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0年, 第1卷, 第9期 
刊出日期:
  

  • 全选
    |
    论文
  • 人民黄河. 2010, 1(9): -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人民黄河. 2010, 1(9): -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翟家瑞
    人民黄河. 2010, 1(9): 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第10次黄河调水调沙所取得的初步效果,回顾了洪水期间洪峰流量增值、荥阳市黄河滩区群众被水围困、花园口浮桥舟体撞击公铁两用桥栈桥等问题.建议做好以下几项工作:①尽快开展洪峰流量增值的研究;②优化水库群联合调度,努力实现水库与河道减淤;③开展黄河知识宣传,提高全民防汛减灾认识;④强化防汛责任,加强黄河河道与滩区管理;⑤跟踪分析洪水沿程表现,进一步提高洪水测报水平等.
  • 张守平;辛小康
    人民黄河. 2010, 1(9): 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VB6.0集成平台,对河道水流一维、二维数学模型进行可视化开发.系统主要的关键技术有河网断面图、二维矢量场、二维标量场、流速、流向验证等的显示.应用该系统,模拟了西江河网各断面的水力要素(水位和流量)、长江昌门溪-大埠街河段的流场和水位场,计算条件的输入、计算结果的显示,都可通过界面输入和菜单操作,实现了河流数值模拟的可视化.该系统人机交互方便、集成度高、模拟精度较高.
  • 彭瑞善
    人民黄河. 2010, 1(9): 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当前黄河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应深入研究黄河水沙变化与降雨和下垫面之间的关系,以较准确地预估今后一段时间进入黄河各河段的水沙量及其过程,作为编制和修订治黄规划和工程设计、运用的依据.不必再把"宽河固堤"作为治河方略的内容,黄河下游的治理要强调稳定流路和平衡输沙.通过暴雨洪水预报和水库群联合调控等措施,减小花园口各级频率的洪峰流量;黄河下游滩区可修筑一定高度的生产堤,以改善滩区和滞洪区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分析认为,挖过渡段浅滩难以改变弯曲型河道起伏不平的纵剖面,"二级悬河"的治理可研究局部将流路改走河床最低位置等.
  • 陈小文;赵慧;徐辉荣
    人民黄河. 2010, 1(9): 1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实测地形资料与GIS技术相结合,建立了珠江口大范围、多时段的水下地形数字高程模型(DEM),对珠江口近30 a来的滩涂资源量变化进行了研究,并对导致滩涂动态变化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20世纪70年代初至2000年前后,珠江口的滩涂总资源量呈明显减小趋势.由于滩涂围垦集中在-2 m以上区域,因此-2 m以上浅滩涂总面积明显减小,而-2~-5 m、-5~-7 m的滩涂总面积变化较小,-5 m以上的滩涂主要分布在伶仃洋西滩、鸡啼门西滩和黄茅海西侧.
  • 吴文平;孔纪名;李秀珍;阿发友;崔云;田述军
    人民黄河. 2010, 1(9): 13-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汶川地震诱发了大量的地震滑坡,其中坠落滑动型滑坡是一种普遍的地震滑坡类型,滑动特征独特,动力机制复杂.以彭州市九峰村滑坡为实例,介绍了滑坡发育的控制因素,滑坡运动及形成过程经历了后缘崩塌坠落启动、中下部整体启动滑移、滑后堆积等3个阶段.结合地震条件下斜坡岩土体的变形破坏机理,解释了地震坠落滑动型滑坡后壁上部为崩塌坠落裂面,斜坡中部坡体浅层滑动明显,滑坡滑动速度快、距离远,坡脚形成倒石堆危害大,次生灾害链持续时间长等特点.
  • 郜国明;邓宇;张宝森
    人民黄河. 2010, 1(9): 16-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总结近期凌灾实测资料,分析提出黄河内蒙古河段近期凌灾的主要特点是卡冰结坝增多和决口频繁,而河槽持续淤积萎缩是卡冰结坝增多的重要原因,凌汛水位屡创新高是堤防决口的重要因素.统计历史上易发生卡冰结坝位置的分布情况,论证了应急分洪区的设置及其合理性、可行性,根据凌灾特点和分洪区情况,提出了防凌预警水位和防凌临界水位,并通过研究河道槽蓄增量及其他影响分洪因素,提出了启用应急分洪区的条件和指标.
  • 崔萌;刘生云;刘娟
    人民黄河. 2010, 1(9): 18-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陆集滩区为典型进行人工淤滩工程布置,同时对东坝头-陶城铺河段的其他5个大滩进行工程布置,提出该河段实施人工放淤的设计放淤量.结果表明:与引洪放淤相比,人工放淤施工灵活,放淤年限短,可在黄河下游地形地势条件较好的地区先期实施.
