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1年, 第1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
  

  • 全选
    |
    论文
  • 李景宗;寇怀忠
    人民黄河. 2011, 1(11): 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经过10年的研究和开发,“数字黄河”工程的信息基础设施、应用服务平台、应用系统已初步建成.信息基础设施主要包括通信传输、计算机网络、数据采集、数据存储管理、高性能计算平台等;应用服务平台由部署在黄委信息中心、水文局、水资源保护局等的节点构成;业务应用系统主要包括防汛减灾、水资源管理与调度、水资源保护、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工程建设与管理、电子政务等系统.未来5~10年“数字黄河”工程的发展重点是:加强通信网络及信息安全建设、完善数据采集体系和存储管理与共享体系、建设黄河数学模拟系统、完善业务应用系统、建立综合决策会商及应急响应指挥系统、完善保障环境等.
  • 杜霞;耿雷华
    人民黄河. 2011, 1(11): 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我国蓄滞洪区的基本状况出发,分析了我国蓄滞洪区的作用、地位以及相关政策等,论述了蓄滞洪区开展生态补偿的必要性、补偿范围、补偿主体与对象、补偿标准及补偿方式等.认为:(①补偿范围应首先包括33处重要蓄滞洪区和41处一般蓄滞洪区;②重要蓄滞洪区由中央政府作为补偿主体,一般蓄滞洪区由省级政府作为补偿主体,补偿对象为生活在蓄滞洪区的企业、团体和个人;③补偿标准根据生存成本和经济发展机会成本测算;④补偿方式采取政府主导的补偿方式.建议:①建立蓄滞洪区生态补偿责任机制;②完善蓄滞洪区生态补偿的财政转移支付政策;③制定蓄滞洪区生态补偿的扶持政策.
  • 张敏;吴花芹;赖瑞勋;任林雪
    人民黄河. 2011, 1(11): 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元胞模型在河道演变模拟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元胞自动机来模拟河道演变时基本以长时间尺度为主,阐述河道演变的现象及发展机理,但对于短时期的精确模拟,目前还不适用;为使元胞自动机能够精确模拟河道演变,必须对元胞自动机进行改进,尤其是分水输沙法则以及元胞的网格划分,须根据实际情况的复杂程度进行确定.
  • 曹永涛;江恩惠;李军华;顾霜妹
    人民黄河. 2011, 1(11): 1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黄河下游府君寺一东坝头河段近期河势演变情况,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水沙条件下实体模型试验成果的分析,研究了该河段工程的适应性.结果表明:按规划流路布设工程后,府君寺控导与曹岗控导组成的节点工程基本能够控制曹岗控导以下的河势变化,对该河段的河势稳定具有重要作用;曹岗下延工程长度偏短,应尽快延长;节点工程作用的发挥受上游控导效果的影响较大,非节点工程的实施应遵循“自上而下”的治理原则,以保证能够送溜至下一节点工程为目标.
  • 马永来;高亚军;王玲;徐建华
    人民黄河. 2011, 1(11): 12-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窟野河流域40多年降水、径流和泥沙等资料进行的分析,认为该流域近年来实测水沙量锐减的原因主要包括:①雨强明显减小;②生态蓄水能力增强;③煤矿开采后形成的塌陷区出现裂缝渗漏;④河道采沙形成的沙坑需要大量的填洼水;⑤城市绿化用水和橡胶坝蓄水.
  • 李庆国;郭选英;安催花;陈松伟
    人民黄河. 2011, 1(11): 14-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巴家嘴水库各运用时期库区的冲淤规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排沙运用方式对库区冲淤的影响.结果表明:蓄水运用时期库区淤积严重,年均排沙比仅为0.043%;第一次自然滞洪运用时,水库淤积仍较为严重,第二次自然滞洪运用时期的库区淤积量比第一次的减少较多;蓄清排浑运用时期水库淤积量明显减少,排沙比为62.6% ~ 77.8%.
