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08年, 第1卷, 第2期 
刊出日期:
  

  • 全选
    |
    论文
  • 翟家瑞;任伟
    人民黄河. 2008, 1(2): 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河宁夏、内蒙古河段每年冬天都要封冻,河道槽蓄水量增加,在翌年春天开河时,上游来水加上该河段融冰水,形成流量沿程递增的凌汛洪水,演进到中下游称为桃汛洪水.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潼关高程总的变化趋势为抬升,但每年桃汛洪水期间是冲刷降低的.2006~2007年,黄河防总连续2年成功地开展了"利用并优化桃汛洪水冲刷降低潼关高程试验",分别使潼关高程下降了0.20、0.05 m.鉴于头道拐水文站开河洪水的流量过程预报难度大、万家寨水库调节库容小且蓄水塑造桃汛洪水与防凌调度冲突等情况,认为应改变万家寨水库桃汛期的运用方式、控制三门峡水库桃汛期运用水位,以冲刷降低潼关高程.
  • 李发鹏;徐宗学
    人民黄河. 2008, 1(2): 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MODIS科学组L3级产品,详细分析了黄河三角洲地区NDVI和Albedo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①该产品具备相当高的精度,基本反映了研究区的植被覆盖和地表反照率的变化规律,并与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吻合较好;②MODIS地表反照率对黄河三角洲地区具有一定的适用性;③黄河三角洲地区人类活动特别是农业耕作的季节性更替对NDVI的年内变化影响显著;④黄河三角洲地区的Albedo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但其变化规律要比NDVI复杂得多.
  • 刘俊萍;畅明琦
    人民黄河. 2008, 1(2): 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995年、1997年和2001年对引黄入晋工程受水区的需水量进行了3次预测.通过对3次需水预测结果的对比分析,认为3次需水预测研究完成的时间不同,对基础资料、预测技术、用水定额及认识的不同,使得3次需水预测研究成果存在差异.指出影响需水预测的主要因素为工业发展与结构调整、城市化、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定额、水价等.
  • 王蕊;姜生斌;王丽萍;张验科;乔秋文
    人民黄河. 2008, 1(2): 9-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电参与竞争电量的比例分析是水电市场化运营的关键.结合水电的特性,利用水电运行、电力系统、管理、概率论等理论,建立了基于发电过程特性分析的比例确定模型,并在统计实验方法中吸纳了各水电站的调节性能和发电过程特征等相关信息,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探讨了比例确定的方法.以黄河上游10座梯级水电站为实例,计算出水电站的年度非竞争合约电量可取多年平均发电量的60%,其余电量作为可竞争电量.
  • 李梅;张济世;刘玉龙
    人民黄河. 2008, 1(2): 11-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分析各种常用水价模式的基础上,认为丰枯两部制水价模式适用于跨流域调水工程.以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的水价研究为实例,对这种水价模式下的水价方案进行了应用验证,结果表明:一方面保障水价尽可能地保障了供水工程的正常运行所需的供水收入;另一方面浮动式计量水价在枯水季节可促使用户节约用水,丰水季节鼓励用户多用水.这样的调水工程水价,可最大限度地发挥跨流域调水工程的效益.
  • 李永强;谭建领
    人民黄河. 2008, 1(2): 13-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简要回顾河道整治工程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近年来黄河下游来水的变化.用平均流量和平滩流量两种方法分析了今后河道整治工程的设计流量,认为其应在1 000 m3/s左右.同时,提出了降低新建、续建工程坝顶高程的建议.
  • 吴保生;李凌云
    人民黄河. 2008, 1(2): 15-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探讨了黄河下游不同河段断面水力几何形态及断面形态特征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变化特点,认为:①游荡型河段河宽随流量的增大而增大,但水深与流量之间没有相关关系,河相系数也随流量的增大而增大,面积的增加主要是通过河宽的增加来实现的,面积与水深之间没有相关关系,而平均水深随河宽的增加具有减小的趋势;②蜿蜒型河段在水流达到满槽河宽之前,断面几何形态和断面特征参数的变化与游荡型河段相似,在水流达到满槽河宽之后,断面几何形态和断面特征参数的变化与游荡型河段的断面极为不同;③过渡型河段断面特征参数的变化既具有游荡型河段的断面特征,又具有弯曲型河段的断面特征,但在1965~1974年的集中整治后,变为弯曲型河段的断面参数变化特征;④研究黄河下游河道输沙及河床演变时,必须注意到不同河段断面形态的显著区别,特别是蜿蜒型河段的断面形态在满槽河宽前后的显著区别.