  • 殷保合
    人民黄河. 2010, 1(9): 2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小浪底水库泥沙淤积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水库运用中所采用的库区和漏斗区泥沙淤积测验、泥沙信息采集与管理及调水调沙等手段,对控制和调整水库泥沙淤积是有效的;通过消除干流泥沙淤积的"翘尾巴"现象,可使干流淤积三角洲顶点往坝前迁移;应限制支流河口拦门沙坎的形成与发展;建议加强观测与泥沙信息管理,确保进水塔前闸门启闭安全以及排沙洞进口段不淤堵.
  • 吴联春
    人民黄河. 2010, 1(9): 22-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小浪底水库2008年、2009年汛前调水调沙期间排沙比差异悬殊这一情况,从小浪底水库入库水沙过程和淤积形态两个方面分析了原因.结果表明:2008年后汛期入库沙量少,淤积三角洲上坡段纵比降小、抗冲性较强,造成2009年塑造的人工异重流初始动力较2008年同期小;2009年调水调沙期间河道自然来水少,异重流形成后后续入库流量小、持续时间短,异重流后续动力严重不足.在现有条件下,建议综合考虑三门峡、小浪底水库减淤效益,科学调配三门峡水库下泄流量过程,合理分配小浪底水库异重流和后续输送水量,尽快建设古贤等水利枢纽.
  • 陈书奎;张俊华;马怀宝;蒋思奇
    人民黄河. 2010, 1(9): 24-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工程控制冲刷库水位为210 m、水库初始蓄水量3亿m3、降水冲刷时机在库区淤积量约为32亿m3的初始地形条件下,分别选用历时为16 d及12 d洪水过程进行了两个组次的小浪底水库降水冲刷专题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相机降水冲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库容,延长水库使用寿命.
  • 杨志勇;于赢东;胡和平;田富强
    人民黄河. 2010, 1(9): 26-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流域水文模拟中存在的方程适用尺度和模型应用尺度不匹配问题建立了SAWH模型,对美国Baron Fork河流域1996-2000年的6次洪水过程模拟结果表明:对于洪峰流量差别很大、峰型也不同的洪水过程,SAWH模拟得到的流量过程线与观测值均十分吻合,表明模型在洪水预报中具有很高的精度;参数敏感性分析表明,植被蒸发系数对洪水过程的影响很小,饱和导水率和洼地调蓄能力对洪峰和洪量均有明显的影响,而河道糙率主要影响洪峰峰型.
  • 彭涛;张利平;沈铁元;殷志远;李武阶
    人民黄河. 2010, 1(9): 29-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定量降水预报与估算、实时洪水预报、水文气象耦合等三个方面总结和回顾了现代洪水预报技术的研究现状,认为:如何融合雷达降水信息与雨量计资料,获取更为准确的降水信息的理论和技术方法还有待完善;水文气象预报的难点和重点在于如何缩小两者之间的时空尺度差异、如何在水文模式中考虑预见期降水;分布式水文模型中的许多物理过程、数学处理方法以及数据不足等问题还有待深入研究.
  • 陈松;邱卫国;陈雄波
    人民黄河. 2010, 1(9): 33-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BP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编制了计算程序,采用遗传算法优化了BP网络的初始参数.BP网络方法和BP-GA算法的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挟沙力影响因素可由水流流速、比降和颗粒沉速确定;BP-GA算法的结果明显优于单纯的BP网络方法.
  • 王春燕;夏乐天;孙毓蔓
    人民黄河. 2010, 1(9): 35-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提高径流预报的预测精度,分别采用基于RBF、ERBF的核函数对碧流河水库的年径流量建立了SVM回归模型.径流预报结果表明:基于ERBF核函数的SVM回归方法的预报误差、均方误差均比基于RBF核函数的SVM回归方法的结果小,径流预测精度也高于基于RBF核函数的SVM方法的结果.
  • 戴凌全;戴会超;蒋定国;李华;陈小燕
    人民黄河. 2010, 1(9): 37-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最小二乘法原理建立了求解多项式系数的正则方程组,对某水文站2004年实测的水位和流量数据分别进行了二次、三次、四次多项式拟合.结果表明:使用最小二乘法原理所绘制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与实际情况相吻合;二次、三次、四次拟合的平均误差分别为2.105%、2.114%和1.919%,均在合理范围内.
  • 郝少英
    人民黄河. 2010, 1(9): 40-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各国对水资源需求的增大,环境、社会和政治问题日益凸显,加剧了各国对跨国水资源的开发与争夺.结合相关法律,处理好跨国水资源开发中的各种关系是跨国水资源和谐开发的关键,具体包括:国家主权与水权之间的关系、先利用国家与后开发国家间的关系、跨国地下水与地表水的关系、跨国水资源冲突与国际合作之间的关系、利益分享与责任承担之间的关系等.
