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08年, 第1卷, 第9期 
刊出日期:
  

  • 全选
    |
    论文
  • 牛国元;刘艳华
    人民黄河. 2008, 1(9): 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大柳树水利枢纽移民内安安置和外迁安置都有难度、淹没区的城镇相对较为富裕等,使得移民安置问题趋于复杂化.拟订的移民安置方案存在设计内容不充分、移民搬迁真实成本与现行移民成本计算不准、没有处理好项目投资市场化体制与移民实施政府行为之间的关系等问题.提出围绕"两项承诺、三项保证、四项扶持"的移民安置方案,建立从项目公司分红的利益补偿机制和移民个人养老保险,发展相关产业促进就业,给转型产业和移民职业教育以扶持政策等.
  • 李建设
    人民黄河. 2008, 1(9): 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河下游治理应树立人与河流和谐发展的理念,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人与水的和谐、水与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水的和谐关系就是要转变观念、加强水资源流域管理和科学技术研究;水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就是要解决生态系统及资源的良性循环;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关系,就是要以人为本,按自然、经济、社会规律办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构筑与水资源承载力相适应的经济结构体系等.
  • 秦明周;尚红霞;陈云增
    人民黄河. 2008, 1(9): 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的发展概况,对流域内河流岸线管理、土地管理与规划、洪水减灾、环境保护等管理内容进行了阐述.认为田纳西河流域管理的主要经验是:资源综合利用必须重视环保、有明晰的财产权利与责任义务、政府主导与市场规范管理结合等.
  • 梁英;左玉辉
    人民黄河. 2008, 1(9): 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自然、技术、经济、社会和环境等5个方面对南水北调大西线调水工程进行了解析:在自然方面,有进行调水的必要性、水量的可取性和地势优势增强自然规律的协同度;在技术上,特殊的自然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技术因素成为整个系统工程的偏离者,需要一个向协同者转化的动力过程;在经济上,我国有能力建设大西线工程;在社会方面,大西线调水的社会因素基本上是协同的;在环境上,大西线调水可能对调水区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但危害较小.五律解析表明,大西线调水具有一定程度的潜在五律协同度.
  • 李莉;李炎博
    人民黄河. 2008, 1(9): 1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基于WebGIS的节水型社会管理信息系统的构架、功能模块、数据库等的设计,并说明了设计与实现流程.节水型社会管理信息系统自下而上分为数据采集层、网络传输层、数据服务层、分析决策层和用户层5个层次;运用VB进行前端应用平台的开发;数据库采用SQL Server 2000进行管理;利用ODBC动态数据链接引擎实现数据通信;利用COM组件嵌入式集成方式,实现节水型社会海量信息的存储、查询、分析等功能.
  • 陈兆伟;裴明胜;端木凌云
    人民黄河. 2008, 1(9): 12-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黄河下游造成河势严重变化的几座浮桥进行了分析,认为主要是修建浮桥时一般按小水流向确定承压舟方向造成的.建设:①浮桥应尽量修建在河流平直段,承压舟的方向必须与中常水流流向一致;②若必须在弯道上首修建浮桥时,则可让承压舟方向偏向凸岸,使其与水流方向成一定夹角.
  • 武彩萍;李远发;陈俊杰;勾兆莉
    人民黄河. 2008, 1(9): 13-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东平湖滞洪区担负着分滞黄河洪水、接纳汶河洪水、确保艾山以下黄河防洪安全的重要任务,同时老湖区还将作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调蓄水库.小浪底水库建成运用后,黄河下游分滞洪区运用将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对新时期东平湖滞洪区与北金堤滞洪区运用几率、黄河与汶河洪水遭遇情况下东平湖运用方案、东线南水北调调蓄与东平湖运用的关系、东平湖分洪运用对上下游河段河势及河道工程安全的影响、东平湖北排不畅与分洪闸工程安全运用等进行了讨论.指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孙海;王乘
    人民黄河. 2008, 1(9): 15-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DEM为数据基础,采用AreEngine9.2组件为开发辅助工具,通过动态创建和叠加淹没矢量图层的方式实现了动态显示淹没情况.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将多种水文模型、淹没模型的计算结果高效地反映在三维可视平台上,为洪水分析系统建设、灾害评估、结果展示提供技术支持,但是在复杂地形计算、大范围数据处理方面,算法效率还有待提升.