  • 马怀宝;张俊华;陈书奎;王婷
    人民黄河. 2011, 1(11): 16-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小浪底水库运用以来库区的淤积形态,结果表明:水库非汛期蓄水拦沙,淤积形态变化不大;调水调沙期间及汛期发生洪水时,淤积形态受水沙条件、边界条件及水库运用方式的影响而调整,截至2010年汛后,小浪底金库区断面法计算淤积量为28.225亿m3,其中干、支流淤积量分别为22.395亿m3、5.830亿m3,支流淤积量占总淤积量的20.7%;库区干流呈三角洲淤积形态,并逐步向下游推进,支流口门淤积较为平整,支流河床纵剖面沿流向呈现一定的坡降;畛水沟口形成了高10.5 m的拦门沙坎,建议开展畛水拦门沙坎的防治研究.
  • 王怀柏;赵淑饶;陈卫芳;吉俊峰
    人民黄河. 2011, 1(11): 18-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西霞院水库抬高水位运行后小浪底水文站测流断面水力学要素及水位流量关系的变化情况,以及由此对小浪底水文站正常水文测报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西霞院水库在蓄水位低于129 m运行时,对小浪底站流量测报影响较小;②西霞院水库的蓄水位达到131 m时,对小浪底站1 000 m3/s以下的流量测报精度影响较大;③西霞院水库的蓄水位达134m时,对小浪底站2 500 m3/s流量级以下的洪水测报精度影响较大.针对这些影响,建议:①加密测验,控制水文要素的变化;②建设ADCP测流系统,提高测流质量;③研究复杂因素影响下的水位流量定线推流方法;④加强对测验河段、断面形态的监测.
  • 张洪波;赵麦换;张泽中
    人民黄河. 2011, 1(11): 21-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水文变异方法对黄河干流唐乃亥、兰州、头道拐、潼关、花园口和利津6个关键断面水文指标的变异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黄河干流水文指标有很大的变异,主要原因是水库运行和干流引水.6个断面水文指标的变异程度大体可分为3个层次,兰州和利津断面属第一层次,发生明显改变,头道拐、潼关、花园口为第二层次,改变比较明显,唐乃亥断面为第三层次,变异程度相对较低;兰州和花园口断面系水库泄流控制站,改变指标主要集中在水库削峰补枯引发的极值和丰枯流量的变化上,头道拐、潼关、利津受灌区和沿黄城市引水的影响较大,表现为很强的与农业用水规律相关的指标改变分布.
  • 宰松梅;郭树龙;郭冬冬;温季
    人民黄河. 2011, 1(11): 24-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聚类分析和模糊数学的基本原理,以某河流20年输沙量、降水量、汛期降水量、年径流量为基础,根据不同水平年各个指标的相似度,对不同水平年进行了分类.结果表明:在样本容量不大的情况下,模糊聚类分析的计算量较小,计算比较方便,避免了主观分析的不合理因素,比传统分类方法更客观、细致、全面和合理;应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可在不确定各影响因子相互作用过程的情况下,确定其主要联系、相互关系及主要影响因素.
  • 张厚军;鲁俊;周丽艳;钱胜
    人民黄河. 2011, 1(11): 27-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1973-2005年宁蒙河段汛期场次洪水的冲淤特性、冲淤效率与下河沿断面水沙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下河沿断面洪水平均含沙量大于7 kg/m3时,宁蒙河段以淤积为主;当下河沿断面洪水平均含沙量小于7 kg/m3时,宁蒙河段以冲刷为主,且流量为2 200~2 500 m3/s时冲刷效率最大,此时洪水总水量应大于25亿m3.
  • 罗秋实;周丽艳;张厚军;鲁俊
    人民黄河. 2011, 1(11): 29-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实测资料分析和数学模型计算等多种手段分析了支流来水来沙对宁蒙河段淤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宁蒙河段支流来沙量与干流淤积量的相关性较强,是影响宁蒙河段淤积的主要因素之一;考虑支流来水来沙与不考虑支流来水表沙相比,宁蒙河段年均多淤积0.301亿t,1986年以前年均多淤积0.207亿t,1986年以后年均多淤积0.377亿t.
