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07年, 第1卷, 第9期 
刊出日期:
  

  • 全选
    |
    论文
  • 马雄德;王文科;杨泽元;孔金玲;黄金廷
    人民黄河. 2007, 1(9): 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揭示了秃尾河流域地质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地质生态环境状况分级标准.以MAPGIS为平台建立地质生态环境评价信息系统,对秃尾河流域地质生态环境状况进行了分析评价.以GIS为基础进行地质生态环境评价,实现了地质生态环境信息存储、管理、查询、分析评价及结果表达等的一体化与可视化,评价过程和结果更加直观地反映了地质生态环境状况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变化特征.
  • 李世举;袁秀忠;曹春燕;高莲
    人民黄河. 2007, 1(9): 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水循环的黄河口湿地环境监测的目的是为研究河口湿地干湿规律、计算湿地输入输出营养物质和其他化学物质量、湿地生态需水量等.监测的基本依据是河口湿地水量平衡,监测系统应包括地理要素监测、进退水流量监测、水位及潮位监测、水质监测、气候环境监测和黄河干流水文要素监测等系统,监测的内容和项目根据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常测项目、巡测项目、间测项目和调查项目4种类型.
  • 郭巧玲;冯起;杨云松;于波
    人民黄河. 2007, 1(9): 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张掖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制度建设、经济建设、工程建设、科技建设和文化建设等.经过4年多的节水建设,已形成了"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节水型社会运行机制.指出张掖市农业用水数量大、节水潜力也大,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点.从节水状况、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三者统一的角度出发,构建了节水型社会建设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 张运凤;徐建新;徐红松;张泽中;张运鑫;李彦彬
    人民黄河. 2007, 1(9): 8-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现行水库调度方式对河流健康的环境影响主要有:改变河道形态、拦水拦沙影响上游与河口环境、阻隔河流系统的空间联系、影响流域陆地水文条件、库岸滑塌、影响地下水和流域的水质、改变流态影响水温和加剧污染等.对河流健康的生态影响主要有:减少流域生态物种、威胁河口湿地上的生态物种、阻隔鱼类洄游路线、影响水生物的生命周期等.提出了和谐理念水库调度措施:实施水位优化调度、分层分段泄水保障水质、结合防洪适时适量泄水改善库内水质、分层放水以消除水库下游水温异常、人造小洪峰以满足下游生物繁衍需求等.
  • 甘小荣
    人民黄河. 2007, 1(9): 11-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位居各种自然灾害之首.在我国开展洪水保险应坚持的原则有:国家扶持、非赢利、社会效益最大化、保险公司单独核算等.洪水保险的作用有:有利于加强防洪保障体系建设、减轻国家财政负担、促进灾后重建、提高防洪规划管理水平等.通过对洪水保险的相关特性、政策法规、需求、供给、可操作性以及技术等的分析,认为在我国开展洪水保险是可行的.
  • 许志辉;马浩录;刘学工;刘道芳;陈杨;张超
    人民黄河. 2007, 1(9): 13-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河小浪底至花园口区间(简称小花间)是黄河下游重要的洪水来源区,有伊洛河和沁河两条一级支流汇入黄河,支流上分布着大量的水库,而此区间黄河干流缺乏骨干水库控制洪水,调查支流的水库分布及蓄水现状,对于掌握水库蓄滞洪水、提高洪水预报的精度具有重要作用.在分析中巴地球资源卫星(CBERS)遥感图像的特点和监测水库的原理基础上,提出了卫星遥感调查黄河小花间水库的技术与方法.调查发现黄河小花间共有水库620座,平均水库密度为1.75 座/(100 km2),主要分布在伊洛河中下游、沁河和蟒河的中游地区.应用结果表明CBERS遥感图像能够满足黄河小花间水库调查的要求.
  • 李虎成;严军;任健
    人民黄河. 2007, 1(9): 16-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黄河下游堤防存在的主要问题,介绍了标准化堤防体系,阐述了真空预压法处理软土地基的原理、设计要求、施工方法及质量检验的主要内容,认为真空预压技术可在黄河下游标准化堤防建设中推广.
  • 魏军;李旭东;于海泓
    人民黄河. 2007, 1(9): 18-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黄河上游基本情况和防洪现状,指出了黄河上游防汛存在的防汛管理体制和行政首长防汛负责制不完善、宁蒙河段河道淤积严重等问题,提出了成立统一的防汛指挥机构、对水电站防汛实行统一管理、实施宁蒙河段调水调沙等建议.
