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2年, 第1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
  

  • 全选
    |
    论文
  • 陈小江
    人民黄河. 2012, 1(10): 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黄河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尖锐,开发利用程度已超过其承载能力,同时流域整体用水效率偏低、废污水排放量大,造成下游河道断流频繁,水污染日趋严重,水生态系统受到严重威胁.面对上述问题,黄河水利委员会通过开展黄河可供水量分配、实施水资源统一管理与调度、探索建立水权制度、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强化水资源保护等一系列措施,保障多方取用水权,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各方用水需求,使黄河水环境和生态功能得到改善.黄河实施水资源统一管理的探索和实践证明,对于资源型缺水的黄河流域而言,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是势在必然、当务之急.水资源管理与流域经济发展必须相互协调,应在顶层设计、制度建设、协调监督、管理能力建设等方面做好工作,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流域及相关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人民黄河. 2012, 1(10): 3-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郭全明;张亚丽;贾玉芳;武芸芸;薛选世
    人民黄河. 2012, 1(10): 21-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黄河小北干流的河道概况进行了介绍,对影响该河段河势变化的来水来沙、河道冲淤、天然节点、河道工程、涉河建筑设施、三门峡水库运用等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小北干流河道的治理思路应为理顺河势、放淤滞沙、防洪保安,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①完善河道治理工程体系,提高河势控制能力;②继续实施放淤工作;③充分利用桃汛洪水冲刷降低潼关高程;④建立有效的观测手段,为河道治理积累基础数据.
  • 刘树君
    人民黄河. 2012, 1(10): 23-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小浪底水库在经过12 a的运行后,截至2011年底已淤积泥沙25.22亿m3,黄河下游主河槽过流输沙条件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亟待在以下几方面对小浪底水库调度运行方式进行适当调整:①适当提升汛限水位;②分别制定汛限水位和减淤限制水位;③调整汛前调水调沙运用方式;④调整供水运用下泄流量限制指标;⑤取消小浪底水库泄水含沙量限制.
  • 王普庆
    人民黄河. 2012, 1(10): 26-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2002-2008年小浪底水库泥沙淤积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小浪底水库蓄水运用后,库区横断面整体呈逐步淤积态势;在目前的河床边界条件下,当库区来沙量较大或淤积量较大时,首先在库尾的回水区域沉积,在三角洲和近坝段多发生淤积或冲淤交替出现;当库区来沙量小或水库大量排沙时,在库区回水末端往往产生冲刷,三角洲及以下河段发生冲刷或三角洲段淤积、近坝段冲刷;调水调沙结束后,随着水库运用水位的抬升,库区河床淤积物沿程细化且趋于均匀.
  • 刘冀;董晓华;张军锋
    人民黄河. 2012, 1(10): 28-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两参数月水量平衡模型为研究对象,针对单目标参数率定的不足,建立了基于MOSCEM-UA算法的模糊多目标参数率定方法.该方法能够有效搜寻非劣参数集,进而在考虑不同目标偏好的条件下给出“满意参数”.针对单一模型模拟精度难以提高的局限性,将月水量平衡模型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ANN)进行加权组合建立最优组合预报模型.实例表明:所建立的模糊多目标参数率定方法是有效的,与单一模型相比,组合模型能够提高模拟精度.
  • 王春华;宋新蕾;何敏
    人民黄河. 2012, 1(10): 32-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2002-2009年调水调沙期利津水文断面实测流量及水深资料,分析了刁口河流路引水对清水沟流路输沙能力的影响,对大河不同流量级时引出不同流量后的挟沙力变化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在大河流量较小时,引水对大河挟沙能力影响较为明显,但此时大河的含沙量较低,对大河输沙量的影响较小;在大河流量大于2000 m3/s时,一定规模的分水对大河挟沙能力影响较小,有时甚至还有正面影响,通过控制分水量,可以将对大河挟沙能力的不利影响幅度控制在1%以内.