  • 蔡江东;姜振泉
    人民黄河. 2008, 1(9): 18-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土力学理论,建立了饱和土的二相体系模型,推导出了含水率的修正公式,并给出了浸水大堤中饱和黏性土填筑时压实度的判别方法.对长期浸水的大堤而言,受土中结合水的影响,采用干密度指标判别压实度时必须经过换算.
  • 刘燕;江恩惠;顾霜妹
    人民黄河. 2008, 1(9): 2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河道整治的发展历史,并对河道整治前后黄河下游的防洪形势进行了对比,分析了河道整治在防洪中的作用:①改善了不利河势,缩小了主溜摆动范围,改善了河道平面形态,保证了滩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②河道整治使流路基本稳定,增强了对洪水的控制作用,改变了堤防冲决的威胁和临堤抢险的不利局面.
  • 李晓芬;李红军;郑伟;李强
    人民黄河. 2008, 1(9): 22-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液压直顶强拔原理,将打入平面、坡面土体中的木桩、钢桩、混凝土桩等小型桩体垂直拔起,能够保证桩体完好,可达到重复利用、节约投资之目的.实例表明,YBZ拔桩器技术先进、操作灵活、经济实用.
  • 胡健;戴清;袁玉平
    人民黄河. 2008, 1(9): 23-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渭河下游河道大断面淤积物资料,研究了滩槽床沙粒度特征在时间、空间上的分布特点,认为:渭河下游淤积物组成受来水来沙条件、三门峡水库运用方式和支流入汇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主槽物质沿程细化趋势明显;三门峡水库运用初期,渭河下游河道受水库淤积影响最为明显,渭淤21以下的水下粒径组成明显细化;1986年以后渭河上游不利的来水来沙造成下游河道严重萎缩,渭淤26以下的主槽粒径大幅度细化;河漫滩的泥沙级配同样具有沿程细化的特点,但细化幅度明显小于主槽物质的变化,而且年代变化不大.
  • 王生雄;魏红义;王志勇
    人民黄河. 2008, 1(9): 26-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Mann-Kendall秩次相关法和中值检验法对渭河华县站1956-2000年径流序列进行了趋势和突变分析;同时,对影响渭河流域径流量变化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渭河径流量具有下降趋势;②渭河流域径流量突变主要受降水变化、水利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等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突变时间发生在1992年;③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渭河流域径流量减少非常明显,将对区域的水资源利用、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产生不利影响.
  • 邓宇;顾列亚
    人民黄河. 2008, 1(9): 28-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优化导流装置设计并提供技术参数,采用水槽模型试验的方法对不同入水深度、不同入流角度下导流板的导流效果进行了分析.认为:导流板的入流角度以30°~60°为宜;入水深度比应为0.4~0.5.
  • 刘猛;夏自强;李俊芬;刘红霞
    人民黄河. 2008, 1(9): 30-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黄河源区近50年来的气候变化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①在全球气温逐渐变暖的大背景下,黄河源区也出现了气温升高的现象,造成黄河源区蒸散发能力增强,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河川径流量减少;②黄河源区的土地覆被已经遭受严重破坏,人类活动是造成黄河源区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自然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③气温的变化和蒸发的变化相关性并不明显.
  • 张凌杰;张先起;谢海燕
    人民黄河. 2008, 1(9): 32-331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对流域产流时间序列混沌特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嵌入相空间来确定前期影响因子,建立了基于混沌相空间技术的BP网络模型.对黄河某支流控制站月径流量的拟合与预测结果表明,预测结果合理,精度较高.
  • 王兵;李圣山;张亚伟
    人民黄河. 2008, 1(9): 34-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分析花园口"04·8"、"05·7"、"06·8"连续3年的异常洪水,指出:①河床组成与高含沙洪水是花园口洪峰增值的主要原因;②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的运用方式是洪峰增值频率增大的主要原因.提出了花园口站洪峰增值经验预报公式并进行了验证,同时建议:①成立花园口洪峰增值研究小组;②在小浪底一花园口河段增加测验断面,监测洪峰增值过程.