  • 薛松贵;张会言
    人民黄河. 2011, 1(11): 32-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考虑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下垫面的影响等因素,评价分析了黄河流域水资源量及其未来变化的趋势,分析了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加快条件下的流域供用水变化情况.根据流域特点和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分析了黄河流域2020、2030水平年水资源利用与保护面临的形势,提出了相应的水资源保护措施:①优化配置、统一调度水资源;②强化节水,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③控制污染物入河总量;④加快大型骨干水利工程建设;⑤建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制度体系;⑥积极推进跨流域调水;⑦建立水资源战略储备,提高风险应对能力.
  • 王浩;王芳;张新海;燕华云
    人民黄河. 2011, 1(11): 35-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长系列水文模型模拟结果,对青海湖的环境演变进行了分析,利用一阶周期性自回归模型对青海湖水位变化趋势及其对湖泊生态的影响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青海湖多年平均亏缺水量为3.31亿m3,近10 a来增温幅度较大时期的亏缺水量为5.19亿m3;保持青海湖生态稳定的关键物种为青海湖裸鲤,盐度是决定青海湖裸鲤繁殖和生长的关键环境要素,其阈值为16.8%;考虑气候变化的影响时,青海湖水位在未来30 a会继续下降,水位阈值为3 190.25 m,2030年水位最低,为3 191.35 m,此后水位开始小幅度回升并逐渐趋稳;不考虑气候变化的影响时,预计未来30 a内青海湖水位仍会持续下降,之后下降趋势开始变缓并趋于稳定,2100年左右稳定在3 192.25 m;两种预测结果都没有下降到青海湖生态稳定的水位阈值,因此未来青海湖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不受影响.
  • 张俊峰;张学成;张新海
    人民黄河. 2011, 1(11): 39-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黄河流域1956-2000年长系列降水量、蒸发量等水文资料,计算了河川天然径流量和分区水资源量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现状条件下黄河流域年均天然径流量为534.8亿m3,分区水资源量为719.4亿m3;黄河流域水资源存在水少沙多、水沙异源、水沙关系不协调、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集中、连续枯水段长及水土资源分布不一致等特点.
  • 张新海;赵麦换;杨立彬
    人民黄河. 2011, 1(11): 41-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南水北调工程实施、水资源量变化和用水情况变化等,为保障重点地区和重点行业的用水安全,需要调整黄河流域水资源配置方案.经过综合分析黄河水资源配置原则,考虑协调区域发展与河流健康,协调好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的关系,提出了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生效前后和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生效后黄河流域的水资源配置方案.
  • 王煜;侯红雨;龚华
    人民黄河. 2011, 1(11): 45-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黄河流域节水现状以及节水基础和条件的分析,拟定低、中、高3种节水目标方案,通过对不同节水目标方案下的水资源供需形势、需新增供水量、废污水排放量、节水投资等方面的综合分析,合理确定了2030年黄河流域主要节水目标:农业方面,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59,农田灌溉定额减少到5 415 m3/hm2;工业方面,工业万元增加值取水量减少到30.4 m3,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79.8%;城镇生活方面,供水管网漏失率减少到10.9%.
  • 赵银亮;宋华力;毛艳艳
    人民黄河. 2011, 1(11): 47-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之一,流域及下游引黄灌区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的13.4%,对保障区域乃至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从黄河流域灌区及粮食生产现状情况分析入手,探讨了流域粮食安全的基本要求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在严格保护现有耕地、继续提高耕地复种指数、调整农业结构、改良品种等前提下,必须建立和形成确保高产稳产、旱涝保收灌溉面积的长效机制;同时,采取必要措施,加大节水力度和加快灌区改造,在粮食主产区和粮食后备基地建设一批以农业灌溉用水为主要目的的供水工程,并进一步深化农田水利管理体制改革,为实现流域粮食安全提供水资源保障.
