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2年, 第1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
  

  • 全选
    |
    论文
  • 端木礼明;冯利海;宋靖林;姬翰达
    人民黄河. 2012, 1(12): 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黄河河南段引水用水区概况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针对中原经济区建设对黄河水资源的需求,从新开工建设的引黄取水工程和引黄调蓄工程等方面分析了黄河水资源保障体系建设,提出了水资源保障体系建设的对策:①加强流域和区域水资源管理,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制度;②强化用水定额管理,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③强化水污染治理,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④科学调度,优化配置黄河水资源;⑤建立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与责任考核制度.同时,对水资源承载能力、引黄调蓄工程建设方案等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 闫大鹏;李德营;乔明叶
    人民黄河. 2012, 1(12): 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小浪底水库设计条件下正常运用期的库容条件、水位运用条件、防凌运用条件为依据,参考相关研究成果,结合黄河下游凌汛形势和特点,分析研究了小浪底水库防凌调度调控流量指标,进行了小浪底、三门峡水库的防凌联合调度计算,并分析了11月—翌年2月花园口断面的来水过程.结果表明:在正常调度情况下,三门峡和小浪底水库的35亿m3防凌库容能够满足下游防凌要求;三门峡、小浪底水库联合调度后,花园口断面防凌期的来水量大幅度减小,流量变化稳定,减小了下游因流量突变发生武开河的几率;对于特枯年份,采用更小流量的防凌调控方案,防凌安全也是可以保证的,并且对于保障黄河下游春灌用水具有重要作用.
  • 王学通;张修志;曹然
    人民黄河. 2012, 1(12): 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06年以来,黄河小北干流河段河势发生了较大变化,主流右移,危及右岸群众生命财产及企业的安全,为控导河势,迫切需要修建桥南下延工程.根据禹潼河段河势特性,分析确定了桥南下延工程的设计标准、设计水位、施工水位等关键技术参数,合理选择了工程位置线,为该河段治理工程的修建提供了技术依据.
  • 李保国;刘红珍;宋伟华;许明一
    人民黄河. 2012, 1(12): 9-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还原、还现计算,将潼关站、花园口站不同时期的洪水资料系列统一处理成现状水平,从洪水发生频次、发生时间、组成、含沙量等方面分析了现状工程情况下黄河中下游洪水泥沙特性.结果表明:现状工程情况下,花园口站4000m3/s以上洪水年均发生2次;洪水发生时间仍集中在7-8月,9-10月次之;潼关站洪量占花园口站洪量的比例随着洪水量级的增大而减小;高含沙洪水比例增大,潼关站6 000 m3/s以上洪水绝大部分为高含沙洪水.
  • 李奔;郜国明;程天矫
    人民黄河. 2012, 1(12): 12-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黄河下游滩区洪灾损失率的影响因素,构建了分类财产洪灾损失率的计算方法,并结合原阳滩区社会经济数据,以2009年为计算基准年,得到了该滩区洪灾分类财产洪灾损失率和受淹水深的等级关系.结果表明:与已有经验成果相比较,该算例结果与实际损失率较为符合.同时指出,在确定待评估区域洪灾损失率时,评估者应实事求是对各项数据指标进行严格筛选并谨慎验证.
  • 梁林江;袁峥;雷文青
    人民黄河. 2012, 1(12): 15-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11年9月渭河下游发生了30 a来的最大洪水,其特点是洪量较大、含沙量小、洪峰传播历时长、临潼一渭南河段水位较高、洪峰持续时间较长、洪灾较小等.分析了洪灾较小的主要原因:2003年洪水后渭河下游河槽过洪能力加大,潼关高程降低,河口出流较原来更加顺畅,近年来渭河下游河道堤防及河道工程得到加固等.建议:加快渭河综合治理,进一步提高渭河下游堤防工程防洪能力,清淤疏浚以提高渭河下游河道过洪能力;采取各种综合措施降低潼关高程,进一步畅通流路;对南山支流进行归并治理,在减轻洪涝灾害的同时变害为利;加强防洪抢险非工程措施建设.
