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09年, 第1卷, 第1期 
刊出日期:
  

  • 全选
    |
    水文泥沙
  • 韩其为
    人民黄河. 2009, 1(1): 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第一造床流量是代表变动流量过程输沙能力的等价流量,即塑造河道纵剖面的造床流量,其能从理论上确定.计算结果与实测资料对比表明,在输沙作用方面,它确实有很好的代表性,且利用它确定输沙量时可避免很多频繁的计算.黄河下游河道输沙特性及输沙能力结构分析表明,利用挟沙能力级配可较好地反映冲淤和平衡条件下的挟沙能力规律,在冲淤条件下挟沙能力具有非单值性.这些分析,揭示了黄河下游复杂输沙现象的结构及多来多排的机理.
  • 论文
  • 赵勇
    人民黄河. 2009, 1(1): 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管理机构能力建设是ADB贷款项目成功实施的关键.在组织机构设置方面,一般情况下应成立项目指导委员会或项目领导协调小组,选择合适的组织管理模式并组建PMO等;在管理机构决策力建设方面,不仅要重视高素质决策层领导的培训和选拔,而且还要重视咨询机构的使用;在管理机构执行力建设方面,关键是PMO在采购、财务、环评与移民等方面的能力建设等.
  • 任松长;常晓辉
    人民黄河. 2009, 1(1): 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黄河中下游水资源综合利用实际情况,针对黄河“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的特点,提出在黄河中下游水资源综合利用中需要研究的科技问题.维持黄河健康生命需要研究的问题包括指标体系、协调的水沙关系塑造、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水土流失治理、水库泥沙处理技术、水质监测及污染应急处理关键技术等;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涉水科技需求包括灌区土壤墒情监测技术、能源重化工基地节水保水关键技术、水轮机防磨蚀技术等.
  • 许长新;田贵良
    人民黄河. 2009, 1(1): 1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剖析流域水汇内涵的基础上,从微观和宏观的角度论述了节水工程水汇、节水技术水汇、退耕还林(草)水汇3种表现形式.设计了上游节水工程(技术)水汇的流域内招标机制和退耕还林(草)水汇的流域内市场交易机制的具体运作流程.总结了流域水汇制度实施的意义,并提出了流域水汇的发展建议.
  • 王玲;乔永杰;张彦军;杨汉颖;张石娃
    人民黄河. 2009, 1(1): 12-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黄河源头约古宗列曲、卡日曲河长、面积、水量和河流形态、走向、比降等的比较,以及对历史传统的认识,提出了确定黄河河源的原则.在复核量算、历史考证的基础上,对黄河源头进行了界定,纠正了有关资料中黄河源头地理坐标和高程错误,确认约古宗列曲是黄河的正源.
  • 张艳惠;唐德善;朱新庆;孙亮
    人民黄河. 2009, 1(1): 15-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世纪60年代以来,黑河上游地区草场严重退化、鼠害严重、水源涵养能力大幅度下降.2001年开始实施<黑河流域近期治理规划>后,上游的水源涵养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 刘蕊;董增川;李乔;李大勇;秦旭宝
    人民黄河. 2009, 1(1): 16-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木兰溪下游木兰陂至三江口干流河道及北洋地区水系构成的河网为主要研究对象,构建了木兰溪下游防洪系统水动力学模型.在对河网水系及水工建筑物概化的基础上,着重对建模过程中边界及初始边界的处理、闸门及桥梁过流衔接模拟等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各断面的计算水位和流量与实测值拟合较好,验证了所建模型的合理性.
  • 王德智;汤弿;张新杰;刘恒
    人民黄河. 2009, 1(1): 18-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分析传统埽优势与劣势的基础上,指出了机械化做埽的优势:①工艺简单、易学易用;②适合抢大险、抢恶险及堵口;③能弥补传统埽的致命缺陷;④适应性强;⑤机械化做埽即可行又经济.在蔡集、王庵等控导工程中的实际应用情况表明,机械化做埽技术成熟,是一种有效的抢险技术手段.
