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1年, 第1卷, 第3期 
刊出日期:
  

  • 全选
    |
    论文
  • 人民黄河. 2011, 1(3): -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马永祥
    人民黄河. 2011, 1(3): 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十二五"时期,水利人才工作面临诸多挑战:人才队伍建设与水利改革发展要求还存在诸多不适应;人才结构性短缺的矛盾十分突出;水利人才开发体系不够完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有待加强等.新时期水利人才工作的目标任务:全面贯彻中央人才工作方针;围绕贯彻中央一号文,加强水利队伍建设;继续深入实施水利人才战略;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人才工作和水利改革发展的全过程等.提出应进一步加强以"党管人才"原则为统领的水利人才组织保障体系、政策法规体系和目标责任体系建设等.
  • 彭瑞善
    人民黄河. 2011, 1(3): 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高河道输沙能力的基本途径是减少河床的阻力损失,且有与流量相适应的河湾曲率半径、窄深河槽和平整连续的护湾工程,以及各河湾之间流势的衔接配合,这将有利于稳定主槽和平衡输沙.比降是影响输沙能力的重要因素,黄河高村以下河道特别是艾山以下河道比降大幅度减小,必须相应缩窄河宽,才能达到与上游河段输沙能力一致.修建潜水丁坝,可减轻艾山以下小比降河段在非汛期的淤积.黄河水流的挟沙能力不仅与水力因素和泥沙粒径有关,而且随含沙量的增大而增大,具有多值关系和隐函数特性.
  • 张惠贞;陈慧;彭新立;王俊
    人民黄河. 2011, 1(3): 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河南黄河滩区土地资源利用存在管理权分割,各方利益协同艰难;优惠政策落后,土地资源利用不够;产业结构单一,土地资源粗放利用;潍区功能有待明晰,难以实现精细化管理;滩区防洪设施不全,洪水侵袭滩区低洼土地;"二级悬河"存在,限制滩区土地有效使用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河南省黄河滩区土地资源利用对策:运用"特区"模式管理滩区、群众集中居住保障安全、利用资源优势布局滩区产业、实施滩区受灾国家补偿政策等.
  • 尚向阳;张汝印;苏茂荣;孙伟;马平召
    人民黄河. 2011, 1(3): 1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黄河枣树沟对探地雷达进行了水下探测试验,分析了探地雷达探测河道和水下抛石的图谱.结果表明:在均匀水体介质中,探地雷达波形稳定,振幅均匀,频谱范围集中,分辨率高,穿透能力逐渐减弱;在松散的水下抛石介质中,波形绕射明显,强振幅,频率偏高,相位连续,穿透能力好;在水下无抛石的淤泥区或抛石较少区,波形相位出现强吸收,顶部发生绕射,频谱成分发生分化;当淤泥覆盖充填抛石时,波形振幅小,频率偏低,呈相位连续的低密度团.
  • 吴腾;张红武
    人民黄河. 2011, 1(3): 13-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不同条件下概化复式断面的水沙分布规律,定量分析了黄河下游河道斜河产生的机理,结果表明:复式断面滩、槽流速和挟沙力存在较大差异,易引起横向冲淤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斜河的发展;河道水、沙量的剧烈变化均能引起河道水深和水面比降的快速变化,导致河道断面流速和挟沙力的显著增大或减小,引起主槽的大量淤积,改变原有的流路形成斜河;对于束窄河段,由于河道断面宽窄相间,且存在滩洲,因此当局部淤积较大时,易引起主流的偏离并形成斜河.
  • 王国安;贺顺德;李超群;李荣容;盖永岗;崔鹏
    人民黄河. 2011, 1(3): 15-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广东省综合单位线是以纳希瞬时单位线为基础,汲取国内外实践经验,经概化处理后的无因次单位线.其特点是对纵坐标流量的概化,不用标准概化线的做法,既考虑了时段单位线的上涨历时,又考虑了洪水总量,优点是充分考虑了流域的调蓄作用.对推理公式法推求的设计洪水比综合单位线法所得结果偏小的因为进行了分析,认为在平原河网地区,采用综合单位线法比较合理.
