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1年, 第1卷, 第7期 
刊出日期:
  

  • 全选
    |
    论文
  • 翟家瑞
    人民黄河. 2011, 1(7): 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西霞院水库的设计指标与运用方式,提出了西霞院水库汛期优化调度的措施:①汛限水位不限,即在小浪底水库蓄水运用、下泄水流较清时,对西霞院水库采取汛限水位动态控制运用;②死库容不死,即利用西霞院水库设计淤积的死库容调节泥沙,协调进入黄河下游的水沙关系,减少黄河下游河槽淤积的可行性;③尽快开展小浪底和西霞院水文站的建设与研究,以满足黄河防汛、抗旱、调水调沙的要求.
  • 李远发;武士国;武彩萍;任艳粉
    人民黄河. 2011, 1(7): 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小浪底水库建成后黄河下游防洪形势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比了北金堤和东平湖滞洪区的工程设计指标.结果表明:①洪水威胁仍是黄河下游防洪的心腹之患;②小浪底水库运用后,花园口出现1 000 a—遇洪水时,仍需要北金堤或东平湖滞洪区分滞洪水;③东平湖滞洪区的潜在淹没损失仅为北金堤滞洪区的14%,在黄河下游防洪工程体系中地位重要,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围坝除险加固、退水通道和湖区安全建设等.
  • 周莉;郭玉松;崔炎锋
    人民黄河. 2011, 1(7): 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黄河河道整治工程根石探测的现状及常用的探测方法进行了分析,介绍了3200 - XS浅地层剖面仪的研制与应用情况.针对仪器设备采购资金未落实、缺乏适应于3200 - XS浅地层剖面仪探测的专用船、缺乏统一的探测坐标及相应高程系统等问题,建议:①转变观念,提高认识;②申请并落实科技推广专项经费;③研制根石探测专用船;④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 荆旭春;胡相杰;王俊
    人民黄河. 2011, 1(7): 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黄河下游河道形态目前存在的二级悬河等问题,依靠泥沙利用和泥沙固结新技术,提出了在河南段按3条基本平行的过水通道进行设计、在山东段按复式断面设计单一过水通道的河道形态塑造方案:采用“取沙塑造河道→泥沙利用和泥沙固结→修筑控导工程→束水塑造河道”新方法,可逐步消除二级悬河的不利河势,同时为黄河下游的淤积泥沙提供资源化利用的新途径.
  • 吴海亮;何予川;陈卫宾
    人民黄河. 2011, 1(7): 9-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城市和乡村防洪标准与保护区人口、经济规模等密不可分.通过研究GDP及与之有关的多个经济指标的内涵、合理性、稳定性等,推荐采用经济当量人口指标作为防护等级划分的指标.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城市经济当量人口指标建议按自然人口的2倍取值,乡村经济当量人口指标建议按自然人口的1/2取值.
  • 吴海亮;王府义;刘娟
    人民黄河. 2011, 1(7): 11-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现行城市、乡村防洪标准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引入防洪保护区的概念,并将防洪保护区作为防洪的基本单元,综合考虑保护区内所有可能被淹没的防护对象和总体经济社会情况,研究制定防洪标准.提出了基本维持现行防洪标准体系结构和以防洪保护区替代城市与乡村实现归一化的两种防洪保护区应用形式,并对其防洪标准制定进行了探讨.
  • 张志红;王国安;李荣容
    人民黄河. 2011, 1(7): 14-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库工程设计洪水标准的制定,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等问题,其影响范围广、分析因素复杂.根据水库工程规模、效益和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以及工程失事后的影响等因素,提出了水库工程设计洪水标准适宜的工程等级、政治经济、工程效益、自然地理环境等指标体系.水库工程设计洪水标准指标体系中的分等指标、分级指标和提(降)级指标主要影响工程等级和建筑物级别;工程规模、投资等主要影响设计洪水标准上下限.
  • 王府义;张志红;王国安;李荣容
    人民黄河. 2011, 1(7): 17-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工程设计洪水标准的确定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复杂、协调难度大.通过分析国内外水工程设计洪水标准研究现状,结合水工程设计和建设管理的需要,提出水工程设计洪水标准确定的科学性、合理性、协调性和可操作性原则,以及水工程等级确定法、经济分析法、风险分析法等方法,从而为防洪标准的修订提供依据.
