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0年, 第32卷, 第7期 
刊出日期:
  

  • 全选
    |
    论文
  • 人民黄河. 2010, 32(7): -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王国安;张志红;李荣容
    人民黄河. 2010, 32(7): 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10余种有关可能最大洪水(PMF)的定义,并作了简要的评论.有的强调PMF是各种"气象因子(因素、条件)"、"水文因子(因素、条件)"的"最不利"、"最临界"、"最严峻"、"最恶劣"的"组合",容易产生误导和负面影响.从工程水文学的观点,提出PMF的新定义:可能最大洪水是在现代气候条件下,设计流域特定工程所在断面,在水文气象上可能发生的、一定历时的、近似于物理上限的洪水.
  • 戴鑫;贾德彬;王力;李国佳
    人民黄河. 2010, 32(7): 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内蒙古正蓝旗和多伦县为研究区,利用经过校正的新一代卫星遥感数据 TERRA/ MODIS的图像红、近红反射率合成所需要的植被指数,计算了2005年7月28日、2006 年7月28日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 并根据NDVI分级图、草原类型分布图和草原退化分级图, 结合降水资料、气温资料,对天然草原植被长势的时间和空间变化特征和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降水量和禁牧措施是影响草原植被变化的重要因素,气温变化对植被的影响较小;春季休牧能够有效地改善草原植被的生长状况,使植被群落和结构更加稳定,植被的高度和鲜质量都有不同程度提高.
  • 李文文;吴保生;夏军强;邵景力
    人民黄河. 2010, 32(7): 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三门峡水库蓄清排浑运用以来潼关高程变化的成因,对潼关高程与其影响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计算潼关高程时应考虑来水来沙影响因子、前期影响因子及其他因子;潼关站和华县站洪水期日平均流量大于2 500 m3/s的持续天数与潼关高程的相关性最好;对于前期水库运用方式的累计影响,使用滑动平均法比直接利用上一年汛后潼关高程作为初始条件来反映滞后影响的精度要高,且滑动年数为6年时精度最高;在滑动年数为6年的方案基础上,同时考虑潼关站最大洪峰流量、黄淤31-黄淤41断面累计冲淤量、非汛期坝前最高运用水位等影响因子的潼关高程BP模型可以得到较高的计算精度.
  • 马广亮;黄喜良
    人民黄河. 2010, 32(7): 1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充分发挥沙颍河治理工程效益,在分析流域防汛调度、工程管理等工作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对系统路由方案、电路计算、设备配置、电源及防雷接地等的技术分析,提出了沙颍河治理微波通信工程设计方案.该系统可提供数据、图像、语音传输通道,满足沙颍河流域工情、水情、水质等信息采集系统和防汛计算机网络系统传输的要求.
  • 马沛森;闫亚宇;陈俊培
    人民黄河. 2010, 32(7): 12-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地壳活动的差异性,将黄河河南段分为四段:桃花峪至郑州铁桥段,处于济源断陷内的武陟凸起上,地壳存在北升南降的差异性,形成黄土滑坡;郑州铁桥至东坝头段,处于持续下降状态,黄河主流在平面上呈正弦波状展布;东坝头至高村段,主要受封丘、兰考、菏泽等潜在震源影响,强震时长垣到濮阳背堤处会产生饱和砂土中等液化,诱发堤基管涌,有北西向的地裂缝破坏河道;高村至陶城铺段,受范县、菏泽潜在震源的影响,在强震背景下,渠村至张庄背堤处饱和砂土将产生中等至严重液化,并可能诱发堤基渗透变形,危及河道安全.
  • 王平;侯素珍;陈江妮;楚卫斌
    人民黄河. 2010, 32(7): 14-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2009年桃汛洪水期间黄河小北干流永济滩区发生的较大范围漫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局部河势变化是引起漫滩的直接原因;近年来小北干流河槽淤积萎缩、过流能力偏低是漫滩发生的根本原因;洪水漫滩后滩地横比降的存在促进了漫滩水流的漫延,并使漫滩水流难以回归河槽;应加强和完善该河段控导工程建设,扼制局部河势恶化的趋势,同时加大河势监控的力度.