  • 张海涛;许光泉;李佩全;黄向菁;刘泽功;胡友彪
    人民黄河. 2010, 1(9): 42-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淮南市西部A组煤层底部谢一矿区太原组灰岩含、隔水层为研究对象,基于GMS水文地质结构可视化模型,利用矿区内153个钻孔资料,采用Kriging插值法,建立了水文地质结构模型.结果表明:谢一矿区太原组上部灰岩层是一个岩石地层单元,厚度为50~80 m,由海相的沙岩、泥岩、灰岩交替组成.其中:砂岩厚度较小,空间分布稳定;泥岩东南厚西北薄,层数东多西少;灰岩西北厚东南薄.
  • 王玮;畅俊斌;王俊杰
    人民黄河. 2010, 1(9): 44-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陕西省吴堡县横沟黄河谷地渗流井采水为例,采用地下水流三维有限差分法,分别计算了黄河平水期、枯水期渗流井的出水量及其组成,建议渗流井总开采量为15 400 m3/d.
  • 郭红玲;李新宝
    人民黄河. 2010, 1(9): 46-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羧甲基纤维素(CMC)为主要原料,在引发剂和催化剂的共同作用下,与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进行接枝共聚反应合成改性CMC絮凝剂.考察了各反应因素对絮凝剂接枝率的影响,得到最佳反应条件:反应温度为75℃、单体NIPAM浓度为20%、NIPAM与CMC的质量比为3.0、反应时间为3.5 h.利用改性CMC絮凝剂处理废水,在投药量为25 mg/L、pH值为9时,处理效果最好,处理工艺简单、实用性强,能满足城市生活废水处理要求.
  • 白宏洁;方永伦;郭健
    人民黄河. 2010, 1(9): 48-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选择某小区超深层地下水井为回灌井,利用浅层地下水和自来水的混合水为回灌水源,对开封市超深层地下水进行了自然回灌试验.结果表明:在自然回灌条件下,回灌井可以满足37 m3/h的回灌要求,但回灌能力会随时间衰减,当渗透系数衰减到某值时,回灌能力将变得很弱,导致回灌难以持续进行.
  • 杨军;杨德伟
    人民黄河. 2010, 1(9): 50-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能值分析理论和方法,对东平湖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及其可持续性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东平湖自然循环亚系统的净能值产出率特别大,而能值投资率却很小;人工养殖亚系统的能值投入量很大,给天然湖泊的环境和资源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系统自组织能力不断下降,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容乐观.
  • 靳晟;李兆东;林丽
    人民黄河. 2010, 1(9): 52-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Delphi 7.0、Cell、Power Designer等软件,并根据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质信息管理的特点及国家水质规范,将系统软件分为水质监测管理、电子地图管理、报表管理、数据库管理、外部接口管理5个主要模块,建立具有水质信息存储、动态监测、信息查询、数据统计、报表打印等功能的水质管理信息系统.
  • 唐浩
    人民黄河. 2010, 1(9): 54-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试验区共设置10个试验缓冲带,采用1、3、5、7号缓冲带进行取样试验,其中7号为不种植草皮的空白对照带,其他3个试验带种植百慕大草皮.沿程居中布设9个采样点,离进水端距离分别为0、3、6、8、10、12、14、16、19 m,同步采集地表径流和地下渗流水样,研究连续降雨条件下百慕大草皮缓冲带对径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百慕大草皮缓冲带能有效地截留地表径流水中的SS、TN、NH3-N,且污染物浓度在前段降低较快,后段降低速度逐渐趋缓;地下渗流对农田径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连续降雨对渗流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较小.
  • 李涛;张建丰;王向荣;张峰;李小建;张晓玲
    人民黄河. 2010, 1(9): 56-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促进西安市洗车行业节水,加快建设节水型城市的步伐,在对西安市建成区洗车状况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洗车点的分布、用水水源、洗车方式和洗车用水量等.结果表明:西安市洗车点有450家,分布具有既分散又集中的特点;洗车水源以自来水为主;洗车方式以高耗水的高压喷枪洗车为主;平均洗一辆车用水量约40 L.针对洗车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采用新的洗车方法、利用新的洗车水源和出台政策的建议.
