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09年, 第1卷, 第4期 
刊出日期:
  

  • 全选
    |
    论文
  • 韩其为
    人民黄河. 2009, 1(4): 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理论上证明紧靠水库下游河道的排沙比与水库排沙比有密切关系,并且几乎是单值的函数.利用三门峡水库20年运行资料,建立了其排沙比与下游河道排沙比的关系.同时用小浪底水库初期运用7年资料进行了检验,证明是符合实际的,进而给出了在不同来沙条件下,小浪底水库各种淤积情况时下游河道排沙比、冲刷数量、减淤比及减淤时间.下游河道排沙比与水库排沙比关系表明,河道冲刷量与减淤量均存在极大值,这表明该关系表达机理的深刻.显然这个关系对调水调沙是很重要的,可以立刻作出有效的选择.
  • 王元林;孟昭锋
    人民黄河. 2009, 1(4): 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元明清时期,京杭运河是维系京师的大动脉,而汶水因特殊的自然地理务件而成为运河的重要补给水源.因此,元明清三代在对运河进行管理时,尤为重视引汶济运工程.引汶济运虽保障了运河航道的畅通,但人为地引起了汶水河道的变迁,影响了汶河沿线的农业生产,增加了汶水下游发生洪涝灾害的可能性,并刺激了汶水等相关水神庙宇的建立.
  • 梁慧稳;王慧敏;陈金飞;唐润
    人民黄河. 2009, 1(4): 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南水北调东线水运行决策的非结构化、多阶段、多目标、多人参与等特点,对这一群体决策过程进行了分解.将决策任务产生或提出-决策任务认知-决策问题解析-决策问题求解-决策方案设计-群决策等6个阶段整合到综合集成研讨厅平台上,系统由开放式群体决策研讨平台和研讨厅资源库组成,参与决策的人员主要有水管理机构或部门的人员、受水区用水户、领域专家等.
  • 陈晓楠;施国庆;余庆年
    人民黄河. 2009, 1(4): 9-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回顾我国水库移民历史与现状背景的基础上,剖析了水库移民变迁的宏观和微观经济环境,总结了近60年来水库移民的经验与教训.从后期扶持的对象、资金、方式3个方面阐述现行后期扶持政策,探讨了实施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认为后期扶持政策的有效实施必须从管理机构、资金来源、扶持方式、移民能力等方面着手.
  • 胡鹏;刘玉龙;杨丽
    人民黄河. 2009, 1(4): 11-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福祉经济学角度给出了外部性的定义,通过分析河流上游地区生态环境破坏或保护活动的边际价值,指出外部性如何阻挠全社会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形成,得出了最优状态时上游地区生态环境破坏或保护活动的合理水平.为了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实现社会总福祉最大的目标,提出了单边税收与补贴、双边税收与补贴、谈判以及政府管制4种消除流域生态环境外部性影响的方法.
  • 牛望;徐恒力;冯全洲;陈绪钰;庞俊杰;史珍珍;周少卿
    人民黄河. 2009, 1(4): 14-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硫在湿地中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的分析,查明了被湿地从水中去除硫的主要去向:以气体的形式进入大气;植物有机硫、难溶的硫化物、硫酸盐形成底泥;被植物直接吸收同化后,通过植物收割而去除.结合对河南巩义市大峪沟矿区湿地的野外调查和水、植物、底泥的化验分析,筛选出芦苇是最适宜用于湿地脱硫的乡土植物,提出了扩大芦苇种植面积和密植、修筑简易坝等天然湿地改造方案.
  • 孙扬波;孙凤;刘吉峰;夏军;王玲
    人民黄河. 2009, 1(4): 16-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河流域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与全球气温变化趋势一致,1961~2000年黄河流域年平均温度升高了0.6℃,其中河源区变化幅度最大,导致河源区径流量锐减和流域水资源减少.气候变化对黄河流域水资源影响的研究结果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原因是全球气候模式分辨率很粗,很难直接用于流域尺度.过去关于气候与水资源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气候变化对流域径流平均变化的影响上,而气象水文事件中,平均事件和极端事件之间的关系并非线性的,平均事件和极端事件的变化并不是同步的.为了增强黄河流域管理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应加强近百年黄河流域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流域尺度的气候影响评价模型、旱涝灾害等极端事件(气象水文要素平均值变化与极端事件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应对气候变化影响的黄河流域管理对策等方面的研究.
