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1年, 第1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
  

  • 全选
    |
    论文
  • 李肖强
    人民黄河. 2011, 1(10): 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伦理与法律具有产生的同源性、共同的要素组成、大部分相同的调整范围、共同的物质文化基础等共性;它们的区别有规范的特性不同、调整对象的外延不同、强制性不同、运作的模式不同、治理社会的程度不同等.伦理与法律相互渗透、互相补充、相得益彰.河流伦理将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拓展到人与河流的关系,河流伦理对河流立法的启示体现在人类必须学会与河流和谐相处,强调尊重河流生命、热爱大自然的原则,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等三方面,这体现了人们对人与河流和谐共处的主观价值追求,不仅可以使河流伦理能够渗透到河流立法中,而且可以主导河流立法的价值取向和秩序规则.只有将河流伦理与河流立法结合起来,才能实现人与河流和谐相处的流域法治秩序.
  • 刘晓岩;司源
    人民黄河. 2011, 1(10): 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龙羊峡、刘家峡水库联合运用对宁蒙河段防凌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库的联合运用使宁蒙河段凌期流量过程趋于均匀;水电站泄流的热传导作用使头道拐断面以上河段11月和3月的水温升高了0.1 ~1.7℃;水动力作用和热力的影响使巴彦高勒以上河段流凌时间推迟13~15 d,河段首封日期推迟了7d,主要断面封冻天数减小了8~33 d,开河日期提前了15 d,开河历时延长了7d;“文开河”所占比例由无库时的30%增加到70%以上,凌峰流量减小,冰凌灾害得以减轻.
  • 边慧霞;宋劲草;张俊霞;房殿荣;张东
    人民黄河. 2011, 1(10): 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非接触式数据获取方法,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对堤防溃口土体进行扫描,然后结合ArcGIS进行逆向建模,得出堤防溃口冲刷模型剖面图及时段冲刷量,并与实测冲刷量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①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能够方便快捷地获取堤防冲刷模型表面的点云数据,并可准确地在计算机中建立起以点云为基础的数字化冲刷过程模型;②三维激光扫描系统不需要与目标物体接触,获取的数据可以方便地与其他软件进行交互处理,克服了接触式量测的缺点;③数值模拟计算的冲刷量和实测冲刷量较为吻合.
  • 马睿;周森
    人民黄河. 2011, 1(10): 9-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袋装水泥土在塔河护岸工程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并与其他传统工艺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袋装水泥土具有以下特点:①整体性好,抗冲刷能力强;②适应性好,便于运输,保管方便、安全,可保证成型后的块体紧贴地面,尤其适应起伏较大的地形;③施工方便,速度快,易控制;④初期强度高,维修保养方便;⑤外型美观,抗老化,耐久度高.
  • 左萍;杨建设;焦莉莉;朱天舒
    人民黄河. 2011, 1(10): 11-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长江“98年大水”后,国家对蓄滞洪区开始实行退田还湖、移民建镇政策.黄河下游滩区作为特殊的蓄滞洪区,区内居民也部分享受了蓄滞洪区的政策.通过对河南兰考和山东东明滩区情况和“96·8洪水”、“03年秋汛”两场洪水及其灾后恢复重建、滩区居民外迁和就地安置情况的调研,从滩区居民生命财产安全、耕种距离、政府重视程度、投资力度以及安置区居民权益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黄河下游滩区居民实行有条件的外迁是可行的.
  • 杨天春;付国红
    人民黄河. 2011, 1(10): 14-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提出电磁勘探法探测堤坝管涌渗漏隐患的基础上,对其可行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论证.首先分析了计算水平、电性均匀大地的情况下,半方形直流供电装置的线电流和体电流的磁场分布特征,然后讨论了管涌通道有无露头条件下,管涌有集中电流流过时在地表所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并分析了磁场沿剖面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如果合理布设供电电极和电缆,就能减小供电装置的线电流与体电流组合磁场在勘探剖面上的强度,而管涌通道所产生的磁场是供电装置本身组合磁场的几倍甚至十几倍,并且其异常值的大小很容易被高精度磁力仪探测出来;同时,二者的磁场变化规 律明显不同,采用直流电供电与高精度磁测相结合的方法可探测堤坝管涌渗漏隐患.
