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09年, 第1卷, 第5期 
刊出日期:
  

  • 全选
    |
    论文
  • 韩其为;李淑霞
    人民黄河. 2009, 1(5): 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水库淤积时的泥沙分选规律,给出具体分析公式和算法.对小浪底水库异重流排沙做了深入分析,包括潜入条件和异重流畅流排沙、浑水水库排沙以及两者结合的排沙效果,指出后者排沙比最大,同时验证了排沙时的淤积及分组排沙比.在调水调沙过程中,应很好地利用异重流排沙.
  • 韩其为
    人民黄河. 2009, 1(5): 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02~2006年黄河调水调沙的效益主要表现在:①加大了入海泥沙,使下游含沙量加大73.3%,达到了三门峡水库初期运用冲刷的水平.②冲刷降低了洪水水位.下游河道总冲刷量13.23亿t,仅及三门峡水库初期运用冲刷量的57.2%,而3 000 m3/s水位降低在高村以上相近,在艾山以下小浪底运用的水位降低明显好于三门峡初期运用的.特别是利津,前者水位下降1.00 m,后者抬高0.01 m.③进入下游河道流量在2 500 m3/s以上,保证了全河冲刷;同时尽可能避免了中、小流量,未出现山东河段的回淤,从而使全河造床流量均匀加大.④不仅消除了小浪底工程论证和初设阶段对"冲黄河、淤山东"的担心,而且使山东河段冲刷比例增加.较之三门峡水库运用初期艾山至利津的冲刷量及冲刷比例,均有明显增加.当然,调水调沙的最根本效益,是利用水动力普遍扩大了主槽,使平滩流量增加1 800~2 000m3/s,改善了近900 km的河道,流量在1 800~4 000 m3/s时洪水不上滩,产生了巨大的防洪效益,这在世界治河史上是没有的.
  • 王延贵
    人民黄河. 2009, 1(5): 1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唯物辩证法、科学发展观理论阐述了河流系统与河流功能的内涵,分析了河流功能与河流健康的内在关系,以及我国河流功能变化的必然性和衰退的特殊性.结合我国水资源开发、江河治理等思路和河流功能衰退的成因,提出了维护河流健康的方略:统筹兼顾水能资源规划、加强流域水土保持工作、合理开发与配置水资源、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快江河防洪减灾体系建设等.
  • 何宝银;刘学军
    人民黄河. 2009, 1(5): 13-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宁夏把节水管理规章与标准、水资源管理体制和机制、推进用水计量和节水型产品应用、水价体系等制度建设作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核心.主要措施有:以农业节水为重点,调整种植结构,推广节水技术;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指导,促进水权流转;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开展节水型城市载体建设;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提高全民节水意识等.
  • 焦瑞峰;郝岩彬;吴泽宁;闫海富
    人民黄河. 2009, 1(5): 15-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景观敏感度评价的特点、目的,阐述了建立景观敏感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内容、结构及评价的基本思路.将模糊数学和层次分析法结合起来,建立了一种景观敏感度综合评价决策模型,论述了它的方法和原理,并且用实例验证了模型的实用性、有效性.
  • 刘淼;秦大庸;刘家宏;吴发启
    人民黄河. 2009, 1(5): 17-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像元二分模型,通过遥感影像NDVI值反演了山西省植被覆盖度,结合降水数据和用水量统计值,分析了山西省1988~2000年植被覆盖度分布、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山西省生态系统相对脆弱,受降水年际差别影响显著,同时生产生活用水挤占生态用水是导致植被衰减的一个重要因素.
  • 王锴;张学峰;张芳珠;李航
    人民黄河. 2009, 1(5): 19-201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工作中,流域机构不同于一般行政管理机关,具有自身特殊的职能.根据黄委在应急工作中的职责,针对黄河水污染事件应急需要,参考国家和行业应急分级情况,建议将黄河突发水污染事件分为特别重大水污染事件、重大水污染事件和较大水污染事件三级;对应水污染事件应急响应也分为特别紧急、紧急、较急三级.根据水污染事件调查和事件发展的情况,可以对响应级别进行适当调整.
