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08年, 第1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
  

  • 全选
    |
    论文
  • 人民黄河. 2008, 1(12):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韩其为
    人民黄河. 2008, 1(12): 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尽管黄河下游河道以堆积性著称,河底、水面不断抬高,但在长期水沙作用下,特别是河流的自动调整和反馈迅速,其平衡的趋向性也很明显.从上、下河段挟沙能力及典型资料看,当流量为1 000~4 000 m3/s时,上段(河南河段)挟沙能力与下段 (山东河段)之比为1.049~0.915,即流量小于2 000 m3/s时,上段挟沙能力大于下段;而当流量大于2 500 m3/s时,下段挟沙能力则大于上段;流量为2 300 m3/s时,上、下河段基本平衡.从多年平均过程看,如果不考虑高含沙洪水,不漫滩,流量沿程不变,下段输沙量为上段输沙量的1.01倍,也说明多年输沙量是平衡的.特别是从1960年9月至1996年10月的资料看,三门峡至利津河段淤积36.32亿t,其中20次高含沙量洪水淤积37.22亿t,若不计高含沙洪水,则全河冲刷0.90亿t,占来沙348亿t的0.26%.
  • 张俊峰
    人民黄河. 2008, 1(12): 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亚洲开发银行贷款黄河防洪项目在防洪工程采购中,规范编制招标文件,科学划分标段,成功应用国内竞争性招标和自营工程采购方式,为防洪工程建设打下了基础.在设备采购管理模式中,由YRCC政府采购办、YRCCPMO以及招标代理机构等组成专门的组织采购机构,使得整个采购工作得以正规化、规范化、专业化操作,并采购到了价格合理、技术先进、适用的设备.
  • 盛海洋;王丽
    人民黄河. 2008, 1(12): 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若尔盖盆地黄河古河道宽谷的平面地貌形态和卫片形迹呈反S形,古河道相当于现代黄河的Ⅱ级阶地,古河道上、中、下游段矿物组成、粒度分析与现代黄河阶地的矿物组成、粒度分布曲线一致,反映其蚀源区、沉积介质和沉积环境的一致性.古河道形成于晚更新世,是若尔盖盆地北部地壳出现短暂回升和白河左岸支流溯源侵蚀袭夺黄河发生水系变迁的结果.
  • 张学峰;王锴;李明
    人民黄河. 2008, 1(12): 9-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流域管理机构承担有法律法规和水利部赋予的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职责,其特点是:参与职责直接、参与阶段特殊、主要职责局限、负责机关单一等.流域管理机构不是突发水污染事件应对工作的主体,其职责主要体现在事件的前期,通过发现、调查、监测、上报和通报等手段,协助政府对水污染事件进行处置,一般不涉及水污染事件结束后的应急工作.
  • 郝志斌;蒋晓辉;商崇菊;付新峰
    人民黄河. 2008, 1(12): 11-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水利工程生态调度实施的前提条件和基础的探讨,提出构建水利工程生态调度系统主要内容包括:维持河流基本需水调度、保护水环境调度、保护水生生物及鱼类资源调度、完善水利工程调度模式、对生态调度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价、建立管理运行机制和法规体系等.河流生态调度应与生态修复、生态补偿和修建生态水利工程等结合起来.
  • 卜全民
    人民黄河. 2008, 1(12): 14-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水环境理论研究主要集中于水环境基础理论、水环境经济学、水环境安全、水环境治理理论及技术和水环境标准等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进步,特别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对水环境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水环境理论研究亦呈现出注重多学科交叉、灾害机理及演变规律、多要素综合分析、高新技术集成应用和试验示范等趋势.
  • 周娜;王建华;李海红;高娟
    人民黄河. 2008, 1(12): 16-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节水型社会中"节水"的概念外延与内涵包括3个方面:一是指通过工程、生物等措施降低水资源的开发、传输、利用和排水过程中的无效损耗,提高有效水分比例;二是一次性水资源的循环再生利用;三是通过水资源合理配置等实现一定耗水量下的经济产出和生态产出的最大化.从中国水问题及其成因出发,根据节水型社会建设实践,总结了节水型社会的基本特征:在数量维度上是高效、在质量维度上是和谐、在时间维度上是可持续.
