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0年, 第1卷, 第1期 
刊出日期:
  

  • 全选
    |
    论文
  • 人民黄河. 2010, 1(1): -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费祥俊;傅旭东
    人民黄河. 2010, 1(1): 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库拦沙减淤效率是多沙河流水库用于拦沙、为下游减淤的评价指标之一,对于延长水库拦沙使用期限、优化水库运用方式有重要意义.提出了这一指标的量化关系式,分析了进、出库水沙搭配对水库拦沙减淤效率的影响,给出了黄河下游水库拦沙减淤效率的最高及最低值范围.为提高水库拦沙减淤效益、延长水库使用年限,水库在不同来水来沙条件下,应合理拦沙,不宜单纯着眼于为下游减淤.
  • 王建华
    人民黄河. 2010, 1(1): 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我国面临的水污染、农村缺水、生态退化、突发水事件影响日益凸显和水资源再生能力被破坏等水资源问题,分析了公共政策干预的着力点.根据科学发展观的新型价值取向,确立了我国水资源公共政策的价值目标,明晰了包括基础性管理、配置管理、供水管理、需水管理、保护管理和应急管理在内的水资源公共政策的建构方向.建议:把改善民生、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作为水资源公共政策选择的出发点和归宿;以节水立法为重点,完善水资源公共政策的法律法规体系;将农村水资源安全保障作为水资源公共政策干预的重点;政策方案设计中要注重规制、经济和宣教综合手段运用;将政策执行力建设放在与政策制定同等重要的位置;建立和规范水资源公共政策的绩效评估与管理体系;深化区域涉水事务一体化管理体制改革;健全水资源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化、民主化机制等.
  • 孙婷;王胜男
    人民黄河. 2010, 1(1): 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我国解决跨行政区水权纠纷的主要办法有协商、行政裁决、行政调解和诉讼等,存在的缺陷是未建立有效的水权管理机制、立法不完善、解决纠纷的效果欠佳等.提出了完善跨行政区水权纠纷解决机制的建议:完善水权管理机制;充分发挥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优势;以非诉讼机制为主、以诉讼机制为辅,构建多元化的跨行政区水权纠纷解决机制.
  • 刘春雨;潘竟虎;赵军
    人民黄河. 2010, 1(1): 9-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TM影像、水文地质数据、DEM数据及气象资料,选取湿润指数、大于6 m/s大风日数、土壤质地、植被覆盖度、蒸发量/降雨量、地下水矿化度、地形、降水侵蚀力、土壤结构、地形起伏度、植被类型等11个指标建立景观生态综合评价模型,评价了黑河流域景观生态质量.结果表明:①黑河流域景观生态综合指数平均值为5.870,以3级和4级景观生态区为主体,其占总面积的68.65%,景观生态质量一般.②景观生态质量水平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流域上游最好,中游次之,下游最差;从行政范围来看,民乐县、山丹县、甘州区、祁连县和肃州区生态质量较好,额济纳旗、金塔县、嘉峪关市等较差.
  • 陈媛;王文圣;汪嘉杨;陈晶
    人民黄河. 2010, 1(1): 11-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集对原理提出了集对分析的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并应用于郑州、西安、上海3市的可持续发展评价.结果表明:郑州市(基本可持续发展)在资源和社会可持续性方面较弱,需要重视资源利用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西安市(弱可持续发展)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需注重对教育、科技、环境和社会发展的投资,保证其协调发展;上海市(强可持续发展)环境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各子系统发展趋于协调,但资源利用率有待进一步提高.把集对分析的可持续发展评价结果与模糊分析法和灰色分析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集对评价法的评价等级分辨度更高、评价结果更可靠,且在局部评价与整体评价上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 齐璞;余欣;孙赞盈;张宝森
    人民黄河. 2010, 1(1): 14-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大洪水发生几率大幅度减小、下游河道具有极强的泄洪输沙能力、刷槽和淤滩没有必然的联系等方面,论述了目前条件下黄河下游滩区生产堤存在的合理性.同时指出:三门峡水库"蓄清排浑"运用的减淤作用已经使花园口以上河道基本不淤,温孟滩已经成为小浪底水库的移民区;小浪底水库投入运用以后,下游河道平滩流量增大,但夹河滩以上河道依然宽浅散乱,急需采用双岸整治措施形成稳定的窄深河槽;通过小浪底水库泥沙多年调节优化水沙组合,将泥沙调节到洪水期输送,可以控制河道主槽不抬高.只要主槽过流能力增大了,洪水漫滩几率就会减小,生产堤存废的争论自然得到淡化,滩区问题就能得到合理的解决.