  • 陈凯;冯骞;陈菁;薛朝霞
    人民黄河. 2010, 1(9): 58-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农村非点源污染的特征,以南京市远郊的汤山街道上峰社区李岗头村为典型村,采用污染排放系数法估算典型村的非点源排放负荷,并采用等标污染负荷法对典型村非点源污染源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李岗头村非点源污染源共向水体排放污染物36 263.58 kg/a,其中COD为29 110.04 kg/a、NH3-N为1 612.97 kg/a、TN为4 489.71 kg/a、TP为1 050.86 kg/a;生活污水、畜禽养殖、农田地表径流、水稻田排水、村镇地表径流、渔业养殖的等标污染负荷率分别为59.12%、13.68%、12.14%、7.10%、7.52%、0.44%;COD、NH3-N、TN、TP的等标污染负荷率分别为11.36%、12.59%、35.04%、41.01%.根据非点源污染的特征,提出了南京市农村非点源污染的控制对策.
  • 刘秉涛;李发站;徐菲
    人民黄河. 2010, 1(9): 60-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设计了一个比较经济实用的曝气+过滤+活性炭吸附除锰组合工艺,并对该组合工艺流程和除锰条件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设置曝气强度为0.20 m3/h、进水流量为11.2 mL/min、滤速为7 m/h、活性炭吸附柱中水样流量为15 mL/min、活性炭层高度为5 cm,设备运行10 h后,水中锰的浓度超过0.1 mg/L,吸附滤柱被穿透,需要对颗粒活性炭进行再生;出水中CODMn浓度为2.35 mg/L,UV254为0.032 1 cm-1,浊度为0.3 NTU,可达到生活饮用水标准.
  • 韩晓刚;黄廷林;陈秀珍
    人民黄河. 2010, 1(9): 62-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西安市某地表水厂原水水质监测资料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出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氮和总磷为主要评价因子,通过模糊评价法对原水水质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地表水厂原水水质为Ⅰ类,水质状况良好,但总氮略有超标,可能成为未来影响水厂处理工艺的主要因素;污染物浓度超标加权法过度强调了某一水质因子的作用,忽视了其他水质指标信息,不适用于考虑总体因素的水质评价;折减系数法充分考虑了水质状况与水厂工艺的净水能力,使得评价结果更为客观,在地表水厂原水水质评价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 李奋华
    人民黄河. 2010, 1(9): 64-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历史上形成的分水时段与分水理相结合的讨赖河流域分水制度,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也有局限性.在流域内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应根据水资源的特点,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及前景,对区域水资源和河道水量进行水量水权初始分配.在现行分水制度和初始水权分配方案基础上,对个别分水时段进行调整,提出分配水量控制措施,并对有关指标体系进行分析验证,最终建立时间水权与水量水权、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行政调整与市场交易相结合的分水制度.
  • 程献国;张霞;陈治义
    人民黄河. 2010, 1(9): 66-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黄河下游引黄经济用水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研究区20世纪70年代以来经济用水总量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黄河下游引黄用水总量年际变化大、年内和空间分布不均,多年平均春灌期3-6月引黄水量占年引黄水量的54.1%;各河段引黄水量最大的为泺口-利津河段,引黄水量最小的为利津以下河段,最大值为最小值的8.5倍.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业用水占下游年均引黄水量的90.3%,工业及生活用水量占9.7%,农业用水是黄河下游引黄用水的主体,工业及生活用水年际变化和年内分配较均匀.
  • 王国斌
    人民黄河. 2010, 1(9): 69-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景电工程累计提灌水量较大,每年灌水时间相对集中,造成了灌区次生盐渍化面积不断扩大,渠道冻胀现象比较严重.针对渠道冻胀的核心因素是基土冻胀,提出了回避冻胀、基土置换、保温材料垫层、衬砌防渗、加大基础排水、阻止地下水补给等主动抗冻措施;被动抗冻措施包括采用有效的结构形式、选择抗冻性能良好的建筑材料等.
  • 宰松梅;郭冬冬;温季;罗华梁;董汝瑞
    人民黄河. 2010, 1(9): 71-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将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应用于作物产量预测,建立了拓扑结构为6-5-1的三层BP神经网络模型,并分析了模型计算流程.将该模型应用于人民胜利渠灌区1981-2000年作物产量的实例检验,并与灰色模型的模拟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模型用于作物产量预测简便可行,预测的最大误差为-6.71%,平均误差仅为2.64%,预测精度优于灰色模型.
  • 程东娟;高然;王海峰;费良军
    人民黄河. 2010, 1(9): 73-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方式和肥量对膜孔自由入渗累计入渗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方式对膜孔自由入渗量有影响,在相同时间内入渗量表现为灌施>深施>表施;施肥量对膜孔自由入渗量也有影响,在不同施肥方式下,随着肥量的增加,相同时间内膜孔自由入渗量增大,且不同施肥方式下不同肥量的膜孔自由入渗量与时间之间均符合Kostiakov入渗模型.