  • 张红武;钟德钰;张俊华;卜海磊
    人民黄河. 2009, 1(1): 2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通过解决水流横向输沙模拟、滩岸在水力冲刷与重力坍塌作用下的变形计算及其数值计算的适应性等关键性难题,首次开发出了可模拟黄河游荡型河道河势变化的数学模型.初步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反映游荡型河流河床的演变特征,可用于黄河下游游荡型河道河势变化的模拟计算.
  • 王二平;王峰
    人民黄河. 2009, 1(1): 23-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水沙条件对黄河下游游荡型河道的影响,认为水流能量减少是泥沙沉积、岸坡冲刷的根本原因.同时指出:利用三门峡、小浪底等水库可以大大提高下泄水流的能量,形成更好的河相关系;对河岸地质条件较差,尤其岸坡土体抗剪能力差的地段,应修建水工建筑物,人为提高这些河岸的抗冲刷能力;对某些弯曲型河道进行截弯取直,减小水流对河岸的冲刷.
  • 李扬;严宝文
    人民黄河. 2009, 1(1): 25-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泾河张家山站和北洛河(氵状)头站不同频率典型年1、3、5、7、15 d流量过程与年径流序列的分维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泾河张家山站和北洛河(氵状)头站日径流过程和年径流过程均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②泾河张家山站和北洛河(氵状)头站3个典型年中各年1、3、5、7、15 d径流过程分维数趋势线基本呈现先升后降的走向,总体呈现下降趋势;③张家山站不同频率下1、3、5、7 d径流分维数呈现非常一致的下降趋势,走势及斜率都极为相似;④这两个站可尝试25%频率典型年中7 d流量过程预测未来几年或多年径流过程,但不宜使用线性拟合.
  • 彭红;曲少军;孙赞盈
    人民黄河. 2009, 1(1): 28-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实测资料分析了1999年10月~2007年10月黄河下游高村-艾山河段来水来沙及冲淤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高村-艾山河段冲刷1.15亿m3,占全下游冲刷量的10.5%,同流量水位下降0.88~1.47 m;下游各河段河道断面得到相应调整,冲刷强度沿程逐渐减弱,高村以上河段的断面形态调整展宽和下切同时进行,高村以下河段以下切为主;河床明显粗化,主槽过流能力明显增强.
  • 杨纪伟;胥战海;李书芳;滕丽娟
    人民黄河. 2009, 1(1): 30-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FLUENT软件对不同宽深比的光滑壁面明渠紊流边界层进行了数值模拟,主要包括断面主流速、紊动能、壁面切应力及摩阻流速.迭代计算结果表明,FLUENT软件在计算过程中收敛速度快、稳定性好,可以从定性与定量角度真实地反映流场分布状况.
  • 刘吉峰;霍世青;赵苏;饶素秋
    人民黄河. 2009, 1(1): 32-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奇异谱-熵谱方法对潼关水文站1986年以来汛期月径流序列进行了周期分析和预报试验,结果表明潼关站汛期月径流变化存在4~5年的周期.对2004~2007年汛期月径流进行的试预报结果显示,该方法对汛期月径流具有较强的预报能力,可以作为汛期径流预报的重要工具.
  • 高际平;姜乃迁;王国栋;郭伟
    人民黄河. 2009, 1(1): 34-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来水较丰的1987~1989年水沙系列,通过实体模型试验,研究了潼关至大禹渡河段河道整治工程对降低潼关高程的作用.结果表明,河道整治工程直接影响潼关至大禹渡河段的冲淤变化,从而影响到潼关高程的变化,增建河道整治工程与现状相比,试验期间潼关高程多降低了0.08 m.