  • 史杰;张晓雷;杨苏汀
    人民黄河. 2010, 32(7): 15-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厢枕水下沉降和牵拉绳的拉力特性.结果表明:①Ⅰ型、Ⅱ型厢枕的浮容重分别为247.18、335.67 kg/m3,与原型厢枕的浮容重相吻合,水上、水下的静摩擦系数分别为0.405和0.457;②牵拉绳拉力的上临界值明显大于下临界值,上、下临界值的力学特性是一致的.
  • 张鹏旋;赵留香;田京飞;辛建厚
    人民黄河. 2010, 32(7): 18-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空间信息技术研发了陆浑水库河床演变分析信息系统,其功能和作用:①为水库防汛抗旱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资料;②实现了水库河道基础地理信息等空间数据的数字化管理,同时也实现了水文、水质等专业观测数据的系统化管理;③不仅降低了管理工作对运管人员的专业限制,而且增强了水库管理单位制订和优化水库运行方案的科学性,提高了管理单位在水调业务方面的发言权和主动权;④使得水库信息资源共享和多专业应用成为现实;⑤系统提供的信息服务将对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以及抓住时机实施水库减淤具有重要意义.
  • 王淑雯;殷殷;田文君
    人民黄河. 2010, 32(7): 2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各种水库出流形式的水力学特征为基础,以有关水文测验规范和水文资料整编规范为依据,结合多年水文测验和资料整编实践,提出了各种出流条件下的水库出流量推求方法.应用公式推求流量时,一定要弄清出流流态,并处理好流态转换处流量的衔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各出流量推求公式中的系数均应通过实测流量资料率定,无条件时可采用经验常数.
  • 万强;江恩惠;张林忠
    人民黄河. 2010, 32(7): 23-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分析现行河道冲淤变化及河道断面形态的基础上,结合近期实体模型试验结果,探讨了黄河下游洪水演进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与调水调沙前相比,黄河下游河道整体过流能力增大,其中花园口-高村河段过洪能力增长明显,高村-孙口河段过洪能力增幅较小;洪水传播时间整体缩短,高村-孙口河段漫滩洪水传播时间所占比重相对其他河段偏大;同流量水位整体下降,高村、孙口水位下降较少,因此洪水在快速向下游演进的同时洪峰沿程衰减较小,涌向下游的水量将明显增加,平滩流量较小的高村以下河段滩区灾情会进一步加重.
  • 王德忠;阎永新;单玉兰;孙佳秀;杨峰
    人民黄河. 2010, 32(7): 25-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提高低水期水文测报和资料整编成果的精度,对黄河山东段"假潮"现象的发生条件和演变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假潮" 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特殊水情,其演进过程与洪水既有相同也有不同;"假潮"对于水文测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水位观测困难、水情拍报难度大等方面;应通过改进测验设备、改变测验和整编方法等手段来提高"假潮"期间水文测报整成果的质量.
  • 唐颖丰;闵祥宇;韩克明;张钰;胡清静
    人民黄河. 2010, 32(7): 27-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洮河下游入库站红旗水文站1956-2005年实测泥沙资料,分析了洮河输沙量年际、年内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洮河泥沙年际变化剧烈,阶段性变化突出;输沙量总体呈减小趋势,但不明显;输沙量年内变化大,集中度高,不同时期含沙量的相对、绝对变化幅度很大;洮河沙峰与洪峰在量级上和时间上关系甚微且不同步.
  • 刘锋;邱秀云;周著
    人民黄河. 2010, 32(7): 3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室内水槽模型试验分析了植物坝在交错布置方式下3种不同底坡对水流的影响.结果表明:植树后底坡越大,植物坝的壅水影响越不明显;植物坝能较好地减小坝前和坝内水流的平均流速,并将流速峰值均匀化;植物坝能很好地削减床面剪应力,减小泥沙的起动流速.
  • 武荣;陈高锋;郭旭新
    人民黄河. 2010, 32(7): 33-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将功率谱分析与混沌理论结合,以昕水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对其1956-2000年月径流量的混沌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昕水河月径流量具有混沌特性,从月径流量时间序列的嵌入维数、饱和关联维数和Kolmogorov熵计算得知,月径流量序列的可预报长度为10个月左右.