  • 赫晓慧;武舫;高亚军;徐建华
    人民黄河. 2011, 1(3): 19-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Pettitt检定法,把降水量、径流量、输沙量以及初步消除降水影响的径流系数和产沙系数作为指标,以年和汛期为尺度,综合判定了黄河河口镇一龙门区间各主要支流的水沙突变点.结果表明:①采用降水量、径流量和输沙量等资料,通过Pettitt检定的方法可以初步找出河龙区间主要支流水沙突变点,采用消除降水影响后的径流系数和产沙系数来综合判断突变点更符合各支流治理的实际情况;②河龙区间各主要支流水沙突变点出现时间不尽相同,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分别有12条、7条和1条发生突变,仅清涧河流域未发生突变,最早发生突变的是延河流域,其次是无定河流域,突变点出现最晚的是窟野河流域.
  • 李远发;陈俊杰;江恩惠;高航
    人民黄河. 2011, 1(3): 22-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小浪底库区管道排沙方案设计参数,计算了大、小两种方案情况下的年清淤量,分析了各自的排沙单价.结果表明:大方案清淤范围为25 km,年清淤量为3亿t,排沙单价为1.06元/t;小方案清淤范围为5 km,年清淤量为0.6亿t,排沙单价为0.93元/t.
  • 张莉;夏新利;陈成林;侍克斌
    人民黄河. 2011, 1(3): 23-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自压式管道排沙系统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①5~6 m/s为排沙系统的经济流速,出口水沙质量比随着流速的增大而减小,当流速增大到5 m/s后,水沙质量比减小幅度趋于平缓;②随着含沙量的增大,水流需要消耗的能量增大;③自压式管道排沙系统可在减少水量消耗的同时有效地排沙,可以根据水库自身的水能灵活地进行管道布置.
  • 田雨;雷晓辉;蒋云钟;陈暘
    人民黄河. 2011, 1(3): 25-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典型的水文模型流量预报实时校正算法、误差自回归校正算法、衰减记忆最小二乘算法和卡尔曼滤波算法等洪水预报实时校正方法及其求解过程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各种方法的利弊.结果表明:水文模型流量预报实时校正算法物理意义明确,容易编制程序,但预见期较长时的校正效果不明显,对于有多个水文站的较大流域,不适宜采用该法;误差自回归校正算法的阶数可以通过实际情况来确定,模型可以确定系数,也可以加入不断反馈的信息而成为变系数的时变模型;衰减记忆最小二乘算法仅适用于缓时变系统的参数识别,对于非确定性动态水文系统模型参数跟踪乏力,容易形成参数在线跟踪的滞后性;卡尔曼滤波技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但在实际使用中仍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借助滤波处理技术加以改善.
  • 曹建荣;于洪军;刘衍君;徐兴永
    人民黄河. 2011, 1(3): 27-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黄河上游唐乃亥站和兰州站 1956-2000年的逐月径流量资料为代表,基于小波变换和Butterworth滤波器,将水文序列的频率特征在时间域上展现出来.结果表明:黄河上游月径流不仅存在1 a的短周期变化,还分别存在3.9 a、7.8 a、18.5 a的长周期变化.
  • 任艳粉;郭慧敏;刘恺
    人民黄河. 2011, 1(3): 29-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水槽试验进行了拟焦沙的起动流速试验,以d50分别为0.004、0.017、0.023、0.029、0.034 mm和0.043 mm的6组泥沙为例,推导出了个别动、少量动、大量动和扬动情况下拟焦沙的起动流速公式.
  • 岳延兵;范敏
    人民黄河. 2011, 1(3): 31-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水文信息孤岛进行了分析,指出水文信息系统的时效性、局部性及需求不明确、共享能力差是形成信息孤岛的主要因为,同时提出了解决信息孤岛的策略:不断升级替换,突破数据传输瓶颈;建立数据接口及集成应用平台;统一规划,加强水文数据库平台和集成标准建设;加强管理,构建水文模型.
