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0年, 第1卷, 第8期 
刊出日期:
  

  • 全选
    |
    论文
  • 人民黄河. 2010, 1(8): -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人民黄河. 2010, 1(8):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胡一三;李勇;张晓华
    人民黄河. 2010, 1(8): 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河道演变最为剧烈的黄河下游为例,分析了河槽、主槽、滩地的涵义及相互联系.平原河道横断面为复式断面,一般可分为枯水槽、一级滩地、二级滩地、三级滩地几部分;主槽是一次大洪水主流所通过的河床部分,包括枯水槽和嫩滩,是水沙的主要通道;河槽是指洪水期流速较大和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主槽变化所涵盖的部分,包括主槽、二滩或部分二滩,是较大洪水所通过的河床部分;嫩滩是主槽的组成部分;河槽和滩地可互相转换.
  • 陶杰;史传文
    人民黄河. 2010, 1(8): 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借鉴植物分类学、动物分类学的理论和方法,提出了河型自然分类方法,并基于河流地貌学理论进行了逻辑推理.在地球内力一定的条件下,冲积河流河型是由河道水流对河道的侵蚀、堆积、不侵蚀不堆积3种作用过程所形成的;冲积河流河型是由冲积河流输沙平衡的状态过程所形成的.
  • 江恩惠;韩其为;李军华;曹永涛
    人民黄河. 2010, 1(8): 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简要总结了黄河小北干流"揭河底"及下游二级悬河等典型河床演变现象的相关研究成果.河床层理淤积及黄河特有的水沙条件是"揭河底"形成的前提,高含沙洪水期间水流作用于胶泥块以后引起上下表面脉动压力波传播速度不同而形成的瞬时上举力是发生"揭河底"现象的直接原因;黄河高含沙洪水期间河道横向输沙的极不平衡是逐步形成二级悬河典型横断面形态的根本原因.
  • 朱记伟;解建仓;刘建林;蒋建军
    人民黄河. 2010, 1(8): 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渭河流域重点治理项目是一项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涉及范围广、投资大、周期长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建设管理涉及技术、经济、环境、社会等诸多方面,工程项目包括公益性、准公益性、生产经营性多个类别,为保障该项目的顺利实施,必须在管理体制、资金保障、工程管理等方面进行统筹安排.在分析渭河流域治理项目建设管理现状的基础上,从流域管理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和工程建设管理的实际出发,提出了渭河流域重点治理项目建设管理机构设置方案和运行机制.
  • 席秋义;徐建光;张洪波;辛琛
    人民黄河. 2010, 1(8): 1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生态学与水文学相关关系的分析,提出了河流生态水文系统的概念与内涵,构建了河流生态水文系统基本理论体系,并对其系统内涉及的水文学与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和范畴进行界定,给出健康河流生态水文系统的定义.河流生态水文系统具有纵向连续性、生物结构特殊性、自修复性、关系复杂性、动态平衡性、临界阈值性等特点.
  • 田勇;侯素珍;李小平;楚卫斌
    人民黄河. 2010, 1(8): 13-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一维恒定流泥沙数学模型探讨了不同桃汛期洪水对潼关高程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桃汛历时为10 d、洪量相同的条件下,洪峰流量大小及超过2 000 m3/s的大流量持续时间长短不同,潼关高程下降幅度存在明显差异;②洪峰、沙峰的对应关系对潼关高程的变化影响较大;③桃汛期洪水过程差异对不同代表年份年内潼关高程变化的影响不同,在年内水沙不利的年份,桃汛洪水优化调度对年内潼关高程影响比重最大,枯水年份优化桃汛洪水过程对遏制潼关高程的抬升具有更重要的作用.
  • 姚文花;高加成;甘新民;刘学东
    人民黄河. 2010, 1(8): 16-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现场模拟试验,观察了堤防蚁害险情从出现到恶化的全过程以及相应的变化特征:①蚁害险情的早期形式表现为散浸和散浸汇总,该阶段洪水未将蚁道洗通,洪水沿一条或几条粗大的蚁道流出;②大型的管涌常与主巢、菌圃等空腔部分联系在一起,管涌水流呈紊流状态,易造成堤坝土体大量流失;③当洪水位超过蚁穴系统的最高点时,整个蚁穴系统可简化为由进水管、调节水库和泄水管组成的一个排水系统,若掉块堵塞泄水管或水压将泄水管疏通,则会在调节水库内出现正压鼓胀和负压吸蚀的交替作用,将导致堤面跌窝和斜面塌坡险情的产生,使险情进一步恶化;④跌窝或塌坡险情发生后,堤坝的强度和稳定性大大降低,若抢护不及时或处理措施不合理,则必将造成无法挽救的溃决灾难.