  • 郑艳爽;刘树君;彭红;李萍
    人民黄河. 2012, 1(10): 34-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水力学、河床演变学、河流泥沙动力学等理论为指导,对黄河典型冲积性河道输沙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较弱的水流动力条件是宁蒙河道输沙能力比较弱的主要原因;窄深的断面形态和高含沙洪水决定着渭河下游河道具有极强的输沙能力;黄河下游河道输沙能力较大的原因是该河道具有较强的水流动力条件;小北干流河道尽管水动力条件也较强,但是泥沙粒径较大导致了河道输沙能力降低.
  • 李昆鹏;马怀宝;王瑞;王岩
    人民黄河. 2012, 1(10): 37-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三门峡水库降水冲刷实测资料,分析河床形态调整及其过程、出库含沙量过程等与来水来沙条件、库区蓄水状态及其变化过程的响应关系,研究库区水沙运动规律,探讨力与水协同作用下降水冲刷机理与关键影响因素.研究表明:①三门峡水库滞洪排沙期6个冲刷时段冲刷集中在黄淤12—黄淤36河段,受水库调度和排沙能力的影响,最大输沙强度出现在流量2 000 ~3 000m3/s;②坝前水位从302 m下降到295 m时,库区冲刷效果最好,如果水位再降低,冲刷效果并不显著;③利用清华大学与陕西水科所公式计算输沙率,在选择系数值时,需具体分析水库的淤积物组成、冲刷发展的程度等影响因素.
  • 赵艳萍;宁娜;齐识
    人民黄河. 2012, 1(10): 41-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甘肃南部白龙江流域气象资料,采用Mann-Kendall突变检测法和小波分析法对白龙江流域近40 a来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20世纪80年代之前气温变化趋势不明显,80-90年代波动显著,并呈下降趋势,至90年代中后期气温变化呈显著上升趋势;②降水量变化在90年代中期之前趋势不显著,之后呈下降趋势,流域趋于暖干化;③气温变化主要周期上游地区为7 a、27 a和4 a,中下游地区为17 a;④降水变化主要周期上游地区为7 a和4 a,中下游为25 a、9 a和4 a.
  • 夏修杰;张林忠;万强
    人民黄河. 2012, 1(10): 44-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概化模型试验方法,对以粉煤灰为介质的模型河道的河槽糙率系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流量条件下,随着河道比降的增大,河道糙率总体上呈增大趋势;在同一河槽比降条件下,随着河道流量的增大,河道糙率总体呈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的趋势.
  • 郭瑜;赵红领;杨海波;王宗敏
    人民黄河. 2012, 1(10): 46-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河南省1961-2009年49 a的17个站的日降水资料,采用趋势分析、5a滑动分析和t检验等方法,分析了河南省降水量、降水日数和极端强降水事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49 a来,河南省年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呈减少趋势,年际间振幅较大,春秋季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呈减少趋势,夏季和冬季呈增加趋势;年极端强降水事件呈增加趋势;降水量和极端强降水事件在空间上呈东增西减态势,降水日数整体呈减少趋势.
  • 崔玉刚;董春景;王福恩;时文博;韩晓羽
    人民黄河. 2012, 1(10): 49-501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1997-2008新滩海域16个剖面的监测资料,分析了新滩海域海岸演变及冲淤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受黄河入海水沙量减少、河口流路分汊影响,新滩海域的边界条件不断发生改变,海洋动力影响相对增强,造成新滩海域整体不断被侵蚀.从剖面形态变化特征来看,孤东岸段S1-S3剖面和新滩中部S7-S10剖面为均衡侵蚀型;老河口附近S11和S12剖面为上冲下淤型.从剖面侵蚀过程来看,除河口附近轻微淤积外,孤东及新滩海域的其他剖面在-10m以浅大部分表现为冲刷,在孤东海堤附近和清水沟老河口附近的岸段侵蚀尤为严重.
  • 杨建顺;韩涛;张凯;唐宏杰
    人民黄河. 2012, 1(10): 51-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农业水权的转换在黄河流域已经开展多年,对于提高农业用水效率、促进工业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在流域机构和地方政府大力推进水权转换的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农民的利益.因此,提出建立黄河下游引黄用水转换中农民参与的平等协商机制,内容主要包括农民参与的范围、手段和相关制度保障;还要建立水权转换中的农民利益补偿机制,内容主要包括补偿的条件、补偿方式、补偿渠道、补偿额的确定和制度保障等.通过法律、制度上的设计,保障农民的基本水权在水资源市场化配置过程中不被低估.