  • 李永乐;刘臣;张红芬
    人民黄河. 2009, 1(4): 19-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非饱和土三轴仪、特制的渗透试验压力室及其相应的量测控制装置,研究了黄河大堤非饱和土的渗透特性,得到了基质吸力、体积含水量和围压同渗透系数之间的关系曲线.结果表明:黄河大堤非饱和土的渗透系数不是常数,它随基质吸力的增大而减小,随围压的增大而增大,随含水量的增大而增大.
  • 王恺忱;王卫红
    人民黄河. 2009, 1(4): 21-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桃花峪-花园口河段为例,对治导线的规划原则进行了讨论,认为:①治导线的规划应遵循最小投资、最大效益的原则,以主流线的平均趋中路线为首选,尽量利用节点和已有工程;②桃花峪-花园口河段治导线以桃花峪-老田庵-北裹头-花园口为佳,弯曲系数可降至1.13;③应对游荡型河段治导线规划原则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④建议以桃花峪-花园口河段为实例,进行各级流量迎送溜条件下老田庵工程弯道和平顺布置形式的对比试验,以选取最佳治导线、工程布设形式和验证治导线的规划原则.
  • 李云驹;王志飞;马浩录;许建初;周江
    人民黄河. 2009, 1(4): 23-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黄河下游多年的遥感影像及水文资料,在GIS平台的支持下,通过黄河水面、河心滩、主流线、低滩、控导工程等信息的提取,对12年来黄河下游河势演变的特点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并对近年来黄河下游河道治理的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黄河下游游荡型河段缩短;主流线摆动幅度减小,主流线长度增加,曲率增大;主槽的面积大幅度减小,中水河槽平均宽度显著减小.
  • 徐强;陈健云;李静
    人民黄河. 2009, 1(4): 24-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现行对溃坝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从系统动力学入手,研究了系统各子事件相互联系且很难分层时的评价方法,提出了溃坝损失评价灰色系统动力学模型:首先得出溃坝后的损失因果关系环图,其次应用灰色理论对各个损失因子的抗损失性及其关联程度进行评价,最后应用系统动力学相关理论对整个系统的抗损失性进行评价.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比较稳定.
  • 周杨;李新;冷元宝;乔惠忠
    人民黄河. 2009, 1(4): 27-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堤防防患探测方法主要有人工探测、地质钻探和地球物理勘探3种.其中地球物理勘探是快速无损探测的首选方法,包括电法、电磁法、弹性波法等.黄委所属有关单位与相关高校合作,研制了HGH-Ⅲ型、ZDT-1型、FD-2000型、JT-1型等堤防隐患探测仪.今后应加强隐患探测结果的正反演研究、开展综合探测、建立探测评估体系等.
  • 常军;路振广;李素萍;潘攀;焦建丽
    人民黄河. 2009, 1(4): 29-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武陟1959~2007年降水资料,采用正负距平法划分水文年型,将气候预报中常用的74项环流特征量资料进行归一化处理,在筛选预报因子的基础上,分别采用交叉验证1和交叉验证2两种方法,以径向基函数做为SVM方法中的核函数建立推理试验模型,用6年独立样本进行了试报.结果表明:两种交叉验证方法的回代正确率都在77%以上,2004~2007年独立样本试报准确率均达到了75%,显示各SVM推理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报能力.
  • 冯朝山
    人民黄河. 2009, 1(4): 31-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加权马尔可夫模型对降水量的预测方法进行了研究,并以河南省渑池县为例进行了验证分析.结果表明,模型预测结果和实际相吻合,具有很高的精确性和可靠性,与普通的马尔可夫链预测方法相比,可以更充分、合理地利用信息,适宜于对降水量进行预测.