  • 刘建伟;刘克强
    人民黄河. 2008, 1(2): 17-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电位法的概念、自然电场的产生原因及规律、电位法探测堤坝渗漏的原理及其野外工作方法和资料分析解释方法.长江大堤重大漏水险情和九江高泉水库太坝漏水险情的探测实例表明,电位法测量堤坝渗漏等隐患的现场工作简便、快捷,测量结果与实际吻合.
  • 李远发;耿明全;宋莉萱;陈俊杰
    人民黄河. 2008, 1(2): 19-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实体模型试验,在一定的水力及边界条件下进行了传统坝与长管袋褥垫沉排坝抗冲刷效果的对比试验,并对长管袋褥垫沉排坝抗冲刷机理进行了分析及描述,指出:长管袋褥垫沉排坝迎水面至坝头的冲刷以水流直接冲淘和螺旋流淘刷形式为主,坝头至下跨角部位主要受绕流冲刷;长管袋褥垫沉排坝前冲刷坑形状与传统坝近似,但冲刷坑尺寸及冲刷坑深度大于传统坝.
  • 李有德;汪志农
    人民黄河. 2008, 1(2): 21-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提高堤防工程管理效率及现代化管理水平,提出了以superMap Object为开发平台、基于GIS的堤防工程可视化管理系统的设计开发框架,包括其特点、系统组成及主要功能.
  • 梁国亭;姜乃迁;丁宏生;张晓丽;卢冬梅
    人民黄河. 2008, 1(2): 23-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设计的2个水沙系统,分析了北洛河改道入黄对渭河下游河道减淤及潼关高程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北洛河改道入黄对渭河下游河道具有明显减淤作用,减淤比为26.4%~18.3%;②北洛河改道入黄可以降低渭河下游中常洪水的水位,流量为200 m3/s及6 000 m3/s的水位较现状分别平均少上升0.23~0.18 m和0.15~0.12 m;③北洛河改道入黄对黄河小北干流河段具有增淤作用,但是影响幅度较小;④北洛河改道入黄对潼关高程下降有利有弊,利大于弊;⑤由于黄河小北干流河段来水和来沙较北洛河大,因此北洛河改道人黄后的前几年可能会造成黄河倒灌北洛河入黄口.
  • 程龙渊;薛晟;李杨俊;张松林;李峰旭;曹卫东;王玉平
    人民黄河. 2008, 1(2): 26-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实测断面法、沙量平衡法和同流量水位法计算了兰州-利津相邻水文站间的时段平均冲淤厚度,结果显示:①沙平衡法冲淤量计算公式的缺陷是很难克服的;②实测断面法可信度最高,悬沙平衡法可信度最低,同流量水位法具有一定的可信度;③用同流量水位差反映主河槽的冲淤变化,定性无误,可信度较高;④建议在无实测断面法冲淤量的河段,用同流量水位法计算区段主河槽冲淤厚度.
  • 徐文彬;柴军瑞;方涛
    人民黄河. 2008, 1(2): 28-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前人模型实验结果分析的基础上,建立陡立单裂隙模型,将传统单裂隙模型溶质运移机理同泥沙运动原理结合起来,提出新的溶质扩散机理和扩散方程,并进行了实例分析,指出:比重较大的非中性悬浮物质在陡立裂隙中运移时受重力和紊动扩散的作用,容重较小的中性悬浮物质可近似认为不受重力影响;水流流态、流速的改变会影响溶质的运移.
  • 赵双权;韦春元;蔡世林;屠新武
    人民黄河. 2008, 1(2): 31-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沙流量和水流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并对三门峡库区各站1985年及三门峡站2003年8月清、浑水径流量差值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传统径流量计算结果存在误差,三门峡站日径流量最大相对误差为14%;平均含沙量越大,清、浑水径流量相对误差越大;径流量相对误差与含沙量呈正相关关系.
  • 张丽;宋士强;张艳红
    人民黄河. 2008, 1(2): 33-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将城市细分为水面部分、绿地部分、建筑物及道路部分、经过处理的广场及开阔地部分,对平原地区城市产汇流计算方法进行了改进,并通过山东省聊城市的计算实例将改进后的方法与传统方法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证明,改进方法是合理可行的.
  • 高传昌;曹永梅;刘新阳
    人民黄河. 2008, 1(2): 35-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资源优化配置是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手段.以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建立了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多目标模型,并以郑州市为例,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应用结果表明,该模型是科学、有效、实用的,配置结果是合理的.
  • 朱九龙
    人民黄河. 2008, 1(2): 37-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供应链管理角度,提出了节点湖泊水资源库存控制的概念.南水北调供应链的节点湖泊水资源库存体现了重视系统水资源配置的整体效果与供水保证率、强调湖泊或地区之间的协调与合作、不确定性因素对于水资源供需关系的影响,具有调节水资源需求变化差异、减少水资源的输送成本、快速适应水资源需求市场的变化、缓冲不确定因素影响的作用.
