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2年, 第1卷, 第1期 
刊出日期:
  

  • 全选
    |
    论文
  • 人民黄河. 2012, 1(1): -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人民黄河. 2012, 1(1): -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陈效逑;尉杨平;李静;刘立;刘吉峰
    人民黄河. 2012, 1(1): 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黄河流域6个水资源区1961-2005年的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年水面蒸发量和年天然径流量数据和小波分析方法,研究了气候因子和天然径流量的多时间尺度波动周期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各气候因子的主要波动周期为3、7、18a,年天然径流量的主要波动周期为3、6、18 a;年均气温与年天然径流量的波动周期呈负相关关系,小波互相关能量聚集尺度为6a和18a;年降水量与年天然径流量的波动周期呈正相关关系,小波互相关能量聚集尺度为3 a和6a;年水面蒸发量与年天然径流量的波动周期呈负相关关系,小波互相关能量聚集尺度为3、12、20a.由此可见,气候因子的波动周期对水资源量的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 齐璞;曲少军;孙赞盈
    人民黄河. 2012, 1(1): 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小浪底水库运用以来黄河下游河道冲刷情况及调水调沙运用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调水造峰期间下游河床冲淤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小浪底水库10 a调水造峰与清水冲刷,黄河下游河道主槽排洪能力已经得到有效恢复,为利用洪水排沙创造了有利条件;连续10次调水调沙,冲刷效率逐步降低,且存在排沙期下游河道淤积、流量沿程增大等问题.洪水具有“涨冲落淤”的输沙特性,因此小浪底水库应改变目前落水时加沙的调水调沙运用方式,尽量在洪水涨水期集中排沙出库,一般情况不要再放平头峰,以提高下游河道的输沙效率.
  • 冷元宝;朱萍玉;周杨;张清明;蒋桂林
    人民黄河. 2012, 1(1): 9-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的渗流模拟监测方案,对严重渗漏引起的光纤传感器周边介质温度和应变变化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布置在渗漏通道周边的光纤传感器可以借助温度和应变的变化特征识别严重渗漏,光纤传感器不断下降的温度曲线预示渗漏的发生,应变曲线陡增则是严重渗漏引起土体沉降的判据.
  • 赵寿刚;汪自力;张俊霞;杨小平;冷元宝
    人民黄河. 2012, 1(1): 11-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不同抗冲条件下黄河下游堤防土体的冲刷特性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土体冲刷量的变化受流速、土质的影响较大,密度对冲刷量的变化也有一定影响;随着冲刷时间的延长,土体颗粒级配发生明显的变化,较细的颗粒先被冲走,冲出土体的黏粒含量逐渐降低,平均粒径逐渐增大;流速和密度对黏粒含量和平均粒径的变化影响最为显著,土质次之,试样厚度影响最小.
  • 焦莉莉;左萍;杨涛
    人民黄河. 2012, 1(1): 14-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黄河洪水管理亚行贷款防洪工程项目的占地特点出发,着重分析了工程永久占地对农业收入及移民家庭收入的影响,调查了移民采取的收入恢复措施以及移民家庭收入恢复水平.指出:亚行项目工程占地对占地户家庭的农业收入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影响是短暂的,移民户通过分钱调地使失地风险减小,通过直补到户不调地方式直接、足额拿到补偿款弥补占地损失,并给家庭发展带来机会.建议相关方面妥善解决好黄河防洪工程的延续性与移民政策变化之间的矛盾,保持移民稳定、农村稳定和谐.
  • 张清明;徐帅;周杨
    人民黄河. 2012, 1(1): 16-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堤防工程安全评价单元堤段选取是堤防工程安全评价的基础.根据堤防断面基本特征和自然边界条件差异划分得到单元堤段,确定单元堤段的影响因素及其分类,定量指标分类采用基于离差平方和的系统聚类分析法,定性指标分类采用专家打分法,最后通过多指标的分类组合优化,选取代表性的单元堤段.