  • 王芳;杨春利
    人民黄河. 2008, 1(12): 18-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对虚拟水战略分析的基础上,估算了2006年西北干旱地区主要农产品虚拟水的含量,认为虚拟水战略在西北干旱区应用可行、也很有必要.提出了西北干旱地区应用虚拟水战略来协调区域经济、社会、生态发展的相关对策: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寻求区域发展最佳战略、加快区域生态区划工作、制定支持鼓励政策、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等.
  • 刘红珍;王海清;张建;刘娟
    人民黄河. 2008, 1(12): 21-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黄河下游滩区的洪水风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滩区近期漫滩几率为3~5年一遇;②滩区安全建设实施后能够解决20年一遇以下洪水的人口淹没和部分财产损失问题;③补偿政策的实施能使滩区群众承担的洪水风险得到分担与补偿,初步解决与黄河下游防洪的矛盾.
  • 成洪凯;王培萍;刘伟;王桂芹
    人民黄河. 2008, 1(12): 23-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小浪底水库建成后下游河道小水顶冲堤岸、险情时有发生的情况,提出增大出险部位水体含沙量来降低水流流速、减小挟沙力,从而减小冲刷力的建议.认为,该方法与传统抗冲方法是辩证的统一体,两种方法结合使用可以快速、高效地控制各类冲刷险情.
  • 申黎明;郭鑫;董体英;许路林;文艳芳;岳满合
    人民黄河. 2008, 1(12): 24-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目前水利工程测量人员采用人工方法测量堤、坝坡度的不足,利用加速度传感器研制开发了坡度测试仪.使用情况表明:它不仅可以用于水利工程施工测量和工程维修养护,也可应用于其他需要测量坡度、倾角或水平面的情况,能大幅减轻测量人员的劳动强度,克服人工测量的不足,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 翟家瑞
    人民黄河. 2008, 1(12): 26-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河"96·8"洪水洪峰流量不大,但黄河下游水位高、出险多、灾情重.其原因是主河槽淤积严重,不仅与长期淤积抬高有关,尤其与当年洪水前期的小流量高含沙来水造成主河槽淤积关系密切.提出应开展泥沙的场次洪水和年际间的优化调度,综合考虑水库与河道的泥沙冲淤情况,通过水库的水沙联合优化调度,塑造理想的洪水与泥沙过程,避免出现小水大沙和大水小沙现象,充分利用水流的输沙能力和淤滩刷槽的特点,实现洪水的减淤效益最大化.
  • 尚红霞;郑艳爽;张晓华
    人民黄河. 2008, 1(12): 28-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依据实测资料分析了龙羊峡、刘家峡2水库运用对宁蒙河道水沙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两库调蓄运用改变了进出库站的径流年内分配,汛期水量占年水量的比例由建库前的60%降为40%左右;出库大流量历时缩短,小流量历时延长;非汛期出库流量普遍加大.②两库运用后,宁蒙河道汛期沙量占全年的比例由建库前的81%~87%降为78%~60%;头道拐汛期大于2 000 m3/s流量级历时由年均32.3 d减少到2.4 d,占汛期历时的比例由26%减少到2%.③水库调蓄洪水使得对内蒙古河段支流汇入的高含沙水流的稀释作用减弱,加重了干支流汇合口局部河道的淤堵.
  • 邓红霞;李存军;刘政;孙熠
    人民黄河. 2008, 1(12): 31-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广西梧江流域阳朔、恭城和平乐3个水文站1973~2001年的日径流量为例,研究了不同组合工况下的MISO预测的NLP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与线性处理方法相比,采用非线性变换方法预测性能仍然提高较大;与不同变换的组合相比,各输入输出序列均采用相同的变换方法或相同变换特征的NLP方法,可以得到更高的预测精度.