  • 王保民;江珍;李利琴
    人民黄河. 2012, 1(12): 18-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黄河下游滩区安全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新农村建设要求,讨论了黄河下游滩区新农村建设工程布置的形式,并对其防洪标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滩区新农村建设一方面应尽可能与滩区安全建设结合,避免重复投资,另一方面应尽可能将设施临堤布置;新农村建设的防洪标准除了可根据国家的《防洪标准》进行确定外,也可根据经济效益分析法适当提高防洪标准.
  • 石长伟;马雪妍;晁代文;谭雪
    人民黄河. 2012, 1(12): 2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渭河下游临渭区沙石资源情况进行了介绍,分析了河道管理要求、堆沙点位置与转运成本以及河道采沙堆沙方式对河道行、蓄洪的影响.结果表明:临渭区河道采沙堆沙对河道管理影响较大;当前有关河道采沙堆沙规定需要在实际工作中进行适度调整;当临渭区河段滩地沉沙场沙堆宽度在200m以下、汛期滩地堆沙在100万m3以下时,对临渭区河段行、蓄洪的影响甚微.同时,提出了适当调整采沙规划部分沙场分布、进一步深入论证滩地堆沙对河道的影响等建议.
  • 史淑娟;赵楠
    人民黄河. 2012, 1(12): 22-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的治河理念与工程措施已不能满足人们对环境、景观等的需求.在乌海湖黄河右岸生态景观及护岸工程设计实践中,为满足护岸整治、景观、游憩等多重需求,融入了生态性、人性化、艺术性、可持续发展等新理念,设计了不同的新型生态护岸形式,采用了生态混凝土、格宾石笼等新技术与新材料,达到了整治工程与生态景观的有机结合与统一.
  • 张思梅;夏文博
    人民黄河. 2012, 1(12): 24-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铜陵市东部城区顺安片区防洪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区域内现有的防洪除涝标准及设施尚不能满足顺安片区建设的需要,防洪规划方案确定顺安片区防洪标准为防御长江1954年型洪水,堤防等级为2级,在此基础上对顺安联圩堤防加固工程、穿堤涵闸建设工程、堤顶道路改建工程、撇洪沟整治工程防洪规划方案设计进行了分析.建议:在顺安片区建成前先行实施相应的防洪除涝工程建设,以确保城区的安全;综合相关专项规划成果,进一步复核撇洪沟整治和泵站工程规模;泵站、涵闸改扩建时需考虑到将来城区建设的需要,预留扩容或改建的位置;加强城区水系的保护,河沟整治与生态修复相结合.
  • 金双彦;翟家瑞;蒋昕晖;张萍
    人民黄河. 2012, 1(12): 27-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凌汛期头道拐水文站小流量过程进行了分析,界定了小流量的阈值范围,统计分析了小流量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了小流量过程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头道拐小流量的上限阈值为350 m3/s;②1998-2009年头道拐水文站小流量持续时间与1986-1997年相比,首封段由平均17d延长至平均39 d,分段合计小流量持续时间由平均28 d延长至平均45 d;③头道拐小流量过程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上游来水减少、内蒙古河段气温变化、槽蓄水增量增大、河道淤积、个别年份河道内桥梁工程影响等.
  • 刘树君;付健;陈翠霞
    人民黄河. 2012, 1(12): 30-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解决原有库区一维数学模型异重流计算结果不很合理的问题,在一维模型中引入了孔口出流的概念,对浑水水库库区进行了分层计算,并探讨了小浪底浑水水库排沙的计算原理和计算方法.实例计算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得出的出库含沙量过程基本合理.
  • 李昆鹏;马怀宝;王瑞;王婷
    人民黄河. 2012, 1(12): 32-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小浪底水库在近库底形成浮泥层后不仅影响当次洪水泥沙输移,而且对后期洪水泥沙输移产生影响.人们对水库浮泥层从未开展过研究,还无统一的认识,因此对该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对水库减淤及排沙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理论分析和试验模拟相结合的方法,重点研究了小浪底水库浮泥的形成条件、流变特性、平衡坡度以及对后期异重流运行的响应.结果表明:小浪底水库浮泥是接近水库底部的一层高含沙水体,它与上层水体间有明显的界面,且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其宾汉极限剪应力、刚度系数、平衡坡度都与容重有着密切的关系;后期洪水产生的异重流能量足够大时,可推动前期水库浮泥并排沙出库.