  • 赵德招;陈立;周银军;桂波
    人民黄河. 2009, 1(1): 36-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结合大量的相关研究成果,简要总结了国内外泥沙沉速的研究现状,就单颗粒泥沙在静止水体中的沉降情况对各家泥沙沉速公式进行了分类,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单颗粒泥沙的沉降特性已基本明确,其中Raudkivi、Cheng和Wu泥沙沉速公式的计算准确程度较高.
  • 穆振侠;石启中;姜卉芳
    人民黄河. 2009, 1(1): 38-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提高融雪径流模拟的精度,借助GIS和RS确定了融雪型新安江模型参数,并以研究区临近气象站700、850 hPa的0、12时的探空气温作为气温直减率的确定依据,对卡海流域2005年的融雪径流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模拟结果基本反映了径流的实际变化趋势;月水量的合格率为100%,日水量的合格率为76.5%;预报方案的确定性系数为81.2,有效性为乙等,说明通过RS和GIS确定模型参数的方法是可行的.
  • 杨学倩;朱岳明
    人民黄河. 2009, 1(1): 41-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简要阐述了水库水温的研究意义及其影响因素,介绍了国内外多种水库水温计算方法,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性进行了比较评价.认为数学模型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经验法的不足,用于研究水库水温,效果较好;采用三维动力学模型进行水温模拟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 孙剑辉;柴艳;张干;李军;王国良
    人民黄河. 2009, 1(1): 43-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黄河中下游水体中有机氯农药的含量、分布规律及其来源,采用电子捕获检测器检测了黄河中下游干支流26个水样.结果表明:水相OCPs的总含量为2.66~109.55 ng/L,其中HCB、DDTs与HCHs的含量较高,分别为0.25~56.83 ng/L、0.06~10.84 ng/L 和0.73~48.09 ng/L;支流污染较干流严重.悬浮相OCPs的含量为6.30~698.05 ng/g,主要组分DDTs和HCHs的含量分别为2.39~469.28 ng/g和1.30~187.12 ng/g.工业废水和受污染严重支流的汇入、农药的长期使用是黄河中下游有机氯农药污染的主要原因.
  • 邓林;王文科;李英
    人民黄河. 2009, 1(1): 46-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建立潜水非稳定流模型,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昆明池重建后对区域地下水位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昆明池重建时,若池底不采取任何防渗措施,昆明池开挖30年后,区内潜水位上升的幅度为0~3.2 m.与区内潜水位埋深为10~30 m相比较,这样的上升幅度对研究区地下水位的影响并不大.②当重建的昆明池池底不采取任何防渗措施的情况下,池底渗漏量可作为整个池的渗漏量,可达119.6万m3/d.③为了减小重建后昆明池的渗漏量,必须对昆明池池底进行防渗处理.根据相应的计算,建议防渗层厚度大于0.5 m,渗透系数小于2.35×10-4 m/d.
  • 刘洪波
    人民黄河. 2009, 1(1): 48-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资源工程社会责任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目标是人与水和谐共存、水资源工程达到和谐状态,其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经济责任、技术责任、生态责任和人文责任,评价指标包括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可以运用比较成熟的综合评价法建立评价模型.
  • 张倩;李国强;刘存忠
    人民黄河. 2009, 1(1): 49-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分析了中线南水北调对河北省经济社会(生活、工业、农业)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型模拟值与实际值拟合较好,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可加快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减少地下水的开采,改善生态环境.
  • 孙照东;史瑞兰;郑建国;刘永峰;李爱香
    人民黄河. 2009, 1(1): 51-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RAV法建立了引水枢纽调度运用模型,以维持引水枢纽以下河道生态完整性为水资源管理目标,估算了大通河的可外调水量.结果表明:大通河上游多年平均调水量(含流域内耗水量)以不超过3.69亿m3为宜,占尕大滩断面多年平均来水量的23.4%;现状条件下,总干渠多年平均调水量可以达到尕大滩断面多年平均来水量的17.97%.调水量的确定,还需考虑国家政策、调出区和调入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
  • 杜红伟;郑笑平;陈兵
    人民黄河. 2009, 1(1): 53-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传统GM(1,1)模型当系统增长速度较快时可能出现较大误差的弱点,提出了等维新息GM(1,1)模型,对郑州市2010年、2015年、2020年的需水量进行了预测,得出需水量分别为66 560万、76 380万、90 561万m3.