  • 刘娟;靖娟;毛陆文
    人民黄河. 2011, 1(7): 19-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经济防洪标准是通过不同防洪标准的防洪效益(或减免的洪灾经济损失)与需要投入的防洪费用的对比分析,选定经济上最优的防洪标准.总结了经济防洪标准的研究现状与一般分析步骤,提出了经济防洪标准计算和运用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通过案例给出了具体分析过程,根据防洪标准与总损失、边际效益费用比的关系,得出边际效益费用比为1时相应的经济防洪标准为70 a一遇.
  • 李荣容;李洪波
    人民黄河. 2011, 1(7): 22-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1954-2006年全国垮坝事故统计资料,分析了因遇超标准洪水而失事的水库在发生时间、空间、坝龄、坝高方面的分布特点.结果表明:小(2)型水库是垮坝事件的主体;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垮坝数占已建水库的比例,北方地区明显高于南方地区.经综合分析认为,在适应我国当时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以往不同时期制定的设计洪水标准基本上是合适的.
  • 陈卫宾;曹廷立;武见
    人民黄河. 2011, 1(7): 24-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国内外防洪标准及其确定方法的归纳和对比分析,认为等级划分方法制定防洪标准应用范围广、时间长、基础好,今后长时期内仍将是确定防洪标准的主要方法;经济分析方法、风险分析方法和综合评价模型法实现了防洪标准确定方法的统一,但基础数据获取难度大、定性指标定量化困难、人为决策因素对结果影响大、操作性较差,容易出现人为提高和降低防洪标准的问题,因此建议在有条件时作为制定防洪标准的辅助决策手段.
  • 李荣容;袁月平
    人民黄河. 2011, 1(7): 27-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库确定工程等级划分是确定工程设计洪水标准的一个重要环节,我国主要根据库容确定水库工程等级.通过国内2 000多座水库按照坝高指标、规模因素指标重新分等,比较了根据坝高指标、规模因素指标确定的等别与原工程等别的差别,经综合分析认为,坝高指标不宜用于划分工程等别,建议将该指标作为建筑物提级指标以及判别设计洪水标准上下限取值的指标.
  • 梅锦山;侯传河;刘娟
    人民黄河. 2011, 1(7): 29-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行业标准中交通运输设施、动力设施、文物古迹和旅游设施等防护对象的等级划分和防洪标准现状,并与现行《防洪标准》(GB50201-94)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各类防护对象防洪标准的修订建议,应结合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新增铁路客运专线、公路隧道等防护对象.
  • 轩晓博;党永红;王楠;周伟东
    人民黄河. 2011, 1(7): 32-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生态环保设施一旦被洪水破坏,除工程自身的损失外,还将对周边区域的生态环境造成较大不利影响,因此在规划设计中必须确定生态环保设施的防洪标准.参照相关技术标准和研究资料,分析探讨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危险废物处置设施的防护等级和防洪标准,以期为《防洪标准》(GB50201-94)的修订提供依据.
  • 贾国栋;余新晓;樊登星;郑江坤;李庆云;郭晓菲;赵阳
    人民黄河. 2011, 1(7): 34-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石家庄、太原两地区1986-1988年间大气降水氢氧同位素和气象资料,分析了两地区大气降水稳定同位素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两地区大气降水δD和δ18O都表现出明显的“夏高冬低”的季风气候降水特征;②两地区大气降水线方程的斜率和截距都比中国降水线方程的小;③两地区氘盈余值d相对很小,但整体都表现出“冬高夏低”的季节变化特点;④石家庄地区大气降水δ18O与温度间呈较明显的正相关性、与降雨量呈微弱的正相关关系,太原地区大气降水δ18O与温度间正相关性较弱、与降雨量负相关性较明显.
  • 杨芳
    人民黄河. 2011, 1(7): 37-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青海东部的气候变化趋势,并对降水、蒸发、径流变化的过程和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近30 a来,青海东部地区随着气温升高,降水量逐步增大,而地表径流量有所减小;干旱区河流对气候的变化更为敏感,降水变化比气温变化对河川经流的影响更为显著.