  • 赵安平;赵秀平
    人民黄河. 2010, 1(8): 18-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汇流集浆器组合输沙系统的研制与技术原理,并对汇流集浆器入流角改进、机泵直联等创新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汇流集浆器技术创新对提高机械效率、延长有效生产时间、减少劳动力及节约资金发挥了较好的作用;②在泥浆泵的需求量一定时,应根据沙场的距离和输沙管道的垂直提升高度来确定挖塘机的数量;③汇流集浆器组合系统的生产效率能够满足远距离输沙的需要,对沙场的要求低,且搬迁运输比较灵活.
  • 杨士恒
    人民黄河. 2010, 1(8): 2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河南省黄河滩区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包括建设防洪工程抵御洪水侵袭,应对二级悬河、防止溃堤洪泛,加强避水设施建设,完善滩区政策,调整产业结构、实现持续发展,利益协调等6个方面.提出了河南省黄河滩区建设框架的建议:运用单一行政主体的特区模式管理滩区,建设集中居住区、保障群众安全,利用资源优势布局滩区产业,制定和完善滩区各项政策等.
  • 毕东升;蔡彬;张乐天
    人民黄河. 2010, 1(8): 22-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2004-2009年6次基于万家寨、三门峡、小浪底3座水库联合调度人工塑造异重流的运行情况.指出人工塑造的异重流由冲刷性异重流和浑水异重流两部分组成,异重流在小浪底库区演进过程中既有沉积衰减,也存在沿程积聚现象,沉积衰减和沿程积聚的综合作用,决定排沙效果.小浪底水库前期淤积情况和三门峡水库泄放水沙时空分布,决定异重流在前坡段的沿程积聚程度,小浪底水库对接水位高低与沉积衰减和沿程积聚成正比.建议加强异重流观测研究、增大上游来水基流、三门峡水库汛期适当拦蓄一定沙量、合理确定调控指标等,以提高人工塑造异重流排沙效果.
  • 解河海;张金良;刘九玉
    人民黄河. 2010, 1(8): 25-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小浪底水库异重流断面流速和含沙量垂线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异重流断面垂线最大流速点下的流速分布符合指数分布,最大流速点上部流速分布可按照高斯正态分布计算,含沙量垂线分布符合常数为最大含沙量的抛物线分布.据此结果导出了异重流垂线流速分布公式和含沙量垂线分布公式,可以较好地模拟小浪底水库异重流断面流速和含沙量的垂线变化规律.
  • 唐家凯;王鹏;高雅玉;项国圣;刘永峰
    人民黄河. 2010, 1(8): 27-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回归分析法、BP神经网络、RBF神经网络以及灰色GM(1,1)模型用于水文预报的精度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①BP神经网络与RBF神经网络对实测数据有着较好的逼近能力,且预报精度明显优于其他预报方法;②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实测数据的模拟能力和预报精度次于神经网络;③灰色模型对随机现象的模拟和预报很难达到精度要求,其水文预报精度不很理想.
  • 赵丽娜;宋松柏
    人民黄河. 2010, 1(8): 30-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大理河为例,根据其1964-2001年年径流序列的长期变化特征,利用MATLAB工具箱提供的神经网络设计、训练及仿真函数建立了年径流预测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预测值检验的合格率为100%,预报精度明显高于自回归模型.
  • 江恩惠;韩其为;曹永涛;李军华
    人民黄河. 2010, 1(8): 32-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详细分析了黄河典型的河床物质淤积层理结构,探讨了泥沙成层分布与水沙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水量年际变化大、水沙异源,且发生高含沙洪水的支流相对比较多、各支流泥沙的粗细不同等为泥沙分层淤积的主要前提条件;河道边界条件进一步促进了泥沙分层淤积的形成.
  • 常军;路振广;竹磊磊;葛强生;刘莎;王海燕
    人民黄河. 2010, 1(8): 34-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武陟气象站1959-2000年的降水资料,采用旱涝指数法和正负距平法相结合的办法来划分水文年型,将气候预报中常用的环流特征量作为预测因子,分别将其与预报量进行相关普查,在筛选预报因子的基础上,用递推最小二乘法估计模型参数,建立了武陟站年降水趋势预测的CAR模型.结果表明:CAR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模型拟合率为89%,试报准确率为75%.
  • 谢萍萍;宋松柏
    人民黄河. 2010, 1(8): 36-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参数解集模型难以反映真实水文系统的非线性、多峰形态以及边际特性的问题,采用基于核密度估计理论构造的非参数解集模型对刘家河站月径流进行了随机模拟.结果表明,非参数解集模型用于陕北地区刘家河站的月径流随机模拟是可行的.