  • 杨广;何新林;付杨;代琼;张亮
    人民黄河. 2009, 1(1): 55-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建立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玛纳斯河流域不同水平年水资源承载力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通过采取节水技术和产业结构调整等综合措施,玛纳斯河流域未来20年水资源承载力水平将有所提高,水资源供需矛盾将得到一定的缓解.
  • 朱信华;董增川;赵杰;陈淑
    人民黄河. 2009, 1(1): 57-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鄱阳湖水质现状,并通过鄱阳湖湖口水位、湖区水位、入湖五河来水及长江干流来水等,定量分析了在三峡工程初期运行的2004~2007年对鄱阳湖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三峡水库蓄水期,鄱阳湖湖口水位降低较快,湖内需水量减少,自净能力下降,污染物浓度有小幅提高,但水质主要受入湖五河来水的影响,而受三峡工程的影响不大.
  • 康淑媛;张勃;吕永清;刘艳艳
    人民黄河. 2009, 1(1): 59-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选取人均水资源可利用量、水资源利用率、人均占有水量、降水量、万元工业产值需水量、耕地灌溉率等6项评价指标,建立了水资源模糊评价模型.采用线性函数作为模糊隶属度计算的函数形式,计算出包头市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分值仅为0.244 4,表明水资源开发利用已接近其开发容量,水资源承载的潜力不大,今后水资源会更加紧张.因此,要从优化产业结构方面来提高该市水资源的承载力,以确保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雷万达;罗玉峰;缴锡云
    人民黄河. 2009, 1(1): 61-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综述了黄河下游侧渗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系统总结了黄河侧渗的研究方法,指出:黄河下游的总侧渗量为6.0亿~9.7亿m3/a,是沿河地下水的重要补给源;近年来,气候变化和上游引水量增加,使侧渗量有下降的趋势;就空间变化而言,河南段比山东段大,北岸比南岸大;黄河下游侧渗量大小主要受到径流量、地质、开采等的影响.同时,比较了黄河下游侧渗研究中常用的水量平衡法、解析法、电模拟法、数值模拟法、同位素法,分析了其优缺点,并在此基础上就有关黄河下游侧渗的进一步研究进行了展望.
  • 郑建国;谢晨;孙照东
    人民黄河. 2009, 1(1): 65-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黄河流域废污水排放情况和水体污染现状,分析了入黄污染物限排及排污口设置论证的相关要求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应实行水功能区动态管理、二级区污染物限排总量分配、建立排污权分配与交易制度、制定入河排污口设置综合规划以及设置论证技术规范等.
  • 周燕;周振红;卓卫彬;马小丰
    人民黄河. 2009, 1(1): 67-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渠道数字高程模型DEM,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进行渠道三维可视化分析应用的基础.以AutoCAD格式的1 ∶10 000地形图和渠道规划设计断面为源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 9对其进行矢量化处理,逐步生成渠道不规则三角网TIN数字高程模型,在此基础上叠加各个矢量图层,构建渠道整体三维场景,可对生成的数字高程模型进行各种三维分析应用.