  • 胡彩虹;刘丽娜;吴泽宁;管新建
    人民黄河. 2012, 1(1): 19-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陆浑水库控制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流域DEM、土地利用数据、1987-2001年气候和水文观测数据,在率定SWAT模型参数的基础上,以SCS模型参数的变化来反映覆被变化,分析了未来气候变化情景及覆被变化情景对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2011-2050年在流域落叶林地面积退化30%情况下径流量将增大7.02%,落叶林地面积增加20%情况下径流量将减少8.48%.
  • 陈冬伶;王兵;范曼昊
    人民黄河. 2012, 1(1): 22-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2009-2010年度黄河宁蒙河段凌情的特点及其成因:该年度凌情特点是流凌、封河早,封河发展呈阶梯状、封冻冰盖薄、槽蓄水量大、局部河段水位偏高、开河速度慢、开通日期晚、开河洪峰小、开河最大10 d水量大等;气温骤升骤降是造成上述特点的最主要因素,河道淤积、河道工程阻冰阻水、水库调度及人工分凌等是影响该年度凌情的重要因素.
  • 周丽艳;崔振华;罗秋实
    人民黄河. 2012, 1(1): 25-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断面法对黄河宁蒙河段的冲淤量进行了计算,分析了该河段的水沙变化情况及冲淤特性.结果表明:宁夏河道多年来呈微淤状态;内蒙古巴彦高勒—浦滩拐河段1962-1982年、1982-1991年、1991-2000年、2000-2008年年均淤积量分别为-0.009亿、0.379亿、0.540亿、0.620亿t;内蒙古河道2000-2008年主槽淤积量占全断面淤积量的90.9%,造成平潍流量减小,严重威胁防凌、防洪安全.
  • 朱佳君;张钰;唐颖丰;段志华
    人民黄河. 2012, 1(1): 27-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依据洮河干流上、中、下游的四个主要控制水文站实测月、年径流量资料,运用矩法和Mann-Kendall秩次检验法等方法,研究洮河干流径流的周期性、突变性、相关性等变化规律,揭示洮河干流径流年内年际的演化规律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洮河干流上、中、下游径流年内分配多年变化趋势一致,由集中向均匀转变,但变化趋势不显著,自上游向下游不均匀性增强;径流量年际变化大,但总体有逐渐减小的趋势;洮河上游、下游径流年际变化平稳,中游年际变化剧烈.
  • 张彧瑞;赵艳萍;马金珠
    人民黄河. 2012, 1(1): 31-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祁连、肃南、酒泉和金塔四站的气象资料,采用Mann-Kendall法和小波分析法研究了讨赖河流域近50 a来的气候变化特征,并用相关分析法分析了气候变化对径流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前流域气温总体呈下降趋势,60年代中期后气温波动升高,80年代中期以来气温升高幅度加大;流城内年降水量近50 a来呈平、枯、丰交替状态,总体上微弱增加;11、18 a分别为山区、平原代表站气温变化的主周期;山区降水量变化的主周期为11a,平原区降水量变化的主周期则为21 a;径流量与降水量呈正相关关系,与气温呈微弱的负相关关系.
  • 江浩;刘基兴;王志伟;谢小燕;吴相伦
    人民黄河. 2012, 1(1): 34-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将一场洪水划分为上涨、峰顶、退水、拦尾超蓄、发电消落5个阶段,并采用分段优化调度模型对石泉水库4场不同量级的洪水进行了优化调度演算.结果表明:演算结果与实际运行情况相符合;闸门做到了有序开启、均匀启闭;出库流量平缓,为水库下游的防洪创造了条件;期末水位达到预期目标,有利于水库汛后增大发电量.
  • 林攀;胡晓燕;刘志潜;田甜;李艳
    人民黄河. 2012, 1(1): 36-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2000-2008年黄河河南段的来水来沙情况及河道断面变化情况,结果表明:①扣除涵闸引沙0.999亿t,孙口以上河段2000-2008年共冲刷泥沙8.718亿t;②除花园口—夹河滩河段河道展宽和下切同时存在外,其余河段均以下切为主;③黄河河南段2000-2008年同流量水位下降0.80~1.77 m,2003年后花园口站控制流量逐渐加大,2008年的最大流量为4 610m3/s.