  • 王敏;张学成;张新海
    人民黄河. 2011, 1(11): 50-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黄河流域1956-2009年地表水耗损量逐年变化的特点及结构现状.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多年平均地表水耗损量为254.1亿m3;20世纪50-60年代用水量相对较小,70年代稳步上升,80年代达到顶峰,90年代之后趋于稳定.
  • 连煜;郝伏勤;黄锦辉;张建军;彭勃
    人民黄河. 2011, 1(11): 52-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黄河流域水功能区的概况及水污染现状,提出了水资源保护的主要对策:①统筹协调流域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作;②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③全面提高水污染治理水平;④完善水资源保护、水质监测和监督管理体系;⑤加强流域水资源保护工程建设等.
  • 杨立彬;贾新平;李清杰;王慧杰
    人民黄河. 2011, 1(11): 55-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黄河流域供水量、用水量、耗水量、排水量和入河污染物的基本情况,分析了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实际缺水情况和现状水质状况.黄河水资源利用与保护存在水资源总量不足、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用水效率偏低、水污染形势严峻等问题.为缓解流域水资源的短缺问题,应在建设节水减污型社会的基础上实施跨流域调水.
  • 赵麦换;张新海;张晓华
    人民黄河. 2011, 1(11): 58-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依据黄河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初步成果,分析计算了黄河利津、河口镇断面生态环境需水量,并通过各水平年供需分析计算,研究了黄河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供需情况.黄河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包括汛期输沙水量和非汛期生态基流,在满足汛期输沙和非汛期生态基流情况下,其他生态环境需水可以得到满足;在黄河资源性缺水情况下河道内外都缺水是合理的;汛期输沙水量有较大缺口,应采取多种措施予以缓解.
  • 李清杰;刘争胜;肖素君;孟景
    人民黄河. 2011, 1(11): 61-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分析预测了流域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及规模,考虑现状用水、一般节水、强化节水和超常节水4种节水模式,分别预测各行业相应的需水量,通过比选推荐强化节水模式下的需水预测结果为水资源规划的推荐方案,并从用水效率、用水定额、用水结构、用水增长率等方面分析了其合理性.
  • 杨立彬;赵银亮;杨慧娟
    人民黄河. 2011, 1(11): 64-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河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的特点,使黄河水资源管理长期面临复杂和困难的局面,特别是随着流域及沿黄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地区各部门都对黄河提出了较高的用水需求,水资源管理和调度的矛盾更加突出.在总结黄河水资源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黄河水资源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应健全流域与区域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完善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论证管理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及水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应急调度制度等.
  • 杨艳春;闫莉;程伟
    人民黄河. 2011, 1(11): 66-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黄河流农村生活、农田径流、分散式畜禽养殖、水土流失、城市地表径流这5类非点源污染的估算方法,并给出了根据此方法和有关参数所估算的黄河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结果表明:黄河水体中非点源污染主要为农田径流和水土流失;TN、TP对黄河水体的污染物总量贡献率较大;污染物在龙门-三门峡河段入河量较大.
  • 董雪娜;金双彦;王玲
    人民黄河. 2011, 1(11): 69-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西北诸河区1956-2000年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 275.74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1 173.94亿m3,与地表水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为101.80亿m3.西北诸河区水资源总量并不匮乏,但存在严重的水土资源不平衡和水资源分布不平衡.西北诸河区存在区域性缺水的问题,在部分地区十分严重,直接影响着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彭少明;张新海;杨立彬
    人民黄河. 2011, 1(11): 71-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西北诸河地域广大,不同地区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情况差异明显.针对西北诸河各地区各流域特点,在对河流水资源情况、开发利用状况、承载能力分析的基础上,按照水资源“三次平衡”的分析方法,基于深入挖潜节水、多渠道开源、适时调水的总体思路进行水资源供需分析和合理配置.通过水资源合理配置,可基本实现水资源的供需平衡,支撑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生态环境的良性维持.