  • 贺莉
    人民黄河. 2012, 1(12): 34-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河段输沙量及排沙比的角度分析黄河宁蒙河段的水沙特点.以青铜峡站和河口镇站1952-1990年的实测水沙资料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了输沙量与水量的关系,以及河段排沙比与水量和来沙系数的关系.结果表明,宁蒙河段输沙量与水量的关系在全年和汛期的统计特性略有不同,指数关系式更能体现河段在汛期的输沙特性,而二次式关系更能体现河段在全年的输沙特性.河段排沙比的年统计特征与汛期一致.
  • 陈雄波;顾列平;钱裕;王崇浩
    人民黄河. 2012, 1(12): 37-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不同时间尺度分析了黄河入海口的海洋动力输沙能力,阐述了黄河入海流路选择与海洋动力输沙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黄河口海洋动力输沙能力与流路安排紧密相关,黄河河口海洋动力输沙能力应从宏观、中观、微观三重特性上去把握,三者是相互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在黄河下游改道入海口选择时,应考虑渤海或黄海的近岸输沙能力;进行黄河三角洲的流路规划时,应分析各流路多年平均海洋输沙量;在确定清水沟流路组合方案时,应分析海洋动力的微观输沙能力.
  • 张冠英
    人民黄河. 2012, 1(12): 40-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黄河沙漠宽谷段巴彦高勒—三湖河口河段代表年份水沙条件、河道大断面定位观测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分析了黄河沙漠宽谷段代表年份汛期和非汛期水沙关系的变化特点、河床演变特征及大型水库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刘家峡水库运用后来水来沙量减少,特别是刘家峡、龙羊峡水库联合运用后来水来沙量进一步削减,且减少量主要发生在汛期;水沙关系的变化引起河床抬高、平滩流量减小,河道摆动严重;引起水沙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天然降水量减少、引水量增加、上游水库调控运用及风沙入黄.
  • 颜亦琪;郭卫宁;杨特群;张利娜
    人民黄河. 2012, 1(12): 43-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2011年伊洛河秋汛的洪水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此次秋汛降水强度大,降水时段多,持续时间长;②此次洪水径流系数较大;③洪水峰高量大,历时较长,下游洪水坦化变形严重,削峰率大,洪水水位比2003年、2010年的洪水水位低.
  • 于兰兰;刘健
    人民黄河. 2012, 1(12): 46-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黄河三角洲地区5个气象站1961-2008年逐日实测数据为基础,利用彭曼-蒙特斯公式估算黄河三角洲地区潜在蒸发量,并选用统计分析、MK非参数检验和反距离权重空间插值等方法分析近50 a来黄河三角洲地区潜在蒸发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 a黄河三角洲地区潜在蒸发量呈下降趋势,下降速率为15.9 mm/10 a,并在1984年左右发生突变,之后下降速度明显;从空间分布看,潜在蒸发量从东部沿海逐步向西部内陆递减,而突变前后的蒸发减少量由东北地区向西南地区逐步增大.
  • 浦承松;梅伟;杨蒙
    人民黄河. 2012, 1(12): 49-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51组水槽试验泥沙起动资料,采用沙莫夫公式、张瑞瑾公式和BP神经网络方法进行检验,发现1~49组实测值与计算(训练)值符合良好,而50 ~51组差距较大.三种方法得到的结论相同,说明50~51组实测资料为异常点.若采用服从其他规律的试验组次进行检验,则无法判断其是否为异常点.
  • 黄建水;乔钰
    人民黄河. 2012, 1(12): 52-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水权转让中的水权主要指水的使用权,不包含水的所有权.法定水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可分离性,使得水权转让成为可能.水权具有排他性、分离性、外联性的法律特征.我国水权转让在制度层面还存在水权归属主体虚置、水使用权的分配原则法律规定不明确、水资源的价格不尽合理、水权交易制度没有法律依据等缺陷.提出了完善我国水权转让法律制度的措施:强化国家作为水资源所有者的地位、清晰界定水资源的产权,健全水权转让制度的法律法规,完善水价形成机制,健全水权转让的程序规则等.
