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08年, 第1卷, 第3期 
刊出日期:
  

  • 全选
    |
    论文
  • 王国安;王煜
    人民黄河. 2008, 1(3): 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中国PMP/PMF研究没有受到重视,1975年8月淮河发生特大洪水导致板桥、石漫滩等水库垮坝以后,受到了高度重视,但在规范上人为规定PMF必须大于万年一遇洪水或不得小于万年一遇洪水,按此标准复核,全国已建的8万多座大中小型水库绝大多数属病险库,这引起了人们对PMP/PMF的怀疑.20世纪80年代以来,PMP/PMF在我国的研究应用处于低潮期.未来PMP/PMF的研究将会有更深入的发展,建议修订水库防洪标准,即由前苏联模式改为美苏模式相结合,大型水库用PMF校核,中小型水库用频率洪水校核.
  • 刘学工;韩琳;张艳宁;李跃伦
    人民黄河. 2008, 1(3): 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断面河相系数研究与应用的讨论,提出了基于遥感影像推求河段平均水面宽和结合流量资料推求河道平均水深的河段河相系数概念,采用多年调水调沙期间遥感监测数据对黄河下游花园口-夹河滩、夹河滩-高村河段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描述河道特性的实际情况.
  • 黄健平;王梦园
    人民黄河. 2008, 1(3): 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结合区域开发规划的特点展开环境承载力研究,在详细阐述环境承载力时效性的基础上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及量化模型.以某工业基地开发规划为例,分析该地区现状与规划期环境承载力状况,进而提出该地区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调整产业结构,延扩生产链条,提高水的循环利用率并全面提高工业基地清洁生产水平.
  • 饶明奇
    人民黄河. 2008, 1(3): 9-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保证河堤安全,清代制定了一系列有关河堤养护的法规.这些法规的内容主要有:对官员巡查修护河堤的责任规定;对兵夫日常养护的责任规定;对栽树种草以加固河堤的规定;对禁止在河堤上建房、禁止人为损坏河堤的规定;对禁止垦种河滩淤地的规定等.这些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为保障河堤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体现了清代水利法制建设的成就.
  • 李红艳
    人民黄河. 2008, 1(3): 12-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结合南水北调东线总体规划,将南水北调水权分为工程水权与天然水权,并将工程水权分为国家水权与地方水权.针对东线一期工程的供水范围和供水目标,构建了国家水权初始分配的指标体系,引入多目标多层次模糊优选算法,对东线一期工程的国家水权进行了分配.结果为:国家水权总量为21.626亿m3,江苏、安徽、山东3省应分得的水权量为7.201亿、7.461亿、6.964亿m3.
  • 林先成;杨武年
    人民黄河. 2008, 1(3): 15-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常用的WebGIS开发方式CGI、Plug-ins、ActiveX、Java等的介绍,分析了在防汛指挥决策支持信息系统中采用WebGIS技术的优势,同时探讨了信息处理、系统集成发布以及防汛指挥决策支持等处理过程.提出了基于 WebGIS技术建立防汛指挥决策支持信息系统的实现方案及应具备的基本功能:数据管理与维护、网络数据通信、空间数据分析、洪水调度与决策、网络发布浏览、信息快速响应等.
  • 李宝军;尚明;李移;尚杰
    人民黄河. 2008, 1(3): 17-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几处实例工程的运行情况分析,指出铅丝笼沉排坝的出险原因是其结构不能随着冲刷坑的发展变化而及时下沉,并且其险情发展快,难以做到抢早抢小.其抢险方法主要有:①加强对该结构工程的汛期观测,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抢护;②充分准备料物,采用机械化抢险;③可采用船抛块石或铅丝笼的抢险方法,也可采用在外围边脚处推柳石枕固根的方法进行抢护;④应首先进行准确的探测,在出险部位根基处抛与排体结构相似的铅丝笼,然后再根据险情情况采用传统的抢险方法进行抢护,力争抢险后工程恢复原貌.同时建议:①提高土工织物的柔韧性,增强拉伸率;②改进沉排体的排列方式;③改进沉排体的结构;④改良沉排体与裹护体之间的联结部.