  • 张愿章;乔延青
    人民黄河. 2007, 1(9): 2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第三次黄河调水调沙试验的部分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采用DGM、Verhulst模型建立了流量与小浪底水库排沙速度之间的关系,并运用GM(1,1)残差模型提高模拟精度.结果表明,灰色系统理论可以灵活、有效处理此类问题.
  • 耿明全;张春满;张效常
    人民黄河. 2007, 1(9): 23-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黄河下游放淤固堤高浓度泥浆管道输送的实践与科技攻关所得的研究成果,提出利用潜吸式扰沙船在坝前2~40 km范围内,分调水调沙时期和发电供水期2个时段进行扰沙、抽沙,依据虹吸与水库拉沙原理将淤积在库底的细颗粒泥沙排出库外.分析表明,该方案较为经济且具有可操作性,通过水库调度与清淤措施的协调配合,可以实现延长小浪底水库寿命和输沙入海的目标.
  • 赵彦增
    人民黄河. 2007, 1(9): 25-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决口流量过程模拟为目标,提出了决口口门变化过程的模拟方法,对决口流量计算参数的确定方法进行了分析.以1963年卫河大水为例,对卫河长虹渠滞洪区淇门、东高宋、郭渡、申店4个进水口门决口流量过程和曹湾、长虹渠退水闸出流过程进行了分析计算,模拟结果比较理想.
  • 张荔;王晓昌
    人民黄河. 2007, 1(9): 28-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渭河流域陕西片的降雨径流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降水量逐年减少;高强度降雨最易产生地表径流,对河道流量的贡献最大,但这种降雨在年内的出现概率仅为3.7%,导致流域内的产、汇流有限且分布不均匀,不足以稀释入河污染负荷.提出了改善渭河水质的两项措施: ①削减入河污染负荷,同时保证河道基流量;②加大宝鸡峡水库向下游河道的放水量.
  • 刘晋;李致家
    人民黄河. 2007, 1(9): 3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将SWAT模型应用在黄河河源区白河流域,将白河流域划分为42个子流域和89个水文响应单元,并采用唐克站逐月实测径流资料进行了径流模拟及验证.从模拟结果的精度看,SWAT模型能够满足高山寒冷和资料缺乏地区的水文过程模拟的要求,同时也为研究黄河河源区的水文过程提供了新的手段.
  • 雷鸣;张志红;贺顺德;何长海;高治定
    人民黄河. 2007, 1(9): 33-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水流挟冰花能力建立的冰塞壅水计算方法的研究,对有实测冰塞观测资料的万家寨河段率定的经验公式的经验系数进行了分析,找出了与河段平均比降、断面宽、综合糙率的相关关系,进而推求了无实测冰塞资料的海勃湾河段的冰塞壅水水面线,并从冰塞图形、计算成果两方面论证了成果的合理性.
  • 王蕾;倪广恒;王道席;胡和平;田富强
    人民黄河. 2007, 1(9): 35-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把坡度和地形指数作为节点选取的主要准则,生成了融合多种流域水文特性的TIN,并对比了不同插值方法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同一TIN,使用5次方插值比线性插值对地形起伏的描述更好;TIN能够用较少的网格高精度地反映地形变化和流域水文特性,其效率和精度大大优于栅格.
  • 刘登峰;田富强;高龙
    人民黄河. 2007, 1(9): 38-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人们对水文过程认识和研究的不断深化、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水文模型经历了从"黑箱子"模型、概念性模型到物理性模型,从集总式模型到分布式模型的发展过程.目前,分布式物理性水文模型是研究的主要趋势.只有敏锐地把握社会的新需要和技术进步的推动,才能在水文模型的研究领域处于学科的前沿.
  • 刘庆军;王雅华;李继伟
    人民黄河. 2007, 1(9): 40-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将重构相空间理论和加权一阶局域预测模型应用于地下水位时间序列的预测,结果表明:①将重构相空间理论用于一维水文时间序列预测建模,能较好地反映该序列内在的运动机理,揭示水文动力系统复杂的运动规律和演化过程;②应该考虑将混沌理论与其他非线性动力系统的相关理论进行结合来预测地下水位;③模型预测精度较高并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 蒋云钟;张小娟
    人民黄河. 2007, 1(9): 43-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资源数据具有量大、涉及面广、分布式、异构性等特点,采用传统的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受到一定限制,而数据挖掘技术为充分利用水资源数据提供了有效手段,可应用于水资源管理、评价、预测、动态模拟等.水资源数据挖掘体系结构由数据层、组织层、挖掘层、决策层组成,其中数据层是基础,挖掘层是核心.水资源数据的数量和质量、挖掘方法的选择、挖掘结果的解释和评价是水资源数据挖掘的关键.