  • 齐璞;张原锋;孙赞盈
    人民黄河. 2010, 1(8): 39-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多年实测大断面统计资料,分析了黄河下游各河段的水面宽、宽深比B/h、单宽流量与流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高村以上游荡型河道随着流量的增加,宽深比B/h增加、单宽流量减小,为宽浅型河道;艾山以下情况与高村以上相反,为窄深型河道.在实测资料范围内,河段的输沙特性与河槽形态关系密切,宽浅型河道具有"多来多淤多排"的输沙特性,窄深型河道在洪水时具有"多来多排"的输沙特性.河槽形态的沿程变化,使得洪水输沙能力没有因比降沿程变小而降低,而是随河宽的沿程变小,洪水的输沙能力沿程增强.河道底沙的运动速度比洪水传播慢,这是造成黄河下游河道长距离冲刷的根本原因.
  • 黄建通;李黎;李长征
    人民黄河. 2010, 1(8): 43-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共振干涉法、相位法和时差法测量浑水中超声波速度的基本原理和试验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共振干涉法和相位法测量原理正确,但存在读数误差,时差法是较为准确的测量超声声速的方法;在一定激发频率下,随着含沙量的增大,超声波衰减系数增大.
  • 王贵忠
    人民黄河. 2010, 1(8): 45-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石羊河流域出山径流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石羊河流域出山径流总体上呈减少趋势;从石羊河流域出山径流的多年变化过程看,丰水时段长一般为1~3 a,枯水时段一般为3~9 a,平水时段长为15~20 a;干旱缺水是该流域内水文现象的自然规律;未来20 a石羊河流域出山径流总量仍将减少,时程分配上可能是2005-2010年为相对多水时段,2011-2025年为平水时段.
  • 刘招;燕爱玲;吴新
    人民黄河. 2010, 1(8): 47-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汛期洪水分期合理的划分方法,引入分形维数理论分析了洪峰散点序列的分维特征,给出了按时间尺度的容量分形维数的具体计算方法.结合某水库入库洪水分期实例,以汛期日最大流量为系列样本进行了分形维数的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容量维数算法划分的洪水分期与经验统计方法划分的洪水分期基本一致,但分形方法揭示了隐藏在洪峰散点序列这一复杂现象背后特定的规律性,比经验统计方法更具有定量、客观和计算简便等优点.
  • 贾晓凤;应一梅;李悦;王丽春
    人民黄河. 2010, 1(8): 50-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对重金属在泥沙颗粒上的吸附、解吸研究都很活跃,且取得了不少成果,研究内容包括吸附动力学方程、泥沙和水环境特征(泥沙粒度、矿物成分、pH值、温度等)对吸附的影响、水体中重金属的化学稳定性等.粗细不同的泥沙对重金属污染物的吸附能力差异很大,泥沙颗粒越细,比表面积越大,吸附能力越强;在同一重金属初始浓度下,重金属从溶液中的去除量随pH值的升高而增加;水体中含沙量增加时,单位泥沙对重金属的吸附量先增加后降低.
  • 张世平;蔡琨;任胜伟
    人民黄河. 2010, 1(8): 52-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沁河流域水资源利用规划,河口村水库建成后,枯水期可以调节下泄流量,保证五龙口断面流量不小于5 m3/s.随着沁河下游水量基本稳定,污染物浓度会得到一定的稀释.河水水质的变化会引起地下水水质的变化,地下水水质将得到改善.
  • 李兵;冯晨;张进阁
    人民黄河. 2010, 1(8): 53-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的构成、特点及其在黄河水质监测中的运行情况.通过LIMS在黄河水资源保护中综合应用和实际运行成效分析表明,该系统可在短时间内有重点地增强黄河水质监测的快速测试能力,实现黄河水质监测工作的自动化、信息化,增强了水质监测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 赵麦换;徐晨光;毕黎明
    人民黄河. 2010, 1(8): 55-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水资源供需矛盾的不断加剧,水库调度更多地参与全流域水资源统一调配,水库原有的设计运行方式越来越受到统一调度的干预,水库的作用范围也不再局限于原有的综合利用对象,而是呈现出流域化、生态化的特点.面对水库生态调度的新挑战,提出了建立水库生态调度技术体系、建立水库生态调度补偿机制、开展水库生态调度实践的建议.