  • 张鑫;蔡焕杰
    人民黄河. 2009, 1(1): 69-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将熵值理论与模糊物元建模理论相结合,建立了基于熵权的模糊物元节水灌溉项目投资决策模型.引用信息熵所反映数据本身的效用值来计算指标的权重系数,有效地避免了权重分配中主观因素的影响.针对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与熵权物元分析模型评价结果的差异性,充分利用两种评价结果的有效信息,构建了组合评价模型,对节水灌溉项目投资决策进行再评价,进一步提高了评价结果的稳定性和精度,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 张燕菁;胡春宏;张治昊
    人民黄河. 2009, 1(1): 72-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引黄灌区泥沙灾害具有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渐变性、多样性、危害严重性及治理难度大等特点.灌区泥沙灾害水平由灌区泥沙淤积量及分布、清淤泥沙处理量、灌区堆沙场地状况、自然气候条件以及灌区内人口密度等因素决定.提出了实施灌区水沙优化调度、改造渠道以提高渠道输沙能力、实施灌区泥沙资源的优化配置、植树造林改善灌区生态环境等泥沙灾害治理措施.
  • 李宗坤;霍香丽
    人民黄河. 2009, 1(1): 75-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弹性力学平面问题的基本理论,采用半逆解法,得出了两端固支的单跨三次超静定梁在集中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和位移多项式解.与材料力学解进行了比较,认为弹性力学解比材料力学解更具合理性和广泛意义.
  • 刘国龙;李庆亮;刘晓琴
    人民黄河. 2009, 1(1): 77-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倒虹吸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的主要河渠交叉建筑物,其斜管段的抗滑稳定计算较为关键.结合倒虹吸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斜管段抗滑稳定计算方法,给出了综合分析相关因素后的计算方法.以十里河渠倒虹吸为例,对其进、出口斜管段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在综合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后,相同斜率对应工况下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较原来增加了0.24~0.40.
  • 于洪涛;吴泽宁
    人民黄河. 2009, 1(1): 79-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跨流域调水工程的投资分摊方法主要有实际水量分摊法、折算水量分摊法、效益水量分摊法、水量与距离相结合方法、逐段分摊法、基于对策论的投资分摊方法等,但这些方法都无法判断结果是否为最优.未来跨流域调水工程投资分摊方法研究的重点和方向是:在投资分摊的过程中考虑各部门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的能力和效率;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动态投资分摊方法;引入优化分摊概念等.
  • 翟泽冰;张根广;李静;金学洋
    人民黄河. 2009, 1(1): 81-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三座店水利枢纽左岸泄洪洞单宽流量大,下游河道床面宽、水深小,水垫作用差的特点,分析研究了原设计方案"差动式鼻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舌形鼻坎和扭面扩散鼻坎2种改进方案.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对改进方案进行检验,以舌形鼻坎为推荐方案,较好地解决了消能问题.
  • 杨萍;唐峰;陈德新
    人民黄河. 2009, 1(1): 83-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多泥沙河流水轮机混流式叶片、轴流式叶片、导水叶的磨蚀失效进行了分析.采用可靠度、故障率、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和有效度等指标来判断机组的磨蚀寿命,建立了基于指数函数的多泥沙河流水轮机磨蚀寿命评估系统,并对多泥沙河流水轮机寿命估算程序设计流程进行了实例分析.
  • 王志华;辛全才;刘应雷;赵金莹;韩菲
    人民黄河. 2009, 1(1): 85-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范沟水库土石坝为例,利用geo-studio通用软件,分析了土石坝坝前泥沙淤积对大坝渗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泥沙淤积厚度的增加,下游浸润线出逸点高度明显降低,渗漏量明显减小,虽然坝体的水力坡降有所增大,但是在允许的水力坡降范围之内,不会发生渗透破坏.提出了利用淤积泥沙作为防渗铺盖而不对坝基进行防渗处理的适用条件.
  • 石林平;杜应吉
    人民黄河. 2009, 1(1): 87-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正交设计表确定试验方案,进行了碳纤维混凝土断裂韧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影响碳纤维混凝土断裂韧度的主要因素是水灰比,其次为初始缝高比,最后是碳纤维体积率.
