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09年, 第1卷, 第3期 
刊出日期:
  

  • 全选
    |
    论文
  • 韩其为;关见朝
    人民黄河. 2009, 1(3): 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大量实测资料表达了黄河下游多来多排的输沙特性,给出了数量范围,进而证实了多来多排是挟沙能力多值性的表现,并分析了多值性的定量结果.在采用挟沙能力多值性调整挟沙能力系数后,各种资料不同冲淤条件下挟沙能力的计算结果与实测值更为符合,相对误差为5%~9%.分析了多来多排的机理后认为:临界流速的非单值性是挟沙能力多值性的深层原因;从宏观上看,冲淤弱平衡是造成挟沙能力多值性的主要原因.最后论证了多来多排输沙特性是如何在调水调沙中应用的.
  • 张建中;常晓辉;张原锋
    人民黄河. 2009, 1(3): 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新形势下构建和完善水沙调控及防洪减淤、水资源统一管理和综合调度、水质监测保护、水土保持拦沙等体系对治黄基础研究的需求.水沙调控体系及防洪减淤体系的研究需求有:控制大洪水、调控中常洪水、塑造协调水沙关系、延长小浪底水库使用寿命和宁蒙防凌防洪安全等;水资源统一管理和综合调度的研究需求有:黄河功能性需水、引用水动态监测评估反馈体系、水量调度决策支持等;水质监测保护体系的研究需求有:流域水质应急管理、水质保护监测;水土保持拦沙体系的研究需求有:优化治理措施配置、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规律等.
  • 张学峰;赵山峰;张芳珠
    人民黄河. 2009, 1(3): 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应急指挥机制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以及建设要求的分析,指出黄河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指挥机制建设,必须确定完整的层级指挥机构,明确指挥机构和指挥人员的职责;建立各级指挥机构间畅通、固定的联系渠道,确保指挥指令及时下达、接受、反馈;建立必要的专家咨询机构和完整、准确的督查记录档案等.黄河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指挥的基本原则是统一指挥、分级指挥、特殊情况的越级指挥、按顺序指挥、应急指令统一下达等.
  • 盛济川;施国庆;尚凯
    人民黄河. 2009, 1(3): 9-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Cobb-Douglas生产函数,选取人均实物资本投入量、人均人力资本投入量2个指标作为输入指标,并加以适当改造使其适用于移民研究;将移民福利水平的变化情况作为产出,并选用人均GDP指数、非农就业率、恩格尔系数以及贫困人口率等变化率作为模型的输出指标,从而达到从经济、社会两方面比较移民前后福利水平的目的.实例分析表明,利用复合DEA模型对水库移民项目的效率进行评价,可分析导致效率差异的原因.
  • 殷会娟;张银华;李伟佩;何宏谋
    人民黄河. 2009, 1(3): 12-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广义ET的概念就是参与循环的一切水量的实际损耗,即真实耗水量,ET指标可反映区域节水程度.基于ET的水权转让,内涵就是控制区域真实耗水量,保持水权转让前后区域净耗水总量不变,转让方出让的水量必须是节约的净耗水量,接收方必须先采取措施降低高耗水ET.
  • 王建华;韩书红;张杰
    人民黄河. 2009, 1(3): 14-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土工合成材料具有质量轻、整体连续性好、抗拉强度高、耐腐蚀和抗微生物侵蚀性强、便于储运、施工方便等优点.传统的机淤固堤工程施工中,跌水(即退水口门)多采用闸葙结构形式,其优点是操作简便、可重复利用,缺点是跌水与土体结合问题不易解决,使用中常因渗水造成溃决.实践表明:利用土工织物修做跌水恰好弥补了其不足,使跌水与土体很好地结合起来,具有较好的效果.
  • 魏永强;姚保顺;辛革;杨华
    人民黄河. 2009, 1(3): 16-9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黄河下游滩区为例,利用ArcGIS强大的空间信息处理及网络发布功能,完成了黄河下游滩区洪水风险图系统的开发,实现了基础图层的管理功能、专题图层的显示功能和防汛信息的查询功能,实现了洪水风险图的网络化,可为防汛信息查询和防洪抢险救灾提供决策依据.