  • 王玲玲;姚文艺;刘兰玉;李勉
    人民黄河. 2008, 1(9): 36-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两个角度,详细阐述了我国在泥沙输移比研究中取得的主要成果,指出:①泥沙输移比的研究涉及到土壤侵蚀学、地貌学、地质学、生态学和环境学等多门学科,我国研究者所进行的泥沙输移比的研究还很不成熟,许多问题还处于定性描述或者推理性解释的阶段;②大部分泥沙输移比模型都是在几个特殊的区域利用20世纪60年代的观测资料建立起来的,针对目前流域内降水、下垫面状况均有改变的情况,需要应用新的观测资料,采取多种研究方法深入研究流域泥沙输移比的变化特征.
  • 聂相田;李亚伟
    人民黄河. 2008, 1(9): 38-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了基于模糊识别的水体富营养化综合评价模型,通过模糊识别迭代模型得到样本的级别特征值,依据级别特征值的排序实现对待评价区域的识别、归类,同时也可得到各相关因子在评价过程中的贡献率.应用该模型时近海13个测点的富营养化程度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实用性和客观性.
  • 王瑞芳;秦大庸;张占庞
    人民黄河. 2008, 1(9): 40-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了山西省水资源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山西省11个城市进行了水资源安全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晋城市的水资源安全等级最高,水资源安全形势最乐观;太原市、忻州市、长治市、阳泉市、晋中市、临汾市、朔州市、阳泉市的水资源安全等级都处于亟待解决的状态;吕梁市和大同市的水资源安全等级最低.
  • 李明;李晓宇;李红良;王玲
    人民黄河. 2008, 1(9): 43-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河下游花园口-利津河段多年平均水量平衡差值为-29.73亿m3.为确定水量不平衡原因,进行了水文站测验精度评价、引黄水量测验精度分析、用遥感技术提取河道土地利用信息、未控引水及滩区用水量调查、蒸散发和渗漏耗水量试验等,修正后的计算结果表明,水量平衡差值年均为-9.84亿m3,相对差为-4.6%,较以前有明显改善.
  • 陈艳霞;高建勇;刘俊民;钱波
    人民黄河. 2008, 1(9): 46-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渭河多年的水质监测资料,选取COD作为衡量渭河污染程度的主要指标,采用一维稳态水质方程和段首控制法计算分析渭河关中段的水环境容量.计算中根据最不利原则,选用最枯月水文条件进行计算,分功能区段计算,最后求和得到渭河关中段总的水环境容量(即年允许排放量)为165 192t/a.其中有一半的功能区段排放量已经严重超出水环境容量,应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对现状污染源排放量进行削减.
  • 谢俊卿
    人民黄河. 2008, 1(9): 48-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濮阳市李子园水源地的地下水样品进行了37种有机污染物的定量分析,并参照检出限和饮用水标准值,采用污染指数法和环境影响度评价方法,对地下水的有机物污染及其风险进行了初步评价,并分析了其来源.结果表明:该水源地地下水中检出的挥发性有机物为单环芳烃,其他为部分检出;未检出半挥发性有机物;地下水中有机污染总环境影响度远小于1,对人和环境的潜在危害不明显.
  • 袁瑞新;肖献国
    人民黄河. 2008, 1(9): 50-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城市生活需水量的特性,建立基于灰色Verhulst的城市生活需水量预测模型,可解决需水量呈S形曲线增长时的中长期预测问题.实例应用表明,灰色Verhulst模型用于城市生活需水量预测,能够满足精度要求.
  • 陈亮
    人民黄河. 2008, 1(9): 51-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单要素指标和多要素指标2个角度对杭州市2001~2006年水资源短缺状况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在此期间杭州市水资源短缺状况呈不规则的变化规律,表现为2004年和2005年是杭州市水资源短缺状况最为严重的年份,2001年和2002年是杭州市水资源状况相对乐观的年份.应采取有效措施,缓解日益加剧的水资源供需矛盾.