  • 王文君;任丽军
    人民黄河. 2012, 1(1): 38-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河三角洲特殊的地理条件使得该地区水资源严重匮乏,已成为制约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在对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经济发展和水资源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分趋势分析(情景1)和规划目标(情景2)两种情景模式,从生活、工业和生态三方面预测和分析三角洲城市需水量.结果表明:在情景1条件下,规划年2015年和2020年城市综合需水量将分别达7.43亿、9.57亿m3,分别为2009年的1.49和1.92倍;在情景2条件下,2015年和2020年城市综合需水量将分别达9.49亿、11.71亿m3,分别为2009年的1.91和2.35倍.建议综合开发利用水资源,增强居民节水意识,推动节水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加紧城市污水处理厂和中水回用设施建设,在保证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的条件下,提高城市中水回用率,实现城市水资源长期、有效、可持续利用.
  • 张芹;陈诗越;孙卫波;陈影影
    人民黄河. 2012, 1(1): 42-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2008年水质监测,东平湖水质趋于恶化,水体富营养化已达中富-富营养化水平.针时日益兴盛的旅游业对东平湖水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分析了东平湖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旅游开发与水环境保护并举、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提高湖区人民和游客的环境保护意识、建立可持续生态旅游系统等建议.
  • 程瑶
    人民黄河. 2012, 1(1): 45-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是在世界各地频发灾难性事件的情况下出现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它一出现就因面向实际问题、面向热点问题而备受瞩目.经国内外学者不懈努力,在基础理论方面已经取得一定成果,而在应用层面的成果还相时较少,不能有效指导生产实践.未来水资源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还需要在响应体系、专业研究、信息共享方面加强工作,从多个环节入手,提高应急管理能力.
  • 马炳旺;徐利岗
    人民黄河. 2012, 1(1): 47-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银川市城市建设规模迅速扩大、工业化进程加快,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日渐突出.为此,2002年银川市政府施行了机构改革,建立了相关水资源管理法规,推进了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制定了较合理的用水价格和阶梯水价.然而,在水资源统一管理中仍然存在法律依据不足、执法力度不够、水资源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合理、基础工作薄弱、公众意识不强等问题,未来还需要在法制法规建设、水管体制改革、合理水价机制、水资源优化配置、管理队伍建设、公众参与等方面加强工作.
  • 贾德岩
    人民黄河. 2012, 1(1): 51-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上水磨沟是湟水中游较大支流之一,水量丰沛、水质好,已成为湟水谷地的重要水源地.根据上水磨沟流域地表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结果,流域年内来水总量能够满足需水总量的要求,但在3-5月出现缺水状态,总缺水量为126.7万m3.湟水谷地水源地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已成为水资源利用的最大问题.建设蓄水工程是提高供水保证率最有效的途径,对水源地实施保护、管理和合理开发利用已迫在眉睫.
  • 李淼;张泽中;樊鸣放;彭向训;李彦彬
    人民黄河. 2012, 1(1): 53-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提出黄金分割离差的基础上,构建了均值黄金离差双选优化模型.在评价指标数目从少到多的过程中,评价指标体系将呈现由劣变优再变劣的过程,这个规律符合黄金分割律的应用.以岳阳石化企业节约用水考核为例,优化了岳阳石化企业节约用水考核指标体系,结果显示优化后的指标体系科学性、合理性与可操作性较强.
  • 张保祥
    人民黄河. 2012, 1(1): 56-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日本水资源的管理和实施由多个政府部门和组织共同完成,“治水与用水分离,多龙管水”是日本水资源管理体制的最大特点.国土交通省负责制定水资源开发与管理政策、水供求计划、库区开发及与其他相关省厅局及机构间的综合政策协调;厚生劳动省负责居民生活用水供应管理;农林水产省负责农业用水供应;经济产业省负责工业供水和水力发电;环境省负责水质与环境保护.日本存在缺水、供水稳定性下降和饮用水安全等问题,其妥善应对水问题的策略包括促进健全水循环、中水回用、现有水利设施的高效利用、复兴与培养水文化、虚拟水战略等.今后日本将更加关注伴随气候变化、全球变暖而来的极端少雨、降雪减少及融雪提前等现象.