  • 李传生;靳孟贵;武选民;刘宏伟;王宁涛
    人民黄河. 2009, 1(4): 34-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控制地下水富集的地形、地层岩性与地质构造出发,利用蓄水构造理论分析了唐县裂隙水的赋存规律及其主要的蓄水构造.认为唐县找水方向应以构造裂隙水和风化裂隙水为主,其中构造裂隙水主要分布在灵山向斜轴部和东筒笼-北店头-西大洋一线的不整合接触带等;风化裂隙水主要分布在中西部的片麻岩区,如石门、川里、倒马关等乡镇所辖区域.
  • 李恒太;石萍;武海霞
    人民黄河. 2009, 1(4): 36-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对黑龙洞泉域地质条件进行概化的基础上,建立了黑龙洞泉域水文地质模型,利用遗传算法优选模型参数进行迭代计算,结果表明:影响泉流量的因素很多,其中较明显的有地下水位和降水入渗,地下水位计算存在一定误差,在降水入渗计算结果中仅汛期有入渗补给量,因此导致计算泉流量较实测泉流量在时间上稍有滞后或提前.总的来说,计算值与实测值拟合的效果较好,所选参数合理.
  • 李宏伟;宋松柏
    人民黄河. 2009, 1(4): 38-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标准蚁群算法进行修改,提出了一种可以应用于水文频率参数计算的基于网格划分策略的蚁群算法,并以渭河流域4个水文测站的年径流量数据为例,按照OLS准则对皮尔逊Ⅲ型分布参数进行了优化计算.结果表明,蚁群算法参数的估计精度及实际适线效果均优于其他几种常规方法,是一种可行的水文频率分析方法.
  • 季小兵;王志坚;魏光辉
    人民黄河. 2009, 1(4): 41-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径流过程不确定性、不精确性的特点,可利用资料系列的均方差方法把径流序列分为不同的状态,在此基础上用加权马尔可夫模型预测径流状态,并根据级别特征值预测径流量.在开都河的实例应用表明:将加权马尔可夫链方法应用于径流量预测是可行的,预测精度较高.
  • 阎永新;郭立新;王明虎;赵云奉;王明刚
    人民黄河. 2009, 1(4): 43-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计算了山东测区某水文站吊船吊箱两用水文缆道主索入地角不同时水文缆道的受力情况,结果表明入地角增大将直接引起水文缆道支架、基础、地锚稳定性降低直至不稳定.
  • 季万才;刘俊民
    人民黄河. 2009, 1(4): 45-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吴起县"94·8"溃坝洪水进行了分析,认为"94·8"洪水属特大洪水系列,应按实测特大典型洪水对待;采用吴起水文站控制流域以内历年骨干淤地坝控制面积进行实测洪水系列还原分析计算,成果较为可信;采用还原后的吴起站洪水分析成果来计算吴起县城设防洪水是较为合理的.
  • 王霞;夏自强;李捷;唐志坚
    人民黄河. 2009, 1(4): 48-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黄河中游河龙区间、龙三区间、三花区间1956~2000年的实测月平均降水资料,利用降水不均匀系数、距平分析法、5年滑动平均法、线性倾向估计法及水文统计学方法等对降水特征及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黄河中游年均降水量为433~659mm,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于6~9月,年降水量下游多于上游,年降水量Cv值为0.17~0.22,整体上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上游大于下游;②1956~2000年年降水量整体处于下降趋势,其中秋季下降趋势最为显著,其次是春、冬季,夏季的变化相对较小.
  • 胡和平;牟丽琴;田富强
    人民黄河. 2009, 1(4): 50-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乌鲁木齐河河源区1993年、1994年数据为基础,采用GLUE法对冰川积雪流域热力学模型参数的敏感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所分析的参数组中,冰川表面净辐射表现最为敏感;合理的参数取值范围可以降低参数的敏感性;数据序列的延长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模型的不确定性;在可行参数组95%置信区间下的流量过程上下限并不能完全包括实测流量,这与选取分析的参数有关.
  • 何俊仕;曹雪
    人民黄河. 2009, 1(4): 53-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将集对分析原理应用于水资源承栽能力评价,建立基于集对分析原理的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模型.能够科学、合理地确定待评价区的集对分析联系度、各评价指标对各待评价区水资源承戢能力的联系度及其联系度均值等,能进行各区水资源承载能力大小的排序,对照分级标准确定各区水资源承载能力等级.将该方法应用于淮河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评价结果与模糊聚类神经网络法评价结果基本一致.