  • 娄彦兵;冯宗;杨文博;温慧娜
    人民黄河. 2012, 1(12): 55-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满足流域水质信息管理工作的需要,研发了基于GIS的水质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系统采用基础数据层、信息支持平台、应用系统三层体系架构,主要包括监测站网管理、监测数据处理、分析评价、资料整汇编等子系统.同时,系统采用了动态报表、数据质量控制、整汇编数据异地互审等关键技术.
  • 冯峰;黄葵;殷会娟
    人民黄河. 2012, 1(12): 57-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决黄河流域引黄灌区水权转让项目的目标评估问题,在分析和考虑水权转让项目特点、投入目标和产出目标构成、指标数据量纲差异的基础上,提出了MCA评价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宁夏水权转让的5个项目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在等权重和不等权重两种情况下,5个水权转让项目目标评估排序完全一致,权重的变化对评价结果分值的影响较小.MCA评价过程思路明晰,计算简便,评价结果直观准确,能有效地处理不同量纲的因素或指标的综合评估问题.
  • 李亚娟;赵军
    人民黄河. 2012, 1(12): 59-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甘肃省肃州区2008年统计资料,计算得到该区主要农畜产品虚拟水含量,并与塔里木河流域、河西走廊等虚拟水研究成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表明,肃州区生产单位质量农产品虚拟水消耗低于塔里木河流域,高于河西走廊平均水平.在此基础上,结合研究区生态环境特征,对肃州区虚拟水战略提出了建议:促进虚拟水贸易,调整农业结构,合理配置水资源.
  • 魏素洁;张君;刘家宏;秦大庸
    人民黄河. 2012, 1(12): 63-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大汶河泰安段为研究区域,以COD和氨氮为污染指标,分别用排污口中间概化和均匀概化两种方法计算COD和氨氮纳污能力,结果表明:两种方法计算的COD纳污能力完全相等,而氨氮的纳污能力十分接近,大汶河泰安段50%、75%、95%保证率下COD纳污能力总量分别约为13436、7111、1860 t/a,氨氮纳污能力总量分别约为743、393、103 t/a,不同流量下纳污能力变化很大;流量越小,保留区纳污能力占总纳污能力的比例越小,开发利用区纳污能力占总纳污能力的比例越大,而且随着流量的减小这种变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 李航;张颖;李昊;师洋
    人民黄河. 2012, 1(12): 66-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省界缓冲区水资源保护是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特别是实施流域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的关键环节,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近年来黄委在省界缓冲区水资源保护和管理方面开展了水质监测、联合监督检查、理论研究等一系列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果.在分析省界缓冲区区划成果、监督管理职责、水质监测信息、制度建设等现状的基础上,针对省界缓冲区监管存在的法律依据不足、基础较差等主要问题,对省界缓冲区监督管理的目标和确界立碑、加快纳污能力核定、提高水质监测能力等主要任务进行了初步探讨.
  • 史启朋;王强;王博伦;丁喜莲
    人民黄河. 2012, 1(12): 69-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Visual Modflow软件建立地下水系统模型,预测曲阜某厂区修建后流场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利用Visual Modflow软件中的MT3 DMS模块,以铅离子(Pb2+)为溶质进行污染物运移模拟,预测地下水中污染物的运移情况.结果表明:拟建项目正常运行情况下,生产污水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很小;在管线破裂(或污水处理站发生故障)和污水处理站溢水两种情况同时发生状态下,含铅废水对地下水水质最大影响半径为40m.