  • 崔芳
    人民黄河. 2012, 1(1): 60-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西安市兴庆湖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基质堵塞对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净化城市湖泊水体的影响.针对利用基质进行过滤,生物量增长和分解,化学物质沉积和沉降时导致孔隙堵塞的问题,提出采用水解酸化预处理、间歇运行、药剂溶菌等方法解决.研究表明,基质堵塞问题的解决,使污水中悬浮物截流去除,可极大地提高后续湿地处理系统正常运行的可靠性.
  • 吴丽娜;黄领梅;沈冰
    人民黄河. 2012, 1(1): 62-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灰色拓扑预测方法,利用大峪站1955-1999年径流资料进行参数率定,建立GM(1,1)拓扑预测模型群,并利用2000-2006年径流资料对模型群进行检验.检验结果中,除2006年的相对误差(40.3%)较大外,其余均较小,即模型群可用于径流预测.按此模型预测2007-2016年径流量,采用滑动平均法和Mann-Kendall秩相关检验法对原始径流序列(1955-2006年,序列1)和加入预测值的径流序列(1955-2016年,序列2)进行趋势检验.结果表明:序列1存在下降趋势,但不显著,序列2同样有不明显的下降趋势,但比序列1下降趋势显著,因此大峪河年径流时间序列总体呈下降趋势.
  • 荆秀艳;王文科;张福存;曹玉清;杨红斌
    人民黄河. 2012, 1(1): 65-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结合银北平原已有的地质、水文地质资料,基于水化学数据、室内释放试验,分析了浅层地下水的水文地球化学分布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银北平原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具有一定的分带性,从山前至平原,阴离子由西南向东北从HCO3型过渡到HCO3·SO4(SO4·HCO3)型,再逐渐向HCO3·SO4·Cl、HCO3·Cl(Cl·HCO3)型转化,阳离子则由Ca(Ca·Na、Ca·Mg)型向Na·Mg(Na)型转化;山前洪积倾斜平原地处边山地带,受地形地貌、地层岩性等因素影响,溶滤作用是控制地下水水化学变化的主要形式;冲洪积和河湖积平原则受气候、灌溉活动等作用,蒸发浓缩、蒸发浓缩-混合作用控制着平原内水化学的变化;地层岩性为地下水质的基本组成提供重要的物源.
  • 申孝军;杨萃娜;崔文军;刘浩;高阳
    人民黄河. 2012, 1(1): 69-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Diviner 2000便携式土壤水分廓线仪(简称Diviner 2000)是一种集现代高科技与智能化于一体的新型土壤水分测量仪器,由探测器(探头)、连接电缆和显示器组成.测量时将探头插入PVC管中并快速提出,即可实现测量点垂直剖面上的土壤水分廓线数据,可以在不破坏土壤结构的情况下实现长期高精度测量,测量层数最多可达16层.在监测管埋设时,要保证钻孔直径与监测管相同或略大,监测管外壁与土壤紧密接触,同时确保监测管垂直于地表.在仪器标定时,Diviner 2000测定的土壤含水率反映的是测试区内的体积含水率,而烘干法测定的是质量含水率,为了准确标定,必须进行土壤体积质量的测定.
  • 魏晓鸥;郑秀清;顾江海
    人民黄河. 2012, 1(1): 72-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对柳林泉域水文地质详细调查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柳林泉域岩溶水水化学类型及分带规律,并对其形成演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柳林泉域岩溶地下水是矿化度较低的优质淡水,水中优势阳离子为Ca2+、Mg2+,优势阴离子为HCO3-;水化学类型从补给区到深埋区经历了HCO3-Ca·Mg、HCO3-Ca→SO4·HCO3-Ca、HCO3·SO4-Ca·Mg→Cl·SO4-Na·Ca、Cl·SO4-Na的变化过程,具有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水化学演化特征.