  • 关见朝;方春明
    人民黄河. 2011, 1(3): 34-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实测数据,利用平面二维水流泥沙数学模型,模拟了辽宁大伙房输水隧洞出口附近河段水沙分布形态,预测了该河段30 a内的冲淤趋势,分析了下游章京拦河坝(拟建)修建后,对大伙房输水隧洞出口河床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未建坝时河床冲刷明显,由隧洞出口至章京拟建拦河坝之间河床平均冲深约0.4 m;建坝后河床普遍淤积,由隧洞出口至章京拟建拦河坝之间河床平均淤厚约2.0 m.为保证大伙房输水隧洞的安全运行,建坝后隧洞出口附近床面的淤高问题不容忽视.
  • 杨帆;胡彩虹;李析男
    人民黄河. 2011, 1(3): 36-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多元回归方法建立了气候-径流数学模型,分析了气候变化对河南省黄河、淮河、海河、长江水系径流的影响,并根据IPCC-AR4,在不同情景下预估了21世纪的气候、径流变化趋势.结果表明:①四大水系降水量和温度均呈增加趋势,不同排放情景下增长率不同;②长江、淮河、海河受温度的影响较降水量大,未来径流呈减少趋势,黄河径流受降水量的影响较大,未来径流呈增加趋势;③在不同情景模式下,径流的变化率有所不同,表明人类活动对未来径流的影响不同.
  • 张新民;程玉菲;胡想全;郑文艳
    人民黄河. 2011, 1(3): 39-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ArcGIS和FEFLOW软件,建立有限单元模型,模拟分析了民勤绿洲地下水位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从地下水位的动态模拟来看,典型区域计算地下水位和观测水位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模拟效果较好;所建立的研究区地下水概念模型是合理的,对各类边界条件、渠系的概化以及相关参数的选取和分区是恰当的,模型能够较好地刻画民勤绿洲的水文地质条件.
  • 邓绍云;邱清华
    人民黄河. 2011, 1(3): 42-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起步较晚,虽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存在水源概念狭隘、评价指标及其体系混乱、生活污水回用技术落后等问题.未来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方法将由单一化向系统多元化过渡,高科技手段将被广泛应用,政府参与与干预程度将提高,技术标准统一化趋势将得到加强.
  • 杨才杰;张清明;钱银芳;裴瑶;杜鹏飞;张振辉
    人民黄河. 2011, 1(3): 44-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农村饮水安全涉及饮用水工程的各个方面,难以通过单一的指标来反映.通过分析农村饮水安全的影响因素与内涵,提出一套适合浙江省饮水安全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模型,划分指标等级标准,并计算各指标的权重.该方法可操作性强,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商崇菊;郝志斌
    人民黄河. 2011, 1(3): 46-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景观生态学和生态环境需水为理论基础,从景观尺度探讨了水利风景区景观类型、格局和景区保护目标,提出了景区景观环境需水的计算方法,并以合阳洽川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为例计算了其景观环境需水量.结果表明:合阳洽川风景区年内景观环境需水最小值为127.25亿m3(含黄河河道内需水),最大值为236.99亿m3,适宜值为145.81亿m3;按照景观环境需水的整合原则,对合阳洽川景区景观环境需水进行整合,最终得出景区年景观环境需水量为179.46亿m3.
  • 潘灵刚;王正中;刘计良
    人民黄河. 2011, 1(3): 49-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考虑水量平衡、供水条件、库容约束及变量非负等约束条件下,建立最小引水量情况下的最小弃水的多目标模型,应用LINGO软件,求解该多目标优化模型.通过对实例进行优化调度,得出在浪费水量最小情况下,不同典型年需从区域外引水水量及向区域内各水厂供水量,证明了该模型是有效的.