  • 杨国宪;李清杰;彭少明;赵麦换
    人民黄河. 2011, 1(11): 74-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西北诸河区是我国大陆的重要生态屏障区,也是生态脆弱区,生态用水被大量挤占,导致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西北诸河生态环境保护的总体目标是维持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维持合理的地下水位、形成具有良性循环的水生态系统,应根据不同河流自身的水资源情况,遵循可行、合理、有限目标,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西北诸河生态环境需水应主要考虑维持河流两岸生态植被所消耗的水量、沿途蒸发渗漏损失和维持尾闾湖泊所需要的水量.通过分析计算得出,西北诸河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为798.18亿m3,占地表水资源量的63.17%,不同河流生态环境需水状况差别很大.
  • 肖素君;李清杰;刘争胜;王慧杰
    人民黄河. 2011, 1(11): 77-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西北诸河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和水资源条件,采用多种方法对比分析,预测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及规模,考虑现状用水、一般节水、强化节水和超常节水4种节水模式,分别预测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应的需水量,并从用水效率、用水定额、用水结构、用水增长率等多方面分析用水合理性.经分析,强化节水模式下,到2030年西北诸河河道外需水量为657.11亿m3,预测结果基本合理,能够真实反映西北诸河未来的用水需求.
  • 黄锦辉;张建军;杨艳春;彭勃;张世坤
    人民黄河. 2011, 1(11): 81-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西北诸河水质目前总体较好,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一些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的城市局部河段水质较差.在对西北诸河水环境现状进行评价的基础上,研究了未来规划水平年西北诸河纳污能力,提出了未来西北诸河各省(区)水资源保护及污染控制对策:调整产业结构和优化工业布局,推进流域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技术;加强对重点工业污染源及其废水处理设施的有效监督管理;实施以水功能区管理为核心的入河污染物总量控制;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厂及配套工程建设等.
  • 刘争胜;贾新平;赵银亮
    人民黄河. 2011, 1(11): 85-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西北诸河地区1980-2008年的用水水平和效率、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以及供水量、用水量的结构变化进行了分析.西北诸河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水资源先天不足,部分地区水资源利用超过其承载能力;生态环境脆弱,不合理的经济社会活动导致区域生态环境恶化;用水效率较低,不适应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要求等.今后应以流域为单元,加强水资源统一规划和管理;以节水为中心,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好经济社会发展用水与生态环境用水之间的关系.
  • 侯红雨;杨慧娟;赵麦换
    人民黄河. 2011, 1(11): 88-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西北诸河水资源综合规划为基础,综合考虑西北诸河现状用水效率、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等情况,合理确定该区不同规划水平年节水标准.结合农业、工业和城镇生活等行业用水特性,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规划水平年各行业节水量.经计算分析,到2020年和2030年,西北诸河累计节水量可分别达到24.72亿m3和56.62亿m3.通过节水等措施,在维系良好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可基本实现区域水资源供需平衡.
  • 蒋昕晖;李婷;董雪娜
    人民黄河. 2011, 1(11): 91-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石羊河流域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7.76亿m3,生态环境需水量为7.08亿m3,可利用总量为10.67亿m3,水资源可利用率为60.1%;2000年流域实际利用水量为20.23亿m3,水资源实际利用率达121%.石羊河流域可利用水资源总量一定要依照自然社会的发展规律进行控制使用,以求在生态不再恶化的情况下适度发展经济.建议首先考虑将下游的生态恢复到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状态,保证下游红崖山站水库年均径流量达到80年代前的水平,逐步改善民勤盆地生态环境.
  • 杨艳春;彭勃;刘桂丽;程伟
    人民黄河. 2011, 1(11): 93-9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西北诸河区地表水质评价结果,从点、面污染源排污状况着手,分析地表水河流、湖库水质状况,评价水功能区的纳污状况,并分析了污染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西北诸河区大部分河流和湖库水质良好,仅少部分区域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有11.2%的水功能区主要污染物入河量超过纳污能力,超载区主要分布于河西内陆河、天山北麓诸河和塔里木河源流等水资源二级区;中亚西亚内陆河、塔里木河干流的各水质项目浓度上升趋势明显.