  • 李志萍;梁珂;马燕;刘明珠
    人民黄河. 2012, 1(1): 75-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粉土、沙土及纯净水模拟下垫面,对苯系物的挥发行为进行试验研究,得到了不同类型下垫面中苯系物单组分及其混合物的挥发动力学曲线、挥发动力学模型和最优拟合公式.结果表明:苯系物单组分及混合物在同一下垫面上的挥发速率不同;不同下垫面上,苯系物在静水面上的挥发最快,粉土上挥发最慢;3种下垫面中苯系物的挥发速率常数与蒸汽压呈线性关系.
  • 李锐;孙照东;史瑞兰
    人民黄河. 2012, 1(1): 78-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1992年7月-2008年2月黄河干流潼关、三门峡、小浪底等水质监测断面氨氮逐月浓度监测数据,分析了小浪底水库运行前后潼关、三门峡、小浪底的氨氮年通量、年平均浓度变化情况,并结合潼关自动站与花园口自动站氨氮监测数据以及断面过水流量历史记录,研究了小浪底水库对氨氮的水环境效应.结果表明:小浪底水库运行后,就氨氮指标而言,小浪底坝下断面水质达标率大幅提高;从氨氮浓度波峰出现时间来看,小浪底断面氨氮浓度变化比潼关、三门峡断面滞后,滞后时间为30~60 d;小浪底水库下泄流量越大,有效库容越小,水库对氨氮的稀释作用越小,氨氮波峰滞后时间越短.
  • 刘金铎;薛海;董明家;刘文静
    人民黄河. 2012, 1(1): 80-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径流冲刷试验的方式对坡面水蚀过程进行研究,记录了在不同坡度和不同冲刷流量工况下坡面侵蚀量、侵蚀沟宽和溯源速度的变化.结合坡面侵蚀沟头溯源速度、断面侵蚀沟宽度等的变化曲线,分析了水蚀过程中坡面侵蚀量与地形形态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流量和坡度是水蚀过程的动力因素;溯源速度、沟壁的坍塌展宽及细沟的横向合并是导致坡面侵蚀量出现波动、峰值大小以及出现时间早晚的根本原因;坡面侵蚀方式与地形演变过程有着密切的关系.
  • 徐娜娜;邢爱国
    人民黄河. 2012, 1(1): 83-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滑坡堰塞湖坝体随着上游水位的不断上升极易失稳.基于流体计算软件Fluent,对水体在重力作用下的塌落及演进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溃坝洪水在下游河道传播过程中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上下游水深比、下游河道坡降及弯曲程度均对溃坝洪水的推进速度、波形及流量产生影响.水深比比较小时,下游洪水推进较快;下游河道坡降越大,洪水推进速度越快,流量越大;下游河道弯曲度≥0.25时,溃坝洪水受影响比较明显,波前传播速度减缓,能量耗散增大.
  • 吴亮亮;舒安平;张乃畅;葛卉
    人民黄河. 2012, 1(1): 86-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黄河上游拟建的羊曲水电站和在建的拉西瓦水电站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降雨试验的方法,确定水电开发项目区及原状地表的土壤侵蚀模数,并用遥感解译方法对原状地表的土壤侵蚀模数进行校验.结果表明:羊曲水电站坝址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侵蚀模数大小依次为泥石流堆积扇>荒地>林地>河滩地>耕地>草地,遥感解译结果与人工降雨试验结果相吻合.各类扰动地表土壤侵蚀模数大小依次为渣场>路堑边坡>料场>路堤边坡>主体工程区,上述区域的土壤侵蚀强度属剧烈.扰动地表与原状地表土壤侵蚀模数的比值为3~10,说明水电开发引起剧烈水土流失,因此在制定水土流失预防治理措施时,应以渣场、路堑边坡、料场、路堤边坡、主体工程区为重点区域.
  • 涂鹏飞
    人民黄河. 2012, 1(1): 89-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依据洮河干流上、中、下游的四个主要控制水文站点的实测月、年径流量资料,运用矩法和Mann-Kendall秩次检验法等方法,研究洮河干流径流的周期性、突变性、相关性等变化规律,揭示洮河干流径流年内年际的演化规律和趋势变化特点.结果表明:洮河干流上、中、下游年内分配多年变化一致,由集中向均匀转变,但变化趋势不显著;自上游向下游不均匀性增强;径流量年际变化大,但总体有逐渐减小的趋势;洮河上游、下游径流年际变化稳定,中游年际变化剧烈.