  • 陈书奎;马怀宝;张俊华;李昆鹏
    人民黄河. 2011, 1(10): 18-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小浪底水库控制冲刷水位分别为210、220 m,12 d洪水过程,库区淤积量约为42亿m3及水库前期蓄水量3亿m3等条件,进行了2个组次的降水冲刷试验,对小浪底水库拦沙后期库容恢复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洪水过程中,库区冲刷使得出库沙量大幅度增加,溯源冲刷作用大于沿程冲刷,干流冲刷量大于支流,库区下段冲刷量大于上段;②洪水过程中,库区干流主槽冲刷主要分为溯源冲刷和沿程冲刷两种形式,在时空分布上,两者或独立存在,或同时进行,库区自下而上冲刷幅度呈减小趋势,洪水过后干流纵比降增大;③洪水过后库容恢复情况为干流多、支流少,下段多、上段少,低位多、高位少.建议在小浪底水库拦沙后期调水调沙运用过程中,水库骤降水位相机排沙,以更好地恢复库容.
  • 金双彦;蒋昕晖;曹春燕
    人民黄河. 2011, 1(10): 21-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分段风速函数建立了黄河巴彦高勒蒸发实验站的道尔顿水面蒸发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当风速小于3 m/s时,模型计算蒸发量与实测蒸发量相关关系很好,可基本消除水面蒸发经验公式在不同风速段出现不同系统性误差的现象;风速大于3 m/s时,模型计算结果不太理想.
  • 冯普林;王灵灵;陈乃联;马雪妍
    人民黄河. 2011, 1(10): 23-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窟野河流域自然状况查勘及洪水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温家川、神木、王道恒塔、新庙等四站1956-2007年年最大洪水系列的可靠性、一致性和代表性,论证分析了窟野河历史洪水的排序及其重现期,分析计算了有、无转龙湾水库条件下大柳塔1号公路桥断面的设计洪峰及1976年型最大1d洪水过程.结果表明:上述四站1956 -2007年年最大洪水系列的可靠性、一致性和代表性较好;按长系列分析计算的百年一遇洪峰成果较1992年规划成果偏小10.1%~29.3%,百年一遇洪量成果较1992年规划成果偏小8.3% ~ 19.2%;无转龙湾水库条件下,大柳塔1号公路桥桥位断面百年一遇洪峰流量为11400m3/s;转龙湾水库正常运用条件下,大柳塔1号公路桥桥位断面百年一遇最大洪峰流量为7 960 m3/s
  • 陈伏龙;何新林;王薇
    人民黄河. 2011, 1(10): 28-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近年来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条件下的阜平流域径流的演变规律,采用5 a滑动平均法和线性回归法,对阜平流域径流量、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利用降水径流经验统计模型估算了降水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流域年径流量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降水量与径流量有一致性的变化趋势,降水量下降的趋势不明显,而径流量呈显著减少的趋势;1969-1979年、1980-1989年、1990-1999年、2000-2005年,受人类活动影响所减少的年均径流量分别占径流总减少量的21.04%、46.05%、58.30%、54.93%,受降水变化影响所减少的年均径流量分别占径流总减少量的78.96%、53.95%、41.70%、45.07%;随着年代的推移,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逐渐增大,而降水变化的影响逐渐减小,20世纪80年代以后,人类活动导致径流量减少的贡献率要大于降水因素.
  • 魏超;郑东健
    人民黄河. 2011, 1(10): 31-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提高绷线图解法的计算效率和精度,根据数学中的最短路径原则,从绷线法的原理出发,将绷线法的整个绘图过程转化为程序化的方法,从而避免了传统绷线法中繁琐的绘图过程.结果表明:传统绷线图解法和绷线程序化方法所进行的兴利调节结果大体一致,只是在个别的调节时期会有不同;绷线程序化方法是合理有效的,与绷线图解法的常规绘图相比,其结果较为精确.