  • 高传昌;陈萍
    人民黄河. 2010, 1(1): 17-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朱家屋子断面主河槽2002-2007年调水调沙后的平均高程为依据,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对该断面未来5年内平均高程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建立的数学模型可实现对主河槽平均高程的预测,精度较高;朱家屋子断面主河槽在未来5年内的平均高程会持续降低.
  • 薛庆宇;李静;裴庆春;朱世新
    人民黄河. 2010, 1(1): 18-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GPS手持接收机在黄河山东段河势查勘填图工作中的应用情况,探讨了GPS手持接收机在主溜线的标点定位、补点、滩区面积测绘等方面的应用及其注意事项.利用GPS手持接收机作为辅助工具进行河势查勘填图,减少了人为主观判断的因素,大大提高了标定精度和工作效率,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 裴自勇;李佩超;卢德鹏
    人民黄河. 2010, 1(1): 2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大宫河段挖掘机切滩导流的成功实践,分析了挖掘机切滩导流的可行性及导流线路、裁弯比、引河比降等,并提出了建议:①变"人工扰沙"为"挖掘机切滩导流、归顺河势";②开展畸形河段的治理;③尽快组建多功能挖掘机施工队伍;④制订好技术方案;⑤注重切滩导流工程的后期观测;⑥加强上级协调领导.
  • 许志辉;马浩录;陈杨;张香娟;冯云
    人民黄河. 2010, 1(1): 22-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2008年3月21日、3月24日、3月27日的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2B星CCD数据,对2008年3月20日黄河内蒙古杭锦旗奎素段出现的凌汛溃堤险情进行了跟踪监测,结果表明:CBERS-02B星遥感数据在监测凌汛溃堤口门位置、溃堤洪水演进及淹没范围、蓄滞洪区蓄水情况以及评估灾情等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黄河奎素段河势与堤防关系不相适应,上游来流方向与大堤夹角过大,在高水位情况下,水流直冲大堤,是造成此次溃堤的重要原因.
  • 雷雨;尹福国;周银军
    人民黄河. 2010, 1(1): 24-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如何在河道地形中应用Surfer制图和提取数据进行了分析,介绍了数据网格化、白化、片段、数学、体积和3D表面图、等值线图等功能的实现途径.
  • 戴清;张治昊;胡健;刘春晶
    人民黄河. 2010, 1(1): 26-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分析泥沙起动时水流流态特征的基础上,对泥沙起动时的起动流速表达形式与起动拖曳力表达形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到了互化公式.以经典泥沙起动时拖曳力资料和起动流速资料为例,展示了起动资料的互化结果,并对不同粒径泥沙起动时的水流流态、阻力规律、起动机理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 宋琦;刘俊民;魏建辉
    人民黄河. 2010, 1(1): 29-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时间序列分析法,以咸阳亭口站1932-1968年年均降水资料为研究对象建立了AR模型.对咸阳地区1969-1973年年降水量进行了预测,并结合反馈校正法对预测结果进行了校正分析.结果表明:①AR模型预测降水量年际变化不大的年份的结果较为准确,只有很少年份的预测需要修正;②AR模型反馈校正法的校正效果良好,其中1962年、1965年及1968年的反馈校正值与实际值仅相差2 mm左右.
  • 孙赞盈;李勇;李小平;李建军;罗熙
    人民黄河. 2010, 1(1): 31-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小浪底水库运用以来黄河下游各河段糙率变化情况和冲刷强度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①小浪底水库运用以来,夹河滩以下河段的糙率没因床沙粗化而增大;②小浪底水库运用以来泥沙粗化对冲刷的影响仅发展到花园口-夹河滩之间,高村-艾山河段冲刷强度没有明显减弱;③在目前河道边界条件下,只要小浪底水库下泄流量大于1 500 m3/s,高村-艾山河段即可发生冲刷;④要想使高村-艾山河段平滩流量由3 810 m3/s增大至4 000 m3/s,需要小浪底水库下泄流量大于4 000 m3/s的水量约35亿m3.