  • 耿雷华;姜蓓蕾;付开文;毛羽俊
    人民黄河. 2012, 1(1): 92-9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榆水系统涉及堤防漫堤、渗透和失稳三种失事模式.分析了输水系统的风险机制,识别出系统的风险来自外来荷载、内部结构、运行管理等三方面,参考我国大坝安全评价和堤防工程设计规范等,建立了风险评价基准.采用层次-模糊分析法计算了输水河道运行综合风险概率;以河段长度为参数,通过聚类分析,得出了输水河道失事后果等级.在此基础上,根据风险评价基准,算出了各输水河道的风险等级.结果表明:高水河风险为低,中运河、胶东输水干线风险为中等,里运河等8段输水河道风险为较低.
  • 薛塞光
    人民黄河. 2012, 1(1): 96-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宁夏灌区骨干渠道砌护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渠道结构破坏的形式、部位与程度,并对不同边坡砌护结构、渠底砌护结构和防渗、保温、排水方式的组合进行了试验研究.提出了适合寒冷地区的骨干渠道砌护三类模式:现浇混凝土坡脚、预制混凝土板坡脚、格宾石笼坡脚.选用砌护结构形式,要先确定渠身地下水位变化范围、边坡地质岩性、挖方渠道周围水环境,还要兼顾工程投资能力.
  • 赵永刚;曹红霞;魏新光
    人民黄河. 2012, 1(1): 99-1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提高农业用水量模型的精度,以1997-2004年农业用水量数据为依据,建立了石羊河流域农业用水量的灰色GM(1,1)预测模型、三次指数平滑预测模型以及组合模型,并用2005-2007年的农业用水量数据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组合模型的平均误差仅为0.27%,而单一的灰色GM(1,1)预测模型和三次指数平滑预测模型的平均误差分别为1.50%和0.54%.采用组合预测模型,对石羊河流域2008-2010年的农业用水量进行预测,结果分别为23.552亿、23.639亿、23.738亿m3.
  • 李斌;王以兵;丁林
    人民黄河. 2012, 1(1): 102-1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求石羊河流域井灌区管道灌溉系统优化模式,对喷灌、滴灌、管灌等高效节水技术与变频调速技术进行配套,采用“恒压变量”研究方案对各灌溉技术间流量与压力协调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水泵的转速大于最低合理转速1 710 r/min时,在喷灌、滴灌、管灌3种工作条件下,水泵效率均较高,基本在高效区运行,同时也说明“恒压变量”一整套水泵调速工况点参数计算公式和计算方法正确可靠.
  • 徐伟;陈婧;马震岳
    人民黄河. 2012, 1(1): 105-1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ANSYS有限元非线性仿真技术,对某抽水蓄能电站保压蜗壳及外围混凝土结构进行受力计算分析,确定蜗壳外围环向和水流向配筋方案,计算配筋混凝土裂缝开展宽度及开裂部位钢筋应力.结果表明,蜗壳钢衬应力水平达到钢材屈服强度的45%~ 50%,蜗壳进口至下游墙侧蜗壳外围混凝土顶部及底部开裂明显,其他部位开裂不明显,蜗壳整体刚度满足规范规定.
  • 魏超;陶家祥
    人民黄河. 2012, 1(1): 108-1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对丰满大坝结构力学特性及位移观测资料进行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典型小概率法和混合分析法拟定了典型坝段水平位移的监控指标.两种方法拟定的丰满大坝水平位移监控指标较为接近,其中典型小概率法拟定的指标略小于混合分析法,通过两种方法的比较,并综合考虑其他影响因素,认为混合分析法的计算结果较为合理.