  • 刘晓燕;张原锋;李小平
    人民黄河. 2009, 1(5): 21-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黄河下游高村-孙口河段近年来平滩流量偏小的情况,通过分析各河段历年平滩流量变化情况、河槽冲淤变化情况、下游河道几何形态和下游来水来沙情况,认为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2001年日益严重的断流或准断流是导致平滩流量偏小的主要因素;下游"上陡下缓"的剖面形态与非汛期孙口以上河段水面宽相差不大的特点遭遇,也有利于孙口附近河段淤积.
  • 王开荣;陈孝田;赵阳
    人民黄河. 2009, 1(5): 23-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总结了黄河河口尾闾流路改道的定义及概况,全面论述了有计划地进行尾闾流路改道的依据,系统分析了现行尾闾流路改道标准及其存在的问题,指出完善黄河尾闾流路改道指标的途径是将单一的水位指标调整为水位和尾闾河长相互约束的指标体系.
  • 陈孝田;陈书奎;李书霞;马怀宝
    人民黄河. 2009, 1(5): 26-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阐述了黄河下游枯水少沙系列、丰水少沙系列河势演变情况,指出了河势演变的特点,并总结了河势演变基本规律:①河势自然演变的程度同来水来沙变幅成正比;②河床的可动性决定河势演变的剧烈程度;③主流线的弯曲系数、弯道半径自上而下呈增大趋势;④河势的演变具有关联性,具体表现为"一弯变、多弯变";⑤主流线有"小水坐弯、大水趋直"的特点;⑥节点及人工边界对河势的演变具有限制作用.
  • 王鹏;钱鞠;高雅玉;卢小波
    人民黄河. 2009, 1(5): 28-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河道洪水水位线和洪量转移两个方面分析了西宁市防洪工程建设对项目区上、下游及项目区防洪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上游存在少量壅水,只要对壅水范围内河堤进行加高或者采取其他防护措施,就可以有效防止壅水对防洪产生的不利影响;②工程建设使得项目区行洪流畅,完善了西宁市防洪体系;③洪水向下游转移的风险仅仅体现在洪量上,对下游洪水水位没有影响.
  • 温丽叶;张荣刚;赵蕾
    人民黄河. 2009, 1(5): 3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2007~2008年黄河内蒙古河段出现的近40年来最严重的凌情进行了气象成因分析,认为:①造成较强降温的环流形势主要表现为西风带以经向型环流为主,贝加尔湖地区多为低压槽区,中纬度锋区在40°N附近;极涡中心位于东半球,分裂冷空气南下或中心直接南下至60°N以南地区;有时出现东北冷涡;地面图上,巴尔喀什湖至贝加尔湖之间的地面冷高压势力较强,不断分裂小股冷空气东移南下,并伴有地面冷锋经过内蒙古地区.②持续低温期的环流形势表现为贝加尔湖地区附近出现阻塞高压,贝加尔湖至内蒙古之间长时间维持横槽形势,缓慢释放冷空气南下;地面冷高压势力强,覆盖范围广,维持时间长.③持续升温的环流形势表现为西风带以纬向型环流为主,贝加尔湖地区多出现高压脊,东亚大槽偏东,中纬度锋区不明显,极涡在70°N以北地区;地面图上,巴尔喀什湖至贝加尔湖之间的冷高压势力明显减弱.
  • 梁国亭;姜乃迁;余欣;张晓丽
    人民黄河. 2009, 1(5): 33-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详细介绍了三门峡水库泥沙数学模型中一些关键技术和模拟方法,并在原有数学模型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和完善,数学模型的率定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比较好地反映了黄河小北干流、渭河、北洛河以及潼关以下河段的冲淤特性,各主要河段计算冲淤量与实测资料符合较好;计算汛期、非汛期潼关高程升降值与实际相差很小,计算的潼关高程变化过程与实际基本一致,计算精度可满足水库不同运用方案的比较;模型也能够比较好地反映三门峡水库在溯源冲刷期间的冲刷量和冲刷部位.
  • 纪昌明;张验科
    人民黄河. 2009, 1(5): 36-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对水库泄洪过程中的风险因子进行识别的基础上,采用方差分析的方法选择主要风险因子并建立了水库泄洪风险随机模拟模型.实例应用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地辨识出影响水库泄洪的主要风险因子,得出的水库泄洪风险参数能够代表整个调洪计算过程中的主要不确定性.
