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08年, 第1卷, 第8期 
刊出日期:
  

  • 全选
    |
    论文
  • 王卓甫;李雪淋
    人民黄河. 2008, 1(8): 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有关水价研究成果的分析,提出了南水北调工程具有公益属性和最大限度引水的理念.在容量水价与计量水价相结合的水价结构基础上,提出了以受水区经济发展水平为依据逐步提升容量水价的设想.以最大限度引水、充分发挥工程效益的理念为指导,应根据水源区和受水区丰枯遭遇情况,对计量水价进行动态管理.
  • 田智慧;曹冬冬
    人民黄河. 2008, 1(8): 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防汛指挥信息系统应主要解决的共性问题是汛前预测、汛期现场指挥以及汛后灾情评估、救灾和水利工程建设规划等.防汛指挥GIS的数据分为防汛专题数据、地图数据库及其他数据;数据存储要处理好各类数据的逻辑关系,存储方式一般采用分布式空间数据库系统和并行空间数据库系统.基于Web技术的防汛指挥GIS的实现方式主要有CGI、Active Page、Server API、Plug-Ins、ActiveX、Java Applet、Java Servlet、GML技术等.重点介绍了移动GIS的组成和移动GIS与WebGIS结合的实现方法.
  • 曹永强;黄林显;苗迪;王微
    人民黄河. 2008, 1(8): 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洪水风险图是实施洪水管理的重要手段和基础,绘制洪水风险图需要可靠的信息支持和科学的方法.编制洪水风险图的主要步骤是:收集整编相关资料、选择洪水风险分析方法、风险分析、绘制洪水风险图、编写编制说明等.介绍了洪水风险图绘制的主要方法:地貌学法、实际洪水法、水文学和水力学方法等,分析了各种方法的适用性和优缺点.指出数学模型法是我国今后洪水风险图绘制的发展方向.
  • 沈际勇;强茂山;曾睿杰
    人民黄河. 2008, 1(8): 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三峡库区某县农村水库移民安置效果与后期扶持情况进行了调查,认为在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政府安置农村水库移民应围绕提高移民能力,进而才能提高后期扶持的效果.目前,大农业的安置途径仍是农村水库移民安置的最基本选择,但从长远来说,农村水库移民的生产安置出路在于市场.市场化安置农村水库移民必须满足一定的前提条件:一是移民基本具备适应市场的个人能力;二是要有覆盖所有移民的基本社会保障措施.
  • 齐善忠;蔡文华
    人民黄河. 2008, 1(8): 1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遥感和GIS技术,对莱州湾滨海地区1988~2002年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88~2002年莱州湾滨海地区5种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耕地总面积从2 249.9 km2减少到2 223.5 km2,减少了26.4 km2;水域面积从433.5 km2减少到414.8 km2,减少了18.7 km2;未利用土地面积从128.3 km2减少到93.6 km2,减少了34.7 km2;草地面积从99.7 km2增加到113.3 km2,城镇建筑用地从824.4 km2增加到919.3 km2,分别增加了13.6km2和94.9 km2.
  • 代锋刚;李铎;王飞
    人民黄河. 2008, 1(8): 12-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探讨了生态水利的理论内涵,对生态水利的相关概念加以辨析,并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对影响生态水利发展的极限需水量、水资源承载力、水资源储量的有限性、水环境容量、社会制度和经济发展、伦理价值观、水资源工程管理体制、科学技术等因素进行了分析.
  • 王娟;胡新辉
    人民黄河. 2008, 1(8): 14-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我国现行流域管理制度存在的以物为中心,过度重视经济增长,忽略了环境与自然的承受能力等不足.提出了GMPP流域管理新范式:重视政府、市场、公众合作;强调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未来社会利益的实现为原则、以立体公平目标促进可持续发展、以公共原则促进流域协调发展等.