  • 陈兆开;施国庆;杨涛
    人民黄河. 2008, 1(2): 39-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黄河流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黄河流域水资源作为流域"生命线"的地位显得更加突出.然而,黄河流域以水资源为纽带的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充分认识流域水资源的生态功能和价值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补偿的原则,建议构建灵活多样的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方式,以支持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建设,保持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 陈朋成;周孝德;靳春燕;冯民权
    人民黄河. 2008, 1(2): 41-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了河道生态需水量计算模型,把黄河上游分为上、中、下3段,根据黄河沿、玛曲、唐乃亥、安宁渡、青铜峡和头道拐6个水文站1960~1990年系列资料,计算的25%、50%、70%、95%4个水文频率年生态需水量分别为235.811 8亿、230.482 0亿、193.823 8亿m3和166.056 3亿m3,河道内平均年生态需水量为径流量的13%左右.
  • 屈金娜;马孝义;张建兴
    人民黄河. 2008, 1(2): 42-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黄河中游河龙区间的气候变化分析,发现: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河龙区间年平均气温和四季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且年际间波动趋于平缓,春、冬季降水量呈微弱增加趋势,夏、秋季降水量呈明显减少趋势.同时分析了河口镇站和龙门站年径流量变化特征以及气候变化对河龙区间水资源的影响,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对河龙区间水资源有重要影响,20世纪90年代以后,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幅度为21%.
  • 韩鹏飞;刘超;杨芳;张海洋;王心义
    人民黄河. 2008, 1(2): 45-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分析开封市水资源特征及开发利用情况的基础上,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建立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模型,在评价因素选取、权重分配方面对生态用水给予重点考虑,对开封市的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开封市水资源开发容量较小,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潜力也相对较小,进而提出了开封市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对策.
  • 陈军武
    人民黄河. 2008, 1(2): 47-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秦州区水资源量的现状评价分析,指出秦州区水资源短缺是区域水资源分布不均所致.通过产业结构偏离度、总协调度分析,认为秦州区除农业发展偏差过大外,其他各产业发展及社会经济发展总协调度均处于合理状态.并以此为依据,对2010年、2020年国民经济各部门需水量进行了合理配置,参照该结果提出了以下对策:①开源与节流并重;②加快水务一体化的步伐,建立水价及水资源费市场调节机制;③将部分工业逐步转移到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嘉陵江流域.
  • 李淑芹;董洁;王开章;李恩博;高伟
    人民黄河. 2008, 1(2): 50-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理念,在分析临沂市水资源承载力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临沂市水资源承载力指标体系,并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与层次分析法对临沂市水资源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临沂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已具相当规模,特别是其中的兰山区与罗庄区的水资源承载力已接近其饱和值,应优化产业结构,合理用水、节约用水.
  • 罗育池;靳盂贵;韩乾坤;刘延锋
    人民黄河. 2008, 1(2): 51-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资源供需矛盾已成为制约郑州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介绍了郑州市地表水、地下水保护规划方案及各规划水平年水资源配置方案.
  • 程天舜;梁杏;黄静
    人民黄河. 2008, 1(2): 53-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忻定盆地二维岩性分区图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气象、水文、自然地理以及地质构造条件,探讨了修建地下水库来缓解奇村镇地下水资源危机的可行性,并重点讨论了修建地下水库所要满足的贮存空间和介质条件,认为在奇村镇修建地下水库是可行的.
  • 霍海霞;牛文全;汪有科;王建众
    人民黄河. 2008, 1(2): 55-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上限灌溉处理对辣椒生长形态、生理变化及各产量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辣椒生育期内灌水量的增加,辣椒的株增高、茎增粗、光合速率及蒸腾速率提高.在幼苗期,灌水量大小对辣椒生长发育影响不明显;在现蕾期、开花结果前期,灌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80%时辣椒生长比较好,但在盛收期灌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0%时有利于节水、增产.
  • 王艳芳;张红玲;周志轩
    人民黄河. 2008, 1(2): 58-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VB与GIS技术集成,建立了唐徕渠灌区用水管理系统.系统分为基本信息、水量调配、水量统计、水费计算、用水总结、电子地图等6个模块,具有可视化查询、视图、编辑、专题图制作、水量优化调配与用水计划编制等功能,可实现灌区地理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可视化查询.