  • 严军;王艳华;王俊;高胜杰;王飞
    人民黄河. 2009, 1(3): 17-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1950年以来黄河下游河道实测水沙资料,分析了黄河下游河道汛期淤积比与小浪底站径流量、输沙量、平均流量、平均含沙量和采沙系数的关系;根据2002-2008年小浪底水库8次调水调沙期间的实测数据,进一步分析了调水调沙时黄河下游河道水沙条件对河道冲淤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河下游河道汛期淤积比随小浪底站径流量或平均流量的增大而减小,随小浪底站平均含沙量或来沙系数的增大而增大;调水调沙期间下游河道均发生了冲刷,河道淤积比随来沙量、出库平均含沙量和来沙系数的增大而增大,随出库径流量和洪水历时的增大而减小;2007年汛后小浪底出库调控流量为3 600 m3/s、舍沙量为40 kg/m3时,下游河道基本达到冲淤平衡.
  • 赵建东;李萃青;柴换成;李传富
    人民黄河. 2009, 1(3): 19-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溃口流量模拟和溃堰洪水演进分析是研究土石围堰溃堰对下游水库影响的基础.土石围堰溃堰是逐渐发展的,不可能在瞬间溃决,当溃口大小已知时,可按局部溃堰公式计算渍口流量,结合入库洪水过程计算溃口处的流量过程线,据此构建了围堰水库水量平衡-溃口流量模拟模型,根据有限元基本原理构建了一维渍堰洪水演进模型.分析土石固堰渍堰对下游水库的影响时,可将演算至下游水库的溃堰洪水与下游水库设计入库洪水峰对峰线性叠加.
  • 徐燕;邱秀云;朱斌德
    人民黄河. 2009, 1(3): 21-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雷诺应力模型对"浑水水力分离清水装置"内部清水流场的分布规律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控制方程的离散采用控制容积积分法,应用SlMPLEC算法进行求解.结果表明:该装置内存在一绕中心旋转的偏心涡旋,切向流速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强迫涡特征;在重力区,该装置内侧轴向流速随z的增加而减小,并且逐渐呈现出向下轴向流速区;在锥体区,随着水流接近锥底,向下的轴向流速逐渐增大,而向上的轴向流速逐渐减小.
  • 胡江;杨胜发
    人民黄河. 2009, 1(3): 23-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了一套高精度的明渠水流试验系统,并通过PIV流场仪测量了光滑明渠均匀紊流的水流结构.为真实反映均匀紊流的水流特性,PIV采样次数约需要3 000次.试验结果:对数一尾流律公式能够很好地描述明渠均匀紊流垂线流速分布,卡仃常数、积分常数和尾流律系数分别为0.407、4.902和0.272;紊流度垂线分布符合前人的研究成果,但经验系数有所差别,分别为Du=2.05、Dv=1.2l、Ck=1.25.
  • 乔昌凯;刘兴年;王涛;张怡辉
    人民黄河. 2009, 1(3): 26-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水槽试验,探讨了卵石河道糙率在水深与卵石粒径同量级情况下随不同比降、流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对于同一卵石河床,糙率不为常数,糙率随着水深和断面平均流速的增大而减小,当h/d>2.5时糙率趋于定值;当h/d<2.5时,糙率随着水深和断面平均流速的减小而增大.
  • 魏怀斌;王明娜;周祖昊;桑学峰
    人民黄河. 2009, 1(3): 28-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传统水文还原方法无法解决因下垫面变化而引起的径流量资料系列变异等问题,分析了分布式水文模型用于水文还原的可行性.SWAT在天津市水文还原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将分布式水文模型用于水文还原分析,可有效解决下垫面的变化及人类取用水过程对水文循环的影响.
  • 万星;唐天国
    人民黄河. 2009, 1(3): 30-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混沌理论为基础,对三峡寸滩站月平均径流量时序曲线进行了相空间重构,确定了合理的饱和关联维数.与神经网络结合,用多维相空间建立了网络学习样本和教师值,构造了混沌神经网络分析模型.结果表明:流域年径流序列具有混沌性特征;混沌网络模型预测精度要高于标准BP网络模型,预测结果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均小于BP网络模型.