  • 常温花;侯素珍;李学春;王平
    人民黄河. 2009, 1(5): 38-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黄河内蒙古河段洪水的特征、洪水水沙搭配,探讨了洪水期河道冲淤演变规律,结果表明:①1958~2006年巴彦高勒最大洪峰流量呈减小趋势,年均洪水场次和每场洪水出现的天数均呈减小趋势,洪水过程变得矮小、尖瘦,大于平均流量出现的几率减小;②1987~2006年场次洪水的平均来沙系数为0.008 1 kg·s/m6,分别为1958~1968年、1968~1986年两个时段平均来沙系数的1.69和2.25倍,场次洪水淤积比例增大;③当洪水期平均流量大于1 400 m3/s或者含沙量小于7 kg/m3或者来沙系数小于0.005 kg·s/m6时河道发生冲刷,反之河道淤积;④要使洪水期河道不淤积,应控制来沙系数小于0.005 kg·s/m6.
  • 刘方贵;芮孝芳;冯杰;莫崇勋;孙桂凯
    人民黄河. 2009, 1(5): 40-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现行流域离散化方法的缺点,引入流域基本单元的概念,在DEM平台上利用ArcView Gis 3.3提取星主流域的地貌特征值,构建了基于V形基本单元的流域离散化模型.该模型能够充分考虑水流汇集的物理概念,并且能够充分描述下垫面因子的空间变异性,为构建具有物理意义的分布式流域汇流模型提供了前提条件.
  • 关见朝;夏建新
    人民黄河. 2009, 1(5): 43-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得到了波浪掀沙临界流速公式的一般形式,依据微幅波理论对该式进行了简化,大大提高了公式的易用性.利用典型数据对各个波浪掀沙临界流速公式进行了验证计算,结果表明:简化公式以及波浪掀沙临界流速ANN模型的性能均优于其他公式,都是有效模型;后续研究中应注意收集同类资料,以进一步提高模型的精度.
  • 卜松;王军;郭力文
    人民黄河. 2009, 1(5): 45-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更准确地预测冰塞水位,将蚁群算法和神经网络结合起来建立了ACA-BP神经网络模型,并利用黄河河曲段实测资料对冰塞水位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ACA-BP网络和BP网络都有一定的逼近能力和预测能力;预测结果与实际冰塞水位基本吻合;ACA-BP网络的预测结果优于BP网络.
  • 史传文;田静;梁童;张耀先
    人民黄河. 2009, 1(5): 48-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假设水深沿程直线变化,在韩其为等建立的公式基础上得出了新的恒定非均匀渐变流含沙量沿程变化公式.在恒定均匀流条件下,新公式与韩其为等推导的公式完全相同;在恒定非均匀渐变流条件下,新公式与韩其为等推导的公式形式不同,说明假设条件不同,得出的恒定非均匀渐变流悬移质均匀沙含沙量沿程变化公式也不同.在新公式尚未进行实测资料检验的情况下,不能说明其更具合理性.
  • 吴海亮;何予川;刘娟;魏剑宏
    人民黄河. 2009, 1(5): 49-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广义角度系统研究、总结了黄河泥沙利用的方式和途径,认为其具有减沙作用的持久性、利用能力的波动性、时空分布的不均性、利用目的的辅助性和利用区域的局限性等特点.通过研究近期加固大堤、淤筑村台、淤填堤河串沟、供水引沙、放淤改土、砌体材料与建筑砂料等多种途径利用泥沙的潜力,提出了促进泥沙利用的建议.
  • 张成才;李红伟;吴瑞锋;张志坚;刁素霞
    人民黄河. 2009, 1(5): 52-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质综合评价存在模糊性,因此常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定量化处理,其结果能较全面地反映各评价因子的影响.GIS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相结合,可以将GIS的空间分析功能、显示功能及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计算功能整合在一起,实现水质评价结果的可视化表达.
  • 姚焕炬;杨志群;周丐州;高宏
    人民黄河. 2009, 1(5): 54-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黄河兰州段沉积物对γ-六六六的吸附-解吸特征,并考察了pH值、沉积物粒度等对γ-六六六吸附-解吸的影响.结果表明:γ-六六六在黄河兰州段沉积物上的吸附过程是非线性的,与Langmuir模型拟合较好;γ-六六六的解吸存在滞后性,即解吸要比吸附困难;表层沉积物对γ-六六六吸附量与沉积物粒度呈负相关;γ-六六六的解吸率与沉积物粒度、沉积物中吸附质的初始浓度均呈正相关;在初始pH值小于9.5时,pH对γ-六六六的吸附-解吸无明显影响.