  • 高传昌;谢虹
    人民黄河. 2009, 1(4): 55-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模糊数学和多目标动态规划模型,对经济发展规划下的郑州市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定量计算,结果表明:郑州市当地水资源严重不足,外来水供水占主导地位,污水处理回用潜力较大.提出了提高郑州市水资源承载力的途径:加强雨水资源利用;拦蓄过境水,提高水资源控制能力;多用黄河水,增加可供水量;保护地下水和水环境,用好再生水等.
  • 于纪玉;刘福臣;黄怀峰
    人民黄河. 2009, 1(4): 57-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激发极化法找水野外测量过程中,经常会受到电磁耦合、不稳定地电场、感应电动势、观测信号弱、极化不稳、供电电流不稳等各种因素的干扰,影响观测精度.介绍了激发极化法找水原理,结合野外实践探讨了产生干扰的原因和影响规律,提出了排除各种干扰的措施和方法.
  • 王现国;彭涛
    人民黄河. 2009, 1(4): 58-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洛阳市浅层孔隙地下水化学环境迅速恶化的现象,基于大量的试验、监测数据,从含水层岩性、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洛河河床岩性对各种污染物(NO3除外)的净化能力均达到90%以上;包气带介质层对重金属有很强的净化能力,而时Cl-化能力则较弱;河流对浅层地下水环境演化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河水稀释以及水质污染两方面;区内大量开采地下水以及工农业污染等已成为现今控制地下水环境演化的主导因素,进一步加剧了地下水环境的恶化.
  • 贡力
    人民黄河. 2009, 1(4): 61-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兰州市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兰州市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水资源承载能力呈逐年下降趋势,应在未来的开发利用中逐步调整.
  • 祁晓凡;蒋忠诚;邓艳
    人民黄河. 2009, 1(4): 63-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西南地区不同碳酸盐岩背景下6个表层岩溶泉铭、钡水文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各表层岩溶泉Sr2+、Ba2+含量普遍不高,所有水样Sr2+浓度为19.6~45.1μg/L,Be2+浓度为3.17~5.88μg/L,并表现出旱季高于雨季的季节变化特征,石灰岩地区锶、钡含量高于白云岩地区,尤以Sr2+浓度特征表现明显;②表层泉中Sr2+与Ca2+浓度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与Mg2+农度线性负相关,这由元素本身的特性及碳酸盐岩中白云岩含量所决定,而Ba2+与其他碱土金属元素相关关系不明显;③Sr2+、Ba2+浓度本身相关性不好,但Sr2+/Ca2+与Ba2+/Ca2+、Sr2+/Mg2+与Ba2+/Mg2+分别显著相关.
  • 何俊仕;郭铭
    人民黄河. 2009, 1(4): 65-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蒲河中上游河道为研究区域,运用曲率湿周法对河道内2个控制断面的最小生态流量进行了推算,并与采用Tennant法的估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运用曲率湿周法推算的2个控制断面的最小生态流量分别为0.227、0.239 m3/s,占多年平均流量的9.83%和10.35%;采用Tennant法估算的河道最小生态流量为0.231 m3/8,占多年平均流量的10%,两种算法结果吻合较好.
  • 张茹;宓永宁;郭海军
    人民黄河. 2009, 1(4): 67-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季节性肯达尔检验法,对柴河水库2011~2005年的水质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柴河水库总磷、总氮含量呈上升趋势,石油类虽起标但呈运年下降趋势;其他监测项目均无明显的趋势变化;柴河水库主要污染物为氮磷.
  • 刘俊民;李莹;史玲;谢露
    人民黄河. 2009, 1(4): 68-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西安市城市化综合指数与供水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城市化综合指数每提高1个单位,1991~2000年年用水量平均增加784万m3,2001~2005年平均增加739万m3,说明西安城市化进程中,需水量已进入缓慢增长阶段.