  • 郭少磊;江恩惠;李军华
    人民黄河. 2009, 1(3): 32-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微尺度模型是美国陆军工程兵团研制开发的模型试验技术,具有模型尺度小、易于操作、快捷、经济以及便于向公众展示等众多优点.实际应用表明,该模型能够揭示河工问题的本质,可以用来定性研究一些动床演变的工程问题.同时,对微尺度模型应用于黄河治理的前景进行了分析.
  • 宋阁庆;赵军
    人民黄河. 2009, 1(3): 34-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水文测站在控制祖厉河洪水过程、把握洪水涨落时间、最大洪峰来临时间、最大洪峰流量和抢测洪峰中的困难,在实时水文信息系统数据库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ArcGIS Server的洪水过程模拟与预警系统,实现了祖厉河郭城驿段洪水过程的模拟,能够为水文测站的工作人员提供直观、实时、准确的洪水信息,使测站工作人员能更方便地了解洪水过程并掌握洪水过程的重要控制点信息,减小了抢测洪峰的压力和难度,提高了水情拍报的数据精度.
  • 冯小庆;严宝文
    人民黄河. 2009, 1(3): 36-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系分维反映了河道分布的复杂程度或者说水系的发育程度.应用分形理论和GIS软件的空间分析方法,计算出洛河水系的分维数为1.503 8,据此判断洛河水系尚处于流水地貌发育的幼年期,水系尚未充分发育,流域尚有较强的侵蚀尤其是沟头的向源侵蚀发育趋势.因此,在河道和沟谷水土流失防治中,应以沟头防护为主.
  • 陈俊卿;李小娟;杨金荣;马光清;左学玲
    人民黄河. 2009, 1(3): 38-381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相关实测资料,对1996年黄河清8出汊至2007年新口门淤积造陆的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1年间新口门共淤积造陆58.0 km2,年均淤积造陆面积为5.3 km2;河口的造陆速率与河口地区的年来沙量呈正比关系.
  • 何俊仕;刘恒
    人民黄河. 2009, 1(3): 39-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常规水文预报模型计算的预报值与实测值之间的误差,建立了BP神经网络模型,并采用编制的软件对预报结果进行了实时校正.实例应用结果表明:这种方法既能提高预报的精度,又不会缩短预见期.
  • 万锋;赵会茹
    人民黄河. 2009, 1(3): 41-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目前城市供水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城市供水DSM理论,阐述了实施城市供水DSM的目标和意义.DSM内容体系包括政府监管引导、调整供水负荷和优化用水方式、提高终端用水效率等;实施DSM的方法体系包括政府主导方法、供水企业实施DSM、实施城市供水DSM项目、DSM效果评估等;DSM技术支持系统有:供水营销管理系统、需求侧管理技术支持系统、实时供水综合调度系统、优化用水技术等.
  • 孙海洲;路金喜;王印;孙东江;周涛;路新利
    人民黄河. 2009, 1(3): 44-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的多属性决策方法,给出了用多属性决策理论计算水资源承载力的数学模型.以ELECTRE法为对象,详细说明了多属性决策的计算步骤与方法,并用于计算疏勒河水资源承载力.结果表明:采用多属性决策建立的模型能够很好地对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在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龙小龙;刘爱莲
    人民黄河. 2009, 1(3): 46-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美国学者Ronald C Griffin的水资源管理理念的介绍,概括了美国在水资源经济学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借鉴美国水权交易经验,我国应促进创新性思维与决策科学化,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水资源分配模式;水权转让要遵循自愿原则,尽量保证交易过程的"透明性",尽可能降低水权转让成本等.借鉴美国水费定价的经验,我国水价政策必须服从国家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和基本国策,即必须确保发展农业等.
  • 李昊;张颖;牛永生;李航
    人民黄河. 2009, 1(3): 48-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黄河水资源保护遥感技术业务需求分析,指出可以利用较为成熟的遥感监测技术,开展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监督管理、水质监测、生态保护、水质模型等领域的基础研究,建立具有遥感监测、评价、预报、分析等功能的遥感监测应用系统,建立黄河生态系统数据库,初步实现流域重要河流湖库水域的水质信息动态监测.提高流域大范围内应时突发性污染事故的能力等.