  • 郑自宽;丁再盛
    人民黄河. 2012, 1(10): 53-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据甘肃省水环境监测中心及所属7个分中心2000-2009年监测的全省地表水功能区水质资料,对有监测资料的78个水功能区水质现状进行分析评价,得出了各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变化过程;应用“季节性肯达尔检验法”对全省主要水功能区水质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2000-2004年全省废水排放量及入河量均较大,之后至2009年有所下降.据此提出了有关水功能区水质保护措施:完善机制,加大水资源保护执法力度,加强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调整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
  • 何毅;王飞;穆兴民
    人民黄河. 2012, 1(10): 55-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三峡库区及其周边12个气象站点1951-2010年的气象要素特征值进行了线性回归分析、阶段性分析和趋势分析,结果表明:①三峡库区气温呈上升趋势,年均气温、年均最高气温和年均最低气温的增速分别为0.12、0.12、0.16℃/10 a,年均相对湿度以-0.03%/10 a的速率呈下降趋势;②库区蓄水后,绝大多数站点不仅年均相对湿度低于多年均值,而且蓄水后多年均值也低于蓄水前的;③蓄水后,平均相对湿度的变化与潜在蒸散量、降水量的变化并不一致.
  • 蔡慧慧;宋瑞鹏
    人民黄河. 2012, 1(10): 59-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水质和水量两方面对河南省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城市饮用水水源地进行了安全状况评估.结果表明:在进行安全评价的274个水源地中,水质综合指数安全的226个,占评价水源地总数的82.5%,水质综合指数不安全的水源地占评价总数的17.5%;水量综合安全评价指数安全的水源地数量为184个,占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总数的66.2%,河南省城市饮用水安全状况形势严峻.
  • 程玉菲;李元红;刘佳莉;王军德
    人民黄河. 2012, 1(10): 62-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甘肃省地处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十分不均,水利发展受地域条件的影响非常显著.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甘肃省水利发展的影响因子分析模型,量化地研究了不同区域各因子的影响程度,探讨了水利发展制约因素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甘肃省境内,内陆河流域的水资源量和用水结构是主要制约因素,黄河流域的水资源量和水利投资有限是主要影响因素,长江流域影响水利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缺乏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城乡供水保证率有待提高.
  • 罗育池;靳孟贵;汪永红;李朝晖
    人民黄河. 2012, 1(10): 66-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郑州市为例,从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水功能区划分、环境容量核算、污染物总量联合控制、水污染防治对策与措施4个方面入手,把地表水系统与地下水系统联合起来开展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研究.认为:地表水与地下水作为水资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相互转化,密切联系,需要统一管理和保护.为保障郑州市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的实现,须采取工程与非工程措施进行有效控制.
  • 卢丽;王喆;裴建国;张翼龙
    人民黄河. 2012, 1(10): 69-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GMS软件建立地下水流数值模型,评价内蒙古后套平原多年平均地下水补给资源量,并分析节水规划方案实施后可能引起的环境问题.结果表明:在节水规划方案下,地下水补给资源量减少5.71亿m3/a;多年平均排入乌梁素海的水量减少1.43亿m3/a,乌梁素海水面面积可能会逐年减小;多年平均蒸发量减少6.10亿m3/a,可使土壤盐渍化现象有所减轻,但局部地区地下水位降幅较大,可能产生土地沙漠化等环境地质问题.
  • 常继青;牛最荣;王启优
    人民黄河. 2012, 1(10): 72-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国家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依据,基于甘肃省国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通过对全省及各市(州)、各行业用水现状分析,需水分析,节水潜力分析,提出了甘肃省“十二五”末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用水总量指标为128.60亿m3,其中地表水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为102.10亿m3、地下水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为26.50亿m3.