  • 赵永宣
    人民黄河. 2009, 1(1): 88-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金沙峡水电站闸基坐落在含漂石砂卵石覆盖层上,最大闸高34.2 m,经综合比较,对于这种软基高闸的防渗采用水平防渗方案比垂直防渗方案节省投资且能缩短工期,因此枢纽防渗选择水平防渗方案.水平防渗系统通过设置可自淤的复合土工膜壤土铺盖,以及主要防渗线预留垂直防渗灌浆管道等措施,来提高防渗方案的可靠性.枢纽蓄水后渗水量和建筑物基地扬压力均属正常.
  • 刘海涛;王丽萍;白兴忠;乔秋文;张浩
    人民黄河. 2009, 1(1): 90-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将神经网络用于径流预测,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建立了单节点输出结构的预测模型,有效地减少了预测误差.通过聚类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很好地解决了选取适当样本的问题.建立了兼顾发电商利益和需求侧负荷特性的数学模型,研究了有效的求解方法,对上网电量的决策进行优化,实例应用结果反映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 夏雨;王大伟;周月娥;张仲卿;张永祥
    人民黄河. 2009, 1(1): 92-9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仿真分析,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期最高温度与大气温度、浇筑温度、混凝土绝热温升等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计算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期最高温度的公式.所建公式计算结果与三维有限元仿真结果比较,误差较小,可以根据工期、大气温度、浇筑温度的变化情况,方便地重新估算浇筑过程的最高温度.
  • 徐自立;梁宗祥
    人民黄河. 2009, 1(1): 94-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泄洪排沙洞进口尺寸较大,大泄量时淹没水深较小,经水工模型试验发现进口前出现持续吸气旋涡,需要采取有效的消涡措施,为此进行了多种消涡方案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进水塔上游面设置几道垂直隔板,垂直隔板下部设置水平隔板,可以消除进口前的吸气旋涡.
  • 何朋朋;姚磊华;宋士琨;周平根
    人民黄河. 2009, 1(1): 96-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建立耦合模型之初对随机性较强的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达到了简化边坡可靠性耦合分析模型的目的.在保证计算精度的条件下,推导了模拟次数的计算公式.利用勘测资料及岩土样测试数据对四川省雅安市峡口滑坡进行了不同外力条件组合下的可靠性分析,相对于单纯计算边坡安全系数来说,可靠性分析在得出中值安全系数的同时也能得出安全系数的分布情况,计算结果更为科学、精确.计算证明,耦合极限平衡法与Monte-Carlo法的边坡可靠性分析方法,是一种从不确定角度更科学分析边坡稳定性的方法.
  • 李垠;梅宝澜;李琳;焦艳菲
    人民黄河. 2009, 1(1): 99-1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减小小浪底西沟电站引水发电隧洞开挖爆破对围岩的破坏作用,运用了光面爆破技术,计算了炮孔数目、炮孔间距、装药量等参数,实施爆破后隧道开挖轮廓整齐,对围岩扰动较小,确保了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同时减少了超挖量及衬砌工程量,降低了造价.
  • 宋健峰;郑垂勇;赵敏
    人民黄河. 2009, 1(1): 101-1011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调水工程性质和供水成本核算的实际需求,总结了按取水口门分段、单元工程分段、取水源分段、行政区域分段等方法,并对各种分段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归纳.提出了以关键单元工程为节点,以单个取水源为整体,严格遵循实际调水线路,同时考虑各主要虚拟供水口门的服务范围和行政区划的综合分段法.
  • 宋玉红;王朋基;王晓霞
    人民黄河. 2009, 1(1): 102-1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河洪水管理亚行贷款项目与国内其他亚行贷款项目相比,最主要的区别在于该项目属于行业贷款,其显著特点是为子目选择提供了很大的灵活性.编制概算时,将亚行贷款额度1.5亿美元折合为人民币,在全内资概算的基础上,以1.5亿美元贷款额度为基础,按照我国政府与亚行谈判的外资支付比例进行外资置换,含建设期价差预备费、融资利息、承诺费、先征费等财务费用.