  • 李德营;周风华;史淑娟
    人民黄河. 2012, 1(12): 72-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内陆城市建设人工河湖水系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亲水需求.利用人工湿地对河湖水体进行净化处理,其处理机理是依靠微生物吸收和降解污染物,具有无次生污染、建设成本低、运行费用小、管理简单、景观效果好等优点.位于郑州市的郑东新区CBD中心湖利用人工湿地的水质净化功能,使湖内水体采用循环运行方式,加之收集利用雨水,有效节约了整体用水量,从建成运行6a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姜彤;罗静
    人民黄河. 2012, 1(12): 75-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水雨情遥测实时监测系统的需求为基础,利用ArcGIS Server技术,借助.NET平台,开发满足要求且实用性强的遵义市水雨情实时监测系统,实现了对具有现势性、动态性和空间性的水雨情相关数据的网络共享、显示、查询和监测.该系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水雨情数据收集处理的工作效率,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 黄国峰;司建宁
    人民黄河. 2012, 1(12): 78-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将宁夏节水型社会建设分为北部引黄灌区、中部干旱风沙区和南部黄土丘陵沟壑区3大区域,根据不同区域水资源条件,初步确定了3大区域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模式和不同行业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点工作.北部引黄灌区采取农业节水为主,工业节水为辅,生活节水和非常规水源利用为补充的节水措施,实行各行业用水总量控制;中部干旱风沙区以改善中部干旱带生态环境为主,采取调水和雨水集蓄方式,实现黄河水、当地雨洪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南部黄土丘陵沟壑区以恢复生态环境为重点,加大水土保持的工作力度,适当开发利用水资源.
  • 董国栋;武周虎;周洋;孙辉;任杰;陈珊
    人民黄河. 2012, 1(12): 81-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棘洪滩水库2006-2011年水质监测数据为基础,根据质量守恒原理,建立水库的总磷完全混合模型,在稳态情况下反算出水库总磷的逐月沉降速率,结果表明:棘洪滩水库月平均沉降速率在3-8月为负值,以底泥解吸释放为主,而在9月至次年2月以底泥吸附沉淀为主.采用总磷预测模型和逐月沉降速率对棘洪滩水库2016年的月平均总磷浓度进行了预测计算,结果表明:当棘洪滩水库维持历年平均总磷负荷水平时,水库水质仍处于中营养状态;当总磷负荷增加1倍时,水库水质进入中—富营养过渡状态;当总磷负荷增加3倍时,水库水质将达到富营养状态.
  • 孟彤彤;王以兵;程玉菲;丁林
    人民黄河. 2012, 1(12): 84-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党河灌区地下水资源初始配置既要保障经济社会用水,又要考虑生态的可承受地下水位.在地下水资源初始配置过程中,应根据水资源可配置量以及灌区特点,建立不同行业水资源的配置方案,并采取先进行地表水的水权分配,不足部分将地下水作为补充的原则进行地下水水权分配.根据该方法提出了党河灌区允许开采量、最优开采量条件下地下水水权初始配置方案.
  • 寇文杰;江岳;林健;赵微
    人民黄河. 2012, 1(12): 88-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北运河典型地段设置两组剖面,通过对两组剖面上地下水水位和水质的观测分析,以及采用模型质点追踪方法,研究了北运河典型地段河水污染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范围.结果表明:污染河水对地下水的影响带分布在沿河道向两侧展布约200 m;污染河水对地下水的影响范围与地层岩性有关,在黏性土为主的地层影响范围明显小于以粉细沙为主的地层;污染河水对地下水的影响范围与河水流动的形状有关,在弯度较大的地段,影响范围较大,而且向河岸的一侧倾斜,而在相对平直的地段,影响范围相对较小.
  • 朱君;张永波;安瑞瑞
    人民黄河. 2012, 1(12): 91-9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将梁家碛露天煤矿开采后对地下水的影响概化为奥陶系中统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石炭—二叠系碎屑岩裂隙含水层,第三系、第四系松散孔隙含水层,研究梁家碛露天煤矿开采后地下水疏干范围.其中,首采区、二采区奥陶系岩溶水突水系数小于受构造破坏地段突水系数的临界值(0.06 MPa/m),不会造成突水事故,也不会破坏该层含水层.采用塞罗瓦特科公式和无观测孔完整井抽水状态下的影响半径公式分别讨论了煤炭开采后对第三系、第四系松散孔隙含水层,石炭—二叠系碎屑岩裂隙含水层地下水的疏干范围,结果表明,其影响半径分别为5864.12、4895.50 m.