  • 郭红霞;汪艳林;李瑞雪;王艳艳
    人民黄河. 2010, 1(1): 34-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兰州市的气温和降水资料,运用气候趋势系数、一元回归分析法和5年趋势滑动法进行了气候变化的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兰州市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趋势基本与西北地区气候变化趋势一致;四季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冬季增温幅度最大;春夏季降水量呈增加趋势,秋冬季略有下降,春季降水量增加趋势最明显.采用气候要素累计距平曲线和检验信噪比进行了气候突变分析,表明气温突变比降水突变明显.
  • 陈小凤
    人民黄河. 2010, 1(1): 37-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1995-1999年汛期为模型参数的率定期,2002-2004年汛期为模型参数的检验期,对VIC模型在白莲河流域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模拟效果符合白莲河流域的实际情况,但对于部分较大洪峰和复式洪峰,受资料缺乏的影响,结果并不是十分理想.
  • 刘双林;李冰;拓展翔
    人民黄河. 2010, 1(1): 39-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ADCP的优点及测量原理.用ADCP有效地解决了某水文站断面与河流流向不垂直及冬季测流的问题.结果表明:①如果不进行流量偏角修正,则流速仪法所测数据同ADCP法测得的数据接近;②流速仪法在测流过程中人为地将流速仪垂直了断面,如果再进行偏角修正,将造成流量偏小;③该站冬季测流时,若使用悬杆测流则不需要进行偏角修正,若采用铅鱼悬吊测流则应该测量流向偏角并对流速进行偏角修正.
  • 刘明堂;辛艳辉;李黎;赵荣;江恩惠;刘雪梅
    人民黄河. 2010, 1(1): 40-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电容式差压技术的小浪底水库含沙量监测系统以PLC为硬件平台,利用多通道模拟量输入模块集中采集含沙量信息,采集的信息经过处理后用485总线传送到上位机,在上位机上通过组态监控软件将含沙量信息实时显示出来.系统还应用传感器倾斜度纠正方法,综合考虑了多种因素,减少了环境改变造成的误差.实际应用情况表明,该系统的整体测量误差在5%的范围内,满足工程测量的要求.
  • 王金花;康玲玲;赵广福
    人民黄河. 2010, 1(1): 43-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皇甫川流域为例,应用Mann-Kendall法对该流域1954-2006年水沙系列突变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皇甫川流域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系列的突变点均为1986年.
  • 李志竑;王万民;陈雄波
    人民黄河. 2010, 1(1): 44-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金沙江干流水质较好,但溪洛渡水电站河段铁、锰含量超标.在深入研究除铁、除锰工艺的基础上,提出加氯、高锰酸钾预氧化+曝气沉砂+絮凝沉淀+石英砂V形滤池过滤去除铁、锰的工艺,并将其应用于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施工期生活水厂中.结果表明:洪水期预氧化剂氯气投加量为0.5 mg/L、高锰酸钾投加量为0.5 mg/L的条件下,沉淀池出水铁含量为0.29 mg/L、锰含量为0.16 mg/L,滤后水铁含量为0.04 mg/L、锰含量为0.01 mg/L,出厂水水质综合合格率为100%.
  • 余海龙;黄菊莹;肖国举
    人民黄河. 2010, 1(1): 46-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雨水资源化是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土地生产力的最佳选择.简述了雨水收集技术、雨水储存技术、雨水净化技术和雨水灌溉技术,分析了雨水利用对水土保持和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在雨水资源评价中,除对雨水资源的总量进行评价外,更重要的是对可开发利用的雨水资源潜力进行合理评价,确定合理的开发量.
  • 郑超磊;刘苏峡;舒畅;张守红;周建明;彭晓津;侯晓龙;许文萍;王伟
    人民黄河. 2010, 1(1): 48-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山东省莱芜市为例,考虑河道内生态需水和河道外生态需水,分析了其水资源供需平衡状况.结果表明:2005年莱芜市用水量约等于供水量,社会经济用水稳定供应,社会经济系统的发展未因水资源问题而受到影响,水资源总量供需平衡;未来莱芜市水资源需求平衡指数大于1,且有变大趋势,说明其缺水将越来越严重;若加强需水管理,则未来平水年平衡指数小于1,基本能保持水资源供需平衡.