  • 原平新;张俊峰;段会申;刘沛清
    人民黄河. 2009, 1(1): 104-1061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村台周围流场的流态数值模拟计算,揭示了村台周围的速度场和压力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当来流与较长边壁之间的夹角α=0°时,受壁面的阻挡以及与主流区水流的剪切作用,使得在村台两侧壁与主流区之间分别形成一个旋涡,且在下游形成一对旋转方向相反的对称涡(当α=45°时,跟α=-45°的流场结构类似,在下游形成一对大小不等的非对称旋涡);当α=0°时,村台周围的水流流速(除边缘角点附近)比其他工况下(45°和-45°)的流速小得多,因此在建造村台时,应考虑将其正对来流方向布置,即来流平行于侧壁,同时对前缘角点处进行加固,防止洪水将其冲塌.
  • 马辉;许志辉;马浩录
    人民黄河. 2009, 1(1): 107-1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分析黄河下游洪水遥感监测原理基础上,提出了黄河下游洪水卫星遥感监测技术与方法,监测与评估内容包括:洪水监测、河势监测、行洪障碍物监测、下垫面调查、灾情评估等.以2003年黄河下游兰东滩、蔡集工程洪水遥感监测为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卫星遥感监测能够在黄河下游洪水淹没范围、河势演变、灾情评估、工程安全预警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 高庆方;张俊峰;范雪宁
    人民黄河. 2009, 1(1): 110-1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满足黄河防洪非工程措施项目、数字黄河工程建设的需要,采用新的测绘和信息化技术,建立了黄河基础地理信息平台.该平台体系结构包括技术标准、数据采集与更新、数据存储与管理、应用服务等.平台建设的关键技术包括系列标准制定、一体化数据编辑、空间数据库技术、存储局域网技术、软件开发技术等.
  • 解新芳;刘新芳;赵正平
    人民黄河. 2009, 1(1): 114-1141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结合黄河洪水管理亚行贷款项目的实际情况,从环境评价和移民规划的分类、参与和信息公开、移民规划与环境评价报告的内容、移民项目后评价以及妇女参与等几个方面,阐述了亚行与我国政府对开发建设项目环境评估及移民安置要求的差异.在移民政策方面,亚行的要求与我国的有关规定和目标是基本一致的,但在移民规划、环境评价的分类与具体内容等方面,亚行的要求更为具体.
  • 韩红星;姚傑宝
    人民黄河. 2009, 1(1): 115-1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亚行项目工程招标特点表现为计划性强、竞标激烈以及对评标专家要求高.2003~2006年亚行项目采用最低评估价法,4个批次核心子项目累计中标12.79亿元.实施最低评估价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社会诚信体系尚需逐步建立,相应的对策是加强资格审查、加强行业监管、招标文件及其图纸设计要精确等.
  • 许三松;张俊峰;马辉
    人民黄河. 2009, 1(1): 117-1171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河洪水管理亚行贷款项目已基本完成,但因土地预审、利用计划指标及补偿标准等问题,尚未办理土地征用手续,给工程竣工验收和运行管理带来不利影响.结合亚行贷款项目土地征用实际情况,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并对其应适用的有关土地政策加以研究,提出了解决亚行贷款项目土地征用问题的关键环节和工作思路.
  • 左萍;杨建设
    人民黄河. 2009, 1(1): 118-1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外部监测机构的全面调查,黄河洪水管理亚行贷款项目涉及河南、山东两省10个市、19个县(区)、286个村庄、760个村民小组.2004~2008年,外部监测机构对134个村、405个村民小组、1 780户、8 269人的补偿兑付、永久占地与生产安置以及收入恢复等方面进行了2~8次跟踪监测,其结果是:工程占地对征地移民的生产生活影响不大,征地移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已基本得到恢复.
  • 人民黄河. 2009, 1(1): 120-1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