  • 唐天国;段绍辉;段云岭
    人民黄河. 2012, 1(1): 111-1121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工大坝混凝土力学特性试验迄今仍采用湿筛成型小尺寸试件进行,而湿筛试验过程中往往剔除大于40mm大骨料,造成试验结果无法真实反映实际大坝混凝土的性能指标.结合锦屏一级高拱坝混凝土强度测试要求,开展其单轴抗压、单轴抗拉、极限拉伸及弹性模量等指标的全级配试验,并与湿筛试验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尺寸效应和骨料湿筛效应的影响下,大骨料混凝土全级配试件28 d以上龄期的强度和变形均比湿筛小骨料试件相应龄期的强度和变形小.
  • 李火坤;张建伟;李松辉
    人民黄河. 2012, 1(1): 113-1161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逐渐积累的损伤会使水工泄流结构中特定部分的质量或刚度损失而引起结构动力特性发生变化,这都将在模态测量中有所反映,以结构模态参数为基础,准确判断泄流结构所存在的损伤(特别是水下部位),对整个泄水建筑物的安全至关重要.以水工泄流结构中的弧形钢闸门及混凝土导墙结构为例,研究了基于结构模态参数的水工泄流结构损伤识别方法,基于单元模态应变能方法对泄流结构不同位置相同程度的损伤以及不同位置不同程度的损伤进行了识别.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准确识别泄流结构的损伤,对基于振动响应的泄流结构无损动态检测及其水下部位隐患诊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徐叶松;董克青;桂林;刘洪涛
    人民黄河. 2012, 1(1): 117-1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高水头电站放空洞与导流洞结合的过流能力进行了水工模型试验,并采用CFD计算软件对放空洞有压段出口断面流量系数进行了计算.物理模型试验结果与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对比分析表明:不同水位下对应的放空洞压力出口断面数学模型与物理模型所得雷诺数都随库水位的上升而增大,上升幅度大致相同,且都有线性上升的趋势;前者流量系数为0.884~0.897,后者为0.902-0.904,最大绝对偏差为0.02,可见两者结果十分吻合;合理的压坡段坡度有利于增大结构过流能力.
  • 黄志全;樊柱军;潘向丽;兰雁
    人民黄河. 2012, 1(1): 120-1221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河水位的升降变化对含裂隙的非饱和膨胀土岸坡稳定性有着显著的影响.水位的变化引起岸坡内地下水位的变化是非饱和到饱和的过程.运用非饱和渗流理论,模拟了在河水位升降过程中膨胀土岸坡暂态渗流场的变化,分析水位变动时孔隙水压力的变化,同时对某岸坡进行了稳定性评价,研究了在水位变化以及裂隙深度变化条件下的岸坡稳定性.结果表明:水位升降对岸坡内部渗流场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在经过水位变化过程后,岸坡稳定性有降低趋势,且岸坡表层的裂隙对稳定性的影响没有水位变化的影响大.
  • 彭振阳;郭会
    人民黄河. 2012, 1(1): 123-1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试验分析了用土量对密度计法颗粒分析结果和土质分类的影响,结果表明:颗粒级配曲线随着试验用土量的增加向上抬升,但增幅随着用土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沙土级配曲线比黏土级配曲线受用土量影响大;当试验用土量为20~50 g时,级配曲线没有显著变化,也不会影响土质的分类结果,而当用土量少于20 g时会显著影响级配曲线测量结果.
  • 余学芳
    人民黄河. 2012, 1(1): 126-1271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混凝土结构在未使用之前往往已经存在裂缝,在外荷载作用下,混凝土内部微裂缝会不断产生、扩展,成为混凝土破坏的根源,因此有必要计算混凝土已有裂缝口的张开位移.应用基于能量理论的裂缝扩展准则和虚拟裂缝模型,通过编程来模拟混凝土梁混合裂缝的扩展,对于混凝土梁裂缝口张开位移的计算是有效的;切口深度增大时,裂缝口张开位移增大;弹性模量增大时,裂缝口张开位移减小,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得到加强.
  • 王国艳;褚雪松;窦明武;李亮
    人民黄河. 2012, 1(1): 128-1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将蛙跳算法引入到边坡极限平衡稳定性分析中,详细介绍了蛙跳算法的流程,并对典型土坡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蛙跳算法搜索到的最危险滑动面上较多的点位于软弱夹层内,所得到的安全系数比遗传算法结果更为合理.通过正交试验分析了蛙跳算法各个参数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并给出了推荐的参数取值.