  • 王忠福;刘汉东;周敏;吴多贤
    人民黄河. 2008, 1(8): 16-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将黄河大堤丁坝概化为三维地质模型,考虑坝体建成后水位保持施工期水位和坝体建成后水位升至设计水位2种工况,对坝体和渗流的相互作用进行了耦合分析.结果表明:在第一种工况下丁坝最大沉降量为5.2 cm,在第二种工况下丁坝最大沉降量为2.14 cm;丁坝内部应力以压应力为主,在丁坝襄石台阶边缘存在拉应力,在台阶内侧存在应力集中现象.
  • 李永强;曹永涛;刘筠;闫国杰
    人民黄河. 2008, 1(8): 18-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封开黄河浮桥为例,分析了浮桥建设可能造成的壅水高度、水流速度及挟沙能力的变化和对河势演变、滩区及河道防洪工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小流量情况下,浮桥壅水高度不大且范围较小,对防洪影响不大;浮桥建设使上游河段的挟沙能力下降、比降变缓,因此河岸的最大坍塌速度减小,河势调整速度变缓;浮桥的位置直接关系到其对河势变化的影响程度;行洪河道内浮桥引道的高度直接影响大洪水期间行洪河槽的过洪能力.
  • 陈建生;赵正信;陈亮
    人民黄河. 2008, 1(8): 21-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基于Matlab的自组织竞争神经网络,选取北江大堤15个水样的稳定同位素和水化学值作为指标特征值,进行了水样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T12孔和T9孔北5 m处涌水、江水和T9孔北排水沟出水在稳定同位素和水化学成分方面属于同一类水,应为同一补给源;连通试验证实了基岩中存在T19→T10→T9→管涌区集中渗漏的通道.
  • 宋国炜;詹义正;陆晶;黄长伟;刘金阳
    人民黄河. 2008, 1(8): 23-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泥沙水下楔入堆积模式出发,建立了动水中的黏性与散体均匀沙休止角计算公式,运用所得公式推导出河岸的临界边坡方程.计算分析表明:所得方程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水流与河床间的交互作用,能解释各种岸坡的形成原因,对岸坡稳定性问题的分析有所帮助.
  • 张佑民;苏本超;梅龙
    人民黄河. 2008, 1(8): 26-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机械修筑传统埽体、柳石混杂机械筑埽和层柳层石机械筑埽的施工工艺,与人工作业筑埽相比,作业优势明显,可在黄河防汛抢险中大力推广.
  • 赵安平;刘跃文;陈俊卿
    人民黄河. 2008, 1(8): 28-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2002年8月、2004年8月2次河口拦门沙区水下地形测验及河口段河道地形测量的水沙条件、断面、地形资料等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2002-2004年,黄河口经历了蚀退、延伸、再次蚀退、再次延伸的4个阶段;②河口河道比降、河口海洋动力、河口边界等已发生了重大变化,河口演变进程面临重大转折;③河口口门前方产生一个最大淤积厚度中心,最大淤积厚度超过10 m,1~10 m淤积厚度等值线依次层层嵌套,淤积厚度超过1.0 m的范围仅占河口拦门沙区面积的12%,淤积量却占到总淤积量的75.1%;④2年间河口口门区域造陆面积共约13 km2;⑤2002年7月至2004年7月,利津水文站冲淤平衡计算差值为1.47亿t.
  • 高雁;程银才;范世香
    人民黄河. 2008, 1(8): 30-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流域汇流瞬时单位线法的基本原理与概念,分析了瞬时单位线、S曲线、时段单位线的因次或单位问题,以及由时段单位线转换为实用单位线的实质.认为:以往对于由瞬时单位线转换的时段单位线是"无因次"的提法是不妥的,它应该具有流量的单位,即m3/s.
  • 彭彦彬;刘凤莲;李培科
    人民黄河. 2008, 1(8): 32-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河及其流域内其他河流存在着较严重的冲刷下切和拓宽摆动趋势,桥梁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建桥后的河床冲刷,应加大基础埋深或进行河床铺砌.黄河泥沙含量大、河床淤积使设计洪水位有逐年提高的趋势,因此在桥下净空设计时应尽量加大桥下净空高度.