  • 刘敬伟;李富祥;刘月;张亮;程岩
    人民黄河. 2011, 1(10): 34-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鸭绿江下游荒沟水文站1958-2008年实测径流量数据为基础,采用累计距平法、Yamamot法和Mann - Kendall 方法分析了径流量的年际变化特征及趋势.结果表明:①鸭绿江下游径流量年际变化明显,丰、平、枯水年出现的概率相 当;②径流量总体呈减少趋势且具有明显的阶段性;③径流量在1975年发生了一次显著的突变,突变前后年径流变化趋势存在明显的差异,但都不十分显著.
  • 李爱云;张红霞
    人民黄河. 2011, 1(10): 37-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径流时间序列的非线性和多时间尺度特性,应用A Trous算法对盘石头水库的月径流序列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将小波分析与人工神经网络相结合,建立了组合预测模型,并给出构造模型的一般步骤及关键算法.针对一般BP算法收敛速度慢、易陷入局部极小值的缺陷,提出了基于改进共轭梯度法的BP算法.实践表明:基于小波分析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在月径流模拟过程中具有很好的仿真能力,训练后的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
  • 王现国;王静;葛雁;张平辉
    人民黄河. 2011, 1(10): 39-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结合多年的地下水监测资料,分析了三门峡水库低水位运行对岸边地下水的影响.结果表明:三门峡水库低水位运行后,导致区域地下水位大幅度持续下降,形成了三门峡市区、陕县城区、灵宝老城等区域地下水降落漏斗,使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及埋藏条件发生了改变,造成了地下水流场的巨大变化.
  • 郭庆春;何振芳;李力
    人民黄河. 2011, 1(10): 42-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画匠营子断面2004-2009年逐周水质指标资料作为神经网络模型的训练样本,对BP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分别建立了pH值、溶解氧、氨氮、高锰酸盐指数的预测模型.为了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利用训练好的神经网络模型,采用调整后的权值和阈值,将2010年的数据作为独立样本进行预测检验.结果表明:基于BP神经网络的水质指标预测模型收敛速度快,对训练样本具有很好的拟合能力,且对检验样本的预测精度较高.
  • 邓绍云;邱清华
    人民黄河. 2011, 1(10): 44-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中未来年份区域需水量估计预测问题,建立了基于灰色理论的区域水资源需水量预测模型.奎屯市需水量预测值与实际值对比分析,及数理统计检验中的后验差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可用于区域水资源需求量预测.
  • 赵晓慎;吴海波;王文川
    人民黄河. 2011, 1(10): 46-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提高灰色模型GM(1,1)对用水量预测的精度,通过对传统灰色模型的残差序列进行改进,提出了一种新的灰色改进预测模型.将其应用于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预测中,结果表明:与传统GM(1,1)模型预测值相比,改进GM(1,1)模型预测值与实际值拟合效果更好.
  • 张国飞;刘廷玺;姜慧琴;包玉凤;王瑞东;芦小燕
    人民黄河. 2011, 1(10): 48-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准确评价海拉尔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对未来作出预测,以2006年为现状年,选取人均水资源可利用量、水资源利用率、城镇人口比例、供水模数、需水模数、生活用水定额、河道外生态用水率7个评价指标,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海拉尔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评价和预测.结果表明:海拉尔河流域2006年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开发潜力较大;随着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到2030年水资源供给将很难满足需求,水资源将成为制约海拉尔河流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 朱玉娟;周斌
    人民黄河. 2011, 1(10): 51-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陇东黄土高原第四系潜水系统分为黄土潜水系统和河谷潜水系统,黄土潜水系统又分为黄土塬区潜水、黄土丘陵区潜水.分析了黄土潜水系统和河谷潜水系统的赋存特征、补径排条件、动态特征等.结果表明:大气降水是黄土潜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潜水的TDS和总硬度年际间变化均不大,水质普遍较好,是该区居民的主要饮用水源;河谷潜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垂直补给、地表水的入渗补给、沟谷潜水的侧向补给、灌溉回归水的补给及基底白垩系地下水的越流补给,潜水水质均较好,TDS一般小于1.0 g/L,是河谷区人畜饮用水和城镇供水的主要水源.