  • 曹振东;危润初;段启杉;谭廷静
    人民黄河. 2012, 1(10): 74-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岩作用是研究岩溶地下水迁移转化的主要理论基础,采用PHREEQC软件对犀牛洞地下河水-岩作用进行反向模拟.通过模拟得出地下水各矿物相的饱和指数,并计算出地下河径流路径水-岩作用过程中主要矿物相的转移量.模拟结果表明:地下河入口至天窗段水中的H+浓度增大,pH值减小,矿物相的溶解使得Ca2+、Mg2+、HCO3-、SO42-、Na+、Cl-浓度增大;天窗至地下河出口段水中的H+浓度基本保持不变,Mg2+、HCO3、SO42-浓度增大,而Ca2+浓度因方解石的沉淀而有所减小,模拟结果与实际水质数据相符.
  • 王新菊;库路巴依
    人民黄河. 2012, 1(10): 77-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乌鲁木齐站和喀什站1954-2008年气象资料,运用P-M法计算了各站点的潜在蒸散发量,运用Mann-Kendall非参数统计检验法统计分析了两站气象要素的变化趋势,并分析了各气象要素与潜在蒸散发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①1954-2008年,喀什站气温和相对湿度呈显著上升趋势,风速呈显著下降趋势,乌鲁木齐站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风速和日照时数呈显著下降趋势;②气象要素的变化趋势不具有规律性,不同季节的变化趋势不同;③气温、风速、日照时数与潜在蒸散发量均呈正相关关系,相对湿度与潜在蒸散发量呈负相关关系,气温和相对湿度是乌鲁木齐站潜在蒸散发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气温和风速则是喀什站潜在蒸散发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 王颖华;张鑫
    人民黄河. 2012, 1(10): 80-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西宁市内4个雨量站1960-2005年降水量资料分析了当地降水量年内分配、年代际等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西宁市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年际、年代际降水量变化幅度较小,春夏两季降水偏多,秋冬两季降水偏少,未来10 a降水量有缓慢增加趋势.利用西宁市及周边地区1960-2005年11个雨量站降水资料,对比分析了反距离插值法和普通克里金插值法的插值精确度,结果表明普通克里金插值法更适合用于西宁市年降水量的空间插值;西宁市降水呈明显地带性分布规律,降水量空间分布呈由北向南减少趋势.
  • 杨丽莉;马细霞
    人民黄河. 2012, 1(10): 83-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河南省武嘉灌区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评价为实例,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利用4个方面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SPSS统计软件和主成分分析法,对评价指标进行降维处理,构建影响水资源配置的综合评价因子,在此基础上优选出符合灌区实际情况的水资源最佳配置方案.与其他评价模型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该方法侧重于指标影响力的综合评价,能更集中地反映灌区特征,是解决灌区水资源配置评价指标众多、难量化、重复性等问题的较理想工具.
  • 张浩;户超
    人民黄河. 2012, 1(10): 86-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加强对衡水湖湿地的保护,对引黄调水前后衡水湖湿地的水质、水量数据进行了对比,采用Mann-Kendall检验进行了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引黄调水后衡水湖水位呈现上升趋势,趋势不显著,年最高水位稳定在20 m以上;综合污染指数呈现下降趋势,趋势不显著,衡水湖湿地仍处于轻度污染状态.引黄调水的入湖沙量对衡水湖生态健康也造成了一定影响.
  • 王效琴;郑秀清;王志文;张玉宏
    人民黄河. 2012, 1(10): 89-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MODFLOW软件模拟了汾河太原段河道蓄水工程对地下水的影响,预测了蓄水池四周无防渗处理,防渗墙渗透系数为10-5、10-6 cm/s的封闭式防渗处理,悬挂式防渗处理4种工况条件下的年渗漏量、最大水位壅高值、回水影响宽度.结果表明:不做防渗处理时,年渗漏量很大,水位壅高值也很大,汾河河道蓄水将引起汾河东岸3 km范围内地下水位抬升,会使蓄水池附近大部分地区受浸没影响;封闭式防渗墙可以有效降低水位壅高值,减小城区受浸没影响的范围,而悬挂式防渗处理的效果远低于封闭式防渗处理.