  • 李捷;夏自强;郭利丹;王霞
    人民黄河. 2008, 1(8): 33-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选取额尔齐斯河流域斋桑泊、塞米巴拉金斯克、鄂木斯克、托博尔斯克4个代表站1948~1995年实测月降水资料,采用距平分析法、5年滑动平均法及相关水文统计方法对流域的降水量变化特征和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额尔齐斯河流域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年均降水量为200~500 mm,主要集中于夏、秋两季,年降水量Cv值为0.21~0.27,整体上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上游大于下游;流域年降水量在1948~1995年处于上升趋势,年降水量变化倾向率为0.8~3.5 mm/10 a;流域四季降水量变化在此期间整体也呈上升趋势,其中秋季降水量的上升趋势最显著,其次为冬、夏两季.
  • 谢国权;丁志宏
    人民黄河. 2008, 1(8): 36-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EMD方法对渭河华县水文站和北洛河(氵状)头水文站1956~2000年还原后的合计天然径流量时序进行了多时间尺度分析,结果表明:①渭河还原后的天然年径流量时序可以分解为4个具有不同波动周期的分量和1个趋势分量;②渭河入黄年径流量存在准3年、准6年、准12年、准25年的波动周期;③预计渭河入黄年径流量在21世纪初期将持续减少,丰水年时段和枯水年时段的持续时间将增加.
  • 戚晓明
    人民黄河. 2008, 1(8): 38-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水文模型尺度研究的必要性及理论基础,重点阐述了水文模型在原理、结构、复杂度、所需资料等方面存在的尺度性,并提出了水文模型尺度性的数学描述方法.同时指出,定量化评价水文模型的尺度性还有待于深入研究.
  • 李焯
    人民黄河. 2008, 1(8): 41-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建立黄河河口镇--龙门区间主汛期降水量和年输沙量的关系,分析了1970年后年输沙量变化的原因,结暴表明:①主汛期降水量呈周期性变化,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枯值历时较过去长;②主汛期降水量小于218 mm时,输沙量随降水量增加而增长的幅度较小,降水量大于218 mm时,输沙量随降水量增加而增长的幅度较大;③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年代降水变化减少的输沙量占42%~60%,水利水保工程减少的输沙量占58%~40%;④1996年以后水利水保工程措施的减沙作用有所减少.
  • 张建;周丽艳;陶冶
    人民黄河. 2008, 1(8): 43-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断面法对宁蒙河段的冲淤量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宁夏河段多年平均呈微淤状态,内蒙古河段近期主河槽淤积严重,巴彦高勒--蒲滩拐河段2000年8月~2004年8月年平均淤积量为0.62亿t,主槽淤积量占全断面淤积量的92.4%.
  • 左卫兵;冯飞;张瞳
    人民黄河. 2008, 1(8): 45-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贝叶斯框架下相关向量机的基本理论,并利用其对黄河某水文站的年径流与月径流量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在年径流预测方面,取高斯核函数的宽度值为2.0时,预测效果较为理想;在月径流预测方面,各个月检验阶段和拟合阶段的相对误差全部在10%以内,平均相对误差在2%以内,预测效果较好.
  • 陈志娟;拾兵;韩艳
    人民黄河. 2008, 1(8): 47-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SMS模型,对黄河口周边大范围海域进行了无结构六点元网格划分,且在口门近岸处做了加密嵌套处理.经隐格式求解水流基本方程,分析了流场分布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SMS模型具有较强的计算功能,可以用于复杂边界及流场的数值模拟.②河口往复流的作用强烈,口门南北两侧存在较大范围的旋涡区,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泥沙向南北方向输运;口门外反向流速梯度及对应的切变锋是黄河河口的特殊水流形态,形成的低速带有效地阻滞了近岸含沙水流向深海的扩散输运.
  • 赵彦增;孔凡哲;朱朝霞
    人民黄河. 2008, 1(8): 50-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HEC-HMS的结构,并在官寨流域进行了实例应用,结果表明:①HEC-HMS可以根据不同的流域、不同的资料情况以及不同的计算目的选择不同的计算方法;②HEC-HMS对每个支流域可采用不同的参数和计算方法,更有利于考虑流域下垫面条件的空间不均匀性;③HEC-HMS更适应于洪水预报时的降水径流计算;④HEC-HMS有利于了解一次降水径流形成过程中各子流域对总径流的贡献情况,可用于无资料山丘区的山洪预警预报;⑤对30场降水径流过程的模拟结果比较理想.