  • 李占松;何晓辉;王玲玲;周琼
    人民黄河. 2012, 1(1): 131-1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管渠结合系统非正常运行工况闸门突然关闭时,最大壅水高度的计算对渠堤及闸门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上下游闸门同时关闭时,管渠结合系统最大壅水高度值存在直接水位波动和间接水位波动两种类型,并有其判别方法.有压管相对较长时,明渠和有压管段均可划分成微段联合计算,全面阐述了这种情况下用特征线法数值模拟时内边界条件的处理方法.经系列计算检验,说明该方法是合理、有效的.
  • 孟旭央;柴志阳;李光勉;王小平
    人民黄河. 2012, 1(1): 134-1351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小浪底西沟水电站输水管道0+ 000-0+838.71桩号段由小浪底水利枢纽原灌溉洞改建而成.根据电站规模及布置条件,对单纯设置调压阀和“调压井+调压阀”两个方案进行了引水系统水力过渡过程计算和分析,确定调压系统采用“调压井+调压阀”方案布置.调压井布置在0+ 750.00桩号处,对调压井进行了支护和结构设计,解决了调压系统设计的难题.
  • 许德;郭晓霞;祝艳凤
    人民黄河. 2012, 1(1): 136-1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动静三轴试验仪对粗灰和细灰进行了不同围压和固结比情况下的动剪切模量和液化试验,分析了粗灰和细灰的动剪切模量比、阻尼比与动剪应变关系的变化规律以及影响粉煤灰液化特性的因素.结果表明:试验结果符合一般规律,细灰动应力强度低于粗灰,设计时以细灰为依据更安全可靠;抗液化强度随固结比的增大而增强.
  • 吴杰康;夏明月
    人民黄河. 2012, 1(1): 139-1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侧向进水口立轴旋涡的运动特性,以RNG模型为基础,引入VOF方法捕捉自由液面的变化,对立轴旋涡的形态及其运动轨迹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并对旋涡水面线和三维速度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侧向进水口前的旋涡是非对称的,其涡轴是一条空间曲线,旋涡下部在进水口的抽吸拉伸作用下发生扭曲.旋涡运动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水面线呈漏斗状,与对称旋涡类似,第二部分旋涡运动逐渐从竖向转为横向,第三部分为横向运动.在旋涡的上半部,轴向速度随着水深的增加而增大,当旋涡逐渐由竖向转为横向运动时,轴向速度逐渐减小直至为零.最大切向速度发生在淹没深度的52%处.
  • 潘婷;雷晓云;郭秀娟;靳昇;李芳松
    人民黄河. 2012, 1(1): 142-1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乌鲁瓦提水库调度中存在的问题及水库的主要功能,建立了多目标模型,运用遗传优化算法对目标进行排序,产生了多目标模型的非劣解集,不同代表年优化调度结果比常规调度结果有较大进步,能更好地利用水资源,充分发挥水库的综合功能.
  • 崔天麟;严文荣;王晓睿;刘永辉;皮景坤
    人民黄河. 2012, 1(1): 145-1461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SMW工法具有防渗性好、构造简单、施工速度快、工程造价低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大型隧道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高层建筑深基坑开挖支护工程等.以某城市深基坑工程的SMW工法围护结构为研究对象,在考虑水泥土与型钢的相互作用下,建立有限元数值模型,分析开挖过程中墙体位移和土体变形特点.结果表明:开挖深度对墙体侧向位移有显著影响;随着坡面荷载的增加,基坑内外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沉降量均有所增大.
  • 李双喜;唐新军;张静华
    人民黄河. 2012, 1(1): 147-1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新疆某渠道混凝土板表层出现松脆的现象,根据混凝土侵蚀机理及侵蚀产物的形貌、形态,通过电镜观测和环境土壤中硫酸盐含量测定结果,判定渠道混凝土板产生破坏的原因是发生了硫酸盐侵蚀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