  • 罗文艺;靳孟贵;何巧林;仝长水;张燕平
    人民黄河. 2008, 1(9): 53-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选取黄河河南段7个河漫滩沉积柱,通过质谱仪和X荧光光谱仪以及SPSS统计软件包,研究重金属元素在河漫滩沉积柱的分布规律以及重金属元素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重金属元素Cd、Pb和Cr在所有沉积柱中超标严重,最大值分别为黄河下游潮土元素背景值的4.8、3.6倍和2.2倍;异常元素Hg在每个沉积柱中都出现异常高值,其中最大值为0.43μg/g,约为黄河下游潮土元素背景值的19.5倍;除Cd、Hg元素外,其他重金属元素在河漫滩沉积柱垂向分布趋势大体一致.相关分析表明:Cu、Zn、Ni和Mn之间相关性显著,它们之间可能存在很好的伴生关系;Pb和Hg也具有极显著关系,两者的污染来源可能相同.
  • 盛东;李俊峰;何新林
    人民黄河. 2008, 1(9): 55-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对玛纳斯河流域工业及生活污染调查的基础上,按照等标污染负荷法对污染源进行评价,根据满足河流健康的水质目标要求,计算了玛纳斯河及蘑菇湖水库的水环境容量,并提出了2010年、2015年的污染物排放控制方案.
  • 何智娟;赵云荣;高传德;毛予捷
    人民黄河. 2008, 1(9): 58-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河是多泥沙河流,泥沙含量较大时,对COD监测值的影响较大.从分析泥沙与COD测定结果的关系入手,针对目前黄河水沙条件的变化情况,初步探讨了国家标准(GB3838-2002)在黄河COD监测中的适用性及局限性,指出:在黄河水体含沙量不大的非汛期(11月~翌年6月),现行国家标准基本规定的监测方法能够客观地反映黄河水体受耗氧有机物污染的状况,可以满足水资源保护管理与监督的需要;在暴雨洪水时期及水库调水调沙运用期间,现行国标在黄河COD监测中适用性依然较差.
  • 王松林;和吉;刘增进;潘乐
    人民黄河. 2008, 1(9): 61-621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计算灌区影子水价的CGE模型主要由6大模块组成,即价格模块、生产模块、收入模块、消费模块、贸易模块和均衡模块.用改进的正特征矢量法将静态CGE模型动态化,计算了淠史杭灌区农业用水和工业用水的影子价格分别为0.617元/m3和5.138元/m3.这与现行的0.056元/m3、0.147元/m3相比,说明灌区是严重亏损经营的.
  • 张芳;吴涤非;宋建修;李峰旭
    人民黄河. 2008, 1(9): 63-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喷水带的工作原理,将喷水带分为移动式喷水带和固定式喷水带,并对其特点进行了分析.根据试验对喷水带单孔流量系数等技术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工作压力范围内,喷水带百米流量为10~30 m3/h,喷洒幅宽为6~12 m,单孔流量系数为0.40~0.80.
  • 李超;王剑楠;史杰
    人民黄河. 2008, 1(9): 65-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冬季明渠输水的主要方式有冰水混合和冰盖下2种.冰水混合流对渠道的过流条件要求较为苛刻,运用时受限制较多;冰盖下输水可以实现明渠冬季输水安全运行,但必须控制流冰期渠道的水流流速和水流弗劳德数.冰期输水的注意事项主要有:渠首蓄冰运行、渠道断面设计应采用窄深式、尽快使明渠形成冰盖、冰盖输水宜采用无自由表面输水、提高渠道内的水温等.
  • 薛海;何沛华;王文成
    人民黄河. 2008, 1(9): 67-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重力侵蚀的各种影响因素中,地形地貌既为重力侵蚀的发生提供基本动力(重力),其形态又是重力侵蚀长期作用的结果.对黄河中游典型区域地形分形和河网沟道分形的计算及其与重力侵蚀相互关系的初步分析表明:通过分形来反映流域地形地貌综合因素是可行的;地形分形与重力侵蚀的关系较为紧密,可以用于重力侵蚀的宏观预测;河网分形与重力侵蚀的关系较弱.