  • 刘建伟;刘克强
    人民黄河. 2008, 1(3): 19-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适应堤坝隐患探测的条件和特点,研制了FDl2000分布式智能堤坝隐患综合探测系统.该系统具有分辨率高、抗干扰能力强、仪器智能化、操作简捷、轻巧便携等特点.实际应用证明,该系统适合土质堤坝隐患探测,可测出堤坝内部裂缝、洞穴、松散土夹层、渗漏、管涌等隐患的位置、性质、走向及埋深,为堤坝隐患的探测提供了一套实用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 陈忠;司庆功;代振明;王秋生;董京祥;宋海英
    人民黄河. 2008, 1(3): 21-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堤坡平地两用型手扶式割草机是为适应黄河水利工程草皮养护特点而研制的,其采用手扶拖拉机作为行走装置,拖拉机后悬挂安装圆盘割草机.在堤坡上采用不同直径的轮胎,并设计平坡切换变速箱,实现了堤坡等斜面割草作业;设计的割刀调整装置实现了割刀高度调整及割刀作业面与地面始终处于水平工作状态.实践表明,该割草机连续作业性强、工作效率高、割茬高度可调、作业面整齐美观,适合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中堤坡和坝顶埽面大规模割草作业.
  • 李希伦
    人民黄河. 2008, 1(3): 23-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浮桥给防汛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出了如下建议与对策:落实各级安全责任制,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制定完善的、有针对性的、操作性强的拆接浮桥预案;加强主管部门的监督力度,确保黄河安全度汛;加强对浮桥员工的教育培训,增强全员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 张红武;张俊华;吴腾
    人民黄河. 2008, 1(3): 24-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河流动力学原理,从描述泥沙运动特性和异质粒子与紊流跟随性2个角度,分别对黄河"粗泥沙"的理论界定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黄土高原进入黄河下游粒径大于或等于0.075 mm 的泥沙多难以被水流直接输送入海,粒径小于0.075 mm 的颗粒则易在水流中悬浮入海,因此,黄河中游划分粗细沙的临界粒径应该为0.075 mm.
  • 田景环;王文君;徐建华
    人民黄河. 2008, 1(3): 26-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目前各种传统水文含沙量预报方法的不足,考虑吴堡至龙门区间入流的影响,建立了基于神经网络的BP预报模型,对龙门站最大含沙量进行了预报,并利用实测资料对模型的模拟效果进行了验证,预报精度比较理想.
  • 武彩萍;勾兆莉;吴国英;郭慧敏
    人民黄河. 2008, 1(3): 28-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结合黄河小北干流放淤试验工程,通过弯道悬沙实体模型对弯道溢流堰分沙效果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弯道溢流堰具有一定的撇清撇细分沙效果,悬沙中值粒径越大,弯道溢流堰的撇清撇细分沙效果越好;弯道半径对溢流堰撇清撇细分沙效果的影响随着悬沙粒径的不同而不同;在试验水沙条件下,经弯道溢流堰撇清撇细分沙后进入淤区的悬沙含沙量较分沙前提高约1%,粗沙较分沙前提高约2%.
  • 王二平;金辉;王文君;张艳艳;曹兵
    人民黄河. 2008, 1(3): 31-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明渠水槽试验结果,建立了矩形断面明渠流速沿垂线分布的抛物线公式和流速横向分布的乘幂函数公式,拟合分析给出了流速分布系数的确定方法.根据提出的明渠流速分布律,给出了确定明渠流量的简易方法,计算相对误差较小,满足明渠流量计算的精度要求.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实用流量自动化测量系统.