  • 张辉;雷文娟;马金珠
    人民黄河. 2011, 1(3): 51-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2003-2007年<华池县国民经济统计资料>和<华池县环境质量监测报告>,选取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人均GDP、有效灌溉面积等16个驱动因子为评价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主成分的特征值和贡献率,得到影响华池县水资源承载力的三大主成分因子,并对华池县的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随着工业迅速发展,用水量显著增大,而污水处理设施却不能跟上工业发展的步伐,导致华池县水资源承载栽力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
  • 汪宙峰;何政伟;李敏;南希
    人民黄河. 2011, 1(3): 54-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地质灾害空间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分为主节点、分节点和信息基地三级,具有数据层、服务层和运行支持层三层结构.分析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标准体系设计的原则,提出空间数据库包括基础空间地理数据、基础地质地形数据和地质灾害数据;空间数据交换格式在数据类别上包含矢量数据交换格式、影像数据交换格式、格网数据交换格式等;服务层设计采用基于面向服务架构SOA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包括服务提供方、服务使用方和服务中介3个基本角色.
  • 翟同宪
    人民黄河. 2011, 1(3): 56-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河西走廊是西北地区乃至全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区,更是一个生态高度敏感区,水资源是制约其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生态农业建设要从发展生产力和改进生产关系两方面考虑,以内陆河水系自然禀赋为基础,以节水农业、设施农业为核心,建设生态产业体系,创新制度机制,促进农业发展方式向生态型转变,实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统一.
  • 宋军;王斌;张春;任建华;王岚
    人民黄河. 2011, 1(3): 58-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黑河源区生态建设保护工程实施7 a来,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05万h㎡,治理河沟道长12148.5 m,增加直接经济效益约976万元/a,涵养水源和减少水土流失效益约310.67万元/a.
  • 王延贵;史红玲;亓麟;马喜堂
    人民黄河. 2011, 1(3): 60-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位山灌区引水引沙过程及水沙资源分布特点,提出了灌区水沙资源优化配置方法和水资源与泥沙资源的配置方案,即应把大部分泥沙输入支渠以下区域.通过对比分析位山灌区水沙资源配置现状与优化配置方案的差异,指出渠首地区水沙资源配置过多是导致灌区泥沙问题的症结.通过实施灌区引水减沙措施、沉沙池处理灌区有害泥沙、提高渠道输水输沙能力、灌区泥沙灾害治理与泥沙资源化相结合等,可实现位山灌区泥沙远距离分散配置的目的.
  • 亓麟;王延贵
    人民黄河. 2011, 1(3): 64-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灌区泥沙输送系数和泥沙分散系数等泥沙分布评价指标,对黄河下游引黄灌区泥沙分布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灌区泥沙处理方式和地形条件是影响泥沙分布的主要因素,采用沉沙池集中处理泥沙的引黄灌区的泥沙输送系数和分散系数远小于浑水灌溉灌区,浑水灌溉有利于泥沙输送和分散配置.地势较陡的河南省引黄灌区泥沙输送系数和分散系数大于山东省灌区.黄河下游引黄灌区泥沙配置的主要模式有近距离集中配置模式、远距离集中配置模式、远距离分散配置模式3种.
  • 丁铁山;董汝瑞;温季
    人民黄河. 2011, 1(3): 68-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土壤水分含量是影响作物生长和农田水土环境的一个重要指标,土壤水分预测对农业生产中水分的合理利用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应用支持向量机理论,采用土壤水分含量影响较大的降雨量、蒸发量、相对湿度和地下水埋深作为模型输入因子,土壤水分含量为输出因子,建立了土壤水分预测模型,并与灰色理论水分预测模型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支持向量机模型预测土壤含水量的最大误差为5.83%,平均误差为2.44%,预测结果优于灰色预测理论,模型的预测精度为0.957.
  • 丛振涛;杨静;雷慧闽;冯保清
    人民黄河. 2011, 1(3): 70-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四水转化模型是认识区域水资源转化消耗规律的重要工具.根据半干旱半湿润区特点对四水转化模型进行改进后应用于位山灌区,得到了地下水实测值的验证.2000年模拟结果表明:降水与引黄是位山灌区的主要水源,水资源供给相对丰富;不同情景下渠系水利用系数对整个灌区的水量平衡影响不显著,地下水开采的增加有助于保证农作物供水,同时引起地下水位下降;引黄水量的减少引起地下水位下降并影响农作物供水.