  • 龚杰;罗麟;王疆霞;吴桂武
    人民黄河. 2008, 1(9): 69-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马家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对GPS和GIS技术相结合的水土流失因子提取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应用RTK-GPS进行外业测量,应用GIS技术建立数字高程模型(DEM),在此基础上提取土地利用类型、沟壑密度、地形坡度坡向等水土流失影响因子,技术上是可行的,可应用于水土流失监测和研究.
  • 廖俊刚;余青梅
    人民黄河. 2008, 1(9): 71-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重力坝坝基渗流压力水头与渗流流速的微分关系,导出渗流压力水头控制偏微分方程,从而得出混凝土重力坝坝底扬压力分布规律:重力坝坝底面的渗透压力分布形状由坝基岩的渗透系数和渗流沿坝底的水平向流速的变化率确定.坝底面渗流水头曲线在某点向下游变化趋势的弯曲方向,与该点渗流向下游的水平向流速变化率的正负相反;渗流沿坝底面某微段作用水头的改变量,与该微段渗流向下游的水平向流速平均变化率成正比,与水平向渗透系数的大小成反比.
  • 贾少燕
    人民黄河. 2008, 1(9): 74-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土体的等效黏弹性模型,结合倒虹吸管道所在场地典型剖面的土体特性,采用时域积分和迭代的方法研究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沁河倒虹吸管道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分析了管道截面中间顶部、底部绝对地震位移、加速度及相噜对位移和管道应力的变化规律,并根据有限元时程法的分析结果,按照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式,对管身混凝土的抗拉、抗压安全度进行校核,结果表明,管道的抗拉和抗压强度均能满足抗震规范要求.
  • 谷天本;王虎
    人民黄河. 2008, 1(9): 76-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灌注桩桩端注浆的机理进行了分析,对不同的注浆压力、注浆量、浆液浓度等的注浆效果进行了探讨,建议通过控制允许桩顶上抬幅度来控制注浆压力的上限,桩端最佳水泥注浆量为1 000~1 500 kg.
  • 祝广智
    人民黄河. 2008, 1(9): 78-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有限体积法离散求解二维水流运动方程,辅以RNG k-ε湍流模型,模拟了锥阀附近的湍流流场分布,对于自由水面的处理采用了VOF法.通过对压力场、速度场以及流线的分析和试验,认为锥阀联合消能罩是一种有效的高水头消能工.
  • 王清云;白新理;张多新
    人民黄河. 2008, 1(9): 80-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水工规范谱合成符合频谱关系的人工地震动,以豪斯纳尔理论简化槽内水体与槽壁的流固耦合作用,建立大型渡槽流固耦合动力学分析模型,并以人工地震动和按比例法调整的EL-centro波作为输入,采用三维有限元及时程分析技术,对不同过水量下渡槽结构的动应力及动位移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人工地震动引起的响应比EL-centro波引起的大.
  • 赵华玮;张玲;高芳
    人民黄河. 2008, 1(9): 83-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石包头水库大坝是典型的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工程,施工过程中对设计方案几经修改,大坝建成后第二年就出现了水平裂缝.通过理论分析,分别用经验公式和有效应力圆弧滑裂面法对大坝上下游边坡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校核洪水位时上游面垂直正应力等多项指标不满足要求,大坝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提出了大坝除险加固的措施.
  • 刘伟;卢瑕;陈辉
    人民黄河. 2008, 1(9): 85-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南水北调中线河渠交叉建筑物校核标准为300年一遇,沁河与其交叉断面处河道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在300年一遇超标准洪水情况下,沁河右堤将漫溢渍堤.通过沁河300年一遇洪水溃堤工况下的二维非恒定流数学模拟计算,在保证沁河超标准溃堤洪水不过清风岭垭口、不影响穿黄段工程的情况下,研究确定了沁河串流区总干渠4座交叉建筑物的规模.