  • 孙赞盈;曲少军;魏向阳;彭阳;荆新爱
    人民黄河. 2008, 1(8): 52-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非恒定流理论出发论证了定床情形下的水位流量绳套曲线的形成过程,然后论证了动床情形下的水位流量关系,认为:①冲淤是影响水位的一部分原因,而不是全部原因;②洪水期同流量水位抬升,原因是为洪水落水期的流速要远小于涨水期的流速,尽管河槽发生了冲刷,但面积的增加不足以抵消落水期流速减小的影响,从而使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呈逆时针绳套曲线;⑧在推流和整编水文资料时,必须区别对待涨水期和落水期.
  • 潘启民;张如胜;李中有
    人民黄河. 2008, 1(8): 54-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河流域分区水资源量具有地区分布差异大的特点.受降水量地区分布差异影响,黄河兰州以上河段和花园口以下河段水资源量相对比较丰富,而兰州至花园口的广大地区则相对比较贫乏.1956~2000年历年与地表水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相对比较稳定,地表水资源量则变化较大,总体上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
  • 张丽;宋士强;张艳红;赵洪涛;储照波
    人民黄河. 2008, 1(8): 56-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鉴于水权分配中各指标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将熵值理论与模糊物元建模相结合应用于水权分配,建立了基于熵权的模糊物元模型.引用信息熵所反映数据本身的效用值来计算指标的权重系数,有效地避免了权重分配困难的问题.结合黄河流域实例进行应用,通过与综合评判法及属性识别法的比较,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 井涌
    人民黄河. 2008, 1(8): 58-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断面径流量减去河道内生态需水量与河道外难控制利用弃水量并扣除二者间重复量的算法,利用黄河唐乃亥、花园口、利津等7个水文站断面实测和统计数据,分析计算多年平均黄河花园口、利津断面地表水可利用量分别为292.88亿~317.56亿m3/a和258.88亿~361.24亿m3/a.
  • 杜红伟;胡炜;杨智领;高希永
    人民黄河. 2008, 1(8): 60-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合理确定水资源公平配置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在用改进层次分析法和投影寻踪聚类法定权重基础上,利用变异系数概念提出基于变异系数的综合赋权法求解公共水资源公平配置模型.该方法解决了现行主客观赋权模型中综合加权系数依决策者偏好任意指定的问题.实例应用表明:该方法可靠而实用,确定的权重更为合理.
  • 李飞;罗明文;张运鑫;于兴杰;张泽中
    人民黄河. 2008, 1(8): 62-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的原理、训练算法,建立的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农业需水量预测模型具有较强的非线性处理能力和逼近能力,运算速度快、性能稳定,克服了BP神经网络学习过程的收敛过分依赖于初值和可能出现局部收敛的缺陷,预测精度较高,泛化能力强.
  • 李福生;侯红雨;谢越韬
    人民黄河. 2008, 1(8): 64-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黑河是我国西北重要的内陆河,中游灌区是水资源的主要利用区,地表水、地下水转换频繁.基于地下水数值计算的黑河中游地表水、地下水转化及配置模型,通过分析中游地表水、地下水的转化规律,模拟地下水流场的动态变化,解决了黑河中游灌区两水转化及水资源配置问题.
  • 张运鑫;郗增福;石萍;史玉峰
    人民黄河. 2008, 1(8): 67-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受水区为例,在分析该受水区水资源系统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本系统的分区方法,对相关的节点进行了概化,进而探讨了水资源系统网络图的形成过程,并给出了各节点之间的拓扑关系表示法.由此得到的受水区域的节点图具有以下功能:①清晰地反映了各分区及节点概化的情况;②直观地反映了各节点之间的地理位置关系;③对该受水区水资源系统中的各种水源、水量在各处的调蓄情况及来去关系进行了客观、清晰的描述;④通过建立大系统分解协调理论模型,对该项目的水源进行了相应的配置.