  • 马安利
    人民黄河. 2012, 1(10): 92-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选择山西省河曲县树儿梁小流域坝系,通过调查与布设样地监测相结合的方法,2006-2010年连续5 a观测在相同条件下,坝地、梯田及坡耚地土壤含水量、碱解氮含量、速效磷含量和速效钾含量在玉米不同发育期的变化情况,获取了淤地坝增产效益与土壤养分监测数据.结果表明:5 a中坝地、梯田、坡耕地的平均产量分别为6 129.45、4 596.95、3 515.01 kg/hm2;在土壤含水量方面,不同发育期都是坝地>梯田>坡耕地;不同发育期土壤有机质含量、碱解氮含量、速效磷含量和速效钾含量也都是坝地>梯田>坡耕地.
  • 汪旭鹏;唐德善;薛飞
    人民黄河. 2012, 1(10): 94-9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客观评价10 a来黑河下游治理取得的生态效果,基于治理前后各项生态指标的对比,运用模糊物元模型进行综合评价,并与IAHP-SA-FCA模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黑河下游治理对局地气候有了一定的改善,绿洲面积逐渐扩大、遏制了沙漠化面积的扩张、典型植物胡杨对治理的响应明显,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果.
  • 李传华;俞慧云;张巧英;姬良波
    人民黄河. 2012, 1(10): 97-9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是当前研究全球环境变化的重要内容,而区域土地利用格局模拟是其核心内容之一.以甘肃省高台县宣化镇为研究区,将土地利用类型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未利用地、其他用地,运用Logistic回归方法,选择7个驱动因子,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模拟土地利用变化.结果表明:研究结果拟合度较好,定量地揭示了距渠系、道路和居民点的远近是该地区土地利用类型演变的主要因素,各土地利用类型呈集聚方向演化.
  • 张维江;张鹏程;李娟;马轶
    人民黄河. 2012, 1(10): 100-1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土壤水资源的特性出发,定义了土壤水资源及土壤水资源潜力的概念,运用四水转化等理论提出土壤水资源的评价方法.结合黄土高原地区好水川流域实际,计算了研究区的土壤水资源及其潜力状况.根据好水川流域土壤水资源及土壤水资源潜力评价结果,提出了该流域生态恢复的措施:加大退耕还林还草力度、保障流域下游水源供给,进一步筛选出适宜于当地的林草植被品种,深入库坝功能转化基础研究、减少库面水蒸发损失.
  • 卞艳丽;曹惠提;杨一松;景明
    人民黄河. 2012, 1(10): 103-1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构建黄河下游引黄灌区墒情预报水量平衡模型,分析了气象、作物蒸腾蒸发、地下水埋深、土壤特性等因子与大田土壤墒情之间的关系.确定构建模型需要率定的参数有作物蒸发蒸腾量、深层渗漏量、降雨量、灌溉量和地下水补给量等,并提出了各参数的计算方法.
  • 马欢;薄宏波;蔡建峰;唐莉华;杨大文
    人民黄河. 2012, 1(10): 105-1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索降低位山灌区地下水污染风险的途径,选取灌区典型农田,对不同埋深的地下水进行原位连续采样,根据样本的氮素含量分析农田氮素垂向分布规律,评估硝态氮污染情况,并探讨了不同形态氮素的存在特征.结果表明:灌区农田浅层地下水中的硝态氮浓度明显超出国家饮用水标准,深层地下水尚未超标;有机氮是农田氮素的主要存在形式,但其溶解性很差;土壤和地下水中的硝态氮浓度明显高于铵态氮;铵态氮的吸附性较强,硝态氮的淋溶风险高.延缓铵态氮的硝化过程可能是降低硝态氮污染的有效措施.
  • 靳春玲;贡力
    人民黄河. 2012, 1(10): 108-1091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甘肃省引洮工程总干渠中的隧洞工程为例,分析了隧洞所在区域的主要地质条件,着重研究了在隧洞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涌水、围岩稳定、极软岩、深埋隧洞地应力、饱水土和黄土隧洞等工程地质病害问题,提出了抽水、排水、导水相结合施工,隧洞顶拱回填灌浆以及隧洞初挖支护等水工隧洞施工方案,以防止隧洞段施工过程中各种地质病害的发生.