  • 陈鹏;张娟;王玮
    人民黄河. 2011, 1(10): 54-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简要分析了廊道的水流特征,通过引入等效渗透系数,构建廊道取水的“渗流-管流”耦合模型,并用之于陕北佳县木头峪水源地廊道取水工程,确定了开采方案,同时计算了开采方案枯水期廊道取水的允许开采量,最终确定木头峪地下水廊道开采方式允许开采量为16 900 m3/d.建立的廊道取水数学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廊道的水流特征.
  • 唐莲;李金燕
    人民黄河. 2011, 1(10): 57-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经过取水水源比选,伊品公司新建项目拟利用厂区已有的机井取用地下水,自备井目前状况良好,全部启用情况下的总供水能力为500 m3/h.新建项目暂时利用现有自备井取水,取水量占目标含水层可开采量的2.6%,不会影响区域地下水补排平衡,项目取水可靠;项目取水10 a对已关闭的永宁县第一水源地地下水漏斗有一定影响,对永宁县第二水源地基本没有影响;项目取用地下水为短期行为,不会对区域地下水环境产生影响,取水项目可行.
  • 王世岩;陈建;刘畅;刘晓波
    人民黄河. 2011, 1(10): 59-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2000年、2009年多源遥感影像的土地利用/覆盖专题解译,对西霞院水库工程区土地利用/覆盖时空动态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霞院水库工程建设前后的近10年期间,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比较明显的是农田及水库坑塘,其中水库坑塘的动态变化率达14.5%,与建设前相比,水库坑塘面积增加幅度较大,而农田呈减少的变化特征.区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是自然环境条件和人为因素相互作用、共同约束的结果,其中水利工程建设是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直接驱动力,人口增加和城镇化是重要的驱动因素,自然因子对于区域土地利用格局演变也起到一定作用.
  • 方华
    人民黄河. 2011, 1(10): 63-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泥石流监测预警要根据流域大小、泥石流暴发规模等而设定,应在对泥石流流域全面考察、对泥石流的形成与活动特征等较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展开.总结了不同形成条件、运动特征及流体特征等泥石流监测内容和监测技术方法,分析了不同警报技术和监测警报器的适用条件和优缺点,并提出了不同灾害规模下的预警体系及组织形式.
  • 张绒君;脱忠平;王志雄;张馨月;段景峰
    人民黄河. 2011, 1(10): 66-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不同母树龄、不同插穗粗度、不同扦插时间及对插穗用不同激素处理等方法,在甘肃省庆阳地区进行了沙棘嫩枝扦插生根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的沙棘嫩枝扦插生根率存在着显著差异.种条采集时应选择3~8a母树当年生粗度为2.5~3.5 mm的半木质化枝条,扦插前用100 μg/kg的ABT 1号浸泡插穗基部2~3h的生根效果最好;适宜的扦插时间为6月10-30日,这时生根率高,移栽后苗木长势好,成活率高,能安全越冬.
  • 徐德辉;李宗礼;刘蕾
    人民黄河. 2011, 1(10): 69-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景电灌区近年来的取用水情况以及用水管理、工程管理、田间灌溉技术与管理等措施.指出灌区发展高效节水灌溉还存在总体水平低下、能力不足、体制不顺等问题.提出了调整产业结构,规模化、高标准建设高效节水灌溉设施,提高灌溉管理水平,实施农业水价改革,加强基层节水技术服务,探索、建立灌区土地“流转”新模式的战略对策.
  • 罗植平
    人民黄河. 2011, 1(10): 72-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结合兴电灌区总干渠泵站工程现状及特点,对第一组的六、八泵站及第二组的二、三泵站换机方案与扩机方案从机组型号、设计参数、泵站级间流量配合、工程投资、施工及运行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比选.结果表明,第一组、第二组泵站换机方案和扩机方案投资相差不大,从运行管理及施工角度看,扩机方案优于换机方案,因此推荐方案均为扩机方案.第三组的四、五、七泵站可采用新建部分机组的方案.