  • 马占青
    人民黄河. 2009, 1(5): 57-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选用鹩掌柴、长春藤、桃树、风车草、吉祥草和彩叶草植株,观察其在富营养化景观水体中的生长状况及水质改善效果.结果表明:试验植物完全可以在水中悬浮生长且长势良好,培养1d后可长大量新须根,培养到第15 d可长须根15.2~17.7 cm;测定生物量发现,植株越大其生物量增幅越大,植株越小其净增加生物量越大;经定植植物处理的景观湖水水质明显比对照组的水质要好,透明度提高幅度大,Chl a浓度急剧下降,CODCr明显降低,TN和TP的去除效果明显,DO也能维持在合适范围.
  • 刘鑫;李道西;雷宏军;徐建新
    人民黄河. 2009, 1(5): 59-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主成分一层次分析法和RBF神经网络模型对新密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并预测了未来规划水平年水资源可持续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新密市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还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应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单方水粮食产量、水资源利用率(包括矿坑排水和中水回用),节约用水,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 商真平;姚兰兰
    人民黄河. 2009, 1(5): 62-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结合商丘市水文地质条件、地层构造、热储层特征及开采现状,计算了商丘市城区地热水资源总量、可开采资源量,结果表明:商丘市城区范围内的地热水开采已达到采补平衡状态,为更好地利用地热水资源,使其发挥更大的效益,应尽快制定商丘市地热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规划,合理开采地热水,加强对地热水水位、水质、水量等的动态监测,掌握其发展方向.同时,应加大对550 m以下地热水资源的研究力度,寻找新的可供开发利用的地热水资源,以保证商丘市工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陈志松;仇蕾;王慧敏
    人民黄河. 2009, 1(5): 63-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水资源需求侧管理中的激励机制进行了探讨,建立了基于峰谷分时水价和节水奖励的激励机制模型.结果表明:用水高峰期各主体的最优取水量随着系统高阈值的增大而增大;低谷期各主体的最优取水量随着系统低阈值的增大而增大;正常期各主体的最优取水量随着系统低阈值的增大而增大.在用水高峰期,可通过设定较低的系统高阈值来降低高峰期的取水量;在用水低谷期,可通过设定较高的系统低阈值来提高低谷期的取水量.高低阈值区间越小,越有利于削峰填谷.
  • 何宁;赵振兴;秦颖荣
    人民黄河. 2009, 1(5): 65-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水浮莲生态型河道净化效果进行了室内模型试验,种植方式分为菱形、闸墩形、翼形3种,并分析每种种植方式的水质净化效果.结果表明:水浮莲对污水中氮、磷及有机物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但在试验后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黄叶,影响污染物去除效果.比较3种种植方式对污染物的去除率可知:菱形种植方式的C0D去除率最高,翼形种植方式的氮、磷去除率最高.水浮莲生态型河道是可行的,在实际生态型河道建设和运行时,应当根据实际水质条件选择适当的种植方式.
  • 刘长吉;娄俊庆
    人民黄河. 2009, 1(5): 67-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用于模式识别研究的样本和样本指标的数量、类别等对识别结果的影响及对研究的适用性,给出了样本和样本指标的筛选原则及方法,建立了权指标模型和多因素增量模型.实例应用情况表明:该识别模型对于研究滨海地区地下水渗流场特征和补给关系具有避免过多主、客观因素干扰,便于程序实现的特点,计算过程清晰、结果明确.
  • 杨丽;刘玉龙;杨艳霞;胡鹏
    人民黄河. 2009, 1(5): 70-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水资源数量压力、水环境压力和用水技术压力3方面论述了区域水资源利用压力指数的计算方法,并对2004年全国部分行政区域水资源利用压力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在水资源利用压力较大的地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采取有效的政策和措施,在水资源有限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大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及保护力度,改善水环境、提高用水效率,实现耗水和废污水的零增长,挖掘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潜力,确保区域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 李丽;郝振纯;王加虎
    人民黄河. 2009, 1(5): 72-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遥感解译的积雪资料和测站观测资料,分析了几十年来黄河河源区积雪面积、各测站积雪深度和积雪日数的变化趋势以及气温、降水的变化趋势和幅度.结果表明:黄河河源区几十年来积雪的增加是主要积雪期的降水量增加对积雪年际变化的积极作用大于气温升高的负作用而引起的;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未来河源区平均温度将不断上升,而降水量仅会小幅增加,气温升高对积雪的影响将逐渐赶上并超过降水增加的影响,从而使积雪的年际变化趋势发生转折,甚至导致部分地区终年无积雪出现.