  • 马占青;徐明仙;余卫阳;温淑瑶
    人民黄河. 2010, 1(8): 56-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将源水输入试验水箱,使天然介质材料棕毛纤维表面附着土著微生物,实现自然挂膜.通过设置天然介质材料密度、水力停留时间(HRT)、曝气量,对天然介质材料降解多环芳烃(PAHs)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天然介质材料密度、HRT和曝气量对PAHs的降解都有明显影响,随天然介质材料密度、HRT和曝气量的增加,PAHs的降解率随之提高;相同天然介质材料密度、HRT或曝气量条件下,大环PAHs降解率明显低于小环PAHs.
  • 程瑶;冯丽云;冯晓波
    人民黄河. 2010, 1(8): 59-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急管理虽然起步较晚,但是伴随着国内外学者不懈的努力,应急管理基础理论研究已经取得一定成果.在应急管理应用层面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还不能有效地应用于生产实践.目前我国水资源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水资源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响应体系、水资源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专业研究有待深入、水资源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信息平台建设3个方面,因此提出水资源突发事件与应急管理的机制分析、水资源突发事件应急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水资源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的评价等解决对策.
  • 潘晓东;王伟卓;唐健生;田竹君
    人民黄河. 2010, 1(8): 61-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哈达山水库枯水年的实测数据,基于Delft-3D软件,建立适合哈达山水库的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并得到CODCr浓度在库区的分布.结果表明:水流自上游向下游移动比较平稳,流速约为0.15 m/s;沿着水流方向,CODCr浓度呈现出一个连续的降低过程;CODCr随季节变化较大,5-7月浓度最高,1-4月、10-12月浓度较高,8-9月浓度最低,全年峰值出现在6月,小于20 mg/L,符合饮用水标准.
  • 黄伟
    人民黄河. 2010, 1(8): 63-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改进的自适应遗传算法可避免局部最优情况的发生,即通过交叉率和变异率的自适应调节可以跳出局部最优,进一步向全局最优搜索.以安阳市2007年供水、需水数据为例,研究了其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通过优化配置,安阳市各区域基本上可以实现供水和需水的平衡,缓解部分地区严重缺水的状况,富水地区的余水量得到合理利用,实现水资源在安阳地区的合理调配和高效利用.
  • 朱江
    人民黄河. 2010, 1(8): 65-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将胶体金标记免疫层析速测试纸条插入待测样品中停留10 s后取出,放置5 min后目测其阴性和阳性.羊抗鼠IgG和2,6-二溴-4-氰基苯氧乙酸-OVA分别为质量控制线和测试线,胶体金标记抗体与溴苯腈发生反应,只有质量控制线显色时为阳性结果,质量控制线和测试线都显色为阴性结果.若质量控制线不显色,则检测无效.将该方法应用于黄河三角洲水源样品的溴苯腈检测中,结果表明:韩墩干渠水中检出有0.03 mg/L的溴苯腈,但显色不明显,其余水源样品检测结果均小于0.03 mg/L.
  • 赵留香;张鹏旋;张宏图
    人民黄河. 2010, 1(8): 67-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水资源优化配置及水库优化调度成为目前挖掘水资源利用潜力的主要途径.陆浑水库优化调度系统由1个主控模块和5个子模块组成,5个子模块分别为系统管理模块、数据管理模块、径流预报模块、优化调度模块、帮助模块.陆浑水库兴利与电站联合优化调度系统的开发,实现了在安全有保障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水库现有的水资源量和水能资源量,将弃水减少到最小,使水库和水电站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使水库的防洪、发电、兴利能够有机地结合起来.
  • 邓敏
    人民黄河. 2010, 1(8): 69-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权转让能大大提高水资源使用效率,但也会对经济效益、生态环境、生活秩序、资源效益、产业结构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将这些影响定义为水权转让方案的5类属性,利用excel中的RAND()函数得到政府部门、需水方、供水方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对5类属性的评分,采用重复消除法、Borda函数法、两两比较法、最小值法4种社会选择函数对水权转让属性优先级进行了试验性排序.
  • 陈南祥;陈可飞
    人民黄河. 2010, 1(8): 71-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具有多目标不相容性的特点,在分析水资源承载力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基于物元分析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对禹州市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提高工业高效用水水平,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可使整个禹州市的水资源承载能力得到提高.
  • 李军;张和喜;蒋毛席;方小宇
    人民黄河. 2010, 1(8): 73-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预测贵州省黄壤墒情的变化趋势,采用时间序列的ARIMA模型进行研究,并用实测数据与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ARIMA时间序列模型拟合土壤墒情的变化趋势较好,预测的土壤含水率接近于观测值,最大绝对误差为0.6%,最大相对误差为4.2%,可为干旱地区土壤墒情研究提供参考.