  • 周振民;王利艳
    人民黄河. 2008, 1(2): 60-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建立黑岗口引黄灌区生态农业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灌区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黑岗口引黄灌区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优势因子为林草覆盖率、土壤有机质含量、基尼系数等;障碍因子为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平均降水量、人均纯收入等.提出了黄河下游引黄灌区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策: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模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政府部门应给予资金支持,控制人口增长率、提高引黄灌区群众的科学技术水平等.
  • 岳瑜素;汪自力;李华
    人民黄河. 2008, 1(2): 63-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06年水利部直属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完成了以"管养分离"为核心的体制改革,初步建立了与新体制配套的运行机制.针对此次水管体制改革的特点,探讨了对其进行后评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认为:应以"政策效果"为主,评价方法可采用基于层次分析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于不能用实际数据定量描述的指标,可采取专家打分的方法予以量化.提出了后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应遵循的原则.
  • 鲁靖华;孙洪滨;郑源
    人民黄河. 2008, 1(2): 64-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江苏淮安第三抽水站进行了国民经济后评价,通过敏感性分析认为,该抽水站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作为具有多种公益效益的工程在经济上是合理的.介绍了采用Excel软件计算净现值、内部收益率等经济指标的简便方法.
  • 洪伟民;王卓甫
    人民黄河. 2008, 1(2): 66-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依据寻租理论与委托一代理理论,分析了工程监理与承包商之间的寻租动因,建立了业主、工程监理与承包商之间的博弈模型,通过单阶段和多阶段博弈分析,认为业主提高监督效率及加大惩罚力度是减少工程监理寻租行为的有效对策.
  • 范秦军;余强;王磊
    人民黄河. 2008, 1(2): 68-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东平湖水库围坝坝基渗透破坏的主要形式有3种:泉涌形式的冒水翻沙,地表覆盖层开裂,冒水翻沙的小泉涌成群出现形成沙沸.通过统计分析与典型变形区综合分析,认为东平湖围坝东段坝基地表低液限黏土和部分低液限粉土总体上为过渡型和流土型.
  • 姚新刚;沈振中;王孝州;吴越人
    人民黄河. 2008, 1(2): 70-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峡城水电站厂房机墩的实际情况,建立了三维有限元计算分析模型.利用ANSYS结构分析软件,研究了机墩的动力特性,比较了模型不同截取边界对机墩自振特性计算结果的影响.模态分析表明,考虑机墩下部大体积混凝土时机墩自振频率更小.另外,分析比较了3个不同的机墩设计方案,得出了蜗壳顶板厚度增加有利于机墩动力安全的结论.
  • 任灏;李同春;陈杨
    人民黄河. 2008, 1(2): 72-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总结了应用于拱坝应力分析的结构力学法,介绍了一些改进方法,分析了拱梁分载法的优点和存在的缺陷,并提出了新的改进思路:可以在拱坝离散时进行一定的处理,解决坝体分缝及横缝动力接触问题;对混凝土徐变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进一步改进平均温度、等效线性温度输入方法;利用有限元地基与多拱梁法的耦合法,深入研究地基辐射阻尼作用及水体可压缩性的拱坝动力响应问题.
  • 张仁贡
    人民黄河. 2008, 1(2): 74-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C/S模式的水电站计算机监控实验平台在设计过程中采用了计算机监控技术、网络技术、组态技术等,很好地满足了教学、科研、培训及考试等需求,具有结构灵活多变、功能强大、运行可靠、维护方便等特点.
  • 谢洪;刘建军;张胜东
    人民黄河. 2008, 1(2): 76-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利工程安全具有不确定性,属于模糊集合.根据水利工程安全的风险分析中存在众多模糊不确定因素的客观实际,以某河流洪水风险分析为例,对考虑与不考虑模糊性进行了对比,认为考虑模糊性所得结果较传统的风险分析方法所得结果更加合理.
  • 李德水;任小凤;李树森;杨志刚
    人民黄河. 2008, 1(2): 77-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小浪底水库自身特点对水温分层类型进行了判别,认为其水温分层为稳定分层.采用水库水温统计数学模型对水温进行了模拟,并运用最小二乘法对模型参数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当年11月至翌年3月,水温总体上呈垂向均匀分布;从4月至10月(升温期到降温初期),水温呈分层状态,热量从表层向下传递,温跃层厚度为5~15 m;水库下层水温年内变幅较上层小,且上层升温幅度大于下层,下层水温的年内变化较上层有明显的滞后;0~50 m水深的计算值与实测值相比,年平均水温的相对误差在-0.6%~0.6%之间,水温年变幅的相对误差在-4.5%~4.1%之间,水温年内变化相位的相对误差在-1.3%~1.3%之间,表明计算值具有较高的精度.
  • 人民黄河. 2008, 1(2): 79-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