  • 刘立稳;刘立平;王滨;王战胜;张桂英
    人民黄河. 2009, 1(4): 70-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选取地下水资源耕地灌溉率、地下水资源利用率、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供水模数、需水模数、重复利用率、人均供水量、生态环境用水率等8个评价因子,利用模糊可变模型对聊城市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聊城市地下水资潭已经达到一定的开采程度,部分县(市)甚至超采地下水,对地下水资源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 宋晓猛;杨小芳;张玲;罗斌
    人民黄河. 2009, 1(4): 72-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把承载人口规模作为综合指标,对江苏省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显示,按照温饱型标准2002~2006年为不饱和承载,按照其他标准计算均为超载;同时预测了3种不同方案下江苏省2010年、2015年和2020年的水资源承载能力,结果表明,按照过渡型标准2010~2020年江苏省水资源承载压力仍然很大.提出了江苏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若干对策.
  • 秦海霞;路振广;王松林;张芳
    人民黄河. 2009, 1(4): 74-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依据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规范要求,从水量和水质两个方面时大唐林州电厂生产用水水源--城市中水和利用中水的备用水源进行了详细的论证,并就项目取水水源的可靠性、用水的合理性及其对区域生态水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充分论证,提出了相应建议,为建设项目取水许可审批提供了科学依据.
  • 周志琦;刘铁龙
    人民黄河. 2009, 1(4): 76-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渭河流域是陕西省经济最为发达、投资增长和社会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但水资源短缺等问题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实践证明,通过水权市场加强渭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提出了建立健全水权制度需要做好的几方面工作:建立宏观控制指标和微观用水定额体系,确定合理的水权分配方式,做好水量分配方案,建立水权市场及其管理运行机构,制定水权市场管理办法,建立合理有效的水资源补偿机制.
  • 万锋;林洪孝
    人民黄河. 2009, 1(4): 78-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博弈论有关理论,从城市供水企业利益的视角分析了相关因素影响价格监管的对策.政府应构建监管标杆管理值体系,刺激企业战略行为模式转变,从抓调价主动权转变为抓内部管理主动权;刺激企业投入效益曲线向上移动;改变监管博弈参与者博弈路径和监管模式;合理确定水价调整方式与变动期限;采用改进型RPI+K价格管制模型;动态监管产品质量、服务、成本变动等指标,获取充分信息,提高监管能力等.
  • 孙三民;蔡焕杰;安巧霞
    人民黄河. 2009, 1(4): 81-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新疆阿拉尔灌区棉花耐盐试验观测资料,建立了棉花的分段线性和S型曲线2种耐盐方程,通过对2种方程进行分析比较,表明S型曲线方程能更好地反映盐分对作物产量的影响.S型曲线方程计算结果表明,0.42%、0.33%分别为0~20 cm土层和0~40 cm土层含盐量影响灌区棉花产量的阈值.
  • 年自力
    人民黄河. 2009, 1(4): 83-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更好地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提出在保障不增加新疆头屯河灌区试点项目区农民实际水费负担和保持国有水管单位现行水价不变的前提下,推行农业供水终端水价模式.测算的效益表明,末级渠系节水改造后,头屯河灌区南头工村支渠至斗渠渠道水利用系数可提高到90%,农户承担水费由改造前的358.5元/hm2降到338.25元/hm2,全村年减少水费支出2.84万元.
  • 文高峰;牛文全
    人民黄河. 2009, 1(4): 84-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CFD模拟滴头内部流体特性,分析了流道长度、宽度、深度与滴头水力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当其他流道结构参数保持不变时,滴头流量随着流道长度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宽度与深度的增大而增大:流道长度、流道宽度和流道深度均对滴头流态指数影响不显著,与流量系数呈指数关系,流量系数随着流道长度的增大而减小,随着流道宽度和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 胡敏;姬宝霖;任志勇;杜园园;于庆峰
    人民黄河. 2009, 1(4): 87-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内蒙古鄂尔多斯公乌素引洪灌区风沙地、新淤地、淤后耕地的0~100 cm剖面分层取样,进行土壤养分含量、土壤粒径组成的测定,建立了淤地后土壤养分含量与颗粒组成之间的逐步多元回归教学模型.计算结果表明,模型能够通过土壤颗粒快速预测土壤养分含量,且有一定精度,可以判定土壤养分丰缺程度.