  • 王景元;张平涛;王兴霞;韩继荣;王瑞
    人民黄河. 2010, 1(8): 76-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999年以来,黄河下游来水来沙发生了以下变化:一是黄河10 a间不再断流;二是非汛期水流含沙量降低,但粗泥沙颗粒含量增加;三是调水调沙后,主河槽显著刷深.黄河下游水沙变化,尤其是水流含沙量的变化对引黄灌区影响较大,导致灌区渠道淤积,杂草丛生,使灌区引水能力下降,用水得不到满足.结合小开河引黄灌区的实际情况,分析了泥沙颗粒变粗对水流挟沙能力的影响,提出了解决泥沙淤积问题的措施:适当进行调水调沙、及时进行渠道灭草、实行灌区科学运行管理等.
  • 郭旭新;汪有科;吴普特;赵英
    人民黄河. 2010, 1(8): 78-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3种不同长度的秸秆覆盖冬小麦,并以不覆盖为对照,研究了秸秆长度对畦灌水流推进、土壤温湿度和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对畦灌水流有明显的阻滞作用,其中2 cm长度秸秆的阻滞作用最大,20 cm长度的阻滞作用最小.秸秆覆盖可明显提高作物主要耕作层尤其是0~1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秸秆越长,保墒效果越好;秸秆覆盖还可调节土壤温度,在低温时增温、高温时降温.秸秆覆盖对冬小麦返青期的分蘖、株高均无显著影响,但可提高冬小麦产量,其中20 cm长秸秆覆盖的增产效果达极显著水平.综合分析认为,适合陕西杨凌冬小麦秸秆覆盖畦灌的秸秆长度为20 cm.
  • 罗玉丽;王永峰;张会敏;黄福贵
    人民黄河. 2010, 1(8): 81-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河段上下断面月径流量关系法、引水分级关系法、多元回归分析法和上下断面径流量差值法,通过对比引水前后下断面径流量与主要影响因素的关系,定量分析了1997-2006年宁蒙引黄灌区引水、净引水对黄河干流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1997-2006年宁夏灌区每引水1亿m3,石嘴山断面径流量相应减少0.58亿m3,每净引水1亿m3则相应减少0.977亿m3;宁蒙河套灌区每引水1亿m3,三湖河口断面径流量将相应减少0.653亿m3,每净引水1亿m3则相应减少0.981亿m3;宁蒙灌区每引水1亿m3,头道拐断面径流量将相应减少约0.662亿m3,每净引水1亿m3则相应减少约0.983亿m3.宁蒙引黄灌区引水对黄河干流径流量的影响程度主要决定于灌区净引水量,灌区引水造成黄河干流径流的减少量与灌区的退引比有关.
  • 周铭;虞国华
    人民黄河. 2010, 1(8): 84-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国家有关法规、政策为依据,按照补偿成本、公平负担的原则,分析了里石门水库灌区实际供水成本,测算灌区农业供水支渠末端成本为0.16元/m3,末级渠系灌溉供水成本为0.04元/m3,灌溉终端水价为0.20元/m3 .提出了实行灌溉终端水价制度的建议:积极推进末级渠系供水管理体制改革、充分考虑农民的实际承受能力、完善农业水费补贴激励机制等.
  • 陈智汉;许小梅;刘斌;王志雄;寇治英
    人民黄河. 2010, 1(8): 87-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卫星影像解译、现场图斑复核、历史资料查阅和咨询老专家等,分析了杨家沟小流域土地利用类型、水土保持措施变化过程和径流、泥沙变化特点,以及不同时期水土流失对土地利用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在降水量相当的情况下,杨家沟输沙量总体上随水土保持措施的完善程度和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程度的提高而持续下降,即使在发生稀有暴雨洪水的年份,其输沙率依然较小,说明该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的综合拦沙效益显著;部分水土保持措施的"高效-低效-失效-负效"变化过程表现出的输沙量波动态势,说明水土保持措施对调控水土流失的作用具有极值性特点,建立水土保持措施的维护工作机制是其持续高效发挥效益的重要保障.
  • 赵龙山;梁心蓝;高树静;张青峰;吴发启
    人民黄河. 2010, 1(8): 89-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人工模拟降水试验,对黄土坡耕地常用的等高耕作、人工掏挖与人工锄耕等措施下地表的产流产沙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在降水初期的25 min内,3种耕作方式具有明显的截流减沙效果,但是随着降水的继续,截流效果减弱;②产流量随降水时间呈先增大、后趋于平稳的趋势,与CK相比,等高耕作、人工掏挖和人工锄耕产流量分别减小38.17%、17.88%和 9.43%;③产沙量随降水时间呈先增大、后减小并逐渐趋于稳定的趋势,且随坡度的增大呈逐渐增大的趋势,与CK相比,等高耕作、人工掏挖和人工锄耕产沙量分别减小65.6%、36.3%和23.4%;④地表开始产流依次为CK、人工锄耕、人工掏挖和等高耕作.
