建的有限元-无限元模型中,计算结果表明,求出的侧压力系数精确,用其进行初始地应力平衡效果良好.无限元方法与常规有限元模型结果对比表明,无限元模拟土石坝坝基远场的方法计算成本低、计算结果精度高,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与合理性.
  • 田振华;李传栋;郑东健
    人民黄河. 2012, 1(2): 106-1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R/S分析法可以描述自然界非线性系统的某种复杂性.以某水电站大坝坝顶水平位移为研究对象,采用R/S分析法得到其测点水平位移序列的Hurst指数,并根据Hurst指数在不同区间表现出的不同特性,分析坝顶未来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该测点未来位移有较明显的增加趋势,应加强监测,以确保未来大坝的安全运营.
  • 刘佳莉;程玉菲;王军德
    人民黄河. 2012, 1(2): 108-1091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甘肃省水利可持续发展为总目标,选取16项指标建立了水利发展主导因子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统计分析软件SPSS11.5,对原始数据进行了标准化处理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水利发展主导因子由3个主成分构成,即水资源条件和用水结构、水环境和水利投资以及水利工程管理.
  • 黄国峰;何建东;胡海英
    人民黄河. 2012, 1(2): 110-1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艾依河三级船闸是西北建设的首座船闸,因经验不足,故设计建设的艾依河船闸设备无法承受冬季严寒冰冻.在没有成熟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通过3a的实践,探索出浴霸加热、温度传感器探测温度、温度控制器控制温度等一套行之有效的蝶阀室加热保温方法,经济、有效地解决了船闸越冬难题.
  • 杨志祥;金建锋;楼淑君
    人民黄河. 2012, 1(2): 112-1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水工消能模型试验和复核计算,对闲林水库大清谷消力池的体形、水流衔接特性、闸门开度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弧形闸门采用2.0m×2.0m的尺寸,正常运行时开度范围为0.435~1.813 m,相对开度为21.77%~90.65%,能够满足近期及远期的供水要求;在有尾坎的情况下,不宜设置垂直消波格栅,水平格栅设置位置离水面越近,消波效果越明显;推荐优先采用差动坎作为稳水区上游的消能坎,优化方案中可将稳水区底板抬高到与消力池底板平齐;流量越小,闸门开度越小,上游水位越高,对消力池的消能要求越高,工程运行中要尽量避免高水头、小流量情况下的长时间运行.
  • 张伟;游艇;李双艳;张诗悦
    人民黄河. 2012, 1(2): 115-1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大坝位移监控中,主成分分析和BP神经网络方法运用较广,建立两种方法的组合模型,可以结合两种方法的优势,利用主成分分析消除坝顶位移预测中多重相关性给模型带来的不利影响,利用BP网络可通过自组织、自学习和高容错性等功能解决复杂非线性问题.通过实例计算可知,组合模型精度能够达到要求,可以推广应用.
  • 曹雅娴;申向东;庞文台
    人民黄河. 2012, 1(2): 118-1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硅粉水泥土中掺加聚丙烯纤维配制试样,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和不同围压下的三轴试验,结果表明:聚丙烯纤维的掺加可以有效提高水泥土体的强度,且土体强度随纤维掺加量的增加而增强;随着围压的提高,水泥土试件的破坏应力和破坏应变均逐渐增大,掺入聚丙烯纤维的水泥土试件在不同围压下的破坏应力均高于同条件下未掺加纤维的试件.
  • 何建新;刘亮;张敬东
    人民黄河. 2012, 1(2): 121-1221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某枢纽工程坝体填筑料进行了多组相对密度试验.采用混合法对原级配料进行处理,测定系列模型级配料的最大、最小干密度.采用延伸法推求实际级配的最大、最小干密度过程中,充分考虑级配料干密度上、下边界值的影响,并按设计压实度标准换算出现场控制干密度.
  • 刘尚蔚;魏鲁双
    人民黄河. 2012, 1(2): 123-1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地质信息数据采集方法有地表信息采集的3S技术、地质勘察方法、电磁波CT、数字钻孔摄像技术和三维激光扫描等,所采集的地质数据具有不连续性、不确定性、不同来源或类型的数据可信度不同的特点.根据多种手段获取的地质信息数据的特点,进行数据单位归一、属性归类,建立统一的耦合数据库.采用表面模型与实体模型结合的混合模型,即采用表面图形和优化了的能对地质体内部空间属性实现描述的数据构造三维地质体,从而实现了三维图形的高效显示和三维交互式分析.