  • 许拯民;韩宇平;王培燕
    人民黄河. 2009, 1(5): 74-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了河段基本生态需水量和适宜生态需水量计算模型,计算了黄河宁夏段河道基本生态环境需水量.结果表明:75%保证率黄河下河沿站、青铜峡站基本生态环境需水量分别为82.32、62.48 m3/s;90%保证率黄河下河沿站、青铜峡站基本生态环境需水量分别为71.2、55.4 m3/s.黄河河道适宜生态流量计算结果为:75%保证率年份下河沿站、青铜峡站分别为264.27、133.87 m3/s;90%保证率年份分别为213.22、158.70 m3/s.
  • 胡良明;胡彩虹;闫继龙;张长辉
    人民黄河. 2009, 1(5): 77-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焦作市16个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状况进行了调查(包括饮用水水源地人口总数、焦作市经济发展概况、各县市供水和用水概况等),从整个城市和城市现有水源地两个层面,采用单项指标评价法和综合指数法,评价和分析了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的安全状况(包括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和水量安全)、存在的不安全问题、成因和分布.结果表明:除焦作城区外,其余各县市水源地水量评价均为不安全.
  • 徐晓民;郭中小;李畅游;苗澍;郝伟罡;彭淑娟
    人民黄河. 2009, 1(5): 79-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乌梁素海的管理及水环境污染现状,采用较成熟的水质评价模型、趋势分析模型和水环境模拟模型,借鉴国内外水环境管理的成功经验,建立了乌梁素海水环境管理评价信息系统,该系统具有系统管理、数据浏览查询、视图管理、三维显示和水质评价等功能,可为湖泊管理部门提供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及手段.
  • 崔作铭;张建民
    人民黄河. 2009, 1(5): 81-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究在长期干旱情况下苹果渗灌的增产效果,进行了连续两个枯水年份的试验研究,试验共设置渗灌、地面灌以及对照(未灌)3种处理,对不同处理苹果树的生育状况、产量及耗水量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在渗灌和地面灌灌水量相同的情况下,渗灌苹果树的树围、树高、树冠直径增长量及坐果数均明显高于地面灌;渗灌可显著提高苹果的产量和果品品质,渗灌比地面灌平均增产70.85%,比对照平均增产248%;渗灌比地面灌水分生产率平均提高了82.25%,是地面灌的1.85倍.
  • 陈太平;张柏山;郝红漫
    人民黄河. 2009, 1(5): 83-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山东黄河滩区存在的无序引水、无计量引水、无计费用水等问题,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滩区引黄供水管理机制与模式:建立政府补贴与社会投入机制,推进用水户协会的发展与改革,实行有序引水与用水计量计费;固定泵站供水,移动泵站供水,对原有取水设施的管理改革.
  • 付晓刚;周亚红;毕攀;马利
    人民黄河. 2009, 1(5): 85-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作物灌溉需水量的确定,一般采用与当地相近的灌溉试验站的数据进行近似运算,但远离试验站地区的计算结果往往误差较大.在彭曼公式、灌溉需水量公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每公顷作物某月灌溉所需水量Mi月的计算方法.运用此方法对马利沟小流域作物需水量、有效降水量、灌溉需水量进行了实例计算.
  • 谷新保;虎胆·吐马尔白;曹伟;刘婧然;巧力盘
    人民黄河. 2009, 1(5): 88-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模拟大田滴灌的双点源试验,探求了沙壤土土质下,不同滴头流量、滴头间距对水平湿润锋和交汇锋以及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入渗时间的增加,交汇锋和水平湿润锋运移距离都在增加;当其他条件一定时,流量越大或者间距越小,湿润锋和交汇锋运移的速率越大,土壤湿润体越均匀;相同间距情况下在0~20 cm深度内大流量的交汇区电导率小,在20~40 cm深度内小流量的电导率大;在相同流量情况下0~10 cm深度内滴头间距大的交汇区电导率大,在10~40 cm深度内滴头间距小的电导率大.