  • 郇际
    人民黄河. 2010, 32(7): 36-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和以色列两国在地理、气候特征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却存在着巨大差异.为了保障我国的水资源满足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必须采用严格的法律体系管理好水资源;通过对<水法>的宣传,提升全民水资源安全意识,把水资源放在国家安全战略高度来认识;完善水价机制,提倡节约用水,反对浪费;引进、借鉴和吸收国外先进的科技手段和经验,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 王威;张鑫;胡笑涛
    人民黄河. 2010, 32(7): 38-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选取地下水资源灌溉率、地下水资源利用率、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等8个评价指标,结合宝鸡峡灌区地下水资源特征及开发利用情况,将宝鸡峡灌区分为宝鸡、咸阳、西安和杨凌4个分区,通过建立多因素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各分区的地下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宝鸡峡灌区地下水开发利用已具相当规模,继续开采的潜力较小.
  • 王颖;方航
    人民黄河. 2010, 32(7): 40-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溶解氧、氨氮等5个因子作为评价指标,构造综合评判模糊数学模型,计算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建立了模糊识别水质评价模型,并对宁波市主要水库水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四明湖水库、三溪浦水库、仓岙水库、新路岙水库、横山水库及白溪水库的水质达到Ⅰ级或Ⅱ级饮水标准,说明这些水库水质是安全的,但需要注意防范及预警,保证居民饮水安全.
  • 宋永嘉;林卫东;慕星
    人民黄河. 2010, 32(7): 42-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国内外城市雨水资源的利用状况,指出城市建设导致地面大面积硬化,改变了雨水的入渗、汇流规律,减少了地下水补给量,导致城市雨洪频繁发生和水资源浪费.城市雨水资源利用分为直接利用、间接利用和综合利用等几类.以郑州市为例,研究了我国城市建设中雨水资源利用方案,即制定相应的雨水利用法律、法规,因地制宜地开展雨水综合利用,并提出了城市雨水资源利用的具体工程措施.
  • 许拯民;胡志杨;林丽
    人民黄河. 2010, 32(7): 44-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水资源开发利用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从生态环境安全的角度出发,计算了滦河下游区域生态环境需水量,包括城市生态环境需水、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和湿地生态环境需水3部分.结果表明:2010年和2020年滦河下游区域生态环境需水总量分别为39.54亿m3和40.01亿m3;滦河下游区域规划城市生态供水基本满足需求,而其河道内生态需水和湿地生态需水处于不安全状态.
  • 张菊;邓焕广;陈诗越
    人民黄河. 2010, 32(7): 47-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08年4月在东平湖湖心区按均匀布点原则采集泥柱样品,研究了东平湖湖心区沉积物的组成特征,并对沉积物中的6种重金属元素进行了污染评价.结果表明:东平湖湖心区表层沉积物的元素组成与背景值相比,具有明显的增减变化;柱状沉积物中各元素含量随着深度的变化呈现上升或下降的变化趋势;东平湖湖心区表层沉积物中Cd达到中-强污染水平,Cu、Ni和Zn污染较轻,Cr和Pb处于清洁水平;重金属元素对湖泊水体具有较强的潜在生态危害,其中Cd的贡献率高达91%.
  • 张泽中;杨东东;翁常东;李淼;彭向训
    人民黄河. 2010, 32(7): 49-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城市雨水集蓄过程中初期雨水污染物多、泥沙多和水窖冬季防冻难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城市雨水集蓄系统.该系统用"广"字拦污栅来拦截雨水中体积较大的垃圾,便于人工清理;借鉴都江堰分流原理,设置分流渠道和底坎,分流渠道分除初期雨水,阻止初期高污雨水进入水窖,底坎可以阻止水流底层泥沙进入水窖;在水窖中设置浮动窖盖控制水窖水位,可以实现雨水串联收集和防止水窖冻损.
  • 李恒凯;王秀丽;刘德儿
    人民黄河. 2010, 32(7): 51-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传统GM(1,1)模型在水资源预测中精度不高和适应性不强的问题,对模型进行了多种改进,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水资源预测模型库系统,利用该模型库系统对山西、甘肃、宁夏、河北4省(区)2008-2011年水资源总量、用水总量、工业用水总量、农业用水总量和生活用水总量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库系统能够挑选出最佳预测模型,且预测结果达到相当高的精度,能够满足水资源预测管理的需要.
  • 张引栓
    人民黄河. 2010, 32(7): 54-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单因子评价法和内梅罗指数法对汾河运城段进出口断面2007年各项监测指标进行了分析,汾河水进入运城前就受到了严重污染,而运城排污又加重了汾河水的污染.该河段现有排污口34处,日排量为14.457万t,其中造纸厂占总排量的54.4%,导致河道年均溶解氧浓度小于1 mg/L,已没有自净能力.因此,要加强排污口监管,新增排污口按Ⅴ类水质标准排放,现有城市污水必须集中处理,化肥厂减量、达标排放,造纸厂全部关闭.
