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08年, 第1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
  

  • 全选
    |
    论文
  • 韩其为
    人民黄河. 2008, 1(11): 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河下游输沙能力的表达,即不同河型的输沙能力公式.从公式可以看出,输沙能力的大小,除与泥沙粗细有关外,主要决定于坡降和河相系数.挟沙能力沿程调整的方式是:黄河下游上段游荡型河段坡降大,主要靠河相系数大来抵消;而下段弯曲型河段坡降小,主要由河相系数减少来补偿.
  • 张云生;辛洪海
    人民黄河. 2008, 1(11): 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适应黄河防汛和办公现代化的要求,山东黄河防汛指挥中心大楼共建设数据点850个、语音点834个、楼层配线间15个、中心配线间1个,包括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子系统、干线子系统、管理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等.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存储系统的设计和建设具有先进性、可靠性、灵活性、安全性和可扩展性.应用情况表明,整个系统方便适用、性能较高、管理规范.
  • 张俊峰
    人民黄河. 2008, 1(11): 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亚行贷款黄河防洪项目建设内容分为洪水管理、防洪工程、村台建设、项目管理4类,项目概算总投资293 759万元,其中亚行贷款108 280万元、中央政府拨款185 479万元.项目管理形式创新表现在:建立了移民监理、监测评价机制,从制度上保证了移民资金的安全;建立了环境监测机制,对项目区的地表水、地下水、环境空气、环境噪声、野生动植物变化等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建立了项目监测评价体系,对项目执行的全过程进行监测和评价等.
  • 王军德;李元红;张新民;胡想全
    人民黄河. 2008, 1(11): 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erdas软件计算了石羊河上游1994年和2001年的NDVI指数,并进行了植被退化分析.结果表明:近10年来,石羊河流域上游NDVI指数不断衰减,植被退化现象明显;茂盛植被分布范围大面积减少,从河谷地带向高山退缩;适中植被分布范围逐渐缩小,呈现向稀疏植被转化的趋势;在冰雪覆盖逐年减少和林地草地退化的双重驱动力作用下,高山裸地裸土面积呈现增加趋势.
  • 胡新辉;王慧敏
    人民黄河. 2008, 1(11): 1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是个洪水灾害严重的国家,保险作为风险管理的有效手段,理应成为洪水风险管理的主要方法之一,但我国洪水保险实践屡试屡败.基于期望效用理论,分析了洪水保险的理论依据,认为洪水风险小概率、高损失的特征对保险人和投保人产生了不同的效应,是洪水保险市场失灵的原因之一.保险人和投保人对风险的容忍度、风险期望的大小以及风险的模糊性,对保费的厘定产生影响.
  • 江珍;石标钦;程迎春;王小玲
    人民黄河. 2008, 1(11): 12-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选取1986年、1996年和2004年遥感数据,应用景观图谱分析方法和景观变化图谱模型,重点研究了近20年来黄河现代三角洲湿地景观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0年来黄河三角洲湿地呈现2个时空演变系列.1986~1996年新增面积较大的是盐碱滩和滨海湿地,但滨海湿地萎缩面积最大;1996~2004年,新增面积较大的是人工湿地和盐碱滩,但盐碱滩和滨海湿地萎缩面积较大.
  • 唐小娟
    人民黄河. 2008, 1(11): 14-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石羊河流域北部平原区生态现状,分别对荒漠植被、自然林地、人工防护林以及绿洲等不同生态功能区提出了相应的生态修复对策:荒漠植被区应大力种草,恢复地下水位,治理零星沙丘;天然林地应确保生态用水,保护现有植被;加强人工防护林建设,实施退耕休牧还草;绿洲的生态修复,应调整种植结构和水价,促进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 马平;刘丽君;张劲松;王慧敏
    人民黄河. 2008, 1(11): 16-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发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效益,达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对其准市场的战略演进进行了分析,构建了水资源管理的行政、市场、混合3种管理模式,设计了不同模式各参与主体的管理权限、职能、运作、协调方式等.指出在准市场环境中,混合方案是从行政模式向市场模式过渡的一个必然阶段,它可使水资源管理的公益性功能和经营性功能同时得以实现.