  • 曹麟;秦大庸;刘家宏;王建华
    人民黄河. 2011, 1(7): 39-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以往输沙水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输沙机理分析着手,根据1951 -2009年黄河下游河道实测水沙资料,在剖析上游水沙特点和沿程泥沙冲淤关系的基础上,预估了经历小北干流放淤和三门峡、小浪底水库联合调度后,连续枯水状态下的黄河下游输沙水量.结果表明:①按照枯水年考虑,2015年黄河下游输沙水量至少需要127亿m3;②小浪底水库达到冲淤平衡后,上游全部来沙将于2020年进入黄河下游河道,2020年枯水年情况下需要的输沙水量至少为139.8亿m3;③按照持续枯水情况考虑,2030年下游河道需求的输沙水量至少为104亿m3,与2008年相比,至少缺水74亿m3,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建设势在必行.
  • 黄朝煊;王正中;刘铨鸿
    人民黄河. 2011, 1(7): 42-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决数值解析法步长对水库调洪演算成果精度的影响问题,提出了R-K外推法,即采用精度更高的Runge - Kutta英格兰法与外推法相结合的方法,使计算精度达到甚至优于其他数值解法的精度,并采用拉格朗日插值法解决了实际最高水位一般不落在离散解上的问题,得出精度更高的调洪演算成果.调洪演算实例表明该法可以满足工程实践的要求.
  • 李攀峰;高云婷;陈富安
    人民黄河. 2011, 1(7): 45-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小浪底水库无线遥控悬移质采样器的电流场通信系统主要由水面操作装置、水下控制装置、信号接收和发射天线(电极)以及电源模块等组成.采样器携带4个采样作业仓,水面操作装置采用4位二进制代码对操作按键编码,实现对作业仓的控制.对系统信息的编码方式、发射和接收电路组成结构、软件结构等进行了分析.实际应用表明,在小浪底库区坝前90m水深处,铅鱼携带采样器深入库底淤泥层中通信依然可靠.
  • 郭帅杰;张福海;游波;杨立国
    人民黄河. 2011, 1(7): 48-501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悬浊液浊液面沉速与粉细颗粒絮凝作用紧密相关.通过沉降柱试验,建立浊液面稳定沉降段基于泥浆悬浊液浓度与单颗粒沉速的浊液面沉速方程,分析了浊波面的形成原因与沉速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泥浆中土颗粒因尺寸分布差异而在沉降过程中存在层次沉降现象,沉降过程中不同沉降高度处粒组大小、含量均不同;浊液面沉速主要由上层悬浊液次级絮团沉速确定,内部絮团沉速对浊液面沉速无显著影响;颗粒粒径、粒组含量、起始沉降浓度、自重效应、黏滞效应以及絮凝体结构的层次性与差异性均影响浊液面的形成及沉速,其中颗粒粒径与起始沉降浓度是决定絮凝作用程度的决定性因素.
  • 李艳玲;张云鹏
    人民黄河. 2011, 1(7): 51-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新疆地区的年均气温和年降水量为指标,选取2006-2008年18个测站的数据进行了空间自回归模型分析.结果表明:2006-2008年的年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在去除地形的影响后均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特性和空间聚集特征;一个地区的气温不仅和本地的降水量相关,还和相邻地区的气温及降水量相关.
  • 王刚;严登华;张诚;贾仰文;王凌河;金鑫
    人民黄河. 2011, 1(7): 53-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WEP模型为基础,构建了基于物理机制的滦河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采用500 m×500 m正方形网格,将流域离散为215 353个基本计算单元,采用“马赛克”法进行土地利用类型重归类,对冠层截留、地表过程、土壤过程、地下水过程以及汇流过程等水文过程进行连续30 a的模拟计算,并以桃林口水库水文站和滦县水文站的还原流量为准对模型进行了校验.结果表明:模型校验期模拟月径流与观测月径流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85~0.94,纳什效率系数在0.72以上,模拟年径流误差控制在5%左右,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精度,可为流域水资源综合开发和管理提供支撑.
  • 窦立宝;郭玉刚
    人民黄河. 2011, 1(7): 56-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石羊河流域4个气象站1959-2008年气温和降水资料,应用Miami模型、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估算了石羊河流域温度气候生产潜力、降水气候生产潜力和蒸散量气候生产潜力.结果表明:石羊河流域气候生产潜力呈上升趋势,流域热量条件较好,水分是限制作物产量的主要因素.由温度估算的气候生产潜力以民勤最高、乌鞘岭最低,其分布规律与年平均气温相似;由降水量估算的气候生产潜力以乌鞘岭最大、民勤最小,呈现随纬度升高而递减的规律,其分布规律与年平均降水量相似.