  • 董利瑾;王万战;孙东坡
    人民黄河. 2008, 1(12): 34-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平面二维水流模型,进行了渤海流场模拟,分析了渤海流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黄河三角洲北部行河的黄河口向北延伸时会造成黄河口附近M2分潮无潮点大幅度向西偏北移动;在黄河三角洲东部行河的黄河口向东延伸时会造成黄河口附近M2分潮无潮点向东北方向移动,但移动幅度较小.随着现代三角洲的形成,黄河口附近M2分潮无潮点北移,莱州湾潮差加大.黄河口地形变化对秦皇岛附近M2分潮无潮点位置变化影响不大,黄河口沙嘴延伸约40 km时口门流速最大,黄河入海流量5 000 m3/s时仅对口门附近约15 km范围的水位、流速有影响.初步成果表明,单用延伸黄河口、加大入海水流的方法来解决黄河口泥沙淤积问题效果不会很明显.
  • 万星;李伟;乐丰
    人民黄河. 2008, 1(12): 36-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改进后的灰色模型,对某流域年均径流量进行了相关影响因子的建模分析,将预测值与实测值作为神经网络的训练样本,对网络进行训练并分别进行识别,同时进行误差分析对比.结果表明,灰色神经网络可以用于流域年均径流预测分析,精度较高,所得结果与观测数据基本相符.
  • 勾兆莉;陈俊杰;宋莉萱;郭慧敏;任艳芬
    人民黄河. 2008, 1(12): 39-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黄河下游清淤方式和已有的研究成果,表明增大水流悬移质泥沙中细颗粒含量,并且颗粒级配合理,就可能形成利于泥沙输移的高含沙水流.提出采用管道排沙将小浪底水库内淤积的细颗粒泥沙排向下游的方案,一方面可以增大小浪底水库拦粗沙库容,另一方面可以提高黄河下游河道水流挟沙能力.
  • 王振亚;王择明;郭西军;李周;吴德波
    人民黄河. 2008, 1(12): 40-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灰色系统关联分析方法分析了NAM模型参数变化对模拟径流深、洪峰流量和峰现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浅层蓄水容量对NAM模型模拟径流深的影响最小;地表径流系数、壤中流出流时间、地表径流和壤中流汇流时间常数对NAM模型模拟洪峰流量的影响较大,地表蓄水层蓄水容量和浅层蓄水容量对NAM模型模拟洪峰流量的影响较小;地表径流系数对NAM模型模拟峰现时间的影响最大,壤中流出流时间对NAM模型模拟峰现时间的影响最小.
  • 贺顺德;刘立;王文成
    人民黄河. 2008, 1(12): 43-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淤地坝等水土保持工程对水文资料的一致性有较大影响,其工程规模小、数量多,建设是持续进行的,有效调蓄库容逐年变化,大部分淤地坝没有详细的淤积情况记录,给水文资料的还原计算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此,提出了一种还原系数计算方法:按雨量站布设情况进行泰森多边形分区,根据各分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及运行情况、控制面积和有效库容等,确定每个分区的水文特征值还原系数,然后再考虑降雨量的空间分布特点,计算整个流域的水文特征值还原系数.
  • 董晓华;李春雷;苏静;王强
    人民黄河. 2008, 1(12): 45-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最小二乘法对马斯京根流量演算方程的流量比重因素和河段传播时间进行了求解,并与试算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整体来讲,使用最小二乘法所获得的下断面流量过程更接近观测的流量过程;从局部来看,最小二乘法能很好地模拟上升段和流量峰值,而试算法对下降段的模拟效果更好;使用最小二乘法计算得到的流量过程线误差比试算法低11%,说明应用最小二乘法确实能提高马斯京根法的流量演算精度.
  • 冀鸿兰;朝伦巴根;陈守煜;张道军
    人民黄河. 2008, 1(12): 47-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工程模糊集、人工神经网络、遗传算法与组合预测理论,提出了模糊优选神经网络组合预测模型,应用于黄河内蒙古段冰凌预报,给出了3种单一预测模型和组合预测模型的预测值,结果表明:组合预测模型物理意义明确,数学推导过程严谨,预测精度高于单一预测模型.