  • 席北斗;赫英臣;龚斌
    人民黄河. 2010, 1(1): 50-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德国巴伐利亚州对水域水质进行分类的最重要指标是腐生生物指数,在该指数1.0~4.0之间划分4种水质类型和3种过渡类型共7种水域水质类型.对相对静止水域水质分类最重要的指标为营养物质含量,按其值大小共划分4类水质类型.除此之外还列出了10种应该考虑的水域水质分类因素,使水域水质分类更合理、更具有科学性,以利于水经济管理和环境保护.
  • 刘志峰;林洪孝;王琳琳
    人民黄河. 2010, 1(1): 52-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取样分析,对西龙河水源地水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根据该水源地水文地质条件,认为该水源地开采后岩溶水水化学特征的影响因素包括含水介质和补给条件两个方面.
  • 张岩;裴国霞;卢俊平;张小燕
    人民黄河. 2010, 1(1): 53-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多氯联苯具有稳定的理化特性,曾经被大量生产并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器设备中,因其有高毒性、持久性和稳定性而引起全世界的极大关注.分析了黄河包头段多氯联苯监测中拟采用的样品采集、预处理及色谱分析方法.
  • 张莹;苏小四;董维红;侯光才
    人民黄河. 2010, 1(1): 55-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查明鄂尔多斯白垩系盆地西南边界的性质,揭示边界两侧六盘山东麓岩溶地下水系统与白垩系地下水系统之间的水力联系,分析了该区域同位素组成特征和水化学演化特征.结果表明:白垩系盆地地下水接受西侧六盘山东麓岩溶地下水的补给,总体上地下水由北西流向南东并向盆地中南段富集.
  • 马燕;李志萍;沈照理
    人民黄河. 2010, 1(1): 57-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河流渗滤系统能够通过过滤、吸附、微生物降解等作用,有效地去除地表水中的各种污染物,包括天然有机物、合成有机物、无机污染物、颗粒物、细菌及病原体微生物等.在总结了大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出污染物在河流渗滤系统中发生衰减的主要机理是吸附和微生物降解,影响河流渗滤系统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因素有河岸及河床特性、河水温度、河水水质等.
  • 刘天朝;何文社
    人民黄河. 2010, 1(1): 59-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改进的集对分析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等级,对西安8个市(县、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程度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市区和临潼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等级为优,其他为良;集对分析法评价结果与模糊物元法、熵权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得出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集对分析理论中的同一度、差异度和对立度指标可用于评价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状况.
  • 吴艳;郑垂勇;宋健峰
    人民黄河. 2010, 1(1): 61-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借鉴电力需求侧管理,提出了水资源需求侧管理的组织体系,探讨了各级政府部门在主导水资源需求侧管理中的主要职责,供水公司和用水户的工作重点和应具备的配套措施,认为目前我国实施水资源需求侧管理的主要障碍包括市场障碍、资金障碍和水价障碍,为有效实施水资源需求侧管理,应建立评价体系、激励机制、实施机制,加强基础工作,建立相关技术支持系统.
  • 季小兵;王志坚;魏光辉;马亮
    人民黄河. 2010, 1(1): 63-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焉耆盆地土壤含盐量及相关影响因素的关系作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地下水蒸发量对土壤含盐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地下水位埋深、潜水矿化度、灌区排水量、灌区引盐量、灌区引水量.根据焉耆盆地的实际情况,指出土壤次生盐渍化防治可从减少灌区引水量和降低地下水位入手.
  • 唐小娟;李元红;刘佳莉
    人民黄河. 2010, 1(1): 65-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甘肃省1996-2003年实施的节水灌溉项目进行了社会影响后评价.从项目满足社会需求程度、产业结构的调整及效益分配效果和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等3个层次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典型项目分析表明:节水灌溉项目区调整了种植结构,使农业生产面貌及农民生活发生了较大变化;项目区高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农户的经济收入,激发了农户对项目投入的积极性,还带动了周边村社及县域节水农业的发展等.
  • 徐自立;南晓红;梁宗祥
    人民黄河. 2010, 1(1): 66-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整体水工模型试验,对比研究了非岩基水闸闸后消力池和斜坡护坦两种消能防冲方式对下游冲刷和水库冲沙的影响.结果表明:消力池方案存在妨碍冲沙和因泥沙淤积而削弱消能作用等问题;通过斜坡护坦连接闸室和下游河道,护坦末设防冲墙和抛石防冲槽,可以满足敞泄泄洪和降水运行过程中的消能防冲要求;用2年一遇洪水敞泄冲沙,可满足水库冲沙要求.