  • 田智慧;武舫;周振红
    人民黄河. 2009, 1(3): 50-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ArcGIS的河南省水环境在线自动监测系统,主要由基础地理信息、环境信息、查询与发布、污染扩散分析与预警、突发性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等子系统构成.讨论了开发平台ArcGIS的特点,提出了采用Client/Server和Browser/Server结构相结合的系统架构,实现空间数据的最大程度共享,最终建成一个资源共享、灵活延展的实用GIS系统.
  • 刘斌;宋松柏
    人民黄河. 2009, 1(3): 53-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论述人水和谐概念的基础上,结合西安市实际情况,构建了人水和谐量化指标体系.应用可变模糊评价方法和属性识别法,进行了西安市2000-2005年人水和谐程度评价.结果表明,两种评价方法评价结果一致,西安市人水关系处于较不和谐范围,有趋近较为和谐的趋势,可变模糊评价是一种可行的人水和谐评价方法.
  • 徐明德;潘韩智
    人民黄河. 2009, 1(3): 55-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对汾河太原城区段及玉门河进行水质监测基础上,分析了其水质状况的时空变化规律,并根据各河段不同的水质特征,分别建立不同的水质数值模型,结合水文水质资料进行参数率定、模型验证,各河段验证结果与水质实测情况具有较好的吻合度,表明所建模型基本合理可行.同时针对所研究河段水体黑臭问题严重的情况,给出了适合汾河太原城区段水体黑臭评价的黑臭模型,提出了黑臭度的概念,用来定量反映汾河水体黑臭程度.
  • 易志斌;马晓明
    人民黄河. 2009, 1(3): 58-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跨界水污染问题在国内广泛存在.尽管政府多次出面解决跨界水污染纠纷,但效果不明显.区分了跨界水污染治理和纠纷处理问题.从政策手段、执行成本、效率方面入手,对解决跨界水污染治理和纠纷处理问题的政策手段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单独运用任何一种行政手段都有一定缺陷,应综合考虑执行成本与效率.
  • 秦永生;刘振乾
    人民黄河. 2009, 1(3): 59-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WebGIS的流溪河水库水质管理信息系统是利用Supermap Deskpro软件把流溪河水库图矢量化并且进行图形数据编辑处理,以Supennap IS Java为开发平台,结合java语言开发的.系统不仅实现了对流溪河水库的基础地理信息、水文信息、水质信息等的查询、分析功能,而且可以利用水环境质量评价模型和水库富营养化模型进行分析和评价,从而为管理者的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 刘平;李新昌;洪明;刘婧然
    人民黄河. 2009, 1(3): 61-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土壤处理剂Guilspare采用2%的喷施浓度,在50%、75%、100%的灌水量条件下,进行了室外棉花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苗期-铃期土壤处理荆受降雨因素制约,保水效果不明显;铃期-吐絮期受降雨影响较少,土壤处理荆发挥了较好的保水效果.在2%喷施浓度、50%灌水量条件下,铃期平均土壤含水率较对照组高27.30%,体现了较好的保水性能,该处理对棉花生长亦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铃期株高、茎粗较对照组分别增加了15.48%、15.59%.2%喷施浓度、100%灌水量的处理时棉花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孙建光;韩桂兰
    人民黄河. 2009, 1(3): 63-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依据塔里木河流域农业生产的投入产出资料,计算了农户水价承受力分析的基本指标和参照指标.结果表明:农户对农业供水成本水价仍然具有较高的经济承受力;不同流域和不同作物水价承受力差异是实行差别水价的重要依据;水费在作物生长物质成本中占的比重较小;农户对水价承受力的基本判定指标R1是较其他参照指标更有效的指标.
  • 李彦刚;刘小学;魏晓妹;张文化
    人民黄河. 2009, 1(3): 65-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宝鸡峡灌区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灌区作物种植结构、灌溉方式.建立了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度模型,以灌区经济效益最大为目标,以供需水平衡、可供水量、地下水位等为约束条件,以优先利用地表水为原则,进行了模型求解.结果表明:丰水年、平水年、枯水年3种水文年份灌区灌溉水源均应以地表水为主、地下水为辅;增加地袁水供水的比例,有利于灌区经济效益的提高,可以起到以丰补枯、涵养地下水源、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作用.