  • 杨志
    人民黄河. 2011, 1(10): 75-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宁夏引黄灌区干渠直开口(斗口)结构是闸门加涵洞的结合体,水流通过闸孔在涵洞中呈现极为复杂的流态,有自由出流、淹没出流以及有压管流流态,并且交替变化.通过试验提出,当闸后某断面水深较小,且下游水深小于水跃的第二共轭水深时,可以按自由出流计算流量;当此水深小于或等于涵洞高度,且下游水深大于水跃的第二共轭水深时,可以按淹没出流计算流量;当此水深大于涵洞高度,且下游水深大于水跃的第二共轭水深时,可按有压管流计算流量.同时,提出了相应的流量计算公式,可供工程设计和管理使用.
  • 杜卫兵
    人民黄河. 2011, 1(10): 78-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南水北调中线引汉总干渠工程线路长,环境较为恶劣,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问题突出.立足于工程沿线既有建筑材料,开展了原材料性能指标测试、混凝土试配以及耐久性能检测等,配制出了工作性能优异、耐久性能好的C30W6F150二级配普通混凝土,并提出了相应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 邵岩;左丽;张强林
    人民黄河. 2011, 1(10): 81-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已建渠道坡脚上部易出现裂缝的情况,采用Midas有限元软件对混凝土衬砌板结构体型、分缝位置和深度进行了研究,推荐采用外坡为1:0.5的齿墙形式,在坡脚上部0.5m处设第一条分缝,半缝深度为衬砌厚度50%的优化方案.试验段施工结果表明,原来易出现裂缝的渠道坡脚上部未出现裂缝,该优化方案是合理的.
  • 王铁生;李珊珊;吕艺生
    人民黄河. 2011, 1(10): 83-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GPS静态定位技术逐步用于高精度定位中,研究其解算模型显得越来越重要.双频R8 GNSS GPS接收机在南水北调配套工程中的应用表明:在具体应用时除保证有足够的、高精度的已知点外,还要考虑已知控制点所构成的几何图形,同时还应注意起算点的匹配问题;采用七参数转换方法可以很好地完成不同坐标系之间的转换,随着双频逐步取代单频,接收机接收数据的稳定性、可靠性越来越好,二者的有机结合,使静态定位的精度越来越高.
  • 祁志峰
    人民黄河. 2011, 1(10): 86-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小浪底水利枢纽管理区进行白蚁普查,发现白蚁对小浪底大坝的安全存在危害,在部分区域还相当严重,需要进行防控的蚁种主要为圆唇散白蚁和洛阳土白蚁.应该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策略,把白蚁危害降低到不对大坝安全造成威胁的程度.主要预防措施:每年白蚁分群季节在大坝上及其蚁源区寻找分群孔,发现分群孔采取果断措施把长翅繁殖蚁消灭在分飞之前;若发现晚间大坝上有长翅繁殖蚁降落,第二天早晨应及时在坝坡上喷撒农药,把刚脱翅的繁殖蚁消灭在挖洞营巢之前;在白蚁分群季节(4-6月),除特殊情况外,大坝禁止开灯;保护和利用白蚁的天敌;整治大坝环境,禁止在大坝上堆放木材和柴草,每月定期清除大坝上和周边白蚁喜食的食物.
  • 刘丹;杜应吉
    人民黄河. 2011, 1(10): 88-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混凝土中掺加粉煤灰,既可以节约水泥,又可以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通过不同配合比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分析了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抗压弹性模量、轴心抗拉强度、抗拉弹性模量和极限拉伸值的变化规律及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水胶比为0.35、粉煤灰掺量为60%时,粉煤灰混凝土28 d的强度可满足工程要求,说明在低水胶比情况下加大粉煤灰掺量是可行的.
  • 宋平原
    人民黄河. 2011, 1(10): 91-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BSC生物基质细骨料生态混凝土绿化技术,既可以保护坡面,又能为植物生长提供条件.介绍了BSC生物基质细骨料生态混凝土绿化技术施工工艺流程,以及施工过程中原材料、施工工艺、后期养护等质量控制措施.该技术在豫江大堤综合整治工程中的成功应用表明,BSC生物基质细骨料生态混凝土适用于非环境友好的沙砾石坡面及硬化面.