  • 李群;高传德;田依林;张世坤;黄锦辉
    人民黄河. 2007, 1(9): 45-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黄河小浪底至高村河段水环境特性的分析指出,目前在该河段建立水质预测预报模型应识别水质的主要影响因素,对旁侧污染物输入量和影响模型参数的水文、水环境条件进行分时段概化,宜采用经验统计相关模型、黑箱模型或一维模型,不应追求对水质沿程变化过程的描述.
  • 杨艳春;徐志修;何智娟;韩艳利
    人民黄河. 2007, 1(9): 48-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黄河小浪底以下河段2000~2005年水质监测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表明近年来小浪底至花园口区间有机污染程度较为严重,小浪底以下河段有机污染程度在小浪底建库后远小于建库前,小浪底水库投入运行后对其以下河段水质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 崔萌;周杨;王东
    人民黄河. 2007, 1(9): 50-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水资源、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与水资源配置效果之间耦合关系的分析,结合水资源配置措施的内容及特点,建立了水资源配置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多属性效用BP网络综合评价模型,以安阳市为实例,进行了水资源配置方案效果评价,结果表明,建立的指挥体系是合理的.
  • 王锦旗;王国祥
    人民黄河. 2007, 1(9): 52-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河道水体在溢流堰影响下水中溶解氧对氨氮和高锰酸盐指数的影响,选择一城市河道溢流堰,在堰上和堰下设采集点,定期监测DO、NH3-N和CODMn含量的变化,并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堰下DO含量增加,NH3-N含量总体降低;溢流堰上、下水体中DO与CODMn含量大体呈负相关关系,但关系不显著;堰体上、下DO增加值和CODMn降低值呈明显线性关系.
  • 杜春彦;李金荣;王现国;董永志;郭文秀
    人民黄河. 2007, 1(9): 54-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洛阳龙门地热田的形成是其特殊地质构造制约地下水运动和热对流的结果,与区域性深大断裂直接贯通的F1、F2断层为龙门地热田的控热构造,F3、F41为地热田的导热、导水构造,ε3为龙门地热田的热储层,上覆数百米的二叠系、三叠系地层是其热储盖层.洛南新区地处龙门地热田的北部、洛阳盆地地热田南缘,位于洛阳盆地地热田与龙门地热田的过渡地带,其为NW向断裂(F1 、F2)和NE向断裂(洛河断裂、伊河断裂F3)挟持的地热储存体.提出了开发利用保护的建议.
  • 江煜;古丽马兰;唐艳娟
    人民黄河. 2007, 1(9): 56-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石河子市居民支付水费情况、居民对水价的承受能力进行了调查分析,从结果看出:目前石河子市的居民生活用水水价还在居民的承受能力范围内,水费支出也在居民的承受力内.采用水资源价值模糊数学模型对石河子市水价进行了计算,得出了该市居民生活用水合理的价格范围为1.95~2.70元/m3.
  • 赵振国;刘丽;徐建新
    人民黄河. 2007, 1(9): 59-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农业用水量预测中,避开复杂系统的内部因素及其相互联系,只考虑产量、降水、非耕地耗水量和土地利用系数等影响因素.运用多层前馈网络的误差反向传播算法,通过输入输出因子规格化处理及因子的选取与修正,进行区域农业用水量预测.将BP神经网络训练方法用于典型区进行预报检验,最大相对误差在12%以下,所有结果从定性上都是一致的.
  • 余琳;唐德善;吴娟;王鸽
    人民黄河. 2007, 1(9): 61-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黑河中游张掖地区节水灌溉工程措施主要有渠系及田间工程、机井工程、管道灌溉、滴灌和喷灌等.2001~2005年各项工程节水量为1.27亿m3,为改善和保护黑河下游的生态环境创造了条件.针对节水灌溉工程实施中推广高新节水技术、资金投入、灌溉设备管理和人员培训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 邢志;董延军;王海潮;蒋云钟;李晶声
    人民黄河. 2007, 1(9): 63-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依据北京市供水系统明渠输水的3种工况,建立了渠道有水状态和无水状态的供水调度模型.在对供水系统进行概化的基础上,选取京密引水系统为研究对象进行供水调度计算.从京密供水系统的特点和实际运行的角度出发,重点对京密引水渠道有水状态下的水位、流量及渠段水位传播时间进行了模拟.结果显示,模型计算合理,可为京密供水系统调度运行提供决策支持.