  • 岳晶晶;孙景生;徐建新;申孝军;徐庆超
    人民黄河. 2011, 1(3): 73-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讨新疆地区膜下滴灌棉花耗水规律,通过大田控水试验研究了不同水分处理对棉田土壤水分、作物耗水和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棉花整个生育期,棉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的总趋势为中间大两头小,各处理之间随着亏水时间和亏水程度的加剧土壤水分变化呈减小趋势,且全生育期充分供水总耗水量是连续重度亏水处理的1.3倍;棉花总耗水量与产量呈二次抛物线关系;棉花在各生育期的水分敏感指数,苗期为0.1693、蕾期为0.2745、花铃前期为0.6540、花铃后期为0.3010、吐絮期为0.1010.
  • 赵东彬;仵峰;宰松梅;韩启彪;孙浩
    人民黄河. 2011, 1(3): 76-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灌溉系统均匀度和土壤湿润均匀度两方面对不同灌水方式下灌水均匀度的研究概况进行了归纳总结.指出畦灌对水分分布的动态过程研究较少,喷灌应加强降低工程能耗、提高灌水均匀度等的研究,滴灌对大田尺度及线源或面源研究较弱等.预计在未来几年内,有关灌水均匀度的研究可望在两方面取得进展:①通过对土壤水分运移的复杂性以及土壤水分分布均匀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区分,找出每一种因素与土壤水分分布均匀度间的定量关系;②通过对滴头点源、线源灌溉下土壤湿润特性的研究,进一步延伸到面源灌溉等方面,从而达到点、线、面、体的有效结合,提高灌水均匀度.
  • 王建众;张文杰;王树荣;金瑞清
    人民黄河. 2011, 1(3): 79-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试验小区内镶贴条式滴灌带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田面微地形、系统工作压力下滴头在各测点的流量分布,计算出各种条件下的灌水均匀度,分析了不同系统工作压力下,田面微地形对滴灌灌水均匀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系统工作压力越大,田面微地形对灌水均匀度的影响越小;压力越小,灌水均匀度受田面微地形影响越大.在比较平缓的微地形条件下,降低系统工作压力,滴灌灌水均匀度并没有显著减小.
  • 徐睿
    人民黄河. 2011, 1(3): 81-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尊村引黄沉沙池改造自排沙廊道沉沙池方案、原湖泊型沉沙池清淤加高方案、新建湖泊型沉沙池方案进行了比选.结果表明:自排沙廊道沉沙池方案只需要对原沉沙池作较小改造,具有结构简单、占地少、不需要专门场地,可随时适应水量、泥沙的大范围变化,对排沙地形条件适应性好,排沙效率高、耗水少,维护管理简便,运行成本低等优点.分析了自排沙廊道沉沙池建设中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并设计了相关的改造指标等.
  • 丁林;李元红;王以兵;雒天峰
    人民黄河. 2011, 1(3): 83-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民勤地区玉米免储水灌全膜覆盖膜孔注水播种技术的试验,测定了免储水灌膜孔注水条件下玉米地棵间蒸发规律、土壤水分变化规律、玉米耗水规律及产量效应,并分析了不同注水量对玉米地土壤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免储水灌全膜覆盖膜孔注水播种玉米技术,可以抑制土壤蒸发量,全生育期棵间蒸发最小的处理较对照减少了35.82%,全生育期耗水量最小的处理较对照减少了56.58 mm,各处理平均耗水强度较对照减少了5.7%、平均产量增加了10.50%,平均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20.69%,处理后最高节水率为8.87%.
  • 徐根海;刘韩生;刘旭东
    人民黄河. 2011, 1(3): 86-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泄水、拉沙及水库淤积角度,对岗曲河二级水电站上游围堰高度对电站运行的影响进行了试验和分析.结果表明:水库正常运用时,围堰高度对闸前流态、泄流能力及水库壅水排沙的影响微不足道,但围堰高度对水库后期运用影响较大.建议围堰全部拆除,若需保留则余留围堰顸高程以低于电站引水平台高程为宜.