  • 盛松涛;李星;张贵金
    人民黄河. 2012, 1(10): 110-1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综合后评价具有影响因素多和模糊性的特点,基于模糊物元理论,建立了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综合后评价指标体系和环境影响模糊物元模型.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模糊物元综合评价法对于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综合后评价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
  • 努尔开力·依孜特罗甫;侍克斌
    人民黄河. 2012, 1(10): 114-1151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试验分析了粉煤灰和矿渣微粉掺和料复掺对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掺掺和料后混凝土强度比基准混凝土增加,混凝土冻融循环后的质量损失率和动弹性模量损失率低于基准混凝土;当掺和物掺量达50%时,混凝土快速冻融循环500次未被破坏,说明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冻性和抗渗性,符合混凝土高性能、高耐久性要求.
  • 宋修昌;陈晓年
    人民黄河. 2012, 1(10): 116-1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大型工程泄水孔的上、下游牛腿施工期应力复杂、配筋计算方法不明确等难题,利用大型通用程序ANSYS对底坡比为1∶1、悬挑长度和高度均为27 m、每层浇筑厚度为3 m的牛腿进行了施工浇筑期有限元计算.计算结果能够较好地反映施工期牛腿各个浇筑层之间的应力变化情况,从而可以进行合理的配筋设计.
  • 陈端;曹阳;夏辉;梅一韬;仲云飞
    人民黄河. 2012, 1(10): 118-1191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人工神经网络在大坝监测资料分析及预测中应用效果良好,而广义回归神经网络具有柔性网络结构、很强的非线性映射能力及高度的容错性,非常适合解决非线性问题.实例分析结果表明:与BP神经网络相比,广义回归神经网络在预测能力及学习速度上具有明显优势,且样本较少时其预测效果也较好.
  • 周飞;韩立炜;张先起
    人民黄河. 2012, 1(10): 120-1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鉴于云推理在处理不确定性方面的能力,通过假定渗透系数的正态云分布,利用有限元计算出相应的孔隙水压力,将计算结果作为云推理的规则前件,通过“软与”与规则后件的渗透系数相对应,以模拟测压管水位与防渗体渗透系数之间的非线性关系,从而建立渗透系数反演的云推理模型.将此方法应用于某水库的渗透系数反演中,结果表明,基于云推理的渗透系数反演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可用于土石坝渗透系数的反演.
  • 刘丹丹;谌东升;黄耀英;周宜红;高祥泽;周绍武;李金河
    人民黄河. 2012, 1(10): 124-1251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三维温度场仿真分析有限元程序确定环境气温与浇筑仓温度之间的函数关系,用两个指数函数累加来考虑水化热温升和通水冷却的影响,然后基于实测温度,联立环境气温分量、水泥水化热及通水冷却分量,采用逐步回归法进行回归分析,建立施工期混凝土坝温度混合模型.实例分析表明,该温度混合模型可用于对混凝土浇筑仓的温度进行预测.
  • 孙新坡;何思明;吴永
    人民黄河. 2012, 1(10): 126-1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PFC3D程序模拟了崩塌体堆积过程以及崩塌体对桥墩的冲击.结果表明:滑坡颗粒堆积过程中,堆积半径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崩塌体滑动初期堆积半径扩大速度较快,但是随着时间的延长,堆积半径增大趋势逐渐变缓,最后稳定.崩塌体对圆柱体最大碰撞力随着缓冲区长度的增大而减小,最大碰撞力随着圆柱体直径的增大迅速增大,最大碰撞力随着颗粒摩擦角的增大近似线性增大,而最大碰撞力与内阻尼系数大小无关.
  • 谢道在;张海平
    人民黄河. 2012, 1(10): 129-1301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有限元软件GEO-Studio中的SEEP/W对某水库潜在不稳定坡渗流场进行模拟,计算库水位上升、骤降过程中,库岸边坡岩土体内地下水位的分布特征,以及库岸边坡岩土体内各点的水头和水头压力,并由此分析库岸边坡的稳定性.结果表明:Ⅳ号潜在不稳定岸坡在库水位骤升、骤降情况下,出现欠稳定状态,若水位骤升、骤降速度过快,则可能会引起潜在不稳定岸坡失稳,分析结果与岸坡的实际情况基本吻合.