  • 李永涛;王文科;王丽;肖建英;赵长征;王小丹
    人民黄河. 2008, 1(8): 70-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沙性介质为研究对象,用沙芯漏斗法测定了油-水两相系统中的毛细压力与饱和度的关系曲线,研究了油-水两相系统毛细压力与湿润相饱和度关系的特点,并应用Parker-Lenhard模型获取了不同岩性的相对渗透率曲线.结果表明:①介质的渗透性能决定其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的特征,受束缚水饱和度影响,油相流动能力因束缚水的存在而降低;②不同沙性介质在等渗点的饱和度不同,但在等渗点均具有相同的相对渗透率;③在油-水两相系统中,当两相同时渗滤时,其两相相对渗透率之和总小于1.
  • 李扬;秦大庸;于福亮;李海红;杨舒媛;吕金燕
    人民黄河. 2008, 1(8): 72-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黑河中游地区水资源系统进行概化,依据高效、公平、和谐、可持续的原则建立水资源合理配置模型,对2010水平年和2020水平年的水资源配置进行了优化.优化配置方案虽然不能完全满足黑河中游地区的需水要求,但已经将各类缺水率降到了最低,在完全保障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的前提下,农业和生态综合缺水率2010水平年为5.4%、2020水平年为3.4%,基本能够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 洪明;祁雷;李援农;王宏
    人民黄河. 2008, 1(8): 74-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0.25~5 m的水头下对孔口式滴灌管的出流规律进行了试验分析.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孔口式滴灌管的出流均为紊流式出流,孔口流量随孔径增大而增大,增幅随管径的增大而增大.在相同的工作压力下,0.6 mm孔径滴灌管,孔距33 cm的孔口流量大于孔距100 cm的;0.9、1.2 mm孔径滴灌管,孔距100 cm的孔口流量大于孔距33 cm的,孔距50 cm的孔口流量均最小.测试滴灌管灌水均匀度随工作水头有2种变化关系:一种是灌水均匀度随工作水头的增大而增大;另一种是灌水均匀度随工作水头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当滴灌管处理与试验条件相似时,工作水头宜控制在1~2.5 m.
  • 李斌斌;李占斌;李鹏
    人民黄河. 2008, 1(8): 77-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大理河流域主要水文站1959~1999年间实测的水文泥沙资料,分析了该流域的降雨径流泥沙特性及其年际变化过程.应用水文法分析了大理河流域水利水保措施减沙效益及流域水沙变化原因.结果表明:大理河流域1970~1999年累计减洪量89.08亿m3、减洪效益35.6%,减沙量35.39亿t、减沙效益36.7%.
  • 朱恒峰;赵文武;康慕谊;郭雯雯
    人民黄河. 2008, 1(8): 80-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汛期水文数据代替年均数据,用汛期输沙量与汛期平均降水侵蚀力的比值代替年输沙量作为分析人为驱动干扰点的基础资料序列,运用斯波曼秩相关检验法和有序聚类分析法推估了延河输沙时变过程的显著干扰点.结果表明:①1970年为20世纪60年代~80年代末人为驱动下延河流域输沙时变过程的显著干扰点;②黄土高原地区水沙变化研究中应以汛期降水、输沙数据代替年降水、输沙数据.
  • 马明;沈振中;吕生玺
    人民黄河. 2008, 1(8): 82-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九甸峡水利枢纽坝址地形地质条件极为复杂,拟采用部分开挖、防渗墙截渗的处理方案.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法,对防渗墙和趾板不同连接方式的设计方案进行计算,分析比较了柔性对接方式和刚性顶接方式对周边缝变形以及面板应力和变形的影响,研究了最合理的连接板长度,结果表明柔性对接方案优于刚性顶接方案,连接板的长度以4 m为宜.同时,获得了该坝应力和变形的主要特征值和变形规律.
  • 赵华玮
    人民黄河. 2008, 1(8): 85-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粘贴碳纤维布U形箍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剪承载力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直接加固还是压裂后加固,均可明显提高构件的抗剪承载力;加固前构件是否有初始损伤,对试验粱抗剪承载力无明显影响,可采用相同的公式计算抗剪承载力.