  • 张永芳;张勃;张耀宗
    人民黄河. 2008, 1(12): 50-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水文特征参数分析法,根据两个时段不同的土地利用情况和对应的径流情况,分析了甘州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水文效应,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由于土地覆被较好,因此径流系数和径流变差系数较小,径流比较稳定;90年代以来,由于耕地、草地的减少和建筑用地的增加,因此径流变差系数均呈上升趋势,径流量的变化在短时间尺度上主要是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作用的结果.
  • 唐梅英
    人民黄河. 2008, 1(12): 52-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延长清水沟流路的行河年限,降低对下游河道的反馈影响,针对目前继续走清8流路或立即改走北汊河进行了分析,认为:与继续行河清8汊河相比,立即改走北汊可缩短河道入海距离,较长时间地保持河口段同流量下的较低水位,提高河口地区防洪安全程度;立即改走北汊可降低水位,使得入海口门通畅,减小漫滩几率,减少自然决溢以及不利水沙条件对流路的潜在威胁;北汊行河在近期保持较低水位,将使下游产生一定的溯源冲刷;立即改走北汊可多淤出70 km2土地,并增大孤东围堤的安全系数.
  • 王婷;马怀宝;陈书奎;蒋思奇;李昆鹏;李涛
    人民黄河. 2008, 1(12): 54-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2007年黄河调水调沙实测资料,对小浪底水库进出库水沙条件、水库运用、水库异重流形成、异重流流速与含沙量分布以及人工塑造异重流排沙等进行了分析总结.2007年黄河调水调沙成功塑造了异重流,小浪底水库排沙量为0.243亿t,其排沙比为40.5%.
  • 李玉洪;穆伊舟;王万战
    人民黄河. 2008, 1(12): 57-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乌梁素海每年向黄河退水约4 000万m3,由于其退水是在2~3个月内集中下泄,且水质较差,因此对黄河水质造成一定影响.利用数学模型对乌梁素海按照现行调度方案退水时对黄河水质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为保证黄河水质安全,在乌梁素海现状水质条件下,必须对现行退水调度方案进行调整;②只有加大乌梁素海污染源及湖区治理力度,改善乌梁素海水质,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 何宏谋;付新峰;蔡大应
    人民黄河. 2008, 1(12): 59-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对黄河下游沉积状况与地下水埋藏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黄河水对地下水的侧渗补给机理与补给量、补给范围.结果表明:黄河下游大堤外侧15~20 km的傍河地下水水源地,地下水的开采对黄河河川径流量的袭夺作用较大,其开采量中约60%~70%为黄河河川径流补给量,傍河开采地下水使河川径流对地下水侧向补给量增加2倍左右.
  • 商崇菊;高峰;郝志斌;李军
    人民黄河. 2008, 1(12): 62-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南水北调工程近期供水的目标,对工程受水区各主要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的水价承受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受水区各主要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的水价总体偏低,有较大提价空间;但各省市最低收入居民对测算的中等收入居民的生活用水水价较难承受,建议建立定额用水制度,在总体水价不降低的前提下减少低收入群体的水费支出.
  • 李东;张学成;可素娟;高亚军
    人民黄河. 2008, 1(12): 65-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河支流调度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缺乏控制性水利工程,用水复杂、基础薄弱.以沁河为例,介绍了支流调度的原则,并根据沁河的特点,提出具体的水量调度方案,通过水量平衡分析,探讨了支流调度的可行性.
  • 黄锦辉;连煜;吕秀环;张建军;王新功
    人民黄河. 2008, 1(12): 67-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总结了黄河水资源保护领域近20年的科研成果,根据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总体目标,提了出未来黄河水环境和水生态保护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构建流域水质应急管理体系以保证黄河水质安全;构建水质保护监测体系以提高水资源保护、监督及管理能力;保证河道内生态水量需求以修复河流生态系统;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和优化水生态与水环境承载能力;合理开发黄河水利水电资源以减少大坝对生态的影响等.