  • 司源
    人民黄河. 2012, 1(2): 126-1271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在除害兴利、产生丰富可再生绿色资源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破坏了原有生态环境的平衡.水利水电工程可以有效拦蓄洪水,提高河道过流能力,改善下游生态环境等,但同时对河流生态和社会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应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进一步健全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建立和实施生态补偿机制等,保护生态环境.
  • 宋固全;王建伟;余建杰;李火坤
    人民黄河. 2012, 1(2): 128-1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结构湿模态矩阵进行QR分解得到传感器的初始测点位置,并结合模态置信度准则的优点,提出了一种针对水利工程结构的传感器布置方法.采用逐步累积法确定候选添加测点的范围,以拱坝为算例,对拱坝进行了不同数目测点方案的传感器优化布置研究.结果表明,所测向量的MAC矩阵非对角元素值较小,且具有良好的空间交角.
  • 赵康;罗嗣海;石亮
    人民黄河. 2012, 1(2): 131-1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简要分析了强夯模型试验设计的理论依据,讨论了强夯模型试验的相似条件,并对强夯相似准则进行了推导,提出了相似强夯模型试验和非相似强夯模型试验的概念.深入分析了强夯模型试验中严重制约强夯机理研究及工程应用的模型箱尺寸和相似比例系数选取、仪器精度及数据处理等问题,提出在模型试验中提高数据采集仪器的灵敏性和精度、建立灰色系统模型提高数据处理的精确性等建议.
  • 廖孟柯;陈姜温;崔洋;程建军
    人民黄河. 2012, 1(2): 135-1371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砾岩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众多,采用有限元强度折减理论对砾岩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进行数值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砾岩弹性模量与泊松比对边坡安全系数影响很小,对极限状态下边坡的塑性区发展影响较大;强度参数内聚力和内摩擦角对边坡安全系数影响很大,安全系数与软弱层内聚力呈线性关系.
  • 刘晶晶;嵇雷
    人民黄河. 2012, 1(2): 138-1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访谈式问卷的方式对湖北省11个市的水库移民进行调查,共取得有效问卷1 360份,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移民生活水平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和20/80原则,全省移民的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得到了满足,但生理需要中的食品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中的通信工具需要、交通工具需要、教育需要、技能培训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影响了移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 李风玲;文辉
    人民黄河. 2012, 1(2): 141-1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U形断面收缩水深的基本方程进行恒等变形,通过优化拟合分析得到了收缩水深的迭代公式,再与合理的迭代初值配合使用,迭代结果快速收敛.在工程常用范围内,只需一次迭代即可使最大相对误差小于0.50%.误差分析及实例计算表明,收缩水深的迭代计算公式形式简捷、精度高、适用范围广.
  • 韩敬钦;李亚文;高德申;曹科;黄立维
    人民黄河. 2012, 1(2): 143-1451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建立基于RNG湍流模型的三维数值模型,对某循环水泵房前池和流道进行了数值模拟,重点对稳态及瞬态的水力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正常运行水位下,各工况的水泵喉部流速偏差均小于10%,能保证水泵安全稳定地运行.但在最低运行水位下,吸水池内涡量较大,为此提出了设置消涡胸墙的优化方案.两台水泵同时事故停泵时,会造成循环水泵房的暂时性溢流,可将泵房内人孔移至泵房外且运行水位降低0.30 m;两台水泵同时启动时,前池水位降低最大,但最小淹没深度仍能满足水泵的安全运行要求.
  • 李亚生;周翠英;张惠明
    人民黄河. 2012, 1(2): 146-1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失稳判据的探讨得出,相对于塑性应变贯通和不收敛判据,位移突变判据更符合边坡失稳机理,提出了基于三点位移突变判据为主,结合位移云图及塑性变形综合判定边坡稳定性的有限元强度折减法.确定了位移突变标准的两个关键点,并指出参考的位移比值应取“纯”滑坡位移比值,该值越大,边坡滑动幅度越大,边坡向危险滑动状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