  • 赵瑞娟;刘鸿涛;吕宏兴
    人民黄河. 2008, 1(3): 33-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矩形断面渠道流速进行测量,采用对数公式和抛物线公式拟合流速曲线,分析流速在断面垂向的分布规律,发现垂线最大流速并非出现在水面,其位置与雷诺数有关.认为不同雷诺数的断面以及同一断面的边壁区与中心区应采用不同的平均流速计算公式.
  • 叶春生;杨晓东;张雯;严军
    人民黄河. 2008, 1(3): 35-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利津断面1963~1989年的水沙资料,建立了GRNN网络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研究并探讨了黄河口水沙通量的预测问题.结果表明:①利用奇数年数据建立的GRNN和BP模型预测误差大、精度低,而用归一化处理的数据建立的GRNN和BP模型预测的绝对误筹小、精度高,并且GRNN的预测精度比BP模型的高;②神经网络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和非线性映射能力;③归一化的实质是自变量的无量纲化,利用量纲分析理论研究水沙影响因子,为进一步研究黄河口水沙问题提供了一个思路.
  • 史杰;刘焕芳
    人民黄河. 2008, 1(3): 38-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二维紊流为例,从理论上对冰盖流研究中应用Einstein假定进行了分析,认为:①冰盖流的水流并不能简单分区;②若假定冰盖区和床面区的能坡相等,则水力半径分割法在宽浅河流上应用时将导致谬误;③若假定冰盖区、床面区及过流断面的平均流速相等,则会推导出冰盖糙率和床面糙率相等的谬论.因此,在冰盖流研究中应用Einstein假定值得商榷.
  • 张超;赵嵬;张春满
    人民黄河. 2008, 1(3): 41-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目前黄河郑州段水资源短缺以及浪费、污染、引水困难、缺乏有效管理等实际问题,提出必须以现代科学技术和加强工程管理、节水改造为手段,提高引黄保证率和水资源利用效率.同时,要转变用水观念、运用科学发展观合理利用水资源,以有限黄河水资源支持郑州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唐力;赵勇;肖伟华;刘建刚
    人民黄河. 2008, 1(3): 43-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实施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是我国应对水资源短缺、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在分析了国外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实施现状的同时,总结了国内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实施沿革、配套法律法规和目前取得的主要成果.据此提出了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方面: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制度的实施有待深入展开,缺乏系统的技术支撑体系,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的指标体系不完善,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互不匹配,管理监督措施需进一步加强.
  • 李恩宽
    人民黄河. 2008, 1(3): 45-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属性识别理论为基础,建立了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属性识别模型.结合淮河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的综合评价,并与其他评价方法的评价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①属性识别模型可以有效地解决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问题,且设计合理、计算简单;②淮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已接近区域水资源承载力,因此开发潜力不大.
  • 王玮;马思锦;陈建敏
    人民黄河. 2008, 1(3): 48-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四柏树城市供水水源地供水安全问题,建立了水源地地下水流三维数学模型以及质点示踪模拟模型,计算在给定开采方案作用下,向某点汇流的质点在不同时刻的位置,进而获取地下水流的水力截获区.在此基础上,针对城市近期、远期需水量,对水源地相应开采方案的水源保护区进行了划定,按质点迁移时间分别为100 d、25 a并结合水源地的布井范围划分一、二级保护区,并划定开采后的主要补给区边界为三级保护区边界.
  • 李想;刘晓岩;李东
    人民黄河. 2008, 1(3): 50-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999年3月国家统一调度黄河水量以来,通过科学调度和加强用水管理,确保了黄河不断流.但通过资料分析发现,黄河下游水量存在严重不平衡,且呈现出随引水量增加而增加的规律.在分析其主要原因后提出:应强化涵闸引水监测管理、正规化管理滩区取水、依法严惩引水违规案件,以减少人为造成的黄河下游水量不平衡.
  • 刘俊民;苗正伟;崔娅茹
    人民黄河. 2008, 1(3): 52-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宝鸡峡灌区1981-2003的年降水资料建立了GM(1,1)模型,并依据建立的残差GM(1,1)模型对原模型进行修正.经用2004年灌区降水资料验证,证明了模型预测结果的精确性、合理性.对灌区2008~2016年可能发生干旱 的年份进行预测,结果表明,2008年、2012年、2016年将发生干旱.