  • 陈松;柯敏勇;刘海祥;洪晓林
    人民黄河. 2010, 1(1): 69-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解决传统渗流计算方法解耦困难等问题,根据多孔介质理论,结合罚参数法、Galerkin加权残值法及应力分析的隐式解法,考虑多孔介质的蠕变力学效应,推导了两相多孔介质蠕变有限元计算模型,并编制了有限元分析程序.数值算例结果与实际情况及有关试验结果相符合,表明推导的计算模型和编制的程序是可靠的.
  • 王学潮;张辉;刘振红;何跃福;闵永明
    人民黄河. 2010, 1(1): 71-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区的地质矿产资源调查表明:珠安达库区锑金矿点估算金资源量为1 948 kg,色曲洛若库区批准砂金储量为A+B级246 kg、A+B+C级2 134 kg、D级369 kg,其余库区均无矿产出露;仁达-珠安达线路、珠安达-霍纳线路、克曲-黄河线路等的输水隧洞对矿产资源压覆不多或对矿产资源开采影响不大.对工程区压覆的矿产资源开发,应在库区淹没前选择有利地段进行强化开采.
  • 韩红旗
    人民黄河. 2010, 1(1): 73-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利工程管理数据挖掘模型构建要考虑到数据仓库建设及与原有GIS集成问题.数据仓库可以将异构的数据源统一到语义一致的模式下,是建设数据挖掘系统的基础.数据挖掘系统与GIS集成的方式有嵌入式、松散耦合式、紧密耦合式3种,紧密耦合式是两者集成的最好方式.对水利工程管理数据的挖掘宜采用基于OLAP和OLAM的探查性数据挖掘模型.
  • 文辉;李风玲
    人民黄河. 2010, 1(1): 75-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立方抛物线形渠道正常水深方程是超越方程,通过选择适当的变量及曲线拟合得到了立方抛物线形断面的正常水深的显式公式,可代替图解、试算等方法.该公式形式简洁、准确,特征水深为0.01~2.00 m的最大相对误差约为0.6%.
  • 姜海波;侍克斌;周峰
    人民黄河. 2010, 1(1): 77-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将库区土体局部沉降条件下的土工膜防渗结构分为沉降区和非沉降区,建立了受力分析模型,结合工程实例指出:实际土工膜简化为单层膜分析可能会造成一定的误差;土工膜下垫层的湿陷对变形起决定性作用,湿陷程度越高,则库区局部沉降的深度越大.
  • 陈静
    人民黄河. 2010, 1(1): 79-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农村水利工程在前期建设资金投入、施工期间的技术监督和竣工后的工程设施管理与重建工作中面临的诸多问题,然后根据水利工程物品的性质将其分成私人物品、准公共物品、公共物品和混合公共物品4类;水利工程管理可分为私营管理模式和用水户协会管理模式两类.
  • 曹剑波;贾洪彪;朱异云;孟大勇
    人民黄河. 2010, 1(1): 81-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有限元分析渗流场的计算原理,分析了各种自由面求解方法的特点,提出了适用性较广的改变单元渗透系数迭代法.结合锡崖沟水库的具体工程情况,对治理前后大坝坝基渗流进行了有限元计算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准确地解决复杂边界、多种介质的渗流问题;治理后锡崖沟水库坝基存在的严重渗漏和渗透不稳定性都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 陈阳;郑源;唐锋;肖玉平
    人民黄河. 2010, 1(1): 83-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结合水泵模型装置性能试验,对模型泵汽蚀试验方法的选取、数据的采集方式以及数据处理时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在允许范围内,临界汽蚀余量越小,水泵的汽蚀性能越好.采用逐次抽真空的方式后,水泵扬程基本保持不变,试验误差较小.
  • 宋慈勇;赵新宇;张泽中;齐青青
    人民黄河. 2010, 1(1): 85-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决评标过程中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呈现主观臆断的问题,在引入熵权的基础上,利用集对分析中"同一度"概念建立了评标模型,并将其运用于输水工程投标方案的评价中.结果表明:该方法评标过程科学、公正,评标结果更加合理.