  • 沈华中;洪卫
    人民黄河. 2008, 1(11): 18-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Geostudio的特点及边坡稳定分析模块SLOPE进行了介绍,并以某概化堤防为例,分析了水位升降、降水、裂缝等因素对堤防安全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①Geostudio软件结构合理,建模简单,分析功能强大,适用性强;②水位升降速率、降水、纵向裂缝等对堤防安全的影响较大,因此在汛期要注意加强安全保护,必要时应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 刘九杰;赵良然;娄小英;李铁臣
    人民黄河. 2008, 1(11): 21-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东明堤段顺堤行洪及其成因和造成的危害进行了分析,提出应加快河道整治工程建设步伐,完善节点工程,规顺河势流路;从治理的难易程度和效果出发,比较了自流放淤、人工加沙和吸泥船抽沙3种淤填堤沟河的方法,认为吸泥船抽沙淤填堤沟河工期短、效果佳,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 侯素珍;王平;吕秀环
    人民黄河. 2008, 1(11): 22-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近期小北干流河段淤积加重和水沙恶化的情况,以1974年三门峡水库蓄清排浑运用以来为重点,对河段冲淤变化特点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龙门站平均含沙量、平均流量是近期小北干流冲淤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当汛期平均含沙量大于13 kg/m3、来沙系数大于0.13 kg·s/m6时河段淤积,且淤积量随含沙量的增加而增大;河段冲淤量与流量的相关性呈上弱下强趋势,与含沙量的相关性呈上强下弱趋势;要改变小北干流河段的淤积状况,就必须降低龙门站含沙量;要使潼关附近河段发生冲刷,就必须增大干流流量.
  • 尚红霞;申冠卿;黎桂喜
    人民黄河. 2008, 1(11): 24-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实测资料分析了1999年11月~2007年10月小浪底水库拦沙初期黄河下游河道冲淤变化情况,结果表明:①小浪底水库运用8年来,累计冲刷量为10.549亿m3,其中汛期冲刷量占全年冲刷量的69%,花园口洪峰流量大于2 000 m3/s的洪水冲刷量占总冲刷量的38%,6次调水调沙冲刷量占总冲刷量的20%;②下游河道冲刷量具有两头大、中间小的特征,冲刷强度沿程逐渐减弱,高村以上河段的断面形态调整为展宽和下切同时进行,高村以下河段以下切为主;③下游河床明显粗化,主槽过流能力明显增加;④平滩流量基本为3 650-5 800 m3/s,部分河段仍小于4 000 m3/s的低限标准.
  • 马怀宝;张俊华;张金良;陈书奎
    人民黄河. 2008, 1(11): 27-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08年汛前黄河调水调沙期间,在小浪底水库塑造异重流的过程中,小浪底水库排沙比高达89%.异重流排沙过程的特点是出库含沙量大、历时长,而且出现了两个沙峰.初步分析认为,这些特点与三门峡水库泄流过程、小浪底水库初始边界条件及其调整过程、小浪底水库闸门调度等因素有关.
  • 张春霞;程家兴;张哲
    人民黄河. 2008, 1(11): 29-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大汶河流域54年的降水资料进行了线性及阶段性、年代变化分析.采用历年降水量与水资源总量进行相关分析,建立水资源总量的预评估模式,并对不同降水年份对水资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水资源量的变化特征与降水变化特征基本相似,提出了缓解和解决水资源短缺的对策.
  • 张清;江恩惠;张林忠;赵新建
    人民黄河. 2008, 1(11): 33-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实测资料,对黄河三湖河口河段水沙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认为:①三湖河口河段来水来沙年内分配发生明显变化.汛期水量大幅度减少,形成了不利于输沙的局面;②水沙不断减少除与水文、气象等自然因素有关外,主要受干流大型水库运用方式、引黄灌溉等因素的影响;③应采取上游水库联合调度运用的方式协调水沙关系,改善该河段河道萎缩状况.