  • 严根
    人民黄河. 2009, 1(5): 91-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景电灌区用水管理特点的总结以及存在问题的分析,开发了基于网络的景电灌区灌溉用水管理信息系统.系统由现场信息源、终端计算机、服务器、计算机网络组成;在windows环境下开发,采用B/S结构、Java语言、SQLSever数据库等;具有供水计划制定、供水计划执行监督、供水计划调整、系统权限管理、报警、系统信息安全维护、报表生成与打印等功能.
  • 张绒君;王斌;袁晨;段景峰;王建峰
    人民黄河. 2009, 1(5): 93-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黄土高塬沟壑区近年来人工栽植沙棘林的存活、生长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沙棘适宜在黄土高塬沟壑区的阴坡、半阴半阳坡、阳坡的水平阶、水平沟、鱼鳞坑栽植;半阴半阳坡的塬边、沟道栽植沙棘纯林效果较好,坡地栽植沙棘与油松、侧柏等乔木混交林时,栽植密度要大,6年后对沙棘进行间伐,以保证乔木树种的生长;阴坡的塬边、坡下部位、沟道适宜栽植沙棘,坡上部位适宜栽植油松.塬边栽植沙棘可以作为封山禁牧的绿篱.
  • 高辉巧;牛光辉;肖献国
    人民黄河. 2009, 1(5): 95-9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灰色关联分析是一种根据序列曲线几何形状的相似程度来判断其相关因素间联系是否紧密的分析方法,可克服统计分析的缺陷.以宁夏北部干旱区为例,对影响土地荒漠化的5个典型因子进行了灰色综合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农牧业总人口和牲畜总数与土地荒漠化面积的综合关联度最大,是造成土地荒漠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 施济宏;张广涛;刘丽;王宇
    人民黄河. 2009, 1(5): 97-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康平县15座小型排水站的降雨量、控制面积、排涝模数、设计流量和运用情况等相关指标进行了复核,结果表明,在今后更新改造计划实施中,不需增加机组容量,个别站还可适当减容.
  • 谢义兵;王坤昂;赵志忠
    人民黄河. 2009, 1(5): 98-9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南水北调穿黄工程Ⅲ标段挤密砂桩桩间土采用直径为1.155 m的剪切盒进行了原位剪切试验,运用库伦公式进行数据处理,得到了抗剪强度指标.试验表明,500 kN测力传感器有较高的测试精度,与容栅式数字位移传感器结合,剪切荷载采用半自动加载方式,保证了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 董雷;骆亚生;罗强
    人民黄河. 2009, 1(5): 100-1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掺土粉煤灰的动强度及液化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掺土量的增加,粉煤灰的干密度近似呈线性增加,而相应的最优含水率近似呈线性递减;掺土粉煤灰动强度指标中,黏滞系数随掺土量的增加呈明显的增大趋势,内摩擦角随掺土量的增加呈略微减小的趋势;既能改善粉煤灰的液化特性又能保持其良好强度特性的掺土量为30%左右.实际工程应用中,可根据粉煤灰和黏土的具体类型、工程抗液化需要等来确定掺土量.
  • 缪世建
    人民黄河. 2009, 1(5): 102-1021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验证隧道设计参数,判断施工方案的合理性、围岩的稳定性以及支护参数是否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对济(源)邵(原)高速公路的一座隧道开挖过程进行了三维有限元仿真分析.从有限元分析结果来看,设计方案所确定的开挖顺序是可行的.
  • 路明;马洪亮
    人民黄河. 2009, 1(5): 103-1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矩形涵洞为例,对沟埋刚性涵洞填土施工过程中位移场及垂直土压力的变化进行了分层加载有限元模拟分析,其结果与模型试验结果一致:洞顶填土较少时,填土的最大位移点在胸腔顶部;洞项填土较厚时,填土的最大位移点转移到沟槽中心,且最大位移点在填土高度的中部附近;涵顶垂直土压力系数随填土高度的增大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分层加载有限元分析方法反映实际土压力的分布性质和沉降规律,可作为沟埋涵洞结构计算的一种有效方法.