  • 范昊明;邓宝玉;武敏;周丽丽;陈扬;苏子龙
    人民黄河. 2011, 1(7): 59-601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1988-2005年有关水文站泥沙观测资料,对辽河中下游泥沙颗粒特征在不同时空条件下的变化以及不同粒径组泥沙对辽河下游悬移质沉积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空间分布上,从上游至下游悬移质泥沙粒径呈细化趋势;在时间分布上,汛期悬移质泥沙粒径一般小于非汛期泥沙粒径;上游来沙越粗,来沙量与河道沉积的关系越密切;下游河道泥沙从存贮到释放的来沙临界值随泥沙粒径的变大而减小;进入辽河下游的泥沙对于河道的危害程度随着粒径的变大而增大.
  • 莫崇勋;蔡德所;孙桂凯
    人民黄河. 2011, 1(7): 61-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估模型,详细探讨水资源承载能力与水资源可供水量、用水效率、生活福利水平等的关系,并给出具体的分析图及模型求解思路.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要实现中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必须提高GDP用水效率和生活用水效率,2005 -2030年万元GDP耗水量平均年下降7.2%,人均生活耗水量平均年下降1.7%.
  • 付铭韬
    人民黄河. 2011, 1(7): 64-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详细介绍蟒河水功能区划分、现状水质状况和水功能区达标情况.对水功能区水质代表断面开展监测,监测入河排污口的污水流量和污染物浓度,估算了排入蟒河各水功能区的污水和污染物量.分析水功能区水质污染的分布情况和排入各水功能区污染物量的大小,研究水功能区水质和污染物入河量之间的关系,证明水功能区水质状况与入河排污口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从而提出水功能区和入河排污口管理建议.
  • 张亮;杜红伟;陈卫宾;张泽中;齐青青
    人民黄河. 2011, 1(7): 67-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分析2010年引黄济淀维护白洋淀湿地生态系统、保证淀区23万群众的供水安全实际效果的基础上,计算了小浪底水库在引黄济淀过程中的生态补偿效益.结果表明:2010年引黄济淀小浪底水库对白洋淀等湖泊群的生态补偿效益至少为11.209亿元.
  • 潘建波;张修宇;赵焕平
    人民黄河. 2011, 1(7): 69-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涉及多个指标,评价指标权重直接影响着评价结果的优劣,如何合理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是系统综合评价的关键.针对传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中单纯由主观判断确定指标权重方法的不足,利用主观判断与客观信息相结合的熵权法来确定指标的权重系数,在模糊物元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熵权的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模型.理论分析和实例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熵权的理想物元分析法能反映评价方案间的细微差别,对评价方案的优劣作出更准确的评价,评价结果合理可靠.
  • 苏小四;王小元;万玉玉;曹阳
    人民黄河. 2011, 1(7): 73-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水化学和同位素方法研究了鄂尔多斯沙漠高原大克泊湖淖地区地下水与湖水转化关系,结果表明:大克泊湖淖地区地下水来源于大气降水,并受到不同程度的蒸发作用影响;浅层地下水在大克泊湖淖四周接受降水补给,向大克泊湖淖流动,受到溶滤、蒸发、沉淀、蒸腾作用,沿地下水流方向水化学类型表现出分带性,由HCO3 - Ca·Mg型水向HCO3·Cl - Na型水演化;地下水最终补给湖水,运用稳定同位素质量守恒方程估算地下水补给湖水量占总补给量的57%.
  • 朱灵峰;张召跃;张玉萍;刘丽丽;张润涛
    人民黄河. 2011, 1(7): 76-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生物氧化工艺处理污水,在挂膜启动过程中,对原水进行20%、40%、60%、80%四个阶段的稀释,在监测组合填料对COD、BOD5、NH3 -N、TP的去除率时发现,在保持原水浓度进水水力停留时间为3h、溶解氧浓度为3.5 mg/L、pH值为7.05~ 8.23、水温为17.4~30.6℃的条件下,组合填料对COD、BOD5、NH3 -N、TP的去除率分别为76.3%、78.4%、74.9%、58.8%.
  • 崔芳
    人民黄河. 2011, 1(7): 79-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西安市兴庆湖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季节变化对人工湿地净化城市湖泊水体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湿地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受季节变化的影响较大,秋季湿地对CODCr的去除率比冬季高19.58%,对TN的去除率比冬季高33.79%,而对TP去除率的影响不明显,对NH3 -N的去除率比冬季低20.03%.