  • 张玉清;宓永宁;徐锋;崔文
    人民黄河. 2008, 1(8): 87-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沈阳市鸟岛公园护坡工程为例,介绍了铰接式混凝土砌块结构设计、制作、铺设施工工艺等,指出这种砌块具有保护生态环境、施工简单、不受季节影响等优点.
  • 李玉建;侍克斌;李凯
    人民黄河. 2008, 1(8): 89-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井柱桩透水丁坝为挡水和透水建筑物,推求了单排井柱桩透水丁坝上游及下游流速公式,通过计算塔里木河其满水库三号口断面单排井柱桩透水丁坝上、下游平均流速,并进行比较表明,水流通过井柱桩透水丁坝后下游平均流速较上游明显降低,从而证明了井柱桩透水丁坝具有阻水缓流作用,但仍大于不冲流速.
  • 樊万辉;张春满;彭新瑞;杨邦柱
    人民黄河. 2008, 1(8): 91-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沙沟水电站从窄口灌区干渠引(分)水发电,根据消能原理和试验,采用水位自动调节引渠,既方便管理,又保证安全,且节省了前池溢流堰和泄水道的建设费用;采用调速器分段关闭的调压措施,保证了水击值满足规范要求;采用箱式半压力消能工,解决了高水头、小流量的消能问题.这些技术措施的采用,节约了基建和设备投资,投入运行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牛宏伟
    人民黄河. 2008, 1(8): 92-9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马家岩水库左岸渗漏岩体的可灌性及该岩体在高压灌浆下的灌浆效果,进行了高压帷幕灌浆试验,为上游帷幕灌浆提供了最大灌浆压力、最大水压力、灌浆排数、孔距等高压灌浆技术参数及灌浆效果检查方法.从检查孔压水监测、物探孔物探测试结果来看,灌浆试验比较成功,达到了试验目的和要求.
  • 胡建兰;杨庆
    人民黄河. 2008, 1(8): 94-9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有限元计算软件,将鸭池河水电站的大坝、岩体及引水钢管作为整体结构进行了三维有限元仿真分析.考虑温变荷载对引水钢管结构受力的影响,提出以稳定性准则设计引水钢管结构,采用垫层钢管代替伸缩节,降低了垫层钢管与混凝土间接触面上的径向压力,并使径向压应力变得比较均匀,避免了垫层钢管失稳屈曲破坏.
  • 王伟;鲍宇飞
    人民黄河. 2008, 1(8): 96-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励磁系统监测的方法、途径及手段,同时在实际电站中对系统进行了充分的验证,表明基于PLC的励磁监测系统能够更精确地反映机组运行状况,具有优良的实时响应,对常见故障有良好的监测能力,能够充分提高水电站的安全运行水平.
  • 钱波;余明东;郑发平
    人民黄河. 2008, 1(8): 98-9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溪洛渡水电站尾水洞岩体地质情况,采用多点位移计和锚杆应力计成功监测了其尾水洞岩体卸荷变形、张开位移量,定量分析了岩体卸荷、变形发展规律,为评价尾水洞岩体质量和调整尾水洞岩体力学参数提供了依据.
  • 杨永俊;骆亚生;董雷
    人民黄河. 2008, 1(8): 100-1011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浮筒法湿化试验装置,研究了氯盐渍土的湿化特性.结果表明,相同含盐量的氯盐渍土的湿化快慢与土样的含水率有关,且存在一个临界含水率,干密度对临界含水率并没有明显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还分析了氯盐渍土的湿化特点和影响其湿化的机理.
  • 张松;刘韩生
    人民黄河. 2008, 1(8): 102-1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岗曲河二级水电站防沙方案进行了比较试验,指出了原设计方案存在的不利于电站引水的问题,提出了优化方案,较好地解决了上游,中沙与下游消能防冲的矛盾,取得了较满意的引水防沙效果.
  • 人民黄河. 2008, 1(8): 104-1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