  • 王莉;徐晨光;赵麦换
    人民黄河. 2010, 32(7): 56-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分析郑州市北郊水源地地下水的变化情势,采用2002年、2004年和2005年的监测资料对水位变化进行了分析.郑州市北郊地下水的开采量逐年增加,浅层地下水量逐年减少,地下水位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其原因主要是东周水厂和当地鱼塘取水,可以通过引黄补源、鱼塘改稻田等方法遏制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的趋势.
  • 陈亮
    人民黄河. 2010, 32(7): 57-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2002-2007年浙江省城乡居民食物消费数据,计算了稻米、小麦、蔬菜、植物油、猪肉、牛羊肉、牛奶、禽肉、鸡蛋、水产品和水果11种城乡居民主要消费品虚拟水消费量,并分析了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农村居民人均虚拟水消费总量逐年减少,城镇居民人均虚拟水消费总量各年基本保持稳定;城镇居民人均牛羊肉虚拟水消费量增加最多,增幅为17.78 m3,人均稻米虚拟水消费量减少最多,减幅为13.98 m3;农村居民人均水产品虚拟水消费量增加最多,增幅为9.85 m3,人均稻米虚拟水消费量减少最多,减幅为88.36 m3.
  • 陈帅
    人民黄河. 2010, 32(7): 59-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气温明显上升,对经济社会和水文水资源造成了诸多不利影响.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气体所导致的温室效应,是全球变暖的重要原因.碳减排是一个巨大的系统课题,需要各地区、各行业的积极参与和实践,需要所有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
  • 殷震育;杨文焕;杨英静
    人民黄河. 2010, 32(7): 60-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生物造粒流化床对城市生活污水进行了脱氮、除磷试验研究,分析了进、出水中TN、TP、NH3 -N、NO-3 -N、NO-2 -N等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生物造粒流化床流化柱内能形成球状颗粒污泥,底部污泥颗粒的粒径比上部的大;生物造粒流化床对TN、NH3 -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9.5%、35.0%和93.9%.
  • 梁美社;王正中;刘计良
    人民黄河. 2010, 32(7): 62-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对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特征及其开发利用等对承载力影响的主要因素分析基础上,应用因子分析定权法对石羊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已有相当的规模,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潜力很小;在石羊河流域的5个评价区域中,天祝县、鼓浪县水资源利用程度较低、发展规模较小,水资源承载力状况较好;凉州区、民勤县和金昌市水资源开发已接近饱和,承载力相当脆弱.
  • 孙凌帆;桂林
    人民黄河. 2010, 32(7): 64-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采样、检测高校区、商业区、工业区路面和屋面的雨水径流COD和SS浓度,分析了COD和SS浓度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路面雨水径流COD和SS浓度之间的回归方程斜率大都大于1,说明路面雨水径流中溶解性有机物所占比例较小,可以采取雨水径流的截污、沉淀、过滤和路面环境卫生管理等控制措施改善雨水径流水质;屋面雨水径流COD与SS浓度之间回归方程斜率都小于1,说明屋面雨水径流中溶解性有机物含量都比较高,可以采取源头控制措施或补充化学和生物净化等控制措施改善雨水径流水质.
  • 赵平萍;温小虎;毕延凤;王勇
    人民黄河. 2010, 32(7): 66-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选取水质、人均水资源量、人均GDP、人均替代水资源量4个评价指标,建立了青岛市水资源价值模糊数学模型,并设定青岛市未来3种发展模式,计算了其资源水价.结果表明:青岛市的资源水价为6.031元/m3;未来10年在快速发展、零发展、可持续发展模式下的资源水价分别为6.550、6.031、5.793元/m3;若仅追求经济增长,青岛市资源水价将快速上涨,水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将加大.
  • 蒋建军;冯普林
    人民黄河. 2010, 32(7): 68-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描述了陕西省秦岭北麓河流水系与地貌特征、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及河流生态景观特征,分析了该区53条一、二级支流的水资源特征及其开发利用程度.提出了陕西省秦岭北麓西部原生态、中部人工自然高度共生、东部河湖分明的区域河流湿地生态景观特色的设想,应构建河道基流生态调度条件、设立河流湿地景观生态功能区、编制水系综合整治与景观生态保护规划、实施峪口外沟道及防洪治理工程、建设河道生态林及河岸交通廊道工程、建设人文历史遗迹及水绿斑块工程.