  • 褚雪松;庞峰;李亮;李冉
    人民黄河. 2011, 1(10): 93-9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算例对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和极限平衡法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有限元计算网格尺寸可选取最大计算长度的3%~5%;极限平衡法较有限元强度折减法计算耗时少;极限平衡法计算结果均落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所得贯通塑性区之内,简布法所得滑动面较之Spencer法的结果偏下.
  • 郑莉玲
    人民黄河. 2011, 1(10): 96-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轮机折向器有触发式和协联式两种控制方式,对冲击式水电站冲击式水轮机折向器的两种控制方式进行了大、小负荷扰动稳定性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冲击式水轮机仅靠缓慢动作的喷针开闭及仅作为事故保护的折向器快速动作来调节,不能满足电网负荷大波动时稳定运行的要求,只有折向器与喷针协联动作,共同参与负荷调节,才能解决调节稳定性的问题;当冲击式水电机组容量占电网的容量相对较大时,冲击式水轮机折向器的控制方式应采用协联式控制.
  • 杨志祥
    人民黄河. 2011, 1(10): 98-991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解决大刀沙泵站工程入珊瑚沙水库的入库和消能方案对城市供水影响较大的问题,经方案对比分析,确定采用全新的钢管“水平+垂直顶升”方案.经过分析,确定了垂直顶升下特殊管段的加固方案、地基加固方案和垂直顶升防水方案,通过项管工具头的合理选择和施工过程中关键因素的严格控制,有效控制了大堤沉降、垂直顶升过程中的渗水和原方案对珊瑚沙水库正常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水体污染问题,证明工程设计的加固方案和施工采用的控制措施是合理得当的.
  • 李昂;邵国建;马志国;苏静波
    人民黄河. 2011, 1(10): 100-1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某水电站地下厂房地下洞室群的地形地质条件,在边界上施加分布位移与分布面力两类不同边界条件下,采用7种方案模拟构造应力场,对其初始地应力进行了多元回归计算,并对回归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在边界上施加位移的方案,在边界上施加分布面力的方案对x、y向面力分布形式的变化较敏感;在边界上施加均布位移的方案操作简单,模拟效果较好比较适合于区域性地层较平缓、岩体状况较好的工程条件.
  • 原思海;李晓芬;杨开云
    人民黄河. 2011, 1(10): 103-1041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有限单元法对沙河涵洞式渡槽结构在运行过程中的受力情况进行了计算,分析时考虑了渡槽结构目重、水荷载、河道扬压力、风载、人行荷载、温度荷载等10种计算工况.结果表明:在各种单荷载因素中,对沉降量影响较大的因素是结构自重和渡槽内水荷载,正常运行时温变荷载基本不影响结构的沉降量;涵洞式渡槽结构的最大拉应力发生在渡槽内跨中断面的侧墙与底板交接处,方向为环向;最大压应力发生在涵洞两竖墙之间中部的渡槽底板上,方向为纵向;其他部位的拉、压应力值都比较小.
  • 邹志悝;陈全礼;张志敏
    人民黄河. 2011, 1(10): 105-1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黏土质沙砾岩中充填物具有弱膨胀潜势,遇水软化,在外力作用下,颗粒易破碎,干湿循环条件下无侧限强度明显降低,抗冲刷能力较差.黏土质沙砾岩重塑土工程特性试验结果表明,黏土质沙砾岩天然含水率下易压实,且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较低的压缩性,可以作为筑坝材料;因其具有弱膨胀性、干湿循环条件下强度降低及抗冲刷能力差的特点,故应填筑在心墙下游干燥区,并置于大气影响带之下.
  • 叶建雄;刘萍先
    人民黄河. 2011, 1(10): 108-1091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南昌市昌北排涝站点分布广泛的特点,设计了多层结构的分布式控制系统( DCS).系统包括底层执行机构构成的设备层,现场可编程控制器(PLC)及常规控制器件构成的现地控制层,网络设备构成的网络层以及上位机构成的管理层.整套系统利用WINCC组态软件进行调度.试运行表明,控制系统的各项指标达到了预期要求,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实时性.