  • 张雄文
    人民黄河. 2008, 1(11): 36-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渭干河流域5个代表水文站的观测资料,分析了渭干河流域的气温、降水、径流、洪水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近20年来年平均气温总体呈显著的线性增加趋势,山区秋季升温最显著,平原区冬季升温最显著;山区与平原区均以夏季降水的线性增势最为显著;平原区各站年径流量均呈显著线性增加趋势,而山区各站则增减不一;流域内各河流发生洪水灾害的频次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 聂相田;陈守煜;李亚伟
    人民黄河. 2008, 1(11): 38-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总结有关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定义了水库超设计洪水位风险的含义,从理论上较全面地描述了水库超设计洪水位风险率的分布特征,并提出了水库超设计洪水位风险率分布函数.通过洪水随机模拟试验的方法,采用改进的调洪规则,对白山、丰满梯级水库超设计洪水位风险进行了分析,为研究水库超设计洪水位风险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 唐梅英;谢越韬;陈雄波;崔萌;钱裕
    人民黄河. 2008, 1(11): 40-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清水沟流路的北汊、清8汊及原河道各个组合方案的行河年限、对下游河道淤积反馈的影响、行河费用、防洪效果及对孤东油田防潮堤安全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研究,认为清水沟流路的行河寿命还有50年以上.同时.建议清水沟流路行河次序为:清8汊河行河至西河口以下65 km左右时改走北汊,北汊行河至改汊最终控制条件时改走原河道,原河道行河至改汊最终控制条件时改走清8汊河,清8汊河行河至改汊最终控制条件时改走备用入海流路.
  • 张晓华;郑艳爽;尚红霞
    人民黄河. 2008, 1(11): 42-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黄河上游水文及河道实测资料,探索了宁蒙河道的冲淤规律与榆沙特性,结果表明:①宁蒙河道单位水量冲淤量与来沙系数关系较好,汛期、非汛期、洪水期在来沙系数分别为0.003 4、0.001 7、0.003 8 kg·s/m6左右时河道冲淤基本平衡;②宁蒙河道具有泥沙"多来、多淤、多排"的特性;③上游大型水库的运用方式对宁蒙河道的冲淤演变产生了不利影响,但冲淤规律和输沙特性并未发生显著改变;④建议在保证适当水量以维持河道健康的前提下,采取更直接、高效的措施解决宁蒙河道的淤积问题.
  • 王洪春;李新立;吕衍春;曹洁;孙仁美
    人民黄河. 2008, 1(11): 45-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大汶河戴村坝水文站1955年、1973年水文特征值进行的勘误工作表明:1955年9月的平均流量应为202 m3/s.1973年的年径流量应为6.868亿m3.同时建议:①由权威机构对这2个年度的水文特征值进行确认更正,并在今后的历史水文系列延长中加以应用;②更正相关的正式出版物中的数据.
  • 林来照
    人民黄河. 2008, 1(11): 47-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黄河河源区现有干流水文站实测同步系列年径流资料,根据线性内插精度理论和径流递增率理论,推算了黄河河源区干流河段应布设水文站数的下限和上限,与实际站数进行比较后认为现有水文站数偏少.
  • 侯志军;杨晓阳;李岩
    人民黄河. 2008, 1(11): 49-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黄河河口区不同形式的水流挟沙力公式进行了系统总结与分析,并采用因次分析法对河口区清10以下104组同步观测资料进行分析,得出了含有泥沙组成因子d25/d75的挟沙能力公式.结果表明,该公式可以较好地计算黄河口的挟沙能力,计算结果与实测资料吻合较好.
