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08年, 第1卷, 第5期 
刊出日期:
  

  • 全选
    |
    论文
  • 李现社;杜霞;耿雷华;王淑云
    人民黄河. 2008, 1(5): 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水资源具有人均占有量偏少、地区分布不均、年内年际间变化大、水土资源不匹配、人类活动影响明显等特点.分析了中国水资源危机的原因:人口增长太快、污染加剧、水价太低、浪费严重、盲目开采、植被减少及管理不善等.提出了控制人口数量、调整产业结构、建设节水型社会、利用非传统水源、控制水污染、加快供水工程建设、进口高耗水产品、制定应急预案、实现统一管理和开发利用国际河流等十大水资源安全战略.
  • 郑富龙;李景宗;张红旗;章予舒
    人民黄河. 2008, 1(5): 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黄河河口地区的自然与社会经济特点,建立了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的多目标优化模型.模型主要参数包括人口、GDP、产业结构、水资源可利用量、城市生态用水、土地利用变化、各行业用水、生活用水、粮食作物单产、人均粮食、灌溉定额以及水环境容量等.考虑资源、环境、社会经济之间的互动与制约关系,计算了2020年3种方案的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主要指标.结果表明,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节水水平,并适度实行区外调水,可提高黄河河口地区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
  • 曹永潇;方国华
    人民黄河. 2008, 1(5): 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黄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的发展历程,认为应借鉴澳大利亚水权制度的成功经验,在界定水权的基础上构建黄河流域初始水权分配体系,包括流域层次和省内层次两部分的水权分配.流域水权分配的步骤为确定流域环境用水要求、可分配水资源量、省(区)间的分配;省内水权分配分为3个层次,即省内可用水资源、批发水权、初始水权.
  • 高辉巧;张晓雷;熊秋晓
    人民黄河. 2008, 1(5): 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城市河湖作为自然河流的一部分,不仅参与整个河流的水文循环,而且与城市生态系统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城市河湖生态系统.城市河湖水系治理应树立"人水和谐"的理念,坚持以城市生态规划为先导,正确处理河湖治理的主要制约关系,注重河湖生态恢复与水生态保护,采取工程、生态及管理等方面的综合措施,解决临河城市发展建设所带来的一系列环境与生态问题,使城市建设与河湖健康形成和谐与相互促进的关系.
  • 邓玉梅;董增川
    人民黄河. 2008, 1(5): 1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03年和2005年黄河及中游部分支流发生的洪水,造成了较大损失.黄河防洪存在的问题主要是:①防洪意识淡薄;②黄河干流防洪问题多;③中小水库和淤地坝群存在防汛安全隐患;④西北地区山洪灾害防御能力较弱;⑤部分煤矿存在防洪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①完善"上拦下排、两岸分滞"防洪工程体系;②搞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重要城市防洪设施建设;③建立健全山洪灾害防御预案、预警系统及滩区预警系统;④加强防洪减灾政策法规体系建设.
  • 冷元宝;江恩惠;张清明;周杨
    人民黄河. 2008, 1(5): 12-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堤防工程健康诊断就是采取工程探测、检测或监测等手段获取堤防系统或单位堤段的基础诊断资料,通过构建堤防工程健康诊断指标体系,对堤防工程的健康状况进行诊断,包括专项诊断和综合诊断2个方面.从堤防病害及拟定堤防安全监测、检测和探测项目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堤防工程健康综合诊断的指标,堤防工程健康状况可划分为健康、亚健康、病变、危情4级.
  • 宗全利;刘焕芳;何春光
    人民黄河. 2008, 1(5): 14-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坝头局部冲刷深度、壅水高度、下游回流长度及坝群合理间距等透水丁坝工程设计中需要解决的关键设计参数的确定方法进行了介绍,指出了透水丁坝工程设计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建议:①综合考虑透水丁坝不同挑角等相关因素的影响, 给出完整的透水丁坝坝头局部冲刷深度的研究成果;②深入分析透水丁坝局部水头损失产生的原因,从理论上确定透水丁坝局部水头损失的计算公式,进而给出透水丁坝壅水高度计算公式;③应针对不同的透水率进行详细研究.
  • 周灵杰;樊好奇;樊好河;李留刚
    人民黄河. 2008, 1(5): 16-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黄河下游发生4 000 m3/s以下长历时、中小流量洪水时河势的变化规律和出险情况,指出了防汛指挥调度的主要内容.对黄河防洪工程日常观测及发生一般、较大、重大险情时的物资、通信、交通、后勤、夜间照明、信息反馈、军民联防、大型机械设备等保障措施进行了详细说明.实践表明,该预案提高了防汛工作效率,确保了黄河安全度汛.