  • 蒋耿民;李援农;魏小抗;任高珊;曹倩
    人民黄河. 2010, 1(8): 92-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淤地坝坝系布设方案的类型和特点,构造布设方案评价层次结构,运用模糊数学理论,建立了布设方案优选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并结合实例阐述了该模型在淤地坝坝系布设方案优选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将淤地坝坝系布设中模糊因素进行定量研究,可以比较客观科学地选择较优布设方案,提高决策的可靠性.
  • 张永虎
    人民黄河. 2010, 1(8): 94-9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水平分布上,影响祁连山东段植被种类和数量的主要因素为降水和温度条件;在垂直分布上,其植被类型可分为干性山地草原植被带、山地森林草原带、亚高山灌丛草甸植被带、高山寒漠草甸植被带.祁连山东段植被演替受人为活动、地形、温度、降水等多种因素制约和影响,以400 mm年降水线为界,在阴坡、阳坡分别形成不同的演替格局,最终将形成苔藓、苔草云杉林、祁连圆柏林等顶级群落结构.
  • 吴卿;杨春霞;甄斌;陈月娥;郭丽娜
    人民黄河. 2010, 1(8): 96-9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人工模拟试验,研究了草被覆盖对坡面径流剪切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坡面径流剪切力随覆盖度的提高而减小,30°坡面在5 L/min流量级试验条件下,裸坡、低覆盖度和高覆盖度坡面径流平均剪切力分别为0.9、0.5、0.3 Pa;各类坡面径流剪切力沿程和随试验历时的波动变化幅度随覆盖度的提高而降低.
  • 李晓克;于阳;高润东;赵顺波
    人民黄河. 2010, 1(8): 97-9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强度等级为C40的混凝土试件施加3种弯拉应力后,浸泡于浓度为50 000 mg/L的硫酸钠溶液中,当侵蚀龄期达到90、180、360、540 d时,采用钻芯、分层切片、研磨方式提取水泥石粉末样本进行化学分析,测定不同深度处混凝土的硫酸根离子含量.结果表明:混凝土中硫酸根离子含量均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受侵蚀范围内同一深度处混凝土的硫酸根离子含量随龄期的增长而增加;压应力对硫酸根离子由外部侵蚀溶液向混凝土内的传输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拉应力则对其传输具有加速效果且传输速率随拉应力的增大而提高.
  • 赵新民;诸葛梅君
    人民黄河. 2010, 1(8): 100-1011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锦屏一级水电站左岸导流洞进水口20 m高围堰为混凝土与岩石组合而成,爆破拆除限制因素多,为获得好的爆破效果,从爆破方案选择、设计、施工组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等方面进行研究,通过计算及试验对导流洞下泄水流和爆破后块体实现可控.安全运行表明:成功的控制爆破可以有效地抑制洪水携带大粒径块石进洞,从而减小对混凝土衬砌的危害.
  • 陈诚;赵留香;孙小艺;张鹏旋
    人民黄河. 2010, 1(8): 102-1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陆浑水库地下水位动态变化受不同因素影响,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坝体测压管水位与库水位、坝后海漫水位、坝肩渗流量、日降雨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与坝体测压管水位相关性最显著的因素是库水位,海漫水位和降水等起叠加影响作用.通过水库测压管水位变化趋势预测分析表明,大坝防渗体系向着好的趋势发展.
  • 卢迎华;杜冰
    人民黄河. 2010, 1(8): 105-1061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Bayes推广理论及其投资估算风险分析流程,并把Bayes推广理论应用于水电工程建设项目投资估算决策分析.算例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投资估算置信区间更加集中,投资估算的准确度较高.
  • 武见;杨振立;赵麦换;陈雄波;毕黎明
    人民黄河. 2010, 1(8): 107-1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黄河干流骨干水库综合利用调度模拟模型,以2020年为设计水平年,模拟分析了龙羊峡、刘家峡水库(简称"龙刘水库")现状运用方式和汛期分别增加下泄10亿、15亿、20亿、25亿、30亿、35亿m3和40亿m3(基本不蓄水)等8个方案(调度运行方式)对全河水资源利用与泥沙冲淤的影响.结果表明:调整龙刘水库的运行方式对协调河道内外供水有一定的作用,随着龙刘水库汛期下泄水量的增加,河道减淤量增加、经济损失率逐渐加大.推荐将龙刘水库汛期增泄15亿~25亿m3水量作为现阶段调整龙刘水库运用方式的试验方案.