  • 吴泽玉;王东炜
    人民黄河. 2012, 1(10): 131-1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作为大型输水建筑物,渡槽的动力特性最能反映结构的整体力学性能和在空间力作用下变形的先后顺序.对有肋和无肋的矩形渡槽和U形渡槽不同预应力筋配置方式的动力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于矩形渡槽,竖向预应力筋显著降低了结构整体刚度,矩形渡槽加肋可大幅提高结构的刚度;对于U形渡槽,环向预应力筋降低了结构的整体刚度.渡槽有很强的刚度,预应力不能改变振型出现的先后顺序.结合静动力分析结果,推荐使用U形渡槽.
  • 薛桦
    人民黄河. 2012, 1(10): 134-1351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建立二维有限差分模型,对地震荷载下高填方路堤边坡的动力响应进行数值模拟,探讨了边坡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位移规律及沿坡面的加速度放大规律.结果表明:在土体性质差异较大的薄弱层,会产生较大的剪切位移;路堤边坡处加速度峰值自下而上先减小后增大,在路堤顶部加速度峰值达到最大;砂卵石在地基中的位置不同,使得路堤顶部位移的周期与振幅不同,其中砂卵石在中部时对抗震来说最不利.
  • 李长征;邱长春;黄建通;陈红卫
    人民黄河. 2012, 1(10): 136-1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编码激励信号、脉冲压缩方法的基本原理,理论计算了理想情况的编码线性调频信号脉冲压缩结果.理论计算了有限换能器带宽情况下的压缩效果参数,编辑了编码信号,通过激励实际带宽有限的换能器,对激励波形进行了压缩分析.理论计算和试验结果表明,仅靠单个换能器无法大幅度提高发射信号的时带积,不能达到理想的脉冲压缩效果.因此,需要改进宽带换能器或通过阵列发射的方式增加换能器带宽,以求达到良好的脉冲压缩效果.
  • 滕兆明;束一鸣;吴海民;戴林军
    人民黄河. 2012, 1(10): 139-1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防渗体土工膜下垫层应具有较高的强度、较小的弹性模量、较好的透水性.在土工膜防渗结构中,将无沙混凝土作为垫层,并进行了无沙混凝土垫层配合比优化设计及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无沙混凝土抗压强度随着计算孔隙率的增大而呈减弱趋势;提高水泥改性剂替代水的比例可以增强无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但若水泥改性剂替代水的比例过大则抗压强度呈减弱趋势;无沙混凝土抗折强度很小.根据试验结果得出了中低堆石坝土工膜防渗垫层的最佳配合比.
  • 石志强;高丽丽;张玲
    人民黄河. 2012, 1(10): 142-1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隧洞工程常用施工方法的分析,认为深埋引水隧洞工程应用掘进机施工是合理的.通过对掘进机施工的深入分析,应用循环运行网络理论,建立掘进机深埋引水隧洞施工的模拟模型,利用模拟试验,研究不同施工方案下的施工成本、效率和工期,从而对整个施工系统进行优化.应用该模型对某隧洞工程施工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模拟结果与实际工程施工数据对比表明,模拟模型是正确可行的.
  • 冯瑞;任光明;张志渊;马宇;周伟
    人民黄河. 2012, 1(10): 145-1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某水电站坝肩沙卵砾石层工程地质特性和水文地质特点,通过现场及室内试验资料初步确定坝肩渗透变形类型及允许坡降.基于Visual MODFLOW三维渗流软件,模拟坝址区绕坝渗流的三维渗流场,获得建坝蓄水后无防渗墙、设置防渗墙条件下的渗漏量及渗透坡降,分析坝肩渗透稳定性.结果表明:设置防渗墙后,地下水位等值线在防渗墙附近较密集,防渗墙内地下水渗透坡降较大,水头损失较大,防渗效果明显;与不设置防渗墙相比,减少渗漏量约84%,防渗墙起到了明显阻水防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