  • 史国庆;文恒;牟献友;郑永朋
    人民黄河. 2011, 1(10): 110-1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使用废旧轮胎对海漫进行柔性加糙,是提高消能防冲效率的有效方法.通过水工模型试验,量测了加糙后三维流速的分布情况,并计算出水流质点的三维相对紊动强度和雷诺应力,分析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海漫加糙后,表层水流的紊动强度和雷诺应力最大,两者具有相似的分布特征.
  • 薛超;郑源
    人民黄河. 2011, 1(10): 113-1151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全新的圆形管道水体积与水深关系数学模型,按照小流量充水原则,结合空气阀的进、排气性质和泄水管的排水特性,对一定的充水流量和不同的放水流量下有压管道充、放水过程中气体压力的变化进行了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在小流量充水的情况下,管内的气体压力不是很高,放水流量越大,对应管段的气体压力越小、管道越危险.
  • 赵世来;刘桂珍;赵继磊
    人民黄河. 2011, 1(10): 116-1171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3S的黄河口遥感分析系统涉及多数据源的集成整合,这些多源、多时相、多语义的数据包括黄河观测资料、基础地理信息资料、黄河口水文资料及遥感图像等,需要进行标准化、归一化、系统化处理.对地图投影的选择、地形图的分层与符号化、数据库管理等进行了数据整合标准的制定.基础地理数据整理包括扫描、配准、矢量化、属性的添加等;遥感数据整理包括投影信息设置、重投影或几何纠正、预处理、提取等;黄河水文观测数据需要逐文件分析,以便找出有用的数据进行整合.
  • 程义吉;张建怀;杨晓阳
    人民黄河. 2011, 1(10): 118-1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受来水来沙、河口流路变化、海洋动力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黄河三角洲海岸线时空演变迅速而复杂.采用遥感与GI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处理1987-2003年的多时相卫星遥感影像,采用非监督分类方法提取海岸线时空演变信息,结合利津水文站水沙数据,对河口面积和水沙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随着水沙量的减少,河口逐渐由淤积转为侵蚀,并且程度趋于严重;②沙水比与河口变化面积之间存在较好的正相关关系.
  • 赵健;刘展;万剑华;盛辉
    人民黄河. 2011, 1(10): 121-1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结合动态系统建模与系统仿真方法,建立了具有河嘴形态预测、冲淤点预测、水深变化预测等功能的黄河口冲淤演变仿真系统.根据2004年的实测资料,对2005年的黄河口冲淤演变情况进行预测,预测结果与实测资料吻合较好.
  • 刘展;孟祥文;王宗波;黄丙湖
    人民黄河. 2011, 1(10): 124-1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尝试将系统动力学方法用于黄河口冲淤演变研究,对黄河口实测资料进行处理,分析了冲淤演变影响因素,确定了冲淤演变系统的边界.引入辅助中间变量,分析河口冲淤演变系统动力学因果关系;并引入水平变量、流速变量、信息流等因素,构造更加深入的系统行为关系,从而更加完整、具体地描述系统构成、系统行为和系统元素相互作用机制的全貌.
  • 万剑华;王珂;赵世来;张纪松
    人民黄河. 2011, 1(10): 126-1271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图形形态学的海岸线自动提取算法,应解决好自动选取初始计算像素、减少参与计算的像素个数和计算次数、充分利用波谱信息,以及去除河流、湖泊、岛屿和云的影响等问题.根据算法设计,计算分为预处理、海陆位置确定、海岸线提取三个步骤,即快速、自动从金字塔图像数据中选定一个初始种子点,根据水体光谱特性,逐层计算出所有连通的海洋区域点,从而可确定出海岸线位置.将该算法应用于TM的图像试验,结果表明:影像虽然存在一些噪声,但是入海河流、潮沟等都没有对海岸线提取的结果造成影响.