  • 王丽伟;樊引琴;郭正;周文娴
    人民黄河. 2008, 1(11): 52-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验证水质自动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可比性,对黄河水质自动监测数据与实验室监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自动监测与实验室监测数据有一定差异,但其相对误差基本控制在10%以内,满足<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要求,监测结果具有较好的可比性.
  • 殷震育;于玲红;李玉梅
    人民黄河. 2008, 1(11): 54-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生长抑制方法,研究了苯酚、苯胺对黄河水中藻类的急性毒性,得出了苯酚、苯胺对优势藻种小球藻与衣藻24~96 h的EC50值.结果表明:在试验周期为48~72 h时毒性作用最强,小球藻对两种物质的敏感性远大于衣藻.该方法可用于黄河水的水质监测.
  • 屈吉鸿;曹连海;陈南祥;黄强
    人民黄河. 2008, 1(11): 56-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河流域工业、农业和生活需水量受多种因素影响,需水量与影响因素之间存在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在分析现有预测模型和方法不足的基础上,介绍了广义回归神经网络的原理和结构,并将GRNN应用于黄河流域需水量的预测.预测结果与遗传BP预测模型接近,表明模型合理正确,可为黄河流域水资源规划管理和优化配置以及调控提供依据,而且相对遗传BP预测模型,广义回归神经网络模型具有网络稳健、训练速度快、易于实现等特点.
  • 杜发兴;徐刚;李帅
    人民黄河. 2008, 1(11): 58-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阐述了水电站在调度过程中对坝(闸)下游区生态的主要影响,指出河道内生态需水量包括栖息地需水量、景观娱乐需水量、河流稀释自净需水量、河道外生态环境需水量等;选择相应计算方法,并结合实例,叙述了计算过程.
  • 王永森;陈建生;陈亮
    人民黄河. 2008, 1(11): 60-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多空介质溶质运移的基本方程,利用erfc(x)的近似公式反求地下水溶质运移的纵向弥散参数,分析了其与尺度之间的相关关系,并运用分维理论确定了尺度效应的分维数,导出了弥散参数的表达式.结果表明:①弥散系数与尺度之间呈幂相关关系;②考虑弥散系数尺度效应的方法可较好地模拟均质的溶质迁移.
  • 刘晓峰;贾忠华;罗纨;王庆永;张永锋
    人民黄河. 2008, 1(11): 63-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西北黄土地区地下渗滤系统处理生活污水的氮磷去除效果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2.4 cm/d的水力负荷下,系统对氨氮、总磷的去除率可达到95%以上,对COD的去除率可达到85%以上;系统熟化后出水中氨氮、COD、总磷分别低于1、30、0.3 mg/L;系统对总氮亦有良好的去除效果,达69.7%.在试验中,硝化效果良好但反硝化效果不够理想,表明在黄土地区,改善渗滤场条件以促进反硝化反应是提高地下渗滤系统总氮去除率的关键.
  • 李雪梅;王玲;林银平;董雪娜
    人民黄河. 2008, 1(11): 65-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20年来黄河上游汛期水量锐减,造成内蒙古河段年年发生淤积,且绝大部分淤积在主槽内.来水减少、泥沙淤积、河槽萎缩,使内蒙古河道的泄洪榆沙能力大大降低,经常出现夏汛和凌汛灾害.通过对兰州、头道拐1987~2005年与1952~1968年汛期水量的对比分析,认为影响兰州以上汛期水量变化的首要因素是自然因素,其次是水库调节和人类引耗水量;影响头道拐以上汛期水量变化的首要因素是人类引耗水量,其次是自然因素和水库调节作用.
  • 李莹;杨小红;王凤英;郭博书
    人民黄河. 2008, 1(11): 67-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改进的连续提取法对黄河上中游乌海、乌拉特前旗、石嘴山、潼关4个河段沉积物中磷的存在形态及其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黄河上中游沉积物中磷以钙磷(Ca-P)和有机磷(Org-P)为主,沉积物中总磷含量为1 268.634 6-1 474.06 μg/g.