  • 池云飞;包志仁;陈中涛;张民强;郑敏生
    人民黄河. 2011, 1(3): 88-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库仑土压力理论对于复杂边坡的主动土压力计算存在公式复杂、参数繁多等不足和限制,目前还没有成熟的简化方法.基于经典库仑土压力理论,推导出计算梯形断面滑动土楔主动土压力公式,并与以往求解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公式方法简洁、结果满足计算精度要求.
  • 赵玉良;赵雪萍;李松平;苏晓玉
    人民黄河. 2011, 1(3): 90-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验证鸭河口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溢洪道设计布置方案的合理性,根据重力相似准则,采用比尺1:55的整体正态模型对溢洪道进出口体形、泄流能力、水流流态、流速分布、压力分布、消能防冲、空化气蚀等进行了系统研究.不同方案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方案二优于方案一,同时建议加高溢洪道进口圆弧翼墙及墩头的高度,并注意加强下游回流区对两岸岸坡的防护.
  • 王建伟
    人民黄河. 2011, 1(3): 93-9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利行业规范<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191-2008)采用了与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相同的材料强度,但其承载能力设计计算的系数取值不同.通过计算分析相同条件下两规范关于钢筋用量的差异表明,对于钢筋混凝土梁,采用<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191-2008)计算的钢筋用量较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计算的钢筋用量多,因此<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191-2008)的可靠度高.
  • 徐元刚;张锦文;周双林;涂集;刘蓉昆
    人民黄河. 2011, 1(3): 96-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我国8万多座小型水库多为公益性水库,基本为县、乡、村自建、自管、自用.小型水库移民搬迁安置普遍具有补偿补助标准低、以后靠安置为主的特点,移民区存在基础设施薄弱、土地资源缺乏等问题.提出了解决小型水库移民困难问题的建议:统一领导、明确职责,正确理解小型水库移民政策、搞好宣传引导工作,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确定合理的解决问题方式,规划先行、规范项目的建设管理程序,加强资金管理、确定合理的投资规模等.
  • 胡良明;陈锋;胡云鹤;李玉涛
    人民黄河. 2011, 1(3): 98-9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坞罗水库工程地质条件,采用膨润土防水毯(GCL)对湿陷性黄土进行了处理.GCL具有工程造价低、施工速度快、防渗效果好等特点.铺设施工主要流程:基层处理及验收、防水毯铺设及验收、素土覆盖压实.施工时注意GCL的有纺织布面要向着结构物表面,防水层铺设后应在其上再铺设厚3~5 cm的水泥砂浆,以防止防水层接触水而发生早期水化.
  • 冯永;张福喜;倪凯军
    人民黄河. 2011, 1(3): 100-1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非饱和及非稳定渗流理论,以某非均质土坝为研究对象,在考虑坝体材料非均质条件下,设计了坝体下部不同粉质黏土厚度的3种情况,研究在2 m/d的库水位下降条件下,坝体下部透水性稍强的粉质黏土层厚度对渗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各个算例中坝体下部透水性稍强的粉质黏土层厚度越大,越有利于坝体迎水坡内孔隙水压力消散,浸润线下降的速度会更快;迎水坡最危险滑面稳定系数先降低、后增大;相同时刻,底部透水性稍强土层厚度越大,迎水坡稳定系数越大,特别是在库水位下降第4 d,差异最明显;库水位下降第3、4 d时滑弧半径较大,此时土坝迎水坡最易发生滑动.
  • 高山维
    人民黄河. 2011, 1(3): 102-1031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位于高寒地区湿陷性黄土的吾土斯山灌区干渠末端退水涝池,在施工过程中,基础预浸水处理工作扎实有效,基本消除了基础原土层的湿陷性,提高了地基承载力;库区基础分层翻压处理,既有效地延长了渗径,又为涝池稳定提供了可靠支持;库区土工膜铺设完全截断了内水外渗的问题,加大了涝池防渗保险系数.由于施工质量控制严格,施工工艺合理,工序管理严格,组织机构健全,措施得当,因此工程建成后没出现过任何质量问题.