  • 郭锐;赵安成;王爱龙;左涛鸣
    人民黄河. 2010, 1(9): 76-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将砚瓦川流域划分为中尺度流域分区治理,项目区上游塬面面积大,交通方便,地下水埋藏较浅,饮水条件较好,以"保塬固沟"为主;项目区中游塬面破碎,交通相对落后,人均土地面积大,塬地少,山坡地多,饮水条件差,以"塬沟兼治"为目标;项目区下游塬面窄小,川台地面积大,人均土地面积较多,交通困难,要在粮食自给的条件下,退耕还林还草,有效控制水土流失,促进全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
  • 达光文;许宫堂;周光军;朱金玉
    人民黄河. 2010, 1(9): 78-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离体快速称重法在野外观测了祁连山东段水源涵养林区9个主要树种的蒸腾速率,并对不同树种的日平均蒸腾速率及单株蒸腾耗水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树种的蒸腾速率日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其变化曲线基本呈单峰抛物线型;在相同自然条件下各树种的日蒸腾速率具有明显差异,由大到小依次为绣线菊、金露梅、头花杜鹃、红桦、烈香杜鹃、千里香杜鹃、青海杜鹃、青海云杉、祁连圆柏;单株日蒸腾耗水量3种乔木较大,由大到小依次为青海云杉、红桦、祁连圆柏,6种灌木日蒸腾耗水量相对较小,由大到小依次为青海杜鹃、千里香杜鹃、绣线菊、头花杜鹃、烈香杜鹃、金露梅.
  • 冉大川;张志萍;耿勃;罗全华;申震洲
    人民黄河. 2010, 1(9): 80-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基于水文统计的冥函数型经验模型或线性模型等,对大理河流域水沙关系、减沙效益与林草措施占比和坝地配置比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60-80年代流域暴雨洪水关系散乱,90年代以来暴雨洪水关系密切,近期暴雨产洪水平明显降低;流域洪水泥沙关系非常密切,不同年代没有发生趋势性的改变;80年代以来,流域年平均来沙系数呈明显的增大趋势,近期有所减小;现状治理条件下水土保持措施减沙效益与林草措施占比呈明显的正比关系;减沙效益的大小不仅与林草措施占比有关,更与林草措施质量及配置部位密切相关;现状治理条件下取得最大减沙效益的坝地最优配置比约为4.2%.
  • 宋军;王斌;张春;肖南颖;陈全保;董国禄
    人民黄河. 2010, 1(9): 83-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01-2006年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湟水流域西宁项目区共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63.89 km2,总投资达5 488.47万元.其中,造林、种草、修梯田、封育面积分别为9 407.27 、4 302.58 、1 669.44 、1 010 hm2;建设治沟骨干工程16座、小型淤地坝179座、谷坊171座、沟头防护50处、水窖260眼.通过植物、工程、耕作等措施相结合的生态建设,形成了沟道、坡面综合防治体系,使项目区水土流失治理程度由29.16%提高到81.29%,林草覆盖率由11.06%提高到54.06%,保土效率达66.95%,增水效率达47.0%,增加经济效益1 034.46万元/ a.项目的实施有效地遏制了水土流失的进一步加剧,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 龚家国;周祖昊;贾仰文;王文龙;彭辉;郝春沣
    人民黄河. 2010, 1(9): 86-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浅沟侵蚀是黄土丘陵沟壑区重要的侵蚀类型,耕作是黄土高原浅沟侵蚀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浅沟水流的水动力学参数研究是建立浅沟侵蚀物理模型或概念模型的基础.在黄土丘陵沟壑区延安市燕儿沟小流域的坡地上,通过野外放水冲刷试验,初步研究了耕作对浅沟水流水动力学参数变化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耕作使浅沟水流能量转化耗散规律发生变化,从而使各个水力学参数沿程及不同放水流量时的变化规律发生改变;在未耕作坡面上浅沟水流含沙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弗劳德数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均呈显著的线性相关;在耕作坡面上浅沟水流含沙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弗劳德数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呈极显著的对数相关;耕作后的第一场侵蚀性降雨产生的浅沟侵蚀量为全年侵蚀量的25%左右.
  • 黄耀英;赖斯芸;严寒柏;汪亚超;汤忠学;宫尚好
    人民黄河. 2010, 1(9): 89-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不同网格尺寸对大体积混凝土水管冷却计算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管附近的网格较粗时,计算的水管径向温度梯度小,沿程水温升幅小,出口水温偏低,导致"假冷"现象.对冷却水管进行网格剖分时,沿环向应设置8个等距离节点,沿水管径向单元最大尺寸至少应由0.05 m过渡到0.1 m,然后再过渡到常规尺寸单元.