  • 蒋改山;何家曾
    人民黄河. 2009, 1(3): 68-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无定河流域水库岸坡按岩性分为低液限黏土岸坡、含细粒土沙岸坡、含沙低液限粉土岸坡及沙岩与泥岩互层岸坡4种类型.为解决有限元等方法计算的水库塌岸量与实际情况出入较大的问题,通过对流域内代表性水库稳定岸坡的调查分析及塌岸量的还原计算,提出了断面面积平衡图解法塌岸量估算方法.
  • 胡贵寿;李西宁;杨世新;李万花
    人民黄河. 2009, 1(3): 70-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南西山Ⅷ号滑坡处于蠕变阶段,滑坡体上部为堆积体,下部为基岩,堆积体黏土含量高,滑坡体变形主要为基岩上层滞水使滑带软化所致.分别对正常工况、暴雨、暴雨+地震条件下的滑坡体稳定性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在连续降水+地震情况下,滑坡体为不稳定状态,需要进行治理.
  • 罗全胜;田静;靳建伟
    人民黄河. 2009, 1(3): 72-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宝泉电站下水库大坝特殊坝段为例,采用刚体极限平衡法时复杂坝基浆砌石重力坝的抗滑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由其二维有限元计算结果可知,校核水位时为最危险工况,坝体与坝基接触面上的最大垂向正应力和最大切向剪应力均出现在坝趾处.介绍了特殊坝段的极限抗倾稳定验算方法,指出在施工过程中确保坝体与基础充分结合是特殊坝段抗滑稳定的前提条件.
  • 杨纪伟;滕丽娟;郑薇薇;李书芳
    人民黄河. 2009, 1(3): 74-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流体软件FLUENT从改变两圆柱中心连线与流向夹角的角度出发,模拟雷诺教为200、夹角为90°(并列)、30°、45°、60°、0°(串列)时的绕流流场.双柱串、并列旋涡分布规律与已有研究成果一致,串列双柱中心线流速与试验结後果基本吻合,通过模拟进一步分析了夹角变化对流场的影响,FLUENT模拟较为成功.
  • 李晓龙;王复明;尚向阳
    人民黄河. 2009, 1(3): 76-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地下结构设计中,作用于支护结构上的荷载往往难以准确确定,通过反演来判断围岩压力的大小和分布是较理想的途径,其结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实用性.介绍了地下工程支护结构荷载反演的发展历史、研究现状和进展,对荷载反算中存在解的不稳定性及量测方式落后、不便于在实际工程中实施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 袁锦虎;杜书文;邱春文
    人民黄河. 2009, 1(3): 78-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某布置有坝内厂房和廊道的大坝浇筑过程进行了三维仿真计算,分析大坝在多种工况下的温度、应力变化过程,研究大坝廊道拱顶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指出:设计的各类荷载不是造成混凝土开裂的主要原因,当时的设计是安全合理的,廊道顶部裂缝最有可能在施工期就产生了,主要是混凝土内外温差和前后温差导致温度应力较大造成的.
  • 杨京广;把多铎;林劲松;童星
    人民黄河. 2009, 1(3): 80-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黄河河口水电站进行整体水工模型试验,从水力学角度对枢纽总体布置作出评价,并研究了建筑物的泄流能力、冲沙闸堰流和闸下出流的分界范围,提出1号、2号冲沙闸局部开启6.7 m,4号、6号泄洪闸全开为闸门的最优开启方案.
  • 郭鸿;骆亚生;张伯平;杨永俊
    人民黄河. 2009, 1(3): 82-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生石灰桩处理高含水黄土地基的固结时间和承载力计算结果显示,生石灰桩加快了土体排水固结,使桩间土的承栽力明显比加固前提高.生石灰桩复合地基承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大,最终趋于稳定,因此在计算复合地基的承载力时,应考虑桩体强度的时间效应.
  • 杨为城
    人民黄河. 2009, 1(3): 84-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流域梯级水库在补偿效益分摊上,不像完全理性情况下那样一开始就可以找到最佳分配方案来直接实现补偿效益分摊的纳什均衡.运用演化博弈理论,说明流域梯级水库之间能够通过结成战略联盟,不断学习、协调,逐步提高自己的理性程度并相应调整对策,来达到一个具有一致性的补偿效益分摊的纳什均衡.