  • 陈忠;司庆功;路开峰;代振明;孟祥怀
    人民黄河. 2008, 1(5): 19-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原有机械养护堤顶道路时存在的问题,研制了小型多功能堤防道路养护车.该车主要以小型拖拉机为动力,前部安装清扫装置、后部安装平整装置,能全面完成路面平整及清扫作业.清扫装置采用可调节的大清扫圆盘,在保证清扫质量的同时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率;铲刀调整装置可实现刮平刀具的准确定位.
  • 宰松梅;郭树龙;王洪胜
    人民黄河. 2008, 1(5): 2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水团示踪试验为例,介绍和比较了直线图解法、相关系数极值法和最优化计算法等不同的河流纵向弥散系数计算方法,指出:直线图解法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单站法和双站法的不足,但在分析河流水团示踪试验数据时,需用差分计算代替c-t曲线导数的计算,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误差;相关系数极值法计算过程比较复杂,但与其他方法相比,可以避免图算过程,能够消除人为因素对计算结果精度的影响,而且还能够计算河流横断面面积;最优化计算方法多用于分析各种单站的实际观测资料.
  • 刘俊民;郭瑞
    人民黄河. 2008, 1(5): 22-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关中平原22个气象站1961~2001年的降水资料,对研究区域降水的多年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关中平原降水量的多年变化幅度较大,连续枯水年的发生频率高且历时较长,各站多呈现8年、20年的降水周期,41年来降水量整体呈减少趋势;②关中平原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是南多北少、西多东少;③关中平原降水量多集中在6~9月份;④应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技术,鼓励发展抗旱保收的农作物.
  • 吴均;刘焕芳;宗全利;汤骅
    人民黄河. 2008, 1(5): 25-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目前国内广泛采用的一维超饱和输沙法的基本内容,并讨论了决定此法精度的影响因素α的研究情况.根据点绘出的d-α曲线图对有关计算公式进行了对比分析,并用实测资料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α值随泥沙粒径的增大而增大是值得商榷的,在现有的α计算公式中,根据泥沙沉速、水流的摩阻流速、水力坡度和含沙量建立的公式与实际情况最为吻合.
  • 解河海;张金良;郝振纯;杨卫红
    人民黄河. 2008, 1(5): 28-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异重流的潜入条件、持续运行条件、头部运动、运行阻力、输沙排沙规律、浑水水库、数学模型等方面,介绍了各家的研究成果,并指出今后异重流研究的重点:①清浑水交界面的确定;②异重流流速、含沙量垂线分布数学表达方法的研究;③异重流排沙;④浑水水库和异重流联合排沙.
  • 巫菊珠;王正中
    人民黄河. 2008, 1(5): 31-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水库洪水标准风险分析的基本内容,并采用标准风险评估方法对冯家山水库洪水标准进行了风险分析,结果表明洪水标准的风险率有如下分布规律:①入库洪峰流量相同时,PMF的重现期越大,相对应的洪水标准风险率越小;②洪水标准风险率相同时,PMF的重现期越大,相对应的入库洪峰流量越小.
  • 孙立堂;曹升乐;陈继光;窦实
    人民黄河. 2008, 1(5): 33-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济南市小清河流域的雨洪资料,对初损Ia和流域潜在入渗量S进行了自动选优,并率定了计算S经验公式的参数.由产流计算结果可知,将改进的SCS产流模型应用于小清河流域产流计算的效果较好.
  • 张伟;何新林;刘兵
    人民黄河. 2008, 1(5): 35-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SVM的基本原理,指出了其在解决小样本非线性问题中表现的特有优势,并将SVM和BP神经网络在玛纳斯河流域的径流量预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SVM方法预测径流量的精度要略优于BP神经网络方法.
  • 杨宝中;张巧玉;孙立志;李志涛
    人民黄河. 2008, 1(5): 37-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影响黄河水资源承载能力的非自然因素,建立层次结构模型,采用改进的9/9~9/1标度对各级影响因素重要程度进行赋值,分析结果表明,对黄河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影响较大的前4项因素为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推广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行政管理、经济管理.