  • 李永芳;韩绪博;张平;张波;王笃波
    人民黄河. 2008, 1(11): 69-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结合砂锅窑灌区的实际情况,利用动态规划及计算机技术研制了集雨灌区不同作物之间全生育期水资源优化配置软件;利用灌区水量平衡方程、修正彭曼公式、詹森公式研制了集雨灌区作物灌溉制度计算软件;利用非充分灌溉理论调整土壤适宜含水率上下限,可促进灌区水资源的高效利用.计算结果表明,该软件可实现雨水高效利用以及雨水集蓄灌区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联合调用.
  • 刘增进;张钰婧;潘乐;徐君冉
    人民黄河. 2008, 1(11): 72-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影子价格模型及其2种计算方法进行了介绍,指出水的影子价格的测算能够有效地指导良性水价机制的形成.以龙凤山灌区为例,分别用直接法和分解成本法测算灌溉用水的影子价格为0.468元/m3和0.470元/m3,与现行农业水价0.056元/m3比较,说明灌区是严重亏损经营的.
  • 王树谦;李秀丽
    人民黄河. 2008, 1(11): 74-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选取邯郸市主城区周边生活污水、工业污水、混合污水、中水和井水5种灌溉区的样点,对不同水质灌溉农田后重金属对土壤、小麦、玉米、蔬菜以及地下水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灌区土壤中各种重金属的含量依次为工业污水灌区>混合污水灌区>生活污水灌区>中水灌区>井水灌区;不同灌区小麦、玉米体内各种重金属含量分布规律为井水灌区和中水灌区含量较少、生活污水灌区次之、混合污水灌区和工业污水灌区较多;蔬菜体内各种重金属含量分布规律为井水灌区较少、工业污水灌区较多;污灌区的地下水已经受到污染.
  • 刘斌;常文哲;许晓梅
    人民黄河. 2008, 1(11): 77-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杨家沟水土保持措施数量的变化及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效益发挥年限等方面,对杨家沟流域水沙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认为20世纪80年代以后流域径流量、泥沙量的增加由两方面的因素引起:①发挥拦蓄效益的水土保持措施数量有所减少;②沟道工程措施的拦蓄效益下降,沟头防护工程没有被及时修复.同时,对水土保持措施的总体拦蓄效益进行了分析,认为工程措施的减水减沙作用占水土保持措施减水减沙总量的90%以上.
  • 王文浩
    人民黄河. 2008, 1(11): 79-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自然和人为因素造成甘南生态环境恶化,使得"一江三河源"面临着森林覆盖率下降、江河流量减小、水土流失加剧、湖泊干涸、草场退化、沼泽萎缩、鼠害猖獗、载畜能力降低等一系列问题.为此提出了建立生态建设与保护的投入保障机制、大力推广绿色能源、加强立法和执法、扩大自然保护区面积、发展生态旅游等一系列措施,以使甘南生态环境保护形成良性循环.
  • 黄晓林
    人民黄河. 2008, 1(11): 82-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小浪底水利枢纽南岸引水口工程配套项目孟西灌区总干渠7号隧洞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裂缝、下沉和底板拱起现象.经过分析和结构应力计算,认为地质情况的变化导致隧洞衬砌受力条件恶化,原设计混凝土衬砌厚度不足,侧墙和底板实际应力大于规范允许值,从而引起隧洞产生纵向贯穿缝和底板裂缝拱起现象.另外,原设计爆破施工方案对隧洞围岩稳定影响较大,应采取人工边开挖、边支护、边衬砌的施工方式进行作业;将出问题隧洞段的衬砌由C20混凝土改为C20钢筋混凝土,直墙和圆拱的衬砌厚度增加至35 cm后,裂缝得到了控制.