  • 赵经华;侍克斌;马亮;陈祖森
    人民黄河. 2010, 1(1): 87-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水工模型试验,验证了各种工况下某隧洞出口段的水流流态和消力池的消能效果及水流对下游渠道可能产生的冲刷影响.试验测得隧洞糙率为0.011 6和输水渠道糙率为0.012 5时,水流流态和水力学参数与实际运行工况吻合较好;当工程流量大于61.23 m3/s时,消力池消能不太充分,对下游渠道产生较大冲刷破坏.
  • 张琼;乐金朝;徐向东
    人民黄河. 2010, 1(1): 89-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降低温度荷载对大坝施工质量的影响,选取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引水坝段作为典型坝段,采用三维有限元软件仿真模拟大坝的施工过程,重点分析了施工期采取控制浇筑温度、在上、下游坝面和长间歇仓面布置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保温层等温控措施对坝体温度场及应力场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这些温控措施能够降低垫层处新、老混凝土的温差及冬季坝体的内外温差,减小坝体的主拉应力.
  • 刘军;邓军;谢波;刘斌
    人民黄河. 2010, 1(1): 91-9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猴子岩放空洞具有高水头、小底坡的特点,明流段底坡仅为0.052 8,掺气坎后难以形成空腔,经3组优化体形方案对比,考虑下游流速较小,提出对上游段局部加陡变底坡设三级掺气坎的方案,具体为中闸室出口处采用突扩突跌、随后两级为挑跌坎的形式,获得了稳定的掺气空腔,起到了良好的掺气保护作用.对优化后的体形校核工况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并对水面线、流速、压力、空腔进行了计算,计算值与试验值符合良好.
  • 蔡高创;王卫仑;徐磊
    人民黄河. 2010, 1(1): 94-9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硫铝酸盐水泥与普通硅酸盐水泥的对比试验,研究了不同水灰比情况下两种水泥的抗氯离子侵蚀性能.结果表明:普通硅酸盐水泥砂浆的氯离子扩散系数比硫铝酸盐水泥砂浆大10倍以上;普通混凝土的氯离子扩散系数比硫铝酸盐水泥混凝土大4~6倍;硫铝酸盐水泥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明显优于普通硅酸盐水泥;随着水灰比变小,硫铝酸盐水泥的扩散系数明显降低.
  • 廖斌;王泽;陈善群
    人民黄河. 2010, 1(1): 96-9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VOF方法研究了回形水块自由跌落入水的全过程,采用逐次超松弛法和共轭剩余法结合差分法求解二维Navier-Stokes方程,用施主-受主法求解流体体积函数控制方程.通过数值计算得到了回形水块自由跌落入水时的流场和自由面分布,并成功地模拟了界面变形、界面破碎、气泡的生成及溃灭、水凹以及水涌的生成过程,结果表明:逐次超松弛法较共轭剩余法更为精确.
  • 孙民伟;于立新;房后国
    人民黄河. 2010, 1(1): 98-9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模拟分析了古贤隧洞液压枕径向加压不同加载方式对岩体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凝土弹性模量的增大,使混凝土板的传力效果越来越好,混凝土板与岩体接触更均匀、紧密,加在混凝土板的力更均匀地传递到岩体,因此岩体受压是个逐渐压密的过程.
  • 李彦军;王贺;吴迪
    人民黄河. 2010, 1(1): 100-1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综合分析了渡槽震动特性的各种影响因素,探讨了采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中的不同单元对大型渡槽进行有限元离散的方法,并对南水北调某大型渡槽在天津宁河地震波激励下的时程反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槽内水体质量的增大,渡槽结构整体质量增大,渡槽的各阶自振频率减小,符合物理概念;在该地震波激励下结构是安全的.
  • 黄耀英;沈振中;田斌
    人民黄河. 2010, 1(1): 103-1041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等效介质模型研究了饱和地基非稳定渗流对混凝土坝位移的影响,对比分析了不同地基渗透系数以及坝基帷幕排水等因素对大坝位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岩基内的水头随时间而变,初期变化较大,后期变化较小;岩基渗透系数减小,水头趋于稳定的时间更长;大坝的位移在蓄水初期变化较大,蓄水后期变化较小,随着地基渗流场趋于稳定,坝顶相对基点的水平位移逐渐增大,上游地基的沉降逐渐减小,下游地基上抬逐渐增大,随着地基渗透系数减小,大坝位移趋于稳定的时间更长.