  • 郑殿祥;周荣星;金瑞清;郑玲
    人民黄河. 2009, 1(3): 86-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无专门用于平原水库的设计规范,使得平原水库设计中存在方法比较粗糙、未能突出平原水库和平原地区固有特点等问题.分别采用蒲田试验站公式和鹤地公式对坝高设计中波浪爬高进行了计算,对比分析认为.蒲田试验站公式更加适用于平原水库的设计.
  • 邓丽娟;张刚;马爱玲;马亮
    人民黄河. 2009, 1(3): 88-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恰甫其海水利枢纽工程拦河大坝为黏土心墙坝,反滤料场为第三系(N2)风化砂砾岩、砂岩互层,通过对反滤料场进行勘察、复查、碾压试验,对压实后的反滤料干密度、颗粒级配、渗透系数、含水率等进行了分析,认为反滤料符合设计要求.根据反滤料的料场分布及特性,依据设计技术要求,在施工过程中采取了针对性的施工方法及控制措施.
  • 季小兵;王志坚;魏光辉
    人民黄河. 2009, 1(3): 89-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掺加适量粉煤灰和高效减水剂,可以改善塑性混凝土的和易性、流动性和变形性能,有效防止裂缝的发生.为了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在配制掺粉煤灰塑性混凝土时应当特别注意高效减水剂与胶凝材料的适应性,通过试验选择相对最佳的胶凝材料用量、粉煤灰掺量与高效减水剂掺量.
  • 赵金莹;辛全才;韩菲;王志华
    人民黄河. 2009, 1(3): 91-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三维有限元动力时程分析方法,对某进水塔在地震状态下的应力和位移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进水塔的抗震设计满足规范要求,ANSYS软件时程分析方法能够准确地反映出地震的每一个时刻对应的结构内力和位移.
  • 王云安;顾汉明
    人民黄河. 2009, 1(3): 92-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将OCCAM算法引入到多模式表面渡联合反演中,给定一组具有观测误差的实测表面波频散数据,寻找最光滑的模型参数剖面;应用权重矩阵提高数据分辨率;采用自适应修改拉格朗日乘子光滑参数以提高迭代效果并协调模型分辨率与解的关系;利用函数关系约束、区间约束和固定约束以提高解的唯一性.某高速公路路基实例计算表明:充分利用多模式表面波联合反演不仅可使反演过程稳定,而且还能提高横波速度的反演精度和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同时,利用的高阶波越多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就越高,分辨能力就越强.
  • 蒋辉
    人民黄河. 2009, 1(3): 95-9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满足世界银行对小浪底移民项目管理的要求,在管理模式上构建了"水利部领导、业主管理、两省包干负责、县为基础"的管理体制,还建立了相应的监管机制;将公众参与、关注弱势群体、移民直接分享工程效益等理念引入规划设计中,提高了规划设计质量;在实施管理方面,建立了先进的运行机制和实施措施、转变了移民工作者的工作态度等.实践证明,在我国水库移民项目中争取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引进国际先进的管理经验十分必要,也是切实可行的.
  • 储冬冬;郑东健;张磊
    人民黄河. 2009, 1(3): 97-9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介绍探地雷达原理的基础上,结合实例图像探讨了震灾后探地雷达在水坝滑坡、渗漏、防渗墙、裂缝等探测中的应用.分析了运用探地雷达技术对隐患探测的图像特征和诊断方法,为震灾后水利工程病险状况的全面、快速检测提供一种新思路.
  • 唐艳娟;何新林;江煜;王英
    人民黄河. 2009, 1(3): 100-1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乌鲁瓦提水利枢纽工程建立了16个定量、定性综合评价指标,采用Delphi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求出各指标权重值,并利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工程综合评价决策值达0.753 1.远超过了无项目方案的0.200 7,说明该项目在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影响很大、水资源利用合理、经济效果明显.