  • 权锦;董增川
    人民黄河. 2008, 1(5): 39-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石羊河流域资源性缺水和中下游水资源分配不合理的状况,建立了以供水公平为目标的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度模型.根据2003年实测来水资料及各需水片区各部门需水资料,进行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结果表明,上游缺水率低、下游缺水率高的状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 刘杰;张国珍
    人民黄河. 2008, 1(5): 41-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黄河兰州段水质现状进行了详细调查,并结合所处的地理位置,分析了黄河兰州段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结果显示:大肠菌群、挥发酚、石油类、化学需氧量、总磷严重超标.为寻找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建立了环境容量模型,从而确定各类污染物的环境容量.计算结果显示,酚的允许环境容量已接近于零,油类污染物已超过承载力,因此应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
  • 何小莲;何新林
    人民黄河. 2008, 1(5): 43-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石河子开发区污水可生化性差的特点,进行了水解酸化-稳定塘处理污水试验.结果表明:水解酸化-稳定塘对石河子开发区污水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水解酸化阶段COD容积负荷为1.13~2.73 kg/(m3·d)、稳定塘阶段BOD5表面负荷为19.44~55.56 kg/(hm2·d)时,稳定塘的出水BOD5、COD均能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 陈丽;李莉;杨二;鲍宏喆
    人民黄河. 2008, 1(5): 45-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阐述了水质可恢复能力的特征及组成,并通过建立稳态一维水质模型,初步探讨了水质可恢复评价方法,并对比分析了水库优化调度前后小川至利津各河段水质可恢复能力.结果表明:在汛期,各河段有水库调蓄时水质可恢复能力低于无水库时;在非汛期,各河段有水库调蓄时的水质可恢复能力大于无水库时.
  • 姜莉萍;赵博
    人民黄河. 2008, 1(5): 47-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动态规划是一种多阶段决策过程,主要用于解决多目标决策问题,以使系统运行整个过程的总效果最优.这个性质非常适合于水资源系统的动态特征.水资源调度分配的重要性体现在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通过算例,给出了水资源调度分配的动态规划模型,按经济最优性原则进行水资源分配,得出了使经济效益达到最优的方案.
  • 范严伟;邓燕;王波雷
    人民黄河. 2008, 1(5): 49-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高速离心机对黏壤土试样进行了水吸力和对应含水量的测量,并分别运用RETC软件和Matlab软件对土壤水分特征曲线VG模型进行了拟合计算,然后将拟合曲线与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Matlab和RETC软件都可用于土壤水分特征曲线VG模型的参数求解;②RETC软件较Matlab软件拟合的误差小,拟合效果优于Matlab软件;③Matlab软件对用户的编程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 陶晓燕
    人民黄河. 2008, 1(5): 51-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为研究对象,利用供应链产品库存管理理论,讨了南水北调水资源供应链多级湖泊的库存控制问题.从成本最优的角度出发,建立了多级湖泊的水资源库存控制成本最优模型,并提出了各级湖泊的水资源最优订货量和最优水资源持有量的求解思路及控制模型.
  • 钟淋涓;曹淑敏;方国华
    人民黄河. 2008, 1(5): 53-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我国城市水管理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并分析了城市水管理的特征、对象、目标、原则和措施等.我国城市水管理的发展趋势是:城市涉水事务必须统一管理;应完善水法规、严格执法,提高水资源管理效率;构建水资源的现代管理体制,推进城市水管理的社会化;开源节流,平衡供需;由洪水控制向洪水管理转变;加大水污染治理力度,有效改善城市水环境等.
  • 王金贵;程伍群;孟霄;吴现兵;陈菡
    人民黄河. 2008, 1(5): 56-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建立井渠结合灌区灌水量平衡模型,系统分析了灌溉过程中水量的损耗和利用途径,提出了灌溉水损失系数的概念,推导了灌水量损失系数和真实节水量计算公式.经应用于唐河灌区灌溉工程真实节水量的计算结果表明,计算方法是合理的.
  • 宋茂斌;戴婷婷;冯宝平;王华太
    人民黄河. 2008, 1(5): 58-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灌溉水库的运行调度中存在防洪与兴利的矛盾,而汛限水位是协调两者矛盾的关键.探讨了汛限水位确定的原则,分析了目前控制汛限水位的主要问题. 指出灌溉水库汛限水位的确定涉及众多的风险因素和目标,且各风险变量之间存在着较复杂的影响机制,不易确切估计和确定其分布线型与参数,也不易集中考虑各种变量的相关影响.因此,可采用极限风险率方法确定灌溉水库汛限水位.