  • 邱红雷
    人民黄河. 2010, 1(8): 109-1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传统截渗墙检测方法只能对截渗墙局部质量进行检测,检测速度慢、成本高、代表性差,不能满足全面检测和随机抽检的要求.采用多道瞬态面波法、垂直反射法、探地雷达法对水泥土截渗墙进行综合检测,能够评价墙体的完整性、均匀性,反映出墙体孔洞、夹层等缺陷的位置、大小程度等,有准确、快速、无损的优势,具备大面积或全部检测的条件.
  • 李光宇;刘顺发
    人民黄河. 2010, 1(8): 111-1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结合实际工程,配制了C25W6F200水工特细砂混凝土,并对拌和物性能、硬化混凝土强度及抗渗、抗冻性能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配制特细砂混凝土,应在满足拌和物和易性的前提下尽量采用较低的砂率和坍落度,宜采用超量取代法掺入粉煤灰,并双掺高效引气剂和减水剂;特细砂与粗、中砂在配制混凝土方面无本质差别,通过调整配合比参数,可配制出满足设计要求的混凝土.
  • 李永刚;李国栋;乔吉平
    人民黄河. 2010, 1(8): 113-1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大涡模拟技术,对明渠突扩分离流三维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明渠突扩分离流流场精细速度分布特征,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指出:在高雷诺数下,明渠突扩分离流的底部回流长度随时间不断震荡,但整体统计特征值趋于稳定,统计平均长度与试验结果相符,并且对雷诺数的依赖很小.
  • 刘焕强;邢振贤;盖占方
    人民黄河. 2010, 1(8): 115-1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总结了某水库闸墩混凝土的温控方法,并进行了混凝土温度应力计算.指出:利用膨胀后浇带辅以其他综合降温措施,可以实现大体积混凝土持续施工,且能避免温度收缩裂缝的出现.
  • 石北啸;王笃波;李永芳
    人民黄河. 2010, 1(8): 117-1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WDT-1500多功能材料试验机,对裂隙倾角为0°、30°、45°、60°和90°的非贯通裂隙水泥砂浆试件,在单轴循环荷载与静载组合条件下进行了力学特性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裂隙倾角的增大,变形能先减小后增大,峰值强度先降低后增加,弹性模量呈上升趋势,破坏形态由剪切破坏向张剪混合破坏形式转变.
  • 吴婕
    人民黄河. 2010, 1(8): 119-1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削球壳体无弯矩薄膜内力计算结果,分析确定拱盖弧底水窖结构安全合理的矢跨比,利用深径比概念,建立拱盖弧底水窖结构优化数学模型,提出最优断面深径比计算公式.同时,通过土方工程容积置换系数和衬砌工程容积置换系数对水窖结构优化结果进行评定.结果表明:拱盖弧底水窖矢跨比为1/4.5、窖底矢跨比为1/8时,拱盖弧底水窖结构是安全合理的,工程造价也最低,优化效果十分显著.
  • 李聚方;郝亚东;娄洪富
    人民黄河. 2010, 1(8): 121-1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探讨了远距离动态GPS用于黄河断面测量的过程及精度,通过试验证明:远距离动态GPS测量系统可以达到黄河断面测量的精度要求,可替代原有常规测量方法进行黄河断面测量;GPS RTK测量既减少了外业测量的工作强度,又便于内业数据的整理和检查;GPS RTK测量与常规测量方法相比,具有快捷、方便的特点,可实时测量点位坐标和高程,远距离动态GPS在黄河断面测量中是可行的.
  • 郑莉玲
    人民黄河. 2010, 1(8): 122-1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长引水电站引水发电系统水锤防护的两种布置方案中,井阀并用方案相对于单设调压阀方案,具有较好的调节品质.采用井阀并用方案,满足了长引水电站发电系统的安全设计要求.
  • 王二平;李书阁;黄尊新
    人民黄河. 2010, 1(8): 124-1251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某景区规划设计,沿景区水库溢洪道下部开凿隧洞引水,在水库下游的大峡谷形成20 m宽大瀑布.模型试验表明:设计方案瀑布溢流槽空间狭小,上游进口扩散段扩散角偏大,水流扩散不充分,堰顶溢流不均匀,瀑布景观效果差.将溢流堰顶修改为T形复式断面后,顺应了水流的流动特性,在各级流量下均能获得比较好的瀑布景观效果.