  • 郭院成;靳军伟;李峰;周同和;宋建学
    人民黄河. 2008, 1(11): 84-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结合某工程3根超长注浆灌注桩的现场静载荷试验,通过光纤测量技术和常规钢筋应力计测量方法,测得超长桩身应变随加载过程的发展规律,以及桩体侧摩阻力的发展过程,结果表明,采用光纤测量技术所得检测数据基本可靠,符合在超长灌注桩承载力试验中应用的技术条件.
  • 汪魁峰;夏海江;艾新春
    人民黄河. 2008, 1(11): 86-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室内试验分析了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性能,介绍了纤维混凝土施工工艺,重点研究了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板作为输水渠道的防渗衬砌材料在工程实践中的可应用性.聚丙烯纤维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相比,在抗阻裂、干缩、抗冻和抗渗方面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可应用于渠道混凝土防渗工程中.
  • 万星;李伟;乐丰
    人民黄河. 2008, 1(11): 88-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小波分析和人工神经网络,在给出基于正交尺度函数的小波网络的基础上,建立非参数回归估计的小波网络预测模型,并对四川电力负荷变化进行了预测,与最小二乘回归预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预测结果与当地过去电力负荷变化情况相符,且小波网络回归预测结果较好.
  • 勾兆莉;宋莉萱;吴国英
    人民黄河. 2008, 1(11): 90-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模型试验结果,讨论了某工程溢流双曲拱坝出现的水力学等方面的问题,原设计方案拱坝溢流的流程短,堰顶至鼻坎的落差小,挑流水舌以平抛或自由跌落方式泄入下游,水舌扩散及掺气极不充分.要尽可能加大落差及流程,以使水舌挑距及泄量更为理想,对溢流拱坝采用长连续挑流鼻坎消能与冲刷的水力特性进行分析计算表明,其挑流水舌在空中的消能率较小.
  • 夏薇;朱艾钦;李源源
    人民黄河. 2008, 1(11): 92-9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闸远程监控主要包括闸门启闭控制和水文信息采集,系统一般采用现地PLC集中控制.为了提高水闸监控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硬件系统设计应从供电线路、现场环境、采集与控制、通信方式等方面入手;软件系统应把握好现地PLC程序与上位机程序设计等.
  • 鲁其灿;康迎宾;贾小刚
    人民黄河. 2008, 1(11): 94-9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涧里水库兴建较早,受到当时施工条件的限制,工程质量得不到保证.采用渗流有限元法和公式法分别进行验算,求出坝体内浸润线的坐标,与实际地质勘测资料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其反滤排水体受到严重损坏,不能顺利排出坝体渗水,致使坝体内浸润线抬高,严重影响到坝体的渗透稳定,需要重新返修排水体.
  • 吴月秋;纪昌明;王丽萍;李志胜
    人民黄河. 2008, 1(11): 96-971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混沌粒子群算法,并将其用于水库调度中,指出:混沌粒子群优化算法引入了混沌搜索机制,增加了粒子的多样性,扩大了搜索的范围,不仅保持了粒子群优化算法收敛速度快的优点,而且还增强了全局收敛能力,能避免陷入局部最优的情况,可以更好地解决水库优化调度的强约束、多阶段、非线性组合问题.
  • 兰雁;张俊霞;李建军;王桂芹
    人民黄河. 2008, 1(11): 98-991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昌马水库土石坝蓄水运行初期6年的大坝监测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重点探究蓄水运行后水位升降对大坝坝体黏土心墙及灌浆帷幕防渗效果的影响,坝肩绕坝渗流、坝体位移变形评价,结果表明:坝体浸润线、坝基渗流均在正常范围内;两岸坝端有绕渗现象;主观测断面渗压正常,下游边坡稳定安全系数满足规范要求.
  • 王建伟;白宏洁;郭天龙
    人民黄河. 2008, 1(11): 100-1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在不同压力、不同截面尺寸下柱的截面面积与造价变化情况,计算了单位长度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柱的截面造价,给出不同压力可供选择的截面尺寸,从建筑物总体经济性考虑,应选择配筋率小于且最接近最大配筋率5.0%的截面尺寸.