  • 张古彬;王现国;罗新杰
    人民黄河. 2011, 1(7): 81-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对三门峡盆地地热资源的赋存规律和成因进行了分析.三门峡盆地地热资源主要集中在灵宝城区和陕县温塘一带,地热地质条件热储层可分为传导型地热田和构造对流型地热田.三门峡盆地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偏低,地热资源勘查与开发中存在地面沉降、环境污染、地热水位持续下降、勘查评价程度低、开发深度浅、开发利用单一等问题,建议实施地热资源开发的统一管理,加强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 尤凤;李彦彬;徐建新;刘宏利
    人民黄河. 2011, 1(7): 83-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对供应链管理模式分析的基础上,将其引入了闸坝生态调度系统设计.闸坝生态调度供应链结构设计应遵循系统性、协调性、简洁性、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公平和效率、动态性等原则.以北运河为例设计了闸坝生态调度系统结构图,结构图可反映水流的方向和闸坝、用水户、排污口、管理单位等部门之间的关系.在闸坝生态调度供应链管理中,关键是要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和协调机制,协调机制包括闸坝内部协调机制、闸坝之间协调机制和供应链外部协调机制等.
  • 罗新杰;王金山;荣富强;周春华
    人民黄河. 2011, 1(7): 87-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滩小关水源地浅层地下水位埋深浅,开采条件优越.分析了滩小关水源地地下水与黄河、伊洛河的联系,现状条件下,黄河、伊洛河对水源地均长年补给地下水;开采条件下,水源地地下水位下降,地表水将长年补给地下水,随着补给量的提高,地表水对地下水的影响程度将逐渐提高.分析了水源地开采对黄河水质、地下水质以及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对水源地地下水的保护与管理措施.
  • 高兴佑;高文进
    人民黄河. 2011, 1(7): 90-921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城市水价形成机制的突出问题表现在总体水价偏低、水价结构不合理、尚未建立科学的水价形成机制、单一计量水价使价格杠杆不能很好地发挥调节作用等.基于完全成本的城市水价应包括工程水价,资源水价和环境水价,基于边际机会成本的城市水价应包括边际生产成本、边际使用者成本、边际外部成本,这两种定价方法本质是一样的,应结合起来使用.提出了完善城市水价制度的措施:提高资源水价、环境水价比重,加快推行阶梯式水价制度,继续实行分类水价制度,逐步推行价费分离的价格模式、丰枯水价制度、两部制水价制度等.
  • 苏超;方崇;黄伟军
    人民黄河. 2011, 1(7): 93-9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分析现有旱情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根据农业区域旱情评价指标体系和等级划分标准,利用MATLAB仿真软件建立了自组织映射SOM神经网络区域旱情综合评价模型,并对1997年关中西部的冯家山、宝鸡峡、石头河、羊毛湾4大灌区进行了旱情评价.结果表明:1997年关中西部4大灌区与重度干旱的聚类接近,说明4大灌区在1997年都发生了重度干旱,这与相关文献的评价结果相同,也与陕西省历史资料记载基本吻合.
  • 关全力;朱美玲;唐数红;王晓
    人民黄河. 2011, 1(7): 96-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水经济效益估算属于世界前沿研究课题,目前仍然没有规范、系统的估算方法.通过对用水经济效益估算方法的改进,将自然科学试验方法转变为经济统计方法.为了验证估算方法的正确性和实用性,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哈密市工农业用水经济效益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估算结果基本符合当地的社会经济基本特征.
  • 刘亚敏;程东娟;胡浩云
    人民黄河. 2011, 1(7): 99-1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层施保水剂变水头水分入渗试验,研究了保水剂层施用量对水分入渗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变水头条件下,层施不同保水剂用量的湿润锋运移距离和累计入渗量随着入渗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层施保水剂用量越大,湿润锋运移距离运移距离和累计入渗量越小,阻渗作用越强;保水剂大量吸水,保水剂施用范围附近土壤含水率明显增大,成为土壤储水的“水库”.