  • 马红斌;王庆;王秦湘
    人民黄河. 2012, 1(12): 94-951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皇甫川、孤山川、窟野河、秃尾河和佳芦河5条重点支流为研究对象,以1998年、2009年2期同一时相的TM影像为数据源,以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植被覆盖度遥感定量模型为基础,提取2期植被覆盖等级,定量分析了该地区植被覆盖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通过近10 a来的综合治理,2009年5条流域整体植被覆盖度提高,除皇甫川外,其他4条支流的中下游地区植被覆盖度明显提高.从植被覆盖的等级变化来说,1998年主要的植被覆盖度为0~10%和10%~30%这2个等级,2009年主要集中在10%~ 30%和30%~ 50%这2个等级,植被覆盖状况已向良好转变.
  • 张琳玲
    人民黄河. 2012, 1(12): 96-9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三副区典型小流域罗玉沟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地形地貌部位、土壤状况下,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的配置、土地利用结构比例及林果产业发展、水资源高效利用、农业经济发展方向等进行了研究.探索出一套以坡面治理为主导、以林果产业和径流拦蓄以及雨水集流高效利用为突破口的适合于该流域可持续发展的水土保持措施配置方案.结合措施配置前后流域DEM资料和降雨、径流、泥沙等水土流失参数的观测资料及典型地块、典型农户的实时动态监测数据,对该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生态、社会、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评价.
  • 徐贵新;曾贵;张泽中
    人民黄河. 2012, 1(12): 100-1021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济源市的DEM、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气象等数据,运用TOPAZ软件从DEM上提取流域地形参数,采用基于物理过程耦合WEPP和GIS的GeoWEPP模型研究了济源市土壤侵蚀的时空分布特征.利用侵蚀量和径流量监测数据,采用相对误差、相关系数和Nash-Suttcliffe确定性系数对GeoWEPP模型进行识别和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利用经识别验证过的模型,模拟了济源市现状水土保持措施和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措施下的土壤侵蚀特征.结果表明:相比现状水土保持措施,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措施条件下,济源市全年土壤侵蚀量和径流量分别减少12.2%和3.2%.
  • 杨玉珍;卜凡敏;罗纨
    人民黄河. 2012, 1(12): 103-1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增加黄河三角洲地区的耕地面积,开展了排灌模式转换工程试验.试验区规划土地整理总面积为793.30hm2,分6个步骤进行试验,即区域环境考察、工程区勘测、排灌模式转换工程设计、地下暗管铺设、强排站建设、防洪涝措施配套等.试验区工程效益分析表明:暗管改碱工程改良中低产田的年增收益为396.28万元;新增耕地的年收益为557.63万元;新增耕地资源的价值为6691.5万元,为工程总投入的1.82倍.可见,黄河三角洲地区排灌模式转换工程的经济效益显著.
  • 林启才;李怀恩;吴喜军
    人民黄河. 2012, 1(12): 106-1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宝鸡峡灌区农业灌溉引用渭河水已对渭河生态造成了显著影响.渭河年径流量存在年际差异大的特点,而宝鸡峡渠首引水则多年维持在5.30亿m3/a左右,从而造成枯水年渭河生态基流的缺失及生态系统的破坏.宝鸡峡灌区引水对渭河径流量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枯水年的枯水段(11月至翌年4月),引水后生态基流缺失量达1.42亿m3/a.通过改进宝鸡峡灌区灌溉方式和减少灌溉损失可以节水1.27亿m3/a,该水量能缓解宝鸡峡灌区引水对渭河径流量的影响.
  • 张东升;谢宝丰
    人民黄河. 2012, 1(12): 109-1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小浪底工程是黄河的关键性控制工程,其安全运行事关黄河治理开发大局.为确保小浪底工程长期安全稳定运行,防控白蚁对枢纽建筑物的不良影响,小浪底建管局开展了白蚁防控专项研究工作,通过化学防控试验、物理防控试验等方法,确定了技术试验的检验标准,分析了白蚁对水利枢纽大坝等主要建筑物、重要电力设施等的影响,筛选出防控白蚁效果较好的化学药物和物理方法.通过3 a多的防控工作,初步认识了白蚁的生态习性及活动规律,掌握了防控白蚁的基本方法,白蚁防控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为下一步更好地防控白蚁危害积累了宝贵经验.