  • 盛辉;王兵兵;程义吉;刘展
    人民黄河. 2011, 1(10): 128-1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河三角洲在来水来沙和海洋动力等因素影响下,快速地发生淤进、蚀退、河床抬高和尾闾改道等一系列演变.由于影响海岸线变化的各种因素极不稳定,因此很难对海岸线演变作出准确预测.以1987-2003年TM/ETM+数据为基础,利用地理元胞自动机模型对黄河三角洲海岸线演变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黄河水沙量骤减导致其造陆能力下降,使得海岸线变化以蚀退为主;黄河行水河道河口区海岸线变化以淤进为主,但幅度逐年递减;大部分地区海岸线变化不大.
  • 崔建勇;盛辉;赵健
    人民黄河. 2011, 1(10): 131-1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黄河三角洲TM图像上海陆分界线进行了计算,利用数学形态学算法剔除了毛刺并确定了入海口位置,最后利用水体波谱特征改进了种子点增长算法,实现了黄河三角洲河道快速自动提取.
  • 王宗波;葛丽荣;刘桂珍
    人民黄河. 2011, 1(10): 133-1351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利用ArcGIS与Surfer进行等深线提取的基本流程,从插值方法、地图整饰、白化处理与数据格式转换等几个关键技术出发,对ArcGIS与Surfer两个软件的等深线提取功能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比较了黄河口区域水深等值线的提取结果.结果表明:在相同插值方法与参数设置的情况下,ArcGIS与Surfer提取的等深线在空间分布上基本一致;两种软件各具特点,在实际应用中,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软件.
  • 黄丙湖;徐洪增;李连伟;王珂
    人民黄河. 2011, 1(10): 136-1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ArcScene和ArcGlobe来组织三维场景数据,把ArcGIS Engine作为二次开发平台,在VS.NET 2005集成环境下,采用C#语言进行黄河口三维GIS的设计与开发.黄河口三维GIS具有场景配置、图层管理、三维查询、动态模拟、飞行漫游、书签管理等六大功能,实现了三维地形场景的组织和对黄河三角洲的三维浏览与信息查询,可对海岸线、等深线、断面等多年历史数据进行管理,能完成对海岸线变迁和冲淤演变的动态模拟与演示等.
  • 李连伟;张云生;万剑华
    人民黄河. 2011, 1(10): 139-1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NET平台和ArcGIS Server技术的黄河口网络地理信息系统架构体系由表现层、Web服务器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层构成,系统功能包括基本查询、工程查询、水文查询、河道查询分析、河口查询分析和生态查询等.对黄河口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中的关键技术,即局部刷新、进程共享池、地图缓存、图形制作组件等技术进行了探讨.系统提供了黄河口相关业务的浏览查询、地图快速浏览、基本操作、业务信息查询与对比分析等服务.
  • 张纪松;郑红霞;崔建勇
    人民黄河. 2011, 1(10): 142-1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黄河口信息系统建设中涉及的地理信息符号化、河道断面图绘制等进行了研究,对280多个与系统相关的地物符号进行了图形符号化设计,把基于坐标的高程数据转换为基于起点距后对研究区1953-2004年的24个河道观测断面进行断面图的整理绘制.对数字黄河符号库制作的基本思路、符号库的制作与调用方法进行了介绍.
  • 李长海;苏琳琳;张建怀
    人民黄河. 2011, 1(10): 144-1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地图整饰及打印是GIS必不可少的功能,但GIS厂商往往只提供整饰及打印的接口,在业务系统设计时需要进行二次开发.在Visual Studio.Net环境下采用C#语言,结合ArcGIS Engine二次开发组件,设计与实现了具有地图整饰及打印功能的组件,该组件已成功应用于黄河口地理信息系统.
  • 张云生;刘桂珍;赵继磊
    人民黄河. 2011, 1(10): 146-1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ArcGIS Server是一个包含多个组件的分布式系统,主要由表现层、Web层、GIS服务器层、数据层四部分组成.介绍了ArcGIS Server的运行机制,分析了WebGIS建设中的AJAX、Web Service等关键技术.运用ArcGIS Server建立了黄河口网络地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包括基本查询、工程查询、水文查询、河道查询分析、河口查询分析和生态查询六大功能模块,实现了黄河口相关业务信息的地图浏览查询和业务信息的查询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