  • 李宗坤;陈振强
    人民黄河. 2010, 1(1): 105-1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大坝安全监测评价系统以Access数据库为软件系统基础,应用VS2005中集成的图形开发组件GDI+完成图形操作,通过VS2005中的Office实现报表制作,建立了监控模型以及评价模型.给出了采用混合编程方法的遗传神经网络和粒子群神经网络模型在大坝安全监测评价系统中的具体实现过程,该开发方案的复杂算法交由MATLAB处理,人机交互界面由vb.net开发,提高了编程效率、缩短了开发时间.
  • 宫经伟;严新军;夏新利;侍克斌
    人民黄河. 2010, 1(1): 107-1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拟静力法对某已建水利枢纽工程溢洪道闸室在不同地震烈度下的抗震稳定性进行了复核计算,结果表明该溢洪道闸室在9度地震烈度时的整体稳定性满足规范要求.
  • 谷胜利;王复明;董新平
    人民黄河. 2010, 1(1): 109-1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采用ESO进行隧道断面形状优化时,采用迭代次数或者单元删除率作为优化结束指标的弊端,提出了与优化性能相关联的误差面积和加权误差面积的概念,利用这两个指标进行优化效果评价,并作为终止优化迭代循环的指标.以矩形经扫略形成的扫略体作为过滤函数,计算误差面积和加权误差面积,采用经典的隧道断面形状优化算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误差面积和加权误差面积作为ESO优化效果评价的定量指标是可靠的.
  • 宋永嘉;牛树英;田林钢
    人民黄河. 2010, 1(1): 111-1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水利项目规模大、建设周期长、设计过程复杂等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粗糙集理论的设计阶段风险综合评判模型.该模型将综合评价中权重系数的确定转化为粗糙集中属性重要性的计算,有效克服了现有评价模型权重系数确定的主观性,再通过模糊评价模型确定水利项目设计阶段风险水平.实例分析验证了该评价模型的有效性.
  • 赵利;李昕;罗显枫;周晶
    人民黄河. 2010, 1(1): 113-1151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溃坝后果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归纳,分类确立定量和定性因素的隶属函数,建立了溃坝后果的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应用此模型对沙河集水库安全状态进行了判别,溃坝一旦发生,根椐最大隶属原则,可判定属于"极其严重",此结果与已有的后果评价结果相符,说明模型评判比较准确.
  • 宋贺男;侍克斌;周峰
    人民黄河. 2010, 1(1): 116-1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三个泉倒虹吸出口段闸门的振动问题,从其运行环境、水流条件等方面入手,通过原型观测和理论分析等手段,对淹没出流条件下潜孔式平面闸门的振动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闸门在小开度运行时发生的振动,主要是高流速情况下,闸门底部产生空蚀并诱发垂向振动,导致闸门下游射流分界面无规律的摆动,门后旋涡区遭到破坏后,闸门下游水流往复撞击闸门所致,属强迫振动性质.
  • 卢勇鹏;王庆;郭德发;彭成
    人民黄河. 2010, 1(1): 118-1191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乌拉斯台浆砌石拱坝位于高寒地区的峡谷中,建成后坝体出现多点漏水.采用聚合物砂浆及高分子防水防护涂层坝体表面处理方案,可解决坝体渗漏、坝体表面混凝土冻融、混凝土碳化老化等造成的松散剥落以及坝体混凝土砌块和砌筑砂浆抗冻标号不满足规范要求等问题.
  • 慈军;李双喜;陈国新
    人民黄河. 2010, 1(1): 120-1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砂浆棒快速法对新疆乌鲁木齐地区的骨料进行了碱活性试验,由骨料膨胀率随时间的变化可知,骨料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碱活性,掺加一定量的粉煤灰可以大幅度降低骨料的膨胀率,从而有效地起到抑制骨料碱活性的作用.
  • 师旭超;张继文
    人民黄河. 2010, 1(1): 122-1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郑州地区软黏土为例,通过试验分析了淤泥质软黏土次固结变形特性.结果表明:郑州地区淤泥质软土的次固结变形具有非线性特征;次固结系数与固结压力无关,次固结系数与压缩指数的比值基本上是一个常数;超载预压对淤泥质软土的次固结变形有显著影响,次固结系数的减小不仅与超固结比有关,而且与超载作用时间有关.