  • 刘招;吴新;乔长录
    人民黄河. 2010, 32(7): 71-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分析标准化降水指数、Z指数和Palmer干旱指数计算原理的基础上,利用渭北旱塬某测站1953年1月-2008年3月的月降水观测数据资料,分别应用3种指标对渭北旱塬干旱情况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按标准化降水指数和Z指数划分的干旱等级具有明显的一致性;Palmer干旱指数具有较明确的物理意义,其干旱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更为接近,在干旱发展过程描述上更为合理;与标准化降水指数和Z指数相比,Palmer干旱指数更适合渭北旱塬.
  • 南彩艳;粟晓玲;贾俊杰
    人民黄河. 2010, 32(7): 73-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水资源承载力的影响因素,在考虑基本生态耗水、人均生活耗水、人均粮食耗水和人均GDP耗水前提下,建立水资源承载力定量计算模型,采用不同生活水平和规划水平两种方案研究了石羊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结果表明:在同一水平年,随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石羊河流域可承载人口呈下降趋势,相对承载指数近乎呈直线上升趋势;在同一生活水平下,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可承载人口呈增长趋势,相对承载指数呈下降趋势;在规划水平下,2010年和2020年流域相对承载指数分别为0.90和0.97,流域能够承载规划的人口和经济规模.
  • 贾晓凤;李峰;杜红伟;买文宁
    人民黄河. 2010, 32(7): 76-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某酒精厂的酒精废水处理工程为对象,深入研究厌氧复合床(UBF)反应器的生产性启动规律,单体UBF反应器有效容积为500 m3,污泥接种量为4 kg/m3.依据进料有机负荷模型、容积负荷模型及启动中微生物的生长特性,通过模型计算,提出了UBF反应器启动运行的进料方案,并确定适合酒精废水的模型参数.共历时5个月,处理酒精废水的UBF反应器成功启动,达到设计负荷,并形成具有一定机械强度、沉淀性能良好的污泥.
  • 常军;顾万龙;竹磊磊;李素萍;李凤秀
    人民黄河. 2010, 32(7): 78-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河南省1956-2007年气象资料和水资源评价数据,分析了全省水资源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①水资源量自北向南逐渐增加,信阳水资源量较丰富,安阳、鹤壁、三门峡水资源量较匮乏;②水资源量年代际变化特点显著,总体呈逐渐减少趋势,变化速率为-10.9亿m3/10a,但空间分布并不一致;③年降水量具有下降趋势,变化速率为-2.14 mm/10a;④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和变化趋势与水资源量的基本相同,水资源量累计距平和降水量累计距平的周期及相位也非常相似.
  • 崔纯雷;李大中;崔月甫;朱文杰
    人民黄河. 2010, 32(7): 80-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结合曹妃甸工业区供水工程,设计了城市水库供水PLC监控系统.通过10/100 Mbit/s光纤以太通信网络,将泵房、变电站、加氯间3个PLC控制子站,以及厂区闭路视频监控系统和中心控制室监控系统构建成一个计算机网络监控系统,完成水库供水系统的实时监测和控制.该系统现场调试及投运结果表明:运行效果良好且满足设计要求,提高了供水系统自动化水平,增强了供水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和稳定性.
  • 李丹;周文昊;吕永清
    人民黄河. 2010, 32(7): 83-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选取民勤绿洲东湖灌区土壤的水分、全盐含量、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5个指标作为其空间变异的随机变量,进行实地采样和室内试验,采用统计插值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该区土壤特性.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水分、养分、盐分有明显的影响;退耕还林地中出现了土壤水分的贫乏现象,电导率的最大值出现在荒地中,其次是退耕还林地,氮磷钾在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中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 唐增
    人民黄河. 2010, 32(7): 86-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支付能力和支付意愿两个角度,分析了黑河流域张掖市农户对水价的承受力.采用条件估值法计算,得到农户对灌溉水价的平均支付意愿为1 027.5元/hm2,低于2006年的实际平均水价1 140元/hm2,表明农户对水价的承受力不高.对水费在农业投入产出中的比例进行分析,以及与国内外的农业水价对比表明:2006年的水价实际上处于农户的支付能力之内.这说明农户承受力低的主要原因在于支付意愿低,而造成农户不愿意支付较高水价的因素有农户收入低和农业用水管理不透明、农户对供水成本不了解两方面.