  • 冯普林;薛亚莉;陈乃联;聂荣
    人民黄河. 2008, 1(12): 69-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水量分配原则、方法综述分析的基础上,运用AHP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构建了现状实际耗水量、现状需求耗水量、未来需求耗水量、产水量、人均耗水量、单位耗水量GDP、单位GDP排污量等7项指标及水量分配模型.结合对国民经济应急、生态环境应急、重大发展战略等预留水量的分析论证,按照地表耗水和总耗水两种思路,计算了陕西省黄河取水许可总量38亿m3对各行政区域的分配方案,并提出了许可水量年度调整方案.
  • 张丹青
    人民黄河. 2008, 1(12): 72-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古交市地下水污染日趋严重的情况,运用内梅罗指数法对古交市地下水水质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城市生活污水和矿坑排水是古交市地下水污染的主要途径,从而针对性地提出了预防地下水污染的措施和建议.
  • 郝伟罡;包小庆;魏永富;张生;郭中小;庄健;梁洁
    人民黄河. 2008, 1(12): 74-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均匀随机数和富营养化等级评价标准产生建模样本和验证样本,利用实码加速遗传算法(RAGA)优化Sheperd水质评价模型中的参数,建立了Sheperd-RAGA富营养化等级评价模型.据此计算了黄旗海1996~2003年夏初、仲夏、秋末3个时段的富营养化等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黄旗海富营养化等级的年季动态变化特征以及与富营养化主控因子之间的影响关系.
  • 孙永健
    人民黄河. 2008, 1(12): 76-771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建立包含水权因素的水资源配置模型,对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苏鲁两省的新增水量进行了配置研究,力求使水权因素在水资源配置中起到应有的作用.计算结果表明: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受水区各城市缺水状况均得到明显改善;受水区因新增供水量而增加的GDP最大值为586.42亿元,供水公司净收入为1.54亿元,增加的净财政收入为4.83亿元;供水公平系数较高的徐州、济南、淄博、青岛等市所分配的水量较为充足、缺水率较低.
  • 何英;姜卉芳;耿曙萍
    人民黄河. 2008, 1(12): 78-791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运用WRMM模型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地下水利用及污水回用等,将地下水利用模型和污水回用模型分别与WRMM模型耦合,形成适用于干旱区的水资源管理模型,并应用于乌鲁木齐市水资源综合规划中,效果良好.
  • 宋涛;赵阳;史靓
    人民黄河. 2008, 1(12): 80-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黄河下游引黄涵闸监控系统监控站目前使用的流量计算经验公式、黄委水文局重新率定的多种流量计算公式,分别对监测数据和遥测数据计算的流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重新率定的流量计算公式虽然有适应性限制,但是在精度上比原公式稍有提高;影响流量计算精度最大的因素在于水位计量的准确性.
  • 侯晓明
    人民黄河. 2008, 1(12): 82-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污水灌溉总量控制的概念入手,通过经济收益和损失分析了污水灌溉的经济效益,建立了污水灌溉的经济效益最优模型.以天津市为例进行了计算,结果为:天津市污灌的最大允许灌溉量为2.05亿m3,而天津市2000~2005年的灌溉污水总量平均为3.24亿 m3,污水灌溉量已经偏高.
  • 郭冬冬;周新国;温季
    人民黄河. 2008, 1(12): 84-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宁夏银北引黄灌区过量引黄灌溉,造成地下水位过高和盐碱灾害,地下水调控应以排水为主要目标,兼顾灌溉.因此,井群布置应为干扰井群,以满足排水和灌溉两方面的要求,单井的出水量应为67.7 m3/h、单井影响半径宜为80 m左右.井渠结合的布置形式和布局为:井渠双灌区与井灌区相间布置,或井渠双灌区呈条带状,两侧安排井灌区;井灌系统和渠灌系统工程的布局要综合考虑各种相关因素.