  • 张俊红;冯春
    人民黄河. 2008, 1(9): 87-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物理模型试验的方法,用PVC管代替大管桩进行了物理模型试验,通过调整有关主要参数,获得不同工况下大管桩受力的分布形式、大小以及挠度的变化规律,可为在实际应用中对大管桩工程进行健康诊断提供借鉴.
  • 薛玉宝;张东升
    人民黄河. 2008, 1(9): 89-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泄洪排沙系统及引水发电系统主要建筑物的混凝土骨料中有部分岩石具有潜在活性,通过控制水泥舍碱量及在混凝土中掺入适量的粉煤灰,有效抑制了混凝土骨料的碱活性反应.长龄期(6.5年)试验结果表明,小浪底工程的混凝土不会产生危害性的碱-骨料反应.
  • 田万涛;张晓磊;闫国新
    人民黄河. 2008, 1(9): 91-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分析国内外混凝土剪切试验方法的基础上,自行设计了一套剪力试验装置,并且用有限元软件ANSYS计算分析了其可行性,在试验的基础上得出的混凝土本体剪切强度与立方体抗压强度的关系为τp=0.1145f0.9985cu.
  • 王新建;曾长女;陈建生
    人民黄河. 2008, 1(9): 93-9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水利工程易发生集中渗漏的部位和渗漏通道的主要形式.把稳定温度场探测面状集中渗漏分为正分析和反分析两部分.通过对集中渗漏土体的简化和假设,提出一维和二维热传导探漏模型.利用优化或回归的方法建立了实现温度探漏的反问题模型.为了验证模型的正确性,选取一维模型进行了数值实验,结果表明:勘探数据的分布时探测结果会产生影响;利用稳定温度场探测集中渗漏是有效的.
  • 陶永霞;何江
    人民黄河. 2008, 1(9): 96-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陆浑水库溢洪道闸墩自建成后就出现裂缝,随着工程的运行,裂缝情况加剧.针对运行过程中的几种不利工况,运用三维有限元软件ANSYS10.0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温度荷栽是引起溢洪道闸墩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改善裂缝情况的对策.
  • 李付长
    人民黄河. 2008, 1(9): 98-9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广泛的调查、勘测以及对材料物理性质指标的科学试验,在白龟山水库大坝加高加固工程设计中,对选用煤矸石作为筑坝代替料进行了有益的创新尝试,通过对煤矸石物理性质指标及各种施工参数的合理控制,使坝体填筑指标检测结果全部达到了设计及规范要求.
  • 李聚方;焦素朝;朱德河
    人民黄河. 2008, 1(9): 100-1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三峡永久船闸人字门安装控制网的建立过程,指出:应根据永久船闸人字闸门的设计精度要求,以及人字闸门顶枢中心点和底枢中心点投测过程及特点,建立以4个控制点的大地局域网和以底枢中心、项枢中心为基准的微型控制网.
  • 李梅华;王智阳;张运凤
    人民黄河. 2008, 1(9): 102-1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农村小水电站的经济效益普遍较低,水能资源浪费严重.可采用等流量微增率原则或动态规划法进行并列运行机组间的负荷最优分配.通过实例说明,优化调度后,小水电站的经济效益将明显增大.
  • 闫汝华;朱岐武;陈兵
    人民黄河. 2008, 1(9): 104-1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黄土状土分布长度约330 km,沿线黄土状土中易溶盐、有机质含量较低,碳酸盐含量分布不均.对80组试验数据进行统计表明:研究区黄土状土存在渗透溶滤变形,计算湿陷变形时,对溶滤变形系数大于0.4%的黄土状土,可认为具有溶滤变形特征,应计入渗透溶滤变形量;而时溶滤变形系数小于0.4%的黄土状土,可不计入溶滤湿陷变形量.
  • 闫大鹏;李福生;韩侠
    人民黄河. 2008, 1(9): 106-1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调水区小水电站受影响情况,分别从经济补偿、功能补偿和变通措施等方面提出了补偿措施和方案,并对各方案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就近新建小水电站的方案为适合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补偿措施.
  • 人民黄河. 2008, 1(9): 108-1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