  • 王昭升;盛金保
    人民黄河. 2011, 1(3): 104-1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现行大坝安全评价体系中存在的不足,认为应引入大坝风险理念.建议继续以现行评价体系为基础开展水库大坝的安全鉴定工作,提高从业人员资质,坚持整体利益优先等原则,管理上通过制度建设与资源优化组合,逐渐形成业主监管大坝风险、政府监督业主、公众监督政府与业主的制约机制,积极开展风险评价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 黄国展
    人民黄河. 2011, 1(3): 107-1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百色水利枢纽坝基河床部位存在顺河F6断层,破坏了坝基的完整性,对坝基的抗滑稳定和渗透稳定非常不利.在勘察过程中采用先进技术与常规勘探方法相结合,查清了F6断层的工程地质条件,通过灌浆试验了解断层的可灌性,对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了准确评价,提出:对表层混凝土塞处理,结合帷幕灌浆加强防渗处理;对断层带及两侧的岩体进行固结灌浆处理.
  • 毛海涛;张保平;何运祥;王晓菊
    人民黄河. 2011, 1(3): 109-1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建立无限深透水地基上土石坝坝基水平和垂直防渗体的数学和物理模型,综合比较了两者的防渗效果和优缺点.结果表明:在同等尺寸的情况下,悬挂式垂直防渗墙在减少渗流量方面的效果大约是水平铺盖的1.5~3.5倍,该倍数关系随着坝前水头和坝基渗透系数发生变化,坝前水头越大坝基渗透系数就越大,垂直防渗墙的防渗效果越明显.通过多方面综合分析认为,在无限深透水地基上土石坝坝基的防渗体应该优先采用水平铺盖防渗体,而且最好采用渗透系数极小的土工膜等新型防渗材料.
  • 徐志浩;李文华
    人民黄河. 2011, 1(3): 113-1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连云港市临洪东站电气设备众多,按传统的维修模式易出现"过维修"或"欠维修"的情况,提出应根据电气设备的实际运行状况进行"状态维修".分析了电气设备绝缘系统的老化规律,提出了相应的寿命模型,指出"状态维修"的实现必须以非破坏性试验和在线检测为前提.
  • 侯松;张燎军;张景奎
    人民黄河. 2011, 1(3): 115-1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某泵站地处软土地基上,为保证开挖的顺利进行,防止开挖过程中土体变形过大导致边坡失稳,采用T形地下连续墙进行支护.采用三维有限元法,通过比较在基坑开挖及泵站建设过程中地下连续墙的位移情况,对影响墙体位移的几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满足工程实际要求的最佳支护方案.
  • 张庆玉;冶雪艳;唐建生;杜新强
    人民黄河. 2011, 1(3): 117-1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土体的渗透稳定性取决于渗透水流对土体的作用力与土体的阻抗力.渗流对土体的作用力取决于渗流场的渗透比降,它是引起渗透破坏的主动力;土体对渗透水流的阻抗能力即抗渗强度,用抗渗比降来表征,其大小取决于土的颗粒组成及结构特征.通过分析坝基土的颗粒组成及其结构特征,结合渗透破坏机制及渗透破坏类型理论,分析了红兴水库坝基土体可能发生的渗透破坏类型,并给出坝基的临界渗透比降为0.25.
  • 王东
    人民黄河. 2011, 1(3): 119-1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穿黄隧洞在泥水加压平衡掘进过程中,盾尾实施同步注浆,除具有填充管片壁后与围岩土层间隙,抑制地表沉陷,减少隧洞变形、上浮、下沉作用外,还可以提高隧洞的整体防水性能.根据浆液性能、浆液强度、浆液配比的要求,经过前期大量试验,确定了同步注浆普通单液砂浆的基准配合比参数:胶砂比1:3,水泥、粉煤灰比为10/35,水胶比为0.6.
  • 乔一帆
    人民黄河. 2011, 1(3): 121-1221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离散变量的渡槽结构优化设计问题,建立粒子适应度、种群规模与搜索空间维度的惯性因子自适应函数,通过适应度方差判断种群是否早熟,采用混沌扰动避免种群早熟以及采用动态罚函数等技术对基本粒子群算法进行了改进.实例应用表明,改进的PSO算法全局收敛能力强、精度高,在渡槽结构优化设计中具有较好的通用性.