  • 李松平;袁吉娜;何向东;杜昌亚
    人民黄河. 2009, 1(4): 89-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弯道河流上修建穿河倒虹吸工程,工程防护和口门宽度是影响工程投资和安全的决定性因素.根据淇河渠道倒虹的工程情况,运用河工模型对不同重现期洪峰流量、不同口门宽度、总干渠退水渠的影响、拦水坝的影响等进行了试验.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合理的坡脚防护方案,验证了铅丝笼护脚的安全合理性和对冲坑变形的适应性等.
  • 陈兴;房凯;李章林
    人民黄河. 2009, 1(4): 91-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泵站老化评价涉及到众多评价指标、各指标的量纲不尽相同、各指标的权重较难确定、模型结果易受主观因素影响,针对上述问题,引入投影寻踪聚类评价模型,并利用基于实数编码的加速遗传算法求解参教,把各个样本的投影值作为判断老化程度的依据,所得评价结果与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方法的结果基本一致,表明该方法评价结果合理,能够满足工程需要.
  • 柯春光;田伟;戚印鑫
    人民黄河. 2009, 1(4): 93-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泥土搅拌桩适用于处理淤泥质土、粉土、黏性土及无流动地下水的饱和松散砂土、砂砾石层等,具有施工工期短、效率高、处理效果显著等特点.以希尼尔水库大坝为例,介绍了其坝基防渗采用该技术的施工过程及质量控制要求,通过开挖检查和钴孔取芯检查表明桩体均匀性、连续性较好,强度较高,喷浆效果显著.
  • 陈静;刘学文;杜应吉;张雷
    人民黄河. 2009, 1(4): 95-9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自然衰变方程及硫酸盐侵蚀机理分析,建立了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耐久寿命的预测模型,同时选取主要参考点建立了硫酸根质量浓度、水胶比、粉煤灰比、强度的影响函数,并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得出混凝土的硫酸盐损伤预测方程,对龙岩至厦门铁路象山隧道工程进行了寿命预测.
  • 尹芳芳;曹伟涛
    人民黄河. 2009, 1(4): 97-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磨刀坑水库工程概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水库的工程地质、防洪标准、运行管理、工程质量、渗流安全及结构安全等方面,对其安全性进行了全面复核和评价,针对大坝的结构渗流稳定等进行了分析和论证,认为磨刀坑水库大坝安全综合评价为C级,属三类坝.
  • 田伟;李旨强
    人民黄河. 2009, 1(4): 99-1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浇筑式沥青混凝土防渗心墙在恰甫其海水利枢纽工程中的应用情况,实践表明,施工采用"立模板-回填过渡料-浇筑沥青混凝土-拔模"工序,能满足坝体填筑强度的需要,在冬季施工条件下,浇筑式沥青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可以得到保证.
  • 彭成;郭德发;王庆
    人民黄河. 2009, 1(4): 101-1021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水布垭面板堆石坝在设计、施工及安全监测中应用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包括碾压混凝土围堰设计,厚覆盖层强夯技术,挤压边墙技术,以及超长水平垂直位移计、光纤光栅测温技术、光纤陀螺技术等大坝安全检测新技术,其中一些技术在现有施工阶段的应用中已经证明是成功和高效的.
  • 侍克斌;魏东
    人民黄河. 2009, 1(4): 103-1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水库水位骤降情况下,采用传统方法对坝体土工膜防渗结构进行稳定分析存在不足,建议采用折线法.推导了坝体土工膜防渗结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的表达式,通过算例计算表明折线法结果较为合理,并可以大致看出水位骤降幅度越大、滑裂面坡度越大,坝体土工膜防渗结构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越小.
  • 王艳芝;李宗利;叶锋;王继涛
    人民黄河. 2009, 1(4): 105-1061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坝体-地基-库水系统运用三维线弹性有限元方法对双曲砌石拱坝进行了动力分析.比较了不同水位对拱坝自振特性的影响,采用时程分析法计算了双曲砌石拱坝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应力、动位移及加速度,结果表明:坝水耦合作用提高了坝的整体质量,降低了自振频率;动应力、动位移及加速度的最大值均出现在拱冠顶部,而且当拱坝系统受3个方向地震波共同击振作用时坝体反应最为强烈.