  • 薛海;王文成;何沛华
    人民黄河. 2008, 1(5): 60-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重力侵蚀因其机理的复杂性及较强的随机性而成为土壤侵蚀研究领域的难点之一.其机理复杂的根本原因在于重力侵蚀影响因素众多且大多以非线性方式叠加.通过对黄河中游重力侵蚀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讨论了在建立重力侵蚀计算模型过程中相应因素的适当处理方式,应充分考虑外因在黄河中游各分区的差异性,并通过理论推演或实验数据将外因与沟坡力学参数的变化联系起来,从而构建基于力学机理且能反映研究区域分异性的重力侵蚀计算模型.
  • 郭文锋;雒旭升;高春河;贾爱冬;马应财
    人民黄河. 2008, 1(5): 63-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大型拦泥库是水土保持沟壑治理的一项重要措施,宁夏从1983年开始对大型拦泥库进行试点,截至目前已建成10余座大型拦泥库并先后投入运行,设计与施工技术比较成熟.提出了大型拦泥库的基本含义和适宜范围,划分了工程等级和设计标准,并详细论述了大型拦泥库的设计思路和运行特点等,提出了对大型拦泥库建设的建议.
  • 颜志丰;孔令海;秦鹏;沈智慧;白喜庆;李曦滨
    人民黄河. 2008, 1(5): 66-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矿区水土流失非常严重.为了解该矿区目前的水土流失情况,将多源信息复合原理、地理信息系统和层次分析法应用于水土流失综合评价.经深入调查、综合评价后发现,准格尔矿区的水土流失现状依然非常严重.
  • 胡敏;姬宝霖;索全义
    人民黄河. 2008, 1(5): 68-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公乌素引洪灌区风沙地、新淤地、淤后耕地的0~100 cm剖面分层取样,进行土壤养分含量、土壤粒径组成的测定,以分析利用高含沙洪水淤地治沙后土壤养分含量与粒径组成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利用高含沙洪水淤地治沙,其土壤养分与粒径组成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关系:土壤中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与中粉粒含量关系密切;全氮、碱解氮与粗粉粒关系密切,构成强正相关关系,而均与细沙粒含量构成最大的强负相关关系;全磷与粗粉粒、中粉粒、细粉粒和黏粒含量也构成强正相关关系,但其相关性变化幅度不大;全钾与粗粉粒含量构成了强正相关关系,而与粗粉粒、中粉粒、细粉粒含量构成强负相关关系.
  • 李瑞;骆亚生;陈丽
    人民黄河. 2008, 1(5): 70-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泾阳塬边滑坡区黄土进行真三轴试验,在保持中主应力、小主应力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大主应力,研究围压、初始中主应力及初始含水率对非饱和黄土结构性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结构强度随着围压、初始中主应力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初始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结构性参数随着围压、初始中主应力及初始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
  • 孙维营;张攀;姚文艺;冉大川
    人民黄河. 2008, 1(5): 72-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水文统计的方法对河龙区间的5条典型支流三川河、皇甫川、窟野河、无定河、延河的年径流量、年输沙量资料序列进行了独立同分布检验.通过离差平方和的计算,确定一个分割点,使分割前后的2个样本序列不同分布,由此确定水土保持效益生效前后的分界年:三川河为1970年、皇甫川为1974年、无定河为1970年、窟野河为1979年,延河尚需通过统计其他指标来确定.
  • 王博;徐建国;隋涛;陈淮
    人民黄河. 2008, 1(5): 74-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附加质量法对考虑动水作用的渡槽动力特性进行了分析,通过算例表明,随着渡槽槽内水位的升高,渡槽结构整体质量增大,渡槽的横向、竖向、纵向各阶自振频率依次显著减小,同时可以看出槽内水位的变化对支架的自振频率影响很小.在渡槽结构的抗震理论计算与设计中,水体对渡槽结构的动水作用不可忽视.
  • 孙明权;甄剑颖;李晓克
    人民黄河. 2008, 1(5): 76-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某典型预应力排水渡槽结构,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对空槽和设计水位时渡槽结构受力状态进行分析,研究了横梁间距、高度、厚度变化对底板、纵梁和竖墙的受力及变形影响规律,指出:竖墙相应应力简化计算时不必考虑横梁作用;横梁厚度对各纵梁协调变形有一定影响,但不显著;增加横梁高度来提高结构稳定性的效果比较明显.