  • 孔刚;王全九;樊军
    人民黄河. 2007, 1(9): 65-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揭示土壤养分随径流流失的内在机制,采取地下供水方式使土壤入渗强度降低和人工降雨的方法,进行了雨强对土壤养分流失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供试土壤中养分的流失量随降雨强度的增大而增大,而在土壤内部养分迁移量很小;幂函数模型与指数函数模型相比,能更好地模拟黄土区坡面径流溶质浓度变化过程.
  • 刘平乐;吴明山;王刚;叶跃年;张益民
    人民黄河. 2007, 1(9): 68-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模型黄土高原建设的总体目标.其建设的基本内容包括原型观测系统、野外试验小区、室内比尺模型;技术路线是在不同类型区选择典型小流域建立模型,通过扩大试验区,采集相关数据,将模型外延,进而建立黄土高原模型群体系;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水土流失规律、水土保持治理模式和水土保持效益.
  • 常向前;潘恕;赵寿刚;乔惠忠
    人民黄河. 2007, 1(9): 69-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弹性波在固体中传播的基本规律及无损检测常用方法的研究,指出:弹性波在固体内纵波传播速度是不相同的;弹性波在混凝土板(平面应力状态)边界上的反射规律与平面弹性波在三维固体边界上的反射规律相同;现有常用检测方法存在受多种类型波干扰大和有效信号微弱的缺点.
  • 赵洪岭
    人民黄河. 2007, 1(9): 72-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对巴家嘴水库工程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坝址所处位置的地形地质条件,结合水库泥沙的运行规律,对增加库容和加大泄流规模两种措施进行经济和技术比较,最终确定了适当加高坝体、新建溢洪道的除险加固方案.
  • 苗丽;郭雪莽;王复明
    人民黄河. 2007, 1(9): 75-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多孔介质的渗流特性和土的非线性本构关系,研究了渗流场与应力场的耦合效应,根据弹性力学和渗流理论提出了耦合问题的力学模型及其控制微分方程,然后导出这一问题的有限元计算公式.针对某非均质土坝建立了非线性耦合分析模型,探讨了大坝的渗流与应力耦合规律,结果表明:坝体中渗流与应力的相互作用是不应忽视的;在其耦合作用下,坝体渗流场的总渗流量减小,而应力场的各应力分量的最大值增大.
  • 吉刚
    人民黄河. 2007, 1(9): 77-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槐扒黄河提水泵站工程区的地质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泵站站址处于一古滑坡区域,地质构造复杂,站址很难避开滑坡区.通过对滑坡区域进行稳定分析,针对具体情况,分别采取减载、设置抗滑桩、预防性护桩、换基、桩基、护坡、排水、滑动面封闭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解决泵站安全问题.
  • 孙强;李厚恩;李雄
    人民黄河. 2007, 1(9): 79-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顺层边坡的溃屈进行研究,分析了挠度变化、轴向变形,并在力学机制上建立基于拱效应的失稳尖点突变模型,得出以下结论:顺层滑坡的溃屈是突然发生的,可以用尖点突变模型来描述;结构初始几何特性的无量纲参数范围在-0.863~0.463之间时,这种已经形成拱效应的顺层边坡处于稳定状态.
  • 周睿博;杜好;迟世春
    人民黄河. 2007, 1(9): 81-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临界状态理论,利用状态相关剪胀理论对Boukpeti等提出的模型进行了修改,得到了一个新的砂土液化本构模型,并用微粒群算法对模型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只用一组材料参数对不同初始状态下的土体响应进行模拟,相对原模型减少了参数的个数,模型预测能力较强.
  • 付建华;袁吉栋;史长莹;翟利玲
    人民黄河. 2007, 1(9): 83-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水库大坝风险评价概念的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模型方法对病险水库溃坝后果综合系数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应以生命损失的权重系数来控制溃坝后果综合系数,从而获得病险水库的风险量化指数,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排序提供依据,使风险大的水库能优先得到除险加固.
  • 刘培青;李士军;安海堂
    人民黄河. 2007, 1(9): 85-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我国西南某水电站花岗岩地区构造软弱岩带进行了高压固结灌浆试验,结果表明:高压固结灌浆提高了软弱岩体强度,使工程地质特性明显改善,岩体透水率降低,岩体变形模量显著提高;使用超细水泥灌浆,能渗入微小裂隙,灌浆效果更为明显.
  • 人民黄河. 2007, 1(9): 87-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