  • 吴卿;杨莉;李文忠;高国雄;陈月娥;郭丽娜
    人民黄河. 2010, 32(7): 89-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毛乌素沙地榆林沙区防风固沙林的配置结构、防风固沙效益、改良土壤作用等进行了调查、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防风固沙林结构类型与其防风固沙效能关系密切,树高与冠幅在防风效能中起主要作用,造林密度、地表分枝数和草本植物盖度与固沙作用密切相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采取乔灌混交方式营造防风固沙林;防风固沙林地水分盈亏与造林密度密切相关;防风固沙林单位面积生物量丘间地高于迎风坡,灌木的单丛生物量与冠幅呈正相关;防风固沙林地内土壤有机质明显增加,养分状况得到较大改善,但总体来说仍较贫瘠.
  • 李樊敏;冀慧;陈渠昌
    人民黄河. 2010, 32(7): 91-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聚丙烯酰胺(PAM)改良土壤物理结构、调节土壤渗透性能、改善土壤水分状况、提高土壤抗蚀性和保肥能力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指出土壤结构、PAM施用方式和施用量是影响改良土壤效果的决定性因素.应用PAM改良土壤技术操作简单、经济成本低、收益高,还能产生一定的生态效益.针对当前PAM改良土壤研究现状,认为其应用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还有待进一步深入,若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实践,则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成果和技术规范支撑.
  • 张莹;毛小青;胡夏嵩;李国荣;朱海丽;陈桂琛;彭杨伟
    人民黄河. 2010, 32(7): 95-9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4种草本与灌木植物进行了小区试验,分析了它们的降水截留作用.结果表明:①随着生长时间的增加,草本、灌木植物的株高、分蘖、分枝、覆盖面积逐渐增大,其茎叶的降水截留作用逐渐增强;②4种草本植物截留雨水能力的大小依次为偃麦草、披碱草、细茎冰草和赖草,4种灌木植物茎叶截留量和吸水率的大小依次为四翅滨藜、霸王、柠条锦鸡儿和白刺.
  • 徐存东;崔晓艳;王小振
    人民黄河. 2010, 32(7): 97-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三维紊流数值模拟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泵站正向进水前池在不同扩散角和各种开机组合条件下的水流流态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的速度等值线图和速度流线图表明,泵站前池的水流流态主要与前池结构、机组开启组合状态、前池内已形成的泥沙淤积有关.
  • 高英;赵廷华;刘建伟
    人民黄河. 2010, 32(7): 99-1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潞王坟段膨胀岩渠坡处理现场原型试验,对土工格栅处理措施的施工工艺进行了研究.指出影响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包括土工格栅翻包、开挖料的筛分及含水量调整、重复削坡及填筑,提出的简化翻包新方法减少了层层翻包及2次削坡和重复填筑工序,施工难度降低,工程量及投资也相应降低.
  • 季三荣;王伟玲;郭院成
    人民黄河. 2010, 32(7): 101-1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规范规定的单桩及复合地基承载力静载荷试验为基础,采用等沉降准则,引入单桩复合地基变形刚度概念,建立了基于沉降控制的长短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设计计算方法,对长短桩复合地基工程实例的设计计算和载荷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计算所得的长短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在试验实测值(520~624 kPa)之间,验证了所提出的设计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和工程适用性.
  • 黄平;姚威;彭辉
    人民黄河. 2010, 32(7): 103-1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尼勒克沟渡槽为例,建立预应力渡槽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计算5种过水工况对应的应力和位移,与未考虑预应力的渡槽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素混凝土渡槽在纯自重情况下受力较均匀,但不能承受较大的拉力;施加预应力锚索对渡槽在自重、水荷载、风荷载下的拉、压应力及应变的分布有所改善,提高了结构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 侯志毅;朱豪;刘斯宏;于凯
    人民黄河. 2010, 32(7): 105-1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分析华能澜沧江水电收益专项资产管理计划,提出我国开展水电资产证券化融资的一些建议.该项目通过资产证券化平台,采用超额抵押、现金储备、优先/次级等内部信用增级和农业银行提供不可撤销担保的外部信用增级方式,保障了投资者的利益,降低了投资者的风险,同时为华能澜沧江水电有限公司带来了20亿元的低成本资金,有效地降低了融资成本,为拓宽我国水电建设融资渠道、扩大融资规模做了一次有益的实践.