  • 左仲国;高阳宝;史粉英
    人民黄河. 2008, 1(12): 87-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延津县降水量、引黄水量和地下水位观测资料,分析了引黄灌溉对地下水的补充作用.结果表明:井灌区地下水位呈明显的持续下降趋势;引黄灌区地下水位大都较高,且部分年份有明显回升;引黄补源灌区地下水位比较稳定.
  • 张莹;毛小青;胡夏嵩;李国荣;夏楚林;王涛;陈桂琛
    人民黄河. 2008, 1(12): 88-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小区试验,对披碱草、赖草、细茎冰草、偃麦草4种草本植物和柠条锦鸡儿、四翅滨藜、霸王、白刺4种灌木的蒸腾排水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草、灌植物茎叶和其根-土复合体表现出不同的蒸腾速率,4种草本植物中,偃麦草茎叶及其根-土复合体的水分蒸发速率最大,赖草的最小;草、灌植物根系具有吸水和导水作用,且草、灌植物根系越发达,对坡体水分的吸收和蒸腾能力越强,越有利于边坡稳定.
  • 薛海;孔纯胜;熊秋晓;贾猛
    人民黄河. 2008, 1(12): 90-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降雨击溅及坡面径流的持续冲刷,坡面侵蚀将由面蚀向沟蚀转化,并形成复杂的坡面微地形,坡面微地形又将改变坡面侵蚀方式.通过降雨及直接径流冲刷条件下的坡面侵蚀试验,研究了坡面侵蚀过程和冲刷流速(量)、侵蚀率与坡面微地形分形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侵蚀坡面地形分维值与冲刷流量和坡度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把流速和坡面侵蚀率作为坡面地形演变的直接指标,均存在分维值随其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
  • 陈彩明;刘国东;贺亮;曾庆华;白红元
    人民黄河. 2008, 1(12): 93-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系统地分析了遂宁至重庆铁路二线工程建设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预测了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量和危害,介绍了不同施工时期的水土保持防治措施.
  • 刘平乐
    人民黄河. 2008, 1(12): 95-9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径流小区测流设备9孔分水箱分水系数的多次试验,得出了计算小区径流量的平均分水系数为9.298.分析了清水和浑水在不同流量下试验得出的分水系数的精度及适用性.结果表明:不论是浑水还是清水,其分水系数的最大误差随着试验流量的增大而减小;分水孔为满孔流时,得出的分水系数精度较高.因此,加大分水孔满孔流的机会、减小草沫等对孔口出流的影响,可提高径流小区测验精度.
  • 岳松涛;岳瑜素;张晓华
    人民黄河. 2008, 1(12): 97-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针对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特点,将层次分析法与德尔菲法相结合,初步构建水管体制改革的后评估指标体系,并对各项指标进行赋权,建立了模糊综合评估模型,对某水管单位的改革情况进行定量评判,案例验证了该评估模型的合理性.
  • 缪世建
    人民黄河. 2008, 1(12): 99-1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百色水库碾压混凝土重力坝进行了非线性有限元静力和动力分析,研究了坝体及基础在各种工况下的变形和应力规律,采用响应谱方法和三维实体模型分析了重力坝的动力特性和地震响应,结果表明最大地震动位移出现在坝顶上游侧,坝体的轴向中心附近处出现较大的应力集中.
  • 兰文改;温中华;高东辉;顾霜妹
    人民黄河. 2008, 1(12): 101-1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考虑了荷载和抗力的随机性,运用三维随机有限元程序及Ansys软件对故县水库重力坝电站厂房坝段进行了可靠度分析,指出:在计算工况下结构安全有保证;尽管重力坝地基有软岩存在,但不会发生深层滑动;若坝体周围岩石弹性模量降低一半,将对坝体强度安全性质产生明显的影响.
  • 张世宝;张淙皎;闫飞;解伟
    人民黄河. 2008, 1(12): 103-1041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对蒲石河泄洪排沙闸预应力中墩进行了整体空间应力与变形分析,得到了典型工况下结构整体位移、变形和结构重要部位的应力分布规律,闸墩在自重及运行荷载作用下的位移变形较小,最大值均出现在闸墩的尾部,且沿弧门行走轨道的横河水平向位移也较小,对弧门侧止水和启闭没有影响,说明结构具有合适的刚度.