  • 李伟;孙永吉;朱天琴;李文盛;吴德辉
    人民黄河. 2009, 1(4): 107-1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预应力锚索注浆过程中止浆环的结构和施工质量决定着注浆的成败.对琅琊山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1 000kN级锚索采用了布袋式充浆止浆工艺,实践表明:1 000 kN级(及以下吨位)无粘结锚索采用水泥浆体和钢绞线保护管防护即可满足要求,可以取消波纹管节约成本、简化施工程序,有利于预应力错索施工和质量控制;布袋式止浆装置适用性强,止浆效果好,值得推广,但其不像气囊式止浆装置那样收放自如.
  • 康迎宾;李琳
    人民黄河. 2009, 1(4): 109-1101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涧里水库大坝右坝肩的坝坡稳定、渗流稳定进行了分析,其中渗流场的分析采用有限单元法计算,运用加权残余法时模型进行离散,渗透坡降采用达西定律计算,稳定分析运用有效应力圆弧滑裂面法计算,并比较了瑞典圆弧法和Bish叩法的差异.计算结果表明:上下游坡渗透出逸、坝坡的稳定基本上是安全的,但是有很少的渗流损失;且地质勘测报告显示下游有轻度的绕坝渗漏,水色清、渗流量小.建议上游进行帷幕灌浆,下游铺设导渗排水反滤层.
  • 段涛;张爱军;李大可;郭江涛
    人民黄河. 2009, 1(4): 111-1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灰坝的渗流控制技术是保证坝体稳定的关键,通过自主开发的三维渗流分析软件Underflow-3D,对甘肃靖远第二发电有限公司胶泥淌灰坝进行了三维渗流计算分析,得出各级子坝加高后坝体的渗流场及子坝盲沟的排渗量,提出了满足排渗要求的排渗管径,优化了排渗方案.
  • 孙红梅;郭维东;张林
    人民黄河. 2009, 1(4): 114-1151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声学多普勒流速仪,对矩形断面明渠中矩形边墩周围三维流速进行测量,并对时均流速3个方向分量进行了研究.通过对边墩周围不同垂直及水平面流速的分析表明:受柱体的影响,柱体上游行进水流与壁面产生分离,并有涡旋产生;柱体下游纵向水流逆向运动,产生回流,横向流速和垂向流速非常小,可以忽略不计.
  • 韩菲;辛全才;赵金莹;王志华
    人民黄河. 2009, 1(4): 116-1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考虑结构、地基和水的相互作用关系,选用时程分析方法,应用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某水闸结构进行了横河向地震响应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出考虑附加质量比不考虑附加质量时结构的自振频率有所降低,考虑附加质量的影响更能准确反映真实情况.
  • 徐伟;郭维东;胡志华
    人民黄河. 2009, 1(4): 118-1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辽宁省凤城市自由水库为工程背景,针对水库土坝的裂缝、渗漏、滑坡、护坡破坏等问题进行了病险分析研究,建立了土坝老化病险程度评价指标,应用多因素分析法对土坝病险情况进行了量化评价分级,定量判断自由水库大坝病险等级为Ⅱ级,即认为大坝主体结构基本完好,部分附属结构老化损坏,大坝整体功能可以基本发挥.
  • 李红云;申向东;康文彪
    人民黄河. 2009, 1(4): 120-1211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选择C25、C30混凝土配制了8种含气量的浮石轻骨料混凝土,进行了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及抗冻耐久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含气量的增加,浮石轻骨料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逐渐减小,并且比普通混凝土减小得快;抗冻耐久性并不一定是含气量越大抗冻性越强,抗冻性还与强度有关.4组C25试件中,含气量越大,抗冻性越好;4组C30试件中,随着含气量的增加,抗冻耐久性先降低后提高.因此,要想提高浮石轻骨料混凝土的抗冻耐久性,必须加入足够量的引气剂,使其在强度下降的同时,抗冻耐久性能提高.
  • 孟衡
    人民黄河. 2009, 1(4): 122-1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判断矩阵分析法确定评价因子的权重,建立二级综合模糊评判体系,可对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研究.某工程实例研究表明,用判断矩阵分析法确定权重简单易学,较为客观合理,二级综合模糊评判所得结果与用极限平衡法计算结果一致.
  • 人民黄河. 2009, 1(4): 124-1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