  • 孙明权;梁成彦;骆原
    人民黄河. 2010, 1(9): 92-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避免地震引发闸室结构共振,保证节制闸的安全运行,选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考虑流固耦合、启闭机室、工作桥、检修桥以及交通桥对闸室振动特性的影响,应用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南水北调中线安阳河倒虹吸节制闸在地震激励下的振动特性及应力应变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流固耦合对闸室在有水工况下的自振特性影响较大;当发生地震时,挡水工况的闸室应力状态最为不利.
  • 张东晓;郭进军
    人民黄河. 2010, 1(9): 94-9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水泥土搅拌桩的现场静载试验,测量了桩的轴向应变,计算了桩身轴力、桩侧摩阻力,分析了桩的荷载传递特性.结果表明:水泥土搅拌桩表现出摩擦桩的特性;荷载主要在一定的范围内传递,桩的轴力和侧摩阻力在桩体上部的衰减较快;主要在桩顶处发生横向拉裂破坏;桩体破坏前后荷载的传递机理是不同的.
  • 王金魁;靖伟;李旗进
    人民黄河. 2010, 1(9): 97-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接地装置的结构主要有单列垂直接地式、网格式组合接地式和辐射式组合接地式.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主要由接地体本身的电阻、接地引线电阻、接地体表面与土壤的接触电阻、散流电阻4部分构成.接地装置设计时,在低土壤电阻率的地区可采用单列式接地装置;在高土壤电阻率的地区采用深埋接地极、人工改善土壤等措施降阻.结合金沟河灌区的实际,介绍了在水情自动测报系统接地工程中可以采用的几种设计方案,阐述了各方案的使用条件和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 高彩云;高宁
    人民黄河. 2010, 1(9): 99-1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GPS高程的多种逼近模型有其使用的条件和范围,为进一步提高GPS高程的转换精度,提出了GPS高程转换二次曲面拟合的加权平均模型和基于神经网络的综合逼近模型.通过实测的GPS水准数据对综合模型和几种单一模型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综合模型逼近高程的精度和可靠性均高于单一模型.
  • 付立彬;付晓彦;刘明堂;李黎
    人民黄河. 2010, 1(9): 102-1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声纳无损检测系统以DSP为硬件平台,利用多通道模拟量输入模块对多基元声基阵检测的特征信息进行集中采集并处理,将已处理的数据传输到上位机,并能在上位机上直观显示混凝土管道腐蚀情况和相应位置,最后完成对此数据的有效存储.经实验室模拟和现场实际测量,该系统基本满足混凝土排水管道腐蚀检测的要求,并且性能稳定,操作方便.
  • 魏洪涛;贾冬梅;王延红
    人民黄河. 2010, 1(9): 104-1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巴家嘴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实施与否及上游洪水进行了分析,运用概率统计的原理确定有、无除险加固工程水库发生溃坝的概率.在分析水库发生溃坝造成的一次性损失的基础上,计算有、无除险加固工程经济计算期内的期望损失和费用,其期望损失和费用之差即为除险加固工程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效益近期较小,以后逐年增加,符合除险加固项目效益发挥的一般规律.
  • 刘天林
    人民黄河. 2010, 1(9): 106-1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集对分析是处理不确定性问题的理论方法,用联系度及其数学表达式统一描述系统的各种不确定性.针对集对分析联系度中异和反系数过粗的不足,利用可展性,对现行集对分析联系度进行了细化改进,进而建立新的综合评价模型,并以锦屏一级水电站左肩槽岩石高边坡的整体安全为例,进行综合评价,经计算得出该边坡整体安全等级为V级,处于极稳定状态,表明该改进方法有效,适用于水利水电工程边坡施工期和运行期的安全评价.
  • 边慧霞;黄西轩;赵宁;陈攀
    人民黄河. 2010, 1(9): 109-1101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重力坝设计规范关于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和坝踵应力的规定,考虑上下游有水压荷载、上游坝面有折坡、上游坝面有泥沙压力、坝底扬压力呈折线分布等情况,求解最优断面.各方案工程费用比较表明:贴坡加固方案投资最少,且可以保证供水,为该重力坝加固的推荐方案.
  • 李国臣
    人民黄河. 2010, 1(9): 111-1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黄河堤防渗漏模型试验,对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在堤防渗漏监测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分布式光纤的布设方式,获得了渗漏流量与土体温度变化的关系曲线,据此曲线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当渗漏流量为100 cm3/s时,水的渗透力度较小,渗漏没有影响到土体的温度;当渗漏流量为130 cm3/s时,渗漏通道周围温度明显下降;当渗漏流量为250 cm3/s时,土体有不同程度的塌陷出现.