  • 姚傑宝;宋玉红;刘新芳
    人民黄河. 2009, 1(3): 103-1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亚行贷款黄河防洪项目聘用国际咨询专家工作进行了回顾,着重分析了聘用国际咨询专家的原则、方法以及TOR的编制等.实践表明,该项目通过聘用项目管理研究和非工程措施研究等方面的国际咨询专家,对提高项目管理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
  • 陶新;刘志雨;颜亦琪;史玉品
    人民黄河. 2009, 1(3): 105-1061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TOPKAPI模型是一个以物理概念为基础的分布式水文模型,它将壤中流、坡面流及河道水流概化为运动波模型,通过对非线性运动渡模型进行空间积分,可导出3个结构相似的非线性水库微分方程,分别描述壤中流、饱和或不透水层的陆面径流以及河道水流过程.在伊河流域的应用表明,以空间分辨率为1 km的网格为基础.采用1 h与1 d时间步长进行洪水模拟都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即TOPKAPI模型与时间尺度无关.
  • 解新芳;姚傈宝;董红霞
    人民黄河. 2009, 1(3): 107-1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亚行贷款黄河防洪项目环保工作中的公众参与实践表明,公众参与不仅能提高对项目建设的公众支持率,而且能取得公众对项目建设及环境影响的充分理解.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建议:①加大信息的公开力度;②提高公众的文化素质;③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④加大对公众参与意见的回应力度.
  • 穆伊舟;周艳丽;陈希媛;宋庆国
    人民黄河. 2009, 1(3): 109-1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04~2008年亚行贷款黄河防洪工程实施期间,共布设测点667个,对施工区域环境状况进行了监测与评价,监测对象包括地表水、地下水、生产废水、大气、环境噪声等.结果表明:①堤防加固、险工改建、控导工程、滩区安全建设、东平湖治理等5类防洪工程的实施均未对环境造成明显影响,只是在施工过程中造成局部扬尘和噪声污染;②黄河下游防洪工程的实施未对开封湿地环境造成明显影响.
  • 乔淙溪;孙颖倩;王晓霞
    人民黄河. 2009, 1(3): 111-1121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河亚行贷款项目的财务管理模式分为黄委亚行项目办、河南和山东黄河河务局项目办、市级河务局三级管理.会计业务处理包括项目资金专账核算、工程质量保证金的申请提取、项目未完工程的处理及外资费用提取.外汇管理业务包括办理外债提款登记和结汇核准、汇兑损益的确认和处理、借款费用的发生和处理.在编制亚行贷款项目总体竣工财务决算时,应注意项目竣工验收后调整交付资产成本、项目借款费用的分摊等.
  • 门迎浩;邓伟;姚傑宝
    人民黄河. 2009, 1(3): 113-1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亚行贷款项目是黄委在黄河下游防洪工程建设中首次实行环境监理的项目,如何管理这方面的档案没有经验可以借鉴.介绍了环境监理工作各阶段文件的形成,从环境监理档案的收集、整理和移交等方面提出了环境监理档案的具体管理措施.
  • 刘新芳;解新芳;焦莉莉;宋玉红
    人民黄河. 2009, 1(3): 115-1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亚行黄河洪水管理项目中,移民工程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结合黄河下游防洪工程移民安置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建立健全移民管理机构、科学化管理移民项目、加强移民经费管理、建立移民工程监测评估系统等措施.
  • 何志勋;崔建光;姚广朝;孙晓兵
    人民黄河. 2009, 1(3): 117-1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依据亚行贷款项目河南黄河滩区安全建设工程区环境现状,分析了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河滩区安全建设项目是一项对自然环境影响很小的工程,不利影响是局部的、小范围的,可以通过合理规划和科学管理加以减缓或避免;工程实施可以提高保护区抗御洪水的能力,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环境保护效益远大于不利影响,因此工程是可行的.
  • 王福昌;常忠顺;李永波;李铁臣
    人民黄河. 2009, 1(3): 118-1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亚行贷款项目东明黄河标准化堤防建设中,征地移民工作涉及范围广、规模大、时间要求紧.移民工作包括实物核查、补偿标准制定、土地征用、补偿费结算等,具体实施中,将移民征地委托给当地政府,政策公开、透明度高,群众满意,监理人员坚持原则,确保了征地移民工作的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