  • 黄功学;赵军;高丹盈
    人民黄河. 2009, 1(5): 105-1061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聚丙烯纤维的掺量和长度为变化参数,对混凝土试件冻融循环50次、100次和150次后的抗压强度、劈拉强度、抗弯强度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掺入聚丙烯纤维后,混凝土的抗冻性能明显增强,最佳聚丙烯纤维掺量为0.9 kg/m3.
  • 吕军;赵志忠;王仁权
    人民黄河. 2009, 1(5): 107-1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弹性波类截渗墙无损检测方法进行研究,从理论上分析弹性波在二维截渗墙介质上的传播特性,并进行了室内数值模拟,研究了弹性波方法用于截渗墙无损检测的可行性,初步提出了一个较为合理的检测方案,即多道瞬态面波法和高密度地震映像法,并在实践中得到成功应用.
  • 张显辉;吕宏兴
    人民黄河. 2009, 1(5): 109-1091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依据明渠水力学均匀流理论,结合梯形断面水力要素,通过引入无量纲参数,推导出一种梯形渠道水力最佳断面水深的直接求解公式;将不同坡角下的无量纲参数制成表,可通过查表方便地计算断面水深和底宽.
  • 王四巍;马英;高丹盈
    人民黄河. 2009, 1(5): 110-1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窄口水库拟采用防渗墙形式进行防渗加固,防渗墙深达82.3 m,考虑了3种设计方案,对3种方案设计洪水位下最大应力分布进行了分析比较,指出:采用刚性混凝土墙体应力最大,墙体和周围接触部位变形较大,易出现应力集中;防渗墙采用两段式或三段式时墙体最大变形可以接受;考虑到施工方便和墙体不同材料段的过渡,防渗墙选用两段式较为合适.
  • 沈春和;桂林;杨勇
    人民黄河. 2009, 1(5): 112-1121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某火电厂多层多孔对称径向入流超高竖井-卧管排洪系统的排洪能力、泄洪流量进行了水工模型试验研究,对流量系数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①随着流量的增大,流量系数变幅逐渐变小,最后基本稳定在0.38左右;②流量较小时落差对流量系数的影响较大;③合理的水垫厚度有利于增大泄洪流量,但如果水垫厚度过小,将导致流量系数减小.
  • 汪永怡;王韦;田忠;余挺
    人民黄河. 2009, 1(5): 113-1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国内外洞塞式内消能工的研究与进展,以大渡河泸定水电站为例,在常压和减压试验的基础上,分析了3种体形洞塞式内消能工的泄流能力、消能率和空化、空蚀特性.认为该种内消能工是适合于高水头、大流量高坝建设的新型消能工,在导流洞改建泄洪洞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韩勃;刘晓青
    人民黄河. 2009, 1(5): 116-1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黄河万家寨混凝土重力坝进行了静、动力计算,研究了坝体沿坝基面的抗滑稳定性,分析典型坝段静、动力条件下的应力情况,结果表明,坝体在各种计算工况下的稳定安全系数、坝体应力、位移均满足安全要求,计算结果与坝体的实际观察资料一致.
  • 艾凯;李永松
    人民黄河. 2009, 1(5): 118-1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深圳抽水蓄能电站高压隧洞以及地下厂房围岩应力状态为例,同时采用套钻解除法和水压致裂法进行了地应力对比测量.对比测试结果表明:水压致裂测试成果与应力解除法测试成果有一定的偏差,但整体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可以相互印证,它们的平均值代表了测量区地应力状态的综合信息.
  • 韩菊红;何昱涛
    人民黄河. 2009, 1(5): 120-1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在受拉状态下钢筋混凝土构件出现裂缝时,钢筋对周围混凝土的约束范围,设计了一系列截面尺寸从小到大的正方形构件,通过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轴心受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轴心受拉构件尺寸足够大时,混凝土有效受拉截面是直径为7d(d为钢筋直径)的圆形区域.
  • 刘一婷
    人民黄河. 2009, 1(5): 122-1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论述了城镇堤防工程景观设计原则,结合"利水、治水、亲水"原则,阐述了堤岸防护、堤身、堰、闸门、泵站等水工建筑物景观的设计及水工建筑物区的绿化设计要求:在保证防洪、取水、排水等水利功能前提下,使城镇堤防工程景观设施及环境构成一个良好的风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