  • 段永刚;赵红;汪志农;尚虎君;何文学
    人民黄河. 2008, 1(3): 54-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灌区信息管理方法和COM技术的研究,提出了基于组件式GIS渠系信息处理与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思路:采用COM技术和VB进行开发;数据库采用superMap 中的SDB格式统一管理,以ADO方式链接属性数据.具体介绍了数据转化、图层管理、属性表处理、灌区地图浏览、双向查询、渠系专题图制作等功能的实现方法与关键技术.
  • 王建众;牛文全;吴普特;霍海霞
    人民黄河. 2008, 1(3): 56-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内镶贴片式滴灌带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不同铺设长度、铺设坡度以及入口压力下滴头沿毛管的流量分布,计算出各种条件下毛管灌水均匀度,并结合滴头的制造偏差及田面微地形对高差流量偏差率的影响,分析了降低入口压力对毛管灌水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铺设长度较短时,在10-2 m 压力水头范围内,降低毛管入口压力对灌水质量的影响可以忽略;在-5‰~10‰的坡度范围内,毛管灌水均匀度随铺设坡度的增大而增大.综合分析认为,毛管入口压力水头可以降到4 m左右.
  • 张雄;杨卓颖;党志良
    人民黄河. 2008, 1(3): 58-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地理信息技术以及决策支持技术,开发了基于GIS的供水管网决策支持系统,在建立管网基础信息库的基础上紧密结合供水管理的业务流程,能处理以供水管网为核心内容的管网信息和其他相关信息,可以对供水规划、设计、调度、抢修以及供水管网运行管理等提供决策支持.
  • 宋妮;王海艳;孙景生;王军涛
    人民黄河. 2008, 1(3): 60-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盆栽冬小麦孕穗一成熟期的水分调控,研究了不同水分控制下限对冬小麦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分析了灌水量与叶水势和细胞浓度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盆栽冬小麦最适宜的灌水量为1200 mL.分析了灌水量对株高、穗长、结实小穗数、不孕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等产量因子的影响,指出灌水量和株高近乎直线相关;随着灌水量的增加穗粒数呈上升趋势,不孕小穗数呈下降趋势,对穗长和结实小穗数无显著影响.
  • 王波雷;马孝义;苗正伟
    人民黄河. 2008, 1(3): 62-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Surfer 软件是专门的三维等高线绘图软件,可以直接对三维数据实体成像和等值面成像.针对传统喷灌水量分布图绘制较为复杂的问题,提出基于Surfer软件绘制喷灌水量分布图的方法,根据雨鸟30PSH喷头点喷水量分布观测数据,绘制了水量分布的二维等高线及三维强度图.与其他绘图方法相比,该方法程序简单,工作量小,绘制速度快,精确度也较高.
  • 时明立;史学建;付凌;韩慧霞;黄静;孙维营;杨红新;李莉
    人民黄河. 2008, 1(3): 64-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索淤地坝泥沙淤积规律,通过野外调查、典型坝取样并对样品进行颗粒级配分析,对黄土高原淤地坝泥沙沉积的空间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垂直剖面上淤积物粗细相间分布,具有一定层理;在水平方向上,坝前淤积物中粗泥沙明显减少;无放水工程的淤地坝坝前黏土层厚度较大,有放水工程时控制面积大的淤地坝淤积物较细;上下游淤地坝表现为上游拦粗下游淤细.
  • 务宗伟;王现国;刘学善;牛波
    人民黄河. 2008, 1(3): 66-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豫西黄河流域是黄河泥沙的产区之一.通过对研究区土壤侵蚀的地质环境及形态类型的调查,分析了研究区土壤侵蚀的主要地质环境特征.在此基础上,依据不同地质环境特征,主要考虑地形地貌类型和地层岩性等地质环境条件的差异,将研究区土壤侵蚀环境类型划分为基岩山地丘陵侵蚀、黄土塬梁峁丘陵侵蚀、河谷侵蚀三类.