  • 荆凯;徐波;王佳林;许后磊
    人民黄河. 2010, 1(9): 113-1141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大坝安全监控神经网络模型中选入因子较多,使网络权值的计算成为高维问题,提出将粒子进化-多粒子群优化算法应用到人工神经网络,建立了EPSO-NN模型.该方法改善了BP神经网络易陷入局部极值和解不稳定的缺点.通过工程实例表明:EPSO-NN模型收敛速度快,求解稳定,预测精度比最小二乘回归和BP-NN高.
  • 王琰;殷坤龙;陈丽霞
    人民黄河. 2010, 1(9): 115-1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滑坡可能对人类生命、财产、经济活动造成损失,以三峡库区下土地岭滑坡为例,对单体滑坡进行了定量风险分析.采用剩余推力法和Monte Carlo方法得到一般工况和暴雨工况下滑坡的稳定性系数和破坏概率,并针对滑坡影响区域内承灾体进行易损性分析,最后得到其可能的经济损失价值和伤亡人口状况.结果表明:暴雨对滑坡灾害损失的影响显著,滑坡失稳前的防灾减灾工作至关重要.
  • 闫正龙;高凡;黄强;鲁士宝
    人民黄河. 2010, 1(9): 118-1191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库群联合调度可在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过程中产生各种补偿效益,科学、合理、公正、公平地界定各种补偿效益并实施分摊,直接关系到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及梯级水库水电站的滚动开发.以黄河上游龙羊峡、刘家峡水库联合调度为例,合理界定了水库群补偿效益的概念、内涵及类型,构建了水库群联合调度补偿调节模型,并以发电补偿效益为例,计算了2005年龙羊峡、刘家峡水库联合调度对下游各水库电站的发电补偿效益.水库群补偿应遵循"谁受益、谁补偿"原则,市场、价值原则,公平、合理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可持续性发展原则.
  • 王勤香;潘继顺;王鹏涛
    人民黄河. 2010, 1(9): 120-1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与安阳河交叉的倒虹吸工程,将改变天然河道水流条件,为了使倒虹吸交叉工程布设既安全又经济,需进行平面二维水沙数值模型设计,对交叉河段进行分析.以河流泥沙动力学为基础,采用非均匀矩形网格及交替方向隐式差分逐行求解的ADI有限差分格式进行数学模型设计,依据历史洪水调查对模型进行调试,从洪水水位、流速、流态及冲淤变化等方面对数学模型计算结果与物理模型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及验证;采用水边线上切向、法向流速为零的方法确定水边线,采用水边界全区自动跟踪的方法进行动边界处理,改善了有限差分法不能较好地模拟不规则岸线的不足.
  • 张鹏;刘福胜;张瑜;岳庆河;仇强;刘永
    人民黄河. 2010, 1(9): 123-1241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橡胶坝具有可承受较大的拉伸压缩、结构简单、整体性好、荷载分布均匀等优点.通过构建坝袋材料的Mooney-Rivlin模型并测定坝袋材料属性,采用膜结构的几何非线性理论,对蓄水完成时的坝体形状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对橡胶坝蓄水过程中不同挡水高度下的应力、位移等静力特性进行了计算分析,指出:坝袋应力分布比较均匀,个别位置出现受压现象;随着挡水高度的增加,坝袋变形量不断减小,坝袋受岸墙的约束,在垂直于河道方向上变形量很小;在不挡水情况下,坝袋变形后沿垂直于河道方向上对称分布.
  • 谷向韶;李军
    人民黄河. 2010, 1(9): 125-1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试验,研究了矿物掺合料种类和掺量、体积砂率、不同类型轻骨料等对免振捣混凝土流变性能、匀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加粉煤灰、硅灰或者粉煤灰与矿粉复合矿物对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有明显效果;轻骨料应选择密度等级高、压碎指标高、吸水率小,粒径为5~16 mm的优质轻骨料;为了得到工作性能良好的免振捣混凝土,体积砂率应控制在48%左右.
  • 韦立德;张贵金;田景元;汪荣大;陈从新
    人民黄河. 2010, 1(9): 128-1291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对某300 m级心墙土石坝的最终设计断面,在施工和蓄水过程中的应力和变形状态进行了分析,在黏土与混凝土间设置了Goodman接触面单元.结果表明:竣工期该坝体累计最大沉降量为262.4 cm,坝体累计沿河流向最大水平位移为74.7 cm;蓄水期该坝体累计最大沉降量为268.7 cm,坝体累计沿河流向最大水平位移为125.7 cm;尽管黏性土的变形较大,但黏性土层的应力水平不高,设计推荐的厚度是合适的.