  • 高军省;冯莉莉;崔凯
    人民黄河. 2011, 1(11): 97-991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灌溉水质单指标评价的缺点和现有综合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将分辨能力强、不易丢失信息的物元模型引入到灌溉水质的评价中,并采用主观权重(AHP法)和客观权重(熵权法)综合的方法解决关联度计算时权重不易确定的问题.将基于综合权重的灌溉水质评价物元模型应用于实例分析,5个水样的灌溉水质分别为Ⅱ级、Ⅲ级、V级、V级和Ⅲ级,与属性综合评价法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说明物元模型用于灌溉水质综合评价方法可行、结果可信.
  • 田景环;王轶;茹松楠;原玉昌;田伟
    人民黄河. 2011, 1(11): 100-1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计算河道内生态需水量方面,传统Tennant法存在局限性.基于河流功能的量化计算,从计算时段标准、特征流量、综合影响因子等方面对Tennant法进行改进,提高了模型的实用性.用改进的模型计算黄河花园口、高村、艾山三站的生态需水量,并用其他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改进的Tennant法计算结果更为合理,兼顾了生态需水的众多影响因素,有利于生态保护和维持河道持续健康发展.
  • 唐莲;张维江;司建宁
    人民黄河. 2011, 1(11): 103-1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节水型学校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要载体,结合宁夏实际情况,以学校为例提出了节水型学校的建设要求.在用水水平调研及专家、技术人员咨询的基础上,对宁夏节水型学校建设及考核标准进行了研究,制定了包括技术及管理指标在内的定量及定性指标.
  • 李海华;应一梅;付莹莹
    人民黄河. 2011, 1(11): 105-1061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正交试验得到荧光假单胞菌的最佳培养条件:pH值为6、微生物接种量为1mL、搅拌速度为150 r/min、培养时间为3d.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考察了荧光假单胞菌对不同初始浓度的Cr、Pb、Cu、Cd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在不同初始重金属浓度条件下,荧光假单胞菌对Cr、Pb、Cu、Cd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9.70%、44.33%、37.54%、17.03%,差力比较明显;对Cr的去除率为68.60%~98.63%,去除效果最好,且去除率随初始浓度增大而提高,说明荧光假单胞菌适合处理高浓度的含Cr废水.
  • 闫晓玲;杜新源;刘海燕;宋静;段柏林
    人民黄河. 2011, 1(11): 107-1081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适宜黄土高塬沟壑区种植的林草品种有油松、侧柏、沙棘、刺槐、黑核桃、美国白蜡、多年生香豌豆、牧场草、黄兰沙梗草和康巴早熟禾等.黄土高塬沟壑区水土保持林草措施配置模式主要有油松沙棘混交、侧柏沙棘混交、刺槐与沙棘混交、美国白蜡与沙棘混交等,牧草栽培模式包括多年生香豌豆与作物或林木间作、禾本科与豆科牧草混播、天然草场改良、黄兰沙梗草护坡草皮、康巴早熟禾+果园等.
  • 武哲
    人民黄河. 2011, 1(11): 109-1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大西铁路工程具有沿线地貌类型复杂、施工风险较大、项目布点分散、安全管理难度大、环保要求高等特点.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编制了水土保持及生态保护监理规划,建立了工程监理工作制度、制定了监理工作程序和质量控制办法.对路基、站场、桥梁涵洞、隧道、取土场、施工生产生活区、施工便道、弃渣场等区域的防治措施进行了分析.
  • 徐德辉
    人民黄河. 2011, 1(11): 112-1131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河西走廊及沿黄灌区的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如喷灌、滴灌等已基本成熟,但受现行农业生产体制、农民文化素养、作物种植结构、水价及农产品市场等非技术因素的影响,这些技术的节水潜力难以充分发挥.分析了该区当前工程节水、农艺节水、管理节水现状,提出了保障农业节水发展的对策:提高农业集约化程度,深化水权制度改革,建立节水补偿机制,理顺投资渠道等.