  • 雒翠
    人民黄河. 2008, 1(5): 78-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基于大坝安全自动化监测的大坝安全预警系统的3个关键技术,即大坝安全预警系统的架构、大坝安全监测数据的融合处理、基于Web GIS技术的大坝安全管理应急处理架构等.预警系统架构包括信息管理层、预警分析层、辅助决策层;安全监测数据的融合处理技术主要是信息融合和监测数据的衔接;基于Web GIS技术的大坝安全预警系统主要包括水库大坝的虚拟现实技术和应急管理决策技术等.
  • 李蕊;王正中;王乃信;王志刚
    人民黄河. 2008, 1(5): 80-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梯形渠道收缩断面能量方程的恒等变形,得到计算收缩水深的直接计算公式.该公式简捷、不依赖图表,在工程实用范围内精度能够满足要求.
  • 杨凯;李晓克;赵顺波;杨晓明
    人民黄河. 2008, 1(5): 82-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力学试验研究了硫酸钠溶液浓度、亚高温水淬循环对混凝土抗压和劈裂抗拉强度的影响规律,采用化学分析方法研究了混凝土中硫酸根离子的分布规律,采用热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混凝土受硫酸钠腐蚀的微观机理和强度劣化机理.结果表明,亚高温水淬循环加剧了硫酸钠溶液浸泡混凝土的强度劣化,使硫酸根离子在混凝土中的扩散系数显著增大.
  • 邹兵华;李占斌;李鹏;时乐
    人民黄河. 2008, 1(5): 84-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石窑店煤矿拦渣坝为例,在理论计算的基础上,应用有限元原理,结合数值仿真分析方法,从拦渣坝力学稳定和受力破环的角度,按坝体仅受矿渣压力作用和坝体受矿渣压力与水压力共同作用两种工况,应用有限元软件对拦渣坝在设计堆渣高度下的应力场和位移场进行了稳定性仿真分析,指出了最大应力和位移分布区域,为拦渣坝的安全稳定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 李明;刘乾;胥斌;徐学东
    人民黄河. 2008, 1(5): 87-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利水电工程评标决策工作是一个多目标、多层次、结构复杂和影响因素繁多的复杂系统决策问题,针对其特点,建立了评标决策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举例说明了该方法的具体应用.指出该方法虽然步骤比一般的评标方法要复杂,但是它能科学、全面、综合地反映承包商的实际情况,有利于保证最优者中标,充分体现水利水电工程招标评标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 陈旭;许模;孙维兵;张强;毛邦燕;路杰;赵帅军
    人民黄河. 2008, 1(5): 89-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河上游野狐峡峡谷区域广泛发育二叠纪灰岩.受青藏高原隆升、地质构造环境改变、黄河河谷演化、气候环境变迁等多因素的影响,区域内发育有多种类型的岩溶.根据发育时期和发育位置的不同,岩溶主要分为4类:深部古岩溶、河谷侵蚀岩溶、地表溶蚀-剥蚀岩溶、构造破碎带岩溶.通过对区内岩溶发育特征的研究,对黄河上游水电资源的开发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 夏雨;张仲卿;赵小莲;宋玉峰
    人民黄河. 2008, 1(5): 91-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蒙特卡罗随机有限元方法,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温度场进行三维有限元仿真计算,由计算所得的随机输出变量(浇筑过程最高温度)和随机输入变量的概率灵敏度分析可知,影响浇筑过程最高温度的主要因素是绝热温升和大气温度,并得到施工过程最高温度的概率分布函数.
  • 卢晓春;田斌;雒亿平;吴彦
    人民黄河. 2008, 1(5): 92-9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有限元法对天桥水电站除险加固工程土石围堰渗流场进行了模拟,指出:围堰体的单宽渗流量为13.32 m3/h,渗流量相对比较大;浸润线经过围堰体后能迅速下降,围堰体的渗流能够从下游坡脚溢出,但在下游坡脚的渗流溢出点部位渗透梯度较大.在此基础上对坝坡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稳定性能够满足规范要求.
  • 薛媛;娄宗科
    人民黄河. 2008, 1(5): 94-9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粉煤灰的特性、作用机理及对混凝土抗冲磨性能的影响,测试了粉煤灰混凝土的抗冲磨强度、抗压强度及抗渗性.结果表明:掺入适量粉煤灰可以显著改善混凝土的抗冲磨性能及抗渗性,在试验条件下,粉煤灰掺量在10%时,对混凝土抗冲磨性能的增强效应最为明显.
  • 人民黄河. 2008, 1(5): 96-9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