  • 魏道红;周厚贵;张鹏
    人民黄河. 2008, 1(11): 102-1031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工程质量的检验,除了按规范和标准检验外,还应使检验的方法和检验数量更具代表性,更能反映工程质量的真实性.对收集的工程质量检验数据,可用皮尔逊法进行拟合检验,判断数据是否符合正态分布条件,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判断工程质量是否符合质量标准.
  • 余欣;王明;唐学林;王敏
    人民黄河. 2008, 1(11): 104-1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基于交错网格的有限体积法,对转换得到的贴体坐标系下的三维动量方程和к-ε方程进行了离散,采用SIMPLE-C方法对速度场和压力场进行了耦合求解,并通过求解基于二维水深方程的Poisson方程来确定自由面,固体边界则采用壁面函数法处理.三维方腔流的计算结果表明,模型有着良好的稳定性,且精度可以满足要求.
  • 钟德钰;杨明;丁赟
    人民黄河. 2008, 1(11): 107-1091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在水流运动方程中增加弥散应力源项,考虑弯道二次流的影响,引入横向环流输沙对河床冲淤变化的影响,对悬移质不平衡输沙方程、推移质输沙方程及河床变形方程进行了修正.根据黄河的特点建立了模拟河岸侵蚀、崩塌的计算方法,应用所扩展的平面二维数学模型对黄河下游河道的横向变形及河势演变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计算模型能较好地模拟河道横向变形.
  • 王艳平;张防修;韩巧兰;张建军;韩涛
    人民黄河. 2008, 1(11): 110-1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已有一维非恒定流模型的基础上,开发了面向突发事件的污染物预报动力学模型;通过引入挟沙力级配等最新成果,优化了泥沙构件.在测试率定基础上,利用实测资料对水流-泥沙-水质构件进行了初步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可以用于水沙过程演进模拟和可溶性传质过程预报.
  • 李军华;江恩惠;赵连军;朱长军
    人民黄河. 2008, 1(11): 113-1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天然黄河极细沙进行了不同床面、不同流量、不同含沙量情况下极细沙水流对糙率影响的水槽试验.结果表明:光滑水泥床面以及在光滑水泥床面上加糙的床面,均有减阻现象但不明显;在粗糙床面上,糙率系数随含沙量的增大而减小,但当含沙量为60~100 kg/m3时,糙率变化比较平缓,超过100 kg/m3时,糙率随含沙量的增加而减小;对于不同级配的悬沙,当含沙量超过某一临界含沙量时,糙率随含沙量的增大而减小,且细颗粒含量越大,减阻现象越明显.
  • 赖瑞勋;梁国亭;张晓丽;王敏
    人民黄河. 2008, 1(11): 115-1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数据模型的角度研究了二维水沙数值模拟计算的数据管理,分析了参与二维水沙数值模型计算的数据种类,采用面向对象的数据建模方法定义了各种数据的属性、方法及其相互关系,设计了适应黄河下游河流数值模拟特征的水流泥沙数据模型,并利用Visio工具和ArcObjeets组件将数据模型应用于二维水沙数学模型的数据管理与可视化.数据模型的建立理清了二维水沙模型数据间的关系,实现了水流泥沙数据共享管理,为Access、SQL Server等数据库提供了统一的数据访问接口,有效地减少了数据储存冗余,有助于提高科学计算的可视化程度.
  • 梁国亭;余欣;韩巧兰;张晓丽
    人民黄河. 2008, 1(11): 118-1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VB2005和ArcEngine9.2,研制和开发了基于GIS的黄河中下游水沙输移模拟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前处理模块、水沙榆移模拟组件、后处理模块以及帮助和辅助工具模块,基本可以满足黄河中下游水沙输移模拟的需要,同时也为黄河数学模拟系统研发和集成提供了一个基础平台和框架结构.
  • 人民黄河. 2008, 1(11): 120-1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