  • 胡宝柱;谢怡然;张志勇
    人民黄河. 2012, 1(12): 112-1131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库移民安置是一项系统工程,社区安置主张对安置区按照城市社区标准规划建房,并通过多种渠道解决移民的生产、生活问题,促进移民发展致富.通过典型实例对社区安置模式和传统安置模式进行比较,指出:与农业安置相比,社区安置可以大幅度节约安置用地,受国家现行土地政策影响小;与非农业安置相比,社区安置利于移民平稳过渡,降低了安置风险.
  • 冯迅;徐强
    人民黄河. 2012, 1(12): 114-1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着重介绍了小浪底水利枢纽郑州集控系统自动发电控制功能(AGC)的厂间分配方案,该方案不仅保证了给定负荷的分配,并且充分考虑了小浪底、西霞院两厂的梯级关系,采取实用的优化策略,使得梯级电站间既达到能效的经济性,又实现了流量关系的平衡.
  • 孔德安;潘翀
    人民黄河. 2012, 1(12): 117-1191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电产业“走出去”以水电工程技术标准为技术支撑,实际上形成了以技术标准为技术、知识共享平台和核心内容的“走出去”商业生态系统.水电工程技术标准商业生态系统生存和发育遵循开拓、拓展、领导权、更新或死亡等4个阶段的演化发展规律.水电工程技术标准“走出去”后新商业生态系统仍遵循4个阶段发展规律,技术标准间的竞争和合作实质上为商业生态系统间的竞争与合作,并在竞争与合作中共同进化.水电工程技术标准“走出去”后,新成员加入到商业生态系统中,新老成员形成共同经济体及新的利益共享机制,商业成员不断演化,共享商业生态系统的收益.
  • 包冀邢;王立成
    人民黄河. 2012, 1(12): 120-1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河床电站孔洞较多,结构复杂,采用平面有限元分析难以真实反映结构的实际受力状态.通过空间整体有限元方法,分析计算了电站在正常运行工况下的应力情况,结果表明:电站进口初始断面的拉应力和尾水管末端拉应力值较大;流道顶部、底部以及排沙孔的顶部、底部存在一定范围的拉应力区,最大应力达到了1.78 MPa,流道及排沙孔的边角点处有应力集中现象;在位于两侧坝缝处坝段外表面也存在一定范围的拉应力区,拉应力不是很大.电站体形结构设计合理.
  • 李火坤;朱嘉俊;苏雅雯
    人民黄河. 2012, 1(12): 123-1261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高拱坝在泄流激励下的实测振动响应,提出了一种基于经验模态分解和固有模态函数小波降噪的信号处理和模态特征提取方法.首先,利用经验模式分解将含有噪声的高拱坝泄洪振动响应信号分解成一系列的固有模态函数;然后,基于对每个固有模态函数的特性分析选取相应的小渡基对固有模态函数进行降噪;最后,利用Hilbert-Huang变换识别降噪后的各阶拱坝模态特征参数.通过拱坝室内模型试验验证了该方法识别模态参数的可靠性,并应用于某原型拱坝的实测振动响应降噪和模态特征提取中.该方法可避免传统原始信号先降噪带来的部分高阶模态信息丢失问题,有效降低了噪声对固有模态函数的影响,提高了高拱坝实对模态参数识别的阶次和精度.
  • 王黎;李鹏翔
    人民黄河. 2012, 1(12): 127-1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碱-骨料反应对混凝土的耐久性危害很大,混凝土的耐久性对大坝的安全十分重要.珊溪水库工程属于大(1)型工程,对该工程混凝土骨料采用岩相法、化学法、小棒快速法、砂浆棒快速法进行碱活性研究.结果表明:该工程混凝土骨料中含有活性骨科,通过控制混凝土总碱量、掺入不少于15%的粉煤灰等措施抑制碱-骨科反应可确保工程安全.