  • 石北啸;孔麟;刘文湘
    人民黄河. 2010, 32(7): 107-1081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真纳水电站厂房机墩和厂房的实际情况及运营要求,采用三维有限元计算软件分别对两台机组同时启动和仅一台机组启动时所引起的结构振动幅值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台机组同时启动时,引起的结构振动幅值远大于一台机组运行时的情况,且该幅值并不是两台机组振幅的简单叠加;实际振动频率为12.5 Hz时,振源不会使厂房结构发生共振.
  • 左永振;程展林;丁红顺
    人民黄河. 2010, 32(7): 109-1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选择结构特征相对简单的粗粒土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医用CT机,实现了变形过程中试样内部结构动态变化的实时检测,取得了粗粒土的组构信息及其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颗粒集合体的变形源于颗粒的位置调整,颗粒自身形变很小;在某一宏观应变下,试验中各部位颗粒位置调整的幅度差异较大,相同部位不同颗粒的调整幅度也不同;相邻颗粒间的错动明显,并伴有一定的转动;颗粒的平动和转动与围压的关系不明确,与轴向应变密切相关.
  • 石世魁;马福恒;刘天杰
    人民黄河. 2010, 32(7): 112-1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掌握燕山水库大坝基础防渗墙运行性态,施工期分6个断面安装埋设了96支应变计、无应力计、钢筋计和土压力计.采用自行研制的钢架弹出机构来安装土压力计,保证了所安装仪器的完好率.实测资料分析表明,各监测仪器运行正常,防渗墙工作性态正常.
  • 李守军;徐立中;于红
    人民黄河. 2010, 32(7): 114-1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河上游拉西瓦水电站水位及压差测量系统通过高性能的Schneider M340 PLC实现现地测量单元信息集成,以MCGS组态软件为中心进行信息集成设计,合理的冗余方案增强了系统的安全与可靠性.引入配电器信号保护单元,实现对现场信号的保护,避免雷电或其他强电的干扰,增强了系统的安全性.
  • 李付长
    人民黄河. 2010, 32(7): 116-1171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白龟山水库堤坝地基存在的突出问题,基于对工程地质情况的专门勘探及对地层相关物理力学性能指标的分析判别,确定了堤坝地基地震可液化区域范围,并据此进行了振冲加固处理.经加固后现场试验和取样检测表明,地基的地震可液化隐患已经消除.
  • 邱红雷
    人民黄河. 2010, 32(7): 118-1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HBPU填缝密封止水胶具有耐低温、高弹性、黏结性好、抗拉强度高、延伸率大、耐老化、无毒、施工工艺简单、施工操作方便、止水效果好、填缝造价低等优点,在工程实践中推广使用,既能保证各种伸缩缝的结构安全,又能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要求.该材料应用于马湾泄洪闸混凝土缝止水取得了满意效果.
  • 鲁鸿福;孔令峰
    人民黄河. 2010, 32(7): 120-1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月牙泉环境恢复治理工程的特点是技术要求严、实施难度大、施工工期紧等.项目监理单位采用了"预控"、"程控"和"终控"等措施,达到了避免产生施工质量隐患、使施工各环节质量控制措施得到落实、对工程质量问题及时补救等目的.工程完工3个月后,月牙泉湖水位上升了0.5~1.0 m,环境恢复治理取得了明显效果.
  • 李聚方;周建郑
    人民黄河. 2010, 32(7): 122-1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鲲鹏山为理论研究模型,探讨了山体滑坡稳定性系数确定原理及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确定了干燥和水量饱和两种状态下滑坡稳定系数.为验证山体稳定性计算结果,建立了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监测网,监测结果表明:不同季节山体稳定性不同,冬季山体最为稳定,夏季山体滑坡可能性较大;不同山体结构稳定性也不同,岩石层位移量最小,黏土层和沙石混合层次之,沙土层山体滑动性最大.
  • 肖良锦;曹磊芳
    人民黄河. 2010, 32(7): 124-1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镇远县地花水电站设挡水堰和水力自动翻板闸不同挡水方案比选表明:水力自动翻板闸作为挡水建筑物,不仅可提高水头,而且能减小壅水,降低上游淹没损失,冲沙效果好,可避免库区淤积,有利于保护库区环境,施工方便,工程量小,节约投资.