  • 陈杰;何纪武;马英杰;胡琼娟
    人民黄河. 2011, 1(11): 114-1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08年8-9月,在滴灌技术条件下,利用包裹式茎流仪监测了核桃树的液流量,并用Watchdog自动气象站和土壤水分观测仪对气象因素和土壤水分进行同步观测.结果表明:核桃树的液流速率日变化曲线呈单峰,随着太阳辐射的增强液流速率上升,液流速率达到最大值的时间比太阳辐射达到最强的时间要早1~2h.液流速率与冠层风速、大气温度、相对湿度、太阳辐射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复相关系数为0.75,影响核桃树液流的主要气象因子是太阳辐射.利用包裹式茎流仪测得的核桃树的液流量与利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的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累计值变化曲线呈现相似的变化趋势.
  • 马文英;刘艳虎;李增坤;张晓青
    人民黄河. 2011, 1(11): 117-1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桩基梁式多侧墙预应力大型渡槽工程,以“槽身构件+槽身+支承槽墩+桩基”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体系可靠度计算模型,以南水北调中线洺河渡槽为例,计算了不同槽内水深、不同季节输水、不同抗力折减度及不同抗力变异度时,结构体系可靠指标及主要失效模式可靠指标.结果表明:随水深增大,体系可靠度及体系中槽身与桩基的可靠度降减十分明显,遇偶然因素作用引起抗力折减时也出现相似情况;而结构老化引起的体系可靠度降减较为平缓;不同季节输水时体系运行可靠度相差不大;当不考虑桩端承载力时,桩周抗滑稳定可靠度极低.
  • 张永刚
    人民黄河. 2011, 1(11): 121-1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已安装在系统中的超声波流量计、压力式水位计等,对万家寨引黄入晋工程渠首输水建筑物的水位、流量进行监测表明,现场实时量测数据较真实地反映了输水建筑物的运行状态.出水口总管的超声波流量计测量结果接近真值,比真值平均略大0.014 m3/s,水泵超声波流量计测量结果比真值平均略大0.113 m3/s.
  • 王贵军;万国红;符新阁
    人民黄河. 2011, 1(11): 123-1241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回龙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库区水文地质条件及渗漏情况评价,进行三维有限元渗流计算,通过方案比选提出了帷幕防渗方案.灌浆帷幕取样和压水试验质量检查结果表明:岩体的完整性有很大提高,岩体透水率显著减小.根据工程实践,灌浆的临界压力并不完全取决于岩体埋深,主要取决于岩石强度和岩体完整性,在可控条件下岩体劈裂对灌浆效果有利.
  • 陈胜;李高会;张健
    人民黄河. 2011, 1(11): 125-1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调压室的设置位置是水电站引水系统设计的重点内容,不仅关系到工程造价,而且会对电站过渡过程调节保证参数产生影响.基于水力过渡过程的数学模型,对某电站引水系统三种布置方案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引水系 统不是很长的情况下,适当增大引水隧洞以及压力管道的直径来改善调节保证参数是可行的;调压室越趋近于临界位置,对调节保证参数越有利,但调压室涌浪会有所增加.
  • 闫国新;仝春华;张雷顺
    人民黄河. 2011, 1(11): 128-1291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分析大量试验数据,比较目前各种碳纤维布(CFRP)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拟合出了比较简化的计算公式.粘结破坏影响了碳纤维应力水平的发挥,对碳纤维布抗剪承载力计算起关键作用的是碳纤维布的有效应变.碳纤维布的有效应变与混凝土的强度成正比,与配纤率和碳纤维的弹性模量乘积成反比.工程设计中,要注意尽量减小碳纤维布铺设间距,不能通过增加粘贴层数来提高碳纤维布的抗剪能力.
  • 杨清平;李俊杰
    人民黄河. 2011, 1(11): 130-1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混凝土结构中打入锚杆进行加固时,采用三维块体单元和杆单元结合的有限元网格模型相对较复杂,且计算模型也较复杂.以松山引水工程溢洪道闸墩锚固为例,简化了有限元网格模型,只采用三维块体单元,而忽略了杆单元,杆单元用一对方向相反、大小相等的钢筋屈服力来代替,计算结果良好.