  • 薛媛;娄宗科
    人民黄河. 2010, 1(9): 130-1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硅粉混凝土提高了水泥石的抗冲磨强度,但存在水化热温升较高、干缩变形较大、经常开裂的现象,试验研究了在硅粉混凝土中掺入聚丙烯纤维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聚丙烯纤维抑制了硅粉混凝土的干缩变形,提高了混凝土的抗冲磨性能、劈拉强度,同时获得了良好的抗渗性.综合考虑混凝土抗压强度、劈拉强度及抗渗性,硅粉混凝土中纤维掺量最优值为0.6 kg/m3.
  • 赵永和
    人民黄河. 2010, 1(9): 132-1331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强夯法对西段村水库大坝湿陷性黄土坝基进行了处理,并参考Menard公式设计了施工参数.结果表明:强夯法处理坝基的可操作性强、受气候影响小、节省投资、施工进度快,处理质量达到了设计要求.
  • 冯光伟;刘东常;左丽;马文亮
    人民黄河. 2010, 1(9): 134-1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分析南水北调大型薄壁梁式渡槽在运行或施工期间槽身局部受压稳定性,采用半解析柱壳有限元法分析结构受压临界失稳应力.结果表明:临界失稳屈曲应力的影响因素包括槽顶翼缘宽度、壁厚、高宽比、高厚比,其中影响最大的因素是高厚比;就沙河梁式渡槽而言,其临界失稳应力远大于槽身混凝土的强度,即结构局部受压稳定且有较大的安全裕度.
  • 孟宪明;孔锋;黄萌
    人民黄河. 2010, 1(9): 136-1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GLR(网关位置寄存器)在3G网络中的作用,综合本地路由和缓存策略,改进了现有3G系统中的呼叫建立机制.算法性能分析和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存在一个最优的移动域门限值来平衡位置更新和终端寻呼的代价,从而获得位置管理总代价最小化;改进后的机制可有效地减少呼叫传递过程中的系统开销,提高通信效率.
  • 肖丽娜;马斌;拜振英
    人民黄河. 2010, 1(9): 139-1401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尚不健全,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出现投资失控的现象较为普遍.针对水利工程投资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控制投资的相应对策:规范投资控制管理行为、控制工程变更、减少合同索赔、降低投资风险、实施资金支付信息化管理等.以实际工程为例,说明通过工程投资控制与合同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等,可起到缩短工程进度价款结算时间、提高工程款支付效率、促进投资管理控制信息化等作用.
  • 陈明非;叶世泉;鲁玉忠
    人民黄河. 2010, 1(9): 141-1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土工格栅加筋土具有取材方便、施工简单、投资少、保护耕地、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及外观造型新颖美观等特点.介绍了土工格栅在高52 m、边坡为60°陡坡加固中的应用,工程建成后,经竖向沉降和水平位移观测,路基沉降和水平位移基本停止,边坡稳定,表明土工格栅加筋土路堤是安全、可靠的.
  • 吴国永
    人民黄河. 2010, 1(9): 143-1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提供测量结果时,不但要给出被测量的估值,而且还应给出其不确定度,包括随机效应导致的不确定度分量和系统效应导致的不确定度分量.重复性条件下出现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包括环境条件不稳定、照准误差、标致放置点变化等,这些不确定因素导致测量结果的分散性;测量条件不同系统效应导致的不确定度也不同,其主要受测距不确定度影响,其大小取决于仪器所处的位置及测距不确定度的大小.
  • 段高云;郭兵托;贺顺德
    人民黄河. 2010, 1(9): 145-1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黑山峡水库位于黄河上游梯级电站的尾部、宁蒙河段的首部,其建成投入运用后,可以有效地协调上游梯级水库发电和宁蒙河段其他综合利用之间的用水矛盾,对上游梯级电站发电流量进行反调节,对黄河水资源和西线工程入黄水量进行合理配置,在宁蒙河段减淤、防凌、防洪、供水、保证生态流量、协调中下游河道水沙关系及增加梯级电站发电效益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 贺立军;唐雪云
    人民黄河. 2010, 1(9): 148-1491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不同条件下的膨胀性试验、剪切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等对HEC改良膨胀土的工程性质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HEC固化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得到大幅度提高,膨胀土膨胀潜势基本消失;HEC可极大地提高土体的强度,且随着固化剂含量的增加,其抗剪强度逐渐增大,无侧限抗压强度也逐渐提高;HEC固化土耐崩解性好,相同成型试件条件下,HEC加固土的密实程度得到明显改善和提高.
  • 杨天礼
    人民黄河. 2010, 1(9): 150-1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渠系建筑物涵闸下游水流特点,采用一种适合于低弗劳德数消能的新型消能结构拱网消力池,通过模型试验和原型观测,研究了影响拱网水力特性的参数和拱网的消能率.工程应用结果表明,消力池中设置拱网可大大降低消力池的规模和工程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