  • 李志敬;周伟华;朱珍德
    人民黄河. 2012, 1(12): 130-1321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锦屏二级水电站地下洞室群围岩含有大量节理面的实际情况,采用岩石剪切蠕变仪,对组成锦屏二级水电站地下洞室围岩的主要岩石之一大理岩,进行了大理岩泥夹层结构面剪切蠕变试验.结果表明:在正应力恒定情况下,当剪应力水平较低时,蠕变曲线出现衰减蠕变和稳态蠕变;当剪应力水平较高,大于其蠕变长期强度时,蠕变曲线出现衰减、稳态和加速蠕变3个阶段;大理岩泥夹层在整个剪切蠕变过程中,平均剪切蠕变速率与剪应力呈线性关系,稳态蠕变速率与剪应力呈指数关系;与瞬时剪切强度相比,长期强度有所降低,黏聚力对剪切蠕变的影响比摩擦系数要大;随着时间的延长,剪切蠕变模量经历了从衰减到逐渐稳定的过程.
  • 邓东生;陈文峰;周圣
    人民黄河. 2012, 1(12): 133-1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苏丹膨胀土地区变电站桩基的特点,通过工程实例,分别对竖向承载力、抗拔承载力、水平承载力的计算以及最小桩长确定等进行了分析,并对规范公式进行了有针对性的修改.变电站各构筑物结构形式具有多样性,应针对不同类型的结构分别设计桩基础;膨胀土地区灌注桩施工宜采用干法钻孔,避免采用泥浆护壁施工,避免水对膨胀土的影响.
  • 张建华
    人民黄河. 2012, 1(12): 136-1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大型渡槽的动力响应问题,以南水北调工程沙河渡槽为例,应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计算模型,采用附加质量法考虑动水压力,用Newmark方法对结构进行了全时域下的横向应力和纵向应力计算,并对其在横向激励(地震)下的动力响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渡槽结构的动应力均随槽内水深的增加而增大;在横向地震激励作用下,槽底纵横梁对横向应力影响较大,容易在纵横梁交界处引起应力集中;在横向激励下,渡槽结构横向位移的响应规律是跨中大、两端小.
  • 李军;张霞
    人民黄河. 2012, 1(12): 138-1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掺加不同矿物掺和料的混凝土在不同龄期下的力学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矿粉和粉煤灰复掺时,随着矿粉比例的增加混凝土的强度不断提高,以3∶1的比例复掺,其总掺量为20%时混凝土的强度最大;当矿粉和石灰石粉复掺时,两者的比例为3∶1、复掺量为10%时混凝土的强度最大;石灰石粉和粉煤灰复掺,两者的比例为3∶1、总掺量为30%时,混凝土的强度最小.
  • 黄晓亮;高传昌;王好锋;刘新阳
    人民黄河. 2012, 1(12): 140-1411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自激脉冲射流装置非淹没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对自激脉冲射流装置应用于水下淤泥处理进行了淹没工况(淹没水深0.5m)试验研究,分析了下喷嘴直径、腔径、腔长及下喷嘴长度对装置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在淹没条件下,对上喷嘴直径一定时的某一工况,存在最优下喷嘴直径、最优腔长及最优腔径使装置性能最佳;最优下喷嘴长度与非淹没情况相同.
  • 张仁贡;李志武
    人民黄河. 2012, 1(12): 142-1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索既能保护水能自然资源的生态性,又能合理利用水能资源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面向新农村的生态水电建设发展模式,在分析农村水电建设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技术和制度两方面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农村生态水电建设的框架,从技术、生态、经济、社会、管理5个方面,确定了12个准则指标和20个影响因素,并建立了评价模型,可对流域生态水电建设进行综合评价.同时,对评价模型进行软件化,嵌入式地开发GIS平台,以便于评价结果的直观展示.浙江甬江流域的实例分析表明,采用流域综合治理和注重惠农政策的水电循环经济推动模式有利于农村生态水电建设,评价结果符合实际.
  • 张世宝;王帅杰;郭建邦;郭艳利
    人民黄河. 2012, 1(12): 146-1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膨胀岩渠坡采用换填黏性土方案处理的基础上,对其排水方案进行了计算分析,得出不同边界条件下的相关渗流分析结果.依据对成果的分析,提出了预测地下水水位或施工期地下水水位低于渠底的渠段、预测地下水水位或施工期地下水水位高于渠底3 m以内和高于渠底3m以上渠段渠坡排水的处理措施.所采取的排水系统相对独立,根据地下水水位及膨胀岩渠段所处位置的不同,采取了不同形式的排水布置,并对坡顶截流沟进行防渗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