  • 马红丽;辛全才;李静;李洋
    人民黄河. 2008, 1(3): 69-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分析影响淤地坝分期加高总投资的几个重要因素,从可以被坝体利用的坝前淤泥体积入手,以初建坝高、分期加高次数和每次加高后的坝高为决策变量,以节约的工程投资最大为目标函数,在费用分析中采用动态分析法,从而得出淤地坝坝体分期加高动态优化模型.
  • 张雷顺;包金斗;赵嵬
    人民黄河. 2008, 1(3): 72-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混凝土圆柱单独加固与复合加固的对比试验,对混凝土圆柱的极限承载力、应力一应变关系及延性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复合加固素混凝土圆柱充分发挥了CFRP加固和增大截面加固的优点,有效提高了圆柱的承载力和延性,同时大幅度降低了加固成本.
  • 吴宏平
    人民黄河. 2008, 1(3): 74-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克服传统方法求解流体力学中初、边值反问题的困难,可把反问题转化为非线性优化问题,进而通过遗传算法来求解.对二维调和方程的反边值问题和一维非线性对流一扩散方程的反初值问题进行了数值实验,其中正问题的数值解采用有限差分法,遗传算法采用浮点数编码,结果表明,将遗传算法和特定数值方法结合起来能有效求解流体力学反问题.
  • 夏雨;张仲卿;李东阳;赵小莲;宋玉峰
    人民黄河. 2008, 1(3): 76-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大体积碾压混凝土施工期进行仿真计算,主要研究碾压薄层厚度及施工间歇期对坝体温度场的影响,并对薄层厚度和间歇期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施工过程中薄层厚度为0.3 m、浇筑间歇期为6 h是最优选择.
  • 蒋臻蔚;王启耀;张亚
    人民黄河. 2008, 1(3): 78-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王圪堵水库库岸工程地质环境及灾害点的调查表明,库区典型的塌岸模式有冲刷磨蚀型、冲蚀崩塌型、浸润滑塌型3种,对塌岸发生的机理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利用图解法预测的水库长期塌岸宽度为130.5 m,划分了塌岸严重的区段.
  • 邢会歌;宋会民;王卓甫
    人民黄河. 2008, 1(3): 80-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和谐管理理论的思想为问题导向基础上的优化设计与人的能动性作用的双规则互动耦合机制.分析了建设管?苘 理市场存在问题的根源及对和谐管理的客观要求,并根据Partnering模式的运用启示,探讨了工程项目和谐管理模式.
  • 李国敬;陈和春;王继保
    人民黄河. 2008, 1(3): 82-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分析水轮机磨蚀预测中的影响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在水轮机磨蚀与数值模拟预测中的作用,指出水轮机磨蚀预测的数值模拟是可行的,并提出了数值模拟的前提与程序设计准则.
  • 董利斌;郑东健
    人民黄河. 2008, 1(3): 84-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混凝土拱坝应力应变计算原理及数值统计模型,分析了李家峡拱坝的应力应变规律和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影响该拱坝应力应变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其应力值比较稳定,满足大坝安全要求,应力分布符合理论计算结果,但有个别测点应力有缓慢增大的趋势,时效尚未稳定,需加强监测.
  • 胡良明;朱海堂;苗宗伟;严克兵;宋帅奇
    人民黄河. 2008, 1(3): 86-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水工混凝土抗渗仪法和土工渗透仪法对蝮性混凝土的渗透性能进行了试验,分析了水胶比、膨润土用量、黏土用量、水泥用量、砂率等对渗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塑性混凝土的抗渗性能随着水胶比的减小和砂率的减小而增大,适当增加膨润土和黏土用量可以提高其抗渗性能,水泥用量对渗透性能影响不明显.
  • 人民黄河. 2008, 1(3): 88-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