  • 俞顺;杜莉莉;何芳婵
    人民黄河. 2010, 1(1): 124-1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南阳引丹灌区膨胀土渠道边坡的滑坡现象,采用掺入生石灰回填夯实原土,并安装玻璃钢锚杆加固和土工格栅加筋的方法处理该段滑坡,通过Mohr-Coulomb破坏准则,并运用强度折减法进行了加固后的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土工格栅和锚杆可以提高边坡的安全系数,使边坡保持稳定.
  • 张礼达;张彦南
    人民黄河. 2010, 1(1): 126-1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传统的混流式水轮机故障诊断方法费时费力的实际情况,建立了基于模糊理论的混流式水轮机故障诊断专家系统,该系统结合混流式水轮机的实际运行工况、专家经验等,构建混流式水轮机故障诊断知识库,对水轮机故障征兆的原因进行诊断,从而可以准确而迅速地找出故障原因.故障诊断实例结果和现场诊断基本一致,表明了模糊理论在混流式水轮机故障诊断中应用的可行性.
  • 仇强;秦斌;侯作启;刘福胜
    人民黄河. 2010, 1(1): 128-1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遗传算法在函数寻优过程中不要求计算函数梯度,对问题没有依赖性,能以较大的概率找到问题的全局最优解.运用遗传算法对钢闸门进行优化设计的实例表明:遗传算法在离散变量的结构优化方面比传统方法更容易找到全局性优化解,节省了撑卧式平板钢闸门的工程造价,提高了数值分析的准确性.
  • 田林钢;李洋
    人民黄河. 2010, 1(1): 130-1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汶川大地震后,震区水利工程受到了极大破坏.运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对江油市的16座小(2)型水库进行了安全度排序,结果表明:群力水库安全度最高,皂角树水库受损最为严重;安全度排序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吻合,排序方法是合理、可信、科学的.
  • 侍克斌;袁莹;曾祥惠
    人民黄河. 2010, 1(1): 132-1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分析坝基垂直防渗深度对渗流的影响,利用边界元法对无限深透水地基上土石坝的坝基垂直防渗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进行了计算.当进行垂直防渗计算时,无限深透水地基的部分边界难以确定.根据边界法的基本原理,假设从防渗墙以下的某一深度找到一条边界,当从该边界解出的未知量相对较小时,可近似认为所假设的边界就是其实际边界.分析结果表明,在同时满足渗透坡降和渗流量的情况下,建在无限深透水地基上的土石坝坝基防渗墙深度一般应选10~13倍水头.
  • 崔娜;辛全才;王艳;刘艳
    人民黄河. 2010, 1(1): 134-1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渡槽施工投资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数学模型,对渡槽槽身断面进行了优化比选,以边坡系数为设计变量,将常用渡槽槽身断面形状设计计算的显式方程用于渡槽断面的优化设计,采用差分进化法对实用经济断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底部为半圆形的U形渡槽在满足过流量以及安全性等基本要求下,可有效地减小截面尺寸,节省工程投资.
  • 邓宇;王娟
    人民黄河. 2010, 1(1): 136-1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预湿水法和裹浆法两种骨料处理方式,与普通法对比,研究了粗骨料处理方式对再生骨料混凝土强度的影响,以及水灰比和龄期对其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再生粗骨料混凝土能达到天然骨料混凝土的强度要求;可以通过改善再生粗骨料来提高再生混凝土的强度;降低水灰比会提高再生混凝土强度,但当再生混凝土的强度到达一定程度之后,对混凝土强度的提高效果不明显;再生混凝土的强度随龄期的增加而增加,强度增长与龄期呈对数关系;再生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为抗压强度的1/8~1/20,与抗压强度的关系和天然骨料混凝土的劈拉-抗压关系相似.
  • 赵二平;贾小兵
    人民黄河. 2010, 1(1): 138-1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FLUENT软件模拟了自由流场中二维圆柱在不同雷诺数条件下所产生的阻力系数.当雷诺数小于100时,采用层流模型进行模拟;当雷诺数介于200和100 000之间时,利用剪应力传递SST k-ω模型来研究流速场随时间的变化.经比较k-ε模型和SST k-ω模型的计算结果表明:阻力系数计算值和实验值吻合良好,当雷诺数大于100时,SST k-ε模型可以比k-ε模型更好地预测阻力系数;但当雷诺数超过5 000时,k-ε模型不再适用.
  • 人民黄河. 2010, 1(1): 140-1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