  • 范涤
    人民黄河. 2010, 32(7): 126-1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MCGS组态软件开发了水电站转桨式水轮机数据监测模块,在模块的开发过程中,应用了ActiveX技术、驱动开发技术、串行口操作技术、驱动构件编制技术等.该模块具有功能丰富、安全保密、简单快速、任务明确等优点;与上位机进行集成应用的实践证明,丰富了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内容.
  • 董金玉;李自立;杨继红;黄志全;杨国香
    人民黄河. 2010, 32(7): 128-1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结合工程实例,采用离散元强度折减法计算得到岩质边坡的安全系数,并对边坡后缘结构面的强度参数、产状等对其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离散元强度折减法计算结果与传统的极限平衡法计算结果对比分析表明:离散元强度折减法可以得到滑面的位置,计算结果更为全面和合理,是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的一种新的、有效的数值方法.
  • 钱海涛;谭朝爽;王思敬;严福章
    人民黄河. 2010, 32(7): 130-1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总结了国内外碳酸盐岩溶蚀机制理论的研究成果,介绍了PWP模型、薄膜理论模型、反应-扩散动力学模型及DBL理论模型等多个溶蚀理论模型,认为目前的研究无法从根本上揭示碳酸盐岩溶蚀的动力学机制,难以解释不同类型碳酸盐岩溶蚀特征的差异,已有的溶蚀理论模型无法可靠推广应用.指出分子动力学可以在分子层次上对碳酸盐岩的溶蚀过程机理进行研究,综合分析在分子-微观-宏观3种不同尺度层次上的相关研究成果,可更好地揭示碳酸盐岩的溶蚀动力学机制、建立可靠的溶蚀理论模型.
  • 郑富春
    人民黄河. 2010, 32(7): 133-1341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不同射流温度对多孔热辐射流的影响,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得出了射流温度分别为35、40、45 ℃时不同位置处的流场和温度场,指出:射流从孔口射出后速度衰减很快,随着距离的增大,速度的衰减逐渐变慢,直至衰减到与环境水流流速相同;射流温度越高,紊动作用越强烈,紊动扩散也越强,达到相同温度时所需的距离越近,射流的影响区域越大.
  • 陈雄波;杨振立;赵麦换;武见;郭兵托
    人民黄河. 2010, 32(7): 135-1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黄河干流骨干水库统一调度的思想,建立了满足黄河干流骨干水库综合利用调度模拟的模型框架,对龙刘(龙羊峡、刘家峡)水库综合利用调度模拟模型、宁蒙河段冲淤计算模型、中游水库调度和泥沙冲淤计算模型、黄河下游河道泥沙冲淤计算模型和水资源供需平衡模型等5个模型进行整合,构建了黄河干流骨干水库综合利用模拟模型,为评价已建水库的综合效益和进一步完善水库优化调度方案提供了技术支撑.
  • 徐庆河;诸葛梅君
    人民黄河. 2010, 32(7): 137-1381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道衬砌施工的特点,结合安阳段的实际情况,针对衬砌混凝土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提出:机械削坡坡面预留厚度宜控制在15 cm左右;铺砂含水量为9%~12%时最易压实;影响混凝土浇筑质量的主要因素有混凝土提浆、铺坡平整度、裂缝控制等技术与工艺.
  • 陈宇;李自立;黄志全;邓春芳;李敏芝
    人民黄河. 2010, 32(7): 139-1401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豫西地区黄土状土为研究对象,在室内进行非饱和土试验,研究不同密度及水分状态下土的基质吸力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基质吸力随黄土状土含水量的增大,基质吸力减小;相同围压下,在含水率为7%时,基质吸力随干密度的增加缓慢增加,在含水率为10%和13%时基质吸力随干密度变化先增大后减小,并且有明显峰值的非线性关系;黄土状土的黏性只对基质吸力大小产生影响,对其基本变化规律无影响.
  • 补舒棋;唐新军
    人民黄河. 2010, 32(7): 141-1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standard k-ε、RNG k-ε、Realizable k-ε 3种不同的湍流模型并结合VOF法,对阶梯溢流坝气液两相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将不同湍流模型所模拟的水面线、台阶速度场分布及台阶壁面压力分布与物理模型试验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RNG k-ε湍流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阶梯溢流坝的水流特性.
  • 人民黄河. 2010, 32(7): 144-1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