  • 周娟;温中华;刘宪亮
    人民黄河. 2008, 1(12): 105-1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优化技术和CLisp等多种语言混合编程,开发了包括水力设计、结构优化设计、支座设计、基础设计、图形绘制功能的渡槽自动化设计系统.
  • 刘愿英
    人民黄河. 2008, 1(12): 107-1081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PVC双壁波纹管加工成的滤水器管材为研究对象,在水井模型上进行抽水试验,探索开孔率与出水量、进水流速、水头损失等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粗砂介质中,开孔率为4.7%~12.6%时单位出水量基本保持常数;在相同开孔率下,含水介质颗粒愈粗,透水性愈好;双壁波纹塑料管可用于制作水井滤水器;孔宽依据含水层的颗粒粒径可取1~12 mm;滤水器的开孔率可取4%~6%;滤料粒径宜取含水层粒径的4~5倍.
  • 李宗坤;李艳;赵凤遥
    人民黄河. 2008, 1(12): 109-1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中的Mohr-Coulomb模型,分析了土体密度、黏聚力、内摩擦角、变形模量、泊松比等指标对黏土边坡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边坡位移随土体密度的增大而增大,随变形模量和泊松比的增大而减小;当黏聚力在25~65 kPa变化时和内摩擦角在15°~18°变化时,对边坡位移没有影响.
  • 文辉;李风玲;李霞;涂宁宇
    人民黄河. 2008, 1(12): 111-1111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蛋形断面管道具有水力学条件优越、受力条件好、适应复杂地质条件等特点.其临界水深方程是超越方程,数学上无解析解.应用拟合法提出了蛋形断面管道临界水深近似计算公式,在工程常用范围内,即0.4≤充盈度≤0.85,最大误差小于0.4%.
  • 温中华;周娟;熊秋晓
    人民黄河. 2008, 1(12): 112-1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重力坝稳定性分析的主要目的是检验重力坝在各种可能荷载组合情况下的稳定安全度,应用刚体极限平衡法和有限元法对故县水工重力坝进行了稳定性分析,并对这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指出:刚体极限平衡法将坝体假设为刚体,只考虑坝基面的抗滑稳定性,这与有限元法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即坝体抗滑稳定薄弱点在坝基面处的坝趾处,有限元法对坝体的抗滑稳定性分析更为全面.
  • 毛远辉;侍克斌;阿里木江
    人民黄河. 2008, 1(12): 114-1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新疆某碾压混凝土重力坝为例,利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完成了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实体模型的建立及有限元离散,对大坝施工过程中温度场、应力场进行了仿真分析.指出严寒地区碾压混凝土坝施工越冬面对大坝建成后裂缝的产生有较大影响,在保温措施不到位的情况下尤为明显.
  • 于国卿;汪自力;任红旭
    人民黄河. 2008, 1(12): 116-1171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简要介绍了新陈代谢GM(1,1)模型的概念及GM(1,1)的建模过程,在对黄河下游某水闸垂直位移数据进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全数据GM(1,1)和新陈代谢GM(1,1)模型,并对其预测精度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新陈代谢GM(1,1)模型预测精度较高,更符合水闸垂直位移的实际情况.
  • 杭苏成;洪新;廖柯
    人民黄河. 2008, 1(12): 118-1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喀腊塑克水利枢纽泄水建筑物的布置、体形及水工模型试验的主要结果:泄水建筑物表孔为4孔,溢流面采用连续式挑流消能方式,掺气设施满足规范要求,泄水槽采用4区方案,并采用连续挑坎形式;中孔为1孔,进水口采用坝内有压洞形式,出口为扩散连续挑坎形式;底孔为1孔,进水口及出口挑坎形式均与中孔相同,门槽采用突扩突跌式体形.试验表明,泄水建筑物形式合理,体形设计合适,消能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