  • 杨建飞;刘俊民;陈琳
    人民黄河. 2011, 1(7): 101-1021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灰色GM(1,1)主模型,然后进行残差修正,从而形成灰色残差模型,并对宝鸡峡灌区周城—苏坊洼地地下水最小埋深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根据前12 a观测数据建立模型,预测的第13 a地下水最小埋深为3.64m,与实际值相比较,相对误差为4.21%;与单一采用灰色模型GM(1,1)相比,灰色残差模型克服了因数据序列不稳定而带来的误差,可提高灌区地下水最小埋深预测精度.
  • 王海玲;刘延玺;郑明
    人民黄河. 2011, 1(7): 103-1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单因子相关分析、多元回归模拟和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了科尔沁沙地甸子地不同深度的土壤蒸发量与土壤温度、气温、湿度、风速、日照时数、地下水位埋深等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用线性方程或指数回归方程拟合土壤蒸发与其影响因素的相关关系,优于二次回归多项式或三次回归多项式.影响土壤蒸发的主要因子是土壤温度和大气温(湿)度,其次是风速和地下水位埋深,而日照时数对土壤蒸发的影响较小.
  • 乔娜;余芹芹;胡夏嵩;李国荣;朱海丽
    人民黄河. 2011, 1(7): 106-1091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分析国内外学者关于植物对土壤加强作用力学效应研究现状基础上,分别从植物根系分布特征、植物根径与强度关系、单根拉伸与剪切试验、根-土复合体强度试验、根系加强边坡土体力学模型等方面介绍了主要研究成果.探讨了植物对土壤加强作用力学效应的研究趋势:定量研究根系地下部分形态特征、根系力学性能指标等,研究不同属种植物根系在稳定边坡、控制水土流失等方面的贡献,根系的弹性模量、泊松比等工程参数的获取,建立不同根-土复合体相互作用的力学模型等.
  • 张淙皎;马军;骆原;司建强
    人民黄河. 2011, 1(7): 110-1111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羑河渠道倒虹吸是南水北调中线总于渠大型穿河建筑物,受天然河道及总干渠高程影响,羑河倒虹吸水平管身顶部填土厚度大,管内承压水头高,对管身应力状态有重要影响.应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对该倒虹吸结构在不同荷载组合下的应力状态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渠道设计水位、一侧边孔检修、河道枯水位时出现最大拉、压应力,设计时应把此工况作为控制工况;模型与实际建筑物结构工作情况不完全一致,底板底部应力分布不均,在边缘部位出现较大压应力集中,但随基础沉降应力会逐渐消散.
  • 兰观福;杨具瑞;田振华;罗晶;李立年
    人民黄河. 2011, 1(7): 112-1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取VOF方法和RNG紊流模型对某工程泄洪底孔突跌突扩掺气坎的三维水流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得到了水面线、流速、压力沿程分布、水流空化数和掺气空腔特性等水力学要素,并将部分计算结果与模型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两者符合较好,表明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来研究泄洪底孔突跌突扩掺气坎的复杂流场是可行的,但数值模拟方法还不能有效地预测掺气空腔的回水特性.
  • 贾玲玲;柳春光;秦严严
    人民黄河. 2011, 1(7): 116-1181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非线性内插法提出了求解冰振反应谱的一系列数值连锁递推格式,并利用该方法以及常用的线性内插法,对两条实际冰压力时程曲线进行了冰振反应谱的数值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基于非线性内插法得到的各冰振反应谱值一般稍大于线性内插法所得结果,加速度反应谱放大系数的最大误差在误差控制范围之内,可以满足精度要求,能在一定程度上简化计算.
  • 宋文瑞;程林;水淼
    人民黄河. 2011, 1(7): 119-1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山门河隧洞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断面最大的无压引水隧洞,跨度大、覆盖层较薄、隧洞围岩条件较差.确定洞口支护方式时,经过结构计算,比较了喷锚支护、预应力锚固、地下连续墙等多种支护方案,最终确定采用钢筋混凝土地下连续墙方案.进洞设计借鉴了城市地铁施工中浅埋暗挖的方法,采用超前支护和开挖衬砌方案,临时衬砌结构采用格栅钢架喷厚30 cm的C25混凝土,先对洞顶进行预加固,再开挖洞身.
  • 邓绍云
    人民黄河. 2011, 1(7): 122-1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水槽试验研究了不同桩群对浅水均匀流绕流后方流态区段影响程度及范围,经过多组试验数据对比,揭示了桩群绕流对浅水均匀流的影响规律、性质与程度,以及桩群后方流场流态影响区段的有关规律.结果表明:同排列形式的方柱桩群对水流绕流的影响甚于圆柱桩群;垂直于水流方向排列桩柱密度,对桩群绕流的影响甚于顺水流方向桩柱排列的密度;雷诺数对桩群绕流影响很大.