  • 宋玲;余书超
    人民黄河. 2010, 1(8): 126-1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弧形底梯形渠道断面与梯形断面相比,不仅水流条件好,便于输沙,而且结构受力条件好,冻胀力分布均匀,抗冻胀性能好,结构复位能力强,工程耐久性强,是旱寒灌区渠道混凝土衬砌抗冻胀首选断面形式之一.针对弧形底梯形渠道断面设计无明确计算方法.科学合理性差的缺点,将弧形底的圆心设在渠顶宽中心点处,使所有弧形底梯形渠道各水力要素统一为边坡系数的函数,从而简化弧形底梯形渠道的设计过程,并保证输水能力与梯形渠道基本相同.
  • 杨姗姗;邓华锋;黄坚;陈兴周;邓成进
    人民黄河. 2010, 1(8): 128-1291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分析降雨导致边坡变形破坏机理的基础上,以金沙江上游铅场滑坡为例进行了二维有限元数值模拟,定量分析了降雨对滑坡稳定性的削弱作用.分析了降雨对滑坡分布的影响,指出降雨型滑坡主要分布于久雨及暴雨区,与降雨量、降雨强度及降雨形式等有关.对降雨型滑坡要做好坡体排水工作,应充分利用气象资料,加强对滑坡的监测预报.
  • 肖明;卢建勇;马应成
    人民黄河. 2010, 1(8): 130-1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小浪底电厂发变组高压侧断路器跳闸以及灭磁开关跳开,导致个别机组事故停机的原因.理论分析表明,控制电缆的电容效应,造成交流干扰信号窜入控制回路,从而引起出口继电器CKJ动作,造成开关误动.在实际工作中,应采取增加出口继电器的动作功率,以及交直流端子的电流电压回路采用屏蔽电缆等措施,可消除发变组高压侧开关和励磁系统灭磁开关存在误跳的现象.
  • 李宏;时丕生;于纪玉
    人民黄河. 2010, 1(8): 132-1331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综合利用水利工程一般具有防洪、发电、灌溉、供水、航运等综合效益,为多目标服务.在对综合利用水利工程常用投资分摊方法枢纽指标系数分摊法、替代工程费用比例分摊法、效益比例法等进行系统评述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离差平方法.实例分析表明:离差平方法能较好地综合各种分摊结果,能够从现有各种方法中确定分摊比例,没有专家决策的参与,使分摊过程透明化.
  • 赵玉青;王静;李庆安
    人民黄河. 2010, 1(8): 134-1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江垭碾压混凝土坝为例,根据实际监测数据,在原始数据1-AGO基础上,对影响坝体混凝土温度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关联度分析,建立了大坝混凝土温度与各相关因素的灰色动态GM(1,N)模型,通过模型逐点残差分析表明,所建模型合理,模拟程度较好,可用于大体积碾压混凝土的温度特性分析.
  • 路阳;方朝阳
    人民黄河. 2010, 1(8): 136-1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叶家圈水库大坝存在的渗漏和渗透变形问题,结合地质勘察资料,通过二维有限元法计算大坝渗流情况,采取对心墙上部加高,下部进行黏土灌浆,对坝基、坝肩进行帷幕灌浆处理后,坝体浸润线明显下降,渗流量大幅度减小,说明劈裂灌浆方案是合理可行的,可以改善渗流安全状况.
  • 张磊;梁瑛;张慧淼;魏红举
    人民黄河. 2010, 1(8): 137-1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当前基桩检测规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建议采用检测合格率作为基桩质量的评估指标.基于概率理论推导出基桩检测合格率的先验分布服从标准的Beta分布,将先验分布的两个参数转化为基桩检测总体分布期望和方差,并利用Bayes统计和随机加权法较准确地估计出先验分布(Beta分布)的期望和方差,反算出先验分布中的两个参数,以准确确定基桩检测合格率的先验分布.
  • 彭穗萍
    人民黄河. 2010, 1(8): 140-1411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受水区缺水量分析和水资源系统四水源联合调度为基础,提出基于系统工程规模边界条件下的引汉济渭调水工程优化配置方案.以实现调水任务为目标,进行不同调水线路、抽水方式等多方案比选,提出了技术可行、节约能耗、经济合理的系统布置推荐方案和调水工程规模.
  • 徐庆河
    人民黄河. 2010, 1(8): 142-1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南水北调中线某段渠道混凝土冻害为例,介绍了工程及冻害基本情况,阐述了施工过程中渠道设计标准、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渠道施工工艺等,指出:施工单位应按照混凝土配合比和施工规范认真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工艺;对于薄壳且面积较大的掺有粉煤灰的混凝土应加强泌水的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