  • 任雨;王承恩;刘斌
    人民黄河. 2011, 1(3): 123-1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模型试验研究了阶梯式溢洪道水平面的时均压强,结果表明:阶梯式溢洪道水平面上可能产生负压,负压主要位于水平面上距离阶梯凹角0.2~0.5倍水平阶梯长度处;整个阶梯式溢洪道水平面上最大负压位于2#或者3#阶梯上,掺气均匀段阶梯水平面上基本没有负压产生;阶梯水平面上的压强具有间隔相似性;单宽流量越大,水平面阶梯上压强最大值越大、最小值越小.
  • 李玺;郑源;张丽敏;刘君
    人民黄河. 2011, 1(3): 125-1261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大机组正常发电运行情况下,对与引水管道相连的小机组开停机时引水岔管的水力特性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计算.采用非结构化网络离散计算区域,利用UDF控制小机组管道的流量来模拟小机组开停机,为保证计算精度,采用二阶迎风格式,在压强-速度关联算法上选择更适合于非定长计算的PISO格式.结果表明:小机组钢管的水锤对大机组钢管内部的影响范围不大,只会对局部的管段造成冲击,不会影响大机组蜗壳进口处水流,对大机组的正常发电没有影响.
  • 杜培荣;韩立新;章青
    人民黄河. 2011, 1(3): 127-1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MATLAB语言编制了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计算程序,该程序可以完成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计算工作,同时可以生成反映混凝土细观组成的数值试样.根据实际试验成果,在计算程序中调整相关参数,生成的数值试样能够反映出混凝土内部力学性质的不均匀性,为混凝土材料破坏过程分析提供必要的数据信息.
  • 宋力;魏新亮;王美斋;乔瑞社
    人民黄河. 2011, 1(3): 129-1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水闸中典型板构件为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理论,考虑混凝土本构关系的下降段、钢筋与混凝土的黏结滑移力,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并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12.0对板施加偏心距为100mm的面偏心荷载,进行板偏心受压全过程非线性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有限元分离式模型基本符合板在受压过程中的变化规律,采用的模型是可行的.
  • 努尔开力·依孜特罗甫
    人民黄河. 2011, 1(3): 132-1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结合新疆呼图壁河青年渠首混凝土修复工程实际,用低水胶比和复掺硅粉、矿渣微粉等活性掺和料合理配制强度等级为C80~C90、抗冲磨的混凝土.试验结果表明:采取工业废渣复合配制的混凝土流动性强、抗冻性好,具有抵抗600次快速冻融循环的能力.
  • 陈金刚;张莉红;张俊萌;高峰
    人民黄河. 2011, 1(3): 134-1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理论研究、试验模拟和数值模拟3个方面总结和讨论了充填裂隙的水力特性.研究表明:充填裂隙水力特性与充填介质物理性质密切相关;变异性充填介质对裂隙水力特性的影响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可以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充填裂隙水力特性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 陆建飞;杜应吉;徐路军
    人民黄河. 2011, 1(3): 137-1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的抗冻性能,结合某水工混凝土工程,采用快速冻融法,对粉煤灰混凝土试样进行抗冻试验,分别考察了含气量、水胶比和粉煤灰掺量对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下冻融环境中,混凝土抗冻性能随着水胶比和粉煤灰掺量的增大而降低,加入适量引气剂有助于混凝土抗冻性能的提高;根据现有的冻融损伤演化方程,通过试验数据函数拟合和公式转换可以得到影响因素与材料参数的函数关系.
  • 闫长城;王正中;刘旭东;陈立杰
    人民黄河. 2011, 1(3): 140-1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玻璃钢防渗技术在北方季节性冻土区的有效性,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DINA对玻璃钢材料防渗渠道的温度场、变形场及应力场进行仿真分析,同时研究了衬砌板的冻胀变形及冻胀力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与普通混凝土衬砌相比,玻璃钢衬砌材料不仅能使衬砌板的冻胀变位值及冻胀力更加均匀,而且通过释放变形,可使其法向冻胀力减小51%~74%,切向冻胀力减小34%~46%,玻璃钢材料优于混凝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