  • 张金承;张勇;杨照明
    人民黄河. 2011, 1(7): 125-1261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探讨了罗钾矿区Ⅱ期外部供水工程下段强腐蚀地基上管材选择的原则、标准和思路,指出:在强腐蚀地段管材选择时,不仅要考虑管材性能、内外压、经济性、耐久性等材料性质以适应沿线地基的特点,而且要考虑与管材配套的防腐材料的性能及地基条件与施工、运行环境条件.强腐蚀地基条件下应以安全耐久为原则,综合分析,择优选取各类材料.
  • 魏玉峰;聂德新;吕生弟;杨永明;赵海营
    人民黄河. 2011, 1(7): 127-1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结合强度再生理论和土的压缩定律,以白龙江沙圈坝大型滑坡为例,对滑坡泥质物滑带土强度参数取值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室内仿真重力压密试验,获得滑带土不同压力作用下孔隙比的变化特征,并采用试验获得的饱和度,计算纵剖面上各个部位滑带土的基本物理指标.通过原状样与仿真样的物理指标及强度指标试验,建立相关关系式,计算了滑坡各地段滑带土的综合抗剪强度参数.
  • 温永钦;申向东
    人民黄河. 2011, 1(7): 130-1311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改善软弱地基力学性能,采用水泥掺量为16%,浮石粉掺量为8%,含水量分别为10%、15%、20%、25%的4组浮石粉水泥土试件进行三轴剪切试验,分析了不同含水量下浮石粉水泥土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含水量的增加,浮石粉水泥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呈抛物线形变化,试件含水量为15%时强度达到峰值,说明泥土中掺入8%的浮石粉加固含水量为15%左右的软弱地基效果最佳.
  • 张超;党进谦;马晓婷
    人民黄河. 2011, 1(7): 132-1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粉煤灰和氯盐渍土物理化学成分的理论分析和不固结不排水条件下室内常规三轴剪切试验,对粉煤灰改良氯盐渍土的抗剪强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掺量范围内,在氯盐渍土中添加粉煤灰可以提高其强度,且粉煤灰掺量越大,强度越高;在试验含盐量范围内,同一粉煤灰掺量条件下的氯盐渍土抗剪强度及抗剪强度指标都随着含盐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小.
  • 王慧;赵洋;李晓克
    人民黄河. 2011, 1(7): 135-1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结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穿南沙河倒虹吸结构,建立了考虑流固耦合的箱型倒虹吸动力分析有限元模型,基于子空间法,对不同过水工况和地质条件下结构的动力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倒虹吸过水情况和地基土均匀性对结构自振频率和振型有显著影响;结构埋置深度对其自振特性有较为显著的影响,埋深越浅,前阶主频率越大,振型改变越明显;土层分布越均匀,土壤黏聚力越大,结构的自振频率越小,振动形态越稳定;可通过调整管体过水量和换填土层改善结构动力特性.
  • 黄功学;谢晓鹏
    人民黄河. 2011, 1(7): 138-1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纳米SiO2,是一种具有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特殊性能的新材料.采用影响水工混凝土耐久性因素的对比试验,分析了纳米SiO2对水工混凝土抗裂、抗渗、抗冻等性能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纳米SiO2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微观结构和综合性能,能够封堵混凝土内部孔隙,增强其抗裂性,提高混凝土抗渗、抗冻、抗化学侵蚀、抗冲磨等性能,从而提高水工混凝土的耐久性.
  • 李广冬;骆亚生;郭鸿;谭东岳
    人民黄河. 2011, 1(7): 141-1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杨凌地区重塑黄土不同干密度下的常规渗透试验和三轴渗透试验,对比分析了围压和干密度对渗透系数的影响,用指数函数对围压和渗透系数的关系曲线进行了拟合,并推导出了饱和黄土干密度与渗透系数的函数关系.结果表明:在同等条件下,随着围压和干密度的增大,渗透系数减小,但其对渗透系数的影响会越来越小;于密度与渗透系数呈指数函数关系.
  • 李西平;李璐;徐俊峰
    人民黄河. 2011, 1(7): 144-1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