  • 王海;黄静卿;代兵权
    人民黄河. 2011, 1(11): 133-1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掺加改性聚丙烯纤维和聚丙烯混杂纤维混凝土在400℃和800℃高温后的质量损失及残余抗压强度对比,系统研究了改性聚丙烯纤维对混凝土耐高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聚丙烯纤维的掺加可以有效提高混凝土的耐高温性能,随着纤维掺量的增加,高温后混凝土的质量损失和抗压强度损失均减少,且聚丙烯纤维的掺加可以有效降低混凝土发生爆裂的可能性.
  • 李伟;康海贵;尹志刚
    人民黄河. 2011, 1(11): 135-1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国际水电工程总承包的主要风险分为技术性风险和非技术性风险两大类.通过调查问卷对风险因素进行了识别,并应用统计分析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通过“平均得分法”对各风险因素的风险水平指数进行了计算,按照风险大小排序的十大风险因素是汇率、工程设计、合同、市场、战争、地理环境、材料供应、气候条件、通货膨胀、政策变动.
  • 李振全;汪习文;刘玉成;李巧鱼;张泽中
    人民黄河. 2011, 1(11): 137-1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水库补偿效益分配中单指标方法片面性强、综合指标主观性强的问题,提出基于均值处理的博弈论分配法,并以岚河梯级水电站为例进行了发电补偿效益的分配计算.结果表明:岚河梯级水电站中蔺河口、黑湾、新春、花坝等水库的补偿效益分配比例分别为71.48、5.15、9.54、13.83;基于均值处理的博弈论分配法具有客观性强和易于实施的特点,不仅可以解决梯级水库补偿效益分配问题,而且还可以解决工程投资分摊等问题.
  • 邓绍云;王义刚;邱清华
    人民黄河. 2011, 1(11): 139-1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参照单柱绕流现象建立了桩群绕流包络线张角的概念,通过有限深度均匀流水槽试验研究了不同圆柱桩群对均匀水流绕流包络线张角大小的影响规律,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圆柱桩群阻流率、排架密度、桩群长度、桩群迎流角的增大,均匀水流绕流圆柱桩群包络线张角增大;不同流速的水流应对圆柱桩群绕流的反应不一,流速越大反应越剧烈.
  • 左萍;杨建设;杨涛;云露;李利;焦莉莉
    人民黄河. 2011, 1(11): 141-1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监测评估实践,对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监测评估的主要内容、指标体系、调查表格、工作步骤、方法等进行了泵统总结.指出: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评估内容主要包括扶持政策实施情况,扶持资金的征收、使用和管理情况,扶持政策实施效果等;后期扶持监测评估指标体系由资金发放、项目实施、政策实施保障和政策实施效果4个一级指标构成,下设16个二级指标、40个三级指标;评估方法有统计分析、对比分析、参与式评价和综合评价.
  • 刘翠芬;曹春燕
    人民黄河. 2011, 1(11): 144-1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库移民社会经济基底调查一般都要经历确定调查对象、调查方法设计、调查实施和分析总结等阶段.调查方法主要有报表法、直接观察、采访法、问卷调查等.移民家庭收入和支出是基底调查指标体系中最重要的指标,常规一次性的问卷调查或自填表等方法得不到准确度很高的基底值.在对各种调查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议在基底调查前一年开展家庭收入和支出调查工作,采取对样本户培训、统一发放表格、定期回收统计资料等措施获得较真实的基底值,为提高监测评估的质量奠定基础.
  • 杨涛;杨建设;左萍;朱天舒
    人民黄河. 2011, 1(11): 146-1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结合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河南省丹江口库区移民安置监督评估的实践,总结了库区移民安置监督评估的依据和原则、监督评估目标、监督评估内容和措施,指出:通过对移民安置活动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可以及时揭示移民安置工作中的矛盾隐患和重大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和措施,确保移民安置的整体质量和效益,协助政府和移民管理机构更好地指挥和管理移民迁建安置工作,维护移民和安置区原住居民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